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心得体会(模板14篇)

时间:2023-11-03 16:16:13 作者:碧墨 最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心得体会(模板14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做过的事情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精华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

人类起源进化心得体会

人类起源进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神奇的过程,经历了数亿年的生物演化,才有了现今的人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发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件和变化,让我们对自己的起源和进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人类的起源、物种间的竞争、智慧的进化、自然选择的作用以及未来人类进化的方向等方面来谈谈我对人类起源进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人类的起源可追溯到哈德良世的非洲大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随后分散到世界各地。人类祖先的逐渐进化,从直立的古猿逐渐变为了现代人类的样子。这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是一种重要的驱动力。古人类在抵御自然环境中的挑战中,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的基本特征。

其次,物种间的竞争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起源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同时也会使一些物种适应环境更好。这种竞争形成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只有适应环境并展现出更强大能力的个体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人类也不例外,进化过程中人类经历了数次灭绝事件,但我们的祖先始终坚持下来,才有了今天的人类。

智慧的进化是人类进化史上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随着进化的推进,人类逐渐发展出了思考、语言、工具使用和社会组织等独特的能力。这些都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特别是智慧的发展,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能够发明创造,思考抽象问题,探索宇宙的奥秘。智慧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也更加依赖于自身的才智和创造力。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关键机制之一。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只有适应环境的特征才能在物种间传递下去,进而演化为新的物种。同样地,人类的进化也是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来实现的。例如,在古代,只有那些具备高智商和出色适应能力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那些体力弱、智商低的个体很难生存。

最后,关于未来人类的进化方向值得我们深思。虽然我们不知道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自然选择仍然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有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来改变自身的基因,使自己更加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未来的人类可能会拥有更高的智力、更强的免疫能力或更长寿的寿命等特点。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人类的进化是否会偏离自然的规律,进而导致一些不可预测的后果。

综上所述,人类起源进化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演化过程,它牵涉到许多的因素和事件。深入了解人类起源进化过程,对于我们认识自己、珍惜人类的特点与智慧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人类起源进化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起源和进化,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人类文明和智慧。这样的理解和思考也将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为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概述:1、1设计思路概述: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古生物学的内容。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古生物是相当陌生的,因此,如果只是通过文字来讲解本节课,初一学生很难接受。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猩猩在森林中运动的录像和关于“露西”的录像片。这些影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方便他们理解,也有助于他们进行分析能力的锻炼。例如:关于“露西”的录像片中有一个南方古猿直立行走的三维动画,可以让学生更明确的知道南方古猿是如何行走的。这就比只用语言简单的告诉学生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更有说服力。这节课的内容大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为了引起初一学生的兴趣在讲课中适当的加入了一些故事,游戏等学生喜欢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吸收,而且使学生有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1、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和方法目标: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1、3教学重、难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1、4教学框架:

1、5教学准备及教学环境:组织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准备关于猩猩在森林中运动和“露西”的录像片的录像。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以及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2、教学过程:引入: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并提出下列问题:人类是这样产生的吗?人的祖先又是谁?学习活动:讨论上述问题,并得出初步结论:人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进化来的。明确本节学习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进化。设计意图:通过神话故事引起兴趣,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观察与思考: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讨论:我们应该相信唯心主义的神创论,还是相信唯物主义的进化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现代类人猿与人有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异同点,进一步体会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点,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观点。问题:环境的变化促使人类的产生。学习活动:资料分析:

设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人了呢?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环境的改变促使人类的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学习知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问题: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历程学习活动:资料分析:提供关于“露西”的一段录像。(包括挖掘过程,骨架,行走过程的三维动画,与现代人类的区别):讨论:“露西”的上、下肢之间的区别与她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露西的下肢骨比上肢骨粗,因此她可以直立行走。双手就解放出来了。观看“东非人”的工具:讨论:这些石块可能用来干什么?说明“东非人”可能具备了什么能力?得出结论:“东非”人已经能制造工具了。

