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感人故事(优秀19篇)

时间:2023-11-30 12:53:39 作者:翰墨 党员感人故事(优秀19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参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和结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式,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故事心得体会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党员,其中一个党员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叫张建华。张建华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他的工作是在农村的一个小工厂里打工。他刻苦耐劳,细心勤奋,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工作。除了工作,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党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段:讲述故事。

在我认识张建华之前,我对他一无所知。后来,我在一次活动中与他交谈,他告诉我他在这个小工厂工作已经有十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坚持早起晚归,从未请过一天假,也没有因为工作累而失去信心。同时,他还担任了党员组织的一名骨干成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社区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他说:“一个好干部,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人民。”

第三段:总结故事的内涵。

张建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记住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个信仰。同时,他也发扬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段:结合故事谈党员的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牢记党的使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实干才能解决问题,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精神上的力量,坚定信念,提高道德修养,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种活动,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段:结论。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张建华一样的优秀党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好党员的标准。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以张建华为榜样,铭记党的使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人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扬党员的精神风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党员创业故事

今年43岁的李咏梅曾在苏州竹辉饭店工作,其间担任专职团委书记、vip部经理、大堂经理、培训部经理、公关经理等职。现任唐家巷社区党委非公支部书记。

首次创业亏了8万余元。

李咏梅还是唐家巷社区的一位创业明星。11月,她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一直灵活就业并开始酝酿创业。她看中了一个当时还很少人涉足的行业——企业拓展训练。

公司成立没多久,由于合作伙伴和李咏梅的经营理念不合,生意出现了偏差,导致第一次下海就亏了8万多块。屋漏偏逢连夜雨,也是在这一年,李咏梅被查出患有肿瘤。李咏梅说,当时她感觉天塌下来一样,不知今后的路在哪里,该怎么走。看着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她猛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倒下。“我要坚强地活下去。”活的信念给了她生的希望。经过多方确诊,李咏梅的肿瘤是良性的。

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2月,李咏梅重新整装出发,开办了云逸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朋友的协助下,李咏梅的公司承办下欧莱雅公司的活动外包,同时也成为莱克电器等30多家企业的固定活动服务商。经过两年的辛苦打拼,今年,李咏梅在西山建立了三十六亩的户外活动营地,专门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提供户外拓展培训、军事模拟对抗培训、社会实践活动、露营活动、亲子活动等项目。

因在创业过程中坚守诚信、真诚、服务到位的理念,建立了一批知名企业为主的长期客户。创业之路是艰辛不易的,幸运的是李咏梅得到了政府的帮助。面临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202月在唐家巷社区劳保站的推荐下参加了“创业培训”,取得了结业证书,并享受到了政府发放的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企业社保补贴。

吸纳大学生和下岗党员。

目前,她已吸纳了3名大学生和多名社区下岗党员在自己公司就业。从公司开办至今,她的公司已为苏州中学、园区管委会的商旅集团、新区耐朴罗荷兰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培训职工1500多人次,实现销售额2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今年,李咏梅又向苏州各大高校学子抛出了“橄榄枝”。“只要热爱企业培训行业,吃得起苦的大学生都可以加入我们的团队。”李咏梅说。每次社区进行捐款,李咏梅都从不含糊。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主动找到社区党支部提出捐款。“这事儿,不能让人说,就应该是主动的事儿。”同时,她还资助了吴江松陵的一个贫困家庭学生。

党员故事心得体会

作为党员,我们不仅要具备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更需要了解党史故事和党员身边的事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党员故事中,我们能够感悟到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段:故事的表述。

我曾经听到一位老党员的故事,他是在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中成长起来的,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召。他在动员工人罢工的过程中,被当局抓捕寻衅滋事,最终被判刑入狱。但是,他没有放弃信仰和理想,继续在狱中坚持学习、思考,越来越坚定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信念。

第三段:故事的分析。

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这位老党员始终没有背离初心,反而是坚守信仰,坚持斗争。这让我想起了党的历史,党的先辈们要面对的环境和难题跟他们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够用战士的精神和铁肩扛起党的责任和群众的希望。

第四段:故事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党员的生命不应仅仅为了自己的活着而存在,更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存在。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保持一颗共产主义的初心,秉持信仰,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能让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坚定走好党员路。

第五段:结语。

党员故事不仅仅是一段讲述,更是提高思想素质和动力的源泉。通过不断地聆听和了解各位前辈和身边的党员,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党的初心和代码。因此,让我们继续推崇党的精神,自我检讨,不断进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党员感人故事

30多年扎根司法行政基层一线,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却从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李培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突出的业绩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司法行政干警的时代风采。

李培斌,汉族,1965年9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入党。曾担任山西省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2015年10月15日,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年仅50岁。

李培斌生前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并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他逝世后,中组部追授李培斌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追授李培斌“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于学习宣传李培斌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司法部追授李培斌“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荣誉称号,并作出向李培斌学习的决定。

李培斌30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直至因公殉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真情和汗水认真做好服务百姓的“小事”,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30多年来,他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制止群体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李司法”。

李培斌对调解工作十分上心,对群众利益十分关心,对自己的地位、利益却看得很淡,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

李培斌去世后,4箱证书、3间平房和一摞票据——这是他留给妻子和孩子的所有“家当”。

30多年来,李培斌获得的证书装满了整整4个纸箱:阳高县首届道德模范、大同市首届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数十项荣誉,记载着李培斌的默默奉献,以及干部群众、各级领导部门对他的认可和褒扬。

那些年,李培斌至少搬了8次家。李培斌在乡下工作时,租住村里的小窑洞。调任龙泉镇工作后,租住小平房。直到2012年,李培斌一家才在县城外3公里远的郊区盖起3间小平房。

李培斌去世后,家人和同事整理出厚厚一摞票据,有北京的、太原的、本县的;有油票、车票、住宿票,最早的有2007年的,都是他多年为工作垫付却一直没有报销的票据。

感人故事

小明的爸爸是个穷工人。

小明学习刻苦,每次考试,都考一百分。

小明的爸爸每次都给小明一百元,以资鼓励。

可是,后来,小明的爸爸却给得越来越少……。

烈日下,一群装卸工,挥汗如雨,朝船上搬运东西,小明忽见一个人,一瘸一拐,不一会儿,变成“泪人儿”。

一天,小明哭着说:爸爸,请您以后不要再给儿子钱啦。

小明的爸爸诧异地问:为什么?

一次。

爸爸,交给您,今天您不用上班啦。

儿子,这是……?

小明的爸爸一把抱住小明,紧紧地……。

感人故事

两个世界的坏,加在一起,是双倍的坏。

两个世界的好,加在一起,都是你。

我的世界只有你。

甄辛赶到学校时早已过了放学时间,校园里寥寥数人,因而他一眼就看到了甄意,背靠樟树,夕阳洋洋洒洒将未褪尽的颜色染在他身上,大门缓缓合上,他抬头看了眼,又低下头,继续踢着脚边的小石子。

甄辛莫名就想起了很久前。

那天的记忆他已经模糊,应该是在下雨的吧,大巴里满是潮气,到站时只剩他和他的母亲,司机熄了火,好像是叹了口气,他回头,又被母亲拉着手迅速下了车,那句“真可怜啊”就不够真切地被掩埋在了重新启动的引擎里。而甄辛看到了他。落了漆的铁门前,有个白嫩嫩的小孩子抱着个小兔玩偶,直直地看着他,走近了才发现,他并非看着他,只是看着车,甄辛也回头看,那辆巴士早就驶远,卷起一大片的尘土。

他哭了。眼泪断了线止都止不住。但也没有大哭大闹,连声音都很小,只是在不停地掉眼泪。一个穿着西装的人将母亲带去了办公室,另一个牵了甄辛的手,又蹲下身哄那个在哭的小孩,“你看,哥哥来了。”所以那天,九岁的甄辛先明白的是,我是哥哥了,晚上躺在小床上再明白,母亲不要他了,这里是孤儿院。

“哥!”甄意看到了他,拉下耳机朝他跑过来,甄辛的回忆戛然而止,他在笑,所以他也跟着笑出了虎牙,又伸了手,在他冲过来时恰好将他拥入怀里。

后来甄辛问过他,那天的天气是在下雨的吧,甄意说不是啊,太阳很大,空气里都是薄荷的香气,甄辛说是我给了你薄荷味的奶糖吧,甄意摇头,不是的,他否认道,没那么简单。

那个时候他们也不叫甄辛甄意,这是后来甄辛自己取的名字,孤儿院的小孩都只有编号而已。

“哥哥?”

