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读后感(优质12篇)

时间:2023-11-29 06:49:52 作者:影墨

读后感的写作不仅是对作品的尊重和致敬,更是我们对自己思考和感受的表现和体现。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读后感范文,其中包含了对不同类型书籍的评析和感悟。

根鸟第二章读后感

在一次私自上山打猎的过程中,根鸟遇到了一只白色的鹰,得到了一块神秘的布条。就因为这布条上的“大峡谷”“紫烟”,根鸟背井离乡,穿过寂寞的荒漠、恐怖的戈壁,在青塔镇遭遇欺骗的同时也受到了真善美的垂爱,还神话般得到一匹白色的宝马。接着又陷入鬼谷,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经历了死亡的边缘后,根鸟第一次回到现实,强烈地思念起家乡——菊坡的老父。这段经历是根鸟在难以想象的孤独、困苦、艰辛的极端环境中抗争的生命里程,根鸟也因此逐渐成熟、智慧、果敢、坚忍起来。第二次踏上西行的孤旅是在父亲死后,根鸟烧毁了房子,也烧毁了自己的根。这一去似乎意味着更彻底,更义无返顾。这次,根鸟在和美富庶的米溪用自己的智慧、善良、勇敢和诚实博得了爱情之神的怜爱,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秋蔓让根鸟深深的留恋在米溪,而忘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又是一次幻觉,让这个少年恍惚起来。根鸟重新踏上寻梦的征途,然而根鸟再也不像上次那么义无返顾,那么纯粹无念。米溪的安逸与富庶滋生了根鸟的惰性。在一个糜烂的小镇——莺店,根鸟学会了赌博、酗酒,甚至变卖白马,所有的理想以及之前磨练的好品质不复存在。当根鸟再次邂逅板金,那个最纯粹的梦,又重新燃起,终于根鸟找到了那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寻到了梦中的梦。

曹文轩要通过一个虚构的小说把整个人生的喜怒哀乐、坎坷曲折浓缩在根鸟短短的四五年的成长过程中。每处景每个人每样物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理想就是那遥远又似在眼前的缭绕的洁白的烟雾、幽香的繁茂的纯洁的百合和忧伤的柔弱的纯真的紫烟。追寻理想的征途艰辛又不乏乐趣,一路付出一路回报,一路播撒一路收获,寻梦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有收获,或是预定的或是意外的。根鸟和板金就是这样的两个代表。一路上,支撑你前行的除了理想、信念、责任,还有亲情,爱情,友情,恩情,随时涌动的一点感动……父亲的鼓励、板金的教导、驼队的关爱、老奶奶的照料、和尚的馈赠、独眼老人的相救、米店老板的赏识、秋蔓的爱慕、金枝的柔情……都是根鸟寻梦的支持,也是人生会遇到的好心人,好好把握根鸟们吧,感激根鸟们吧!一路上更有磨练你让你成长的的沟沟坎坎,饥饿、寒冷、劳累、疾病、孤独、折磨、诱惑,旅途的寂寞艰辛,时时围困的饥饿,长脚的虚伪、疤子的凶横、金毛的狡诈、班主的冷酷、店家的势力、豪赌的诱惑、挥霍的快感、酗酒的麻醉……也好好感激吧,因为有了根鸟们的磨砺,人生才变得丰富,才发育得成熟,才懂得珍惜!

