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文章(通用18篇)

时间:2023-11-02 12:25:32 作者:XY字客 热门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文章(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经历、经验或学习的总结和概括,以达到提高自身能力和思考力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我想我们都应该积极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

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xx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区域西临万顷太湖,东依苏州古城,面积223平方公里,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特色。20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均列第2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好创新引领发展主动仗。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我们把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与北航合作建立苏州创新研究院、北斗丝路学院,先期开展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0xx年,我们还引进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21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80家。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硅谷建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澳洲建立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设立1亿元海外天使投资基金,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当前,我们还在欧洲、日本展开布局,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区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800个,人才总量超过21万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内自主培育的苏州国芯,是国产高性能嵌入式cpu超过3亿颗级别应用的唯一品牌。天准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使我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目前,全区集聚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574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件、是省平均水平的4倍。

二、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依托清华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国信优易、阿里云等重点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同时,集聚了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中兴克拉、山石网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安防应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投资3亿元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培育诸如胜利精密、华数机器人“纯国产装备、纯国产数控系统、纯国产工业软件”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数据集成核心,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国产化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先后引进了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集聚了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培育了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先后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苏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打好促进质量变革组合拳。评价转型。依托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探索通过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今年将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20家左右,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零增长”发展。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制定了创新引领发展意见和15项科技专项政策,制定了新人才政策和16个实施细则,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金扶持;设立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形成优质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金融支撑。着力打造苏州金融小镇,充分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核心优势,延伸拓展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加快建设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高地,为企业提供投、研、咨、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年内,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成为独具特色的金融小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娄书记讲话要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继续集聚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继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和先导产业发展,继续营造适宜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把苏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科学的管理出高效益,这是作为校长必须意识到且努力实践的管理信条。管理是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念,管理是行动,而不是表面的了解与协调。如果一所学校只有一流的设施,有较高水平的师资,但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那也不可能有一流的效益和质量。优质的学校之“优”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不可或缺的是必须具有优质的管理。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点,才能使学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得到发展,赢得社会的美誉。目前,我校正朝着创办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目标奋进。要想引领学校继续向优向强发展,创建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作为校长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使教育教学资源和谐利用,达到管与理的和谐,从而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主体意识与精神的弘扬。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在教育管理理论中,管理行为最后分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前者是以工作为中心,管理者为了工作,既制定了制度、规定了任务,又明确了职责;后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属的意见,注意下属的感情和问题等。而成功高效的管理应是这两种行为的统一,既“抓组织”又“关心人”。这就需要校长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两条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和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作为新时期的校长更应是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和社会责任感的。校长的人情味既是一种政治修养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与教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具体体现。

目标激励是根据工作目标来引导、激励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动力,是教职工们能主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目标激励也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上好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作法上,而是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作为校长,在组织制定学校近、远期规划上就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师的日常工作起,再回到教师工作中去,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治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每个教职工的意愿,使每个教师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此,我提出:“在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每一位教职工都有权利发表意见”。鼓励教师依据学校及上级有关规划、指导,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计划,提出可行性意见,对教师提出的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思路和工作方式,积极加以引导并表扬,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力争使每一个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将它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责任激励就是把竞争引进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一种既富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氛围,促使教师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可使工作积极性和效果明显改观。同时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强化教师对自己职责的意识,激励和鞭策教师敬业乐业。如学校开展的“结对子”的岗位责任培训,要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结对子、拜师傅”,用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新教师;用年轻教师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教师,促进老少共进,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人员严以律已,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是无声的号令,是最有说服力的。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更积极、更忠诚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大力弘扬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教师有使命感、荣誉感。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多方关怀,减轻或转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除了注重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的交流,也十分注意和普通教师的沟通,经常找出机会和时间主动与他们沟通。到不经常接触的普通教师那里,微笑问候,关心一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同时,对每一位教师取得的一点成绩或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工作中,校长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学校领导的重视,被重视和被认同的感觉一定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激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教师们的激励是多方面的,物质利益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具实效的激励因素,也是做好队伍建设的保障之一。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不仅要注意在目标、责任、情感上激励教师,还需要把物质激励和以上三方面的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激励、尊重、肯定,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校长,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从多方面多渠道发掘促进教师做好工作的因素,让教师们愉快、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是要把教育的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各项管理计划,落实每项管理行动,完成每个步骤,最后实现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办学水平。但任何一项管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犹如游戏没有规则,一切都乱了套。学校的管理更是如此。既要体现以人为本,也要有法可依,使大家自觉履行对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产生“硬管理效应”。特别是新课改全面推行以来,原来的一套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20xx年1月,学校召开了七届一次教代会,学校依照相关教育法规,通过了包括教育、教学、科研、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财务、课堂、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200余项,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教科研管理上提出了具体的运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保障了学校管理的统一,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

