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曾国藩励志格言(优秀6篇)

时间:2023-10-16 07:54:21 作者:雅蕊 最新曾国藩励志格言(优秀6篇)

辩论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激动人心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每个辩题都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以便能够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辩论论题和精彩的辩论演讲。

曾国藩励志格言篇一

曾国藩有很多大智慧,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反复思考、认真实践,可以作为终生的老师。

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

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四、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五、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3、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4、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点评:曾国藩有很多大智慧,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反复思考、认真实践,可以作为终生的老师。)

曾国藩励志格言篇二

一、读书篇(多读书可以开智慧)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5.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6.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7.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8.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二、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

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四、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3、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4、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曾国藩励志格言篇三

1、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4、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6、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7、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8、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9、陈岱云每天用工很多而且严格,可谓爱惜分阴的人,而我则疲沓不振作。

10、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

11、我们互相砥砺,重要的是应当以声望超过实情为切戒。

12、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以长久可以宏大的。

13、人才不遭遇困厄则不能激发潜力,不心存戒惧深怀忧虑则不能发达。

14、大约勤字、诚字、公字、厚字,皆吾辈之根本,刻不可忘。——《曾国藩书信》。

15、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书信》。

16、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曾国藩书信》。

17、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曾国藩书信》。

18、军无后继,是古来一大忌。——《曾国藩书信》。

19、军事如枪法,门户宜紧;如拳法,有仲有缩。若公人之太深,则有伸无缩矣。——《曾国藩书信》。

20、兵多则拓地远鹜,兵少则敛抑退回。——《曾国藩书信》。

21、心以收剑而细,气以收敛而静。——《曾国藩家书》

22、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国藩家书》

25、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曾国藩家书》

26、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曾国藩家书》

28、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曾国藩家书》

29、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曾国藩家书》

31、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曾国藩家书》

32、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曾国藩家书》

33、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曾国藩家书》。

34、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曾国藩日记》。

35、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家书》。

36、君子之立身,在审其所处,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然不怍。——《曾国藩家书》。

37、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曾国藩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曾国藩

39、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曾国藩

40、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曾国藩

42、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3、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曾国藩

44、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4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47、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48、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51、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曾国藩

52、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53、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54、好谈己长只是浅。——曾国藩

56、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曾国藩

5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58、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59、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60、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61、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

62、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63、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64、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

65、消磨岁月书千卷;啸傲乾坤酒一樽。

66、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68、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69、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70、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曾国藩

71、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73、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74、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75、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7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

77、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曾国藩

78、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曾国藩

79、静能生动,更能制动。——曾国藩

80、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曾国藩

82、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曾国藩

84、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85、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曾文正公全集》

86、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厌。

87、俭以养廉,直而能忍。出处:曾文正公全集

8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9、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

91、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93、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94、清高过分则伤仁,温顺过分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95、短不行护,护则终短。长不行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96、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苦衷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97、接触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革;服务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便。

98、从人可羞,独断专行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99、只要人肯发愤,都可做获得。

100、刚柔并济——”迩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行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曾国藩励志格言篇四

众所周知,在那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学派林立。儒家之所以能在众多学派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时代的思想主流,除了一些儒学之士的推广——如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学术价值。儒学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派,它关注于人类的生命、伦理,对人类的生命存在进行思考,而这也决定了它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它不似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也不似阴阳家,重视阴阳现象的发生及规律,将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它有如墨家,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相互相爱,反对侵略战争,重视礼乐、文化的.传承,又如农家,顺民心、忠爱民。儒家以仁爱为怀,注重以和为贵,关注民生百态。

以《论语》为例。作为记录儒学之祖、“至圣先师”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古典书籍,它的思想核心便是儒家思想。譬如: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孔子提出了管理一个泱泱大国的基本方针,即“敬事”“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这也是对国家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敬事”,便是要求统治者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尊崇敬仰,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做事,规规矩矩的做自己的本分工作。这不仅是要统治者去如此行事,便是一位普通人也要如此,而这便是党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一词;“节用”,旨在强调节约国家的经济、自然资源,重视国资的使用与流通。在我看来,孔子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国家资源是维持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不可缺的一点;“爱人”和“使民以时”是相互关联的,“爱人”便要“使民以时”,而“使民以时”便也是“爱民”了。这要求统治者要关心民生疾苦,胸怀天下苍生之心,以民为本,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保障人民群众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此一句,即涵盖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国家管理的建议。

