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温度的读书心得(优质15篇)

时间:2023-12-23 07:15:03 作者:文轩

读书心得是读者对于所读书籍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和观点,我觉得读书心得对于提升个人素养和扩展思维很有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教育,是人生之大事,国家之大事。教育,关系着人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类的进步。王芳校长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我们追求深一度的教育就是要求学校的活动有视野,有深度,往前迈一步,再迈一步,尽量抵及教育的核心,让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内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对于任何一所培训机构、任何一个教育人来说,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作答是不可回避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着一所培训机构的教育信仰,也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教育因着眼于人生命的全面成长而更加善良,也使学校教育有了应有的温度。

如果说当今教育还有什么严重问题,那就是我们把分数还看得太重太重,把人看得太轻太轻,冰冷的分数有时冰冷了人的成长环境。

课程是孩子的一日三餐,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基本载体。没有与教育哲学相应的课程,所有的教育主张都只是一种宣示,而无法成为教育的坚守。在您的心目中,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王芳校长认为好学校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地方。他真诚的希望,教育离人近些再近些,离功利远些再远些。做有良心的校长,办有温度的教育。

教育就像一杯茶一样,应该是温暖的。教育的温度源自教育的本质:心灵的对话。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教育不应该是刻板的教学和冰冷的规训。

我们老师应该带着一颗有温度的心去教书育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灵被呵护,自尊心被保护,教育的本质不就是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吗?我们老师要常常微笑,因为微笑是最让人温暖的东西之一,它像一缕阳光照亮学生心灵。

教育有温度,不仅温暖孩子,也要温暖家长。在我们早期的教育案例中,有孩子接受我们教育后,父母复婚的;有家长获得自由后,创业改变家庭收入的;有母子反目到亲子关系完全好转的;有因偷窃准备送进少管所的孩子帮助母亲承包鱼塘成为自食其力劳动者的。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有温度的教育,一个好的教育,不仅孩子获得成长,家长同样获得成功。

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审“苦”。这种审苦,像一位评论家形容波德莱尔的写作状态:他躺在玄色的石板上,拿着明晃晃的刀子给自己解剖。不同的地方是我左手持镜、右手持刀;最后发现刀是钝的、身躯是虚空的。“我”在石板上铭肌镂骨地“观”着。镜子呢?镜子还是镜子。我从小人书开始“读书”生涯。村里的大小孩,从初中学校借回小人书。有些大小孩还爬到老师家或供销社里去偷小人书。借回来的第二天就要还,于是一本小人书在村里轮流读到天明,轮不着的干瞪眼。读小学的我放学回家,主要任务是放牛,读小人书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当时用得最多的一个短语,可能就是“改革的春风”。在这“春风”中,我感觉到了父辈们一生的“悲惨”。这种“悲惨”感越来越强烈,最后成了未成年的我关注农村一草一木惟一的“眼”。读高中时,我拼命地思考农民的命运。读的书越多,越深入,越感觉到世界的广大、知识的无涯、思考的无穷,而人在其中的命运也越切近,越飘渺。我不知不觉走上抽象之路。当年的“农村之思”远了,“人的命运”这个维度却刻骨铭心了。为何读书?我说不清楚,因为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读书已经是存在本身。但我知道:我读书之所及,无不是“人的命运”,人在盐米油酱醋中的命运,在世界中的命运,在人类中的命运。我关于人的命运的关注就这样地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展开了。我信奉叔本华的理论:喜欢阅读一目了然的书的人是懒惰的人,只有阅读那些需要自己反复思考才能明白的书的人,才是真正读书的人。我认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一个没有比较艰深着作的民族是不深刻的民族。真正的艰深,不是因为它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因为它直面世界本身的复杂。我的阅读也是如此。我喜欢阅读艰深的著作。在阅读中我强调想象和联想。再抽象的理论表述,在进行思辨理解的同时,我把它还原成日常生活的图景。有些只需要现成的联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构造。我一直认为,无法进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认为理解抽象概念,这个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经是死的东西了,既没有联结能力,也没有生成能力。