游戏:几个学生不用语言只用表情姿势传达一句话。讨论:在劳动中遇到的交流困难要怎么解决呢?人类又会怎样发展呢?得出结论;人类创造了语言来解决交流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学习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内部原因与外在结果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小游戏,从自身体会出发,得到知识,通过多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到结论,此时将它们串联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问题:区分事实和观点学习活动:技能训练:阅读书中的技能训练,回答书中的5句话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设计意图:简单小结本节内容,并且指出重点,使学生再次对被节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并且意识到重点是什么。3、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上课难度并不大。内容涉及到历史、地理等学科,有些象综合课的类型。如果计设不当有可能上得象历史课或地理课。所以我在--时注意体现生命科学课的特点,紧紧围绕人的进化这条主线,来设计有关教学活动。例如导入时利用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很近可能有共同祖先这一点,引出人类起源的课题。进而利用很直观形象的图片、生动真实的影片来感动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播放有关内容纪录片让学生对人类的起源加深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还渗透了两纲教育。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   。

2.达尔文的进化论。

3.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比较。

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森林古猿的生活。

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

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下地生活进化成人类?同学们课下可继续找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探讨。

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共同努力,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知道现代类人猿和人有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为什么同一祖先会朝着两支发展呢?下节课讨论。

聆听、思考、做笔记。

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有的说:人是猴子变来的;有的说:人是从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生出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上帝造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等。

神创论、进化论。

类人猿的定义、现代类人猿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方式(略)。

观察图片、思考。

相似处:可直立(主要是臂行),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

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总结、记笔记。

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1】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劳动使前肢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制造工具,从而提高了影响自然的能力;集体的劳动更加容易获得食物,丰富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集体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劳动的经验也可以一代代传授,这都是促进了大脑的发展,使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越来越大。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参考答案2】“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以及人们对这句话的解释都反映出“获得性遗传”的进化思想。而“获得性遗传”进化论没有得到证明。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物种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认为自然选择产生了人,而劳动使人类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社会进化)。

例2为什么现在的类人猿不能进化成人?

【参考答案1】科学家根据许多事实已证实人和现代类人猿都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森林大面积减少,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从树上走下来,到地面上生活,逐渐发展成现代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为现代的类人猿。

【参考答案2】现代类人猿也和人类一样,是森林古猿进化的结果。不能认为只有人类进化了,而类人猿一直保持古猿的形态。而且,也不能认为现代人类就是生物进化的“终极目标”。所以,现代类人猿还要进化,但不一定要就进化成人。

探究活动。

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查资料并检索资料处理资料。

2.通过参观中国古动物馆,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大课堂加强科普教育。

准备:

教师:做好参观古动物馆的准备。

学生:

分组制定计划。

步骤:

1.教师提出探究的主课题及要求。

2.收各个组探究活动计划(要求: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人员分工,成果展示形式)。

3.审查小组计划                     。

4.深入到各小组参与并指点活动。

5.统一去参观古动物馆,重点参观“树华古人类馆”

6.小组交流,成果展示(主要形式:利用学校橱窗制作一期《人类的进化过程阶段成果展》)。

学生活动。

小游戏-漫长的历程。

找一枚一角钱的硬币,约几个同伴玩一玩。请轮流抛硬币,当“兰花”图案在上面时你只能走一格,“一角”图案在上面时你可以进两格。比比看谁先走过这漫长的进化之路。

习题精选。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类由来的正确叙述是 (  )。

a.人类具有动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人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

b.环境的变化使猿进化成人。

c.猿适应了生存环境。

d.劳动对从猿到人的进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

3.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说法正确的是(  )。

b.古书以及人类中的传说都证明人类的起源。

c.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迹和遗物,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4.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祖先不同                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

5.人类的祖先由于劳动和最初的群体活动产生了(  )。

6.下列哪项是事实  (  )。

a."露西"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c.其他地区没有古人类化石  。

d.亚洲直立人是从美洲迁移过来的。

7.著名的北京猿人发现于(  )。

a.山顶洞  b.小汤山 c.周口店   d.灵山。

拓展资料。

周国兴。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19xx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区找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微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的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早在19xx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兰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同时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

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首先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

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此外,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

