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21篇)

时间:2023-11-04 01:44:02 作者:文轩 最热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21篇)

通过教案模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实际运用的教案模板,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昆虫备忘录》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抓住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生灵的喜爱之情。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昆虫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体会昆虫的可爱,是一个难题。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这四种昆虫的特点,培养热爱生灵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昆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蜻蜓、瓢虫等昆虫的外形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

2.师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那有人喜欢昆虫吗?了解这些昆虫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

(1)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话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

2.学习拟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

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2.重点研读“可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

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态度,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五)布置作业。

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狮子和鹿》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三、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阅读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四个层次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来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具体说:第一读就是让孩子们自由地读,让他们扫清字词障碍;第二读就是引读,检查学生课文读通的情况,老师通过语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三读就是细读,主要运用图画而与音乐,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景,让他们运用自己在精读课文当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边读边想,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当中的有关段落,然后将印象最深的段落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第四读就是品读,赏析文中的佳句,并把它积累下来。

第三、注重积累,走进生活,学用结合。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必须厚积而薄发,我想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把寓言故事当中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用结合,积累这一课当中所学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这样,让孩子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在生活当中真正的意义。

四、说板书。

我的板书主要来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

《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

火红热闹(花)。

咧嘴张望(果)。

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

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运用朗读、想象、适当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运用了多媒体,出示了一些石榴叶、石榴花的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学习第三小节:

1、随着季节的变化,教师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石榴成熟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主要是掌握几个关联词的运用:先……逐渐……最后……。这里教师要加强用词的指导和朗读的指导。

2、引导学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让他们试着用关联词“有的……有的……”练习说话。突出描写的方法是模仿了写人的方法,也就是拟人。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仿写几句话,从而达到对这一写作方法的巩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做一片美叶子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一片美叶子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们:

本节课的设计其来有二:一是结合我校的《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第二,本课位于第一单元,学生已经学过,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上一节“大阅读课”上,而这正是符合课标要求,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说说教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金波爷爷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韵深深吸引,越读越喜欢,尽管知道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师执教过,自己的教学构思很难超越他们,但因喜欢还是选择这篇课文作为自己阅读课的文本。

说说目标:

1、在读中品词品句,感受叶和树的和谐美。

2、在读后片段仿写,体验读和写的和谐美。

说说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美读课文,还欣赏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类似的美文,通过朗读体会到文章的美,努力实践以学生的“美文朗读”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朗读、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针对教材,针对目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从三个版块推进:

版块一:赏读旧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离不开诗意的学习氛围的,因此,开课伊始,我说:“同学们,金波爷爷最喜欢小朋友了,这一辈子为我们写了很多优美的诗歌,编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童话故事,其实,同学们也读过金波爷爷的文章,就是我们学过的《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让我们再次来赞美这片美的叶子吧。”当金波画面出现,当学生身置此景,话语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

接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句子反复品读,用自己小小的心灵去感受文字背后深邃的意境。在这里攫取一小片段与大家分享:

当学生找出这句话时,我通过课件展示叶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形态,比如“肥美”、“嫩绿”、“飘零”,然后把文本的这段话变为竖行,成为了诗的格式。色彩鲜明的画面、与书本不同的句型,都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孩子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版块二:品读新文,陶情冶性。

当学生阅读的欲望完全被调动起,我及时推荐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叶子》系列散文诗中的另一篇文章《绿叶》,让孩子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此时,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阅读转化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这个环节的末尾,当学生充分品读后,在树叶的片片繁茂中,我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美的叶子,班集体、学校、家乡、祖国就是一棵美的大树,就让我们努力去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版块三: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品读完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能按照课文第一部分仿写一段话,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文字的美,体会文章的内涵。

说说自己的几点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阐述的,是自己和学校同事在这半个月来研究这节课,在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与学科整合的痛并快乐着的蝉蜕过程。

正如开始所说,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刚上三年级的学生从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内涵,在大家的共同学习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内涵:1、“整合”中的“整”,有“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

2、“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

3、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反思之前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还是教师在牵引学生,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探究。当初的设计意图,就是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诗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韵,感悟文章的内涵,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于是,有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实验教材,p95——98第17课《石头书》。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各种石头、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1、同学们,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师心里很高兴,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这第一件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问这是什么啊?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语文书用什么用么?(生答)说得真好,老师带来的的第二件礼物就是:出示石头(生答)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同样教给我们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2、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2)石头书有多重啊?

