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的教案(优质15篇)

时间:2023-12-08 13:39:19 作者:曼珠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的一项重要课程管理工作。不知道如何设计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

有的人教案

预示梦者会出现焦虑的情绪,缺乏安全感,不利于生产。就应调整好自己心态,多让家人陪伴在身边。

梦见自己被打心理学解释。

从心理学上来说,可能是梦者对当前的处境感到不满,想改变目前的生活现状,只要认认真真肯努力奋斗,状况总会有所好转。很可能是你情绪不愉快,有点自已恨自已的意思,想想看,最近是不是做了一些令自己也很不满意的事?被打的梦并不表示你有什么不详,倒是带有你对你自己很不满意,不是做了什么令人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到达期望中的目标。于是就在梦中被人打,透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对自己的严重不满。你不就应将此梦往不详方面上想,倒就应把它当作一种鞭笞,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和发展;还有,就应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有什么暗伤否,因为梦中被人打,也可能是你肢体不舒服的前期预警,这就就应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了。

梦见被别人追打。

通常是暗示梦者在人际关系上出了一些问题,是不是因为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与人说话的语气,态度,或者为人处事时,因为欠思考导致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使别人对自己产生了不满。而自己也隐约能够感觉到这种状况,所以在梦中,就可能周公解梦_梦见自己被人追打,就是觉得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会招致别人的不满意的一种心理映射。

梦见被疯子追打。

这是提醒梦者,不要无端地去招惹一些是非,就应管好自己的脾气,凡事不要冲动,不要做让别人认为是无理取闹的事情。否则就真的容易得罪了别人,也很容易引起和别人的,那样对自己是很不利的。周公解梦_梦见自己因看了别人一眼,就被别人打了,证明梦者在与别人相处交往过程中,会认为某些人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举止是相当不理智的,显而易见其性格上也是易冲动的,你本身不喜欢这种性格,期望他们能够有所控制,有所收敛。

梦见亲人被打。

很典型的是梦者担心的一种表现,其实就是梦者期望亲人,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而与别人发生任何口角冲突等。无论怎样发生不和睦的事情确实与谁都是不好的。

梦见儿子被打。

通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的,父母都会教育子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有的父母可能会打骂自己的子女。但是儿,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番。通常子更加调皮,哪怕是明明白父母不让。而孩子到达必须的年龄后,就开始更多地按照自己的一些思想意识行事,如果犯了错误,父母还是采取打骂的教育方法后,子女就会有更多的逆反心理,这也直接导致父母常周公解梦_梦见孩子被打。另外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亦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也会经常做被父母打的.梦。

梦见自己被一群人打了。

通常是梦者感觉到内心中的一种“孤单感”,觉得自己有一些不合群的表现,内心中还是想要去改变这一状况的。

梦见自己被一群人打。

而且有时候还是令人极其厌恶的人,被人嘲笑讥讽,甚至被打都无力还。这个梦很明显是对你此刻想法的反映,而且是因为这种念的日益增强才会导致“经常梦到”,并做着同样的梦。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务必要和他人接触,而每个人的想法和处事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琐事,在梦境中可能会被夸大的出现,而你的反应则表达了你潜意识里的想法,或是内心的欲望,在你的梦里则表现为“被人奚落”、“嘲笑讥讽”“反抗与否”的形式。

梦见被打。

果庭不和睦,父母因为某事经常吵架,甚至确实出现过家庭暴力的状况下,都会导致梦者做此梦。如果父母的感情很好,从来不吵架,通常梦者是不会做此梦的。无论是周公解梦_梦见母亲被父亲打,还是周公解梦_梦见父亲被母亲打,主要是梦者在心理上,会认为一方过于强势,也可能确实是脾气有些差,平常总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导致了家庭不和睦,以至于总是吵吵闹闹,这样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原版周公解梦相关。

