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一年级(精选22篇)

时间:2023-12-16 06:45:51 作者:雅蕊

教学计划分为年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周教学计划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教学计划的编写和实施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总结。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能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4.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能体会和感受语言文字美,发散思维,敢于创新。

1.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1、采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以童趣为本,朗读为主,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通过激发想象、自主创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一、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天。)。

师:是啊,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指生答。)。

师总结: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漫山遍野的红花绿草,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春天除了这些还送给我们另外一个礼物,让我们一起猜猜是什么礼物?(屏幕出现礼物盒)。

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进水里看不见。(学生猜谜)。

揭示谜底——雨。

师:对了,春天不光给我们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听!滴嗒,滴嗒,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一首诗歌《雨点》。

(板书课题:雨点,学生书空并读题。)。

师:小朋友们,雨点是一群爱旅游、爱冒险的快乐宝贝,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去了哪些地方旅行?它们到了不同的地方后分别有哪些不同表现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认读生字词:

1、读课文之前,我们要先认识一下课文中的新朋友——我们的生字词宝宝。

出示本课生字词:

池塘江河海洋小溪散步奔跑跳跃落进睡觉。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宝宝们的名字。再去掉拼音读一读。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排火车读、个别点读)。

2、生字宝宝成为你的朋友了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点的世界吧!

三、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四、再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1、怎样才能把生字宝宝写得漂亮呢?(学生读帖,老师做适当点拨)。

2、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瞧,雨点们旅行多开心啊!老师突然好想变成快乐的小雨点,落在柳条上,在柳条上荡秋千。如果你们也是可爱的小雨点,你们还想落到哪儿去呢?下课后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

雨点。

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跳跃。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好不同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 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姑、娘、蚜、盼、治、啄”等七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1——4小节。

3、练习朗读对话,能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一、谈话揭题:

1、(出示棉花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棉花)

2、棉花是一种植物,可课文中却把它当作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3、认识“姑、娘”两个字。单独时的读法,组成一起都读轻声。课题反复读一读,生字分别组两个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并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去掉燕子)同学们,棉花姑娘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她怎么了?(学生自由发言)

2、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你知道在她身上爬来爬去的坏蛋是谁吗?请到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它的名字并圈出来。(学生圈出:蚜虫)

3、你觉得“蚜虫”的“蚜”字怎么记比较好?(形声字,联系“蜘蛛”)拓展认识几个昆虫名称。

4、(回到图片)身上长满了可恶的蚜虫,这时的棉花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回答)

6、(出示“盼望、治病”)在这句话里有这样两个词语,你明白它们意思吗?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说说。

7、“盼”和“治”都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你记住了吗?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她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

2、棉花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名字,朗读动物名字)

3、过渡:最后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给它治病?引出七星瓢虫,朗读名字。

四、朗读理解课文。

1、同学们,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小燕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此时跟燕子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出急切地、充满希望的语气)

2、小燕子有没有答应她?为什么?请找出原因并在下面用横线画出。(教师板书:燕子——只会吃空中飞的害虫)

3、棉花姑娘不灰心,她又找了啄木鸟和小青蛙,结果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刚才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两段。(学生用划一划,读一读的方法自学)

4、反馈: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帮她治病?(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答案:啄木鸟——只会捉树洞里的害虫;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5、感情朗读1——4自然段。师生分角色读、生生分角色读,教师适时指导。

五、复习生字,承上启下。

1、一次次请求都失望了,同学们,棉花姑娘向我们求救了,你听,她是怎么说的?

(教师深情朗诵)小朋友,我是棉花姑娘。我身上长了许多蚜虫,可难过了。我多么盼望着有人给我治病啊。可是燕子、啄木鸟、青蛙都说没有办法给我治病,小朋友,你有办法吗?快帮帮我吧!

