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大全(18篇)

时间:2023-11-28 00:28:38 作者:MJ笔神

调查报告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问题,同时还应该有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这些调查报告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和编写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xxx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其中县城学生发放160份,乡镇学生发放140份),回收xx份(县城学生回收155份,乡镇学生回收102份),回收率xx.6%(县城xx.9%,乡镇72.9%),县城学生共提出了135条建议,乡镇学生提出了62条建议;《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xx份,回收54份,回收率为xx%,语文教师共提出了32条建议。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xx.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xx.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5.语文教师应当多些研究“导入”“总结”等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40.1%的学生最喜欢语文教师“导入语言”,其次是“总结语言”,占24.5%,再次为“评价语言”,占19.8%。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xx.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xx.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2.学生喜欢“提问交流”的语文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当在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工作室结合实际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本次问卷调查存在问卷调查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回收率较低等问题,今后工作室会继续开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农村初中调查报告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展现思想、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教育部在20xx年新课标高考大纲中将音乐学科纳入高考科目,并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率先实施。

那么,让我们反过来审查一下,初中的音乐教育是否为高中继续学习打好了基础?就目前广西农村初中而言,音乐教育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为此,笔者对广西柳江县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做了调查研究。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校教育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校的一切育人活动都可以归为教的范畴,学生所接受的影响都可以归为学的范畴。作为一种有着自身特点的社会活动领域,学校环境下的教育活动也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传媒技术高度发展和艺术形式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学校环境中的基础音乐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

本研究的任务是对柳江县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音乐学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音乐教师教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探讨与揭示影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因素间的关系,为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1.对初中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调查

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生由于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的特殊阶段,其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那么,在基础音乐教育大力进行改革的今天,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本研究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知识结构与技能状况等方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2.对影响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初中学生学习活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信息传媒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策略;家长对待音乐学习的态度;教学环境与设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对外部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整体面貌和特征。

3.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状况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能力状况是关系到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核心因素。所以,必须了解和分析当地初中音乐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教学状况。调查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和展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通过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图略),得出统计结果,笔者以为农村初中生歌曲演唱的整体水平并不太高。这就说明即使在农村,电视等传媒对农村初中生学习音乐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个影响甚至超过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音乐教育的影响。

柳江县农村初中任何一所学校目前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也没有。为了迎接上级“两基”验收,大部分学校都形同虚设的摆上音乐教室的门牌。每一所初级中学目前能用的或是一台手风琴、或是一架电子琴、或是一台脚踏风琴。教学硬件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资金投入也不多,每学期用于音乐教学的经费都在100元人民币以下。

农村音乐教育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很多不利因素还在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柳江县农村初级中学的音乐教育还是非常落后的,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是不理想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领导,特别是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领导,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对音乐教育功能、意义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数理化等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上。多数农村中学校长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不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所以轻视或是忽视了音乐教育。学生家长对音乐课的学习就更有误区: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榜上有名才是希望,学习音乐课就占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牵涉学习文化课的精力。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设备备受冷落与歧视。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结构失调

绝大部分兼职音乐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音乐教育,缺乏音乐教育的基本素质。即使是专职的音乐教师,也多是幼师音乐班毕业,学历层次低,毕业后缺乏继续教育,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

此外,教育经费短缺,音乐基础设施不完善,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需要,音乐教育总体投入与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总之,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从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还是学校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方面来说,都有着不同于城市学校的特点。所以因地制宜地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充分发掘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和潜力,才能促进柳江县基础音乐教育事业整体全面的发展。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了解初中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因素,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促使教师真正改变教学理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展,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共进,力求达到教学的最大有效值,最终改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不良现状。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教师座谈,其中问卷调查中设计了41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简答题。对象为本校初一、初二年级,共发问卷102份,有效问卷102份。

此次调查有41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包括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态度等方面;其二,外部的环境因素,即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

现就调查的现状分析如下:

(一).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大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如在调查“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这个问题时,选“a.特别感兴趣”的只占20%;选“b.比较感兴趣”的占35%;选“c.不太感兴趣”的占25%;选“d.“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却占20%。

又如在调查“你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兴趣班”一题,选“a.有”的占31%,事实上在这百分比中按自己的意愿主动报名参加的占的百分比估计还得打折。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总体说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够。如在调查“你现有的英语基础与水平”一题时,选“c.中等”的占51%;选“d.差”的占13%。虽然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在调查“你对你的英语学习满意吗”一题时,选“a.很好”的占18%;选“b.一般”的占16%;选“c.不好”的占50%。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够高。

(四)学生所处的家庭状况:

1.学生中农村户口占90%以上,不同户籍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存在着生活习惯、方式及个性的差异。2.父母文化层次不够高,大约80%的.父母都是初中毕业。职业情况大约80%的父母务农,另外20%左右是自由职业,这就决定了一定数量的父母忙于发展家庭经济,疏于与孩子交流和对孩子的管教,又缺乏“教育投资”的意识,对教育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造成子女物质生活的充裕和满足,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荒芜。3.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进。溺爱型、放任型及专断型家庭仍占40%的比例,在调查中“你的家长辅导你英语吗”一题时,选“d.从来没有”的占82%。

(五)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1.现实中的英语教师:(1)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2)多数英语教师讲究民主,尊重学生,愿意听取和接受学生合理、正确意见和合理建议;(3)部分英语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用补充材料丰富英语课堂教学;(4)部分教师能正确对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不歧视差生;(5)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分配讲解时间与学生的活动时间;(6)极少数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2.理想中的英语教师:(1)具有幽默感,善于调节课堂气氛;(2)具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用童心贴进学生,微笑时时挂在脸上;(3)具有吸引力,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而不倦;(4)口语流利,水平一流;(5)广闻博学,多才多艺。

(一)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习成因分析

1.社会的影响: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的变动,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芒和失望,并逐渐淡化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2.实施素质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而英语这门学科具有学术性较强,实用性不强的特点,这使得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3.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生中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侧重于对子女纪律方面的要求,而对学生学习不是特别关注,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4.教师的影响: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信息和数字时代的今天,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改变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对策

1.学生要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2.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同时也要学会预、复习,做完习题后善于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

3.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教学活动中的演员,而不是观众。

4.教师要活化教材内容,使之生活化;活化教材语言,使之口语化;活动化教学手段,使之直观化。另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补充材料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5.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创设情景,加深视觉、听觉、动觉形态,创建愉快、融洽、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心理压抑厌烦情绪,提高语言操练、言语交际活动的质量。

6.教师要尝试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布置不同深度的作业,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7.教师与学生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只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学习质量真正高起来”。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最后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写进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了解初中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因素,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促使教师真正改变教学理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展,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共进,力求达到教学的最大有效值,最终改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不良现状。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教师座谈,其中问卷调查中设计了41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简答题。对象为本校初一、初二年级,共发问卷102份,有效问卷102份。

此次调查有41个问题,涉及到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包括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态度等方面;其二,外部的环境因素,即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

现就调查的现状分析如下:

大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如在调查“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这个问题时,选“a、特别感兴趣”的只占20%;选“b、比较感兴趣”的占35%;选“c、不太感兴趣”的占25%;选“d、“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却占20%。

又如在调查“你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兴趣班”一题,选“a、有”的占31%,事实上在这百分比中按自己的意愿主动报名参加的占的百分比估计还得打折。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体说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够。如在调查“你现有的英语基础与水平”一题时,选“c、中等”的占51%;选“d、差”的占13%。虽然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在调查“你对你的英语学习满意吗”一题时,选“a、很好”的占18%;选“b、一般”的占16%;选“c、不好”的占50%。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够高。

(四)学生所处的家庭状况:

1、学生中农村户口占90%以上,不同户籍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存在着生活习惯、方式及个性的差异。

2、父母文化层次不够高,大约80%的父母都是初中毕业。职业情况大约80%的父母务农,另外20%左右是自由职业,这就决定了一定数量的父母忙于发展家庭经济,疏于与孩子交流和对孩子的`管教,又缺乏“教育投资”的意识,对教育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造成子女物质生活的充裕和满足,精神生活的空虚和荒芜。

3、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待改进。溺爱型、放任型及专断型家庭仍占40%的比例,在调查中“你的家长辅导你英语吗”一题时,选“d、从来没有”的占82%。

(五)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1、现实中的英语教师:

(1)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

(4)部分教师能正确对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不歧视差生;

(5)少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分配讲解时间与学生的活动时间;

(6)极少数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2、理想中的英语教师:

(1)具有幽默感,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2)具有亲和力,善于与学生沟通,用童心贴进学生,微笑时时挂在脸上;

(3)具有吸引力,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学而不倦;

(4)口语流利,水平一流;

(5)广闻博学,多才多艺。

1、社会的影响: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的变动,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芒和失望,并逐渐淡化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2、实施素质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而英语这门学科具有学术性较强,实用性不强的特点,这使得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3、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生中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侧重于对子女纪律方面的要求,而对学生学习不是特别关注,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4、教师的影响: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信息和数字时代的今天,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1、学生要了解社会不同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2、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同时也要学会预、复习,做完习题后善于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和总结。

3、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教学活动中的演员,而不是观众。

4、教师要活化教材内容,使之生活化;活化教材语言,使之口语化;活动化教学手段,使之直观化。另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补充材料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5、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创设情景,加深视觉、听觉、动觉形态,创建愉快、融洽、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心理压抑厌烦情绪,提高语言操练、言语交际活动的质量。

6、教师要尝试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布置不同深度的作业,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7、教师与学生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只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学习质量真正高起来”。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目前农村学校中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词汇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解词汇,分析词性,展示例句,拓展词组,模仿背诵,造句翻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花费较多时间讲解单词用法,学生则忙于笔记而减少了思考和运用。这种教学强调了教师单方面的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事实,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词汇很死板,不会灵活运用,也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压力大,遗忘率高和哑巴英语的窘境。面对这些现象,想通过对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以话题为基础,以思维导图为枢纽,以运用为目的词汇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真正在运用中轻松掌握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词汇教学的效率。为了获得词汇学习研究的事实依据,全面了解学生词汇习状况,特地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在七,八,九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围绕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状况、方法,存在问题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20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共发出125份问卷,收回有效份数12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对英语单词学习感兴趣吗?

a.有兴趣(56.7%)b.一般(35%)c.没兴趣(8.3%)。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是不浓,说明我们的教学模式陈旧,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你了解学习单词的方法吗?

a.了解,但我一般不采用这些方法(41.7%)。

b.了解,并且我会经常用这些方法(36.7%)c.不了解(21.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3.你的英语单词的主要来源是。

a.课本(95.5%)b.课外阅读材料(3%)。

c.词汇书(0%)d.词典(0%)。

e.听力材料(0%)f.英文原版电影电视(1.5%)。

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单一,信息闭塞,缺乏学习氛围。

4.你认为当前英语课本的单词量?

a.过多(20%)b.刚刚好(66.7%)c.太少(8.3%)。

d.不清楚(5%)学生依赖课本,认为把课本上的单词掌握就行了,满足与现状。

5.你背诵单词目的是。

a.提高自己的词汇量(35.8%)b.为了以后的学习(44.2%)。

c考试(20%)大部分学生对词汇学习有正确的看法,我们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6.你认为有必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去学习单词吗?

a.有必要(58.3%)b.不清楚(25%)c.没必要(16.7%)。

7.你同意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成绩的保证吗?