阅读是抽象的,感受是具体的。在抽象阅读和现实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观念的命运。我们生长在改革年代,但在接受现成的非个人化的观念里长大。许多教育和观念已经深入到生理反应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围。人不能揪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自圆其说的内部突围中,惟一的途径是自觉引入差异。遇到能够证明自己感受和观点的事物固然高兴,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兴。我称之为差异阅读法。我很少单纯地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种观点。我总会同时将观点不同的许多书放在一起读。我越信服某种观点或某本书,我越要寻找不同的书来辩论。

读书能使我们进步,开阔眼界,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更多的书吧!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方华说:“做教育,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候如十面埋伏;有人看似闲庭信步,有人却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爱、慢、欲,是他的教育三字经”。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不是只爱听话的学生,爱自己喜欢的学生,而是爱全部的学生。接纳所有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我们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她是充满真诚的爱,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在前者关系建立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学习,我深信只有孩子爱上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老师在教育中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学生,引导唤醒,激发每个学生不断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方华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是让孩子接受18岁的教育,还是享受80岁的教育呢。读到这里我在反思自己经常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听不懂呢”。教育是静等花开,是润物细无声。因此课堂我再也不害怕孩子学不会,相信只要孩子态度端正,教师慢慢引导,正如方华老师所说“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

教育是“欲”的体现。教育是让学生有“欲”。“教育不是教诲,也不是给予,而是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个性化工作”这一句话再次敲醒我,我们一节课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让学生会做题就达到目标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每节课堂氛围宽松,激发孩子求知欲,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对知识、文化充满好奇,甚至着魔,相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有学习动力,就无需我们苦口婆心的告诫、劝说、甚至威逼了。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老师只有慢下来,对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帮助,相信孩子只有被爱包围着,孩子成长才是快乐的,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五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大河这片沃土,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一开始工作就教一年级语文而且带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刚踏进小学大门的小朋友是特别需要耐心和活力的。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还记得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叫赵x宇的孩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本课外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回忆当初的温暖瞬间,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算是一位温暖的教师吧!但不知何时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严肃的教师,上课总是板着脸的教师,我和孩子们之间有了距离,现在他们上五年级了,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路曼曼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近日读方华校长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其实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长提到的教育是什么,还是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还是在讲述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实和我们还是有不谋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很多理念还达不到方华校长的高度,从方华校长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内容真正要做起来或进行改变确实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温暖”一词,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那句“让我们温暖的绽放”。怎么让教育变得有温度,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我想,不是简单的喊句口号而已,而是应该在属于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下,给孩子更多可能的实践,让教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长所言:“教育还应有一些更深、更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一时发现不了甚至永远都无法量化和具体化的东西。”

在方校长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师的那句: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慈悲应从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现在的很多时候,教育变得有些急功近利,变得有些让人看不清楚。我想,对于教育,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样才是好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并能影响学生的教育。

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教育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适宜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另外,在方校长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叙事者团队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动力,有风景就会行走。让教师知道前方还有更好的风景并且不是他们一个人在行走,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或许就不会来得比较早、比较急。”我们的团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现在的叙事者望亭团队,才有了为之共同努力的动力。

当然,方校长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长的角度在思考与评述,对于我来说还是有很多触及不到的地方,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需要追寻的目标,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并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们的教育有爱、有温度。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书反复读了好几遍,很是喜欢,主要是因为:

作者的观点提出了好多新颖而别致的,给人以耳目一新,震耳发聩的感觉。比如说“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老师虽然在上课,但课堂还没有开始。”这是对有的老师应付上课,或者满堂灌课堂的一种抨击,但是,作者没有老调重弹,而是委婉倒出,看似轻轻巧巧,实则绵里藏针,耐人寻味,所以,此说法作者赢在思考力,也赢在表达力。还比如说“以良好的学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我读到这里,就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组织,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问题学生千千万,深究下去是因为学生的家长问题万万千,如果有良好的民风,就有良好的家风,学风当然就不必挂虑了,此说法赢在读者的共鸣,也赢在作者的教育格局,或者说作者的教育情怀。令人不服不行。