学校管理不仅要根植于学生、根植于教师、根植于课堂、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就是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加强师生对学校的留恋和热爱;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是我校创建品牌学校的切入点,也是我校目前的特色,但要想将特色变成品牌,学校就要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自己的校园文化。

目前,我校的硬件设施在全市达到了一流水平。但校园“文化气息”和育人的“氛围”还不够浓。因为学校整体建设还未完,与华凌的搬迁协议还未履行完,学校的标志文化、校园绿色文化、雕塑文化还在规划建设之中;学校的有声文化(校园电视、广播)和无声文化(校园网、校报校刊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学校要想有跨越式发展,还必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不仅有助于教师们关注教改动态,吸收各种新成果、新思想,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更有助于教师们端正教育思想,做不断更新自我的终身学习者。教师们由于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提高了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作为校长不仅要注意学校硬件的建设,还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教科研的实施,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出一种民主、宽松而又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其实也是服务者,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他们的个人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新时期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是要转变观念,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教育是一种服务,从远处着眼,它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增强国家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从近处看,就是直接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有新的管理模式,现代学校管理更应如此,惟有和谐的管理,才能达到人、财、物的和谐配置,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师生创造性的迸发,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结果的和谐统一。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良好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在x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第x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我们要对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亿万市场主体能够活力迸发,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就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又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教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财务处党小组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和支部要求,通过学习,我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和社会,家长和学生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就像水院大讲堂第九讲主讲人冯峰老师说得那样,教师要成为“多面小能手”,要具备师德师风、信息化教学、学术写作、数学建模、信息搜索、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我的理解是,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中,第一位的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的是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一个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组成的队伍,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队伍,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学校。作为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也要尽力成为这样的好老师,这彰显着我们的教育初心和使命,也将是我们一生的从教成就的生动体现。

这两天我读了于书记的《听郑和玉老师思政课的体会和思考》,还有郑和玉老师的《书记来听思政课》两篇文章,我被一些细节所打动、感动。于书记在文中提到了郑老师上课伊始用游戏“暖场”、加强与趴在课桌上睡觉的学生互动,体现的是作为教育者“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的教育情怀。由此,我想到准时按点上下课、课堂上的起立和问候,把手机调至静音,上课期间不看手机、不接电话,这些看似很小很平常的“小事情”,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以身示教,以身示范,具有了仪式感和含蓄的教育美感,印证着“一言一行皆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着“教育无小事,细节无小事”的育人要求。

“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时刻。教师的道德情操,彰显出榜样的力量,体现出生命对生命的灌溉,精神对精神的濡染。”

“以爱为源,多元发展”是我们学院的教风。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多姿多彩的生命,不能用简单的一个维度一个结果去评价,去判断。我们已经接受了多元发展的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也趋于客观。现在,更需要的,是要我们投入对学生更多的无私的关爱。“教育的本质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接纳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要客观评价课堂外的表现,把课上课下都变成育人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也要遵循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提醒不足,赞美优点,讴歌美好。“教师不仅是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塑造人的生命,其实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象,创造未来社会的品质”。所以,像于书记在文中倡议的那样,“若爱,请真爱,请深爱”。

我想,让我们都努力成为那个在学生毕业以后,还会充满深情的说,“他/她就是那个好老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近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深圳举办的林芝市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收获颇大,感想也颇多。下面,我就此次学习培训的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感受。

此次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地考察。我们聆听了陈磊教授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解读,吴泽鹏教授关于乡村振兴和林芝林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分析,以及郭晓渝、杨永群等专家、领导关于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分析和对林芝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同时还实地考察学习了盐田示范区、前海自贸区及相关企业等。通过课堂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现场教学,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通过这次的学习工作生活,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学习培训的体会感悟通过此次学习,特别是深圳燃气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廖海生同志关于深圳国企改革探索实践的案例教学,我对深圳国企改革发展有了一些浅显的体会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加快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四大板块。

力创资产佳、效益优、责任强、服务好、品牌响的地方国资监管机构。

努力打造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监管立法典范,建设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建好智慧监管系统。

完善国企党建“1+n”制度,“一企一品”打造更多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引资本与转机制相促进,优化了党领导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以“市场化、契约化为导向”推进选人用人改革,探索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

学习培训后的意见建议通过本次学习培训,我见证了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深圳在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壮大、城乡建设提质、文化发展繁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觉得林芝作为边疆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深圳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深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加快推动林芝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思想能够推动和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水平,面对经济新常态,要敢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动林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干事、敢于担责,敢于给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能做事、会做事、做得成事的干部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在的新环境下发挥才干。

工作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满腔热情干事业。少些浮躁、少些虚妄,多做实事、多谋实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林芝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建设林芝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现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与学生,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关键作用,他们的精神面貌及综合素质决定着我们国家在2035年和2050年的综合实力。因此,关于基础教育的展望与规划绝不能仅停留在当下,而是要着眼于2035,甚至更远的未来。