中国学者要挑战非洲起源论,就必须找出更多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就连目前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其距今只有60万年!我们必须找到更早时期的人类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非洲材料从属于这个体系才行。我国的古环境条件不算太差,既然已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这样的生存环境同样适合早期人类生存。我们并不完全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潜在可能性,但仅有设想和冲刺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学性。

人类起源心得体会

人类起源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在这个话题中,可以涉及到生命的起源、智慧的进化、文明的诞生等方面。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思考和研究,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通过五个连贯的段落来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人类起源体现了生命的伟大和神秘。无论是哪种起源论,都不能回答生命从何而来的根本问题,因此生命的起源具有深深的谜团和神秘性。然而,无论是进化论还是宗教信仰,都在某种程度上试图解释这个谜团。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起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来逐渐进化而来。而宗教信仰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并赋予了人类自由意志和智慧。无论哪种观点,都无法彻底解答生命的起源之谜,但正是这种谜团和神秘性,让生命变得更加珍贵和可敬。

其次,人类起源让我们反思和思考人类自身的进化过程。作为进化来自于非洲的人类,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进化历程,逐渐从四足动物演化成直立行走、拥有巨大脑容量和智慧的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和文明的产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我们通过反思人类进化的历程,可以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文明,认识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

第三,人类起源引发了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类起源的探讨,往往涉及到人类意识、自我意识和灵魂等诸多哲学问题。人类起源的研究以及进化论的提出,让人不禁思考:“我是谁?”、“为什么我存在?”等诸多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和渺小,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类自身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第四,人类起源对于人类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从人类起源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而非一蹴而就。人类从最早的猿人起源,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文明社会,正是通过智慧的传承和文化的养育。因此,从人类起源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传承。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让人类继续发展并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最后,人类起源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尊严和责任。无论是通过进化论还是宗教信仰,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类起源的美丽和伟大。作为拥有智慧的人类,我们需要珍视自己所拥有的生命和智慧。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即保护生命、呵护环境、维护和平。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类起源的研究和思考,我认识到了生命的伟大和神秘、人类进化的漫长和艰苦、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对人类发展的启示以及生命的尊严和责任。人类起源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它不仅关乎着我们作为人类的拥有者的智慧和灵魂,还深刻影响着我们对于人类和世界的认知。只有通过对人类起源的研究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命的伟大和神秘,去欣赏和珍惜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宝贵,同时也去反思并思考我们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人类起源心得体会

人类的起源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科学问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惑着人类。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逐渐对人类的起源有了一些认识。而在我个人来说,探索人类起源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人类起源深深地连接着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那遥远的起源中诞生而来,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才有了今天的人类。这让我更加意识到人与万物的紧密联系,我们不仅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相互作用,也与我们的祖先密不可分。这种连接让我感到自己的存在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前人的智慧和传承。

其次,人类起源启示我们要珍惜现在和未来。通过研究人类的起源,我们了解到人类曾经经历过各种极端环境和生存压力。我们的祖先以其顽强的意志和智慧适应了这些挑战,才能将生命延续至今。这让我更加明白,在温饱无忧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一切,不断学习进步,为未来做好准备。

其三,人类起源提醒我们要对自然界充满敬畏和保护。人类的起源紧密联系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中度过了数百万年的时光,并从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对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气候变化、物种灭绝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我们应该从人类起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积极保护自然界,以确保我们自己的未来。

其四,人类起源教会了我们追求知识和探索的重要性。从史前人类的起源故事到今天的科学研究,人类一直在探索和发掘人类起源的奥秘。这种不断追求知识和探索的精神不仅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这种追求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和进取,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我将继续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

最后,人类起源是人类智慧和进化的杰作,是我们的尊严之源。人类的起源是一个奇妙的故事,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的智慧和进化。我们的祖先在无数种难以想象的环境和压力下生存下来,并逐步发展出了智力、道德和创造力等特质,使得我们成为地球上最为优秀的物种之一。而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为自己所属于这个伟大的群体而感到自豪和自尊,深知人类起源是我们尊严和责任的源头。

综上所述,人类起源的探索是一项极具价值和意义的任务。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起源的过程,我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使我更加珍惜过去和未来,充满敬畏和保护自然界,追求知识和探索,同时也提醒着我承担起作为人类一员的尊严和责任。带着这些心得体会,我将继续在人类起源的探索中前行,为人类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类起源进化心得体会