(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

过渡: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石头书,你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学问?(课件)。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1、出示自学要求。(投影)。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

4、检查读书自学情况。

(1)师生分句对读。

(2)男女生分节对读。

5、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

6、小结。

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石头书到底是一本()的书。(课件)。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里有很多知识,里面既有字,还有画,那这些字啊、画啊是怎么形成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将下节课来学习。

1、指导写法。

2、学生描红。

字:雨痕、波痕、矿物。

通过多遍朗读课文,以老师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给予树》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整一个单元课文的基调是“爱”,而《给予树》就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2、用心体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学习金吉娅的话和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给予树》这篇课文的主旨在于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体会金吉娅的“爱”作为了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对“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及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

这篇文章的文本价值就是让学生从金吉娅对别人的关爱中受到爱的教育,让这种爱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影响他。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理解上确实有点难度,离孩子的生活有一点点的距离,于是把它作为了教学难点。

(一)说教法。

1、情境导入法:过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从春节说起,创设情境,先让孩子们说说春节,他们一定会有兴趣的。再拿圣诞节和我们的春节做比较,孩子们更有求知的欲望了。

2、读思议结合:这个故事不仅需要学生朗读体会,还要求学生思考,比如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陌生女孩,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又如妈妈的心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等等。采用读思议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教学要简单而细致,经过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阅读体会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认识金吉娅的付出和作出的选择是属于一种牺牲自我的关心别人的行为。

(二)说学法:

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通过品读词语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积累。通过师生、生生等多种形式的对话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

学生的学法准备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指导。

(一)创设情景激起情。

1、谈谈春节。

2、引出圣诞。

3、出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给予树》中的故事是发生在西方圣诞节的,对孩子们来说不是非常熟悉。然而过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从我们的春节开始说起,他们一定会有兴趣的。再拿圣诞节和我们的春节做比较,更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的欲望。“给予树”的读音则在孩子们朗读过程中被掌握了。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初步地感受课文,自主地学习生字、生词。“授之与渔”才是课堂真正的目的,让学生主动识字、同桌互相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自主学习完成后,检查读书情况,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了生字词,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闻清香。

荷叶舞蹈蜻蜓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八、作业设计: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狮子和鹿》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体会“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猜谜导入:头戴珊瑚帽,美丽可御敌,腿儿细又长,翻山快如飞。(打一动物)老师把小鹿也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大家赶紧打个招呼吧。谁来说说你喜欢小鹿的什么?那谜面抓住了鹿身上的那两个部位提示大家的呢?这只鹿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角和腿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狮子和鹿》。请大家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齐读阅读提示,想想阅读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本,大声读课文,把故事读通读顺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默读课文,弄清评价。

1.这个故事中,鹿是怎么评价角和腿的?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出。

2.学生逐一汇报。

四、品析朗读,体会情感。

1.我们先来看看一开始鹿是怎么评价角的?

(1)读句子说一说。(2)感情朗读。(3)小结学法。

2.那鹿又是怎么评价自己腿的?“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自主学习。(2)交流汇报。

3.后来,鹿的看法有了什么改变。请齐读句子:“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news/化,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事?默读5、6自然段交流。

(2)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出示: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五、明白寓意,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来说说?