好好读读此书,在曹问轩纯美的文字里玩味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扣人心弦的情节里品位人生百味;在根鸟的成长经历中感悟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

原来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李希贵是个懂得经营的人,不管是教师学生职工还是对学校发展的需要,他都是一个成功的经营者。而他个人方面我觉得他的为人是积极的,勇于思考的。他书中的几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

作为他自己我觉得是积极的勇于思考的,在他的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我觉得非常的有哲理,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于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样的生活,一样工作,和一般人有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像一般人一样地朝九晚五,一样地春种秋收。如果你想超越一般的人那么你必须付出很多的努力,寻求不一样的方法。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句很好的至理名言,要想把事情做的更好你就不能和一般人一样的生活和思维。

还有一篇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看起来很容易,其实操作起来很难,李希贵老师当校长的时候,听了课就要评课,这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他做到了,他就赢得了师生的尊重。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究竟有没有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答案是没有,所以我做的不是很好。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有着一个不简单的道理。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成功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进行移植、整合、加工,然后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振聋发聩的企业、人名: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玛丽·凯,还有史密斯、高尔、佛罗里斯·梅尔杰斯、鲍伯·加尔文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作者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学习。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所以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于是就有了“功勋四中人”、“我最爱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民主平等,让学校文化“股份制”,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你在这个群体中那么重要,别人是如此看重你,你不好好工作,能辜负人家的心意吗?“如果我们的教职工都以校长的心态去工作,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呢?”归根结底,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

对于学生他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在高密一中,他们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开放性评价试验。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近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评价学生知识从成绩上定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某些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学习成绩差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他也讲到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面,好像学生发言一定要举手,而且回答错了有时还要受到教师的批评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发言,而李希贵老师则倡导学生的'发言权即使讲错了也不要紧,主要看学生思维质量如何,实施证明无需举手的发言人数明显多于要举手的发言,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民主的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学生觉得发言时一件困难的事情,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

对待职工,文中也提到了很多的事例,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比如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同志干了足足三十年,而且非常的出色,老一点的教师都非常的尊重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里的老教师都退休了,青年教师成了学校的主体他们对这位老同志的过去知之甚少,仅仅把他当做一名普通的管理员,让他感觉被冷落了,所以他开始带情绪工作,闷闷不乐。这件事情被提到了校长办公会上,作为校长的李希贵马上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在教师节上把主题定位在“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并让全是最好的书法家题字“三朝元老”给他让他重新体会到自己的重要,别人也尊重他了他也好好的开心的工作了 。还有就是他们学校有一位退休教师在收发室当值班员,除了接电话,手法报刊外,就是接待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这个直接是由校长直接告诉他的,所以这位退休教师对李希贵说,他不在的时候,我的责任更重,因为在家长前我就相当于校长。

从本书中我想到了学校是个主体,任何人都是学校的一部分,特别是教师在学校的意义更加重大,所以当教师成为第一,受益的将不仅仅是教师。正如李希贵所说,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而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的管理者都应善待我们的教师。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本周学习了《第二曲线创新》这本书,本书是李善友老师经过多年的摸索,所总结出的创新理念的一本书,书里有很多理论确实对认知、对生命的成长有很多指导意义。

一、“美好的事物”是自然“长”出来的

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美好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那个美好的事物不是设计和规划出来的,而是慢慢做出来、长出来的。这就是一种生物态的思维模式。很多美好的'体验都是在成长、探索的体验中,自然生出的。

二、从“经验”上升到“思维模型”

什么叫思维模型?

以前的认知叫“眼见为实”,我们眼睛所获取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然后把这种信息提炼成具象的“经验”来指导未来。但个人的经验边界太窄了,也无法跨领域。这是农业社会的模式。后来发展成理性,用“思想”看世界。就是把经验再抽象化(升级),拓宽了边界;在思想里边再提炼一个模型(工具)出来,这个东西就叫思维模型。这是现代社会的模式。

什么叫多元思维模型?