本书还让人叹服的还有作者缜密的思维能力和精准的表达能力。比如说到“教育的根本”,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教育是举国上下,唯分为本,唯成绩为本,而到了作者的笔下,分数却掉到了“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而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呢?作者说“通过这些手段和途径,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养成学习兴趣与习惯,掌握基础知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人文情怀和公民素养,锻炼身体与技能的目的。”其实,平常我也知道,分数不是唯一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的锻炼,而现在,读了方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我就彻底明白了学习除了知识点,之外的东东是啥了,所以,本书简直可以升级成老师学习的教科书,理论性特别强。

昨晚听了方老师的报告,不知群里的哪个高手的弄的乱七八糟、各种捣乱,害的我错失良机,听的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但,我也是听到了一点,就是在教育中,有各种温度,但是,总而言之,教育的核心是“人”,遗憾的是作者对人的认识没听全,同时,我也领略了作者强大的耐心和各种礼貌。但是,教育的核心是人,值得我们牢牢记住。

教育就是引领与帮助,这是作者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想。这也可以成为我的教育的座右铭。

没事的时候,趴在床上,背诵这些喜欢的观点成了我这个假期的一大乐趣,高兴了我还会录个背诵的视频,自己欣赏欣赏,感受一下作者思维的条条缕缕,看看作者缜密的准确而强大表达能力,寻思一下作者抛出的教育之灵魂的模样,顺便找寻找寻自己的温度,自己的职业温度,自己的教育温度。

总之,感恩,能够遇到这本书。

文档为doc格式。

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不是木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美轮美奂……”翻开《教育的温度》扉页,迎面邂逅泰戈尔的诗句,心被打动。后来看到作者在书中说,当他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都湿润了,内心波澜壮阔。这句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闪耀着生命的哲理,概括了人生,也概括了教育,上善若水,是亲切而温煦的。

林格是当代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家,曾经走遍全国各地上千所市县,深入上千所学校进行调研,被称作是“用脚做学问的人”。他既有深厚的教育素养,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有一种连天接地的理论高度,从而让他的文字具有极生动的表现力,充满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当然,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做教育的书,可是这绝不是一本仅仅讲述教育的书,它同时也是一本有关生命哲学、启迪人的心灵,促进人自我成长的著作。全书66篇,每篇的内容都不长,主题不一,仿佛是作者的随思随想,随感随悟,内涵却又一脉相连,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做教育,如何读书,如何成长,如何做一个优质的人。在林格老师心中,教育是温暖的,也是美好的。

对于教育,林格老师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在家庭教育中,他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养育一个孩童,乃至蓄养自己的精神灵魂,却是一段持久的关照历程,它需要你不断倾尽心力,以一颗不断上进、开放的心,来体味生命这种东西,才能最终孕养出一个丰富的生命灵魂。”对于学校教育,他说:“教育的真谛是让阳光照进心间”“教育唯一的目的是唤醒人的自觉”,“教育的目标是强大孩子的内心”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人懂得关心、合作,等待,从而唤醒人的自觉心,进而塑造强大的内心。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学生们小学要上6、7节课,孩子的时间有大半是在学校度过,是与老师相处,所以老师的陪伴显得至关重要。但陪伴得是有质量的陪伴,如果你只是陪着,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那就没有意义。那什么是有质量的陪伴呢?我认为就是关注学生的身和心,关注他们的学校生活,在校学习情况,能够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珍贵的存在。老师应该在各个方面让学生们感到教师都在关注他们,都在身边陪伴他们,并给他们温暖,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学校是他们的母校,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冯俊如)。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当我一拿到“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我们推荐的学员必读书——《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时,便心生欢喜。“温度”——多么温暖的字眼,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它仿佛一盏明灯,告诉我该如何前行。