板书设计: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险些送命狮口逃生。

物各有所长、所短。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荷叶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3.荷花。

荷花半开全开含苞。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绝招》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这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前后的不同。

2、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和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讨论法、点拨法。虽然学生自学课文也有自己的体会,但游离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的是口号式的。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点拨促悟,达到学生自悟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文,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中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受刻苦求知的道理,在感悟刻苦求知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学设计。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整体把握,梳理脉络(这个环节设计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

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小稻秧脱险记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稻秧脱险记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1、教材简析:《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作用。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3、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使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4、教学难点:小稻秧、杂草、喷雾器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及表演。

5、课时分配:本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教练生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第二课时:抓重点词句读中分析、理解、领悟、表演,完成教学目标。

1、情景创设读演感悟。

情景创设,意在中低年级儿童形象直观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语文、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2、小组合作,启迪智慧。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各小组合作表演使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演任务,是各成员间互相接纳、认同、启发和鼓励。

1、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读中感悟道理,分析、体会感情。

2、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复习揭题。

教师请学生回忆课文,再次体会小稻秧的境域。接下来,用几句话来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上节所学内容。这一环节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

2、读演感悟,品读课文。

学习1—2自然段,小稻秧遇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逐步启发学生思考:“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等关键词语的意思,练习读、指导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意并借助表演加深印象,感悟文章。

学习3—4自然段,小稻秧脱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稻秧如何才能脱险,而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出结论,最后读演课文,加深印象。

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题,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学生主题内在的需要、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创新自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的体会出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小稻秧的柔弱无助,喷雾器大夫的正义凛然。

3、升华体验,综合实践。

这一环节先总结、回顾全文在给学生留下拓展想象的空间。既能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在表演交流中使学生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角色的独特体验。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掌声》,首先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等因素来谈《掌声》的设计构思,从主观愿望、客观效果来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教学设计,最后谈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掌声》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我想: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小英”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掌声说课稿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创境想象法:创设假如小英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环境,让学生以想象谈话的形式理解文本。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中理解、感受爱,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批注记录法:带着疑问读课文时画出相关答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记录读书体会。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一)导语渲染启动情感。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乐曲的音调,开课时我用激情的语言为本课定了情感基调,这样就让我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学习情景之中。

(二)整体感知积蓄情感。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打破了一篇课文从头到尾顺着讲解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了消除朗读中的障碍。我首先把文本中易错、难读的字音利用课件演示进行预习检查、强化。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关键词语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边读边悟,随悟随记下自己的感受,也是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感悟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和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但我更侧重于在自主阅读中为学生搭建开放阅读的平台,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入情入境的朗读足以让关爱之情,感激之心渗入到学生的心里。不仅让他们学会了阅读,更重要的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教会孩子们学会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学完课文后,为了弹响属于学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让孩子看《掌声响起来》视频课件,为下一步的朗读和仿写放飞思维,积累素材,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五)课堂总结内化感受。

当不同内涵的视频响起的同时学生为身边人鼓掌,这样呈现出立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目的在于依据课文内容,突出重、难点,清晰、美观、简洁,让学生一目了然。

回顾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认识:

1.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选择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理念,并向课外拓展学习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2.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授之以渔,点拨方法,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氛围,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点燃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个别环节的精细化处理还有待加强。我为了照顾全体学生,使后面教学时间紧张。有待于加强整体设计的科学性。

我觉得课堂永远没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这遗憾成为我探究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海探幽无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尽量减少教学遗憾,让我的课堂每一节都精彩!(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狼和鹿》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水上飞机》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用途,向学生展示了科学新成果。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情趣,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剩,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本课中出现的水上飞机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喜欢朗读,教学时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和品位味,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作用之大。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以及对自己班孩子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他们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其中目标1、2是重点,目标3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水上飞机的资料图片。为上好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预设用三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直接板书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同时完成这几个任务:1、标好自然段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在检查自读效果时注意平舌音“森、速”前鼻音“援、迅、溅”的读音“货”不可仪读成“he”注意多音字“难”在这里读第四声。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课文讲了什么,解决上课伊始学生提的问题。借机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等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上飞机。使学生初步了解水上飞机是一种能在水上起降并完成任务的特定新型飞机。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习字册,读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预设。

