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新闻稿写作指导(汇总18篇)

时间:2023-11-30 22:08:15 作者:文锋

新闻报道为人们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帮助人们形成全面的观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新闻报道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指导

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

谚语。

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

袁x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我校召开20xx年度群众体育。

工作总结。

表彰大会4月x日下午,我校20xx年度群众体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于6点在浦东校区大礼堂拉开帷幕。校党委副书记石奇光、校团委副书记余嘉、校学生处石笑寒以及各二级学院的团总支书记应邀出席,与现场的上千名师生一起观看了颁奖晚会。

在麦田音乐社、舞蹈社和轮滑社精彩绝伦的开场表演之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石奇光教授致辞,他全面总结了我校20xx年度群众体育工作,对我校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工程》相关要求,稳步推动了我校学生体育活动,切实提高了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新的进步。

随后,体育部胡志麟、于善安、团委余嘉、学生处石笑寒几位老师分别为先进集体、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干部、体育积极分子进行了颁奖,石奇光副书记颁发突出贡献奖。我校体育工作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表彰大会是我校开展体育建设工作的特色之一,表彰能够充分发挥为我校体育事业创优学生的榜样作用,激励全体学生,从而保证了我校体育事业的良好开展。晚会在花式跳绳队精彩的“绳采飞扬”节目中中落下了帷幕。

好中学生写作指导

知识目标:学习如何作文取题的技巧。

能力目标:能运用校园论坛上传作文,并交流;能结合文章内容与标题对文章进行点评。

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上传作品,乐于交流对同学作文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习“如何给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难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三、教学设想:利用网络实现资料的收集,实现限度的作文交互评改,打破语文教学课堂内外的界限。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课前准备:各生上传课堂作文——以“拥有”为话题,自命题作文,到校园论坛的专属主题“方春华老师教学区”

六、教学过程。

1、进入校园论坛页面。

2、登录并进入主题:“会员论坛”——“方春华老师教学区”——“作文指导”

3、浏览同学搜集的“如何给作文取题”的主题,了解作文命题的技巧。

教师点拨,提示重点:(学生选重点记录)。

(1)巧用修辞:比喻、借代、层递、比拟、对偶、对比、双关、设问、反问、顶真、反语、仿拟、引用、反复、通感等。

(2)善于引用:引用。

诗词。

引用歌词引用。

广告词。

(3)借用符号:借用标点符号、借用数学符号。

(4)其他形式:转换角度、故设悬念。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

a、贴切鲜明,新颖生动。b、言简洁凝练,不拖沓冗长。

c、题目能揭示文章内容或显示文章主旨。d、耐人寻味,能激起阅读者的阅读欲望。

4、取题训练:根据材料,请同学设计作文题目,各同学发表在本小组的专属主题,以跟贴的形式进行,使内容更容易集中。

材料:

早上外出没带伞,一场雨不打招呼就洒了下来。提着两棒玉米一根红萝卜两只馒头一杯豆浆,站在商铺的屋檐下无奈地看着天。阶下不断有人打着各色花伞缓缓走过,身边有人冒雨冲出去跳上刚刚靠停的公车。我转身看看橱窗里各式美丽的花瓶,又转身看看淅淅沥沥唱着心情老歌的天,看看自己的高跟鞋,摸摸绑得好好的头发,最后开始犹豫是否还要等到雨停再走。

心情突然坚决起来:走!淋一场雨又何妨?

淡粉的皮鞋镇定地穿行在细雨的嬉闹中,高尖的鞋跟清脆而有节奏地敲击着彩色的路砖,任凭雨水浸湿了脚趾也气度从容。雨点淘气地亲吻着我一身雪白的连衣裙,并霎时把它弄得面目全非。头发很快就湿透了,雨水顺着脖子滑向前胸后背,竟有丝丝痒痒的感觉。知道有避雨的人在看着,但我不管不顾,就一个人这样不急不缓地走着,还不忘欣赏下两旁的花草被雨水洗涮后的娇嫩,甚至想起女儿昨晚的呼叫:“妈妈,杯子倒了,水流掉了!”杯子倒了,水流掉了!多有哲理的一句话!

回到楼下大门,善良的女清洁工轻柔地跟我打招呼:“没带伞吗?”我笑笑:“淋一淋,痛快!”

