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作业的设计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8 05:42:59 作者:字海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风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份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与启发。

浅谈语文作业的创新论文

摘要:小学作业设计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所以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意义深远。本文从作业设计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我国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语文科目提出了优化小学作业设计的建议,希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与特定活动相关联的,对小学生而言,作业是与创新能力相关的重要活动。因此,本文认为,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对小学作业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确立和稳固。

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呢?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业设计成品化,作业练习一刀切,作业练习以应试为导向。

1.作业设计成品化。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习题集等成了老师们直接现成的选择,老师们倾向于不加思考地将这些资料作为作业,少有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贴近学生生活地去设计和布置作业,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作业感到乏味甚至“毫无知觉”,使他们难以产生联想、难以积极思考,当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2.作业练习一刀切。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爱好等方面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学习优秀的会认为很简单而草草了事,成绩欠佳的则会认为太难了,自己不会做而产生恐惧、抵制等情绪。所以,对所有的同学搞“一刀切”,不因人而异地设计作业,是难以让不同的学生都产生兴趣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原动力。

3作业以应试为导向。期中考试考什么?期末考什么?毕业会考考什么?当这些成为老师们所唯一关注的话题的时候,一切都会围着考试转圈了,在作业设计上就表现为:布置大量的习题,强调重点知识点,强调标准的解题步骤和标准的答案。

那么,鼓励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结合生活解题这些呼吁也就被撇在一边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日复一日的习题中逐渐枯萎了。

二、优化作业设计以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为了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本文认为有不同的作业设计模式可以借鉴。老师可以有比例地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乐趣、丰富知识、增强运用和创新能力。1.操作型作业。操作型作业是指以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动手能力为目的的`作业类型。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运用此类作业。例如,讲授到《巨人的花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绘画出来,或者让学生自由形象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分成小组,最后将他们的绘画贴出来,以起到自我评价的作用。这样的作业,显然可以增强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

3.调查型作业。调查是增加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到乡村,让他们看哪些植物是知道名字的、哪些是没有见过的、这样,他们的思维就活跃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无形之中创新的素质也就积累起来,持之以恒,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不再是空谈。

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真心希望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尤其是作业设计上的优化,逐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我们要满怀信心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2]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南京,2006:3-5。

[3]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江苏教育报[n],2011,11,18(003)。

[4]高爽谈小学科学教学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2010,10(2):676。

[5]熊祎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江苏教育报[n],2011,9,22,(005)。

文档为doc格式。

论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论文

小学生还处于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习并掌握语言规律、技巧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训练,运用合理巧妙的方式布置一些语文阅读作业,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阅读水平,从小为学生的语文阅读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作业:

1.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帮助理解课文。

在学习完教科书上的。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设计论文

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基于针对性原则而进行的课堂提问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测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以求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游山西村》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内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并不好,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提问设计,让学生在逐步完成提问的同时,将他们带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来,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相对于其他提问设计模式而言,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所以其在教学效果上也更明显,所以对其予以研究很有必要。

3.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提问设计。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而进行的提问设计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其必须要确保提问内容能够始终围绕语文知识内容,才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提问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教育,实现对他们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内容都必须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切忌过于简单的盲目提问,或过于追求提问艺术而失去实效价值的提问,从而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打下基础。

3.3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提问设计。

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基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而进行的'提问,其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实时性提问。想要保证这种提问的实际效果,需要教师在进行备课阶段做好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预估,并事先准备好提问的方向或模式,然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对提问的内容、形式予以填充,从而实现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而进行的提问,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相比于其他提问方法而言,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提问设计具有动态性、灵活性优点,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控,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3.4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提问设计。

以学生需求为基础的提问设计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而进行的课堂提问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来掌握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能力,找到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及语文知识结构的缺陷。然后通过科学的提问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提问帮助下,解决自己的学习困难,弥补自己的知识不足,提高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带来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研究,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提问内容的有效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激发出学生解决提问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提问的支持下,去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文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

[2]冯学敏.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j].新课程(小学),(10).