甄意见他没反应,一米七几的高中生在他肩头撒娇般蹭。

“嗯,长高了啊。”

“可不是,你都出差走了一个月了。”

甄辛拍拍他的后背,松了手,说,“走吧带你吃顿大餐,都瘦了。”不想又被他抱住,声音嗡嗡的。甄意说,“不用了,不用吃大餐。我比较喜欢哥哥做的饭啊。”

夕阳终于全部沉入天际,香樟叶扑扑簌簌,被风吹着掉落几片。

车是公司配的,经常跑业务需要备车,又因为甄辛业务出色而索性将钥匙给了他自由支配,甄意坐上副驾,甄辛弯腰进来时顺手把一个包装精致的盒子扔给了他。是一款手表,甄意想说点什么,被甄辛抓了手腕给他戴上。

“送你的。”

“你不用每次出差回来都送我礼物的。”

“甄意,”甄辛的手指拂过表盘,“你每次都只要说喜欢就可以了。”

车子发动,在一个红灯前甄辛食指扣入领带扣,将束得过紧的领带扯了又扯,渐次亮起的街灯在他脸上忽明忽暗,不远处新开了一家商厦,大屏幕频繁播着广告,在信号灯跳到绿色时停在了一家日式料理广告上。

“吃这个。”

甄意突然指了指大屏幕,“哥我们吃这个吧。”

甄辛抬头看了一眼,虽是在埋怨怎么不早说现在都要开到那边才能掉头,嘴角却藏不住漾开了笑意。

想给你最好的,是那种我只有一百也要想方设法给你一百零一的好。

甄意是甄辛带走的,那天的天气他记得很清楚,是个晴天,他买了一束向日葵,在夏天刚刚开始的时候给了甄意全部重新开始的人生。

他刚毕业,甄意刚上高中,他用大学打工攒下的钱租了房子,用实习的钱配置了简单的家具,然后,用他满心的欢喜从那个破旧的孤儿院接走了甄意。谁都没有留恋。新生活在面前铺陈,那辆将他抛弃至此的大巴又将他们带走。甄意牵了甄辛的手,就像第一天,那个哭到眼睛鼻子通红的小孩牵住了九岁的小哥哥的手。

那时甄辛说,“握紧了,别松手。”甄意说好,十指紧扣,又说,“哥哥你知道吗,今天也是周六。”

他每周六都去门口等他的父母来接他,第一次的见面他哭得那般难受,也是因为那辆车里,没有他的父母。

他们谁都有过被领养的机会,除却甄辛的不爱说话和甄意每周必要去门口的怪异举动,都还是长相周正的可爱孩子。但没人愿意一下收养两个男孩,而他们关系又胜过了亲兄弟。一次院长骗甄辛去郊外的园子里摘菜,回来时甄意已经被那个来看过很多次的家庭带走了。他没有哭,也没有闹,拒绝吃晚饭,只在失修的滑滑梯顶端坐了很久很久,月亮被云层遮盖了,又探出个头,星星都不说话不眨眼,他想起故事课上老师给他们念过的句子,什么想我了我就在每一颗星星上看着你。

他数了几百颗星星。他第一次看着深邃不见底的夜空想,这次他真的是被抛弃的孤儿了。星星那么远,想你了你怎么可能听得到。故事都是骗人的。

但几天后,甄意又回来了。他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像童话书里的小王子,甄辛躲在门背后,偷听那个家庭说没办法啊,这孩子不肯吃不肯睡,只念叨着哥哥。然后身后那个软软糯糯的小团子牵住了他的手,抽抽嗒嗒地控诉哥哥这几天都不陪我。

手心里黏糊糊的,甄辛问这是什么,他抹了抹眼泪,举着小手一脸骄傲,“说这是我给哥哥带回来的薄荷奶糖啊,哥哥最喜欢了!”

眼睛亮晶晶的,眼泪被折射成光。

故事没有骗人。想你的话就看星星,星星不远,星星是你的眼睛。

那个时候,甄辛十一岁,甄意五岁。甄辛好像突然懂了很多事。懂滑滑梯上的那个夜晚,难过得连哭都哭不出来,懂甄意又回到了这里意味着什么,懂自己的无能为力,和隐隐约约的责任,虽然那时候,他连责任两个字的具体意思都不知道。

甄意是为了他回来的,他穿着一身新衣服的样子那么好看,所以,他也一定要把他带出去,带他到那个有新衣服,有吃不尽的薄荷味奶糖,和哥哥永远陪着的世界。

“哥。”下车时甄意靠过来,手指捏住他的领带,距离近到低头就能落个吻,“领带还是系上吧,不然很难看。”

“嫌我难看了?”

甄辛顺着他的动作后仰,头靠在椅背上,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甄意都是好看的。

“怎么会,哥哥最帅了。”

“你啊。”他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淡淡的栗色,“系好了吗?”

“好了。”他最后把衣领翻下去。甄意新戴上的手表咯在甄辛的下巴,“我很喜欢,哥哥的每件礼物我都喜欢,但是……”在熄了火的车里,外面的五光十色只在车窗烙了个影,像是个被隔绝的世界,甄意趴在他的胸口,轻轻叹了口气,“但是,我不想你太辛苦。”

沉默几秒,甄辛笑着捏了捏他的脸,“走吧去吃饭。我能给你的不过是一蔬一饭,一个遮雨的住所,这算得上什么太辛苦。”

结果也没吃完,甄意提着打包的盒子走在前面,甄辛还在停车,他们住的地方偏远,也没有停车场,甄辛每次都把车停在路边,再步行十分钟回家。

年久失修的破旧小区,路灯早已不管用,甄意才走了几步,就被身后的甄辛叫住,小跑着赶上来牵住了他的手。

“我都高二了,还能摔不成?”

“可是我老了,我怕我摔啊。”

“真是的。”甄意笑他,“明天拄个拐杖出门吧你。”

快到楼下时却亮堂起来,楼梯口停着的面包车开了远光灯,走近了才知道是隔壁的邻居在搬家。那对夫妻也看到了他们,打了个招呼,说住了那么多年终于要搬走了。两人道了喜,在上楼时听见男的说,“拿什么拿啊,这破地方你还待不够吗,这些东西全扔了才好。”

照明灯啪地灭了。面包车也开走了。楼梯又沉入了黑暗里。

甄辛牵着的手突然紧了紧,也没说话,只是无声地拉着他上楼。脚步踢踏,踩在水泥地面上。甄意看到他另一只手抬起擦了眼角,到门口时方才放下。

钥匙拽在手心,他却没去开门,反而先去看了对门那户刚搬走的人家。

甄意从他手里接过钥匙,落在门锁里咔哒一声,语气极轻,他说,“和哥哥住在哪里,我都觉得是最好的。”

身后燃起了小小的火光,甄辛点上了烟,推门时又换上笑意,“会更好的。”他重复道,“会更好的,甄意,我能给你更好的。”

房租,水电,生活费,学费,每一笔都是负担,他也才刚进社会不久,没有年月里的积蓄,但日子苦一点没关系,他的弟弟,他的小王子,必须得到最好的。他以为关上门自欺欺人总比孤儿院好多了,但搬走的人越来越多,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亚于他们离开孤儿院时的厌弃。

甄辛在门外抽完了一支烟才进屋,甄意已经开了台灯在写作业了,看到他指了指冰箱,“哥哥给我切个西瓜。”

看他在厨房忙碌,甄意放下笔,从背后搂住他的腰,“我觉得吧,有西瓜吃就是最好的夏天了。”

“西瓜你自己买的?”

“对啊,不过要是我说喜欢吃西瓜,肯定有好多女生会送我西瓜的。”

“哟,小小年纪就知道出卖色相了。”

“那你买不买给我?”

