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心得范文(18篇)

时间:2023-12-23 06:56:06 作者:曼珠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也可以给他人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

1.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注意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

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2.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3.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四、溶液。

1.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nh4no3溶于水吸热;h2so4(浓)和水混合、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2.蔗糖的水溶液、乙醇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而不是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事实上蔗糖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

但凡是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带电),而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纯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故不能导电。当它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后产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才能导电。

3.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4.浓盐酸和浓硝酸有强挥发性。在空气中溶质会挥发(h2o挥发的很慢可以忽略),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物质的加热。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物质的除杂方法。

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3(nacl):加入足量的银溶液。

(kno3):蒸发溶剂。

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教案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

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

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元素。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氧元素、钙元素。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阅读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了解常量元素中钙、钠、钾三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取两根鱼骨,其中一根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另一根放在10%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一会,10分钟后取出。

【交流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鱼骨中含钙元素。

【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牛奶、骨头汤、绿色蔬菜、肉类、豆类都含有钙元素。

【归纳总结】。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却很大。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元素,若人体缺乏,就会生病。

【课件展示】。

出示一些患者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教材p99的表格,回答各是由于缺乏哪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

【提出问题】。

同学们,当医生不能只是看病,不开药,请问要补碘、补氟应该怎么补充?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种做法:如食用海带、紫菜、碘盐补碘,常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交流讨论】。

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100的讨论题目。

【学生回答】。

前后四人一小组,得出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元素过量也会得病。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使他们的知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各种能力,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复习前的诊断,以历年中考试卷为住找出考点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挖掘考点确立复习重点;用上年的中考试题,在复习之前检测,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明确复习难点,向学生下发复习意见,征求意见,收集学生对复习的建议和要求。

2.复习方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单元为重,以基础知识为主,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并弄清记忆内容,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运用发现探究,抓紧考点。复习之前,大同基础知识记忆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总之该牢记住一定先过关。

第二阶段运用训练为主,强化知识点,以中考说明为主,要复习依据,按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配以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借助多媒体,增大复习教学的容易,课件集体设计,共同使用,还要走近实验,既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挖掘兴趣。

第三阶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考试方法进行辅导,看成长记录本,看重点试题,同学之间讨论,向教师质疑。

1.组织学习《银川市20xx年初中毕业,开学考试学习考试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命题和要求,了解通常知识的考点,使整个复习有针对性。

2.研究复习方法与复习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各准备一节示范课,与校内同行观摩与借鉴。交换班级传授,学生有新奇感,在方法上是有互补性。

3.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统一使用资料(用好中考说明,选择性使用),统一考试时间,统一使用中考信息。注意阶段性检测,把好命题关,阅卷阅卷流水作业,教师逐题分析,主要错误出现在哪里,分析产生的原因,如何帮助学生改正,找出学生答题中的亮点,便于教师讲解。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投入更多关爱,提出更多的建议,展示给学生更多的希望,让学生尽力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1.4.20———4.30复习酸.碱.盐知识的学习。

2.5.8———5.15进行全书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复习。

4.进行化学用语的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意义和书写。

5.化学与生活实际问题。

6.化学计算(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一阶段按章节复习,目的在于夯实“双基”

第二阶段分块复习。

构成物质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

身边的化学物质。

化学与社会发展。

科学探究。

目的在于弥补化学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1.在前期复习中更要注意基础。

3.在中后期复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

4.把握热点,关注社会,知识迁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kno3/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c浓%=m稀*c稀%或m浓*c浓%=(m浓+m水)*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酸和碱。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2、学会运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出反应规律,形成“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体会“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酸碱盐的溶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说学情。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本课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如:盐的组成特点及常见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等,学生已经具备。但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我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本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复分解反应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课题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度。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环节一,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熟练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环节二,难点突破: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2、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通过合作探究实验:naoh能与cuso4或fecl3反应、nacl与agno3、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判断,突破教学难点。

3、归纳总结。

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实验探究。

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论知识,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

5、拓展提高。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练习,在巩固复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五、本课教学设计对我的启示。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教育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教育反省的过程,在此才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努力挖掘自己的“亮点”。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物质的加热。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1.课本要“预、做、复”。每堂新课之前,要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实验、方程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实验、结果梳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2.课堂要“听、记、练”。要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放在课堂上着重听,必要时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单把概念、分子式、实验现象背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减少出现的错误。

3.作业要“思、问、集”。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从典型题目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同时,还应多树立化学解题思想,如整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