2021年7月8日,“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交流会在山东举办。本次会议以“‘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建设发展”为主题,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围绕“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的规划、建设与特色发展路径等展开深入交流与分享,旨在汇聚发展力量,加快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新场景、新课程、新学习、新技术、新流程“五新”属性的实验学校,为学校形态变革创新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强在会上表示,要深刻认识“十四五”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未来学校基本特征,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有机融合。未来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教育观、知识观和学习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重构,坚持思想引领、科学规划、综合施策开展未来学校的建设工作。

山东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张士瑞对会议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山东省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山东教育向未来教育转型的又一重要契机。滨州市滨城区作为山东省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主动扛起了先行探索未来教育发展的区域责任。希望滨州市将滨城未来学校实验区项目作为全市重点项目,推动滨城区尽快成长为全国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未来教育先行区和产教融合标杆区,为山东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新成就。

基于“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汇聚的创新探索成果,以数智时代学校建设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下,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相关行业领先资源,推出一批“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特色学校。会议现场,举行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系列发布活动。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围绕“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建设与发展作了主旨报告,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的建设方向与建设标准。

“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规划设计图应该如何设计?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刘伟波指出:未来学校规划建设应关注学生诉求,结合学校发展方向及地域特征属性、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未来学校应在学校功能区设计、校园色彩搭配、空间布局上进行突破,遵循科学原则,坚持为教学服务,进一步扩大非正式教学空间,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加强开放设计与智慧元素的应用,应关注生态保护,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新校园。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秘书长周岫彬从航天赋能教育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以航天精神为核心的航天文化,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品牌建设方面有显著作用,学校航天特色教育可为学校发展积极赋能。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副巡视员、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徐雁龙认为科学教育工作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是为了普及编程技巧与知识,其核心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模式训练,引导学生接触科技前沿,培养其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世界、思考人生。

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就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享,她认为0-18岁儿童的科学素养培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可以“科学素养”为核心,以“课程载体”“活动探究”“评价反馈”为支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应用项目制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将科学精神培养放在首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爱上科学、选择科学。

数智时代如何整体提升区域、学校教育及办学水平?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徐雯指出,滨城区在学校创新过程中首先确立了“智者智城、智慧滨城”的教育建设目标,并拟定了“1239”工作思路。坚持立德树人,以未来学校实验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干部、教师、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强基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美丽学校创建全覆盖工程、区域教育数智化建设工程等9项工程,形成全链条改革组合拳,一抓到底,将总体思路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改革成绩。

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小勇从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享,金华市紧跟国家和地方政策要求,融合教育技术推动智慧教育试点,提供覆盖“教、学、考、评、管”等核心业务的开放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坚持因地制宜,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教学治理,通过对教学数据的精细化诊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教研教学场景创新。同时结合教师培训、课程创新、学习场景构建、测量评价、学习生态融合等未来教育发展的五大方向,进一步优化办学模式,激发办学活力,在未来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金华特色的步伐。

关于新时代特色学校发展新路径,济南长清中学王守松校长分享了长清经验:济南长清中学以打造全国知名特色普通高中为目标,走出了一条航天+小语种+武术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独有的特色与属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明显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如何建构与实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中国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职工委员会副主任刘丽红指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中小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整体规划,做好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在实际劳动教育中强化学生身体力行、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及专注品质。劳动过后应引导学生总结,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并灵巧地使用同伴作用、榜样激励,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教学研究室主任王希军就深化课程教学创新,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题做了分享:滨城区结合全区情况综合决策,把握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核心要素,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通过三轮课程与教学创新,实施区域教育政策驱动、研训项目驱动、合理引导驱动、创新发展驱动四条路径,阶梯实施教学创新行动,全面提升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学院副院长冯祖扬分享了数智时代ai助力教师发展的杭州经验。他指出:教师成长需要内因与外因驱动,其中关键外因是课堂教学能力与学情评估能力。杭州市滨江区通过应用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对课堂语言、行为、情感进行记录分析,支持教师精准教研,显著提高了教师学情评估能力。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个性辅导成为了可能,并为家校互联、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未来教育如何深化教学评价与改革,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方丹提出:评价要为教学服务,用超前的眼光进行规划,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创新能力护航。未来教学评价应降低教育焦虑并充分利用新技术,通过学生画像的方式,因人施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许雯,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道祥,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学前教育工作指导中心副主任刘鹏飞,青岛实验幼儿园原园长宁征分别从区域发展、实际教学、教师培养与成长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对新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期盼,就面向未来,我们应培养什么样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进行了分享。会议现场还举行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幼儿园配套科学教育课程”公益捐赠仪式。