论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论文

布置预习作业是老师普遍用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但小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往往会因缺乏整体性和预习目标,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语文教学时应当把预习作业作为设计研究的对象,只有学生经过有效系统的预习,才能提高老师上课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课文预习的高效策略,并举以下实例加以说明。

一、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计,丰富预习作业内容。

1.预习内容多样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有差异,在课文预习的理解程度上应该区分任务界限。对于有一定语文功底的学生,可以在预习作业中布置动脑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预习任务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本身作为一句俗语,可增加让学生课下询问或者搜查其他一些类似的、感恩助人方面的俗语和句子,这样既丰富了预习内容形式,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拓展更多的语文知识,加以牢记。例如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并提问学生琳达一家所表达出来的是怎样的情操及精神。

2.总结课文中心大意。

把握课文中心大意是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效的预习要求学生必须抓住文章关键词、关键句和主要段落,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题材设计课文的预习备课。例如要了解的外国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及《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长课文,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在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预习中,学生需要身临其境,将自我情绪和主人公的情绪结合,以此理解故事的中心大意,老师可以布置读后感作业,让学生表达对文中小女孩悲剧酿成原因的认知,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更深的意义。

3.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在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所难免,老师在设计语文预习作业备课中应该把罗列问题也作为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请其他理解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解答,因每个人在预习过程中所搜集的问题各异,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时候,自己也在进步,并且巩固自己的知识,最后最难的问题留给老师,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预习中,学生提出骆驼为什么要挂铃铛?“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骆驼?前一个问题则可以请平时涉猎较广的学生作答,而后一个问题涉及文章主题大意,则可以留给老师解答。例如在课文《小英雄雨来》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年代的英雄故事,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学习抗日英雄的爱国情怀。

二、抓住预习作业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预习作业本来就是为课堂有序开展而服务的,在拓展预习任务、丰富预习内容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课文预习作业的本质,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课文教材作为预习的整体,合理、有效地研究课文内容,所以老师布置预习作业的系统性很重要。

例如在预习《金色的鱼钩》任务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预习任务单:(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三遍以上,自主查字典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2)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的社会现状,人民的生活方式;(3)总结每一段落的大意,结合课后练习题理解课文主旨;(4)划分课文结构,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5)摘抄课文中你喜欢或者触动你的句子、段落。

除了有体系的预习训练外,老师还需实时落实检测预习成果,查看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做好预习反馈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因为在学生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必定是学生感兴趣和好奇的内容,若没有得到系统合理的解释,容易打击学生课文预习的积极心态。另外,对预习成果,老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度,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做好语文课文预习工作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前提,而小学生往往对于学习和预习都没有一定的系统概念,没有具体的目的性预习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前,一定要做好课文预习作业的备课工作,这样才能具体直接的引导学生做正确的预习,高效理解课文中心意思,有助于上课的进度,提高上课的效率。要树立学生积极主动预习课文的意识,充分发挥预习课文的优势所在,同时要丰富预习内容,加强落实预习任务的检测,只要老师扎实做好预习作业的备课工作,并将落实检查做到实处,就一定可以显著地增强预习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设计论文

“针对性”是指提问内容是否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即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提问只有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才能够实现对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促使他们去进行知识的探究。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对提问针对性的设计,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对他们学习动力的有效调动,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基础。

2.2目的性。

提问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其必须要具有足够的目的性,才能够体现出自身的教学价值,所以保证课堂提问的目的性也是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提问都必须要具有目的性,例如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应尽量避免,因为其缺少明确的目的,故而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无积极作用。

2.3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只有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才具有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对启发性作用的融入,以确保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对学生思维模式产生启发,为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提升和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带来帮助。例如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可以通过对生字结构的对比,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让他们了解汉字之间的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以此来启发学生的语文知识系统论观念,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实效性。

实效性是课堂提问的最终目标,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环节中的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支持,所以保证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是教师进行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对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的掌握,来进行提问设计,在保证所涉及提问的启发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基础上,发挥出提问的实效作用,在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带来支持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论文

国家三令五申给小学生松绑减负,如今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在数量上总体有所减轻。在此背景之下,小学生语文作业有了哪些变化?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数量减少而质量提升了?为了了解上述情况,近阶段,我对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提高作业质量远比减少数量来得艰巨、复杂。大多数学校的作业内容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解决策略。

1、重新包装作业的“趣味外衣”。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不是没有趣味性的作业我们就不能做了?比如抄词、背书等。如果因噎废食,是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趣味而趣味?如果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身“缺乏趣味”就加以忽略或淡化,那就违背了“三维”目标的要求,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我的经验是:设计作业的时候,像抄词语、组词、造句等苦口良药,可以给它一个趣味性的外衣。比如,为了训练学生辨别形近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火眼金睛”栏目的作业,此方法操作简单,但不减疗效,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2、本身就有趣味的课文,作业应增强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开放性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自己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新奇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挖掘出学生创作性思维的潜能。