化学答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

它是快速,准确解答化学试题的重要环节。仔细研读题目,把题目中的关键字眼看清楚。

二、合理分配时间。

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稳中求快。考试时间紧,不可草草完成试卷,不要想着等做完了再检查再修改,要力争一次成功。时间安排要合理,同时严格按照理化规定时间答题(化学答题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不多于55分钟),切不可做物理时想着化学还没做,做化学时想着物理还没做完。遇到难题可先放下,不要因为这一小题而使整套试卷不能完成。可把不会做或不能确定答案的题目记下来,等全套试卷做完若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

三、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切不可为省时间对一看就会的题草草作答,这样容易使会做的题丢分,不会做的题也得不到分。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物质的加热。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九年级化学教学和复习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教学和复习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该年级共两年班,共学生八十一人,男女失调。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0%,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2月检查、讲寒假作业、第八单元。

3月九、十单元,

4月十一、十二单元。

中考化学命题的依据是《化学课程标准》,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命题原则。所以我们在总复习中就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纲领,以教材为载体,以《中考说明》为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我们复习的指导思想。

1、复习中注意的问题。

(1).用好三本书.重视《中考说明》,把握《课标》和教材,巩固复习资料上的练习题。

对于《中考说明》,教师要细心研读,明确考试的要求,对于《中考说明》中的样题,教师要认真推敲,明确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和难易程度。把握《课程标准》,积极贯彻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对于复习资料上的练习题,教师要精讲精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整理。

学完化学课后,学生普遍感觉化学知识点多,分散,不好记。那么怎样使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网络?不但让同学们牢牢的记住,而且还便于同学们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3).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在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上应注重学科的内在综合,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的重组,整合、迁移、获取信息、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的能力。

(4).努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成绩。

在复习中,由于知识的综合性,跳跃性大,一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此时,我们教师不能忽视他们,更不能遗忘他们,他们是影响整体成绩的关键。因此,在复习中,我们更应该倾注更多的感情在他们身上。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多督促、少布置;多辅导、少轻视的情感教育,以便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成绩上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第一阶段:分类复习(4.1~5.1)。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5.2~5.15)。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推断题的解法。

(3)、化学计算。

(4)、实验及探究。

第三阶段:考练阶段(5.15~5.25)。

第四阶段:心理调适,查缺补漏(5.25~6.10)。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物质的加热。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1、课本要“预、做、复”。每堂新课之前,要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实验、方程式做出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好能把课本上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对课本上的概念、实验、结果梳理一遍,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2、课堂要“听、记、练”。要把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放在课堂上着重听,必要时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单把概念、分子式、实验现象背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减少出现的错误。

3、作业要“思、问、集”。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多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从典型题目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同时,还应多树立化学解题思想,如整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对于难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改变条件、添加条件、结论与条件互换,原结论还成立吗?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最好能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今后复习中使用,做到绝不出现第二次类似错误。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篇二】。

材及学情分。

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法2。

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介绍仪器和药品名称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

2、熟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推测同此得到的结论。

教学过程。

1、通过阅读p33页的图,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2、学生阅读,看图、分析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3、能叙述出氮气、几种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

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使他们的知识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各种能力,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复习重点。

1.复习前的诊断,以历年中考试卷为住找出考点及学生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挖掘考点确立复习重点;用上年的中考试题,在复习之前检测,进行诊断,发现问题,明确复习难点,向学生下发复习意见,征求意见,收集学生对复习的建议和要求。

2.复习方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单元为重,以基础知识为主,归纳、整理知识网络,并弄清记忆内容,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运用发现探究,抓紧考点。复习之前,大同基础知识记忆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总之该牢记住一定先过关。

第二阶段运用训练为主,强化知识点,以中考说明为主,要复习依据,按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配以中考复习训练题,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借助多媒体,增大复习教学的容易,课件集体设计,共同使用,还要走近实验,既培养学生能力又能挖掘兴趣。

第三阶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并对学生的考试方法进行辅导,看成长记录本,看重点试题,同学之间讨论,向教师质疑。

三、复习措施。

1.组织学习初中毕业,开学考试学习考试说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了解命题和要求,了解通常知识的考点,使整个复习有针对性。

2.研究复习方法与复习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各准备一节示范课,与校内同行观摩与借鉴。交换班级传授,学生有新奇感,在方法上是有互补性。

3.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统一使用资料(用好中考说明,选择性使用),统一考试时间,统一使用中考信息。注意阶段性检测,把好命题关,阅卷阅卷流水作业,教师逐题分析,主要错误出现在哪里,分析产生的原因,如何帮助学生改正,找出学生答题中的亮点,便于教师讲解。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投入更多关爱,提出更多的建议,展示给学生更多的希望,让学生尽力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b.1∶4c.1∶5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

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____的健康,影响____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a3.b4.b5.c6.c。

7.人体作物8.保护环境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b.21%c.0.94%d.0.03%。

(1)二氧化碳()(2)氧气()(3)氮气()(4)稀有气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法国的拉瓦锡b.瑞典的舍勒c.英国的道尔顿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案