加快未来学校建设,对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建设路径与方向,为实验学校建设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站在两个100年的交汇点上,我们将满怀激情、继续奋斗,与各方携手共绘未来学校发展新篇章。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四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xx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四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xx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四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初显,美国经济稳定回升,欧洲经济好于预期,新兴经济分化减小,但仍然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美国加息、减税、缩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能级提升的挑战不少。因此,20xx年仍然需要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一,稳定经济预期。当前,稳定增长、投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预期至关重要。合适的增长率是重要的“风向标”,否则会产生连锁反应;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房价得到初步遏制,但要防止“大起大落”还需完善政策体系;而实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市场要素的动力活力潜力。要继续拆除各类市场门槛。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各类证照,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统一审批标准,加强基层部门窗口建设。

其三,精准调控经济。宏观调控要“稳”。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稳”字上仍需下功夫。微观政策要“实”。针对微观层面企业的各项政策,既要“实”,也要“快”。近年来,针对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化解矛盾和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四,推动创新驱动。要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实行必要的产业保护政策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保驾护航,如探索实行2至3年的产业保护期政策。要推行务实的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所有的政策都需要落脚在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上。

其五,保护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继续推动企业“降成本”行动。如减税减费、降低社保成本等,还有降低空间。要重塑新型政商关系,保障企业家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

其六,提升民间投资。要对民间投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能落地的要抓紧清理,对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地,对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紧出台。要为民间投资开启大门,尤其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成为民间投资“死角”,应打破利益格局,向民间资本开放。要切实解决实体企业在土地和房租贵、税费和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资、用工、转型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其七,防范金融风险。要管控好资金流向,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好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要防范好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表外业务、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既要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又要把监管重点放在建立新业务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上。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干部监督管理也越来越严。同时,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在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产生了“为官不易”的倾向。如何充分调动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行的体制下,尽管有一些关爱激励的措施和办法,但与干部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一是关爱激励方式方法少。当前对干部的有效关爱激励措施较少,即使有大多也是蜻蜓点水,干部感触不深,效果不明显。二是严管与厚爱不平衡。对干部要求多、管理严、关心少,对干部的保护还有欠缺,容易出现“一人受罚大家心寒”现象。三是权责利不统一。敢闯敢干的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致使基层出现“重要岗位无人干、清闲部门争抢去”的现象。

二、几点思考与探索。

俗语说,有奔头才有干头,有盼头才有劲头。将“顶层设计、真情关爱、容错纠错”融为一体,形成责权利统一的制度链条,对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关爱激励干部的长效机制。把关爱激励干部摆在重要日程,构建起关爱激励的长效机制,是保障干部安心干事创业的前提。一是抓制度建设,把关爱激励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干部“敢担当”;二是抓思想政治建设,让党员干部精神之钙“足”起来,让“想担当”的内驱引擎“转”起来;三是抓素质提升,用力解决干部“不能为”的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懂行、能干事的“多面手”,推动干部“能担当”。

2、注重措施落地,拓宽关爱激励干部的实践路径。有了制度保障,落实落地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二是化解难点问题,积极凝聚“真担当”的磅礴力量,专题立会研究解决了14名干部因历史原因未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待遇的问题;三是用活能上能下,既拓宽干部“上”的渠道,又用力打破“不能下”的困局,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有为才有位”的念头,推动干部“抢担当”。

3、提高容错效度,营建关爱激励干部的政治氛围。在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干部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诸多矛盾问题,难免会出现瑕疵差错。因此,认准“要让干部敢闯敢干,必须注重容错纠错”这个理,锁紧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链条,积极保护“豁出去”大胆攻坚克难的干部十分亟需和必要。对那些出以公心、出发点是为了发展而犯错的干部,不以一丑遮百美,让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用力消除部分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心理,努力形成关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浓厚政治氛围,让党的关心激励照亮干部的奋进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目前有的年轻干部存在艰苦奋斗观念淡化、艰苦奋斗精神懈怠、艰苦奋斗干劲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思进取、追求享受、怕苦怕累。笔者感到,各级干部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自觉做到“三个带头”、树立“三种形象”。

带头过“紧日子”,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精打细算崇尚节俭的形象。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关键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精打细算,甘愿过“紧日子”,不铺张浪费。虽然时代发展进步了,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年轻干部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就要带头节俭朴素,将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力戒奢靡,永远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自觉做艰苦奋斗的倡导者、践行者,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低标准,不讲品牌、不摆阔气、不搞场面,不比房子大、车子好、票子多,坚持以俭修身、厉行节约,勤俭建国持家,不乱花集体和个人的“一分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树立精打细算简朴节约的好形象。

带头啃“硬骨头”,保持艰苦奋斗的干劲,树立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形象。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贵在保持一种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敢于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作为的劲头。党员干部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困难面前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志气,主动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打“攻坚战”,争当“主攻手”,做到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大梁、担重任,撸起袖子加油干,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甘当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在平时工作中要勤想事、善谋事、能干事,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向前进。面对各种风险要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化险为夷,善于在攻坚克难中显担当、见作为、出政绩,始终保持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以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爱岗敬业、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形象。

