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及课题结题报告范文(12篇)

时间:2023-12-09 06:25:12 作者:ZS文王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可能需要写一份报告来总结和呈现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等等。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中重在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语言习惯,听人说话要认真,倾听要认真耐心,要边听边想,理解主要意思。要坚持说普通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而有礼貌,不理解的地方要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能主动积极的进行口语交际。然而在实际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嘴巴很“紧”,不是他们不会说、不能说,而是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被老师批评,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笑话。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了课堂互动氛围的形成。“口语交际”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学习新课标后,使我领悟到口语交际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口语交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口语交际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1、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进行交流,把话表达清楚,让对方听明白。

2、培养学生态度大方,有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便插话,提建议要委婉,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3、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情感交流,促使课堂充满生机,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和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开放教学思想,树立大语文观,开拓口语交际训练渠道,让学生时时处处乐于交际;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交际;促使教学主体的开放,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交际,乐于交际。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已有交际能力的差异,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成的不同要求。把自己所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确立相应的对照班,展开课题研究。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课题的需要,查阅、分析、整理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调查问卷法:结合小课题和教学实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口语交际的实际水平。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课题计划的行动中,注重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对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交流、讨论、总结,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2011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

查阅相关文献,前人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家庭背景、学生口语能力、用语习惯等)作问卷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9~2011.12)。

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举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

准备教学素材,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根据课堂教学方案的内容设定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内容,定期组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检验教学效果。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1.11~2011.12)认真总结实施阶段的教学情况,初步形成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撰写实验报告,组织结题。

今年5月份我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上传于博客后,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指导,通过研究和分析,针对专家的建议,我认真的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和调整。

6月份,在前段做好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结合小课题和教学实际,给一年级学生和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方面进行调查,为了得到可信数据,所有问卷均记真实姓名。我对本班57名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1、在调查“你喜欢上口语交际课吗?”这一问题时,有76%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很喜欢”,有2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碰到感兴趣的我就喜欢”,还有1%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

2、在调查“你认为口语交际就是看图说话吗?”这一问题时,3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的,66%的学生认为不是的。

3、在调查“上口语交际课时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话吗?”这一问题时,63%的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能”,36%的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偶尔能”,1%的学生选择了“不能”。

4、在调查“你觉得看书和看电视,哪个你更有兴趣?”这一问题时,6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看书”,25%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12%的学生选择了“两个都没兴趣”。

5、在调查“在家里,你是用普通话与家人交谈吗?”这一问题时,5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是”,45%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有时用普通话,有时用方言”,1%的学生选择了“用方言”。

6、在调查“你希望老师多开展些口语交际活动吗?”这一问题时,68%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非常希望”,18%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随便”,14%的学生选择了“不希望”。

7、在调查“上课时,你踊跃举手发言吗?”这一问题时,37%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是的”,54%的学生选择了“有时”,9%的学生选择了“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

8、在调查“你喜欢和别人交谈吗”这一问题时,13%“很喜欢,和陌生人交谈一点也不害怕”,68%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如果对方是我熟悉的人,我就喜欢和他交谈”,1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喜欢说话”。

9、在调查“在和别人交谈时,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并且注意文明礼貌吗?”这一问题时,7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能”,14%的被调查学生选择“有时能”,12%的学生选择了“没太注意”。

10、在调查“别人讲话时你能认真听吗?能明白别人讲的是什么吗?”这一问题时,77%的被调查学生选择“能”,19%的被调查学生选择“有时能”,4%的学生选择了“不能”。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低年级口语交际课的现状有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1、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口语交际课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生动的形式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喜爱,他们大多数都希望老师多开展些口语交际活动。

2、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自己对待口语交际课较为重视和认真,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改变学习方式,从而使口语交际课更为生动有趣。

3、在调查学生上“口语交际”课时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话吗?这一问题时,发现一小半被调查学生选择了“偶尔能”,分析原因,可能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对联系学生生活上存在一些问题。

4、在调查学生“上课时,你踊跃举手发言吗”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有时能”,说明自己在引导学生说话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需做进一步的调整。

