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火之谜说课稿(通用20篇)

时间:2023-12-15 10:59:34 作者:GZ才子

教案模板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整理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天火之谜说课稿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伤人的避雷针。

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文章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冷嘲热讽,来烘托富兰克林能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透过这些烘托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

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给课文分段,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天火之谜说课稿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本文采用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5、能根据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前阵子下阵雨,打雷时的情景吗?你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雷电的吗?可是古人却不知道,它成了一个谜,并且将雷电叫做天火,那么是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每段段意,让学生根据段意来分段。

一、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

二、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经过。

三、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伤害人的避雷针。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2、为什么说它可怕?古时候的人把雷暴看成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齐读第一节。

4、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可以让学生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5、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6、板书:

勇于探索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实验    大胆推测   认真实验。

7、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

8、讨论交流。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                 不能接受。

(3)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         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过渡:可是面对别人的嘲笑,富兰克林不但没有气馁,而且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     (动作)。

(5)他是怎么实验的呢?学生快速读课文。

a、划出动作的词,你觉得实验经过怎样?

b、出示动作的词。请大家先读课文,然后根据黑板上的动词,试着把故事的经过说出来。(同桌试讲)。

(6)指名说说实验的经过。

10、实验成功了,富兰克林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1、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2、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 震惊世界。

13、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    夸奖富兰克林。

四、拓展作业。

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这样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19天火之谜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

1、课前预习准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2、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3、揭题。(板书课题:天火之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

(2)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雷暴劈成两半毙伤冷嘲热讽拴住钥匙颠簸风筝。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他们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课后练习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自由轻读,想想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3、齐读第一节。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1)学生按笔顺在书上练习描红,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并抓住它们的关键笔画。

(2)交流各自描红所得,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3、练习描红,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实验的经过,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引读——天火之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整体切入课文。

2、教师观察、点拨,多与学生交流,为课的进行做准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的精神。

1、读了课文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事先自己的观察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要与第三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

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根据回答出示: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讨论:“这种推论”指什么?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3)师补充资料作介绍: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经过了对雷暴的长期观察,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当时被许多有知识的人看不起。

(6)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3、小结: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这才是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任何科学的探索都应该这样做。这更说明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

4、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

2、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中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4)指导朗读:读出雨大的感觉。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1)生读句子谈感受。

(4)出示风筝图,引导体会心情:同学们,这时候我们在看在云海中颠簸风筝像什么?如果你此时就是富兰克林你会想什么?心情怎样?(紧张,自己也不知道实验能不能成功)。

(1)生读句子谈感受。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3、小结:正是富兰克林有着为科学坚持到底不怕危险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富兰克林,和他一起做风筝实验。(放录象,随着录象一起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过渡:“风筝实验”成功了,那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2、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想这个实验的意义,学生交流。

六、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和静电放电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大胆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但由于人们对雷暴是神灵的火焰这一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没人相信他,于是他决定做风筝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震惊了全世界,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啊!

2、赠送名言: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老师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七、拓展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2、课后到图书馆借一本《富兰克林传》具体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还可以借更多的科学家的传记阅读。

天火之谜教案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五、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六、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

震惊世界

天火之谜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25天火之谜 (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课内

1、抄写词语。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过程: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5、塔轮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学习第六节,总结全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19天火之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西方人则把它看做“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揭题:天火之谜。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出示要求: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重点读好以下词语: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

相机理解:怒发冲冠、不足为奇、冷嘲热讽、安然无恙。

4、紧扣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读好有关段落。

5、相机进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2—5)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6)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暴、劈、毙;揭、钥、匙、颠。

2、交流这两组字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书写。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体会,学习文中知识,阅读一些。

《天火之谜》说课稿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文章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冷嘲热讽,来烘托富兰克林能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透过这些烘托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给课文分段,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完整地了解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全过程。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体会。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自然界中,有一种可怕的,令人恐惧的现象,它每年都会发生几十亿次,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把它称作“雷神”,由神话中的人物雷公电母所掌控。西方国家则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此令人恐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揭开的——《天火之谜》。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喜爱的神话传说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部分,一是清除阅读中的“拦路虎”,二是理清文章脉络。第一个部分,我采用学生自读,老师纠正,学生再领读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第二的部分,我利用课后练习,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来完成。达到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在精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从“可怕”入手,感受“天火”;二是从“现象”入手,捉住“天火”;三是从“原理”入手,利用“天火”。这三个步骤都是通过老师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朗读来完成的。

