2023年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4 06:57:21 作者:HT书生

作文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托,可以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智慧教育论文

《芙蓉锦鸡图》的作者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生于1082年,卒于1135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对书法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在位时广搜历代文物书画,并利用皇权推进绘画,扩充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将画家地位提到了最高,使宋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芙蓉锦鸡图》作品的风格、特点、画风对现代中国画创作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是宫廷画院中“宣和体”的代表作。作品的技法精湛,色调秀雅,构图奇特,内容丰富;作品在技法上线条工细沉着,色彩绚丽方法特殊;生动的描绘了锦鸡的动态,并将五彩锦鸡、芙蓉、蝴蝶等题材表现的充满活趣,体现了平常工笔画中难以达到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在构图上,表现了均衡且宾主分明,鸟蝶呼应,分布成优美的“s”形,空间分割合理、舒适,画面形象自然连贯。作品娴熟的技法深刻的含义在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更多的画家愈加重视对艺术本体的研究,较少地避免了在创作中出现的浮躁,急功近利。

现代画家存在着缺乏大文化思考,价值观的混乱,他们往往受市场机制的影响,满足于小圈子的经营,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从而忽略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今天虽然也有很多画家对传统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落实到画面上还是有相当多的画家出现了浅层的模仿,表现出了不容乐观的现象。精美画作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品力作才更有说服力,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现代艺术价值。

关键词:赵佶;芙蓉锦鸡图;现代艺术价值;宫廷画院;精品力作。

《芙蓉锦鸡图》在小学美术欣赏中的影响。

作者:崔峻秋。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孕育、发展、成熟起来的画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应从观察入手,培养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重点放在美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培养上,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上,进而发展创造能力。

(一)、宋徽宗赵佶及其艺术作品。

艺术的顶峰。

(二)、《芙蓉锦鸡图》介绍。

纵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能代表传统工笔设色花鸟最高水平的这幅《芙蓉锦鸡图》作为宫廷绘画“宣和体”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拥有着极高的声誉,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具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色彩绚丽,尽得富贵华丽之态。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一只锦鸡攀附于芙蓉枝上,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准备伺机啄食,画面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是充满了活趣;又加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色调秀雅,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山鸡胸腹的红色使主体部分明显突出,与朱色印玺相互应;而雏鸡的白颈又与白菊、白芙蓉花相辉映,整体在变化中求统一。山鸡周围的芙蓉枝叶都做双勾,不做细笔,以简笔衬托出雏鸡繁密精细的斑纹;花叶用碎笔勾,点出外轮廓,俯仰翻侧,各具其态;粉蝶以浓墨勾画出,醒目而不刺眼,给画面带来了生机昂然的活力。其写实技巧纯熟,笔法细腻而不滞涩。整体风格精雅柔丽、工整繁密。构图上,安定均衡,宾主分明,疏密相间,鸟蝶呼应,画面形象自然连贯,分布呈优美的“s”形,空间分割浑然天成。是一副难得的院体画佳作,更体现出了严谨的创作风格。现存徽宗的画比较多,象这幅《芙蓉锦鸡图》,故宫博物院曾制作了10件仿真精品,每件价格高达人民币50余万元;书画收藏界素有“纸寿一千,绢保八百”(年)之说,这些珍品无论保管得如何好,终究也难逃“灰飞烟灭”的厄运,为避免这种终极的悲哀,故宫博物院利用高科技又复制了151件书画珍品,达到了“制旧如旧、制旧若新”的理想境界。这151件书画珍品是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近10万件历代书画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就包括《芙蓉锦鸡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上,原作中的锦鸡已经很难辨认,复制单位就力求恢复原作精彩画面而又不失古意的特殊肌理。

院体画由于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写实艺术的一些重要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在空间的表现上,《芙》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锦鸡却在注视着翻飞的蝴蝶,三种景象连在一起,构成了兴致盎然的整体效果。图中微微颤动的芙蓉花枝,暗示着那只锦鸡刚刚飞来,由锦鸡返首上顾的方向,又暗示了锦鸡的飞来,是因为上方两只蝴蝶所吸引,这就使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赋予了时间的诗情。象《清明上河图》这样的杰作,也是出自画院画家的作品。从画面上来看,由近而远,层次分明,关系清楚,而且,除了我们通常所见的“散点透视”外,这幅画里已经有了“焦点透视”的一些形式。如一些街巷越向远处伸展就变的越狭。其次是色彩上,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重彩花鸟,院体绘画以浓艳的色彩为重要特征,很显然,在任何人眼中,这个世界都不是只有水墨一样的黑白,而是五彩缤纷的。因此,从色彩的视觉真实角度来说,院体的色彩观也是客观写实态度的反映。