5、《大纲》开设口语交际课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更好地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提供服务,不过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效果不是特别好,首先自己在这方面重视还不够,日常中指导联系的较少;其次由于自己在联系实际这方面对学生渗透不多,从而使学生自身也不太会把口语交际课所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建议自己今后在这方面要进行一定的修整,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7-8月份,利用暑假时间学习了相关书籍和资料,及时整理,将好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我的课题之中。

9月份至今我积极准备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激发学生喜欢口语交际课,使“口语交际”教学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1、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多赏识儿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2)多让儿童体验生活,留心生活,观察大自然,鼓励他们大胆地说生活。(3)多和儿童聊聊他们喜欢的生活话题。

2、营造口语交际的和谐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小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向民主,宽容,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尊重,要允许他们出现错误,理解他们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或奖励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交流。营造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有学生在说或表演时,其它学生不屑一顾、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试问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呢?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

3、利用生活实践活动,增加口语交际的机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交际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将“口语交际”引入学生的生活实践。如参加学校组织的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参加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参加校干部、班委竞选;每周一的国旗下演讲……这些活动将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锻炼和展示,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口才学习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生活是大课堂,教室是主阵地,我们做教师的要处处留心,做“口语交际课”的有心人。如教《教你学一招》一课时,通过观察,我发现班里近来男生喜欢玩溜溜球,女生喜欢编绳子等。于是抓住机会让孩子互学本领。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学的本领,其次让学生说说学本领的过程,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看谁的本领最高,看谁把学的过程讲得最清楚,最后鼓励本领高的学生当老师教大家。这样一来学生在快乐地玩中不知不觉进行了口语交际。

1、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提高。特别是一些不爱说,不敢说的孩子有了表达的信心。

2、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为练习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初步形成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这段时间里,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迷惑,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同时在教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第一次尝试小课题研究,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力不从心,还需要加强学习。本学期我带一个班语文兼班主任,还带两个班的思品课,繁杂的工作让自己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好做教学研究工作。而且所带班级学生人数偏多在进行研究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本学期小课题的研究时间非常紧张。针对这一情况,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自己克服困难多辛苦一些。合理规划时间,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斟酌对策,不断完善。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仅仅通过结题报告进行了一些经验总结与探索,还远远不够,这个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徐颖小学语文教育。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韩艳梅教育评论。

4、《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5、《构建小学生口语交际的互动环境》姜亚杰上城教育研究。

6、《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漓江出版社。

7、《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示例》费蔚浙江教育出版社。

8、《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孟庆茂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指导学生采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在这种背景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自主学习研究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曼莫教授指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起源于有价值的问题,古语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有内在的需要,我们的教学重点必须倾斜在让学生开口问,不是一味地听取,只有整个阅读活动是围绕学生发自内心想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时,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主体的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兴趣和认识上的矛盾,形成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

(一)主要概念。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独立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动力支配性等人之特性和情感特性特征。

2、情境。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情境。

3、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4、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应是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及心智特点,创设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主体能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主动完成学习活动,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辅助、总结、提升的作用。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理论上的梳理和认识。

本课题中牵涉两个核心概念,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问题情境。对于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认识可以说是各式各样,我们在研究中没有盲目屈从于某个理论解释,而是通过实践去研究,去论证,得出我们自己的认识。

1、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经过认真梳理和筛选,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类:

(1)意识论。

这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只是一种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意识。没有具体方法可以掌握,其能力的培养是意识的唤醒。

(2)品质论。

这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是在训练中逐渐形成的,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品质的强化。

(3)过程论。

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建构主义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他们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单个学习片断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交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4)横纵论。

这种观点不是单个层面去看自主学习,而是从横、纵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概念,从横向看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从纵向看是指从学习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

经过印证,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的定义更趋向于横纵论,自主学习是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独立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动力支配性等人之特性和情感特性特征。

2、对问题情境的认识。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以往的问题情境认识基本上停留在以下层面上:

(1)手段代替定义。

许多观点从使用的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定义,例如有些认为从课题质疑就是问题情境。这样就使问题情境的定义相对狭窄,定义的衡量功能也被弱化了。