带头赴“第一线”,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的形象。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主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深入一线,言行一致,身先士卒。领导干部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就要冲在“第一线”真抓实干,少在办公室、会议室,多到基层一线、偏远地区、艰苦地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实情、解决困难、解决难题,推动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到基层一线工作,在火热的基层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学真经、长才干,努力磨练和摔打自己。要靠前指挥引导、靠前督导检查、靠前抓好落实,带头冲在疫情防控、垃圾分类、防汛抗旱、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当先锋、做表率,树立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作风深入、雷厉风行的形象。

艰苦奋斗是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各级干部只要做到带头过“紧日子”、啃“硬骨头”、赴“第一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艰苦奋斗干劲,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树立精打细算崇尚节俭、攻坚克难敢打硬仗、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的形象,就一定能够接好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传承好艰苦奋斗光荣传统,以史为鉴、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向未来。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更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群众路线从来不是一种形式。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为己任,厚植人民情怀、担当情怀、实干情怀,坚持在“察实情”上下功夫、在“办实事”上做文章、在“求实效”上出实招,真正扑下身子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办好事,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厚植“人民情怀”,在“察实情”上下功夫。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情怀最动人。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只有脚底沾满泥,才能心中有实底。日夜带领百姓奔波于兰考原野上的焦裕禄、奋斗雪域高原十余载的孔繁森、用双脚走遍百坭村的黄文秀……他们在为民谋福的实践中无不用脚步丈量民情,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厚植人民情怀,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对群众所想所盼念兹在兹,坚持眼睛朝下看,身子向下走,深入到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当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聚焦推动发展面临新挑战,在察实情上下功夫,善于站在群众立场上摸实情、找思路、开新局、破僵局,优化惠及群众的各项措施,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好日子”。

厚植“担当情怀”,在“办实事”上做文章。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好日子”有了新期盼。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厚植担当情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将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诠释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实际行动中,在办实事上做文章,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享受高质量社会保障中过上好日子。

厚植“实干情怀”,在“求实效”上出实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实干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最佳途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实干情怀,把心思聚焦在为民服务上,把精力集中在狠抓落实上,把智慧凝聚在攻坚克难上,把本领体现在促进发展上,力戒空谈,拒绝“躺平”,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干担当书写最美奋斗答卷。要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敢于打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壁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拿出实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展现真本领,在服务和造福百姓中彰显真作为,努力干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以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刷新老百姓的“好日子刻度”。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实质是把握和遵循党建工作规律,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把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全面落实到党的各项建设和各项工作之中,在准确把握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中找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结合点、着力点,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下真功见实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原则和根本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面临更加繁重的攻坚任务,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就是要推动全党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重行重效,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到底到位,坚决防止和克服“表态快调门高,行动慢落实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假作为;就是要提高各级党委(党组)建设水平,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各级组织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

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真功见实效。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各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高党的思想建设质量,就是要提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质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把握理论体系,悟透精髓要义,掌握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防止和克服只熟悉概念而不懂实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用好做实”上下功夫,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的政策举措、显著的工作成效。今年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要深入总结和运用我们党百年来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在建强领导班子、提高干部人才工作水平上下真功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在新发展阶段,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各级领导班子配强,把干部、人才队伍建强。要围绕事业发展需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方针,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能力关、素质关,切实把那些真心干事、善于干事、干净干事的干部及时发现出来、任用起来,切实提高选人用人质量。要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使广大干部的素质能力适应新时代要求。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真正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闯敢干的干部壮胆、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不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抓紧各行各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重点抓好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展各方面人才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强力正风、肃纪、反腐上下真功见实效。只有党员、干部作风优良、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才能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整治“四风”,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军心民心。提高党的作风建设质量,必须始终坚持“严”的总基调,不断巩固和拓展整治“四风”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尤其要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要着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政治监督为重点,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整合各类监督力量,依规依纪依法、精准科学监督执纪问责,全面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效力。要坚持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实行思想教育、管理监督、严厉惩处共同发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真功见实效。提高党的建设制度质量,要把握好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两个环节。制定制度必须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管用有效的原则,不能搞烦琐哲学,更不能流于形式、成为“稻草人”。要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清除过时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填补制度空当,使党的建设制度真正管用、好用、够用。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制度、熟悉制度,自觉用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和言行。要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制度的党员、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和后果严重的要严肃查处,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近年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用“党建笔”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三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描绘出一幅熠熠生辉的“乡村振兴图”,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用“党建笔”,绘就稻梁丰硕的产业振兴富足图。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八江镇始终以“产业兴旺”带动“村民致富”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 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广西油茶“双千计划”,积极打造“广西侗茶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深度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资源入股”,创新“政企联营”建立股份制运营模式,实现资源一体化管理,盘活用好农村土地,促进油茶增量提质扩面,形成新品油茶种植“一河两岸”示范带;突出党支部“纽带”作用,依托“仙人山千亩茶园”,推动“茶旅融合”,实施“品牌共建”策略,探索推进“党支部+产业+企业+农户”“党支部+互联网+合作社+农业”等发展模式,促进“茶”元素与“侗”元素相融合,不断丰富茶文化内涵,讲好茶故事,成功打造了“仙人山”千亩茶园观光游、云雾山上“观日出”、“千人采茶廊”、农家乐等旅游品牌,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富民”的产业升级。