五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大河这片沃土,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一开始工作就教一年级语文而且带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刚踏进小学大门的小朋友是特别需要耐心和活力的。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还记得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叫赵x宇的孩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本课外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回忆当初的温暖瞬间,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算是一位温暖的教师吧!但不知何时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严肃的教师,上课总是板着脸的教师,我和孩子们之间有了距离,现在他们上五年级了,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有爱、有温度的房子,才是家。同样,有爱、有温度的校园,才是学生温暖的家。一个有爱、有温度的老师,才是温暖的老师。而我,想成为这样温暖的老师。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是我校“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学员推出的人手一册的一本好书,此书作者方华老师,以深厚的语言功底向我们谈了他的教育观。这本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觉得我要想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得向他学习,尤其要好好看看他的书,这对今后的工作一定有帮助。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接纳与爱,老师的爱才有意义和价值。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一些,课堂上语气尽量温和点,微笑多一点......不得不说,的确有些改变,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本学期的一节随堂课,当天有雷校长、李金彩老师来听的我上的——《刷子李》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活跃出乎我的意料,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我十分惊喜,也万分意外!雷校长告诉我,这一定跟你上课时的仪态有关,因为这一堂课,我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是啊,在学生眼里,老师的微笑对他们而言,是接纳、是鼓励、是赞许。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自己的肯定,自然而然反馈给老师的,便是积极和主动。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有何妨?多些微笑,少些狭隘,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也会变得慷慨大方,真诚善良。

我希望能按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通过书上的习得,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成为一个温暖的老师,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

实话说我对“教育”二字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但是读完此书让我领悟到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学生才会有温度。在王兮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中,王老师注重了成长环境的温度、管理的温度、课堂温度、德育温度、活动温度等等,在所有的教育互动中均注重了一种人文的关怀。在书中我学习到了:

(一)要想建设好班级,首要任务就是赢得家长的信赖。

班主任老师重要的职责就是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的纽带,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搭建好家长委员会班子,唯才是用。还可以将老师的教育理念传达给父母,培训好父母,告诉父母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更要搭建沟通平台,用温馨的语言让沟通常态化。这使我感受到:所谓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人的服务。

(二)让晨读课程熠熠生辉。

王老师研发了低段晨诵课程:望着天空的眼睛;低段读写绘课程:与故事同行;中段晨诵课程:我听见思想振翅的声音。王老师正是用这样的课程,让一双双眼睛飞出了窗外,让每天清晨的一首小诗与孩子们纯真的心融合在一起,孩子们读小诗,画小诗,写小诗,在诗意中栖居,在诗意的生活中感悟语文的魅力。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也进行了绘本的读写绘课程的实践,在一段时间内,我发现孩子们的识字量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小幅度的提升,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学期的晨读课,我再次进行课程的小开发,让宋词走近孩子们的生活,希望能学着用王老师那样创新的眼睛,去发现宋词与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契合点,让宋词在孩子们的平日生活中熠熠生辉。

读完此书我觉得做教师就做有温度的教师,做教育就做有温度的教育。正如李镇西所说,大多数老师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饭碗,更高尚、层次更深的就是把这种职业当成了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希望我能做那个最虔诚的信仰者。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不读书的人只有一种人生,爱读书的人可以有成千上百种人生。读书人跟着书中人物走进一种种独特的人生,品味各色各样的生活。今年的春节比较特殊,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缘故,我一直宅家门看书。每一本书都有它的温度,每一本书都可以温暖我心。在此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方华老师写的《做有温度的教育》,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给我的教育道路指明了方向,解决了成长的疑惑。

今天再次翻阅笔记,写下感悟。

非常欣赏书中方老师的三个观点:

身在教育圈看教育,也深知我们教育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故而在教书路上不仅仅“教书”更要“育人”。育人先育心,从心灵入手,从方法引导入口,从合作分享开始。育人需要结合德育教育、每周一课少先队活动课团课、每月主题教育活动.......

育人关键在教己。英国学着贝奈特说,唯一真正的教育者就是教育了自己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疫情当前,“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主播,家长摇身一变成班主任,学生成为手机之王”,没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不知不觉间就会与能自主教育的人拉开距离了。这不仅仅说教师要有“教己”的能力,学生也要养成“教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啊。

作为一名教师,非常认同方老师说的一番话:“教己”是要有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要有不断修正、纠错的能力,要有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其次才是要有知识、技能、交流的素养。当然教育工作者还要有主动担当的职业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育人路上,要清楚认识学生和我们成人一样有喜好、有情绪、有选择、有惰性,且自控力还不如成人。所以,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讲对错、是非外,还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兴趣、喜好等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方老师说,真正“教己”不是非得学校组织外出培训学习,而是在“八小时之外”自我学习。我们时间花在哪里,我们的着力点在哪,成果就在哪。我们的行动在哪,成长就在哪。优秀教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自我诊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而成的。只愿我们都能一路成长。