(2)特性代替定义。

许多论述中对于问题情境的定义只是对其所带有的特性的总结,例如,有些观点认为问题情境就是要带有吸引性,还有的认为问题情境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性。这样的定义是单个特性被放大,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误区。

(3)经验代替定义。

这样的情况多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教师让学生浏览过课文提出诸多问题,在其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为焦点问题,借此牵引学生整个学习行为。第二,教师从师者的高度提出一个问题,在学生中产生一个共鸣,让它成为研究中心。以上的过程被定义成问题情境,而这个过程只是来自教师自己的`经验。

经过查阅资料以及在实践中多次印证,我们认识到真正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及心智特点,创设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主体能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主动完成学习活动,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辅助、总结、提升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放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是有一定的原则性可以遵循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把握认知层次的原则。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应该紧密围绕主体而展开。把握认知层次就是考虑学生年龄的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长城赞》一课时,如果像以往低段教学中教师喜欢借助小故事引出问题一样,只从长城的一些相关小故事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会很低。从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依据对联本身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这样一个对比性问题:一篇介绍长城的短文和对联比起来谁更能揭示长城的伟大?(《长城赞》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长联),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思考的起点也有所提高。因为这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够脱离思维的辅助来处理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启发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独立面对问题,提出假设、衍生出问题,进而从已有知识出发思考解决策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所以所创设的情境必须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例如,讲授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幸福在哪里》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哪里可以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让学生带着这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阅读课文时,学生就会非常顺利地抓到课文的主线。需要强调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是为了得到教师想要的问题而去故弄玄虚,而是真正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让问题在有一定启发性的情境中自然产生。

3、创设问题情境要遵循延伸性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自主学习能力一样是过程性的,不是单一的片断教学,所以其作用具有延伸性,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例如,北师大教材第十册《奇异的激光》这一课,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映衬课文内容,让学生的问题自然而然聚焦在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奇异的激光,到底激光奇异在何处?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但理解了激光的神奇之处,而且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说明文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奇异的激光》这一课的行文特点,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本文要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在这种特点之下有什么用途?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即先去找说明事物的特点,再去找相关的用途。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实现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材料的意义被充分地揭示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心向,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我们认为有如下一些基本策略。

1、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才更有价值,所以贴近学生的认知生平来创设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的探索行为有所依托,可以找寻相关的生活实际来作为解决途径的方案。例如在讲北师大版第12册教材中《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时,教师利用课文的背景资料创设情境。学生所提出的为什么人去救海龟,海龟还受到如此大的伤害问题,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许多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知识储备相映衬。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学生在理解本文主旨时,思维便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果这篇课文换成对低年级讲,教师还如此创设情境,中心问题不但不能出现,无论教师如何降解,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也是理解不了的,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

2、选择有利因素,多渠道创设问题情境。

多渠道指的是教师不要拘泥于单向思维,受定式影响要开拓思路,从不同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北师大版第12册教材中《大自然的秘密》一课,可以利用课文的背景资料创设情境。而北师大版第12册教材中《献你一束花》一课,就可以从课文的内容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3、抓住语文特性符合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抓住语文特性符合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抓住学科的特点,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充满语文气息,区别于数学、科学等学科的问题情境的营造。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开头就利用作者成名的回忆假设出一段故事:一位成名的音乐家,全世界都问其大名,但是有一天一位记者问他最感谢的人是谁时,万万没想到这个人不是父母、不是同学、也不是朋友,而是一个耳聋之人。这段故事充满文学意味,而且其中设置了悬念,这样语文气息浓厚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的问题自然就会产生,一个耳聋人有什么特殊之处让这个平凡的人成为全世界闻名的音乐家?这样的故事来源课文,有悬念性,言简意赅尽显语文的魅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我们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相对完整地确定了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借助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发现,背景资料的引入无论从时机上,还是从作用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时机上,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时机,创设情境,但是无论课上、课下,其效果都要在40分钟的课堂上体现出来。效果呈现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对于时机的把握是否灵活上。例如:在六年级《大自然的秘密》一课的实际教学前,教师找来相关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介绍了加拉帕戈斯完美的生态系统和美丽景色。这些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放给孩子们看的,孩子的兴趣非常高。在实际授课中,教师的导语将孩子的兴奋点与之前看过的纪录片联系在一起,这样巧妙地利用背景资料为学生的质疑创设了一种情境,之后孩子们的质疑围绕本课重点展开,只要经过简单梳理,学生马上就会聚焦在为什么人去救海龟,海龟还受到如此大的伤害?进而从这个问题衍生出的学习主线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平行班中没有看过此片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直击要点,即使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出中心问题,学生的理解往往也没有触及到文本本身所应有的深刻内涵。