人类起源进化是一个历经数百万年的长期演变过程,从最早的旧石器时代到如今的现代社会,人类始终在不断进化和发展。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对我们了解人类本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让我对人类这一物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发掘,相信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70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我们的祖先是原始人,他们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没有开发和使用工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进化的发展,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并开始使用火来照明和加热。这一阶段的进化让我明白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如何推动文明的进步。

第三段:进化带来的变化。

人类进化的一个关键点是直立行走。行走立正让我们的手自由了出来,并开始使用手指进行精细的操作。这使得我们能够制造更复杂的工具,并以此获取更多的食物。进化还让我们的大脑发展得更大更复杂,为我们提供了更强的思考、学习和创造能力。通过进化,人类也开始进入农耕时代,并建立了社会组织形式。人类的变化使我意识到,我们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具备了更高级、更复杂的思维和行为能力,这让我们成为了地球上最为优越的物种。

第四段:进化的挑战与适应。

进化并非一帆风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适应的问题。在草原和冰川时代,资源的稀缺让我们的祖先不得不迁徙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同时,自然界的竞争和适应性压力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发展,并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了解到进化的力量和适应能力是如何让人类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段: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对人类起源进化的了解,我认识到人类的进化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我们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需要不断改变和适应。而人类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循环,我们应该在不断进化中寻求自我突破和超越。未来的人类可能不再像今天这样,我们可能具备更高的智能和更强的适应能力。人类起源进化让我明白,我们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进步的物种,我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

总结:

通过对人类起源进化的了解和思考,我对人类这一物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发展出了智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成为了地球上最进步、最优越的物种之一。人类的起源进化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的过去,也为我展示了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应该珍惜进化带给我们的智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不断追求自我突破和超越,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

2.达尔文的进化论。

3.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比较。

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森林古猿的生活 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

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下地生活进化成人类?同学们课下可继续找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探讨。

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有的说:人是猴子变来的;有的说:人是从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生出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上帝造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等。

神创论、进化论。

类人猿的定义、现代类人猿的分布、种类、数量、生活方式(略)。

观察图片、思考。

相似处:可直立(主要是臂行),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

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总结、记笔记。

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教学后记:

医学起源与发展心得体会

医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医学起源于古代人类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与探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也逐渐成为一门科学,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医学起源与发展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医学的起源。

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医术是对人类基础生理和疾病的探索,通过神话和传说中描绘的神灵逐渐发展出一些最基本的疗法。在古代中国,神医如华佗、扁鹊等在古代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古埃及、希腊和罗马也有着丰富的医学发展历史,其中希腊医学的理论奠基和实践方法的建立尤为重要。总的来说,这些古代文明的贡献和遗产铸就了今日医学的基础。

第三段:医学的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也逐渐从古代观念和治疗方法中解脱出来,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从19世纪开始,人们开始注重对疾病的研究和预防,通过临床实践和生物学研究,医学快速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例如,1858年,英国的兰色菌和巴斯菌被认为是细菌感染的原因,这标志着传染病的疫苗、抗生素的发展和应用。21世纪,医学已经迈入了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的新领域,打破了人类生物发展的边界。

第四段:医学的社会角色。

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健康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支持各种医学研究和医疗设备。除此之外,医学在社会和法律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现代司法领域中,通过医学鉴定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合理裁定和社会的公正。

第五段:医学的未来。

在医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惊人的成就和突破,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难题。人类生命的延续和健康长寿将始终是医学的重要目标。未来的医学发展将用新技术和方法,从基础科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研究和于治疗等方面不断研发创新,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

结语:

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科学,无疑对人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责任加强医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推动医疗技术的革新,为人类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多的贡献。

神创论人类起源心得体会

对于人类的起源,很多科学家和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圣经》中,有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神创论。神创论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而成的,这种观点也在信仰基督教的人群中得到了广泛认可。我作为一名神学学生,也对该观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从圣经寻找答案。