就是通过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不同的维度,来观察事务,分析问题,这样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最好的多元思维模型,来自于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芒格)。就像下围棋,一个专业的围棋选手,一定会去练定式,定式练得越多,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反应就越快;又像学画画,对工具、笔触的理解越多越深,画得就会越好。所以要多学多思,学到老活到老。

三、第一曲线、第二曲线与分形创新

创新是渐进性的,我们把它描述为第一曲线;在说第二曲线之前,我们先说“分形”。“分形”指事物在不同的尺度下具有自相似性。比如树叶、雪花、海岸线,都是大自然分形的体现。

同样的,如果我们放大第一曲线,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尺寸,比如公司、产品和部件,都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小的s曲线。其中的一条s曲线,通过革新、迭代,就可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曲线,这就是第二曲线。这种在第一曲线成长出来的创新,就叫“分形创新”。(这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就能出来”的具象。)

四、如何识别破局点、击穿破局点

当任何一个领域发生快速(比如十倍速)变化的时候,就是有可能的破局点要出来的时候;就像互联网(手工办公到电脑办公)、智能手机(人人机不离手,美团从pc端全面转入移动端)。我们要在其中单一(关键)因素发生快速变化时,做出预判。

一旦发现这个破局点、这一关键要素,我们就要用十倍的资源投入其中,善友教授称之为“单一要素最大化”。

《第二曲线》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二曲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无论是生命还是由生命创造的产物,都难逃一个生物周期的自然规律,会经历诞生,成长,衰退直至结束,我们能做的是如何利用创新及其他行为能力,无限延长成长的过程。

生命周期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条s型曲线表示,最开始是投入期,伴随着尝试和实验等过程,如果投入高于产出,曲线会向下;当产出比投入多时,曲线会向上。如果一切都运行正常,曲线会一直呈上升状态,但到某一时刻,曲线无例外会持续下降。

长一点的周期,例如“罗马帝国”存在400年,最终还是灭亡了,而现如今企业平均寿命仅14年,本书的启发点,在于如何在曲线上升状态时找到第二曲线,类似“plan b”需强调的是第二曲线要产生在第一曲线上升趋势中。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好似启迪我们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有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才是创新的最高境界。

可如何才能知道,哪个阶段该发展第二曲线了呢?直至阅读完毕,也没有理解明白,好像更多在于“天才”的成分。例如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推出的mac电脑大获成功后,乔布斯和他的创意团队就已经着手推出ipod,而当ipod站领市场后,又开始设计完全不同的商品iphone,同样获得成功后,又开发了ipad,每一条新曲线的.诞生都是源于前一条曲线的上升过程中。乍一看,都是来自不用市场,做法甚至有一丢丢冒险,却在人为的情况下,生成天衣无缝的体系。

我们可能会想是只有电子产业,日新月异,需要快速谋求第二曲线,其实不然,时间证明,第二曲线思维来之不易,不仅需要理性分析,还需要想象力、直觉甚至是天分。就个人成长和来说,自律和努力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和成功,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裂变出成长路上的“第二曲线”则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永远都在重复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事情,将永远徘徊在第一曲线,人生变没有了意外,没有新意。有人说,我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很满意了。但当下大环境的改变和迁移,我们都不自觉地被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裹挟着发生改变。而不尝试着在做好既定的事情后,将其余看剧、打游戏的精力去思考还能在做得事情,从而改变当下处境。

通过两年的时间,我将一线顾问的工作变为熟悉的本能,甚至有想法觉得这个本能就够用了,惰性的思想使得看书时务必羡慕找的第二曲线的成功人士,虽然现在闲暇之余还未完整的想到自己的“第二曲线”,但务必会再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律和努力。

《第二曲线创新》读后感

其实,事实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创新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哪怕是一个全职在家的宝妈,当你具有了创新思维,你也会做出不一样的事情!