作用上,借助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它所产生的问题带有一定的研究性,是学生综合学习的产物。学生在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中,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发现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甚至是互相矛盾之处,在这个过程可以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成吉思汗和鹰》这课讲的是成吉思汗误杀宠鹰的故事,但学生在预习中查找的资料很多是记述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内容。在此教师指导学生从背景资料入手质疑,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成吉思汗这么伟大,怎么还会犯错误?教师顺势而导,分析成吉思汗犯错误的过程。于是乎在课内课外相互看似相互矛盾中的问题的牵引下,理解了本课的主题。

2、抓住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所指的矛盾不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生在阅读中以固定思维去思考时,与已有的知识不匹配的表现。这种过程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手段使之外化出来,进而成为学生的自主动力。

矛盾的确立首先要建立在认真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以产生矛盾的地方,有时可能就是题目本身,有时可能是文中的点睛之笔。在此基础上,创设合理的情境,使矛盾外化,成为疑问。这种外化的载体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几种方法外化矛盾:

(1)讨论法。

利用学生的讨论聚焦点,教师加以提取主要观点,形成问题。学生讨论前,教师要善于导引,讨论中要及时总结,讨论后可以辅助学生总结。例如:在讲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献你一束花》一课时,让学生讨论文中三次出现的问号,即:1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2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3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样学生的焦点马上聚集在这个课文的矛盾之处,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这三个问号能够使你想到那些问题,教师对于学生讨论结果加以梳理。例如鲜花是属于谁的?失败者有资格受到人们的赞扬吗?教师抓住这个外化表现,板书应该怎样对待失败者?这个问题马上统领了众多疑问,成为本课学习的主线。

(2)辩论法。

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是使矛盾直接外化的有效方法。例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黑孩子罗伯特》文中,有这样一段内容:罗伯特点了点头就赶紧转身跑出了教室。一出教室他的泪水就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他怕老师再多问两句自己就会改变主意。他是多么喜欢那架f15呀!可是他也很怕丽莎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想到f15,想到丽莎,他一路伤心地哭着回了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罗伯特捐钱以后为什么哭?总结学生发言观点有二,一是心疼自己的钱,二是为了丽莎而伤心。教师顺势而导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辩论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所营造的情境,这样关于罗伯特善良本质的认识就水到渠成了。

(3)表格法。

有些课文的矛盾之处并不在于一个点上,而是存在于课文情节推进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如果分解去看,那么矛盾之处很难产生,如果教师借助填表等方法使矛盾在直观效果中凸现出来,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自然就会产生了,《一枚金币》一课就是典型的例子。教师在让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给出表格(表格如下),通过填表的方式总结出主人公面对金币被丢到火炉之后的不同表现,前两次都是笑着走开了,而最后一次反映非常激烈,填表之后,再让学生质疑,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纵观青年人的表现直到发现他最后的表现迥于前两次,立刻质疑为什么他最后一次受不了,而前两次是笑着走开了?。通过表格直观的显示,直接把文本的矛盾点外化,从而使学生抓住文本的要害提问质疑,这样的质疑也是有效的。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课题小组组长:

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7月——20xx年8月。

课题主研人员:秦继霞田冬梅李美峰李智。

未央区市级小课题负责领导:

经发学校于20xx年7月西安市未央区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xx年7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课题负责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开展了我们的研究。

研究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1、成立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研究专题组,明确分工,制定阶段性计划;通过学习,使教师了解“自主阅读”的相关理念和信息,唤起教师开展“自主阅读”改革的主体意识。

