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单元教案例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2-28 07:56:36 作者:碧墨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一种思考和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一些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教学实施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

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直线是()长的,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点叫做它的(),这两条射线叫做它的()。

3.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是()度。

4.107°的角是()角,57°的角是()角。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应是()度。

6.1周角=()平角=()直角。

7.直线、线段和射线中,可以量出长度的.是(),没有端点的是(),只有一个端点的是()。

8.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是()度,1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角是()度,4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大角是()度。

9.锐角()90°,钝角()90°而小于(),直角()90°。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三点可以画()条线段。

a.2b.3c.无数。

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a.1b.2c.无数。

3.度量角的大小要用()。

a.三角尺b.直尺c.量角器。

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练习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数学二单元教案

第一节最大公因数。

本节知识点:

如果数a能被数b(b不能为0)整除,a就叫做b的。

(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2.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3.最大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总结:

a.列举法: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b.用倍数关系找: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c.用互质数找:两个不相等的质数,最大的公因数是1。

d.用相邻两个自然数找:相邻两个自然数(0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二节最小公倍数。

本节知识点:

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解法二:短除法。

所以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总结:

2.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27的最小公倍就是27;。

27和5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4。

3.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9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5;。

27和8的最大公约数也是216。

第三节最大公因数和。

最小公倍数比较。

本节知识点:

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左边数相乘)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一圈数相乘)。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二单元复习要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六年级教案数学例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练习十一第一题。

教学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3.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正确决策和简单的预测。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的吗?

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

(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

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

(学生谈出个人观点后,会出现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做出判断.)。

2.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

统计图里“其它”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

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

“其它”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产品。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的结论。

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一1.

2.补充习题。

四、总结概括。

1.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谈你的收获。

(本课注意事项: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1)梨树有多少棵?(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x)。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数学课件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

(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2、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5、工厂加工了105个零件,合格率达100%,则这批零件有100个合格。

3、解决问题(3颗星)。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课堂总结:

(1分)突出“关键点”。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3、课件演示。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六年级数学单元试题

一、填一填。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比较简便。

2.43=(),读作(),用口诀()来计算。

3.4+4+4+4+4=1+1+1+1+1+1=。

4.在里填上+-或。

55=1073=5226=12。

5.根据口诀三六十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

6.请写出4道积是12的乘法算式:()、()、()、()。

二、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四()()十五()四十二()十六。

()三十六()六十八五六()()五二十五。

三、计算题。

1.算一算。

53=42=66=36=。

44=61=23=55=。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2分)。

4()=24()6=183()=3。

()5=156()=304()=16。

四、看图列式计算。

五、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过河。

2.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1)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

(2)踢毽子和跳绳的各有多少人。

3.

3元/盒6元/个2元/本5元/支。

(1)买4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2)买5盒蜡笔和一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试着解答出来。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五、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相当于“×”,“占”、“相当于”“是”、“比”是“=”

(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1/3是多少?

列式是:20×1/3。

4、看分率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2,乙数是多少?

列式是:50×(1-1/2)。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3/5,小红有多少钱?

列式是:50×(1+3/5)。

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倍;。

6、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分之几。

7、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几分之几×个数。

8、求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方法:

(1)、单位“1”的量×(1-分率)=另一个部分量(建议用)。

(2)、单位“1”的量-已知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要求的部分量。

例如:教材15页做一做和16页练习第七题(题目中有时候会有这种题的关键字“其中”)。

六年级数学一单元教案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分数除法的复习与应用。(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47页练习十)。

1.通过复习,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

(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

(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习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板书类型)。

(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课件出示题目)。

3×7=21÷3=21÷7=。

5/3×1/2=5/6÷5/3=5/6÷1/2=。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计算法则)。

(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

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3个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应用题?(点名学生回答)。

(3)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3.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第1题:教师读题,学生判断正误,点名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第2题:点名3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订正。

第3、4题: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再独立计算。(教师订正)。

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教师订正并总结。

(课件出示题目)。

1.判断。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2)甲数比乙数多1/4,乙数比甲数少1/4。()。

2.粮店运来面粉140袋,是运来大米的袋数的7/9,大米运来多少袋?

140÷7/9=180(袋)。

12÷1+3/7=。

400÷1-1/9=450(元)。

1-9/24÷1/16+1/24=6(天)。

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1.这节复习课我分成了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建立知识网络,第二模块为检测效果,第三模块为质疑总结。

第一模块先让学生回忆章节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义,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结构图。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他们能快速读懂提纲、表格等形式的知识框架结构。

第二模块需要改进之处是,我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知学生,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块只有几个学生进行质疑,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环节。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

六年级数学圆单元教案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圆规画的实投展示。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学生动手折。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六年级数学一单元教案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