梦见自己挨打。

生活会富裕,将会有吉利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家中的病人会很快痊愈。

梦见陌生人挨打。

会遇到困难。

梦见家人被打死了。

家里要增添人口。

梦见打动物。

要发财。

囚犯梦见被打。

很快会被释放。

梦见与人打架。

必有祸事。

但梦见与同学打架。

人际关系运上升。你跟任何人都能够大胆而用心地交往,周围的人对你也必然坦诚相待,绝不会发生冲突。

梦见兄弟打架。

智力方面有衰运,你的学业成绩将大幅度下降。

健康方面有阴影。要注意消化系统,很可能罹患急性肠胃炎、胃溃疡、胃下垂、盲肠炎等疾病。这时要绝对禁止暴饮暴食。

又有的教案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讲透彻。

教学重点。

1・理解对比的写法。

2・体会用诗讲道理。

教学难点。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后题。

第3、4课时:理解对比的写法,和本诗蕴含哲理。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第1节)(第2、3、4节)(第5、6、7节)。

人生意义。

(对比)(对比)(对比)。

又有的教案

“再会”鲁迅:同学们,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曾被堪称为民族“英雄”。这位文学家就是——(鲁迅)。

2、出示鲁迅图片。

这就是鲁迅,对于鲁迅你还有什么了解的?(生畅谈)。

3、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激情的导入,直奔“主题”。)。

二、品读诗歌。

1、请认认真真地读这首短诗,要读正确、读通顺。

2、正音。

自由读——指名读,并追问理由——齐读。

3、齐读这首短诗。

(设计理念:诗的语言是凝练、含蓄而又饱含感情的,以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尝试将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感悟诗歌。

1、研读品悟:诗中写了几类人?

2、生汇报、师适时引导。

4、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学生交流、并学会倾听,适时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语气,感情等。初步体会诗人的爱与憎,颂扬与鞭斥等情感。)。

四、拓展诗歌。

1、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全诗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这首诗除了歌颂鲁迅先生外,作者还歌颂了哪些人呢?请举例说明。

2、寻找鲁迅的影子。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适时联系前面课文、课外资料,拓展对鲁迅的认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文本,在寻找鲁迅影子中,进一步探究人生的价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敬佩之情,从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形象。)。

3、激情拓展。

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都写文章来追悼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课件出示,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样评价——(课件出示,生齐读):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4、配乐读。

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再读这首诗,把我们深深地敬仰送给那些让我们敬佩的人。

(设计理念: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热爱与颂扬之情,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诗的魅力。)。

五、学写诗歌。

1、读得真好,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诗歌的魅力,但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语言、节奏、情感,还表现在它的写作特点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

(1)导语激情,仿写诗歌。

巴尔扎克说过: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的心底开花。这首诗已经扎根在同学们的心底,那么,我们让它慢慢开出美丽的花吧,这朵花就是写出我们自己的《有的人》。

(课件出示要求):

a、可以想想身边的大人或同学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两个优缺点是一组反义词,在一个人身上可以同时俱备。

b、想想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有这样的优点和缺点。

c、不同的行为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伙伴合作创作,看看哪一个小组更有智慧。想好了就开始写。

(2)学生练写。

(3)指名展示。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诗歌写作手法。“善教者授其法也”,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模仿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并进行创作。)。

3、激情总结。

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让我感到震撼!这节课我们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下一单元,我们班的老师会带领大家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会洗涤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希望大家会爱上诗歌!老师更期望在我们同学当中能够诞生出杰出的诗人!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衔接下一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继续完成个人诗稿。

又有的教案

1、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学生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从而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又有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

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

五、品读“虽生如死”。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有的人教案

则暗示着将会受辱,或被人奴役。

女人梦见别人打我。

则您的运气变化很大,要拿出勇气舆决断,作为明智的改革。你的住处可能有变动,或者提防事情发生纠纷。

中年人梦见别人打我。

表示外表美观而内在空虚,所以要先充实内在,才有好运气。要提防小人诽谤。

单身人士梦见别人打我。

预示着最近感情方面恋情将出现变数,沟通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引发恋情的大变动。但是一向在心里酝酿的想法有付诸实现的机会。

又有的教案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进行创作写自己的《有的人》。

《有的人》教案

1、理解诗人运用比较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务必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此刻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但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比较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比较的手法,但每一次比较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比较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以前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

他已经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学习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有的人》教案

六年的小同学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同学评价)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分享。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需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谁敢跟我竞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身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同学自读自悟)交流自身的感悟,适时点拨:

1《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始终泾渭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身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3讨论: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炼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再做准备,竞赛朗读。

评价赏析,引导创作: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试创作一句或一小节。(交流展示)。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身,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身隐匿,