本课时中我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导入、品读感悟、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以达到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的教学目标。

一、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主要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然后引领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品读感悟。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教学本课我将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引导他们自问自探。我着重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作用有哪些?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的语句讨论交流。

课文的2-7是重点我将这样预设。

第一步、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课文,了解文本。

第二步、讨论交流。

(1)小海鸥为什么吃了一惊?联系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小海鸥吃惊的除了水上飞机停在水上还让它奇怪的是水上飞机的样子。

(2)引导学生抓住“吃了一惊”一词来体会小海鸥当时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注意读出“奇怪和疑问”的语气。

(3)从“迅速”这个词来体会为什么人们用水上飞机来救援。(它和船的区别)。

(4)分角色朗读,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吃惊、笑”这些词体会水上飞机的自豪,小海鸥的奇怪好奇。

(5)从有的……有的……还有的体会水上飞机种类多作用大。(教师相机板书)。

(6)根据它们的作用给每种水上飞机起个名字。

(7)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还有什么作用的水上飞机呢?让你长大后做个设计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水上飞机呢?激发他们创新想象。

(7)指导读2-7自然段,注意读出小海鸥由奇怪到佩服的转变,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第三步、品读第8自然段。

课文的第8自然段形象地写了水上飞机执行任务时的情景,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水上飞机的特殊作用。我指导学生以读为主展开教学。

(1)让学生充分读这一段话。想想知道了什么?

(2)在这段话里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迅速-随即)(迅速-渐渐)。

(3)品味(迅速-随即)体会水上飞机速度的快。读这句话。

(4)渐渐和迅速不是自我矛盾了吗?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迅速是说水上飞机执行任务速度很快,渐渐是说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

(5)指导朗读这一段。朗读全文。

第四步、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肯定对它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

课后,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办报,展示课外搜集的有关飞机的各种资料或介绍最新科技成果。

板书:水上飞机。

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有的……有的……还有的……。

为您服务!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是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爱是什么?该怎样去表达?则是我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引领孩子思考的问题。

《好汉查理》是这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通过讲述一个自称好汉的调皮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个小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杰西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互相友好的帮助中,查理也改正了自身缺点,下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种关爱的重要性。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从事件的发展中发现查理的变化。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要让大家明白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戴“有色眼镜”看人、给人定位的不好现象,互相关爱。

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突破。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和杰西各自的思想感情。

2、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

理解查理在与杰西的交往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突破。

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多读多讨论,理解好汉查理从众人眼中的调皮孩子到小女孩杰西眼中的好伙伴的变化,从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查理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原因。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老师的问题在和同学的讨论中读懂课文。

2、教师帮助学生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体会查理的变化及原因。

教师准备。

1、仔细研读教材,整理课文内容,精心准备相关课文问题。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我班现在共有学生51人,基础都比较薄弱。尤其是阅读方面,由于平时所涉猎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之以前训练较少,阅读理解能力偏弱。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锻炼默读能力了。为了下学期更好的教学,需要在本学期最后的时间里加紧朗读、默读能力的培养提高。本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多读多想多思为主,教师应摆正心态,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

预习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第十单元一篇美丽的海边童话故事。文章采用生动的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嘲笑、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本文除了语言美、意境美,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课文中对话多且各有特色,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文章。课文中有三个省略号留给学生充分的遐想空间,值得引导学生去想像。更值得引导学生去领悟的是课文中几处对比:沙粒与珍珠的对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语言及态度的对比;同伴前后语言的对比等。

知识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朗读,感悟语言,从而读懂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够变成美丽的珍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

(2)通过引导学生替换词语、句子对比、发挥想像,练习人物间的对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领悟小沙粒不管别人议论,朝着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成功的品质。

重点:课文1—5自然段,沙粒变珍珠的决心和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坚定地钻进蚌壳里的过程。