(三)、现代作品的艺术价值。

以《芙蓉锦鸡图》为代表的北宋画院在中国历代画院中是制度最完善,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不仅包括了服务与宫廷的一般画家,还包括了帝王本人和许多达官贵人,对当时画坛及绘画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这种大规模的画院制度下出现了众多优秀的画师,宋徽宗运用他的政治权威通过严格的选择把许多画家罗致到这个御用绘画机构来,这对于提高画家的文学修养和艺术素养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一切严格的制度使北宋画院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画家们创作出许多代表时代的具有及高欣赏价值的优秀作品,创造了中国画史上的辉煌,也把中国画绘画艺术推向了高端。

陕西国画院院长罗宁曾提出,艺术创作的方向主要应坚持三点: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关注大作和力作,要十年磨一剑;……在大的环境下更要思考怎样把“弘扬民族文化”的指导方针变成自己的实践。可喜的是现在活跃在画坛的许多中青年画家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阶段艺术院校培养的,他们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较为全面的掌握了画史论及美学理论,对中国画的认识较为全面、创作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使他们对中国画的材料、技法、研究的更深更透更具有学术性。在创作思路上他们注重传统,关注时代精神不断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在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上也更注重强调个性化。他们创新的同时忘不了自己的“老祖宗”——传统的精华,确实值得欣慰。由此我们感到精品力作的大量涌现是大有希望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热切的期盼着……。因为精美画作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和艺术,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品力作才更有说服力,更具有社会意义和现代艺术价值。

现代著名画家何家英、刘泉义等继承传统瑰丽堂皇、精工细丽的绘画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写生技法汲取西画的语言,以他们特有的富丽华贵、清秀闲雅的独家风范呈采于中国画坛。他们的画带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雄奇、高旷、澄静、深沉、圣洁的艺术风采。这种辉煌璀灿,清雅抒情的画风承载着一种悠悠绵长的文化意蕴,表现为对传统艺术的深入理解与突破。代表作品有何家英的《酸葡萄》、《大红枣》、《人体》、刘泉义的《银花》、李爱国的《藕花》、《迷香》等等。正是涌现的这部分现代画家注重对艺术本体的探索,才创作出了那么精美的画作,从而在中国画发展史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今天看来现代艺术家们的精品力作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画家领会到传统与现代意识的重要性,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借助学校网站、教师博客、《雨竹》校刊等平台开辟名家名画作品赏析栏目。比如齐白石的《虾》系列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等,让学生从小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名家美术作品的多元性,学会宽容和尊重大师的作品,与大师直接对话,并且撰写欣赏心得,以帮助他们在童年时代就获得较高的艺术发展起点。

2.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校宣传窗、海报栏、美术教室等场所定期举办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以及学生个人画展,张贴学生创作的能够体现儿童天性、天真朴拙的优秀美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青花、线描等一系列作品,这一举措能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更易被孩子们接受。今后笔者还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家名作引入学校公共空间,为本校学生努力打造更完整的艺术欣赏氛围。

3.相关活动配合。

因本校的校园文化理念是“诗意雅韵”,每年借助校园艺术节这一契机,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诗配画比赛,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书写之后,配上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画面,以此表达学生的审美感受。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色彩,实现了抽象的文字思维与美术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互换。除定期开展诗配画比赛,近年来围绕学校民乐特色,开展“乐之绘”美术比赛,也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型活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4.丰富学校图书馆美术藏书。

笔者学校有个南京市级的示范图书馆,有两万册的藏书,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美术类读物,给爱好美术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美术阅读视野的好机会。

5.家校联手。

另外,利用家校平台,号召家长在家中给孩子创设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耳濡目染,快速提升其审美品位。

二、凸显主体,鼓励学生“美”的学习。

1.合理利用美术学习单。

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过分重视了教师的分析与讲评,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自主理解。或者就是简单问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那么,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回答的可能就是“我觉得很好、很漂亮”这样很空洞的一些评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师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视角,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断裂。因此,笔者开展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了相关问题,编制成美术学习单,学生回家后,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检索相关资料,或者去查找搜集相关的实物,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填写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对于欣赏主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判断。

2.“我当小老师”

“我当小老师”即学生评画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展示欣赏对象后,要求学生根据先前阅读的资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赏感受,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教棒担当小老师,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稍具深度的分析,如色彩、线条、情绪、内容等。这一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欣赏水平,形成热烈活泼的课堂环境。

3.同伴互助。

在笔者的课堂里,对全班学生进行“七彩虹”的分组,每一组代表彩虹上的一种色彩。人员的组合上也是由绘画能手领衔,搭配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学生,互帮互助,尤其在进行集体画创作或是手工制作时,学生们长期的合作训练,能让每一个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任务,深知自己是彩虹桥上不可或缺的颜色,从而得到乐趣和归属感,身心同时得到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三、拓宽视野,挖掘“美”的社会资源。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在教室里开展,教师无论是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教学,还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请家长协助共同开展,课外美术活动都是美术教学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