我们的敬爱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敬,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有的人》教案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

一课时。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

(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

(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

(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

(1)“永远记住他”。

(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

(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有的人》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3、背诵诗歌。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陆续出版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等十多部著作。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学习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自学诗歌,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3、背诵诗歌。

拓展阅读: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补充材料: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冬秋。

《野草》题辞。

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语文有的人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有的人·教案

认识本诗所表达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结合播放幻灯片“鲁迅简介”、“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简介”、“写作背景”)。

在小说《故乡》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深挚的爱和他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迫切愿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尽管他在1936年10月19日就逝世了,但广大人民却永远铭记着他,铭记着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1949年10月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的第一个鲁迅纪念日。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而隆重地纪念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感慨很深。于是在11月1日写成诗歌《有的人》,“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解题。

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知道】诗中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诗中化用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野草》序言为人所共知,所以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知道】(引出下题)。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参考】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鲁迅,也热情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战士。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朗读课文(请中等生朗读)。

回忆上两节课掌握的有关诗歌朗诵的技巧、要领,评价该生的朗诵,指出其朗诵的不足在于没有读出诗歌中的爱憎情感。

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对比。

填词成句〖根据诗歌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虽死犹生                    虽生犹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剥削压迫人民。

默默奉献                    沽名钓誉。

无私                        自私。

为人民所颂扬                为人民所唾弃。

看图讨论。

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明确〗分别是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人生目的、社会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对比的。

利用权势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为革命不惜牺牲。

极端自私              不惜牺牲自己。

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果因关系(总分关系)。

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因果关系(前三段写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后三段则逐一写出人民对他们的不同回报)、逐一对应的关系。

〖明确〗想“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弃,死后也只能遗臭万年,“烂”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风”劲吹(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将一片青绿(甘愿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将会后继有人)。前句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讥讽、嘲笑、鞭挞、讨伐;后句是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明确〗“垮”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的失败下场,“烂”表明他们会遗臭万年。“抬举”在这里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三部分写人民对两种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诗歌采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使正反面人物对比得更为鲜明,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明确〗有很多方面的道理,例如: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应该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纪念鲁迅,是因为鲁迅有高尚的人生观、伟大的人格,我们应该像鲁迅那样,为人民而活着,勤于工作,乐于奉献,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那些瞧不起人民大众甚至与人民对立的人,那些一心为自己谋私利的人是渺小的,他们只能被人民大众所唾弃。

主题。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本诗的议论有何特点?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讨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读者,议论用语形象生动。

(一)人生    活着——死了 (虽生犹死)。

价值    死了——活着 (精神永存)。

(二)        1.对人民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态度      俯身“当牛马”,恭恭敬敬。

不同    2.人生       为自己,“想不朽”

表现        目的       为革命,愿牺牲。

3.社会       他活着,别人不能活。

影响       他活着,别人更好活。

(三)        1.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永远记住他。

不同    2.名字“烂得更早”

结果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3.“下场可以看到”

“抬举得很高很高”

布置作业:

从古今中外的实际生活中,分别找出两种人的实例来,并扼要加以分析,表明自己的看法。

“野草”的含义是(   )。

a.指鲁迅的散文集《野草》。  。

b.献身于人民事业的不追求个人名利的人。

c.泛指像鲁迅的《野草》一样揭露旧社会的文艺作品。

d.不畏牺牲,为人民服务的人。

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选入教材时,作者曾作了修改。下面选举三例,研究诗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你赞同诗人这样修改吗?说明理由。

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修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修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念他!

修改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用自己想出来的富有哲理的诗句作为诗歌的第一节,写一首类似的抒情自由体诗歌。题目也可以取作《有的人》,副题另加,要求能运用对比手法。

《有的人》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对比写法的好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xx,怀着xx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xx和xx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一种人。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xx,去世后xx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xx节)。

第二部分(第xx节)。

第三部分(第xx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三)拓展延伸。

某xx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xx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相关链接。

臧克家xx(1905~20xx)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xx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有的人》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对比写法的好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xx,怀着xx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xx和xx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一种人。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xx,去世后xx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xx节)。

第二部分(第xx节)。

第三部分(第xx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三)拓展延伸。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xx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相关链接。

臧克家(1905~2004)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