3、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结合。

这三个名词的`含义相信读者都明白,我想强调的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具体操作。

以完成一份手抄报作业为例,手抄报的主题和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确定主题后,有的同学负责找资料,有的负责誊抄或打印,有的负责排版美化,有的负责报纸上墙或装订。每一项作业都得经过小组完成,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可以请社会人员帮忙,包括家长和老师。这样,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成长,从而增强了责任心,健全了高尚的人格。在这方面,去做的学校不少,做得好的学校不多。但是真的认真去做了,你可能会得到惊喜的成果。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口语作业在许多班级中都有过布置,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每天的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号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事先要自己准备好,不准看稿子),后一名学生必须点评,其他学生可以举手点评,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因为只有5分钟,学生的演讲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因此演讲者还需要有采集编创的能力,把外在的读物化作内在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通过演讲的形式传递给大家。这项训练已经持续了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已形成了习惯,不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5、作业的评价应讲求时效性、沟通性、多元化。

(1)作业的批改是有保鲜期的。学生作业交上来,会有一种天然的期待,希望能早一点得到教师的肯定。实践发现,这种期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及时批改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2)从单纯批改走向相互沟通。学生水平各异,作业质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评语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准备,或微笑鼓励,或颦眉愠怒,或鼓掌赞赏,或哀叹可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样,作业本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情感的纽带,学生倾力而为,作业质量自然得以保证。

(3)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除了必要的评分和打等级之外,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评价的方法上来说,可以采用图表符号评价、短语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从评价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紧密结合“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家长,比如说小作文的初评。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小作文经过家长的初评,再经过教师的批改,能激发起学生空前的写作兴趣,他们会对比教师与家长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迸发出自己的评价,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同伴的评价不亚于教师的当众表扬激励,群体的肯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因而要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校应考虑予以采纳推广,而不应视为教师偷懒。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依据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作业观应该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新颖多样、学以致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而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之下,配合以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广大的小学生应该可以充分地享受语文学习之乐趣,美美地体验语文滋养之幸福。

课外作业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何通过作业的巧妙布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能力,是研究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就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优化语文课外作业的几个做法:(1)留一些读书的作业,让学生拥有书香之气.(2)留一些听与看的作业,让学生关注民生.(3)留一些调查与访问的作业,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4)留一些动手的作业,让学生体验生活,开拓创新.

作者:张彩虹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3关键词:课外作业语文实践语文素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语文作业的创新论文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我们的教学教法等方面不仅要创新,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内容上体现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形式上活泼多样,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一: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学习了古诗《春晓》,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春夜幻想图”,体会春天到来的景象;学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让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说说学生的实际进步的例子;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过《长城》、《泰山》、《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四季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夏天的诗歌、散文,举行“秋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冬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季节变化有趣的照片……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整体统一,突出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三:学生共同合作探讨合理答案。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四,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师生之间有了信任后,有时学生会在语文作业后面询问一些其他学科的疑难问题,出几道奥林匹克数学题,问几个英语单词,考几个常识问题,猜一道不知从哪儿找来的脑筋急转弯……这要求老师掌握多少知识啊!有时候,学生有意要考一考我,出的题不但陌生,而且在一般的工具书中也难找到。我就迅速地打开电脑上网去搜索。现在,每到批改作业,我桌上的电脑总是开着。

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发现他的日记又多了几个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这样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作业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作业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未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作业的效果,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主要介绍了优化作业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的策略,并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示例。

关键词:职高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现今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有很多学生进入了职高,职业高中里又有多种类型,有参加高职高考的升学班,也有直接面临就业的中专班。而在升学班中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各有不同,大致有这么几个现象:

1.作业设计采取“一刀切”方式,缺少层次性。面对学生不同的个体,导致学生中“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作业数量太多,采取题海战术,机械重复,没有精挑细选,精心设计。

3.作业的形式单调,内容乏味,缺少情趣,学生大量的作业只局限于数学运算,纯粹的计算与学生生活联系少,呈现的形式单一,缺少动手实践探索。

4.作业评价注重结果,缺乏情感性,缺乏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对学生作业的思路、思考角度以及学生个人体验的关注。

二、优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要紧扣教学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布置作业,保证总目标的落实。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要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服务,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感受知识,亲自进行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3.实效性原则。布置作业要适度,要重视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4.差异性原则。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的接受能力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5.探究性原则。在设计作业时,教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设计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作业主要有想象型、操作型等题型。

6.适时鼓励原则。对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教师要适时肯定各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时时受到鼓舞,自信得到提升,热情不断高涨。