在刚刚出台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当中,有这样的说法“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已经是和国家规划方向切实相关的思维能力。

如果你意识到需要创新,但不知道怎么做,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老师的这本《第二曲线创新》可以拿来看看。其中非常完整的介绍了12个关于创新的思维模型和实践方法。一共有创新、战略、竞争、组织4个模块,每个模块当中有3个思维模型,汇总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思维。带你了解创新的底层逻辑,结合大量的经典应用案例,让你也可以开始实践。

第二次宣言读后感

今天中午,陈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小故事的名字叫做《没有第二次》,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哲学家叫做苏格拉底。有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你们从果园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在途中一定要挑选一个最大最好的果子。”结果许多学生都空着手来到了老师的面前。它们请求老师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苏格拉底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通过这一句话,我联想到了我自己。

记得有一次,妈咪给我听写语文生字,我错了很多。我很难过地对妈咪说:“妈咪,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妈咪意味深长地说:“你自己去复习吧!没有第二次的?”听了妈咪的话,我赶紧认真的复习。

还记得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姐姐、妹妹去树林采树叶,看谁采的树叶最好看,最有形。我们规定只能向前走,不可往回走。这里的树叶好多呀!红的、绿的、黄的……有圆形的、五角形的、梭子形的……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五彩缤纷的,好看极了!

我们开始采树叶了!我看见了一个很特别的叶子。可是我认为前面还有很多漂亮的树叶,所以并没有弯腰把它捡起来。20分钟后,我们在一个地方集合。我空着手来到集合的地方,看的姐姐和妹妹都采到了很多美丽的树叶,我忙说:“我再去找一下。”“不可以!”姐姐严肃地说:“我们说过,不可以往回走,”我听了。非常后悔,心里想:要是我把第一次看到的漂亮树叶拿起来就好了。

这些事告诉了我“没有第二次机会,人生就是这样!”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认真,仔细,这些事也就想做人一样的!力求一次成功,不可以马马虎虎,白白留下遗憾!你知道了吗,我们做人不要马虎!

《学生第二》读后感

《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学校提出的“每位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风格”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师第一”的具体体现。)如何让每一位教师能够“成就学生的时候也成就自己”?(学校“一律优成绩,一项棒特长”是成就每一个成功的学生个体的目标。)。

《第二课堂》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我在《第二课堂》这本书中知道,田螺和蜗牛一样,都是低级软体动物,自己的武装就是坚硬的`外壳。如果没有外壳的话,它们将难以在这个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生存下来。

田螺真的靠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的吗?我一直在思考着。一天,爸爸下乡回来,带回一些田螺。这回,我可要探索它的“秘密”了。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被包裹在那个墨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旋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我慢慢地蹲下身子察看,只见一个个田螺躺在盆里,把“门”慢慢地开启了,触角和柔软的身体从“房子”里伸出来了,我好奇地用筷子碰它的身体,谁知筷子刚碰到它的外壳,它的身体就很快地缩了进去,把“门”紧闭起来,一连碰了几次都是这样,让你奈何不得。我想蜗牛也是这样子的,蜗牛的壳是它的家,也是它的保护伞,它背着它的家,到处觅食,它时刻和它的家在一起,有点同生死,共存亡的味道,它爱它的家,因此就把它背在了背上,不管它有多重,真的有点像誓死都要保家卫国的战士。

这时,我明白了,原来田螺和蜗牛就是这样利用外壳作“房子”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的。由此,我便想到了古代战士的披甲和现代的坦克、装甲车,它们不就是利用“外壳”来保护自己的吗?还有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它们就像“外壳”那样保护着自己的国家。

《第二课堂》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很多的知识,培养了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第二》读后感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第二地球》读后感

尊敬的罗亚博士:。

您好!

我是第二地球的首领,我谨代表第二地球邀请您来我们这里参观,敬请光顾!