他说得太小声了,水果刀从西瓜中间滑落,嘭一声裂开,刚好盖住他的话。

风扇在头顶一圈圈地转,甄辛大概已经睡了,房间的门半掩着,透出点光。甄意刚解出一道复杂的物理题,一抬头,看到外面下起了雨,滴滴答答,落在玻璃窗上。他终于笑着扔开了笔,轻手轻脚走进甄辛房里,窗是关着的,但他故意弄出了点声响,甄辛迷糊着眼问他怎么了,他说下雨了看看你关窗没,又说会不会打雷啊,甄辛朝他招招手,说写完作业去洗澡吧,这么大人了还怕打雷,洗完跟我睡吧。

头发没有完全吹干,拱到甄辛胸口时他皱了下眉,但还是很顺势搂住他,在他额头烙下一个吻,说晚安。

但还是,想靠近他,更靠近他,是万有引力吧,迷迷糊糊中他想。

甄意就读的学校是市重点,周六还要补半天课,甄辛开车送他去学校,看他跟同学熟稔打招呼也放了心,甄意在那所孤儿院里,也不算爱说话的类型,但说到底,孤儿院的哪个孩子是真的天真无邪、每天笑口常开呢?但好歹,甄意按着他的期望长成了普通的少年。

中午放学时甄辛提着饮料去接他,看他从女生的簇拥里走出来不免发笑,加了冰的可乐滴着水,沿着指间落到手腕。

“你很受欢迎啊。”甄辛将饮料贴上他的脸,笑着打趣。

“所以你要少来,不然会看到我的粉丝都得爬墙。”他鼓着腮帮子咕噜噜喝饮料,像只餍足的猫。

“有喜欢的吗?”饮料喝到一半,甄辛突然问道。

甄意被可乐呛到,干咳几声,让甄辛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用得着那么紧张吗,现在你有喜欢的人也正常,谈恋爱也不是不行,就是别影响学习。”

甄意终于顺过了气,盯着甄辛看了数秒,“真的不介意我谈恋爱啊?”

“听你这口气是已经在谈了?”

“没有。”甄意拿可乐去堵甄辛的嘴,“我要好好学习的嘛,考最好的大学,不是哥哥说的嘛。”

半边脸被初夏的阳光晒得发烫,正午的街道很安静,他的声音很动听。

甄辛读大学是跟他父亲要的钱,求来的,他高考考得很好,有学校向他投来了橄榄枝,愿意给他提供四年的全额奖学金,生活费也可以让他勤工俭学,连院长都替他高兴,但是谁也没想到,甄辛拒绝了。

那个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深夜,他早就在不算高的滑梯旁数星星,数到一百颗,甄意捧着个西瓜,递来勺子,说是去冰箱里偷偷拿的。

他说,“哥你不想上大学吗?”甄辛说,“想,但是我不想离你太远,不是,我不能离你太远。”

西瓜被挖的坑坑洼洼的,中间的甄辛挖走了,又送到甄意嘴边。那所学校在外省,他查过了,飞机都要飞四个小时那么远。

洗手时甄辛抬头去看甄意,眼神黑亮清透,像西瓜籽。他握了握他的手,“说没关系的,我要念大学,我也要留在你身边。”

那个男人的联系方式是院长给的,当初他的母亲登记时写了他的名字,甄辛顶着炎炎烈日站在他的别墅门口,踟蹰到黄昏才按了门铃。并不顺利,具体他不想赘述也不愿回想,总之他像狗一样被施舍了一张银行卡,又像当初踢开他的母亲一样被踢出了大门。

回到孤儿院时甄意在门口等他,身体发抖,看到他了一把抱住,说,“哥哥我以为你就这样走了,他们说你去找自己的爸爸了。”眼泪蹭了甄辛一身,他不知道是裤袋里的银行卡更让他觉得痛,还是扑在他怀里抽抽搭搭的人更痛。

他说,“你听好了,我没有爸爸,我们都只有彼此,知道了吗?”

很久前他就知道甄意跟他不一样,虽然都是孤儿,甄意是因为一场车祸,他的父母在生死关头还将他护在了怀里,保全了他的性命,所以他是延续着父母的爱和生命在活着,而甄辛呢,是被父母抛弃的生命,他活着,只是为了证明他可以活着。

但有什么关系呢,到头来,我们也只有彼此。

上大学前他带甄意去了一趟游乐园,过山车,海盗船,碰碰车,夜幕降临时坐上了摩天轮。他在整个城市的制高点暗暗许诺,一定要过上很好的日子,和甄意一起的好日子。而甄意握久了冰淇淋的手有点凉,慢慢靠过来,牵住了他的手。

“像在飞。”

“你喜欢吗?”

甄意重重点头,星光和远处的烟火洒进眼里,眨一眨眼便是甄辛的世界。

微弱的蝉鸣。车里的空气有点闷,甄意摇下了车窗。可乐喝完了,瓶上还在冒着水珠。嘭,再一个个爆炸。

“中午想吃什么?”

“凉面吧。”

甄辛调转方向,甄意帮着看后面的路况,驶出一段又忍不住发问,“哥哥呢?哥哥有没有喜欢的人?”

甄辛摇头,腾出手去捏他的脸,“光是你就把我的心占满了啊。”

“你缩句。”

“啊?”

“缩成,你把我的心占满了,多好听啊。”

“没什么啦,你小心开车。”把他的手打掉,甄意看着他的侧脸想———我最喜欢你。

但这份喜欢是出于弟弟对哥哥的爱呢,还是该止于弟弟对哥哥的爱?

哥哥是英雄,披荆斩棘,千军万马,给了我一个家。

“哥”

“嗯?”

“去超市吧,买食材,我做凉面给你吃。”

“省省吧,我可不敢吃。”

“喂!说什么呢,有你这样当哥的吗?”

“哈哈。”

瓶子上的水珠都蒸发光了。麻雀叽叽喳喳从枝头飞向电线杆。他伸手去够甄辛放在后座的啤酒,被他扔来一瓶矿泉水。“敢喝酒试试?”他警告他。

“就说了,你不行吧。”甄意心想,“所以啊,他真的只是把我当弟弟啊。”

家里的冰箱永远备着大升装的牛奶,甄辛早晚都会记得给甄意热好一杯,偶有几次甄意抱怨天天喝纯牛奶都喝腻了,第二天冰箱里会多出许多果汁酸奶。但甄辛不喝,他只喝度数很低的啤酒,给甄意的解释是工作需要炼下酒量。也不是没有醉酒归家的时候,甄辛在路旁吐够了,才巍颤颤地扶着墙壁上楼,打开门看到甄意房间的灯已经关了,怕吵醒他索性倚着鞋架坐在地上醒酒。

甄意不是不知道,一次忍不住拿了毛巾给他擦脸,趴在他耳朵软软地喊哥哥,甄辛迷糊着,像是茫茫大海里抓住了一叶扁舟,他扣住甄意的后颈将他拉向自己,鼻息沙沙的,融化在甄意耳里。他们紧紧抱着,在潮湿阴冷的地板上睡到天色发青。

但是自那次之后,甄辛从没再喝醉过,或者是,从没再让甄意看到他喝醉的样子。

最后还是拗不过甄意,去超市买了食材,他把甄辛推到厨房外,执意要独立完成一餐饭,但是为什么蛋打在油锅里会噼里啪啦炸开啊,甄辛听到声音没忍住笑,从他背后绕过手去关了煤气,又抓住他拿着锅铲的手,翻了下早就糊了的鸡蛋。

“油放太多了。”

甄意不说话,扭过头看甄辛,“嗯?怎么了?”

甄辛眉眼弯着,胸口贴着他的后背,好像稍稍踮起脚就可以亲到他,而他也低了头越靠越近,近到甄意乱了呼吸,慌乱中也忘了闭眼。

他的手捧住了他的脸,拇指指腹揉了揉他的眼尾。温柔是流黄的蛋。

“这里溅到油了?”

他又揉了揉,凑近吹了口气,“疼吗?”

“疼死了,交给你吧,我要出去了!”

甄意挣开他无意为之的环抱,跑出厨房时还能听到他絮絮叨叨在念,“去浴室用冷水洗一下,都红了一块了。”

是红了一大块了。甄意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从被他抚摸过的眼尾的肌肤,红到耳朵。

你的温柔真的比溅起的热油还可怕。

还是,我的狼狈比那个焦了的鸡蛋还难堪。

“最后还不是我做好给你吃。”甄辛把叉烧肉往他碗里夹,看他心不在焉拌着面又放下筷子,拿过他的碗替他拌好,再推给他,“你就知道折腾我。”

甄意不说话,低头闷闷地吃了一大口面。

“我就喜欢被你折腾。”甄辛以为他生气了,立即改口,“味道还可以吗?”