1.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设计题型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进行:

a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这类题目运用对象是班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

b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c档: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它包括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等),通过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达到熟能生巧,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题目要精选。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教师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这些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精心选择典型作业。

设计所学内容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从中去巩固这些例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通过典型题的解答,学生对知识有了一个再认知的过程,并且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策略有了更高的实践体验。

(2)精心选择易错作业。

通过易错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提高题后反思能力和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从而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3.作业要趣味化、生活化,题型要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充实。如,选择、填空、解答、作图、探索等题型经常变换;自学类、复习类、巩固类作业互相穿插;知识类、生活类、史料类作业互相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4.作业的评价。

在作业少而精的基础上,研究性地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好与差,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以加强作业评价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更要“因材而评”,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和数学水平等,给予不同的评价尺度和评价策略,对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应以鼓励为主,要求宽些;对易骄傲自满和学习态度不端正者,应严格要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使其改正缺点,如:“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纠正其不良倾向,培养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要充分重视作业评语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不只是课堂上统一讲评,还要加强个别指导,应在作业本上多做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体现教师的耐心、细心,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

教师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占红颖。施分层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

张才朝。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成才之路,(8)。

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论文

摘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我们要想将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以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开展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阅读,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这样,学生眼中的每一篇文章才不会是词语的堆砌,是固定模式化与程序化的知识模块,而是可以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互动,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那么,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地位,且以讲为中心,即教师将文章按照大纲的要求条缕分析塞给学生,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机会,只是在被动而机械地接受知识。因此,要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就要对师生与文本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那么,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这直接关系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1.教师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附属,带着教材走进学生,而是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要善于借助图片、音频与视频等来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从图文声像等多方面来获取阅读信息,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

2.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保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想与思维,而是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摆脱以往的被动地位,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

1.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使得学生只能人云亦云,被教师和文本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一点,不要讲个不停,也不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来让学生回答,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从文本中读出更多字面之外的意思,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读中思考。阅读与思考本是一体的,只阅读不思考,那么只能了解字面意思,既不能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还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以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来深入文本,深入文字,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目标。这正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所在。

1.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在阅读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阅读差异。在阅读中有的学生会选择默读,有的学生会选择朗读,有的学生选择合作阅读,有的学生选择边阅读边批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所制定的方法来机械展开,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或快或慢,或精或精,或个人或小组来展开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与消化的余地。

2.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虽是同一篇文章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却是不同的,我们不仅要允许这些不同的存在,还要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与教参,能够切实将文本与现实生活与创作背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透过文字形成更多的不同见解与感受。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就此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交汇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教材篇幅有限,课堂时间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我们要在搞好课堂阅读的同时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让学生可以汲取到更多知识的养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文章,教师可以教材文章为中心来展开拓展性阅读,如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体裁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也可以选取名人传记、寓言故事等小学生所喜爱的内容。只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材料,才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2.开展阅读成果交流。学生在阅读中的体会、感受与心得,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同学之间进行传阅,也可以让学生来交流阅读心得。当然,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阅读交流中来。这既是信息的输出又是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一次提升的最佳契机。总之,阅读教学要以新课改为指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展开充分而自主的阅读,在课内学知识学方法,在课外求发展,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对策分析论文

】作业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而小学语文作业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就现阶段而言,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着难、偏、繁等现象,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语文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文章在研究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优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更多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应该帮助学生参与到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活动中,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作业普遍存在着多、难、偏、繁等多种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一定学历的家长甚至都无法为学生提供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应付考试为目标和以教师为主导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文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问题,一味重视教学的短期目标,导致大量重复内容充斥在语文作业内容中;另一方面,教师为了使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一味采取题海战术进行作业设计,导致语文作业内容繁杂。此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由教师所主导,在一些功利化的教师手上语文作业设计也必将变得程式化。

1.基础性与创新性。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守的就是基础性和创新性原则。一方面,小学语文作业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以作业效果应该体现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另一方面,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保持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

2.趣味性与生活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应从保持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角度来完成设计,使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进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一方面,应改变语文作业形式,使语文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语文作业设计应该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探索。

3.实践性。就实际情况而言,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完成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学生从书本中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听、说、读、做这四个方面增加作业的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语文作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作业,取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应该采取默诵、默写等方法来设计语文作业,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避免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在自愿表达中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听到的故事内容讲给家长听,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为出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地扩展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完成知识的扩展。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教师可布置让学生了解蝌蚪、乌龟等动物是哪种生物的作业,并建议他们通过询问家长或自己查找资料来了解这些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更多知识,通过完成作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通过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知识。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帮助学生提供更多途径来丰富自己的经历,更好地在语文写作中表达情感。例如,设计节假日的语文作业时,就不应该使作业成为阻碍学生探索生活常识的因素,而是要利用作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可要求学生帮助家长包粽子、了解端午节由来,并要求学生将自己包的粽子照片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生活体验,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生活常识。