2、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按照课文的意思,只要有道理即可)

六、结束:

同学们刚才想了很多的办法,但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是谁给治好的呢?请大家课后读一读课文5、6自然段就能知道答案。

七、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只、星”是上下结构的字,主要特点是“上小下大”。

1、复习生字,会写文中要求的6个生字。

2、熟读全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有关蚜虫和七星瓢虫的有关知识。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同学们,老师上节课让你们在课后读课文,找找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你们找到了吗?(生答:七星瓢虫)引出(出示:斑)谁来说说“斑”字你会怎么记?它还有其他朋友吗?(斑马、斑白等)(形近字:班)

2、课文哪一段写了七星瓢虫给棉花姑娘治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5自然段)

3、这么快就吃光了蚜虫,你们想,棉花姑娘会有什么表情?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惊奇)

4、你能学着棉花姑娘的表情来问一问这句话吗?(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读:“你们是谁呀?”这句话。)

(学生回答)

6、不久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棉花姑娘的时候,她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最后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讨论后读)

7、出示词组:碧绿碧绿的叶子,学生练习: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拓展:火红火红的 嫩绿嫩绿的

三、分角色表演读。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比较着急,哪些地方又会让你感到轻松而高兴?(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

2、我们今天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把你们的头饰戴上,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哪种小动物读得最有感情。(教师读旁白,其他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读)

3、请一组较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

4、拓展:当读到最后一句话时,我们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请你们想想,此时棉花姑娘会笑着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

小结全文:(儿歌总结)棉花姑娘真漂亮,雪白花朵绿衣裳,小小蚜虫真可恶,咬得姑娘满身斑。大伙儿见了真着急,不会治蚜虫怎么办?七星瓢虫来帮忙,张口就把蚜虫吃。棉花姑娘病好了,你看她在咧嘴笑。

四、生字书写。

构的字,注意两边不要分得太开,提醒“就”字最后一笔“丶”不要落下,不要加上一撇。

2、请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它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3、学生临写,描红练习。师巡回指导。

4、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五、展示台。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蚜虫、七星瓢虫、棉花的小知识。

你们还想认识更多的益虫益鸟吗?请点击阅读“资料城”。

1、“森林医生”--啄木鸟

2、庄稼的好朋友--蚯蚓

3、虫国之鹰--蜻蜓

4、渔人帮手——鸬鹚

5、 捕鼠英雄——猫头鹰

6、大自然的清洁工--海鸥、鲫鱼、乌鸦、秃膺

7、蚊子克星——壁虎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通过认识人体的各个器官,认识8个生字,8个生词。

2.通过字词句的运用,知道轻声的几种构词方式,并能读准确。知道带有“点”笔画的独体字的笔顺规则。

3.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

1.了解轻声词的构词方式,养成课外积累词语的习惯。

2.日积月累,通过诵读《寻隐者不遇》,培养收集古诗词的兴趣。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2.字词卡片。(学生)。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体基本器官,识字学词。

1.指名说说人体头部器官,师板书:眉毛鼻子嘴巴脖子。

2.认读生字:眉、鼻、嘴、脖,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认读生词:眉毛、鼻子、嘴巴、脖子,一边指着同桌面部这些器官,一边认读这些生词。

4.利用各种形式认读以上生词。

5.同法认读生字:臂、肚、腿、脚生词:手臂、肚子、小腿、脚尖。

6.齐读以上生词,或抽读生字卡。

二、课件出示生词,学习轻声。

1.理解“轻声”,就是要把有些词读得轻而短。

2.课件出示读轻声的`词:眉毛、鼻子、嘴巴、脖子、肚子。

3.以上词语中的“毛、子、巴”等需要读得轻而短,这是汉语中语言表达的需要。

4.师示范读,教读。5.指名读,小组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胆子粽子镜子爸爸妈妈哥哥故事月亮时候。

1.师范读,让学生倾听。

2.听出了什么吗?你发现了什么吗?