“为什么你会那么多啊。”

“啊?”

“什么是你不会的?”

“很多啊。”

“喜欢呢?”

水烧开了,呼噜冒着热气,甄辛放下筷子要去倒水,起身时被甄意按住了手,抬了头补充,“哥哥,我说,喜欢你会吗?还是不会?”

壶顶被喷涌而上的热气顶开,水蒸气弥漫开来,氤氲在两人之间。午后两点最热的太阳,攀爬上窗台,细细密密洒了一室的光。

是模糊的,也是清晰的。

甄意的眼神亦如小时候,瞳孔是玻璃,于是那些原本稀疏平常的事透过他的眼镜去看便是折射后的五光十色。

而他现在眼里只有甄辛。

甄辛清了清嗓,实在不知该怎么回答,僵持几秒他笑了,薄薄的水雾于是慢慢散开,他揉了揉甄意的头顶,说,“我会啊。”

他好像隐约知道甄意在期待怎样的一个回答。

“好了快吃面,下午不是说好给你去买球鞋的吗。”

“嗯。”

甄意松了手,将脸埋在碗里哧溜哧溜吃完了面。甄辛已经倒好开水,他扔了一粒苏打味的泡腾片,滋滋滋地化得不见踪影。水面还有微小的水纹,甄辛走过时带起一阵小小的风,水纹变大了。

甄意叹口气,心里的小石头激不起千层浪,汀上的白沙他也看不见。

在甄意扔掉一封又一封情书时,甄辛也在被给与各种更成年人的暗示。甄辛意外很受欢迎,眉眼长开了,干净帅气,小时候的不爱说话让他不能合群,长大后却也成了加分项,给他安了一顶高冷的帽子。他工作出色,却不会巧言令色,张弛有度,也彬彬有礼。拒人千里却不让人反感,反而更想接近他。

但他从不去考虑这些。他没有说谎,照顾甄意已经占满了他全部的心思。他活着,先是为了证明他可以活着,再者,他是为了甄意活着。

感人故事

从救护车上下来的明红梅双脚发软,泪水不停地从她红肿的双眼滚落,这个年轻女孩是卧龙镇的医生,也是第一个将卧龙的消息带出来的人。14日晚8:00,到达华西医院的病人刚刚安全,明红梅哭喊着要找领导,“里面还有37个重伤员,还在下雨,泥石流还没停止!”

明红梅说,耿达乡还有37名重伤员等待救治,“现在里面没有药,只有森林武警和我们在一起,没有食品、缺少药品,仅有的药品都是医生和武警冒险从倒塌的卫生院里挖出来的。”自己所在的卧龙镇卫生院有9名医生,耿达乡卫生院有5名医生,都在不分昼夜抢救伤员。所有医生和明红梅一样,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大雨在不断地下,一些老人、小孩因为淋雨已经感冒、发烧、咳嗽,一些伤员的伤口开始感染;卧龙镇夹在两山之间,一旦出现滑坡,所有人都没救了!”

明红梅说,她想随下一班直升机回去,“我想把希望给他们带回去!”

被埋女孩面对记者拍摄:请你把我拍得美丽一些。

我们在地震灾区的记者为我们描述了难以忘却的一幕,一位女孩被非常沉重的水泥板压住了下半身,只有上半身才能动弹,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女孩发现照相机镜头对准了她。

她忽然慢慢地说:“大哥,请你把我拍得美丽一些。”

知道故事后,我们静默了,热泪在眼眶里涌动。我们不知道这个女孩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现在她的死生。或许,这可能就是这个女孩对这个世界的遗言。我们不知道如何解释在生死之间的这个女孩美丽的愿望。可是,那一定是她此刻坚持了数十小时之后最重要的一句话。

“美丽”,是这个女孩的生活愿望。这时候,我们和她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多么希望她能劫后余生,让自己的生命怒放。

雨中看望废墟下待救学生,流下眼泪。

十三日上午,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后,立即乘车来到都江堰市区街道,他在雨中踩着泥泞看望受灾的孩子们。

专程前往新建小学,实地考察抢救因地震被掩埋在废墟里的小学生们的情况。他冒着危险,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在雨中,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他大声告诉孩子,我是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心情十分沉重,再三叮嘱抢救人员务必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时间,抢救出更多孩子。他说,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党员故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做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为此,我认真读过了一些党员故事,在书写这篇文章时,我想要分享我最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二段:张富清的故事。

最近,我读了一篇张富清的故事,他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士,七十年代在国外执行“空中飞人”任务期间被俘虏,但在战俘营中他克服困难,顽强抵抗,始终坚持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并成功逃回祖国。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即使面临光荣与悲壮的选择,我们也应该选择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道路。

第三段:刘胡兰的故事。

而刘胡兰的故事也深深地震撼了我,她是一名中国女排的优秀队员,并且参军参加朝鲜战争时,由于与红军部队在一个营地学习的缘故,最终刘胡兰选择留在红军部队,参加游击战争,并将自己的职业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在看完这一故事后,我认识到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始终保持红色情怀,才能弘扬我们的革命精神,并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段:学习党史的重要性。

在读这些党员故事时,我也深感到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对于党的历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借鉴红色经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政治敏锐性,为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结语。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胸怀理想、振奋精神,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政治敏锐性,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学习党史、阅读党员故事,不仅可以启发我们的思想,还可以更好地激发我们的革命精神。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不断努力!

党员好故事

英国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说过,“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我一直努力践行着身为人师的执着与无私,还有作为一名新党员的努力与虔诚。

当班主任的第二年,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男生张某。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上面有两个姐姐。母亲从小把它当女儿养大,造成他的性格中阴柔之感远远大于阳刚之气,说话动辄脸红,做事扭扭捏捏,班上同学都叫他“姑娘”。其实他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想改变自己的性格,想变得更“男人”一点,但是积习难改,没有明显的效果。于是,他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产生了一定的抑郁情绪。遇到问题自己不敢独立解决,动不动就痛哭流涕。

在半年的接触中,我作为班主任逐渐了解了他的性格和基本情况。平时刻意多给他机会在同学面前当众发言,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克服害羞的心理。他的特长是善于使用电脑,打字很快。我就任命他为计算机管理员,并经常在同学面前夸赞他在电脑方面的能力,慢慢地帮他树立自信心。

一次语文早自习时,我正在检查学生的早读情况。忽然发现张某的手上有一条伤痕,于是把他叫到教室外面询问:“你手上的伤是怎么弄的?”他的神情有点不自然,回答道:“不小心划的”。我不放心,接着又问“是你自己弄的吗?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他坚决否认道:“没有,老师。真的,咱们班同学对我挺好的,挺让着我的。”我观察了他说话时的神情,觉得比较真诚,于是决定暂不追究,私下再调查了解。只对他说:“我希望你能信任老师,有什么事情跟老师商量商量,别让自己受委屈。”他认真地看着我,点了点头。

当天上午第三节课,我正在办公室判作业。忽然间张某喊报告进来,神情沮丧,情绪不稳。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上课。他眼里饱含着眼泪,不说话,似乎有难言之隐。当时办公室还有其他老师,我怕他不好意思说,于是带他到楼道,问他怎么回事。他的眼泪掉下来,挽起左臂的袖子。我很惊讶,他的左前臂上有几条和手上类似的伤痕。“这是怎么回事?”“我自己用小刀划的,我觉得自己真没用,什么事都做不好,哪方面都比不上别人,我觉得我真没用。”

3.2016争做做合格党员演讲稿大全。

7.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演讲稿。

8.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演讲稿精选。

9.2016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稿大全。

10.2016党员干部分清公与私发言稿大全。

党员故事范文

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她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终于战胜贫困,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她努力钻研农业技术,并尝试创建自己的酸菜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脱贫后她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困难群众一起发展产业,共同致富奔小康。

她,就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西秋乡日布佐村的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人、凉山州“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感动凉山十大人物”入选者——王发莲。