用“党建笔”,绘就绿水青山的文化振兴祥和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作为中国茗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江县提出“打造粤桂湘黔四省区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的美丽后花园”两大发展目标,以镇内“两茶一山”、4个国家传统村落、6个区级传统村落为纽带,大力发展“茶旅”融合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和“中国侗族在三江”旅游新形象。近年来,八江镇党委联合各村党支部将党旗插在特色旅游上,利用自身侗族特色优势,盘活闲置资源,培养了一批多耶、芦笙踩堂、坪王相将款等民俗表演队伍,打造了“党建+传统村落+民俗表演”的侗族文化产业链,实现百姓增收、人民富足、生态宜居,走出一条极具侗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用“党建笔”,绘就群贤毕至的人才振兴凝魂图。“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务必做好“人”的文章。八江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凝魂聚力作用,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理念,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了吸引更多的乡贤返乡创业,让懂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破图而出。八江镇党委牵头制定出台《“乡贤回归,共谋振兴”行动计划》,通过“支部推荐+群众推优+个人自荐”等方式,挖掘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农业科技人才、电商人才等方面优秀人才,建立乡贤人才库,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队伍。用心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创建柳州市首家青年大学生创业园,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创业园+公司+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以土地流转、入股、提供就业岗位、收购农产品等方式,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时间如同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一样悄然流逝,匆匆作别了青葱的大学生活,我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褪去学生时代的稚嫩和轻狂,我细心地做好了入职的一切准备。

伴着蒙蒙小雨来到了xx神池,雨后的神池显得格外清新,楼下的冬青也格外的油绿,充满生机,充满了,生命力。也正印证了领导在评审会之后的讲话中提到了,你们是xx的未来,你们是xx的一股新流。是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身上肩负着重大的使命。xx的未来,家庭的未来,还有,自己的未来。在没来到三局之前,自己坚定信念,要拥有“空杯心态”,像海绵一样学习知识,努力先提升自己,柄着先升值在升职的理念准备大干一场,在听了评审会以及朱段长为首的'领导发言以及对我们的厚望以后,提到了离开了校园要走社会责任,而我们近5年的社会责任就是提升自己实力,努力学习。更加坚定了信念,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踏实扎实基础成为我第一要任。

首先,熟悉了公司历史、公司机构、企业文化。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公司的历史沿革,知道了企业经历多年的风雨,企业的发展历程,也了解到了其中的艰辛。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公司的组织结构,让我从宏观上了解了公司的各大部门及其主要职能,为以后联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了铺垫。通过培训,我熟悉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在我学习的这段期间,我感觉公司的整体氛围是积极向上而又充满激情的。紧接着,学习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安全管控措施,让我认识到了在平时工作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中都要注意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遵守集团及各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比如上下班交通安全、人走断电、防火、防盗,还有就是在施工现场的一些用电安全、人身安全等。随后学习了接发列车作业等相关铁路知识,进行了相关的考试,发现了自己在知识框架中的缺漏处,并进行了知识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日益的增强是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这段时间在公司的工作学习,让我对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与新的奋斗目标。水不流则腐,人不进则退,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加倍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为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完善自己。任何行业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衷心喜爱从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些用自己双手劳动创造财富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我应该向那些一直艰苦奋斗在第一线的工人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在xx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听从领导指挥,扎实提升自己,为了xx,为了家庭,为了自己,全力以赴。

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前进,更谈不上商行的日新月异。商行从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做起,要想成为一个打响区域银行、国际银行的品牌,就必须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早日实现“做大做强、做好做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商行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直面挑战,顽强拼搏。我们应该按照张行长年初工作报告要求,积极组织实施“12473”工程,以务实精神抓好各项建设,实现有我行特色的品牌维护战略、网络营销战略、资产优化战略、成本控制战略、信息化推广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把商行建设成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新的优秀团队。

一、以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人。

一个成功的企业,首先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而培育优秀的团队,首先要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几年来,我们以“家乡银行服务家乡人民”为建行宗旨,以“员工的命运与商行前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行训,围绕经营工作中心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员工的忠诚精神、合作精神、坚韧精神和团队精神,使员工忠诚企业、服从组织命令、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克服困难,成为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先进团体,开创了商行良好的工作局面。

我们以引进一部分、培训一部分、淘汰一部分为思路,实施了“百名人才”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招聘100多名大学生充实到各个岗位,改善了员工队伍结构。我们成立培训部,加强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力度,提高了员工队伍素质。我们开展了谈心活动,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大讨论活动,把员工思想集中到勤俭建行、树立主人翁意识,向节约要效益上来。我们开办了自己的行刊行报,宣传商行人的先进事迹和优良做法,引领员工树立以行为家的意识。