3.有时候,一些词里面含“子”或重叠词,或某些特定的词,由于表达的需要,也要读轻声。(简单讲解即可)。

4.师举例说明。

5.指名试读词语,师相机指导。6.分小组读,全班齐读。

1.课件出示独体字:主、书、门、我。

2.师在田字格字帖上范写,生观察“主”“门”中点的书写顺序与“书”“我”中点的书写顺序的不同。

3.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师讲解“点”在不同的字里,书写顺序是不同的。

5.生描红,同桌互评。

6.作品展示,师生全班交流。

一、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古诗《静夜思》,指导背诵。

二、课件出示古诗《寻隐者不遇》。

1.生看课件,借助拼音读古诗。自由读,小组内互读互评,并圈出不认识的字。

2.汇报交流生字。

3.认读生字卡:寻隐者遇贾药此深。

4.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一句一句读清楚,读通顺。

5.指名逐句逐句朗读古诗,全班交流正音。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句内容。

1.师范读。

2.师带读,生标出每句停顿的地方。

3.全班齐读。

4.结合插图情景,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5.感悟朗读古诗,指导背诵。

6.小组背,指名背,全班齐背。

1.抄写本单元课后生词。并把抄写的词语放到“我的词语篓”里。

2.背诵《寻隐者不遇》。

3.回家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妞妞赶牛》。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认识了生字,多数学生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图片内容,概括图片大意。

2、练习用流利的语言把图中的内容表达清楚。

3、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并喜欢用语言交流。

教学重点。

1、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2、根据图意,概括大意。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概括大意。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喜欢照相吗?相信大家都有许多有意思的照片。今天我们要举办一个图片展览。首先,我们要给带来的相片起个名字。老师这里有几幅很有趣的照片给大家看一看。同学们,起“名字”看似小,可是藏着大学问。大家愿不愿意试着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起名字呢?好,我们今天试着给照片起个名。

二、情境渲染,初读图画。

放音乐,出示课本中的图片。

三、选定图画,看图析义。

1、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画的哪里最吸引你?

3、让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4、把学生写出的内容放在大屏幕下展示,引导学生们评价每一项,从其表达得是否贴切、是否巧妙、是否让人产生相应的联想等,评比。

5、其他三幅画请小组内自由选择一幅大家最喜欢的,由小组长组织一起讨论,商定其名字。把小组讨论的名字一一展示,评价,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四、作业。

给自己带来的照片起名字,小组商讨后把照片展出。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大海图片、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

这节刘枫们就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自主识字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小组内解决字音。

2、 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

3、 把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品读课文

1、 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2、 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句子,师生共同解读。

(1)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a、 指导书写“白”,“又”两个字。

b、 注意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

(2) 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a、 指导书写:的、和。

b、 找出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笑、迎、捡、穿、挂

c、 模仿一下这些动作

d、 体会一下,小娃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3) 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吗?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3、 小结:

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仿佛也来到了海边。感受到了小娃娃们的快乐!

四、 课下任务

课下,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项链

白的又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4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 读词语。

2、 读课文。

3、 小娃娃的项链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项链又是用什么做的?

二、 指导朗读

1、 听录音,一边听一边纠正自己的读音,同时注意模仿体会。

2、 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个句子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自己心理的感觉。

3、 小小朗诵家。自千奋勇,把课文读给同学和老师听一听。

4、 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 感悟、积累

1、 学完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把它们画下来,读一坊,并记住。

3、 仿写词语。

四、 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大海的歌曲,来学一学,唱一唱。

板书设计:

项链

美丽的大海

快乐的娃娃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字。认识2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是秋天呢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学生观察想象。)。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小节。

1、整体识字,全体认读生字,小老师带读生字。

2、注意“说”“是”读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生字的字形让学生自主识记,整体感知,注意形义的联系。当堂板书,让学生动态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思考:这一句写的是什么。

(2)看图认识“草芽”。

(3)提问:草芽为什么说他就是春天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

(4)指导朗读。握好朗读基调。要把描写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句子是重点,读出它们各自的形态,如“草芽尖尖”,“尖尖”要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荷叶圆圆”,“圆圆”声音微微上扬;“雪人大肚子一挺”,“一挺”要重读,表现出雪人顽皮的样子。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

四)词句讲释。

1、“穗”,看图,让学生感知,告诉学生“穗”是谷类植物簇生在一起的花或果实。组词:稻穗、谷穗、麦穗。

2、注意儿歌的四个小节,结构、句式都相同,抓住第一节(只有一句话),引导学生读懂草芽是春天有特征的事物,所以他说自己是春天。联系生活实际,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上看出是春天,让学生认识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3、其他三小节可让学生用同样方法自己读懂内容。