辛勤付出有回报。

1983年出生的王发莲,是一名普通的苗家农村妇女。,24岁的王发莲与日布佐村村民项金友结婚,成为日布佐村的村民。

婚后,王发莲还没来得及享受幸福的新生活,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她单薄的肩上:婆婆年迈多病、小叔子患有大病、丈夫摔伤、两个孩子嗷嗷待哺……长年累月的医药费支出和劳动力短缺,让这个家庭一贫如洗,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生活的转机,要从说起。那一年,项金友家被列入日布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党组织给予这家人全方位的扶助和关心。

“在日子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员干部无私地帮助了我们。”王发莲回忆,也正是这一年,她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木里县委县政府深入宣传党的脱贫扶持政策,其中特别鼓励建卡户自主发展产业,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扶持。

8月,西秋乡倡导农户种植大蒜,并免费发放大蒜种子及提供技术指导。在动员大会上,王发莲主动站起来说:“我家是建当立卡户,但不能一直坐等党和政府的帮扶。我愿意带头发展产业,示范种植2亩大蒜,看看这条路适不适合我们走。”

当年的大蒜丰收后,在村党组织的帮助下,王发莲卖了个好个价钱,家里的经济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深受鼓舞的王发莲,决心用自己的双手脱贫摘帽。她先后尝试种植大蒜、白芸豆、羊肚菌、核桃、花椒、中药材等作物,又发展养殖牛、猪、鸡等产业。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可喜的回报,王发莲一家的经济收入很快达到了脱贫标准,还有了一些存款。

脱贫不忘“穷亲戚”

20,王发莲双喜临门,全家实现了脱贫,她自己也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

自己脱贫后,王发莲没有忘记身边的“穷亲戚”。

那几年,王发莲种植大蒜、白芸豆、羊肚菌等经济作物赚到钱后,周围很多农户还处于观望态度。古道热肠的王发莲主动给大家进行现场教学,无私传授种植和养殖技术,鼓励大家一起发展产业、摆脱贫困。

年7月1日入党后,王发莲更是积极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一道发展产业,当年大家的经济收入就都有显著增加。

如今,王发莲已成为村里有名的“脱贫致富的标杆”“扶贫帮困的能手”“土专家”。村民遇到种植难题,都会向她求助。而她,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帮助大家。

回顾这几年的脱贫路,王发莲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里的老党员,有他们才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牢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加积极带动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从一名普通村妇,成长为一名党员先锋模范,王发莲凭的是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勤劳双手。她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面勤劳致富的旗帜,鼓舞着村里所有农户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致富路上一起走。

脱贫只是第一步,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才是王发莲的奋斗目标。

经过仔细观察,王发莲发现市面上售卖的酸菜还没有自己在家里做的酸菜好吃。于是,她有了新想法:自己制作手工酸菜到县里销售,打开一个全新的致富渠道。

王发莲做酸菜,用的是自家种的白菜和萝卜,腌制过程也很有讲究。“腌制酸菜要把握好煮制火候、腌制时间、晾晒和酸度控制……否则就会影响食用口感。”她说,这些工序听着感觉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体力。

因为原料可信,味道又好,王发莲做的酸菜在市场很受欢迎,名气越来越大。第一年她就通过各种渠道售卖了七八千斤酸菜。后来,她还通过手机上的直播平台宣传自己做的酸菜,包邮出售,每年都有近2万元的纯收入。

慢慢地,木里县人都知道有一种酸菜特别好吃,大家都叫它“发莲酸菜”。因为王发莲家里的土地有限,白菜、萝卜的产量有限,腌制的酸菜数量也跟着受限,一度当地出现了“买‘发莲酸菜’要提前预订,要不然有钱也买不到”的情况。

“发莲酸菜”的畅销,引起了西秋乡党委政府的关注。,乡党委政府将工作前移,主动帮助、引导王发莲开展品牌创建规划筹备工作。乡党委政府还鼓励王发莲继续发挥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十几家农户一起做酸菜,共同开创“发莲酸菜”品牌,手拉手一起奔小康。

有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王发莲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感到责任在肩。她说:“今后自己将更努力付出,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让群众看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价值。”

党员好故事

夏日不期而至,蝉声扯着绿荫,涨满了城里的每个角落,蝉声像微尖的唱针,在记忆里划出弯弯曲曲的细纹,一段遥远的故事,就这样开始在我心头缠绕。

我是跟着爷爷长大的,儿时的我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有一次,我出于好奇,用锤头敲开了一个锁着的木盒,我与党章的故事便从这个木盒开始了。

木盒敲开后,在碎片中躺着的是一段竖列着几排文字的绸巾和四个形状各异的“飞镖”,在我眼里,这实在是再好不过的玩具。中午爷爷回家发现后狠狠揍了我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乱翻那个柜子,也不敢问那段绸巾和“飞镖”的来历,只是觉得它们是爷爷的命。

爷爷是个八路军党员战士,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给我讲打仗的故事,他最喜欢讲的就是他入党的那一夜。

爷爷是1938年17岁时参军的,怀着对革命和抗日的无限热情,1939年申请入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1939年夏天,爷爷所在的山东抗日游击队七团特务连接到上级命令,连夜急行军进驻邹平县魏桥一带。凌晨,天正是最黑的时候,魏桥西北方向突然响起“轰隆轰隆”的炮声。原来魏桥离济南仅六七十公里,是日军的敏感区域,日军早就侦查到了他们的行军踪迹,并派来了一个联队截击他们。战斗中,一队日军爬上了城西面的一个高地,全连完全暴露在了日军的眼皮底下,日军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开始冲击。眼看敌人就要突破防线,自己的同志们却被占据高度优势的日军机枪压制地抬不起头,爷爷所在排的排长主动向连长请缨,他带四个同志从城墙外面的一片枣树林迂回到高地后,消灭占据高地的日军机枪手,这个排长正是爷爷的入党介绍人。行动中,排长和另外一名战士光荣殉国,我爷爷的额头也被削掉了一块骨头,大腿肌肉被刺刀刺穿,瘸了一辈子。

战斗结束后,由于战斗勇敢,爷爷光荣地转正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战士,同时获得了一枚“功”字勋章。他的入党仪式是与烈士追念会一起举行的,他胸别英雄勋章,面对着鲜红的党旗,面对着特务连三十四名壮烈牺牲战友的遗体,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宣誓人杨钦安。”时隔几十年,爷爷背诵自己的入党誓词从没错过一个字。爷爷说,当时他泣不成声。后来我问爷爷当时难道不怕吗?爷爷回答我:“我是班长,又是预备党员,如果不带头,不以入党誓词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凭什么担任班长?又凭什么让党组织接受我?”

86岁的爷爷去世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在原来的地方又看到了一个小木盒用钥匙打开后我再次见到了那段绸巾和4个“飞镖”.四四方方的绸巾上赫然列着三排繁体字:“我志加入中共ah猿绦悬h的o律不怕困y不怕奚永不叛h楣伯a主x事i^y到底!宣誓人j安。”;四个“飞镖”其实是四个勋章其中最早的那个就是魏桥战役中荣获的那枚圆形的“功”字铜制勋章。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年我敲坏的不是一个木盒而是爷爷的信仰!愧疚之心和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我站起来向木盒深深鞠了一躬这一躬鞠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鞠给神圣的党章鞠给用鲜血染红党旗的先烈也鞠给我的英雄爷爷。

12月,在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报告厅,鲜红的党旗再次升起,时隔七十二年,我终于也像当年的爷爷一样光荣地站在了党旗前。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受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宣誓的这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感觉自己分明就是七十二年前站在战友英魂前宣誓的爷爷,那股热血也同样在我胸中沸腾,那股力量也同样在我肌肉里酝酿。

一幕幕一帘帘,万千思绪从心底涌出化为两行热泪。我突然明白,入党宣誓的那一刹那,时空规则就被打破了,新的共产党员与共产主义先辈们融为一体,先辈的共产主义灵魂在新的共产党员身体里得以永生;每个共产党员与共产党这个集合融为一体,共产党这个集合又具体化为八千八百万共产党员扎根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党员故事范文