4.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很难共同完成一项语文作业。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在《蚂蚁和蝈蝈》教学中,可让学生背诵《小蚂蚁》儿歌,或者设计与蚂蚁和蝈蝈有关的选做题,要求学生与同学合作来完成这项语文作业。这样,学生既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还能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对作业内容的讨论。

5.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要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定要使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让感兴趣的同学在父母帮助下饲养蝌蚪,并布置让学生定期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作业。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环节,教师应做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笔者认为,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基础性、创新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此外,教师还要使语文作业设计起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和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摘要:作业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突出个性化、提高合作性、培养实践性、体现层次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作业设计与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突出个性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作业的布置上向来是只有统一没有区别,所有的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作业,这就忽视了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新课改下语文必须因材施教地布置作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因此,笔者经常布置手抄报、编排课文剧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去展示。

笔者提倡张扬个性,从版面设计,课文剧本的改编到表达方式的选用等,笔者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创新,与众不同,使每一张手抄报,每一次表演都有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肯定自己作业存在的价值。

刚开始布置个性化作业时,学生有点不习惯,甚至有点害怕,经过几次评价、交流后,笔者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几乎都是肯定的,所以学生都很受鼓励。现在,很多学生都特别喜欢这样的个性化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不用死记硬背,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又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互相欣赏,特别有成功感。

此外,笔者还很注重给学生布置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比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游行后的言行会有怎样的变化?《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回家后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孔乙己命运到底会怎样?东施效颦、开卷有益、班门弄斧可有新解等等。通过这些作业,能达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开拓思路的目的。

二、提高合作性。

第一次布置合作性作业时,笔者首先尝试让全班同学合作写一份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当地虾农的生产情况。那是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后,配合政治科搞的一次活动,同学们也很想了解一下本地虾农的生产情况,同时体味一下当小记者的滋味。笔者首先让学生选好访问的对象,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形式等,接着全班同学合作完成。根据笔者的指导,全班同学被分为几组,每组选出负责人,然后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行动一起完成某一小项的社会调查(包括虾农的生活状况,虾的生产、管理、销售、前景等)。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之高,他们几人一组,不但到农户家中采访,还顶着烈日深入到虾塘中去看,去取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具有科学性,笔者还专门请一些村干部给学生介绍养虾给村里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学生把调查得到的资料汇总成一篇想摸像样的调查报告。这次作业,学生不但了解了本地虾农的生产发展情况,还学会了合作,锻炼了能力。

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现实问题:人际交往。可以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收获很多,因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他们进一步锻炼自身能力,增强他们信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懂得了只有互相支持、鼓励和帮助,才能顺利完成作业。

三、培养实践性。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证明了学生实践性作业的重要。而新课标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实践作业就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人教版语文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册都安排有六个合成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紧扣单元主题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其所学,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实践能力,这是教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首选。教材还从多方面设计了通向课外生活的联系点,几乎每一个设计、每个单元,甚至许多课文都可看作是课外语文的发散点。开放性的设计,为教师布置实践性强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设了条件、留足了空间。

例如,为促进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朗读水平,笔者根据相关单元主题,适时地布置读书的内容,并经常召开“读书交流会”,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中秋佳节时,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文,进行“中秋诗文诵读会”,并写下自己的节日感受;春节刚过,那些伴随着中国人吉祥如意、美好愿望的优秀春联,就成为学生“春联诵读接力赛”的好材料;面对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那些与春相关的春风、春花、春水等充满诗情画意的诗词,就成为“诵春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笔者还根据课文的要求,经常组织学生充当小记者到农家,到教师、同学中进行采访,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有时,笔者根据实际,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效果很好。

四、体现层次性。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主张。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着手,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设计分层次作业,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要体现层次性,即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少而精的习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而且要分层次地练,并力争做到当堂巩固。课外作业不但要控制量,而且要分层次布置作业,通过分层次的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要经常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有趣,而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题。作业要采用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相结合的方式。笔者一般把作业分为基础题、拓展题、中考题三个层次,而且要大致确定哪些同学该完成哪个层次,但不直接指定那些学生做哪些题,而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