2、制定《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的研究计划。

中期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7月)。

1、全面开展实践与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学校设置图书阅览室角,班级设置读书角,让学生随时有书看,处处营造读书氛围,并结合语文教材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开卷是否有益”辩论赛、评选读书小状元、跳蚤书市、每天读书半小时活动、进行学生个人藏书评比、班级读书角的建设,读书之星评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实现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

2、动态管理研究方案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

3、收集实验资料,撰写实验论文,形成中期成果和阶段性;

后期总结阶段:(20xx年7月)。

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展示研究成果。

取得的成果:

学生:

1.有生有阅读的兴趣,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方法,会写。

2.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运用学过的方法,独立阅读能力提高。

3.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4.课堂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字、词、句的能力逐步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5、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整体读书氛围浓厚。

教师:

1、通过亲身研究实践,我们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信心,提高莉研究的积极性。

2、学校高段教研组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

3、教师促进了教研水平和综合素质,各成员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或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淮南市毛集区实验中学于20xx年4月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课题,20xx年11月通过审批立项,正式开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近1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xx年10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结题验收。

(一)研究的思路:

1、课题组会同教务处确立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设计研究初步方案,然后在校内发动教师共同参与,广泛征集教师们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后,建立对参与课题研究者的奖励制度,再课题的研究者。

4、发挥学校教师的群体力量,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经过研讨,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着力点,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结合点,在学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新理论。

20xx年11月10日,该课题经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列为淮南市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

第二阶段:20xx、10——20xx、10,为课题立项后的论证、研究实施、中鉴阶段。20xx年7月邀请专家进行了课题中期成果鉴定。

第三阶段:20xx、10——20xx、11。课题研究评估、总结及成果推广阶段,

(三)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研究结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策划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传授学科知识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组织者、指导调控者以及学生活力和生命力的激发者。

2、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对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师们取得了一致共识,即: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教育创新相结合,把自己的精神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3、教师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践反思铺就了教师的成功之路。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被确定为市级课题以后,课题本身就成为了激励全校每一个人的教育资源。课题研究不仅成为学校推进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课题名称地体现了绝大多数教师要求进步的愿望,所以,它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声誉,而更为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内涵。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的整体性提升。

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实践下去,期待着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教育工作中。也恳切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及范文

为增强结题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总课题组对其撰写内容和格式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标题。

(例如: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化研究结题报告,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在标题下面列出实验区、实验校和课题组及执笔人名称,联系电话、邮编、email地址。

二、正文。

结题报告正文由四部分组成。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这部分包含四项内容。第一,介绍子课题名称。第二,阐述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主要以对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及课程改革、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现状的调查分析为根据,说明为什么提出该课题及其进行立项研究的必要性。第三,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第四,介绍参加实验的年级、班数、人数、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

这部分内容应体现德育科研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的“课题性”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包括: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及德育论等基础理论;总课题组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引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导论》、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引》的理论要点。理论依据是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科学性”的必要条件。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这部分是总结介绍经过课题研究构建的德育实践模式的主体部分。鉴于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在实施中的整体联系,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阐述。如将内容、原则、方法融合到学校课题组设计的序列专题活动中进行阐述;也可以将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方法进行相对划分,依次总结阐述。

1、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围绕子课题研究目标设计的具体化的专题或问题,包括实验校对校本德育体系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中一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如子课题“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体系研究”中的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培养良好习惯、与家长沟通配合等专题内容;实验校对《德育》读本、《成长册》、《当代家长》、《好孩子好习惯》的实验研究,均可作为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介绍。

2、课题研究的原则把握。

课题研究的原则是根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子课题研究内容确定的研究理念,是对研究过程“应该怎样做”的理性认识。遵循实验原则进行实验操作是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实验原则一般在研究方案中已经确定,结题报告阐述原则应把重点放在怎样应用科学理论和课题理念进行研究实验上。