将百姓冷暖放在心里的干部,百姓也将他放在心里。柴生芳就是这样一位被百姓永远铭记的好干部。

柴生芳,甘肃省宁县人,1969年7月出生。1986年7月以甘肃省庆阳市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90年7月,被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柴生芳停薪留职自费赴日本神户大学留学9月提前半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宁要家乡一抔土,不恋他乡万两金。”留学归来后,他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陇原大地,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月,柴生芳到甘肃省委办公厅工作。,他主动要求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定西市工作,曾任陇西县副县长,定西市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临洮县委常委、副县长,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务。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因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不幸去世,年仅45岁。

170多万字的民情日记、数百个他曾走过的村子都沉默而忠实地记录了他的扶贫故事。

定西市辖1区6县,其中3个县区都留下了柴生芳的足迹。不管在哪里工作,他都将精力放在了扶贫事业上,用生命为生活在这片“苦瘠甲天下”土地上的百姓奔出一条脱贫之路。

在陇西县任副县长时,柴生芳参与筹建了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多方奔走,找项目、拉投资,引进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等项目。

20,柴生芳“转战”安定区工作,积极推进安定工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等多个项目的签约落地。

柴生芳调任临洮县。“开门办公、马上就办;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是他的工作作风;“只要心里有百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是他的行为准则。

在临洮工作期间,柴生芳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不遗余力推进民生实事的落实。

柴生芳在日记里记录下他所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村社和困难群众的情况,以及听到的意见和建议。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他将临洮全县300多个村子分为扶贫示范村和潜力村两种类型,标明发展方向,制作成图挂在办公室的墙上。

天天研究、时时琢磨,渐渐地,这位“博士县长”定下了精准扶贫的思路。“每个村都有主导产业,强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余下村落分步推进。”他立规划、跑项目、引资金、抓落实,使临洮成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

“要想富,先修路”。柴生芳多次衔接协调,最终使临洮跻身国家“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之列,争取到1173.3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

摆脱贫困,柴生芳有“组合拳”,既要“产业兴县”,也要“文化兴县”。临洮文化资源丰富,柴生芳深知“文化可以改变临洮”。他积极推动马家窑遗址的发掘和保护,重点谋划沿洮文化产业带。

“不搞特殊、不讲特权,公车里不能有‘土特产’;学识渊博,做事严谨;平易近人,善良正直。”与柴生芳共事过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把我们的冷暖记在心里。”得到他帮助的群众这样称赞他。

柴生芳始终信奉“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临洮县政府办公楼里,只要柴生芳在,他办公室的门始终开着。他办事不喜欢拖泥带水,能当场解决的马上就办,一次能解决的绝不会让大家再跑一次。

“工作上,他力求完美,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生活中,他关心家人,孝顺父母,为人随和。他从未用职权给家人行过任何方便。他是我们晚辈的榜样。”说起叔父柴生芳,柴裕红至今仍难掩悲伤。

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的生命之火熄灭了,但他为这片土地留下了希望的火种。

党员好故事

体育文化传媒系新闻团支部在一次学习雷锋精神团日活动中了解到“希望工程”,进而了解到希望工程发源地河北省涞源县山区贫困儿童的生存现状。在暑假期间,我支部五名同学邢义刚、李翎、杨悦怡、阮潮骏、吕舟借专业实践活动,跟随指导老师孟滢前往河北涞源县开展贫困山区儿童生存情况调研并代表支部同学奉献一份力量。

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三。天津最低气温24℃,五位支部同学却丝毫感受不到“三伏天”的恶意,在16℃的“初秋天气”中,同涞源弘愿安老服务队一起,前往烟煤洞乡南李家庄白窑子村和东团堡乡的多个村落,进行走访。我们在调研的同时,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我们搭乘服务队的车辆,8:20从涞源县城出发,17:20返回宾馆。行车百余公里,途经七八个村镇,探访困难家庭20余户,与多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深入交流,捐助优质图书30余本。

此次爱心之旅的目的地主要是白窑子村。这里地处大山深处,距涞源县城约有45公里,其中包含了10多公里的山路。整个路程看似不长,却足足开了两个多小时。坡度奇大的盘山公路和凹凸不平的乡间小道让我们也吃了些苦头。6名队员和2名当地义工挤在小小的面包车里,还携带着我支部同学准备捐赠的书和采访使用的设备。一路下来,大家都感到几分疲惫。

农历六月十三恰是东团堡乡一年一度“过庙”的日子(即庙会),对当地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节日。我们在颠簸的路途中也感受到小镇的热闹。一路颠簸后,我们于10:40左右抵达白窑子村。大概是知道今天有爱心人士要来,村民们都集中在了村口。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挥着玉米杆打闹着。

据村民介绍,白窑子村约有60户人家,200余人,其中有近30名儿童。村里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男人们在外打工,养活全家。这是涞源县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走进了他们的童年。10岁的闫欣怡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她有些怕生,和我们聊天时那双大眼睛有些闪躲。当问到她“你最喜欢吃什么”,她的回答竟是一句简单的“不知道”。杨悦怡惊讶不已,“这怎么会不知道呢?”小欣怡沉默了几秒,小声说:“嗯……因为都吃不到。”孩子的话语,将当地贫困的现实摆在了眼前。

13岁的赵中巍和12岁的郭浩是从小玩到大的好伙伴。下半年,他俩就要升入六年级了。两人平时不住在村子里,都在县城上小学,只有放假才回家。两个小兄弟的家庭条件都很不好。小赵的妈妈两年前不幸罹患精神分裂症,爸爸迫不得已从外地赶回来照顾家庭。失去了生计来源,爸爸有时还需要借钱为妈妈治病。

小郭的父亲在城里打工时受过伤,老板跑了,工资和医药费都没了着落,直到现在他还不能干太重的活,只能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小郭自己有比较严重的鼻窦炎,经常会头疼,然而做手术需要一万多元,这对他的家庭来说是无法承受的重担。他们快要步入初中,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资助,他们的求学之路将蒙上阴霾。在现场,我们支部五个人召集起这些小朋友,教他们唱红歌,和他们一起玩儿起了游戏,他们的纯真和朴实也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体会了童年的记忆。

午饭过后,服务队帮助我们把村里的适龄儿童集中在一起。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为孩子们赠送了崭新的图书。这些图书,是2014级新闻团支部的同学精心为他们筛选、购买的书籍。

我们小组吕舟看到一个小男孩捧着刚刚拿到的书,一页页地翻看,就走近他,询问他是否会写自己的名字,孩子摇摇头。吕舟耐心地教孩子写自己的名字。孩子的小手轻轻地握着笔,一笔一划地写下去。他的字很稚嫩,但我们看到他认真的样子,都微微地笑了。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写下自己的名字,也许他还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但是从今以后如果有人问他同一个问题,我们相信他会点点头。

孩子们眼里的期待与喜悦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知识,渴望更好的生活,只是他们的那份渴望,比我们更加迫切。

村庄四周群山环绕,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感。若是没有来时的路,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会困居于此,山外的世界便也无从知晓。值得欣慰的是,这里的孩子大多可以在涞源县城内接受教育,这也让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这次行程,我们遇到了来自保定的大爱菩提慈善公益组织的成员们,他们共有20余人,以家庭为单位,自驾前来为村民捐赠物资,主要包括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据了解,每家为贫困村民购置物资花销均在元以上。他们同弘愿安老服务队一起将物品送到困难户的家中。

活动中,我们感受深刻的是这些来自社会的爱心人士都有非常严明的纪律,不拿村民任何物品。义工张新有说:“我们是来献爱心、提供帮助的,不是找麻烦、添负担的。”

事实上,还有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这些大山里的人们,关注着这些艰难前行的普通群众。

回到学校后,我支部五名同学通过举办支部摄影展览、设计新媒体平面作品等形式向师生充分展现了贫困山区儿童的生存现状。我们写下的新闻报道在当地报纸发表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

我们的力量是微小的,微小到或许只能写下我们的所见所闻。但是,我们希望这份微小的力量能发挥出作用,让外界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切实的帮助。真正的爱心不是单靠衣物和米面粮油维系的,更深层次的扶持、更持久而精准的接济才是他们更加需要的。

教师党员的故事

咂品着他的'这一个个绰号,感念着他近似誓言的一句话:因为我是党员!这会让所有的人心潮澎湃,激情飞扬,重构奋斗和追求的梦想!