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了不同层次的作业,批改带来批改作业量加大,教师应该耐心地逐一检查,一旦发现个别同学应该有能力完成拓展题而未完成时,及时指出。做作业和批作业这时候成了师生间心灵的对话,教师要用极为平凡的发现、极为平常的一句赞语,点燃学生自尊自信的热情。

当然,设计分层次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最初的只能完成一两道题到最后可以完成全部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进度,千万不要急进。

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作业尽量体现合作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作业要有实践性;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作业要体现个性和层次性。同时,作业设计也应遵循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作业以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其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内容单调;二是层次单一;三是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

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我觉得语文作业的布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如果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把完成语文作业当作一项乐趣,并积极地在创造性活动中追求更大的'愉悦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便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抄写类作业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记忆,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抄写类作业不感兴趣,任凭教师语重心长,学生就是置若罔闻。那我们可否换个花样呢?如让学生把生字、词做成生字卡片,并给卡片配上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画或图案,把一些重点的课文片断简单归类,并且按不同主题出一期手抄报,优秀的在班级橱窗内展出。

二、注重层次性。

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三、注重多元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

1.画一画。在教学中教师可变枯燥的读书、抄写为绘画,帮助理解与学习。如学了《天安门广场》之后,让学生画一幅天安门广场的方位示意图,学习《江雪》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幅渔翁独钓图,再现诗歌描写的意境。

2.演一演。喜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内容,或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3.做一做。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学了《第一次抱母亲》后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学了《鸟语》后,让有条件的学生养一两只小鸟,去跟鸟儿接触、交谈,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看一看。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鼓励学生平时多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它将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如可以让学生养小蝌蚪、种蒜苗,观察其发展,观察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写观察记录等等。

5.查一查。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克隆之谜》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克隆的资料,了解更多克隆的知识。学了《长征》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并在班级召开“长征万里行”故事会。

四、注重实践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让学生到花园中、公园里、街头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语,自己也写上几句类似的文明警示语,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园的花圃中,挂在本班分包的小树上。贴近生活、充满情趣的作业内容,能提升学生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致。如学了《特殊的葬礼》后,我让学生调查本地的环境保护情况,去寻找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哪些污染?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了《春联》以后,我让学生搜集各种形式的春联,并尝试创作春联,从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古文化。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样重要,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数量过大,质量偏低,思维训练少,应试教育色彩仍存比较浓厚。这样的作业练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遏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产生,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符合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西沙群岛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他们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在教育教学中,教育的对象都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起点,设计和布置多层次的作业。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有时还把作业设计成“自助餐”的形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习题,这种作业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作业是一项大胆的尝试,教师不作任何规定,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我上完一篇课文,除规定的作业之外,留给学生一道创意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设计作业,形式不限,自由发挥。如教学《赵州桥》后,我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结果作业形式多样:有收集各种桥的资料、图片并整理成小报的;有为赵州桥这一名胜古迹写广告语的;有做拱桥原理的小实验并写实验体会的;有自已做桥梁工程师,设计更为新颖的桥梁并写成小论文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每周进行一次创意作业奖评比,对学生进行肯定和激励。实践证明,这种自主性的个性化作业充分地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展示了孩子的潜能和水平,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他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而会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学生不愿做作业、怕做作业,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喜欢单一练习形式。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如教学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后,我布置学生到田间去观察小蝌蚪,并写出观察日记。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但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许多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以及爱护小动物的爱心。

总之,作业设计应力求形式多样,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努力用新理念去改变传统教学作业观,让我们的作业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做到真正“活”起来。

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周三的研讨会,给我许多启示: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作业观?作业设计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作业设计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以上问题,老师们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使我受益颇多,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

启示一:应试教育的观念必须摒弃,但是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的练习不能丢,二者并不等同。例如语文的字词练习、数学的口算、笔算练习,都需要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得到巩固与提高。为了避免此类题的机械重复,教师应注重形式的变化,在设计主体、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启示二:作业的设计可以拓展延伸,在时间、空间上有更大的弹性。例如:长时性作业与即时性作业、宽时性作业互为补充:除了书写作业,还可以留给学生读一读、辩一辩、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启示四作业设计的变革创新与教师的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紧密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对教材的驾御、把握能力,才能设计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更多的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外作业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四川省资阳雁江区第七小学校)。