第一个步骤我引导学生读出天火的可怕,读出恐惧,这对于我们理解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二个步骤我让学生齐读出放电现象和雷暴想象的相同之处来理解富兰克林冷静的思索,通过情境朗读人们的怀疑和冷嘲热讽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第四自然段的激情朗读,让我们认识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尤其对成功后的大喊,让学生共同分享了富兰克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也受到了感染和教育,培养了他们的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从而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三个步骤则是师生共同分享科学成果的时刻,通过欢快的阅读体会到富兰克林的科学成果的珍贵。

经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由原来的好奇上升到对科学家的敬佩,进而发展到自我的提高,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作业超市环节,学生由于读得透彻,读得有感情,复述课文自然就水到渠成。让他们搜集一些自然科学小知识更是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也正是体现了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的教学思想。

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文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就是?(板书:雷暴之谜)。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团?(板书:富兰克林)。

二、整体切入课文。

1、生说,师出示句子: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谜团由富兰克林解开。

直到、才――指导抓住“直”“才”体会句子含义。

3、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三、精读课文。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呢?

1.“这种推论”指什么?(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引导体会:大胆)。

2.富兰克林什么时候就有这种推论了?

3.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4.对于这个推论,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呢?(联系第一段,相机齐读)。

6.再读中心句,你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十八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

7.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过渡: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富兰克林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开这个秘密。

四、讨论交流问题。

过渡:那么富兰克林又是怎样通过实验解开这个谜团的?(著名的风筝实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实验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再与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

投影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

1.学生说说体会。富兰克林不知道那个钥匙带电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4.淋湿后的麻绳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什么?(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结果怎样?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

5.富兰克林手臂发麻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理解:欣喜若狂。你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话。

以评促读。理解“狂”。

6.他为什么欣喜若狂?引导联系前文,对比读第五小节,层层推进,朗读体会实验成功的兴奋。

7.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

你能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和我们平时放风筝有什么区别呢?(材料不同,时间、天气不同,目的不一样)。

8.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它……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五、复述实验过程。

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谜团的?谁能把实验经过说给大家听听?先和同桌讲一讲,再指名讲。

六、学习最后一段。

雷暴这个谜团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解开后有什么意义呢?理解“安然无恙”

学习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出纸和笔,写下来。再指名说。

七、延伸拓展。

1.读了故事,相信同学们对富兰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为伟大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读一读富兰克林的几句人生格言。

2.出示资料读。

3.适当拓展。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在费城逝世,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说富兰克林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我建议我们的同学课后去读一读关于写富兰克林“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的文章。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第19课《补充习题》第一、二、四题。

2、完成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19、天火之谜 (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

四、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口头造句。

19天火之谜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每年的夏天都会下什么雨呀?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初读课文。

自学: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理解下列词语: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指名试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节。

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可以用这段中哪些词语来概括?

为什么说他可怕?

齐读。

指名读第2至5小节。

简介弗兰克林。

齐读第2节。

弗兰克林早就观察什么?早就表示什么意思?

他从观察和比较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人们习惯的怎样认为?

这一自然段里用了一个推测,两个推论,意思想通吗?

齐读第3节。

第四节的前两句话说了什么?

这风筝上的配件有哪些?