1.积极挖掘本土资源。

合理借助利用本土优质文化资源,实地观察欣赏,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保护与创新精神。如栖霞寺石窟文化、南朝石刻、燕子矶公园、城南老建筑群等,并将这些素材穿插在校本教材中,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增添教材的本土性、地方性。对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如果光让学生从网络或书籍上查找图片,还是会显得有些距离感,所以让孩子们去实地游览和观察,现场震撼力很强。笔者曾带着学生组成“我身边的南朝石刻”寻访小组,去寻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让孩子们现场感受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的南朝萧秀、萧恢墓石刻,孩子们显得十分好奇和激动。他们想象中的石刻应该是非常华美的,但是现场很朴素,甚至显得有点残缺破败,虽然带给他们些许失望,但是他们很快就被石辟邪、石碑的雄壮所打动,仔细研究上面的花纹,并且在本子上临摹下来石兽、石碑的样子,回校后还写了寻访日记,身临其境的体验大大强化了他们的审美感受,欣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参观博物馆、美术馆。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多个丰富底蕴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人旧居等,这些场馆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有的可以直接拿来用,有的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简洁地体验与感受,还有的可以与美术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也在与艺术品近距离的接触中感悟了美的力量,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3.感受四季变化。

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逐步建立或者基本具备艺术感觉的儿童,不仅仅是研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身心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且是领悟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四季更替的变化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假如小学生能够在看似平常的景致里捕捉到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些现象让人能够注意到它,它带来的刺激就会长驱直入地进入小学生的意识。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同一处地点“曲荷滴翠”处观察景色,四季的变化使得景物在造型、色彩上产生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写生,在这种记录中再现了真实,又艺术化地升华了真实。创造四季美景的经历让学生们提升了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表现美的技巧。

四、加强实践,提高教师“美”的素养。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经历,笔者深有体会,若让美术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让美的元素无处不在,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对文化、艺术的修养,及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备好、上好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美术课。美术文化的传承,审美素养的浸润,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对教学主题的背景材料进行比较充分的了解,需要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也就是说,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朝着什么方向走,建立在教师课前对所教内容首先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有备无患,活学活用,学生才会从内心爱上美术课,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小学美术智慧教育论文

摘要:美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美术教育作为小学基础教育学科之一,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人身心发育成长的启蒙关键时期,通过小小画笔对美的事物进行发现、描写和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发现美、描写美、表达美,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18周岁之前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重要阶段,18周岁以后,人格将相对稳定和成熟。而8到14周岁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又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义非常重大。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描写美、抒发美。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统一,无论哪种方式的美,只要做到内心的理解和发现,都可以通过画笔去描写和表达。

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课堂教育,更要重视课外教育。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体验自然美和社会美。组织学生登山,体会山的美;组织学生去戏水,体会水的美;组织学生去田间看农民伯伯种地,去工地看工人叔叔盖楼,体会劳动的美;引导学生去找优点和长处,感悟他人身上的美,引导学生把体会和感悟到的美用画笔描写和表达出来,这样的美术作品更真实、更鲜活、更生动、更能陶冶人的情操。

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太多的学者型和理论型人才,却缺少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工。究其原因,这是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美术教育亦是如此。思通造化、随通而行是美术中“术”字的内涵。“术”乃运也、动也,包括心动、脑动、手动。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事物的感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一样,动手实践能力的形成也有其重要的“黄金期”。8到14周岁同样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黄金期,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

没有想象的教育是一潭死水的教育。没有创造的教育是没有发展的教育。想象是社会发展的翅膀,创造是民族进步的车轮。美术学科本身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空间。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和释放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用新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插上想象创造的翅膀。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把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去。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错误中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工作者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要做课堂的引导员和主持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交流讨论。以头脑风暴为例,美术教育工作者组织学生去户外写生,学生在直接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挖掘自身的想象力,赋予景物以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内涵和外延。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再给予描写对象以千篇一律或整齐统一的主题思路,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绘画方向和情感表达。在头脑风暴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互相借鉴和吸纳彼此的优点和长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协作意识。

四、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绘画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育,老师运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成为学校近年来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电子白板、中控系统、投影仪、音响设备、计算机等数字教学设备,结合使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教学软件,形成具有图、文、声、情并茂并有活动影像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境,让老师的“教”更高效、使学生的“学”更有效。老师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技能和知识。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接受更形象、更生动。“教”与“学”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讲解、示范、提示,特别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表达情绪情感、接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姝颖.寓情于景: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中的实践和探索〔j〕.才智,2013(25):40.