语文课外作业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补充、延伸、巩固和消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让课外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自主性发展的活动过程。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印度著名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设计梯度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教学s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设计如下分层作业:(1)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2)爱积累的你,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摘录在“语文知识”手册上;(3)爱旅游的你,在网上查一查我国桂林山水的其他美景,讲给同学们听;(4)爱画画的你,画一画漓江的水;(5)爱习作的你,仿照本文的某一段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点。(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一道题;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第二、三、四、五道题;学有余力的再完成第六道题)。采取分层次作业,分档处理,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细”“吃得精”,让每个学生着重发展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

有了兴趣,再难的作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教师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享受到寻觅真知和发展智能的成功乐趣。

作业内容达到兴趣化。据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内容的作业,还可选择课外的内容,除教师设计的`作业外,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作业。例如,在教学《塞下曲》时,学生为大漠将士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自发地发挥各自的想象,小组合作,将课文中的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再按故事的情节画成连环画。因为全诗只有20字,借助想象把诗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诗改写成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有的学生还给故事赋予了现代文明的成分,让静态的文字变成了优美生动的图画,让古人的精神长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且培养了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

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各种资料。我时常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方面设计一些相关的收集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观察性作业、思考性作业等类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语文知识积累手册”,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翻阅图书、上网、调查访问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积累的资料以记录、剪贴、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积累手册”上。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积累,形成了习惯,终生受益。如,教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后,鼓励学生搜集实践,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上网、查找资料、咨询等)去了解草原风光,去了解真实的羊群与塞外民风,认识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化为自觉保护生态平衡的动力。

设计有趣的语文课外作业,有机地把语文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了过程。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使其情、智、知、能得到了同步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纯。语文创新作业设计浅[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05)。

[3]冼柳。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2006(1)。

作者简介:陈碧华,女,1964年出生,四川资阳人,大专,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作业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作业的设计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语文作业的设计既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语文作业的设计所产生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因此,在优化作业设计上,应该力求做到语文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语文作业;目的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

一、目的性。

语文作业要有助于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作业布置上一定要注重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切记无的放矢。“在中学阶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他们的写作能力来说,言语技能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很长,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二两段。特别是第二段,写法极为精妙,有点有面,详略分明;有动有静,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语言准确,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绘形、绘色、绘声,巧妙地运用了关联词语;描述的顺序变化有致,颇具典范性。除了在课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领会外,还可布置学生仿照该段的范例,用“不必……也不必,单……就……”这一组复杂的关联词语来造句或者写一个自己喜爱的地方。

二、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是指作业的难度要有不同层次,对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初中阶段在阅读方面要继续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积累型作业主要是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对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各种表现手法及技巧等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这种类型的作业往往放在一星级或者必做型作业里。如,学完《出师表》,要求学生整理本文的古今异义词语和“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等四字雅词。学完《智取生辰纲》要求学生整理古今意义的古白话词汇。

理解层次的作业主要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故乡》上完第一课时,可布置学生归纳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什么变化,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对于略读课文,可较多布置这类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可安排学生课下自读,完成作业:按顺序归纳课文写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件。

三、趣味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催化剂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

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课上我充分利用电教资源,借助《孔乙己》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残酷与自私,民众的麻木与冷漠人性的伟大,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借此设计了三个作业:

1.众人为什么而笑,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是时代的落伍者。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和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想象,谈得真切感人,对社会,生命有了深沉的思考。一个人,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思考,不怕困难,并且坚韧不拔地去解决困难,学习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实践性。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能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特别是对于综合活动课,因为它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我们可引发学生在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会参与、探究发现等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大语文观。比如,《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为使学生体味“爱”的含义,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不同学习小组搜集不同类别的材料:照片、物品、家长采访、信件等。小组成员共同筛选整理,小组交流赏析,写出家的感受。成果展示交流会上,文章真切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五、开放性。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作业要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养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最终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想境界。

语文作业要向当代社会开放。教师应积极利用报纸、电影、网络等资源来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例如,可发动学生搜集优秀的广告语、校园流行语、经典的商店匾额分别编成“集锦”,对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报刊病句、低劣广告等也编成“举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作业,如学完《小石潭记》,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给小石潭设计景点名称和广告语等;学完《济南的冬天》,为济南旅游部门设计一张宣传冬季济南游的宣传海报。

总之,语文作业作为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作业设计既要讲究目的,也要讲究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此文为课题《优化学生的校内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之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为:gsg0381.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县城关中学)。

作业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做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倚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践;长期停留在读读课文、写写生字、抄抄句子、背背古诗,默默词语的陈旧僵化模式上,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潜能的发挥。