还是从他的第一个绰号说起吧!在王岗小学,苏杰不是校长,也不是教导主任。如果硬给她戴个官衔的话,那只能是个班主任!俗话说,无官一身轻。按常理,他只要把课教好,把班级带好就行了。可他不,在他眼里,整天一大堆子事在等着他干呐――维护校园设施、修剪花草、帮同事上课、组织大课间活动、设计橱窗版面、接待家长……“对我来说,工作没有份内份外,只要该干的,能干出正效果的,就都要干!”苏杰说,“因为我是党员!”

前几年,学校新调来一位刚被提拔的校长,由于年轻缺乏工作经验,不免有些无所适从的紧张。苏杰看出来了,赶忙给他打气:“别怕,没事的!工作上我来帮你!”从此,苏杰就成了编外校委会成员,他协助新校长谋划学校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描绘发展蓝图,同时参与组织实施。在他的协助下,学校工作大有起色。老师们都说:“苏杰向来不为名,不图利,为了学校工作,整日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他真是‘校园总理’啊!”

每每听到同事们的赞誉,他还是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因为我是党员!”

党员是奉献的代名词。苏杰时时、事事、处处都在奉献着。一次,体育教师因病请假,其他教师没有这项专长,全校的体育课眼看就要“停摆”.关键时刻,苏杰主动请缨:“我来试试看!”于是,他边学边教,一坚持就是两个月,直到体育老师痊愈。打这之后,学校只要有老师请假,无论是担任哪个学科的,他都会揽过来。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一切从零开始。就这样,他把自己“炼”成了“百科通”.他经常对同事们说:“小学教师就应该门门课拿得起,放得下,像个‘全科医生’!”他的另一句话更感人,“作为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谁会看得起你?”

苏杰同志就是这样,用全部的忠诚喊亮了一句话:“因为我是党员!”又用付出和奉献诠释了这六个字:因为我是党员!我们有理由送给他一句话――苏杰,你是好样的!

党员故事范文

回想起来,我大致从青少年时期、参军入伍时期、转业到地方时期三个时间段,与大家分享我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故事。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对党的认识,是在童年时看了常在村公所大院里所放的免费的露天电影,如《刘胡兰》《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百看不厌的共产党打鬼子影视经典。看过后,常想着自己快快长,长大了也要成电影中的刘胡兰、赵虎、刘洪等英雄。童年的我也是天天看着哥哥们用木头雕刻成的手枪和弹弓,在村里玩打鬼子的游戏。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就是英雄的象征、正义的化身,在我内心埋下了长大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种子。

或许是英雄的榜样力度,使我在上小学三年级就成了一名少先队员,并担任年级大队长;上初中时一年级就积极加入了共青团员,二年级时就当了班上的团支部组织委员。在高中二年级的一次课党课上,政治老师给要求我们思考题一个问题,就是长大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同学说当教师,有的说当医生,有的说当农民,当老师问到我时,我豪不忧郁地回答到:“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女兵,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政治老师用诧异的眼光足足看了我三秒钟,全班同学当时也哄堂大笑,觉得我的回答只是一个梦想,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当时,我并没有因为老师诧异的眼光和同学们的哄笑而感到失落和荒谬,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内心已有了榜样和强大的动力,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从那时起,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汲取了更多英雄人物的力量,平时注重点滴,在我高中毕业的8月主动到乡武装部报名参军,12月应征入了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十八岁的我,实现了成为一名女军人的梦想。十八岁的女孩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与其他女孩一样,有着七彩梦想,那时的我也正处在充满青春朝气、奋发向上、不知疲倦、初出牛犊,事事争先的年龄。

部队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接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感觉比收到北大清华入学通知书更兴奋。但没想到新兵生活是那样的苦与累,虽然只有三个月,但给我留下了或许是一生最深刻的印象,管理严格,节奏快,让我有些不太适从。在三个月的新兵生活中,未想到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有多大。从小在山村长大的我,农村是那样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而部队的约束使我有些很苦恼,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正当我感觉有些迷茫之时,很幸运的遇到了我的新兵班长。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大方的人,在我迷茫消沉的时候,她向我伸出了温暖而有力之手。她是一个有着三年兵龄的班长,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严格带兵,刻苦训练,工作认真负责,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的标准女军人,也是我第一个女军人偶像。每当我在训练或平时的工作中思想出现波动或有情绪时,她都耐心地给我讲优秀战士的成长经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军人,必须要认清自己为什么来当兵,当兵要怎么干等。她还循循善导给我讲部队英雄人物的故事,这勾起了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中所崇拜的英雄人物,唤起了我想做英雄的激情,经过她几次的引导,我把吃苦当成了一种磨砺,把政治理论学习当作思想的洗礼,从那以后,我信任她、在精神上我依附于她,我的学习、训练在新兵班和排里都处于前茅。现在回想起来,我今天的成绩与她对我教我如何吃苦、如何为人处事等是分不开的。

新兵生活在收获与成长中结束了。我的新兵班长是我成长进步、并从一名普通青年成为一名合格军人转变的导师,也是我心中的偶像。为了解开她成我军旅生活偶像的原因,我通过与其他老兵交流,才知道她入伍一年就入了党,在全连队都是个特例,她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在通信连队的教导队还荣立过一次三等功。她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是她用汗水和积极拼搏换来的。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使我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我也想成为和她一样的人,我也要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我入伍的第二年,我清楚的记得那是7月1日,我带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向连队党小组织递交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自我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以来,我平时就向连队借阅《党章》,并加班加点的学习,训练间隙,我就向连队优秀党员请教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每月以书面形式积极向党小组汇报思想,无论是平时或是训练,我都把自己当成一名正式的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学习、训练和所完成的各项任务考验,年12月连队支部正式将我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十分欣慰,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在年12月正式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于年转业到省委统战部工作,实现了一名军人向地方公务员的转变。

不知不觉,转业已有七年有余。七年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党员到底是什么、追求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共产党员做好事不求回报,只是为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世界上有将近一万个政党,我感觉没有一个政党的信念和追求能与共产党相比。

所以,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是多么高尚和自豪。我认为实现思想上的入党才是真正的入党。当然,共产党员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党员身上都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我想,中央提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用心学,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把学习当作工作、生活的第一需要,真正体现出党员身份和党员价值。

几年来,我常把自己设身处地的与身边的先进典型相比,自己感觉我的入党故事仍旧在路上。实现行动上的入党和思想上的入党是需要有一辈子的时间践行。最后用一句结束我的汇报,在坚持的路上,有可能我们没有最终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但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的父亲、哥哥、都是共产党员,永远跟党走,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党员好故事

海安法院曲塘法庭的孙翠燕庭长,她是一名法官一名最普通的民事法官,办理着最普通的案件。但是,她会为离婚案件里的一台电视机该分给谁而纠心;她会为张家老太每月200元的赡养费有没有履行到位而忧心;她会为王大妈与李大婶因一只鸡产生的纠纷而烦心……从事民商事案件审理的十多个年头,她每天都充当着“消防员”,为“灭火”而奔忙。案件最多时,她每个月费尽心思审结四五十件,但一定会有更多的案件补充进来。她全年审结案件556件,获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荣誉称号——南通市“办案状元”。案件的繁多让她感到疲惫,可与此同时更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真实感,在这些平凡的案件中她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她能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身子;她会平心静气地阅读每一份案卷资料,倾听当事人的每一个诉求;她会视案件质量为生命线,办理任何案件毫不含糊。无论是坚持正义的审判,还是苦口婆心的调解,她会凭着迎难而上的勇气,将一件件纠纷化解,追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国徽在顶,天平在肩。她所承办的3000多件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每一件都经得起检验,她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法官”。

纤细话语,温暖情怀,她是一个女人。脱下法袍、走下审判席的那一刻,她只是一个在人群中并不起眼,留着利落短发、朴素装扮的女子。她说她更喜欢这样的自己,因为这样更真实,更能拉近她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严寒酷暑她深入田间地头调处纠纷,数九寒天她将执行款送至当事人手中。夏当王文建将大学录取通知书放到她面前时,她开心地笑了,她没有想到每月拿出200元的工资可以为一位天使插上理想的翅膀,圆他一个大学梦;秋当她看到年近八旬的徐老与子女相拥时,她激动地哭了,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十多次奔走、几十通电话,能够让一位内蒙老人在江苏找到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女;春当她看到陆某、汪某的工厂恢复平静投入正常运转时,她满意地乐了,她没有想到一次次的联席会议、一次次的现场勘查、一次次的心理疏导,能够让她和她的同事们将这起引发派出所出警100余次的宿怨化解……。她喜欢被孩子们称呼为法官妈妈,为他们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购买一双新的运动鞋;她希望做一名知心大姐,认真倾听群众的烦心事,化解矛盾与隔阂。她可以开心地笑,她也会感动地哭,不怕丑,不丢人,因为她是一名女法官,她愿意用女性特有的柔情为百姓撑起一片蓝天。