关于读书联盟,真是越看越欣喜,多希望我校的领导也看到这本书,好抱团一起阅读。如果一名老师都不爱阅读,他又如何教会学生阅读?方老师说推进区域阅读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基础,只有教育者和青少年真正爱上阅读,对全民阅读的期待才有可能实现。

阅读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是一个人静心的沉思,但阅读也需要同行的鼓励、同伴的分享。我们可以采用静读、闲读、细读、精读和群读、伴读、互读等各种方式,只为坚持阅读。

打造“书香校园”可以参考方老师的“三四式平台”。“三”是指形成三级平台,即县级、片区级和校级阅读平台。“四”是指明确读书联盟的四项目标:一是唤醒与激发联盟成员的读书意识;二是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培育读书氛围;三是通过阅读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专业素质;四是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和生态。

在校级阅读平台操作中,鼓励教师和家长一起阅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推荐(好书),每双月一互动,每季一诗会(为您读诗),每学期一展示,每半年一论坛,每年一评选(读书人家,最美育人家庭,最美阅读人等),每书一体会(一文一体会,一书一体会,一学习一体会),每活动一交流”等活动,抱团阅读,我相信这样的阅读活动能让学校走得更远更好。抱团阅读,能让教师精神世界更丰富,学校生活更精彩。

推及学生活动,我相信学生看到我们老师如此积极努力读书,他们也会加入我们的“抱团读书”,“书香校园”便指日可待。

尊重教育。教师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师生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家校之间需要尊重,校社之间需要尊重。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教育观就会教出怎样的人。我们工作者应以真心换家长真情,以热爱工作换工作热情。家校合作才能赢未来,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尊重老师,尊重孩子=尊重我们的未来。

接纳教育。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乡村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这些种子良莠不齐,有些发芽较快,成长较快,而有个别种子迟迟不愿意“发芽”,这时候我们要有耐心,给予他适合的水分、空气、阳光,温度,等待他慢慢“出芽”。

就如接纳我们乡村的孩子不是“优等生”,明白我所教育的孩子至少三分之二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优秀的孩子”,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们的学习跟不上进度,作业没法按时上交,上交的作业错误百出,甚至有时会调皮捣蛋惹我生气,可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淳朴,那么善良,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心怀温暖。

也许我接纳一个个独特的他们。同时更要引导、激励他们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乡村教育需要“关爱”,需要“关注”,需要更多的“光”,愿真心扎根乡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真诚努力改善乡村教育,为乡村教育带来更多美好。

《灵魂的温度》读书心得

一本厚厚的《灵魂的温度》拿在手上,每读一篇,我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总是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春晖使者”,他们用热血去融化冰冷,用真情去福润贫瘠,用大爱无私的义举去反哺故乡,真实地谱写了一曲曲感恩之歌和奉献之歌。读后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人性的光辉以及他们的行为中所包含的“灵魂的温度”。

作品具体描写了“春晖使者”郑传楼、陈志坤、任丽萍、杜兴成、杨洪、曹以杰、高海翔、叶辛、文学强、张义恩等一批新时期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在外乡友、游子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而其中书的第二部“乡情-----一条让感恩之心奔流的河”最令我感动和难忘,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贵州大学学生任丽萍姐姐爱心回报家乡的感人故事。

任丽萍姐姐的家就在我们黔东南州雷山县永乐镇格益村,这是雷公山脚下的一个贫瘠山村。虽然学习、生活条件都很差,但她凭着一颗上进的心,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并顺利考上大学。成为苗寨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大学里,她时刻不忘是乡亲们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帮她凑齐读书的费用,一颗要回报故乡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始终在她脑海里萦绕。大学第二年,她采取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行动,休学一年,到家乡雷山县大山深处的掌雷小学支教,帮助那些和自己当年同样命运的孩子们。

这是一个比自己家还要偏远、近乎原始的苗族村寨,条件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任丽萍姐姐凭着坚强的毅力,不为困难所惧,发挥自己的所长,尽心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给孩子们心中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她的事迹被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人们纷纷行动起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香港的慈善机构来了,北京的学校手拉手来了,县政府挤出的资金到了,山寨的教学条件得到天翻地覆的改善。任丽萍姐姐心血没有白费,她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同时她也获得了各种荣誉。