〔2〕杭照军.融情蓄情动情: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1(3):97.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激发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激情。学校每年秋季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参与学生众多,“我设计的艺术挂盘”、“可爱的拼贴”、“我喜欢的海底宠物”这些项目贴近学生生活。春季举行的科技节中的“科幻画大赛”、“科技小制作”、“我爱小发明”等项目,让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充分想象、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也给校园里带来了浓浓的美育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小的贴画、可爱的书签等都可以作为奖品,来激励学生。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学安排上,要求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联系周围熟悉的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针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适度对内容进行调整,选择孩子们喜爱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不能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应正确把握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保持他们的童心、童趣。如在第一册14课《像什么呢》教学时,将非常好看、生动形象的云朵引入课堂,有的像狗,有的像爱心、梅花鹿、地图等,由于孩子们熟悉,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课堂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孩子们把奇形怪状的云朵与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展开想象,有的像地图、像公鸡、像梅花鹿、像小狗、像爱心……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作业做了有效铺垫。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临画”、“仿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在一年级的《水墨游戏》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了孩子们散步的情境,如,经过草地、树林、小河、山坡,结合不断变化的天气――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让学生用枯、湿、浓、淡、粗、细、连、断等形式的墨线去表现,还可以用变化的墨线去表现各种情绪。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会带来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规范的准则来评价学生,主要看所表现的作业和所参与的活动的态度和热情,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要尊重其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势利导,紧紧抓住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使美术课堂成为童眼观察世界,童心表现生活、童趣创造美好的课堂,凸显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基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想象力是儿童绘画固不可少的属性,更是儿童画创作的重要成分。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条件,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学生入情入景,才能让他们插上美丽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广阔天空里。

打破旧的教学理念,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氛围。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能力,探究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想象思维能力,提高想象力。提出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个观点可以用多种表现方法,只要学生的发言,不受传统思维约束,全方位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空间。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册第八课《放学路上》这一课,这是一想象画课,先是问题讨论,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同学们你们猜老师刚才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而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猜想。学生自由猜,并且给他们讲和播放看路上的画面。让学生的脑和眼得到协调的发展,思维意识马上理性认识的转化,促进智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启发他们:我们在放学的路上可以看到这么多事情,也可以是好事或是坏事的,同学们想一想,试一试,看谁能够动手这生动的画面画下来呢?通过我的鼓励、启发,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把原来的在脑海中一形成的形象,换成画面表现出来。趁着学生的兴致很高,又启发,你想到应该怎么画了吗?你在放学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你就画什么好吗?”再一个,就是让学生猜谜语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强,让学生在愉快中主动进入想象的氛围。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画面积累表象,同时也启动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知识和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任何想象总是以感知性的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未感知归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是这些感知的材料往往是来源与生活,在美术的教学中,特别是写生课,我都是强调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要细致观察,才能获得清晰的图象。如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曾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册《花儿多美啊》这篇课文时,我带领学生去户外寻找很多不同的花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花形,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让学生明白有些花朵是4瓣,有些是5瓣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在旧的知识上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绘画知识转向写生的能力的转化,积累表象,在原来的表象里更好的加工创造成新的图象。知识越是丰富想象力越是宽广。比如欣赏一幅优秀绘画作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去聆听一段美妙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听音乐你看到了什么?和同学说一说,进行分享。朗诵一首古人的诗篇,讲讲自己的想象;听老师一段动人的故事、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然后把头脑中感受最深刻的一幕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开拓思维,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不拘,只要想象合乎情理,能讲出自己的所以然。

自信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源泉。任何学生的创造产物都具有存在的价值。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创新的欲望和自信心。画家李可染说艺术表现“可贵者胆”,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学生的胆量与自信心得以增强,进而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积极的创新。一般说来,学生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而胆怯,存在着构思技法表现两大困难。针对学生创造时的胆怯心理,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引入,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其次注重双基训练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奠定基础。如学习《静物写生》一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静物,试着将自己眼睛观察到的用笔描绘下来,课本上有誉满全球的伟大画家毕加索画的向日葵的范画,当学生以其幼稚的写生画出与静物不甚相似的作品之后,会有些泄气失望,教师要及时的引导他们欣赏毕加索的“向日葵”,学生会发现自己画的花虽然不像实物,但与画家画的花相距并不甚远,说明自己也是具有艺术的天赋的,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效果。加以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美术教育不可替代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当然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拓展他们的思维,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进而完善一个个栩栩如生又姿态各异的艺术造型。相信这些艺术造型也都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能表达他们心中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学生最终会在美术课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以及美术与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会留心观察他们身边的艺术形象,提升自己的感悟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地广采博学,丰富自己的知识,勇敢地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才能、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而不断努力着。

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插画是一种附在图书、报纸、杂志中的一类图片,能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由此突出文章的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插图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很多插画都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提高美术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一些插画和文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以后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个美术作品,而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插画上丰富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通过插画中的风景和人物能够联想到很多的画面,能提高学生创作时的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小学美术制作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制作课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以后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在开展手工制作前学生要准备好制作的工具。以小学二年级的《今日菜单》为例,教师展示了很多菜肴图片,学生要准备好彩泥、剪刀以及彩纸,运用自己的想象造型出各种菜肴,有学生制作了农家菜、小辣椒、豌豆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大虾、鱼等菜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生用彩泥造型出各种菜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正确的颜色、如何搭配出表现力强的菜品。工具:彩泥、牙签、格尺、垫板。教学过程:观看插图,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将自己造型出的菜肴展示给学生,教师指导难点动作,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互动交流,自己制作一个作品,在同学面前展示。上面插画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孩子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孩子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孩子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避免美术高考误入歧途。