试验的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齐读第6节,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

25。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试验 发明。

时 地 人。

弗兰克林            拴了 结上 系着  宣告。

解   开    放风筝 攥住 远望 发现  震惊世界。

靠近  手臂发麻 。

欣喜若狂 喊。

《天火之谜》说课稿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根据此教学重点及其课文本身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其中较为基本的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另外较有发展性的目标是: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的进行。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天火之谜》一文时,我将尝试着使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意义建构。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能够正确、通顺,了解课文大意,能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并精读了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到了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则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尽管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不少内容涉及到物理知识,语句描写生动具体,如果不引导学生切实读懂课文,学生就会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给学生两个读懂课文的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其中后者是教学重点。一方面,在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以备课上增加自己发言的依据。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资料,并且在课上适时地运用,力求让学生自己在综合阅读中读懂课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

1、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疑。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予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矛盾。揭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质疑引起认知冲突:“天火之谜”指什么?这个谜解开了吗?谁解开的?是怎样解开的?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自读课文,使学生很快解决了前三个问题,把学习目标定位于最后一个问题。

2、抓住学生之间不同理解的矛盾,解疑。教学目标定位后,我没有指定阅读的内容,而把球再次踢给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读课文的哪一部分呢?学生很容易确定为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在学习“风筝实验”时,先组织学生观看课件“捕捉天火”。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初步感受了实验过程。接着让学生围绕“风筝实验”自己来设计问题相互考一考。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

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我随时解决;对一些较麻烦但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我提议到课后去解决;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最后把问题定位在三个上:

1、实验这天,天气如何?(这是实验的条件)。

2、这次实验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东西?(实验器具)。

3、当风筝飞上了天,富兰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实验经过)。

3、设计一些对学生有问题启示作用的范例,再生疑。如在教学完风筝实验后,我又创设情境小结延伸:是呀,在这样电闪雷鸣的天气里,很可能被雷劈到,因此,富兰克林做这个实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学到这,你又有什么新疑问吗?这时,学生问:难道富兰克林不害怕?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做这个实验呢?从而使学生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是课后的要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使朗读与读懂课文相结合,通过朗读促进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并重点指导了两处感叹句的朗读,体会第一句中那惊奇发现的心情,还有最后三个感叹句体现的那分成功的喜悦。考虑到这篇课文比较长,在课内并没有安排全文的复述,而是突出重点自然段,让学生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在复述时,我没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而是采用多幅图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我想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为,我们回忆一件事的时候,脑子总是一幅幅画面,而不是一个个关键词语。

在课上指导了学生围绕课文阅读搜集课外资料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课外阅读,并且还要是自身阅读的需要。

最后的作业设计:“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试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多地了解富兰克林,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

19天火之谜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大胆的推测、不懈的研究何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3、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给课文分段,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难点: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揭题:天火之谜。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出示要求: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重点读好以下词语: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相机理解:怒发冲冠、不足为奇、冷嘲热讽、安然无恙。

4、紧扣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读好有关段落。

5、相机进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2—5)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6)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暴、劈、毙;揭、钥、匙、颠。

2、交流这两组字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体会,学习文中知识,阅读一些。

《天火之谜》说课稿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本文采用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5、能根据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前阵子下阵雨,打雷时的情景吗?你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雷电的吗?可是古人却不知道,它成了一个谜,并且将雷电叫做天火,那么是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每段段意,让学生根据段意来分段。

一、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

二、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经过。

三、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伤害人的避雷针。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2、为什么说它可怕?古时候的人把雷暴看成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齐读第一节。

天火之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前置性学习要求。

一、读熟课文。

二、找:容易写错、读错的字。

三、查:课后第3题中词语意思和自己不理解的词意。

四、思:1、课后第4题。

2、富兰克林是个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五、搜:富兰克林人物简介资料、防雷小常识、雷电形成的原因及最佳感兴趣的知识。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

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板书课题,指导齐读《天火之谜》。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内交流易错字、音及词语的理解。。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4、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个具有什麽精神的人?(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精神)。

三、合作探究:

1、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精神。

2、讨论交流: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大胆推测)。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定一人当作富兰克林,其他同学用各种话来取笑、讽刺他),体会富兰克林面临的巨大压力。

过渡:富兰克林面对人们的取笑是怎样做的呢?(做实验)是的,事实胜于雄辩。

思考为什么要写其他人的看法,让学生明确烘托写法的作用。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敢于试验)。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

3、风筝实验的过程能读懂吗?用画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怎么样?

(学生四人一组,自主交流)。

读悟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献身精神。

4、读悟第五自然段。

补白:那些取笑过富兰克林的人现在会怎样说?