《海水制碱》这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第3节的内容,纯碱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初中化学遇到的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本单元以海洋为背景,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氨碱法制纯碱;二、纯碱的性质。”在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一是通过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引导学生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二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通过用分类的方法探究纯碱的性质,总结盐类性质的一般规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复分解反应实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说学情。

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和思维障碍:(1)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2)学生虽然有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意识,但是还不能完全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的现象与变化。

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重点学习了酸与碱,但对于盐的认识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其用途。本课时在学习了纯碱的制法和用途的基础上,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点明了个性,又体现了盐的共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三、教学目标。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及纯碱、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纯碱等盐类的性质;。

3.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了解盐类的性质,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微粒观。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并从微观角度理解相关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实验和交流讨论,体验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纯碱的性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难点】。

树立元素守恒观、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酸及其性质的理解,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自学法、引导法、实验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边学习边巩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首先从生活常识激趣导入:做馒头的面团发酸了怎么办?学生回答加食用碱。

[投影]【食用碱说明书】。

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发酸了的面团加入纯碱后蒸出的馒头既没有酸味又疏松多孔?

学生思考后踊跃回答,教师引入主题。如果大家想知道猜测的对不对,学完本节课《海水制碱》,我们会对碳酸钠的性质有更多的了解,答案就会揭晓。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常识导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活动一:自主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树立元素守恒观。

设置问题组:

1.由nacl到na2co3元素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用nacl制取na2co3还需要含有什么元素的物质?

3.为什么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4.食盐水与氨盐水哪种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自主学习】纯碱的用途。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构建学生思维场。

活动二:纯碱的性质。

【实验探究纯碱的性质】。

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海水制碱。

【教师建构模型】。

盐的性质:

1.盐溶液与指示剂反应。

2.盐溶液与某些酸溶液的反应。

3.盐溶液与某些碱溶液的反应。

4.盐溶液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教师总结】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并动画演示na2co3与hcl、hcl与naoh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初步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微粒观。

第三环节:小结作业。

小结:以抢答的方式总结纯碱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作业:课下阅读侯氏制碱法资料,下节课给同学们分享一下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及过程。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

二、纯碱的性质。

1.纯碱与指示剂反应。

2.纯碱与某些酸溶液的反应。

3.纯碱与某些碱溶液的反应。

4.纯碱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三、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在溶液中酸、碱、盐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kno3/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x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x浓%=m稀x稀%或m浓x浓%=(m浓+m水)x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俗话说得好书本书本,以书为本!可见书本的重要性!因为考试就是以书本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能脱离书本知识,不能忽略书本上的每一个汉字!正如:氧气不易溶于水,就不能说氧气难溶于水,还有就是直接加热的仪器和间接加热的仪器,如:试管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只可以间接加热!还有书本的几大实验也特别具有规范性!如:制取氧气的两个实验,一,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这个装置是固固加热型的)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都得牢记!在一些题目中会出现让我们选取装置!还有就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装置(液固型或者液液型的)这些都是实验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过关!

2、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一般安排在八、九年级学习(五四制在八年级开设),因为某些原因(内容抽象、老师严厉、没有实验、要背诵的太多等),可能有时候你不太喜欢化学,但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也是我们衣食住行离不开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不得不去学。既然非学不可,为什么不用心去学呢?要给自己一点信心,鼓励自己能学好,不要害怕困难。必须记忆的、该做的,怎么省也省不掉,不如早点背诵、早点练习,这样也就早点会了。

学好化学,激发兴趣很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化学很有意思,那形形色色的化学用语,造型美观的化学仪器,多姿多彩的化学实验,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疑惑等,这些都可以使你对化学产生好奇心。尤其是你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攻克了一道难题,解决了身边的一个问题时,那该是多么惊喜。周围世界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物质变化的规律跃然纸上,那时,学习化学便会成为我们的乐趣。

3、多做实验,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熟悉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手段,还要重视对实验过程的体验,知道实验所包含的科学方法,了解实验有待改进的地方,尤其要注重利用化学实验探究身边的物质与现象。这样就能在实验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发展化学观念,丰富科学素养。

4、要会记。

初三化学学习一定要学会记,这里的记可以分为两种。第一个是记忆,之前初三网小编也提到了,和初中其他的理科相比较,记忆对于初中生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为在初中化学里关于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和方程式这些都是需要记忆背诵的。

同时一些物质的制取和用途上也都是通过学生记忆来掌握其规律的。另一个就是笔记,在课堂上面对于老师提到的重点知识要学会记录下来,这样方便课下的复习。

另外也要有一个错题本,专门记录那些错题和难题,分析错误的原因还要写出正确的解法。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初中生对于化学的解题技巧和规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