4、自学交流。

(1)按学习第一句的步骤和方法自学二、三、四句。

(2)小组交流讨论。再推荐一名代表汇报。

5、“——是——”这样的句式在儿歌中出现了三次。把这类句子找出来,再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二、回顾课文内容,多种形式读课文。

三、说说画画。

你觉得哪个季节最美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再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四、实践活动。

以“美丽的四季”为内容,开一个“诵四季”展示会,学生可以用诗歌、歌舞歌颂四季,也可用绘画表现某个季节的美。

五、复习巩固生字词。

对错说话是非菏叶圆形夏天。

秋天雪花肚子就是冬天冬瓜。

六、练习写字。

要掌握的横折勾和竖弯勾两个新笔画。教师师范写,让学生清楚它们都是一笔写成。写字时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两种笔画的转折的角度,运笔用力的大小。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师评价:小朋友们都是认字高手;记忆力真好!那老师要看看你们说话的本领,谁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1、过渡:这儿真好,这儿好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到形容这儿好的词语。

生:漫山遍野 绿叶成荫

2、师:说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3、师:原来这儿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第一段

小熊住在怎样的一座岛上?出示荒岛上没有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

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这个荒岛上多孤单怜呀!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齐读

1、小熊一个人住在小岛上太孤单了。有一天,天空飘来了(一朵云),小熊怎么做的?从这句话里你看出小熊现在是什么心情?指导朗读小熊的话,换词“连忙”

2、可是云儿不说话,变成了一棵树,小熊明白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熊明白了,只有_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从你的“种呀种”,我感到了小熊好辛苦;你把“种呀种”读得很快让老师感到了小熊找朋友的急切。你突出了“许多”,让我们看到了小熊的努力。

5、小熊这么辛苦地种树,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年、两年……(引读)

小朋友想象一下,什么叫“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

我们来画一画简笔画 :从山脚到山坡再到山顶都是——树,树叶是怎样的?一片连着一片,越长越密,手拉着手,太阳能照下来吗?这就叫——“绿树成荫”。(出示图片)

这么多的绿树,这里一棵,那里一棵,种满了山坡,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这就是漫山遍野(出示图片)

1、引读:一只小鸟飞来了,(指名做小鸟)师:你为什么选择住在这儿

随即点同学演小鸟

3、还会有谁来了,他们会怎么说?练习说话

_______来了,说“这儿真好,我可以________,我就住在这儿吧!”

4、小岛的主人小熊见到这么多小朋友会怎样呢?谁来演小熊?

这儿还是荒岛吗?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课题:这儿真好!

5、师:是呀,这儿真好,小熊用自己的双手把荒岛变得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找到了许多的朋友,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孩子们,只要我们肯努力,荒岛也能变成绿岛,我们努力改变环境,环境就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捧书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再来夸一夸小熊。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两课时。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88。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交流: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中都有个木字那?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旁?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识字比赛。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收集在一张卡上,和同学们交流。

(2)小组间交流。

(3)老师抽查、奖励。

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1)小朋友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五、作业布置:回家积累自己还不认识的字。

六、板书设计:把学生说的字写在黑板上。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89。

1、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学生认读。

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

3、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

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5、自学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6、评议: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

田上出头下弯腰电。

7、写字。

(1)强调关键笔画。

(2)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3)展示作业,全班评议。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交流。

4、全班齐读。

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里读过?说出来。

6、扩展练习。

(1)出示挂图,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

(2)请学生自由用越越来说话。

(三)、读读背背。

1、展示古诗积累。

请学生自由上台朗诵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2、学习新诗。

(1)出示挂图,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与韵脚。

(3)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

(4)同桌互读。

(5)教师抽查,纠正错音,注意锄、谁、知、中、餐的读音。

3、感悟诗意。

(1)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悟设计动作。

(2)学生边动作边读。

(3)指导朗读。

4、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

1、把词语分类组合。

黄牛面包牛奶作业本花猫尺子。

1()。

2()。

3()。

五、作业布置:回家积累自己还不认识的字。

1、写量词,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猫一()尺子一()牛。

一()树一()苹果一()枣。

2、出下边蔬菜的颜色。

豆角(),萝卜(),茄子(),南瓜()。

六、板书设计:黄牛面包牛奶作业本花猫尺子。

七、课后反思: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41-语文园地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读熟课文,认会15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认会15个生字。