通过广泛开展的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的企业文化逐渐建立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使员工们更加团结,工作更加积极认真,为我行的经营目标的早日实现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以严格的企业管理塑造人。

队伍的逐渐庞大和业务触角的广泛延伸,需要铁的纪律作为保障。我行现有覆盖全行各个岗位的规章制度60余万字,每名员工都在制度的约束下工作,充分体现了“从严治行、稳健经营、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加快发展”的治行方针。从储蓄、会计和信贷岗位的操作规程到内部审计、薪酬改革方案,从财务成本的集中管理到在全行范围内的规章制度大检查、风险防范和稽核制度,每一项制度的贯彻执行都标志我行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一次大的进步,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了我行经营工作的稳健、安全运行。

三、以突显的特色营销服务人。

走在大街小巷的人们或许都会说:“商行的服务是最好的。”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服务特色、树立服务品牌的优秀成果。我们注重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优质服务之中,根据客户需求,实行文明服务、情感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更加严格,内涵更加深刻。我们打破常规服务模式,强调特色服务,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单一网点服务与立体化服务相结合、大众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单一平台服务与综合平台服务相结合、企业内在价值和产品的外在表现相结合的“四结合”服务原则。这一服务的新思路形成了独具商行特色的服务新模式,为客户带来了更为方便和满意的服务。我们强化了窗口服务,推行“统一的仪容仪表服务”、“网点物品定位管理”、“服务礼仪标准化”,实行“全员客户经理制”,成立了“理财工作室”等等。我们还通过“同万人联谊、访十万客户”活动,空前广泛地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客户联谊,进一步加深了与市民的鱼水之情,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影响。

四、以创新的发展理念维护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进程的日益加快,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和发展对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越来越明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商行发展的不变的永恒主题。在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以不断进步的金融产品更好的维护客户,使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稳步升高。创新要借助于科技手段,更要来源于每名员工的新想法、新思路。我们的各项代办业务,如代收移动话费,代收国、地税税款,代理社会保险,代收煤气费等业务的开办提高了商行的知名度,我们的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的开发、升级工作使我行的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为经营管理构建了高效管理平台。我们开设了人文化、综合化、立体化服务的“96178客户服务热线”,解答咨询、提供信息、受理投诉,实现了后台对前台服务的强有力支持,让广大客户亲身感受到现代金融带来的更多方便与快捷。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永久的创新意识,打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深受广大客户喜爱的金融产品,才能维护好老客户,争取到新客户,进而推动业务经营的全面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9月18日在领导班子集中帮建会上的讲话,在公司党委中心组组织学习的基础上,我个人也进行了反复学习与思考。**书记的讲话对“领导班子怎么建、队伍怎么带、检验的标准是什么”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解答,对电气化公司抓好自身班子建设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作为电气化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我个人感到受益匪浅,结合公司实际,浅谈一点体会。

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以往的工作基本顺利稳定,进展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书记的讲话要求,仍然需要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看到不足,特别是与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不相适应。党建工作是“根”,生产经营是“叶”,根深才会叶茂;党建工作是“魂”,结构任务是“体”,魂强方能体魄。党建与经营紧密融合,把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是公司开展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最终达到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此我也信心满满,下步重点工作是:

1.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打造讲政治、懂规矩的领导班子,落实主体责任,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忠于党忠于企业,达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目标。

2.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加强中心组学习,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政治学习、集中培训等,加强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理论武装,党委中心组每两个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学习研讨。

3.坚持培养优秀年轻的干部,积极构建青年员工竞升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成才,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培养“敢抗事、愿干事、能做事”的干部,对“不担当、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调下去。严格落实集团公司“13131+x”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学习型组织,推动新入职学员每周学习常态化,举办“导师带徒”活动,为今后夯实基础、切实提升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供保障。

4.坚持纪律约束,始终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司的部署要求,围绕集团公司“新、严、实、效、信、公、容、勤、责、廉”十字工作作风,积极响应落实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将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作为提升干部员工纪律和规矩意识、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的重要工作,并有机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促进公司合规、稳健发展。

5.坚持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协同互动、一体推进,抓党建工作的同时保证业务工作落实和目标实现;抓生产经营的同时管好思想、带好队伍。把党建主题与管理理论对接起来,将党建主题转化为管理办法、管理语言,以党建“软实力”助推生产经营“硬发展”。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和建设融入到电气化公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

2020年注定既不同寻常又不同凡响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把班子建好,把队伍带好,把任务完成好,以优异的成绩为集团公司“双千亿、五百强”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思想的解放是认识的提高、思维的拓展,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结合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研讨和实践,我们不仅有了心得体会,同时也分析到了不足之处,为更好的推动发展,广播电视局还将持续发力,将宣传工作与农场各项重点工作开展相结合,做到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将解放思想的过程转化成工作成果,凝聚思想共识、以此为农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广电力量。