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兴趣来看,一些孩子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类孩子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真正的美术专业孩子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这类孩子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孩子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美术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灌输式教学,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粉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拿三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带有颜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里一摇立刻变成间色,学生兴趣一下高了。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孩子们看的很投入,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

3.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是它特有的优势,怎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4.创造力的培养。

4.1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方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4.2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4.3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极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和写生,积累表象材料,从而拓宽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想象力,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创新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文化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观念落后、片面。

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美术观念落后并且片面,并且大多集中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肤浅的,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美术是不实用的,认为画作是浪费时间才完成的有技巧的废纸,除了美术特长生,考大学也不看画画怎么样。这样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教育价值,也不能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长自身的责任。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都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模式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专业绘画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消失殆尽。

(三)师资力量不足、匮乏。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师都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因此很多教师缺乏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非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领悟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等。缺乏美术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阻碍其发展。

(四)课程方式内容单一。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对选择的内容与方法都相对单一。尤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采用现场的即时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评价内容集中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巧等,而对于幼儿的情感、创造力、价值观等都不是很重视,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没有研究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导致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离,致使课程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转变幼儿美术的陈旧观念。

家长和教师的角度,都应从思想上转变对美术教育的观念,应把美术教育从“世俗态”逐步转变为“启蒙态”。转变某些家长的不全面的认识,在社会上加大对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宣传,通过媒体等宣传,使家长真正理解美术教育的深层次含义及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更新了家长和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陈旧观念,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且把图画与精神相结合,才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启蒙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

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所开展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多元化。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掌握班级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与习惯,从幼儿的角度思辨,因材施教,摆脱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与技巧,但从长远上看会抑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把理念与实际相结合,要懂得变通。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最好从美术欣赏入手,逐步把游戏、故事、识字、数学都融进其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幼儿通过美术对多种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

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艺术鉴赏能力等,更应懂得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直接决定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美术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除了要加大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外,还要对现有的教师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策略,每学期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美术教师进园进行讲座。此外,教师在平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补充美术知识与技能。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课程。

在教学课程中,任何一种教学课程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一种课程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程时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应把激励性与游戏性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首先,课程设计体现激励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以鼓励幼儿为主,多留意其优点,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当幼儿得到正面评价时更能发自内心地去进行美术创作。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有趣味性与游戏性。比如,大班幼儿在秋天的落叶时,教师可以借助大雁的教具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大雁往南飞了,是什么季节来了?”由此导入到课程当中,并把幼儿分成几组,分别完成画作后,一起来学大雁飞行的动作与样子,最终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打分。大雁的游戏自然融入到课程中,让幼儿感到趣味无穷,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教育论文

随着国家提出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培养创意型设计人才,设计专业应该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而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一、项目化教学的反思。

vi设计课程随着专业改革的深入,逐步开展了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把项目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创意设计类课程,按照项目设计的工作流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商业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vi设计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拓展传统vi设计的范畴,借助工作室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按实际的工作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课程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vi设计课程实施存在学生创意能力培养、评价方面尚存不足的现状,尤其是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创意培养与预期尚存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课程融入社会项目,也进行教学化改造,但是课程有时是为了项目教学而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灌输、演示、程序化”的教学现象,课程的课题或案例实施主要以“教师出题、学生解题和自我展示、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过于偏重技术的表现,不太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学生往往只会按照教师设定的目标,采用同一技巧进行表现,取得教师预定的效果,以致学生的作业往往缺乏创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而创造力偏弱。二是课程评价过多强调结果性(终结性)评价,没有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增量和知识掌握的过程。制订的课程标准普遍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学生意念发展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成果评价中也往往重点关注学生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内在思想、创意、创新思维、文化修养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事实上,对设计体验、意念开发、个性特点的评价是设计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符合艺术设计人才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

二、创意类课程的创意培养与评价的对策。

1.创意类课程树立创意为荣的理念。

受到过度包装、图形剽窃、违法广告等设计视觉污染的影响,一些学生与教师陷入了技术化驱使的“形式至上”泥潭,造成文化传承底蕴的缺乏和艺术创造力的缺失。学生和教师要分别在学习和教学中树立“以创意创新为荣,以抄袭为耻”的学习观和教育观。心手合一、传统与现代结合、艺术与技术融合等观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教育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提升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等,促进学生在设计中自觉遵守设计伦理规范。

2.借用“cdio”,形成创意培养教学范式。

灵感一现的创意不是无端生发出来的,创意需要经验积累。教师能做的是给学生一个创意训练的框架。有框架意味着学生可以回过头看在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对此认知清楚,从而体验创作作品的过程,而不是完成的设计流程。