新闻稿的写作指导

《环球时报》著名战地记者邱永峥、英文版记者林美莲做客新基论坛(标题交代嘉宾,擅用定语抓人眼球)。

20xx年11月15日晚18点30分在二区主楼b307,《环球时报》著名战地记者邱永峥、英文版记者林美莲做客基础学部新基论坛,做了题为《使命召唤》的讲座。团省委副书记陈凯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曹云峰、校团委副书记夏辉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段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并用一句话概括重点)。

讲座中,邱永峥向同学们介绍了作为战地记者有关美军、利比亚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的亲身体验。向同学们展示了许多关于美国军人和美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照片,讲述了他亲身感受到的有关美军武器装备、作战计划、职业精神的情况。

记者林美莲给同学们分享了作为女战地记者的特殊经历。当同学们问到当看到给人很大情感冲击的现场时新闻人是怎样处理自己的情感并保证新闻的客观性时,林美莲说:“其实我觉得新闻没有绝对的客观,只是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客观。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会记住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面。不过,我觉得新闻人确实很需要很强大的心脏去消化一些东西,要有更坚定的信仰,要相信阳光。”

(以上是正文部分,要求涵盖事件的.重点内容,条理清晰,逻辑顺序明确,一段两段皆可,200字左右)。

两位记者的精彩讲座在全场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最后一段,可叙可议,夹叙夹议亦可。要求简短有力)。

新闻稿的写作指导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大学生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校园媒体(比如校报)的学生记者、各社会媒体在校园中聘任的通讯员、特约学生记者、新闻专业的学生等。在这里我们统称为大学生记者。由于大学生记者并不是都来自新闻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如何写好新闻稿往往成为不少大学生记者的难题。就算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又因为没有实践经验,对此也觉得吃力。在这里,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第一、积累新闻素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靠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大学生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因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者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大学生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第二、选好新闻题材。新闻素材经选择的、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第三、找准新闻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此外,要写好新闻稿,大学生记者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当然,这些新闻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中考生如何写好写作指导

命题者从预设材料中引申出作文要求或题目,学生阅读材料并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至关重要,务必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弄清要求,按照明确规定作文。如这样一个材料: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十分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其实,这座雕像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剩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我!要求考生结合自我的成长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山东考题)。而2000年广州市中考题也是“围绕自我身边的环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好新闻稿写作指导

2.在阳光下,粉红的桃花散发着一阵阵芳香,看上去既柔和又艳丽。

3.映山红开了,满山红艳艳的,像一簇簇烧得正旺的火焰,壮观极了。

4.走到树前,只见樱花由五个花瓣组成,白里透红,样子有点像桃花,但没有桃花那样艳丽,显得朴素淡雅。

5.黄色的小花掩映在青青的瓜秧中,青中有黄,黄中有青,煞是好看。

6.开花时节,白的,紫的,粉的,水红的,姿色秀丽。

7.喇叭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稠密得很,远远看去,就像一匹绿布挂在空中。

8.啊,牵牛花开了。六角形的花,像个小酒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显眼夺目。

9.微风过处,那碧绿的莲叶随风起伏,就像一位舞女在摆动她那美丽的长裙。

10.它那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点头含笑,好像在欢迎你。

11.再看溪水中,那一簇簇嫩绿的小草,像柔软的绸带,一会儿在水面上轻盈地卷曲浮动,一会儿又舒展开来,比画的还要美。

12.杉树青翠挺拔,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盘根错节,有的老态龙钟。

13.我们桥东头的千佛银杏高38米,树冠有几亩田大。

14.我们走进树林,只见松树的叶子还是青青的,松枝上挂着许多松球,散发着阵阵清香。

二、写花草树木的参考段落。

1.一晃“五一”到了,美人蕉长高了,花枝也长多了。中间的一棵长到了二尺多高,它的茎粗而壮,亭亭玉立;叶长而阔,绿中带白。四周的八棵簇拥着中间最大的那棵,似群星捧月。每棵都有五六片大小不同的叶片。最大的叶片有四十厘米长,二十厘米宽。

(抓住了美人蕉的叶子来写,使人印象很深。)。

2.你看,它枝叶茂密,远看像大型盆景中的一棵劲松;近看,它的主干已经长到二尺多高了,分出了数不清的枝杈。米兰叶子的形状,跟公园里种植的冬青差不多,有点像椭圆形,中间还有一道不深不浅的小沟。这些叶子,有的肥厚浓绿,有的娇嫩青翠,都闪着光亮。米兰的花非常奇特,像葡萄那样是一串一串的,中间的一根嫩绿的主枝,大约有一寸来长,枝上又分出无数的小枝。每个小枝都长了一个小黄球,像小米粒一样。“米兰”的名称,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吧!