3、练习看上下文猜字。

4、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电脑绘制的四幅图及词、字等幻灯片。

教学布骤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随文识字,读通课文。

课件展示:五个可爱的小动物伴着音乐走了出来。紧接着题目出现:《珍贵的纪念》。板书课题。

范读全文。

师:哪一组合作的最好,读得最认真,一会儿请他们为大家读。

看图认识主人公。

读课题两遍。

手指字认真听。

手指字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用""圈起来,然后看上下文猜一猜。

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合作认字。小组内解决不了的下座位请教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

1、同桌之间当小老师检查。(1生读,另一生手指字认真听)。

2、读完的学生举手示意;。

3、读得快的学生感情朗读或认绿线格中的字。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渗透性识字。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

3、在朗读上作示范。

1、渗透"猜字"识字办法;。

2、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再次随文识字。

3、引起学生的定向注意。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的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1、继续随文识字;。

2、练习朗读全文;。

3、培养合作精神;。

4、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5、让一部分学生先认会字,便于下面进行合作学习。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请学得快、合作得好的学生先读,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2、逐段相机出示课件:

a、亭子、台阶及动物们手舞足蹈高兴的样子。

b、动物们留纪念的过程。

c、第二年春天来到时,亭子周围鲜花盛开,蝶飞蜂舞的情景,动物们依次上场,引导理解: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

两个同学(同桌)读完后,另一桌读,读完后评议。

1、看图认识"台阶"、"亭子";。

2、感受动物们建好亭子后的喜悦心情。齐读第一段。

看图认识"刺猬"。

1、先齐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2、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及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

1、渗透感情朗读。

2、闪动的字由静变动,吸引了学生,集中了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识字。

1、培养想象能力;。

2、通过讨论,明确小刺猬留下的纪念是什么,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良好习惯,同时感悟这份纪念的珍贵。

三、由词到字,认会15个生字。

1、课件出示11个词。(依次出示)。

2、要求在小组内学生字,请学生谈学习过程。

3、开火车读字。课件展示,读对一个字,送学生一份小礼物留作纪念(课件上的小物品)。

a、认识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读。

b、开火车读,读对了,全班跟读。

a、小组长检查,把会的字用""标出来,不会的圈出来。

b、生生互教互学。

c、交流学习方法或好的学习习惯。

开火车读,组词读或只读出字音,

1、缩小语境,帮助学生认字。

2、认字过程有层次性,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识字目的性强,提高识字的效果。

2、组与组互动,生与生互动,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1、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2、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为自己的收获,推动学生今后依然在兴趣盎然中自主学习。

一年级教学设计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1)11—20各数的认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难点:统计。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上课前要备课,备课要备教材和学生,但怎样来准备呢?今天我班门弄斧,以《画里少了什么》为例,把自己的备课感受做一展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儿童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故事。在美。

术课上,老师让全班同学集体绘画《海洋世界》,同学们在长长的画卷上,画满了大鱼,经老师提示,同学们认识到这不是海洋世界,真正的海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讨论,同学们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有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画好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涵着一个较深的道理。这是教参中给我们的提示,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文意是文章的灵魂”。当我刚看到文章时,先被它的题目所吸引。题目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立刻会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它少什么了?为什么会少这些东西?”并且它还具有前推后延的作用。开始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作画,后面是在明白道理之后互相配合作画。抓住“画里究竟少了什么”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表达也很精致。尤其是善于通过前后照应、相映成趣的词语,在对比中显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读来既感到清晰明快,又生动有味。比如前期画画完了,书中却说是“奇怪”的画,最后才是“真正”的画。理解本文,抓住这些词语,体会作者表现主旨的匠心。另外,这个故事看似简单浅显,但绝不单调平板、一览无余,而是摇曳多姿、引人入胜。故事的发展非常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过程,“要知道梨子的滋味,终要亲口尝一尝”,贴切生活的本质真实。