5、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思考:富兰克林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体会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巩固小结:

1、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勇于实验)2、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还怕吗?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你有哪些防雷小常识与大家分享吗?(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天火之谜教案

当我们在学第十九课《天火之谜》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证明了雷暴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他又通过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那么,避雷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课文中没有介绍,我决定去查一查,一段时间后,我查到了一段与避雷针有关的,上面介绍说避雷针其实就是一根针,它通过“针头”吸引雷电,再通过与地下连接的导线把雷电引到地下,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我真佩服富兰克林,他太勇敢了,竟然不顾危险做了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实验,要知道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轻则把他电成残废,重则让他失去生命,我想富兰克林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这个实验,由此可见,他多么有献身精神啊,其实在科学的道路上时刻都需要具备这样的素质。

幸好,他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周到,幸好他只是用手指慢慢靠近铜钥匙,幸好当时的`雷电强度很弱,才使他逃过一劫,但是现在有几人能这么认真呢?谁对科学这么严谨呢?就拿我们小学生来说,能力是一届不如一届了,比如说体育方面前一届的学生跳长绳最少也能跳二百八十几个,而我们这一届最多只能跳二百五十几个,这是很大的差距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好自己的能力,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天火之谜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25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

课内1、抄写词语。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过程: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5、塔轮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第六节,总结全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天火之谜读后感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垠广阔的生活海洋。这些名言都是写读书的好处,书就像我们的灵魂,我们不能没有它。前几天,我读了一篇叫《天火之谜》的文章,它深深打动着我。

这篇文章主人公是富兰克林,文章主要讲了几千年来,雷暴在人们心中是可怕的东西,为了揭开雷暴的真面目,他做了“风筝实验”,解开天火之谜。他有一种执着追求、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使我深受感动。

当我读到“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这句话时,我原本想这么多人嘲笑他,他肯定不会去做实验了,也不会去解开天火之谜。可是事情出乎意料,他竟然坚持着自己的看法,还要去做实验。我想那些有学问的人可能会说:“雷暴是上帝,你敢触犯上帝,他会放一个雷下来,把你打死,到时候可别怪我们哦。”“富兰克林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把神灵和人间事物混为一谈,太不可思议了,要是弄不出什么名堂,会让他丢尽脸的。真是个糊涂虫!”富兰克林面对他们的话语毫不在乎,还坚持着做实验。这需要多大的恒心和毅力,他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可我和他相比就差远了。有一次,我在家里做实验,因为一样材料被我弄坏了,我就放弃了,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富兰克林还有一种为人们着想的念头。因为做风筝实验很危险,麻绳随时可能导电,把富兰克林电晕,可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因为他不想让人类沉迷于迷信世界,上帝根本就不存在,要相信科学。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推论,还发现了“电贺守恒定律”;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研制了“电轮”……使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富兰克林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那可贵的品质。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轻言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那样你才会成功。

《天火之谜》读后感

昨天,我们学习完了19课《天火之谜》。你们知道什么是天火之迷吗?那天火之迷又是谁揭开的呢?哈哈!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天火之迷的意思便是没有揭开的放电现象。天火之谜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的。

天火之谜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同时又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我发现了本文是用了烘托的手法。如:用雷暴的可怕,()来烘托他的探索自然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学们在写作文、日记等,应该使用这种烘托的方法,使你的作文有声有色。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的愿望可是做一个和富兰克林一样能发明避雷针的伟大的科学家!

天火之谜读后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天火之谜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

1、课前预习准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2、揭题。(板书课题:天火之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

(2)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雷暴劈成两半****毙伤冷嘲热讽拴住钥匙颠簸风筝。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他们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课后练习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自由轻读,想想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3、齐读第一节。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1)学生按笔顺在书上练习描红,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并抓住它们的关键笔画。

(2)交流各自描红所得,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3、练习描红,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实验的经过,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divalign=right资料提供者:

天火之谜读后感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伤人的避雷针。

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文章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冷嘲热讽,来烘托富兰克林能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透过这些烘托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的。

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给课文分段,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