体会到要与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广播电视局将全面加强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升,结合农场党委开展青春领航工程、集体决策、智慧党建等工作及基层各党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继续开办好党旗飘扬共青城专栏报道,并对各基层党支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宣传,讲好党员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围绕建国70周年开展好系列宣传报道工作,发出共青农场全体党员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嘹亮的声音。

体会到要与思想的解放认识的提高相结合。在2020年伊始,广播电视局邀请农场主要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就2020年各项工作怎么干、如何干进行了访谈,通过场领导和采访嘉宾做客演播室的形式,使农场广大职工群众了解农场将今后发展方向和思路,更好的形成思想上的共识,从而凝聚全场的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

体会到要与弘扬传承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相结合。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共青所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引领下,老一辈垦荒人将昔日亘古荒原建设成为楼房林立的农垦新城,使农场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来更好的弘扬与传承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为讲好青年志愿垦荒故事、讲述三代人为农场开发建设作出的贡献,广播电视局在农场党委领导下将陆续开办好《印象共青》栏目的林业篇、水利篇、农业篇、城镇篇、畜牧篇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荧屏上的文化阵地,从而让宝贵的精神财富助推高质量的发展。

体会到要与引领民风向上向善相结合。拥有好的民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广播电视局正对9名具备党员初心、孝老爱亲、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奉献社会、创新创业、乐于奉献的身边榜样进行采访,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的榜样的力量,更好的引领民风向上向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体会到要与助推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的发展、在于职工的增收,在今后广播电视局将围绕农场农业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品牌战略的实施进行深入的报道,对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职工投身双创等工作取得好成绩、好办法进行宣传,用贴近百姓生活的话语,将农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好举措、好办法做好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知晓度,从而引领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其中,由此实现农场与职工群众的高质量发展。

蓝图已擘画,发展正当时。为推动北方共青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广播电视局将拼搏奋斗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强守正,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站得住、传的开的精品力作,用实效检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近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智慧党建”启动仪式在国际老年公寓举行。活动现场,老年公寓的党员以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的合唱,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新风貌。

近年来,我国民营养老机构迅猛发展。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9月,我国已经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8万余家,民营养老机构1.25万余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认为,加强党建工作是引领民营养老机构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展智慧党建工作,不只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更是从实际出发,解决百姓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智慧党建即结合传统党建工作和互联网理念,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党建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等元素整合的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昂坪介绍,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党建学习培训理念和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对区域资源发挥引导、整合作用的党建大数据;集“信息发布、理论宣传、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党务活动”五大类功能,“移动党校、智能党务、组织管理”三大类业务服务于一体的手机党建移动社区;构建自上而下网络学习体系的移动党校,以及智能党务和组织管理。

在如何实现、落实养老机构党建工作上,发展中心不断探索,创建了“曜阳联盟党建”品牌,并联合湖南省红十字会在湖南做好以长沙青松老年公寓为示范的“曜阳养老联盟”党建试点工作,推广和完善曜阳党建“5+x”标准化工作模式。“5”即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基础保障好、作用发挥好、综合评价好,“x”即基层的特色工作,为推动社会养老组织党的建设探索新的实施路径,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特色品牌。

为落实“5+x”标准化工作模式,发展中心采取了四步走措施。第一步是摸清底数情况,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湖南省各级红十字会联合辖区街道(乡镇),全面摸清红十字会重点支持和加入“曜阳养老联盟”的279家养老机构名称、地址、负责人、职工人数等基本情况,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等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第二步是根据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对照“5+x”的建设标准,逐一形成党建工作指导方案。第三步是开展入住老党员、员工党员、志愿者党员的分类管理,促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最后一步是将示范点建设推进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梳理,形成标准化的党建工作模式,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直属实体单位和全国的红十字养老联盟成员单位推广。

同时,发展中心设立了“五个一工程”的工作目标——建1个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每年新增10个基层党支部,实现100家养老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网上工作互动,推选1000名优秀党员,为所辖养老机构及老人做10000件好事。目前,已有500家养老机构可通过由事业发展中心根据“两新”组织的党建特点搭建的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实现信息互通。

事业发展中心党建专干汪亮说,事业发展中心正在按照“党建工作引领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党在新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制度措施和工作融合“四到位”,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

为尽快实现“两个覆盖”目标,推动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落地生根,事业发展中心成立了专门机构,明确专职党务工作者,指导建立合作关系的养老机构开展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纳入业务申报和工作考核之中,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项目”的评审过程中,将党建工作作为评审的重要指标。提出“规定动作做到位,特色工作出特色”的工作要求,明确“支部党建抓品质,曜阳党建抓品牌”的工作任务,制定《事业发展中心2018年度党建工作三十条》。目前,全国有近4000家养老机构与曜阳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养老从业人员总数达10万人。其中,员工党员和入住养老机构老人中的党员总数达1万余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