甘于清贫,淡薄名利,她是一名公仆。她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法官”,面对这个称号,她只是淡淡地说自己很幸运罢了。她说,基层不是一个镀金的秀场,而是她磨练意志的舞台;荣誉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号,而是组织部门交给她的一份责任和使命。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她想到自己是优秀法官,所以她要比别人多想一步;当工作量增加时,她想到自己是优秀法官,所以她要比别人多承担一些;当她受到批评时,她想到自己是优秀法官,所以别人会给予她更高的期望……竞技场上,她看到对手的优秀表现会由衷地表示钦佩;荣誉面前,她看到同事的卓越成就会真诚地送上祝福。不求名,不为利,她只想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办好每个案件,向世人展现一名法官守护公平正义的风采。

1994年9月她通过招干进入海安法院,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先后在多个庭室工作。不同的岗位磨练,不同的案件审理,让她明白想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端倪、辨真伪,她要学得太多;披上法袍,坐上审判台,想要在这三尺法台上显正义,彰公平,她要学得太多。20最流行的一句话“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但请不要忘记鲁迅先生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要中午少休息十分钟,她就能多聆听一位同事分析案情,多读一个典型案例;只要在晚上开个小夜车,她就能多阅一本卷宗,多写一份法律文书;只要放弃一个周末,她就能多看一本书籍,多排查一个片区。她不介意同事们笑称她是拼命三郎,因为她是一只渴望在法律这片广阔天空中展翅翱翔的小鸟。

正如美国一位大法官所说,“当我回头看看世界上各种职业时,只有法官的职业让我心动和感激,她有智者的渊博,有上帝的仁爱,有父亲的慈祥。选择了法官职业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在这浩瀚的世界里,唯有两样东西与生命同行,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忠于党和人民、为了公平正义而不懈奋斗的法官使命!而孙翠燕,一直在用法律的睿智和理性追求正义,用女性的柔韧和感性演绎精彩!

党员好故事

我家有个“修路校长”

余玉明。

我的父亲是入党的,是家里最老的党员,他在一所离家30公里外的农村小学当校长,因周末经常在村里修路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修路校长”.

我的家乡是个偏僻落后的小农村,几户人家,不到100口人,连接村外的只有一条如蛇般的田埂小路,就连摩托车、自行车都难以通行。夏天,父亲决心利用暑假来修路。刚开始的时候,村民大都不愿让出田地,父亲就率先带头把自家的鱼塘让了出来,挨家挨户同村民讲形势、摆道理、谈发展,磨破嘴皮地逐个转变思想观念,使得村民渐渐同意让出田地修路。

修路要用石头。父亲就起早摸黑,入深山打石。在父亲的带领下,村民纷纷来帮忙,我、弟弟还有堂叔也加入其中。顶着烈日,父亲高高擎起打石锤,一锤又一锤使劲地敲打,汗水湿透了衣背,小石头聚成一堆又一堆,他也舍不得停下来休息。父亲见到堂叔打了半天也没能将那块大石头打碎,就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下,瞄准位置后,几锤下来就把大石头打裂。堂叔对父亲是刮目相看。父亲说:“打石也要讲究方法,找准位置用力才能把石打开,否则用再大的力也是浪费。”掌握了方法,村民们个个你追我赶,碎石很快就堆成了小山。

打好了石头,还得从大山里把石头一块块挑出来,我见父亲的肩膀被扁担磨得脱皮发红,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双眸,让我再也不敢轻易喊累。没有师傅,父亲就拿起泥刀,当起泥工,拉线挖坑,在村民的帮助下把石头一块块垒起来,筑牢结实的道路就像两条“小长龙”.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一条崭新的公路终于展现在村民面前,路面由原先不足1米扩大到4米,外面的货物运得进来,村里的农产品也运得出去,不久后就有村民建起了新房子,就连原先反对修路的村民都称赞父亲有远见。

经过时间的洗礼,父亲对这条路的感情日益加深。只要放假回来、一有空就到路上转转,见到低洼的地方就填平整,见到杂草蔓延的地方就除干净,自觉地当起了“修路工”.村民每次一见到父亲在修路就开玩笑:“还没见过校长来当修路工的,只有你。”父亲总是笑而不答。记得有年冬天,一辆运木材的车把路下的涵洞压坏了。父亲知道后很着急,二话不说就冒着冷雨骑着摩托车运出来。村民见到后纷纷赶过来帮忙,齐心协力安涵洞。我也为父亲搭把手,踩在水里冻得刺骨,但父亲往水里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直至把涵洞安好才起来。

一段路,一生系。“退休后哪儿都不想去,只想留在家乡,守护着这条路。”父亲对我说,“党员要有一点奉献精神,公务员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是党员又是公务员,更应自觉为人民多干点事。”我一直记于心、践于行,父亲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不忘初心、一路前进。

党员故事范文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党员故事范文

1993年12月11日,怀揣着入党、考学、留队的梦想,我参军入伍了。到部队后,为了实现理想,我大小工作抢着干,学理论,练体能,不怕吃苦自觉加压,不断提升军政素质。入伍十个月的时候,我向组织递交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指导员与我谈话,他说:“思想上要求进步是很好的表现,但要正确面对组织的考验,要端正入党动机。”自此,我为了接受组织的考验,更是卯足劲儿的干工作、学理论,时时处处按照政治上合格、军事上过硬、任务完成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1995年8月,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是我终生难忘的时刻。8月1日,部队执行完实弹发射任务回来,我的入党联系人焦传新班长告诉我,支部按照火线入党程序确定我为发展对象,并于近期召开党员大会研究吸收预备党员事宜,让我做好准备。8月5日,支部正式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经过严格正规的程序,我和其他三名预备党员一起正式站在了鲜红的党旗下,我们坚定地握紧右拳,眼含激动的泪花,庄严地面向党旗宣誓。

党员放弃暑假,主动留守担负应急任务。7月25日长江支流府河面临溃坝险情,在困难和险情面前突击队员无人退缩,腰缠麻绳一个连一个站在齐腰深的洪水里,用棉被和沙石填充堵塞管涌,一直战斗到洪峰过境。还记得年的春节,部队驻地遭遇冰冻雨雪灾害,电网几乎全毁。灾情就是命令,时任连队政治指导员的我带队参加了这次非作战应急任务。灾情就是险情,一座电塔原材料有七十多吨,分解开每个部件也有三四十斤,最重的电葫芦每件重达60斤。因山上树木折断拦住道路,车辆无法通行,电塔原材料的输送全靠战士肩扛人挑,往返一趟五六公里,且全是盘山道,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尽快帮助兴国县老区人民恢复电力,我带领全连党员组成突击队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每名党员挑起最重的电葫芦向山顶冲上去。在全体党员不怕苦累、模范带头精神鼓舞带动下,全连士气高涨,战士们忘记饥饿、忘记疲劳、忘记阴冷潮湿的艰苦环境,始终以高昂的斗志奋战在抗冰保电任务的一线,直至任务的圆满完成。经过两次抢险救灾任务,既让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也让我更深深地明白了“党员”的含义,那就是困难面前要勇于担当、敢于牺牲、敢于奉献,时刻铭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加入党组织已有23年,在这23年中我从一名普通的战士,进入了军校的大门,在部队服役20年后,我又在地方走上了公安监管民警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我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认真负责地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打造平安监所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首往事,我会永远记住入党那一天的激情澎湃,正如同我会永远忠诚于自己当初的选择,用这份信念来鞭策自己,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也要发挥出党员应有的风采,我会永远记住自己入党的那一天的庄严神圣,牢记入党誓词,做一名无愧于党旗的忠诚卫士,让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永远熠熠生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