难点:使学生初步懂得有了预定的目标,只要坚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

【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描述了海边的一颗小沙粒不管别人的议论,朝着预定目标、不懈努力,最后变成珍珠的故事,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沙粒是如何演变成珍珠的,所以我充分借用远程教育中的资源,搜集了大海、珍珠的相关资料,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会海美、景美、物美。

2、教学方法:我主要采取了老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朗读——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景美、物美。

想像——填文中空白(省略号)——让学生在想像中体会。

对比——多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文中的深刻道理。

这三种教学策略,相溶、递进,学生在朗读中想像,在朗读中对比领悟。

【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弘扬个性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想像,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激趣

2、揭题

(师板书:沙粒,提示“粒”的写法)它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角,读一读,我给它加两个字(圆的)再读一读,我再给它加一个字(圆)生齐读。

(通过在“沙粒“的前面加字,让学生体会到叠词的妙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重点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

2、学习重点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

(抓住生字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意。)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三、细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

(一)学习1—5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画—读—想—议)

1、画后读:由课件回到文本,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圆圆的沙粒及同伴们的詻,并比一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的不同态度及表现。

(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懂得借助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文本对话。)

2、读中想:(课件出示重点句子)通过让学生换相近的词,变标点符号、对比句子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更加活跃。

3、议中读:我引导“面对同伴们的不理解,圆圆的沙粒还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它的这一举动,同伴们怎样说的?”小组议论一下。

三分钟后,我提问:同学们刚才议论纷纷,哪个同学当一当圆圆沙粒的同伴,分角色来表演他们的对话,感受当时的情景。

(文章再生动,毕竟以文字作载体,而让学生走进角色、换位体验,是孩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

接着通过学生用读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一形式,巩固第5自然段。

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怎样?如果他动摇了,会怎样?因为什么?

自己再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时,小沙粒又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6—9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自由想像,加深体会。

1.放录像,老师深情而缓慢地朗读6—8自然段。

2.现在,你就是这颗呆在蚌壳中的小沙粒,在这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你是怎样想的呢?把自己的想法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第九自然段省略号的旁边。(并请同学展示)

3.女生、男生、全班分别朗读6、7、8自然段,共同感受岁月的漫长和小沙粒变珍珠的坚定。

(通过老师饱含感情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注重农远资源的运用,将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文本特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使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三)、学习10—12自然段

这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对比中感悟。

过渡:(课件出示珍珠图)师引读:几十年过去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小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

1、(课件出示句子)请学生把自己当作是采珍珠的姑娘,练习读句子,表达自己对珍珠的赞美。

2、同桌练习对话,分角色对比朗读,把珍珠和伙伴们见面时的情景表演出来引导学生前后比较,体会不同的语气。

(引导学生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让学生感悟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所在,并在对比中回顾全文。)

4、师:多不容易呀,同学们,你们为圆圆的沙粒感到高兴吗?我也为你们而高兴,因为你们懂得了(师指板书)只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齐读课文10—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一些事,一些人,送给你们几句话。

2、(课件出示名言)这时我想起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希望大家能像圆圆的沙粒一样有了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长大成为有用之材。

五、作业

小练笔:读《圆圆的沙粒》有感,写一段话,表达真情实感。

(进一步强化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达到练笔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课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句,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思路清晰,词句精确而具体。

1.会认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威武”“交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生字词;描写海域物产的段落。

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

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三、细读感悟,感情朗读四、回顾课文,加深感受。

[为了让学生快速地走进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十一”长假时你们和爸爸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生自由说。

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览一个地方。(出示西沙群岛风光图片)。

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

生:齐读课题,指生说说“富饶”的意思。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海防的前沿哨所,位置非常重要。(屏幕出示地图)。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字词:

a、出示生字词。

b、指名读词并说说哪些字容易读错,重点强调“饶”、“栖”、“渔”“屿”几个字的读音,再齐读词语。

c、让学生说说“威武”和“交错”什么意思,

d、去熟字留生字,采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读音。并让学生选字组词说话。

3、指名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学习第1自然段。

(二)、学习2~6自然段。

1、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呢?请同学们找到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并结合重点词句体会。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这时不必强调按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但教师应该在学生汇报某段内容时,引导学生集中汇报本段以后,再进行别的自然段。)。