神创论是基于圣经的记载而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们应该首先从圣经寻找答案。圣经中记录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最终创造出人类。虽然这个过程不能被科学所解释,但我们可以从圣经中了解到关于人类起源的信息。

在创世记中,上帝用“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这意味着人类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属性,比如有思想、意志、情感和道德观念等。这也说明,人类并不是无意义的生命体,而是被赋予了使命和责任。

第二段——人类和上帝的联系。

神创论认为,人类是上帝所创造的,在某种意义上,人类也是上帝的“儿女”。这种观点也揭示了人类和上帝之间的联系。既然我们是上帝的创造物,我们就与上帝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意识到上帝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并学会尊重和敬畏上帝,履行我们作为上帝子民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力在生活中表现出上帝的形象和品德,传播上帝的爱和真理。

第三段——科学的质疑。

尽管神创论在信仰基督教的人当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它仍然受到了科学界的质疑。科学凭借着现代技术和人类智慧,认为人类是通过进化和演变而来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变。而且,在科学的学科中,比如化学和物理学等,我们也可以看到上帝的存在和创造功绩的证据。

第四段——信仰和科学的结合。

在探讨人类起源时,信仰和科学不应该相互排斥,而应该相互结合。我们可以通过信仰理解上帝在创造人类的过程中所表达的信息和寓意,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发现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信仰和科学的结合,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上帝和祂的创造,尊重和珍视自然界的恢弘和神奇,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探讨人类起源的问题时,神创论是一种理性和有用的观点,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上帝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上帝和科学并不矛盾,信仰和科学的结合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进步。作为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我们还应该更加努力地宣扬上帝的爱和真理,传递生命的信息和福音的信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爱上帝。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向学生介绍生物圈中另一类生物——人,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也是本册书首章内容,本章从物种和个体两个方面阐述人的由来,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力求使学生站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理解后面章节对人体结构和生理特点的介绍,同时也与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相呼应。

本节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和生活环境的背景中了解人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对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都非常重要。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学内容在安排上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教材主要是安排大量的插图、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由于很多问题尚无定论,教材在编写上开放性地指出在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上的争论是正常的,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1、知识目标: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通过资料分析,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

2、能力目标:

收集整理资料,参加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团结与互助精神。

1、运用比较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4、认同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关于生物圈,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了解了其概念、范围,并认识到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学生还掌握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内容。

学生对于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大致分布范围,对人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劳动、大脑发达程度等都有所了解。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初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知识的理解常限于表面,一遇到困难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需要教师适当指引、及时鼓励和设计他们喜爱的活动,例如多次创设情境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表演、参与动手制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时间保持,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课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给予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在交流和学习中促使群体生物学素养得以提高。

1、教学设计思路

以介绍人起源于森林古猿、人与自然环境斗争逐渐获得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人所发生的变化为主线,将科学方法和精神贯穿其中。

以讨论、角色扮演、重现历史等活动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

讨论法

创设情境法

提问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多媒体课件

课本

纸质媒体(表格、图片等)

4、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由郭沫若的《女神》一诗,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

2、提出问题:我从哪里来?人类又从哪里来?引出本章课题。

3、小组汇报查阅的有关人类起源说法:如神创论和进化论

4、讨论这些说法有无事实依据,引出达尔文进化论中认为人类起源自森林古猿的观点。

使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广大背景下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培养学生查阅分析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树立人的起源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观察与比较

2、根据表格对比黑猩猩与人的异同点

3、提出问题: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都是森林古猿,人猿相揖别为何会出现?

体会比较法研究人类和类人猿的异同,

角色扮演

创设情境,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分析,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自身角色的扮演,概括人猿相揖别的原因,认识地质变化、化石等证据证明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的。

通过活动,学生自主探究人和类人猿为何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从中认识到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中才逐渐进化而来。

历史重现

1、阅读第五页第一自然段,将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森林古猿、“露西”时代古人类和“东非人”时代古人类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选择与其相对应的文字说明。

2、完成历史重现,将剩余四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阅读第五页第一、二自然段,概括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上发生的变化(可选用提供的词条)

通过仔细阅读,动手组图,了解新知——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人类发展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与自然