a.非常同意(16.7%)b.不清楚(4.2%)c.不同意(16.7%)。

d.同意(54.2%)。

大部分学生认为词汇量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成绩。

8.老师在单词表里教完新单元所有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后,你会。

a.很好地记住大部分单词的意思(59.2%)。

b.很难记住单词的'意思(29.2%)c.其它(11.6%)。

折射出我们教学之后有40%的学生根本没掌握,也许两极分化就再这慢慢形成了。

9.你认为你现在掌握的单词量足够应付你日常英语学习的需要吗?*。

例如在听,说,读,写方面。

a.足够(13.3%)b.可能足够(36.7%)。

c.不清楚(4%)d.不够(46%)。

几乎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还是不够的,说明我们的教学局限与课本,拓展词汇方面有待改进。

10.你认为你所上的英语单词方面的课能够让你提高你学习单词的兴趣吗?

a.能(53.3%)b.也许能(33.3%)。

c.不能(6.7%)d.不清楚(6.6%)。

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理念在变,但在课堂实施中力度不够或教学方法单一。

11.每天你会花多少时间在单词学习上。

a.少于30分钟(62.5%)b.多于一个小时(37.5%)c.多于两小时(0%)。

说明学生课后有复习单词的意识,缺乏学习环境和教师课后的指导要求。

12.你学习英语单词的最大障碍是。

a单词的发音(27.5%)b单词的拼写(23.3%)。

c单词和它的中文意思对应不起来(49.2%)。

证明我们的词汇教学缺乏语境,注重学生的读和写,忽略了词汇运用。

a.好,有利于学生先认识新单元单词,在学习该单元阅读文时扫除生词障碍。(70.8%)。

b.不好,太多单词一次性学习很难记,而且采用单词表独立地学习单词不利于记单词意思。(26.7%)。

c.无所谓(2.5%)。

学生已经习惯了,也认为单词学习的目标就是会读,知道词义。说明教师对词汇教学的认识片面,肤浅,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a.有(90.8%)b.没有(5.9%)c.不知道(3.3%)。

词汇教学确实要注重情境教学,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认识词汇不仅仅有词义,语义更为重要。

15.你更喜欢你的老师运用何种方法让你开始接触新单词?

a.单词表教学法(在单词表中学习新单元所有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30%)。

b.语境教学法(创设含有新单词的小故事、小短文或句子等情景语境来学习新单词)(60.8%)。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年××月至××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新聘小学语文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承担明光小学教育的重任。各学科教研员,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自11月8日起,历时一个余月的时间,对20xx年新聘分配的小学语文教师和从乡镇小学选调进城的语文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调研。本次调研我们充分发挥教研分会的组织作用,让他们牵头安排,把本分会各校新聘的教师,集中在两三个乡镇的中心小学,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教研员按照所任学科逐一听课,听后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着重提出改进方案。让这批新聘的老师们实实在在地受到教益,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现将具体调研情况略述如下:

1、这批新聘的小学语文教师平均年龄23.3岁。他们是经过教育局严格按照招考简章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层层筛选,最终获胜的同志,才得以上岗,可谓来自不易。因此,他们年轻气盛,精力充沛,工作态度端正,情绪饱满。

2、这批新聘教师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中文占70.6%,初教29.4%,可谓专业棒,文化知识扎实。教师资格均是初中,层次高,完全可以胜任小学教育。

3、通过认真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能初步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知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实施教学,语言清晰,教态自然。

1、缺少教学理论素养。不少教师至今没有完整地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知道语文教育的总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教学的建议、评价的建议等。

2、没有掌握备课的基本步骤,只是机械地抄写现成的教案,至于人家教案设计的理念,不得而知,仅仅是为了学校的应付检查。

3、缺乏岗前培训。基本的教学常规欠缺,常常在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下,仓促教学。教学时,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回答问题,也仅仅是前排的几名同学,不能够照顾到班级的全体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学习的实践中去,教学没有实质性效果。