2~6自然段的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3、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处理细致一些。

第3自然段:通过图片认识珊瑚;用举例子和做动作的方法理解“蠕动”和“威武”;认识多音字“参”;指导朗读出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懒洋洋和龙虾的威武。

第4自然段:

1、当学生谈到第二句话“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时,屏幕出示图片,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文中相对应的描写鱼的语句,理解鱼奇特的样子和优美的姿态。

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a、从哪里可以看出鱼多?(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回答,找到“成群结队”、“数不清”理解鱼的数量多;找到“各种各样”、“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理解鱼的种类多;)b、看画面。(进一步感受鱼多)。

3、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

4、领悟表达方法:这一自然段是什么结构?(因为在赵州桥一课已经学习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一部分学生应该能发现本段也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然后分别找到总起、分述和总结的句子。

2、5、6自然段处理简单一些。

第2自然段:教师说明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指名读出海水的美。

第5自然段:结合图片理解“颜色不一”和“千奇百怪”;通过读感受贝壳的美和海龟的有趣。

第6自然段:引导明确本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并找到关键词“各种”“遍地”“厚厚的”。

(三)、学习第7自然段。

师:西沙群岛是如此的美丽和富饶,那么岛上的英雄儿女们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我没做重点处理,以读代讲既节省时间又使教学环节轻重有致。]。

(四)、总结。

让学生看板书再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

[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学生更完整地表达,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加深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海水。

海底热爱。

物产丰富海滩。

海岛。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这一语文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想像并练笔小柱子是怎样暗暗练绝招的,从中感悟道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1、朗读法,通过朗读,将孩子们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这是使孩子们喜欢上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运用自读、小组讨论读、自主选择读、扮演角色读,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探究法,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做东进行想像写作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蕴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感悟。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领高超,说说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结并指出:孩子们,这都是他们的绝招。你知道什么是绝招吗?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几个小伙伴的绝招。

如此导入,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赶快打开课文,看看他们都有些什么绝招,自由朗读,注意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再出示本课难读词语:孩子们读的真认真,这里有几个词语很难读,谁来试试?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这次你可以快速的浏览。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快速度读了课文后,我问,你能用“尴尬”和“羡慕”这两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并及时表扬学生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竟然读成一句话。

三年级,虽然向阅读教学过渡,但字词教学还是占主要成分。以课件展示难读词语,帮助学生读准字词,读通课文。阅读包含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童心灿烂诗意飞扬”——习作课仿写儿童诗《夏天好》。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向大家展示这节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小学语文的教材里,有很多情趣盎然的儿童诗,《夏天好》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小学语文版教材第六册的课文,这首诗表现了孩子们在夏天里缤纷多彩的快乐生活,诗句简浅易懂,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他的诗就像他写的歌词一样,没有涂脂抹粉的句子,都是直来直去的大白话。我选择这首诗让孩子仿写,恰恰看中的就是这简单的语言中所蕴涵的趣味和魅力,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共鸣和快乐。

二、学情分析。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而我们的母语教学中,诗教太少太少!这节习作课就是以孩子喜欢的诗歌为“火种”,唤醒孩子的“童心”,点燃他们的“诗心”,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学生的习作就是一个从仿到创的过程,我设计仿写《夏天好》就是以“简单有趣”为切入点,降低习作的门槛,吸引孩子迈进诗歌创作的大门。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欣赏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结构美、画面美。激发仿写诗歌的兴趣。

2、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快乐画面,仿照诗歌的语言写一写,学会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习作。