从结构上来看,这篇课文自然段较多,但从意思上看可分为三个大的段落,1—5自然段主要讲学生自发作画,画出了一幅奇怪的画;6—16自然段主要讲学生们进行了讨论,明白了道理(1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学生们重新画了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我觉得教师分析把握教材的结构,能够深入理解文章,感受它的起承转合,抓住文章的关键之处。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确定了这些,本课以“主体”发展为指导思想,采取“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在脑海中渐成雏形。不需多做分析,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白如何才能画好海洋世界,体会其中的道理。最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品悟语言,提高语文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切实有所感受,在实际行动中做好这一点,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它的美感所在。可能有的文章体现的是情感美,有的是一种智慧美,而本文则是这种情操美,即发现真理、意志美德等,这促使我进一步设想解决方法,努力从这个点进而联系全文进行三个维度的搭设,并确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写7个生字,能认读8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集体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大家分工合作。

4、学生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做到分工合作。

本课教学设计,以“探究式”阅读为指导思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导语:课前我从美术老师那知道,很多同学喜欢画画。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篇跟绘画有关的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内容,读有所获。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全文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读书的收获。

(学生在读准课文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为下一步的质疑做好准备。)。

(1)学生质疑。

我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读课文时你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质疑板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画里少了什么?真正的海洋世界是什么样的?等。(本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文章内容偏差很大,教师也可参与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较容易可以请学生当时解决)。

(2)制定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课文的叙述顺序,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读领悟,读懂课文。

(一)解决“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奇怪的画?”结合52页的句子进行对比练习。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并为后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前预习理解了这个问题。同时渗透读书方法。)。

(二)解决“画里少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后,从语言文字理解到画里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教师相机引导:海洋生物还有什么,你能介绍几种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海洋世界的录像。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课后预习,回答问题。通过观看录像,对海洋世界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课件出示:一幅大鱼图)。教师导语:海洋世界这样美,可同学们为什么却画了一幅大鱼图呢?你们认为问题出在哪呢?请同学们再认认真真读读第16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

(学生在上一环节对海洋世界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自读课文,知道画里少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教师出示大鱼图,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学生读书后,教师参与探究。教师导语:老师认为是同学们的绘画水平不高?那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画?学生联系上下文反驳教师的观点。最终悟出画里少了同学们分工合作的精神。

(在解决重难点时,教师适当地参与,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反驳教师的观点,引起进一步的思考:画里到底少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读活课文。

师生分工合作完成一幅《海洋世界》。

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道理完成图画,在实践中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通过课堂练习,落实读写结合。)。

在课堂中,我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相互作用的对话、活动,努力创设融洽的氛围,与学生交流对“我们和我”之间关系的体会,同时,我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感悟,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学定教,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的过程中,明白分工合作的道理,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他人,不断进步。最让我满意的是“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前面提到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学习、做事时很少想到别人,此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及时积极地评价,特别是评价语言针对性强,评价语言生动、具体,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掌握2个新偏旁。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展开想象,感受“画”的特点。

4、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来、去”“远、近”3组反义词。

一、出示图画,导人新课。

二、精读感悟,感受画的特点。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句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指名读。

(1)第一句诗写了什么景色?(山)它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3)平时我们见到的山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青色)画上的山也是有颜色的,远远就能看到,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齐读:远看山有色。

2、第二句写了什么景?(水)。

(1)讲水的字理:“水”字两边的横撇和撇、捺表示水流动时激起的水花,水面激起水花了,我们想象一下,你听到什么呢(水流“哗哗”的声音)“水”这个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水花,还让我们能想象到水声,再认一认这个字“水”。

(2)听声说话我听到了()声音。

(4)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们一起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指名回答。(点红远近有无)我们看到山有色,而水却无声,真奇怪,为什么?(指课题因为这是画)。

(二)、学习后两句。

(1)出示后两句,这两句写了什么景?(花,鸟)。

(2)理解“春去”

(3)理解“花还在”

现在春天已经过去了,可这花却这么鲜艳,这就是(花还在)板书指名读,齐读,评价。

(5)在这两句诗中也有一对反义词,谁的眼睛最亮?(来和去)预设读后两句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为什么春天去了花还是鲜艳的,人来了鸟却不害怕)。

(6)齐读古诗。

一起读这美丽的画!