首先,借用“cdio”理念,形成教学五步法。“cdio”倡导的“做中学”和项目教学与高职高专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具有相同的理念。vi设计课程依据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安排项目设计流程,将项目设计划分为五个阶段,方便学生在各个阶段有参照性地学习,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见表1.其次,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五步法。

在vi设计教学中实施这五个步骤是个框架,我们需要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创意过程并更好地进行思考,而不是让学生回到枯燥的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设计流程,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检查与构思。学生依据项目,及时与客户沟通,获取客户需求和设计要求,收集项目资料,整理材料,确定设计主题,展开设计并保存设计过程图。学生应改变只基于一两幅简单的草图、示意图,就快速进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设计的任何修改都没做保存的做法。学生要把所有的环节做好,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第二,在设计实施阶段强调过程,学生应根据用户需求,提交三到五个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提交方案时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客户或设计委托方了解和体验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更好地接受学生的设计方案。

第三,在项目整理归档阶段,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回味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思考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面对企业和客户要求时的缺陷及优势,从而积累工作经验。实施五步法,可帮助学生建立创意设计框架,从而更好地运用设计框架进行项目的设计,使设计更加出色。

vi设计课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简易vi设计项目。教师规定四类项目设计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形成项目小团队,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要依照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五个环节实施,熟悉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教师传授学生理论和技法,同时对学生进行设计意识、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流程如下:学生接到设计任务后,教师解读项目背景,学生收集相关材料(以小组进行);学生依据调研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并汇报调研情况及方案(教师与其他学生提问);学生依据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创意,并完善设计(学生展示作品并解读,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学生设计完成后,ppt展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选择优秀作品制成案例。

3.推行过程与成果并重的多元化评价。

课程严格规定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要求,注重草案、方案、全案等过程评价,展示学生设计成果,并对设计成果进行集体评价。

一是过程评价。过程评价重在设计过程而不仅仅是设计结果,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将整个设计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可以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vi设计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意、批判思维能力,重点放在促进学生进行体会、自我探索、相互评价、学习借鉴。

教师可以采用设计讲评、作品评价、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课程小作业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

设计讲评、作品评价采取开放式的评价。设计作品的讲与评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及推销作品等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市场做准备。方案的设计由指导教师、企业设计师、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应构建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互动互联机制,使学生的设计更贴近市场。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情感,如,学生是否学会与人合作,对同一项目是否有自己不同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创意,考虑问题时是否系统,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在方法的选择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方面是否巧妙。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成果展示与评价。对于设计成果,邀请设计师、专业教师、学生、客户代表共同进行讲评。教师利用现有课程网络,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实时沟通,还方便兼职教师对项目教学的课外指导。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相互沟通、相互学习。项目作业展示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项目任务完成后利用网络展示作品,邀请企业设计师、专业教师、相关客户群的客户一同参观展览,并对设计项目作品进行讲评或评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市场竞争意识。

具体来说,vi设计课程评价中,学生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项目一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40%,项目二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50%.项目一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学生作品效果占40%,学生互评占20%.项目二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集体评占50%,学生互评占10%.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同时要重视行业评价,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接受市场和社会的检验,要得到设计对象和行业内人士的认可。

结语。

vi设计课程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改革已实施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项目运作和课程教学的经验,这种教学范式已经被推广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了改革的合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基于创意培养的多元评价还存在不少困难,以往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惰性还存在,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索。

课题: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化自觉的创意设计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2013264)和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以vi设计为例”(课题编号:kg20136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唐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育与职业,2010(9)。

[2]马乐。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商情,2009(9)。

[3]于讴。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10(5)。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以往的美术教学以精讲多练为主要特点,精讲与多练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美术教学中直接、简单地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对着课本讲解,布置学生对着课本画画,而有些只有用自己的眼睛才能看到的知识,学生就难以掌握了。更多的学生开始依赖教师的眼睛学习知识,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如果美术课只是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就会失去应有的形象化,使学生无法感受到观赏艺术作品时的视觉活动,难以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根据美术课的特点,在练习中学习知识在专业美术学校是可以被应用的,但是要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就较为困难。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部分高年级学生无法完成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美术作业,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关于美术课作业的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拿几份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哪里不好、需要怎样改进。进行作业评讲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教师评讲的内容大同小异,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进行优秀作业评选,结果往往违背了美术教学的规律。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标准创作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造性,为了迎合“优秀”的标准而改变自己的个性,进而封闭了创造意识。

1.在适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以往的教学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导,这种教学方式是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情境,针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进行学习,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充分发挥创造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点。

在美术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进来,就会极大地影响整个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们选择积极参与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自身的兴趣以及教师的鼓励等,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要不断总结反思,要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根据自身具备的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教师自身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

教师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预想整个活动实施后产生的效应,以此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实效意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效意识。