3、课题研究的方法运用。

课题研究的方法包括管理方法和研究(实验)方法两个方面。管理方法主要是为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实施所采取的课题管理工作措施,如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总结交流,建立科研档案等。研究方法主要指课题研究使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等。结题报告介绍研究方法应紧密结合实例,把重点放在总结介绍怎样运用适合课题研究内容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实现研究目标上。总结介绍研究方法要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反映特色,讲究条理,体现实践操作过程。例如许多实验校对《德育》读本的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法,其阶段总结报告对如何操纵自变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作了客观的说明,较清晰地阐述了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这种写法可以参考借鉴。这部分内容是符合课题鉴定验收标准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的主体部分。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

这部分的重点是系统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各项成果。

1、分项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总结说明:。

(1)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所产生的作用;

(2)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素质所产生的作用;

(3)课题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所产生的作用;

(4)课题研究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引导和影响情况。

从上述层面总结介绍课题研究效果,要注意选取典型实例以辅助效果说明;对课题研究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也要进行总结说明。阐述实验效果可以结合语言表述选择使用列表法和条形、曲线、圆形等图示法,与实验前的现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比较说明,这部分是符合课题验收标准“实效性”的主体部分。

2、分项说明成果形式、数量、发表、获奖和推广采用情况。

3、结论。

在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说明的基础上,写出课题研究的结论。研究结论主要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课题研究所设计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对取得的实际效果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取得的效果证明课题研究设计的内容方法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4、思考与展望。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或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作概要说明或讨论。

三、参考文献。

在报告文后以“参考文献”为标志列出课题研究参考引用的著作和文章题目。

四、附件。

附件是研究成果的系统载体,也是结题鉴定的必备资料。附件类型包括:子课题研究的论文集;德育活动课教案;教师、家长、学生成长、发展变化的典型个案;校本德育教材;已出版的成果专著;刊有子课题成果的报刊杂志;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音像制品;其它相关资料。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及范文

大纲的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鉴于现代语文教学的新定义,并提出,中国应该基于教学促进学生的研制和给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教育。

方法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健康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品格。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写作是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是自我认识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精神产品的原始创造。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世。学科实验进展。

1、编程。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的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我们注重建设教师'teaching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并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可以教授个性,学生可以学习个性,从而达到“以科研促改进,以发展促共赢,以发展求质量”的目标。

2、研究的焦点。

积极接受,善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可见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制约,更不用说培养丰富多彩的个性了。在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互利,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研究重点:。

(1)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个性化读写教学与语文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3)科学的个性化写作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与语文课堂的融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实现了以下目标:。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和幸福,我会用全部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德、智、体、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还需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静不下心来,做事不能坚持到底。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把这“活泼”的天性逐步导向“专注”习惯,到上小学时再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十分困难。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配合幼儿的行为,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吸引。

自制一些玩教具如:软飞盘,树叶沾画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独立动手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注意力。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这些有独特个性的自制玩教具体现了幼儿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老师们通过亲手制作形式各异的玩教具,体现出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动手能力、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要求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牢牢吸引幼儿们的听课注意力则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提问知识都要准确、生动,还要有重点、深度。这样孩子们无论是上课状态,还是上课效果都会很好。最基本的是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不准确,给孩子们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幼儿的注意力,根本谈不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概念更要注意。当然具体实施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好采取一种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孩子就会有一种亲近感,语言生动有趣则会最能够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听课热情,也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教师的风趣幽默最能打动孩子的心,从而吸引住孩子。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度,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物极必反。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声音都要有变化,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所接受的知识就十分平淡浅显,这对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幼儿就会缺乏足够兴趣,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一个教师如果学问精深,又善于表达,能够深入浅出,使孩子觉得通俗易懂,就能够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知识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更利于知识掌握。总之课堂上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了孩子注意力,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才能够有幼儿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教师每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围绕活动所需来创设环境,不添加任何与本节活动无关的内容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中教师要巧妙地去引导幼儿的注意力,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换,同时授课的时间不宜太长,按标准的时间来上。上课中,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主导的学习者,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避免注意力的转移,最终让幼儿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习。

幼儿教学改革虽已经进行多年,但却因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教材单一等。在幼儿课程教育中,有效地开展快乐教学法,以全新的途径来实现发展快乐教学法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带动快乐教学法在幼儿课程教育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无论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注意力集中,很投入、专注,幼儿也是如此。"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而兴致勃勃,当遇到困难时,也绝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