(7)根据交流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感悟画的特点。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2、出示《咏雪》。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3、出示《静夜思》。

这里有一组反义词,谁能找到?四、指导写字。

五、总结。

多么有趣的诗啊!多么逼真的画啊!同学们古诗和水墨画都是我们国家文化中的宝贝,这幅画中的一切就像真的一样,这就叫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1、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识字、写字。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六、小结,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画鸡。

美丽。

勤劳。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1.师出示课外谜语,生竞猜谜底.

2.师读本诗内容,生竞猜谜底.

3.师揭晓谜底,出示诗题.

多样识字.

1.读诗认字。

认真读古诗两次,遇到不会的拼音请拼音宝宝来帮忙.

2.出示生字,全班一起读一读.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将景物圈出来。

2.学习第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山有色水无声对比,山是什么颜色的?水有没有声音?

为什么看过去山有色,但是水无声呢?(画中的水)。

(2)这里有几个生字我来考考大家。

色:斜刀头,色彩、白色、景色。

有:有的、有趣、没有。

无:没有就是无的意思,无数(实在太多了,没有数字可以记录下)无声、有无。

(3)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远近)。

(4)远:距离很远,远方、远近、永远(一直)。

近:距离近,近处、近来、相近。

远和近有什么相似之处?(走之底)。

请你说一说,在教室哪些同学离周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周老师比较近?

(5)这里还有一个字很神奇,近—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换一换识字法)。

听:听见、听说、打听(向其他人询问)。

3.学习第二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这里有两个景物,花和鸟。

(2)同学们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但是现在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盛开着?(画上的花)一般的小鸟在人走进都会飞走,但是为什么我们走进了,这只小鸟动都不动呢?(画上的鸟)。

(3)这里也有一对反义词(来去)。

(4)来:来去、从来、回来。

去:去年、回去、不去。

(5)这里还有最后一个生字,它是还。

4.读了这首诗,你从哪里猜出它的谜底是画的?

1.出示来去,让学生观察笔顺、笔画特点。

2.范写:来(点向里斜,长横在横中线,垂露竖在竖中线,撇捺要写得舒展)。

去(短横在横中线上面,长横在横中线下面略微往上倾斜,撇折要略微往上提)。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6、学生读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三、指导书写。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大海睡了》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较易理解,但由于大海离孩子的实际生活还是有距离的,因此对感受大海夜晚的静谧之美具有一定的困难。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学习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多媒体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载体和联系生活的纽带;让导语成为学生入境入情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欣赏语言文字,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 [出示词语:大海] 读好词语

2、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词语:睡了] 读好词语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感知文字。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难读的词

(1)风儿 浪儿 指导读好儿化音

(2)深夜里 不闹了 不笑了

读好词语,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深夜里在干什么。

找出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

(3)抱着 背着

读好动作词,学会多音字。联系生活体验抱着的感觉,学习生字“抱”。

(4)潮声 鼾声

读词说自己的发现。放录音理解“潮声”。拆分法理解“鼾声”。读好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

3、读通句子:同桌互读互评,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4、分句展示,组织评议。

5、理清思路:大海睡了时是怎样一番景象?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培养语感。

1、细读第一句

(1) 自己先读读,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给“闹”换个词。那为什么用“闹”字呢?想象风儿的顽皮。

给“笑”换个词。你感受到浪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朗读:[播放多媒体]看,顽皮的风儿和浪儿白天玩得太累了,现在不闹了,不笑了,大海妈 妈看到自己的儿女睡了,她也终于安静地睡觉了。这就叫“风平浪静”。谁能读好此时的情景?指名读。女生读。

2、细读第二句

(1)[多媒体示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想象说话。

(2)指名读第二句 明月和星星都在天上,大海怎么能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

谁愿意把这画面用朗读展示给大家?

(3) 我们再读读这两行体会一下!指名读句子,齐读。

(4)让我们一边美美地读一边来欣赏这深夜里美妙的画面吧!

第四环节:读背积累,品味欣赏。

1、 读背积累:你能来描述一下大海睡了时宁静而又美丽的景象吗?自己先试试!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上台展示:指名配上音乐,加动作背诵。

一年级语文《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准确说出自己家的地址.。

2学习有礼貌地邀请别人.。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自制一张名片.。

2让学生问清自己家的地址.。

3制作教学挂图,对话录音,线路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训练重点.。

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幅非常漂亮的挂图.(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创设情境,介绍图上主要人物.。

(这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希望小学放学了.同学们都离开教室回家了.这时操场上走来三个好朋友,他们是王新李刚谢小雨.他们边走边说.说得真开心!你想知道他们说些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3教师边指图边读教材上的对话.。

4读完对话后,回答问题.