5.提倡学生的个性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赞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能严厉批评,而要耐心、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和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从而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术真正的内涵与乐趣。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推行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由过去单纯注重传统文化课程转变到现在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美术知识,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范围,提高审美情趣,能够对美术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对简单事物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为今后美术方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上,能够学会、能够学好,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就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我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下面一些方法。

对小学美术课程来说,在过去以往的观念之中,我们教师未能给与相当足够的重视。因为多数学生考试的时候是不会考美术,所以我们从观念上就不重视他。在课堂教学时,能省则省,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给学生进行地简单介绍课本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新的'概念。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美术课程的观念,要从根本上重视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要确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美术课程。摆正美术课程的地位,要将美术与其他所有课程放在相同的地位。小学美术教师观念上一定要转变的。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要在我们教师身上改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程对他们个人自身发展的积极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从主观上改变这种现状。从师生两方面上改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好好学习小学美术课程做好思想基础。另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育的过程是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所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发主体的客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美术的教学工作中来,让学生学好美术的基本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小学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直接关乎能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对美术这一科目有了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对美术科目进行深入学习,进而能够将美术学好。小学学生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美好的童年时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是活泼爱动,学习兴趣比较强,对新事物的学习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好学生的这些特点来,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也可以有新的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而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如何进行好一堂课,掌握在教师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个掌控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之后,我们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去进行画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天性,他们可以任意的进行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的结果往往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兴趣,从而对于课堂的氛围来说就有了保障。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会主动地运用我们所讲述的方法来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来,这样的效果也会更好。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小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学的效果就会更佳,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2.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材加板书的运用,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内容并不是十分丰富,而过度的板书会让学生心生倦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的效率并不是特别高。

因此,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运用到新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新型技术的运用,在课堂上可以更加简便地展示美术作品,同时可以上网展示出更多和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如果在展示作品的时候配上一些轻松舒适的音乐,课堂的氛围就能够得到良好的保证,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有所保证。对小学生来说,动漫之类的影像图片会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话小学生对课堂的感知力会更好,进而保证了教学效率。

3.树立榜样,做好示范。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教师首先要从自身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经验多多地运用起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我们教师身上看到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来的,看到教师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决心,从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美术课程的信心。对于美术初学者来说,在画画和构图过程中,不免会存在着各种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检查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细小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地指出,帮助学生从开始养成正确的习惯。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将正确地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时一定要怀着耐心,不厌其烦,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在进行美术作品赏析的时候,多用一些各个派别的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赏析,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陶冶,另一方面用这些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美术的追求更进一步。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新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对小学的学生来来说,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多多的动手,应该是能够更加营造比较好的课堂的氛围。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动手的小活动。在泥塑阶段教学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实际的动手来操作,通过他们自己的动手,领略到美术课程的意义。当然,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将课本的教学内容来联系实际的生活,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让小学生参观古代遗留的建筑,山水以及田园风光,将美术的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更加贴近生活,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就能够发现美术的存在。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水平和潜力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在教学上也要有相应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人性化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业上面,做到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有着不同的要求,使小学生在美术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不断地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发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极探索,为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不断努力。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审美经验也开始更多的依赖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问题,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网络游戏占据学生心理日趋明显。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曾在广西南宁市的几所小学进行实习考察中发现,网络游戏以其自身所独具的娱乐性与极佳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网络游戏以其最独特的视觉形象在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实习期间,发现有三位同学,分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三位男生,总是在不厌其烦的利用课上、课件及其他可以自由时间进行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对象。其中四年级男生——k(化名),利用课下时间,不断的绘画一款名叫“我的世界”小游戏中的场景及主人公史蒂芬的形象。五年级男生——w(化名),喜欢不分课上课下时间,常常左手拎着直尺、右手握住中性笔,在自己的绘图本上不厌其烦的表现款式各异的汽车,多由自己设计款型及性能。六年级男生——q(化名),喜欢战斗机,他有两大本速写本,上面均绘有关于宇宙、世界及相关的各类战斗机,时常谈论一些同龄学生看不懂,也很难交流清楚的相关主题内容。就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言,绘画表现游戏中的人物、场景、各种车型及其他绘画主题和造型特性的,有打斗、暴力倾向,通常不被美术教师及其家长看好。