此致

敬礼

您的朋友。

xxx。

283月18日。

就是这一封奇怪的请贴,罗亚博士本来不怎么在意它,但是现在想来,这件事也真是蹊跷,将计就计吧,既然来了,就看看这所谓的第二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说不定还能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就在这时,飞船开始着陆,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停下了,罗亚博士站了起来,机舱门缓缓地打开了,罗亚博士走下飞船,他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无论自己看到了什么,都不要慌张,但是,当他看着这一切时,却意外的发现,这,这根本就是地球,就是我们生存的那个地球啊,无论是人物,地形,环境,一切地一切,都是地球的原貌,只是她更加活力,更加富有生气,这,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第二地球吗,这下好了,这下人们就不用再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地球里生活了,他兴奋地走过去和每个人问好,可是,他们好像把他当空气一样,根本看不见他,他就这样看着,看着这些人忙碌的干着自己的事,可是,为什么这些场景会如此的熟悉,好象,好象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样,天啦!这些愚蠢的第二地球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快看,他们正将一股股的工业污水排进干净的河里,他们正把一车车垃圾在路旁焚烧,看啊,看那一缕缕的黑烟,正直冲那广阔并美丽的蓝天,那一片蓝色的世界,正在慢慢地,慢慢地消失,而那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黑云,然后变成一滴滴酸雨,从空中坠落下来,害了庄稼,害了树木,害了花草,更害了这些人,人们还是忙碌的工作着,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得意,那么兴奋,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高科技,他们的生活更值得享受了,天啦,这些愚蠢的人们,你们还在高兴些什么,你们抬头看看你们的天,看看你们的第二地球,看看吧!她都机警被你们摧残成什么样子了,迟早有一天,你们的第二地球会被你们折磨成和地球一样苍白无力,了无生机.

等等,和地球一样?难道说第二地球就是地球的过去,是的,一定是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曾在地球上发生过,不行,在这么下去,就算研究出第三地球,第四地球.......甚至是第一百地球,也不能让人们长期生存下去,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人而不是地球,如果不是人们只顾着提高生活质量,而不管地球,那么地球又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回想一下那远古时代的地球,是多么的漂亮,多么的活力,人类的出现推动了文明历史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大大地伤害了地球,大家想想,要是连家都没有了,还要这么多可以高享受的物质干什么,到了地球消失的那一天,一切的一切也都会随之而逝,到了那时候,什么忏悔,什么行动也都没有办法来挽救我们可爱的家了.

哎,原来只是一场梦,多可怕的梦啊,罗亚博士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提起打开高新笔记本,写下了探索第二地球行动取消的说明稿,他已经决定在今天下午就举行取消仪式,然后和全球人民一起来拯救我们奄奄一息的地球母亲,拯救我们唯一的家......

《第二课堂》读后感

寒假的一个上午,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来到了do嘟城体验生活。我最喜欢的项目是报社。我们是小记者,负责采访和编辑。do城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一张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去采访贝因美护理中心采访应该怎样给宝宝洗澡。贝婴美护理中心的小工作人员他们跟着do嘟城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宝宝”洗澡。工作人员给“宝宝”放在一个盆子里,先用温水把“宝宝”冲湿;再用肥皂往“宝宝”身上擦;洗完以后用热水把肥皂冲掉;再用热毛巾轻轻的给“宝宝”擦身:先擦“宝宝”的小脸蛋,然后擦下巴,接着擦身体、擦腿,最后擦脚。

擦完身以后用酒精给“宝宝”的肚皮眼消毒,再给“宝宝”穿上衣服,采访完我们回到报社开始写采访的报道。记者们多么辛苦啊!他们每天都要跑到各地区采集新闻,采访有关人物。通过体验,我才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一份份报纸都是报社的记者先去采访,然后编辑,再投稿,最后印刷,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使我们每天都能按时看上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一些喜怒哀乐的新闻。后来,我们又来到了警察局、动漫屋、印染店和其他地方体验是怎样工作的。最高兴的就是我们拿着辛苦赚到的工资来到do嘟城百货店都购买商品。百货店里有夹子、书签、小挂件、橡皮、手链、铅笔等一些小商品,都是我们非常喜欢的。

我看中了一条非常漂亮的手链正要购买时,才发现这条手链好贵呀!我赚的钱根本买不起!这时我明白了:爸爸、妈妈平时上班是多么辛苦,挣钱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不能随便乱花零用钱。通过体验,使我知道了:每一份工作都有各自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都能做得出色!

《学生第二》读后感

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