3、在欣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要想会写诗,首先得学会欣赏诗。我设计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1、读中欣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体现了朗读的重要性。我出示全诗,让孩子有感情得读、有节奏地朗读,读后说说诗和平常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读后有什么感受?再给诗句找找韵脚,感受诗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游戏欣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我设计了一个“押韵接龙”的游戏。老师快速的读出诗句中押韵的词组,学生接读,如夏天好、半山腰、一声叫等,说完诗中的词组,我又启发学生动脑筋编押韵的词组进行接龙,如吃水饺、放鞭炮、随风飘等。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押韵写法的乐趣,锻炼孩子的动脑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同时又为仿写诗歌提供了语言素材。

3、唱中欣赏。自古以来,诗大多为歌而作,诗和歌是分不开的。我找到一首学生熟悉的曲子,带着他们把诗歌唱出来。这么一唱,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受更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每个季节,孩子的生活都留下了快乐的画面,你喜欢什么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快乐的回忆呢?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自由地说一说。然后以大家都喜欢的冬天堆雪人的画面为例子,师生合作,仿编出一节诗歌。如有的学生会这样说冬天:北风呼呼地吹,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全白了,我们在雪地上堆雪人真快乐……我引导学生你能仿照诗的语言把刚才的景色说得更有诗意吗?比如说成“冬天好/北风吹来雪花飘”是不是又押韵,又简练呢?你还可以用上拟人的手法写的有趣些呀,比如“北风唱歌雪舞蹈/大地爷爷穿白袄”。经过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有了创作的灵感,一个个跃跃欲试。你一句,我一句,一节童趣盎然的小诗就诞生了。如-----这时,学生会感受到写诗原来并不难呀,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我趁热打铁,开始了第三个环节。

这是学生动笔仿写诗歌的环节,我出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带着写诗的兴趣,带着美好的回忆,进行仿写诗歌的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孩子们一篇篇稚嫩的作品完成了,他们翘首期盼的就是老师和同学的欣赏和肯定。也许他们的作品不会很完美,诗意也不是那么浓,但这正如婴儿的蹒跚学步,需要充满鼓励的扶持和小心翼翼地呵护。我会充分尊重他们的语言感受,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以欣赏为主,适当修改。让孩子纯真的童心在一行行稚嫩的小诗中尽情绽放,让诗意的种子在一行行稚嫩的小诗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总之,以上四个环节由赏到说,由说到写,由写到评,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力求创造一节扎实而又富有诗意的习作课。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尽管不够完美,但是也算是一个大胆尝试。我相信,热爱诗歌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为这样的人。更希望能得到在座各位评委和老师的宝贵意见,让我在诗教的路上走得更远。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组教材都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单元中的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而《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恰恰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本篇课文可是说是集美图和美文于一体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于我们城乡结合部的以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农村学校来说,并不熟悉。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为了使他们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于是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取了小导游的形式,在初步了解香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课文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情感目标:

这节课我通过网络技术做好了香港的风光旅游课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学习二至五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例文了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导游组,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探究,找出特色词语,相互鼓励当好小导游,相互评价,相互进步,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首先由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东方之珠》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再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小丁当”来选小导游,就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课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够当上这一次的小导游。

为了继续牵好学生兴趣的线,原本书中的课文变身成了游览香港的导游词,老师娓娓动听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有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位同学都急于想告诉大家自己从导游词中了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东方之珠”的含义不就被老师引出来了吗,而且引得不露痕迹。

新教材倡导“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体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合谐交流合作的课堂新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就例文了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听一听,读一读后,自主、合作朗读:你们最想把香港的哪一方面介绍给你的游客呢?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朗读,回答得非常积极,而且也引出了香港的四大特色: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美丽夜景。

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读就可以了,它应该还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等能力的发展有所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小小导游组按照自己选取的景点,讨论讨论,导游词的描写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抓住了景点的重点,让人觉得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呢?这样,学生有重点地找,抓住了重点词句,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学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回答不一,这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香港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当然趁热打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表演读,通过自己的绘声绘色、充满激情的介绍,打动其他游客,争取获得优秀小导游的殊荣,这一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当起了小导游,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游客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也使掀起了课堂一个高潮,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