学生发表对于人类如何发展的看法

学生在《我和你》优美的音乐声中抒发自己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升华情感。

知识小结和课后拓展

学生将本课中的收获在学习成果图中补充完善。

学习成果图是学生一堂课动脑动手的结果,将自己的收获和不解补充在图上,课后进行展示,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也容易对知识加深印象。

课后拓展使学生学会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

5、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二、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三、人类在起源和发展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都发生了变化

四、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姓氏起源发展心得体会

姓氏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反映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与渊源。在中国,姓氏具有很高的地位,许多文化传承和道德传统也围绕着姓氏展开。作为一个年轻的人,对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阐述我对姓氏起源和发展的一些心得体会。

姓氏起源不止一个版本,但其中以后代称谓版本最为广泛。传统上,中国家族的人们倾向于以父亲的名字作为子女的姓氏,这种方式导致姓氏一直延续到后代。此外,姓氏的起源还有可能与家族的职业或地点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姓氏逐渐发展。很多新的姓氏诞生了,然而,一些习俗仍然继续保留着。例如,在中国的南方,母亲的姓氏作为家族传承的姓氏并不鲜见。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已经选择了改变他们或他们子女的姓氏。这可能是因为一些家族事件或个人原因导致了更改需求。尽管如此,在改变姓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牢记我们的历史根源和传统文化。

第四段:姓氏的文化意义。

姓氏不只是一个人的代表性名字,它还具有文化意义。在中国,姓氏常常用来评判一个人的血统,并且和一些特定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联系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中国的文化历程中,姓氏非常重要。

第五段:结论。

在总结本文的内容时,我认为姓氏是我们家族中的一种文化和传承。它间接反映着我们的历史,并通过它的发展体现出我们的时代。了解自己的姓氏和了解我们作为一个家族的根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我们要有历史感,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

《人类的起源》心得体会

人类是一个神奇的物种,经过漫长的进化,我们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以狩猎、采集、农耕、工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而我们的先祖则更为原始,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去克服各种自然灾害与猛兽的袭击。了解人类的起源,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并感受到人类适应自然所展示出的强大力量与智慧,让我对自己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人类的起源》这本书第一章就令我感到惊讶,它从一个看起来十分狭窄的现代非洲小村庄开始,介绍了人类的起源,让我们重新认识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在那个非洲小村庄的周边地区,是我们整个物种上最早的几个现代人的居住地,而这里也成为了我们探索自身起源历史的起始点。可以说,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最早的人类生活地就在那里,而人类的起源也就从那里开始了。

第二段:人类的种族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看到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肤色不一样,而且听到各种关于种族的说法,或者在某些地区的不同族群之间的纷争,我们或许更能感觉到人类宏大又微妙的进化史发挥出的巨大影响。尽管人类的种族差异仅仅是一种外部特征,不过,深入了解人类的起源之后,我们会发现它对内部的人类基因编码可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分子人类学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演化史对于亲缘关系的研究以及进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研究都起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人类的进化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了解人类的起源,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并不只是一种闲情逸致和知识约束,而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人类的进化史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些现代人类在主要的生存环境中获得了大量优势的方式与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我们的现代历程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例如,人类在进化中产生了随时间不断进化的增长计划,以适应越来越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人们学习并适应了适度的食物限制和环境压力很快就变得重要,而这些能力无疑对现代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类的起源》告诉了我们身体的解剖、生理甚至神经和社交系统都是如何在进化中适应环境的。这使得我们更能够理解人类的行为、处理逆境以及生存条件是如何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可以说,人类的起源,本质上是摆脱自然环境的侵扰,在非常困难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成长,结果从中得到了无数的启示和认识。正因为有了人类的进化史,我们才有了这么多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人类的起源涉及许多方面,不仅能让人们看到人类本身的适应性,更能启发人们对于社会基础、文化价值、科技进路方向等等的思考与探讨。对于我来说,阅读《人类的起源》的经历,也让我有了对于人类本身的一些新的思考,有了新的看待自己的角度。或许,通过了解自己的起源,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本质,这在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都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也让我们对于人类的未来、人类文明的走向有了更深远和清晰的认识。