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作业的数量多,学生自主创新的时间少;二是布置作业时一刀切的多,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少;三是独立完成的书面作业多,关注合作互动生成的作业少;四是师生获得的信息失真的多,相互交流沟通的少。这些不正常的作业设计,总量过大,质量偏低,费时低效,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语文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基于此,我们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统一认识,端正观点,加以改革:

1、作业功能的优化。

以往小学语文作业只是为了巩固和理解知识。优化后的语文作业更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做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发展的途径。

2、作业形式的优化。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过去小学语文作业重复单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完整的发展,既有基础性知识的练习,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相辅相成,相互融洽,相互补充。作业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针对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应从提高语文作业的效能入手,着力改进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重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改变作业设计的“老面孔”.在此,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阐述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策略: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只注重于学生的写,比较单调、乏味。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练等多种形式相融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1)实践性的,如:喂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盆景,观察探究,掌握规律;参观采访,搜集整理材料,制作学具模型,增强交际能力,养成动手习惯。

(2)活动性的,如:成立童话、故事小组,收集、汇报故事、童话。朗读、演讲小组经常交流;“谈天说地三分钟”等形式。

(3)竞赛性的,赛诗会、速读会、语文智力有奖游艺会、成语接龙等。

(4)游戏性的,如猜谜语、游戏作文、对对联等。

学了《詹天佑》,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示意图,变抽象文字为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学了《五彩池》,对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录音朗读比赛;还有的同学对课文《田忌赛马》进行了改编,合作表演了一段小品。另外,还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元旦等节假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上一段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候的信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话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积极有效地完成语文作业。

而学习古诗词后,模仿原作写一首诗,不必追求诗的押韵、对仗,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做一回小诗人,更是一项有新意的作业。如学完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后,一位教师让学生模仿本诗表达方法创作一首歌颂学校或家乡的诗,多数同学的诗写的情真意切,其中一名女同学的的诗更是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她在诗中写到:“昨天,这儿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教学设备是那样的原始落后/只有几间简陋的校舍/现代化的教育是那样遥远、渺茫/普九验收给师生带来了希望/只不过短短的两年时间/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枣阳二小奇迹般地改变了模样/一栋栋综合楼拔地而起/崭新的微机房、语音室、阅览室/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大厅/向人们传播着知识和技能/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水平/枣阳二小,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美好的明天……”

通过这次作业,不仅达到训练同学们模仿学写诗歌的能力,而且对同学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总之,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构成整体,既促进读写结合,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为了改变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听、说、读、写、做、玩、观等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让学生对作业保持一种新鲜感。不妨尝试以下几种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

1、续编故事。在学完课文以后,为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续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如:学完《穷人》一文后,让学生续写穷人一家的未来。通过续写,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及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与罪恶。

2、观察体验。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燕子》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爱,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春天景色描写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3、想象画图。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几天后,学生的作业交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面,对教师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而深远的意境。

4、演课本剧。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在此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了独幕剧《奴隶英雄》后,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情节,兴趣浓厚。

5、办手抄报。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图片、文字资料等,举办一次“环保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6、读课外书。其一,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赤壁之战》一文后,可鼓励学生阅读其原著《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其二,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学生是有差异的,虽然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但由于受性格、个性、家庭、社会、认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程度是不同的。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布置作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觉得要求过高而产生挫败心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与广泛;让多数学习中等的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权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喜好选择最适合他的作业,这样,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得到锻炼与提高。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中年级写观察日记,对优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后进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

但学习能力的先天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经过努力,这种差异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作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的腔调,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他们有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学了《长江三峡》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1)辨字组词:撕()旋()涡()嘶()漩()窝()。

(2)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刀砍剑劈嘶鸣吼叫东闯西撞。

(3)摘录文中你认为三峡风光很壮美的句子。

(4)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创作一幅三峡的山水画。

(5)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6)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适合自己的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汲取营养。

1、课内外联系。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课外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找一找我们国家的一些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上海的杨浦大桥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知识范围。

2、学科间融合。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鸬鹚》一课第一段非常优美,根据内容绘一幅画:夕阳、垂柳、稻田、小船、渔人、鸬鹚。这样构图,其实就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综合运用自然、美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操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歌,自编舞蹈跳一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课文内容。课后,再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另外,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还可以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这样在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使语文与各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校内外沟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因特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成立“错别字纠察队”,争当“啄木鸟医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发现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广播中、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再自己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让学生到花园中、公园里、街头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语,自己也写上几句类似的文明警示语,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园的花圃中,植物园里。

4、设计“大作业”.这种作业没有规定的内容,允许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语文应从这里入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撰写小论文。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作业设计时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才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精神,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