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说课稿(模板14篇)

时间:2023-12-06 16:27:46 作者:温柔雨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规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接下来是一些国内外知名教师编写的教案模板范例,欢迎大家借鉴和学习。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2—13。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七大洲的分界线;

能力目标: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对大洲的分界线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讨论与自学中得到认识。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讲授法:利用地图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有以下个环节:

1、复习导入: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3、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作用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1、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2、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西面。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

3、北美洲,全称为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是世界经济第二发达的`大洲,其中美国经济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有重要影响力。

4、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

5、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赤道横穿大陆。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

6、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

7、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

四大洋。

1、太平洋总面积18134.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南美洲,18个中国,占地球表面积35.6%。

2、大西洋总面积9431.4万平方公里,南北长15742公里,东西宽约6852公里。

3、印度洋总面积7411.8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1.2%,面积居第三位。

4、北冰洋总面积1225.7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小。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1、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2、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西面。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

3、北美洲,全称为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是世界经济第二发达的`大洲,其中美国经济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有重要影响力。

4、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

5、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赤道横穿大陆。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

6、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

7、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

四大洋。

1、太平洋总面积18134.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南美洲,18个中国,占地球表面积35.6%。

2、大西洋总面积9431.4万平方公里,南北长15742公里,东西宽约6852公里。

3、印度洋总面积7411.8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1.2%,面积居第三位。

4、北冰洋总面积1225.7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小。

文档为doc格式。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板书设计如下:

谢谢大家!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2、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3、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巧记大洲大洋

1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能在图上标出来。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重点。

(一)复习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二)授课。

出示幻灯片1回答下面问题。

1、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几个?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几个?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

(三)练习。

大洲与大洋教案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大洲和大洋

第一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与大洋教案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界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具准备}。

东西半球投影图、世界政区投影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投影图、用吹塑纸自制的七大洲轮廓简图、经线和纬线绘制成平行的经纬网底图、写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的卡片、七大洲分布的拼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上次我布置大家回去看新闻联播,大家都看了没有?大家注意到没有,两位播音员身后是一幅什么样的背景图?(学生回答略)在这种地图上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种地图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进行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布置作业}。

回去以后请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你可以在第二节中找到答案,请做好预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