而诸如其他国家儒学经典,《诗经》描写了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民的劳动耕种、男女间的情爱,贴近于现实生活,十分真实;《菜根谭》囊括了中国的处世智慧,“云中世界,镜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事;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便是如此,要能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快乐的因子,也要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充满哲学的气息,洞察人生百态。

而儒学并不只有优点,它的弊端也是存在的。儒学的兴盛时期是在封建时代,而对于新时代的中国,一些理论是不实用的。我认为,儒学思想的弊端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于人格讲求过度忍让,不到最后关头、不痛到骨髓里不会反抗,这便造成了封建时代一些中国人的怯懦与妥协,并且墨守成规,以致于中国在清末遭外族践踏、蹂躏,甚至人民群众无法拧成一股绳,阻碍了人民的进取和创新意识;二是对于封建时期妇女的过度歧视,女子也有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论语》中提到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儒家思想中对于妇女的歧视暴露无遗,体现出儒学将男权主义捧上最高点,而将女子的地位一再降低;三是对于法治的轻视,忽略了法律的存在及它对于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儒学认为在法与孝中,孝更为重要,“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倘若如此,做错了事、犯了罪互相包庇,互相开脱,那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如何能好呢?我国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真是因为它能为国家治安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提出了”法治“一词。

国学在中国这片净土之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人,对于国学,我们不仅要读,还要讲究读时对于它内在学术价值、思想文化的思考与认知;而对于国学中存在的儒学思想,我们则要取其精华,领悟它对于人生价值取向、建立大同社会这一崇高的思想,学习它为人处世的准则,同时亦要去其糟粕,将对于新时代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有所冲突且不适用于社会主义时代文明的封建思想予以摒弃,是自己的人文素养有所完备和提升,为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道路积蓄并贡献力量。

曾国藩励志格言篇五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家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智贤风味

广其识则天下大

古之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小仁者,大仁之贼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前事加慎,后事不悔

荐贤不可示德,除贼不可示威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住,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知足则乐,好贪必忧

立身之道,外柔内刚;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浩大是真正受用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便尽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处事宜决断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作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则乱真,过失则迷正应

作善岂非好事,然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谈以长只是浅

居心平,然后可以经世路之险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竹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凡办大事,半事由人,半事由天

人人料必胜者,中及伏败机;人人了料必挫者,中及伏生机

既爱其财,宜略其小节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凡事豫则立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居乡勿为乡怨,居官勿为鄙夫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者亦薄福矣。厚福者亦宽厚,宽厚者福亦厚矣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王政不可有恩而无威

养生以少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悠悠疑忌之本,只堪付之一笑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贪之人不安其贪,必有意外之忧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者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和可消人怨,忍则退灾星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昨日生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凡家道可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持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不识一字无损焉

思与学不可偏废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数营求

为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乡间无朋友,实为第一恨事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外,能胜人,自不居胜

恶莫过于毁人之善,德莫过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白行尽堕

尖酸语称一时之快,当之者终生怨恨

聪明外漏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曾国藩励志格言篇六

(一)

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4、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5、夫妇一条心,泥土变黄金。

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7、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8、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9、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0、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2、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6、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17、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8、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二)

许多时候,与现实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

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

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百年共枕;

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年轻的情怀,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在我们长大过程中;只要爱过,过就是美丽的。

人生的聚会是一种缘分,有时分离也是一种爱的祝福。

爱一个人最重要的也许不是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更能体现他对你的用情,那才是爱的密码。

机遇如清水,无处不可流;机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

生命是属于你的,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人在20岁以意志力著称,在30岁以取胜,在40岁则靠的.是理智的判断。

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会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衡量一下,你所想要取得的成功与你为此所失去的是不是相值。

把自己最的品德和最擅长的无私地传承给需要他的人,这种人类的美德比任何东西都永恒。

有些人在上的,并不是找错了对象,而是从一开始就没弄明白;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记住,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关爱,而不是相互需要。

当你与所爱的人有争议的时候,仅限于这个争议,不要把陈年旧帐都翻出来。应当记住,有的时候,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说不定是给你的一个美妙的赏赐。

经验就是得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时,所得到的东西。

你笑,全世界都跟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哭。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