4、不能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混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两个课时完成,在教学时,他们是常常混淆,分不清课时。

5、课堂板书,粉笔字很差,基本上是属于“火柴棒体”,很不规范。也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难点,课文的基本内容。

1、定标即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这批新聘的各科教师,他们有知识,有精力,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因此,进行岗前培训是他们教学的重要步骤,是他们走好教学人生的关键环节,我们学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根据学校的工作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专人分管,并扎扎实实地实施。

的基本步骤。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字母;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具体的步骤是:

第一课时。

(1)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2)认读字母。

(3)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4)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5)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

(1)复习字母的认读。

(2)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3)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4)描红、抄写音节练习。

“词串识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般可以分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

(1)激趣入境。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3)将词语与事物挂钩。

(4)词串连读,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

(2)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当前,中小学语文课改,新课程实施,校本教学研究,素质教育等有关教育教学观念的呼声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其理论成果可以说已非常的丰富。但是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的却并不很多,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尤其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社会和家庭环境都比较薄弱的广大农村初中学校,更是如此。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在“两基”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学校硬件建设上的投入,农村学校也有了学生宿舍食堂和图书实验楼,有了现代化的远程教育设施和图书、仪器,有了学生运动的活动场所,有了一定的绿化和美化,但在学校资源的利用方面并不是很理想。

笔者是一位语文兼美术学科方面的教师,曾经和现在做过和做着在学校当图书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学生会负责人多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负责这诸如班主任工作的量化管理,学校和领导的许多文字材料的书写和打印,各种文体和宣传活动的筹备方案的制定和成文大都由我负责,每天辗转于多个办公室之间,经常接触到各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诸多的工作的接触与实践,引发了我对学校的管理和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值得我所关注的问题,在此,想就我所认为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国和全世界的精神和文化,文学的精髓都蕴涵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化和文学的文献典籍中,里面充满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无限智慧和力量,体现了古今中外最杰出的天才和英雄人物们对人类、人生、自然、社会的种种认识和发现,想象及其深邃的理性的感情的思索和思考,唐诗宋词元曲也好,秦汉历史散文也好,唐宋传奇明清小说也好,外国文学名著哲学经典也好,让学生多接触,涉猎一些总是好事。要知道,不管语文教学的改革如何变,教学的方法如何多,语文学习,多读多写,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无法撇开的途径,世界上无其它不需要积累就可以学好语言和文学的方法存在。

我们过去曾经在连环画的记忆里美好地、快乐地长大,那时,故事离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连环画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后来,电视代替了大众对连环画的兴趣,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代替了几乎所有的名著,广大青少年热衷于以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及其改编而拍摄的电视剧。看看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及其相关的电视剧本没有什么不好,但这些东西替代不了课外阅读传统的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和文化的名著对于一个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及其智慧,更孕育不了完善人格与健康美好心灵。

过去,我们苦于没有图书馆,苦于我们的学生时代饿着肚子买书的记忆,今天有了国家为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们配备的图书馆、阅览室,有了丰富的各种图书。但是,我们的学生大都对那些专家和名家们所确定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所推荐的阅读目录里的图书不屑一顾。作为业余兼职图书管-理-员的我,感想颇多。

也许,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确实不够,同时试问,我们的语文老师有确实读了读过或者是读懂了读透了多少呢?教师读得少,我们如何要求学生去读很多,我们的读书活动从来就没有开展过,我们的学生对读名著缺乏方法和兴趣,耐心和思考力。对学生课外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作品的指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甚至说起来也是不容易的。为什么呢?一方面教师读得少无法指导,另一方面,读得多而不理解或者不得其法也不能做到,经典文学文化名著的阅读指导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与学问,我们虽然不要求将图书管-理-员练就成为专家的水平,但是起码也要对所负责的领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把握,达到这样的要求也是要花费长久的精力和时间的。