掩卷而思,我从任丽萍姐姐的'感人之举中理解到了什么是“灵魂的温度”,人活着身体就要有温度,灵魂也就应该有温度,而爱就是我们的温度。只要人人都保持着爱的温度,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温暖,和谐社会一定会构筑起来。同时我也认识到,我还是个小学生,还做不到任丽萍姐姐的那一步,但只要在平时能严以律己,多做好事、善良的事、温暖的事、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同样也能体现出“灵魂的温度”。有了这样的基础,将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大爱无疆,爱心永驻!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寒假有些漫长,但是,也有一些幸运的事情,遇见《做有温度的教育》这一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能预想到作者一定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教育学者。事实也是如此。百度百科里有他的人物介绍,他更是2014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教育局长,2015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未来教育家》等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方华局长不仅是个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局局长,更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家。他认为“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求高、会干扰成长规律”“求快,会打乱成长节奏”、“求全、会破坏成长环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难。因为这是从认知改变到思维改变再到行为改变的漫长过程。做有温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内涵:关注学习,关注个体通过学习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务是向内的探索,当教育“慢下来”,更多关注孩子本身,并给予多元评价,孩子才能温暖绽放。

认知学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他们不太能够理解抽象的符号,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学习,所以当老师遇到低年龄段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配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他们借由种种的游戏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样的知识,学习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表达需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都是为了提升生活适应能力来做准备。所以,如果老师能够结合游戏和教学,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就能在愉快的情绪下自然地学习。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游戏化。

当我们明白教学游戏化的目的之后,而能够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学习复习,不仅能够活络气氛,在愉快的情绪当中,能够自然有效地学习,而且,能够在娱乐当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举个例子,在教学一年级的孩子10以内的分与合的时候,等教学结束后,我会给孩子们介绍“抢10”游戏:把1-9的数字做成卡牌,小组4-6人进行,每人手中一张牌,同时翻开,然后看是否有两张卡牌的数字加起来正好是“10”的,如果有,马上按铃抢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说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赢走那两张卡牌,如果没有可以组成10的卡牌,继续每人翻一张牌,赢牌数最多的就是最后的赢家。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回家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既促进了亲子交流,同时10的分与合更是牢记在心。

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响而转移。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让孩子们能够专注的元素。而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会有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是让孩子们愉快,并且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在教学活动设计游戏配合复习,就可以让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而这样的学习就比较有成效。并且当孩子们觉得学习有成效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增加他们学习的动机,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温暖的吧。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一拿到“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我们推荐的学员必读书——《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时,便心生欢喜。“温度”——多么温暖的字眼,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它仿佛一盏明灯,告诉我该如何前行。

五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大河这片沃土,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一开始工作就教一年级语文而且带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刚踏进小学大门的小朋友是特别需要耐心和活力的。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还记得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叫赵x宇的孩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本课外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回忆当初的温暖瞬间,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算是一位温暖的教师吧!但不知何时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严肃的教师,上课总是板着脸的教师,我和孩子们之间有了距离,现在他们上五年级了,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路曼曼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曾莉)。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他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些观点。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从具体几篇文章谈谈我的一些感触:

《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让我懂得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让孩子在“静”的环境下成长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一年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明白我需要静下心来给学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让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价值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的那么优秀,但我们要不放弃、不歧视、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这不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应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方老师用自己真实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对于“成功”一词的定位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过的错一而再的重复。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改正错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中实现一个教师的成长,教育者做为一定程度的“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用最正确客观的言行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独行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赢未来》让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减轻老师平时在工作中学生带来的烦恼和心累,辛苦一阵子,轻松每一天。

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度。此刻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寒风中王校长在校门口为来参加期末考试的一二年学生加油鼓气的画面,中层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入校的孩子并向他们问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让孩子来到学校训练能看到老师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还有一年级班主任蹲下身子为学生寄鞋带的温情镜头。

教育的温度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对学生的纯真关爱,来自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团结融洽。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