如在区角活动中,有的孩子对智力拼图特别感兴趣(智力拼图属益智玩具,具有开发智力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功能,是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在操作智力拼图过程中,多次因遇到困难被迫终止,但幼儿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拆拼,每当解决一个困难时,幼儿都会开心地笑一笑,对于身边的小朋友则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有密切关系。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授孩子知识时,教师应采用形象化、趣味性的游戏教学。如在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数的概念或学习几何形体时,我们除了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采取游戏等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如通过"学做机器人"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来激发幼儿兴趣同时逐渐形成稳定和集中的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幼儿注意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可根据孩子年龄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幼儿注意力。

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幼儿注意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为人的良好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调动幼儿有效参与课堂认知的教学过程。可见,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益,还能培养人的能力,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好处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主角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潜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做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秀的骨干教师:、

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负责人。

20xx.1------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20xx.5------9月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巩固成果。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适宜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齐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状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园于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状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用心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潜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

同时,还积累了超多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透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潜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提高很快。

我们已经制作游戏观察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xx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游戏》获“解读儿童游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透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

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校园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习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游戏、爱游戏构成幼儿园的特色。

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x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一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之后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潜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此刻,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九、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

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忙,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最后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经验,感谢董教授在课题研究中给与我们的指导,真诚的期盼下次与您合作!

课题结题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潜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潜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超多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转成了被动理解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透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潜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潜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潜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资料。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潜力。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透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潜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透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潜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带给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透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状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用心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潜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校园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校园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校园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贴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贴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贴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潜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证明鉴赏潜力越来越高。

2.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用心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潜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潜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理解,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有鉴赏潜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证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推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简单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能够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潜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决定潜力,语言表达潜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理解批评的潜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潜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习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习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xx.7—20xx.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20xx.12)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xx.1—20xx.5)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在国外自制教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lowcostexperiment)"。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物理教学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在新授课或者习题课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又很难满足这类实验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它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器材,甚至能够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还存在着取材较为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不符合自制教具的应用简洁、方便、安全易推广等原则,这也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了机遇。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获得亲身的体验,再结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学生思维中的困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一学生。

本课题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所在、开发相应的"自制教具",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制教具的实际教学效果,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提出以下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障碍究竟在哪里?

2。如何开发"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其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第一阶段:20xx。11。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

第二阶段:20xx。12—20xx。01。

确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三阶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20xx。05—20xx。06。

确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五阶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20xx。09—。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1。三篇与自制教具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2。一定数量的自制教具实物。

以上是对"自制教具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过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课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

(1)目前开发自制教具的数量还很不够,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应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来发掘问题,并通过开发自制教具最终解决问题。

课题结题报告

自从我校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之后,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保证了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学生从繁忙而又紧张的室内课堂中解脱出来,参加体育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可是,对于一所西陲边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团场学校来说,我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可见,合理开发体育活动资源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利用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以下是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些见解:

老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老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活动期间,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导;在编排民族舞蹈的时候,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也离不开舞蹈教师排练;大课间期间,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可见,开展这些活动光靠体育学科是不够的。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校内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这一重要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安排了长短跑,篮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体育游戏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小型竞赛是非常适合少年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活跃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荣誉感及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比赛,以单项分散为主,有班级队列比赛,小足球比赛,跳绳,长跑比赛,广播操比赛等。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有特色体育活动,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可用砸、滚、拼、搭等方法进行活动。如:保龄球、砸瓶子、换物接力、盖房子、把瓶子当成障碍或目标进行游戏、掷远、套圈等);2神奇的报纸。(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报纸,可用顶、翻、踩、折、掷、踏石过河、纸飞机、过障碍、接力跑、翻斗龙等);3各种动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鸭子走、螃蟹爬、虾子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练习,也可进行小型比赛;4短绳游戏。(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短绳,可用夹、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绳做游戏。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图、掷准、拉力赛等);6游戏(贴烧饼、跳皮筋、阳光伙伴等);7长绳。(每班两根长绳,可进行各种方法的长绳练习。如: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8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卧撑、连续深蹲、原地高抬腿。

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见解。总之,开发校内课程资源,要遵循实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