《人类的起源》心得体会

人类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起源存在着无尽的好奇心,尝试探究自己的起源和进化历程。而《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便是文明史以来的一次巨大的思想飞跃。通过对人的不断研究,达尔文成功地推翻了人神创世的说法。而这本书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未来也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阅读了《人类的起源》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给我的启示远不止于学术领域,而是涉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第一段: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思考自己起源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在这个追求真理的时代,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智能活动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疑问。达尔文的理论首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引起了很多人的探索。

第二段:达尔文认为,人的进化历程非常可悲,因为只有无数次的自然选择才帮助人脱离了野外的恶劣条件。人经过长期的磨练,才终于获得了大脑和手的高度掌握。这种慢慢升级的进化法则,将人的起源揭示的极其合理,更促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无知和弱点。

第三段: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人类文明在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日益发展,经济逐渐成熟。如今,人们需要不断的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的接受和适应新的事物,才能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第四段:与此同时,达尔文在书中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力量,促使我们思考自我。我们可能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科学方法告诉我们,不断的自我发展才是人的本质。在我们的每一天里,我们都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第五段:阅读《人类的起源》推动了我的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进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使我们更加谦虚。它告诉了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快速把握一切机会,因为我们只有继续适应变化,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富有价值的个体。虽然达尔文的理论在学术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本书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思考和运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概述:1、1设计思路概述: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古生物学的内容。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古生物是相当陌生的,因此,如果只是通过文字来讲解本节课,初一学生很难接受。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猩猩在森林中运动的录像和关于“露西”的录像片。这些影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方便他们理解,也有助于他们进行分析能力的锻炼。例如:关于“露西”的录像片中有一个南方古猿直立行走的三维动画,可以让学生更明确的知道南方古猿是如何行走的。这就比只用语言简单的告诉学生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更有说服力。这节课的内容大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为了引起初一学生的兴趣在讲课中适当的加入了一些故事,游戏等学生喜欢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吸收,而且使学生有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1、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和方法目标: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1、3教学重、难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1、4教学框架:

1、5教学准备及教学环境:组织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准备关于猩猩在森林中运动和“露西”的录像片的录像。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以及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2、教学过程:引入: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并提出下列问题:人类是这样产生的吗?人的祖先又是谁?学习活动:讨论上述问题,并得出初步结论:人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进化来的。明确本节学习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进化。设计意图:通过神话故事引起兴趣,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观察与思考: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讨论:我们应该相信唯心主义的神创论,还是相信唯物主义的进化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现代类人猿与人有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异同点,进一步体会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点,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观点。问题:环境的变化促使人类的产生。学习活动:资料分析:

设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人了呢?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环境的改变促使人类的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学习知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问题: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历程学习活动:资料分析:提供关于“露西”的一段录像。(包括挖掘过程,骨架,行走过程的三维动画,与现代人类的区别):讨论:“露西”的上、下肢之间的区别与她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露西的下肢骨比上肢骨粗,因此她可以直立行走。双手就解放出来了。观看“东非人”的工具:讨论:这些石块可能用来干什么?说明“东非人”可能具备了什么能力?得出结论:“东非”人已经能制造工具了。

游戏:几个学生不用语言只用表情姿势传达一句话。讨论:在劳动中遇到的交流困难要怎么解决呢?人类又会怎样发展呢?得出结论;人类创造了语言来解决交流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学习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内部原因与外在结果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小游戏,从自身体会出发,得到知识,通过多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到结论,此时将它们串联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问题:区分事实和观点学习活动:技能训练:阅读书中的技能训练,回答书中的5句话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设计意图:简单小结本节内容,并且指出重点,使学生再次对被节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并且意识到重点是什么。3、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上课难度并不大。内容涉及到历史、地理等学科,有些象综合课的类型。如果计设不当有可能上得象历史课或地理课。所以我在--时注意体现生命科学课的特点,紧紧围绕人的进化这条主线,来设计有关教学活动。例如导入时利用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很近可能有共同祖先这一点,引出人类起源的课题。进而利用很直观形象的图片、生动真实的影片来感动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播放有关内容纪录片让学生对人类的起源加深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还渗透了两纲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