因此,培养优秀或者合格的图书管-理-员也堪称一项艰难而持久的系统性工程,并不象有些学校领导所认为的那样,管理图书很容易,是一种清闲的事情,只要向学生借书和还书就行了。

选择和使用图书管-理-员首先要考虑专职,同时要考虑其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对图书研究与管理的兴趣,并且要为其创造时间和资料方面的条件使其能够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或者深造。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农村初中调查报告

为了解、掌握五里镇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在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自20xx年8月起,开展历时1年多的调研工作,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现将调研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以期对深入开展和提升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这次学生基本情况及心理发展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严格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富强初中、四合九年制学校、民主九年制学校等校初中各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0%。

(1)我们课题组采用《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本问卷共设计28道相关问题。涵盖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及心理健康开展情况等四大项内容。

(2)课题组采用自编的《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3校的管理者及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涉及到6个开放式问题,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下一步此项工作计划与设想等。

调查组通过对调查问卷汇总和分析,组织邀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座谈会,大家达成共识:农村初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政教处、德育处、班主任、心理教师、政治教师的事,与自己的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大多数学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进行心理教育,甚至所配备的心理咨询老师就是政教主任,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混为一谈。还有的将心理健康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更有甚者,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还有,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的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我们研究者应该把关注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七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课时是很难保证的。有些学校课表上呈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其实并未按课表上课,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不了了之,最终搁置或者放弃。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每个学校都安排了健康课;无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设置形式化、设施简陋、开放度低,未形成常态化。

农村中学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大量教师流入城市,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同时,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工作量未计入、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学校要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时,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学校而言,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学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要经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产生深远的的影响,优良的校风、班风、学风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由此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我们认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好。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一)本次调查工选择了我所带的八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共计100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确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共有100名农村初中八年级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我对问卷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来看。

(二)从阅读时间看。

调查结果显示,42.1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0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7.6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6.32%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有城市学生都是普遍存在的,虽是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三)从阅读途径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77.31%和77.81%,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6.5%和6.31%。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而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虽也有这些设施但藏书很少,这造成学生的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适合初中生阅读以及与时俱进的书籍。

(四)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罗曼.罗兰、海明威、莫泊桑,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

黑板报。

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上及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

名言警句。

或激励性语言;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张贴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的画像;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的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看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只有让学生正确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科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做。

读书笔记。

所谓“不懂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记下来。

(2)建立学生阅读成长卡。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成长卡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档案”“课外书资料”“读书体会”三部分内容,在“读书体会”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内容,2、最让我感动、最感兴趣的部分及原因,3、最让我喜欢的任务及原因,4、我的看法或感想等。

(3)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极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分削断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1月至4月,对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席麻湾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深化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席中进行,共发问卷237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学习态度。

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2.学习目的。

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2.学习需求的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三、对调查结果的深思。

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中学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农村初中生中考前的心理调查报告

离中考日子越来越近,初三学生在进行紧张的复习迎考,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胜出,农村初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全市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考上普通的高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了,作为班主任,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中考前的心理调查,发现有状态较亢奋的,也有状态不够好的,心理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态积极:

男生a:中考临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举!也许我会在这场战斗中胜出,潇潇洒洒地踏进新校门,可以无忧虑地挥洒轻松的暑假,结识新的同学、老师,我的瞳孔里溢满了快乐。一切靠自己去开拓,愿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肆却带来温暖,惨烈却没有绝望。

男生b:我现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笔在练习上奔驰,正好比一棵树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现在只要努力争取我所需要的养料与水分,尽力地生长,长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乐观是心态面对中考,只要尽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给自己讲一句话:乐观的心态是最锋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试那天,会努力做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即使没有考上,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1、紧张,有压力:

男生e:在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我好像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苦难,如今,我的父母给我降低了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吃饭时都提到我的成绩,无一次不为我叹气。