二、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行走在自由的国度。

从美术起源来看,游戏说是主观精神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德国古典美学大师康德认为:自由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康德看到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成为促使艺术达到巅峰境界的主导要素。网络游戏属于游戏种类中较为重要且极具时代代表性的游戏之一,在当今网络讯息快速发展交流的空间中,除了自由权利外,网络游戏更多作为一种话语交往空间,解除了现实的禁锢,呈现了一个开放的领域,使得喜爱网络游戏的人得以在游戏中获得想象的统一。而这一独特性恰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呈现使得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得到不同纬度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生以3—6年级学生的美术作品观察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网络游戏中的视觉形象对少儿审美经验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登上美术与游戏的桥梁。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门类之一,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悟的启迪与灵性的引导,它是一种体验式的升华,而教育要达到培养的学生素养是不能仅仅通过外在力量的控制来实现的,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于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激发,这一驱动力例如兴趣、爱好等。基于这一桥梁的契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以游戏的方式或将游戏带入美术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妙计。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美术游戏:其一是自创游戏,即学生按照自身喜爱与需要而开展的充分表现自我的创造性游戏,简称自创游戏;其二是师定游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组织安排一定的教学游戏,简称师定游戏。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的手段之一便是鼓励美术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那么,如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美术教学与美术游戏的有机渗透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而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基于对美术游戏教育化和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基本认识上。美术游戏的教育化,其实是将游戏进行更好的运用来提高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目标为蓝本,以教学内容和目标来分类组织游戏,通过对游戏的引导来迎合美术教育的方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的趣味性简单套入美术教育活动中,又常常将教育的严肃性过度带入游戏。因此,美术教育和游戏的融合,更多侧重的是在同一个目标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和谐互惠的关系。游戏可以设定在课前的导入环节,从而进一步的为升华具体知识做好铺垫,从中抽象出道理来。教学情境中的学习与游戏伴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积累而更自然与完美。此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后的互动活动,通过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创新,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造来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度,既要教学目标明确,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游戏性的发挥,将游戏的自主性、创新性与想象性留给学生。

(一)虚拟空间拓美术思维脑洞。

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一词,弗洛伊德曾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按照使他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天地中的一切。”在孩子玩耍的游戏中,他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设计营造适合自己活动的世界。在网络游戏里,透过虚拟的世界,每个参与者都能打造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的快感。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注重给予学生一个虚拟的空间,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设定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梦可做,有愿可许。

(二)穿越景象追人类美术创造。

在网络游戏中时常出现不同维次空间的景象,如在模拟类、经营类、养成类的线性游戏中,可以用短短的几秒钟、几分钟来完成现实世界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事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巧妙的与美术长河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相结合。游戏中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与朝代变迁是瞬间的事,那么亦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瞬间的历史巅峰作品引入课堂,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也可以从此点燃学生对艺术世界的兴奋点。

(三)叙事模拟引美术语言表达。

在网络游戏中,叙事性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挪威学者阿瑟斯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游戏,是通过“各态遍历话语”生成叙事。常见的游戏《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选定,不论是战士、裁缝、兽人、法师甚至精灵等人物,其独特的人物设定及经历可以引发学生对独特人生的思考。在教授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材质和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对称、和谐、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造型原理进行造型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美术语言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从而在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最终培养表现语言,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总之,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取的不仅是自主学习的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发挥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更多的是从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与主动性发挥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与目标.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想象力,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创新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文化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4):10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3):107。

论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小学美术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整体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追求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要从小学开始重视孩子的美术学习。教师和学校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

1.1教育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资源条件恶劣。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教育部门还有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都存在偏见,将小学美术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导致其对小学美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匮乏。由美术学科性质特点决定,美术的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教学辅助的工具,例如在上素描课需要素描纸、各种型号的铅笔;上一些手工美术课时会用到彩泥、彩色纸,胶棒等等。但是在很多小学学校会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不足,有些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在美术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有些是由于学校资金匮乏,不仅仅是在美术教学缺乏教学设施,其他科目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以上问题都对小学美术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自从课改以来政府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较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2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中最现实,紧迫的问题也是与美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最相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学校资金或者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师中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美术教师较少,教师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而且很多学校一般一个美术教师要担任十几个班级的美术课程,大大降低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专业的美术教师由于薪金待遇低不乐意到小学任教,还有原因是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地位置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后,对很多专业的美术人士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并且相应的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不能满足现在美术教学的要求,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

1.3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僵化,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育需求。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教学模式还不健全。小学美术还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出发,按照小学美术的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来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小学美术的教学仍然是旧三步:美术入门、专业技能教受、重复训练。在美术入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将相关的画图构型固定化,使得学生对图画构型的记忆模式化,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进行绘画就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绘画思维的拓展,在接下来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认知已经受到限制,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学生绘画能力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要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充分重视,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增强对美术教育的扶持力度,系统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基础教育设施和良好的环境。而学校和教师方面则要将美术课程很好地结合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美术课程教室和活动室,充实教学内容,使得美术教学形式内容多样化,并且充分挖掘学校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扩大美术教育范围,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多接触美术。

2.2加强师资队伍交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导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首先要建立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要招收专业的美术人士并且定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或者业务培训,也可以邀请美术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其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教师美术教学能力评估,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创新教育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心理,遵循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思维认知规律,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布置雨的绘画作业给学生,不一定非要在下雨天通过视觉观察让学生来画,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到的雨声、鸟声、人声充分想象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心理,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来教授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作品欣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性格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新时期,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加大对美术教学的资金、建设投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真正从美术教学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观念,陶冶自我情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