1)他们在谈论什么问题?

2)王新请他的朋友到自己家做客时对他的朋友说了些什么?

3)说说王新家住在哪?

4)去王新家怎么走?(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课本上找出答案)。

5总结谈话,提出说话要求。

(同学们,王新很有礼貌的告诉他的朋友,他的家住在哪.去他家怎么走.他请到了他的朋友玩得很开心.)。

二激发学生交友的欲望,开展同学间的互动交流.。

1激发学生交友的欲望.。

(同学们你们也请你的朋友到你家去玩吗?为什么?)。

2同学们找到你的朋友,热情的邀请他到你家做客吧!

(注意提醒学生说清自己家的住址及去自己家怎么走.并且要热情、有礼貌.)。

3学生自由交流.。

4汇报交流情况.。

2)全班同学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议.。

3)你最想到那位同学家里做客?请到台前来与那位同学商量一下,好吗?

4)全班同学再次对表演的同学进行评议.

三进一步引导,开展师生间的交流.。

1教师分别与两位同学对话.。

(同学们,老师也想到你们家去玩.谁愿意请我到你家去玩吗?)。

2请其他同学帮老师决定该到谁家去玩.并说说理由.。

四鼓励学生大胆的与周围的人交流.。

(同学们,现在正在听课的老师也非常喜欢你们.他们也想到你家去玩.你愿意与他们交个朋友.请他到你家去玩吗?那么就拿上你的名片,有礼貌地说清你家的住址及去你家的路线.热情地邀请他们到你家做客吧!)。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有礼貌地邀请别人.并且能够说清自己家的住址及怎样去你家.老师觉得你们有长大了.你们真能干!)。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奇妙的动物世界总让人充满好奇。小鸭子的问号这篇短文,以小鸡和小鸭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小鸡的吃食习性。文章采用拟人的写法,将知识写得趣味十足而又简单易懂。语言浅显有趣、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爱护、保护动物的感情和探究动物习性的兴趣。

小鸡小鸭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小动物。课文中文字浅显,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小鸡的吃食习性并不难。只是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合理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安全的学习环境;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和说。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读懂课文,了解小鸡的吃食习惯,感受奇妙的动物世界。

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精读细品,体会感情;拓展训练续编故事。

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

1、认知:在读中了解小鸡吃石子儿的原因。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情感:喜欢读有趣味的知识短文,有主动探究动物习性的愿望。激发学生爱护、保护小动物、与动物交朋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感受动物吃食习性的有趣。

学生:复习课文。

教师:一只鸭子教具,自制小鸡小鸭头饰。

一、谈话导入,激趣。

1、教师导语:老师今天请了一位朋友来到课堂,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出示教具小鸭子)这只可爱的小鸭子头上还有个东西,它看起来像什么?(预设:问号。)这是为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小鸭子的问号》。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板书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预设:小鸭子的问号指的是什么?等等)

2、 导语:小朋友们的问题提得真好。但是要想答对这些问题,你们就得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去朗读课文。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越仔细越好。(学生自由读课文。)

3、 导语:怎么样,找到小鸭子要问的问题了吗?谁来说说看?(学生各抒己见。)结合回答,重点指导朗读两个句子:“那你为什么还吃石子儿呢?” ———“我们鸡没有牙,是把米粒整个吞下去。我们靠这些石子儿把米粒磨碎,帮助消化。”

4、朗读表演。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喜欢阅读的习惯。]

三、精读细品,体会感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鸭子是一只什么样的鸭子?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你最喜欢课文哪一段,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情。

3、全班交流。

四、拓展训练,续编故事。

1、引入:小鸭子嘎嘎地叫着向伙伴们跑去,它会去干什么呢?

2、小组讨论,续编故事。想象小鸭子跑去后会发生些什么事?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六、小结,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画鸡。

美丽。

勤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