男生f:时间已经不早了,在仅剩的20天时间里,我的心情很烦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话已至此,涕泪泗流,心之所想,无法言语。

男生h:时间老人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我开始退缩了,我担心看到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2、太疲劳:

女生a:现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萤火虫,到处乱飞,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复习好,我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胧,直打哈欠。而在睡梦中好几次惊醒过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不知为什么觉得活得好辛苦,虽然老师激情澎湃给我们复习,但我的脑细胞好象没有接受,处于昏迷状态。

3、要放弃:

女生b: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已经无心学习,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初中读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带小弟,或者成为上班族,或者去学习一些手艺。

5、很迷茫:

女生c:就这样,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这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希望老师家长注意中考生的心理状态,适当引导,多加关心,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我们坚持知行结合,将法制教育工作列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大课程之中。根据教委要求开设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班班开好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出好法制教育黑板报,学校出好法制教育宣传橱窗,在我们学校的宣传橱窗中,设有法制之窗、法律小知识、从小懂法制等栏目;在我们学校的良好班集体验收中,也将班级是否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列入考核内容;要求班主任通过晨会课每周不能少于一次的法制教育,我们每个班级有一本《班务日志》,每天都记载,每星期都检查,我们要查看每周各班的法制教育情况。

我们还积极发挥校外的教育力量,特别是校外辅导员的作用。每学期均请所聘请的镇派出所、司法办的同志来校进行法制讲座,我们每学年召开校外辅导员会议,制订校外辅导员工作职责,要求校外辅导员每年为学校做一件实事。我们还选派一些重点教育对象到派出所参观他们的宣传橱窗等,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神圣,加强教育,提高法制意识,防患于未然。

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我们学校加强学生家长工作,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成立家长学校,开设家教知识讲座,并编印每月一期的《家教园》,对家长进行比较系统的家教知识讲座,通过《家教园》进行法制教育的宣传,我们要求各班班主任对班级中重点学生、苗头性学生建立家校热线联系,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比如对家长开舞厅、酒家、理发室的学生,对父母离异的家庭,加强教育与防范。

2、强化法制训练与加强常规教育相结合。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一些法制的强化性教育,一是开展法制专题教育,二是组织对重点同学的强化教育。学校设立法制教育周,在法制教育周内开展强化法制观念的教育,通过法制讲座、法制知识竞赛、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视片、写观后感等强化法制意识,各班也根据要求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演小品知法制、我是知法的小公民主题班会等活动,布置专题黑板报《法制在我心中》等;而对重点需要教育的同学,因为他们往往是品学双后进生,我们就成立帮教小组,由教师与同学参与,学校要求各班建立跟踪档案,转化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还把加强法制教育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就是法制教育的基础。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定了学生的一日、一周、一月常规,并分班进行打分,评出常规教育先进班级,学校的常规教育为学生良好习惯、良好品德的养成打下了扎实基础,为法制教育的奠定了基础,今天是遵守校纪校规的好学生,将来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常规教育意义重大。

3、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

我们认为,法制教育还必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是抵制歪风邪气的坚强武器,而道德教育是抵御不良思想的坚强长城,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在学生心中筑起坚强的人格长城,他又说,“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会成为法制社会中专政的对象。为此,我校加强了德育工作,特别加强了德育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比如我们办了一年的《德育周报》,在德育过程管理中发挥了作用,《德育周报》内容较广,反馈及时,也把学生的德育、法制教育情况列入重要内容。每周一期,弘扬正气,弘扬道德,效果是好的。关于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我校唐校长已在去年年底德育百分考核会上作了发言。我校已于今年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治表治本之效。

以上,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思想。目前,暑假即将来临,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发生异常情况的时间,我们必须认真落实学生管理。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就如何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上作了一些打算,也借此机会向各位请教。

暑假加强法制教育,我们总的设想是这样的:一是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学生要人管,每个学生不能空,包括村校学生;二是也要有重点,重点学生重点防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