(写花草树木,离不开写叶子,写花,写枝干。这些都是植物最有特点的地方。想一想,是不是每一种植物都各有特点?)。

3.梅花生长在冬季,不管天气怎样冷,它仍然绽开着美丽的花瓣。怪不得有许多画家和诗人为此而陶醉。我喜欢梅花,不仅因为它有婀娜多姿的花朵,还因为它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迎着寒风傲然开放。我不由得想起了陈毅同志写的一首赞美梅花的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小作者不是单单写梅花,而是从梅花想到了像梅花一样的精神,想到了陈毅的一首诗。这首诗同样是从写花到写花的精神。这种写法要学会。)。

4.料红桔子的皮很薄,你只要用指甲在桔皮上一划,就能剥开桔皮。桔皮里的水分很多,如果不小心,桔皮里的汁水会溅到你的眼睛里。桔皮剥开后,能够看到一片片桔子肉上带有一些白色的网络,这就是桔络。桔络能止咳,是一种药材。撕去桔络,便看到桔肉从那层薄薄的膜下透出了红润的光泽,掰一瓣仔细一看,形状像弯弯的月牙,一边宽一边窄,又像只小船。

(写桔子的水分很多,用了剥桔皮时,不小心桔皮的汁水会溅到眼睛里这样的细节,使人对桔子水分很多的特点,有了较深的印象。最后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也很生动形象。)。

5.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花就缓缓地将自己的花瓣绽开,像是刚睡醒的孩子。而当太阳下山的时候,它也就慢慢地将花瓣紧紧地并拢在一起,仿佛是已经入睡的娃娃。

(前面用“孩子”,后面用“娃娃”,目的是不重复,使语句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6.初夏,芡实一般长到高一米左右,茎较细,总是一簇簇拥着。它的叶又大又圆,粗看像荷叶,不过大得多。叶子表面不光滑,像蛤蟆那样有一个个疙瘩,但并不丑。这也许是它的魅力所在吧!看,长势多旺!叶儿挨挨挤挤,铺满了整个池塘。

(“铺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写出了芡实叶子的大和多。)。

7.那叶儿悄悄地从叶柄上钻出来,一开始,又小又嫩,黄黄的,后来呈浅绿色。雨后,淡淡的绿色衬着冰清的小水滴,美得令人叫绝!待到它们长得巴掌大的时候,就变成了墨绿色,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铺满了整个瓜棚。

(写叶子由小到大的过程,写得很成功。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描写叶子的生长过程的。)。

8.花谢后,花瓣中间的草莓果渐渐长大。春末夏初,一颗颗草莓果长成了李子般大小,由硬变软,由绿变红,躺在地上成熟了。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如同一小尊奇峰异石,有的好像一只鲜红的小桃子……这时,草莓的老叶却为了使怀中的充满酒香,充满甜汁的果实袒露在人们眼前,好让人们采摘品尝,而渐渐枯萎了。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我们喜欢自然界的东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给我们生活的启示,让我们想到景物以外的地方。草莓也是这样。)。

9.“芒种”前后,西瓜开花了。瓜蔓上长出像汤团似的小西瓜。小瓜周身长着乳白色的绒毛。这绒毛可不能碰掉,不然小瓜会掉下来!从结瓜开始,一般经过二十八天,西瓜就成熟了。那时候,瓜地里滚满了圆溜溜的西瓜,都有篮球那么大。那青褐色的表皮上,印着清晰的花条纹。熟了的西瓜,底下发黄,花蒂向里凹进,用手指弹弹,发出“咚咚”的声音。瓜瓤的颜色,“解放”是红红的,“华东”是黄黄的。

(对物品熟悉了,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好文章。小作者介绍西瓜的生长过程,是那样的具体而有条理,语言生动而有情趣。)。

10.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它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好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果子成熟以后,一串串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地垂下来,好像在对过路的人夸耀自己的美丽。沙枣子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颗颗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免想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

(这段文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色彩描写。作者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沙枣子的渐渐成熟。而后面一部分,则又偏向沙枣子的形状描写。一个是写色,一个是写形,这样就把沙枣子的生长过程写出来了。)。

写作指导:写好作文具备的方法

1.爸爸给我买了一只新的文具盒,正面画着变形金刚,反面是一只小鹿在散步。

2.我被这神奇的文具盒迷住了,恨不得立刻让我的同学们欣赏,他们准羡慕!

3.打开盒盖,可见盒盖的背部有一只长长的小口袋,袋口装着松紧带。

4.如果把盒盖向下一按,边沿中的一块铁片,会被盒身外面的吸铁石吸住,发出“嗒”的一声,盒子就关上了。

5.小瓷猴只有两寸高,半坐半蹲。

6.这只白石小龟只有手表壳那么大,雕刻得却很精细,很传神。

7.只要你一拨弄,它的脑袋就会抖个没完没了,连它那个滑稽的白鼻子也会一起晃动起来。

二、写生活用品的参考段落。

(写电动熊猫跳绳写得很有趣,主要是它可以一直不停地跳下去,这就有点让人觉得好笑了!)。

2.小地球仪的色彩也挺漂亮呢:成片的绿色表示平原,窄长的表示谷地;淡黄色的是高原;深黄色的是山脉;海洋的颜色是蓝色的,蓝色越浓说明海洋越深。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国界线,相互靠着的国家版图又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多色彩的球体放在乳白色的底座上,显得十分和谐悦目。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是怎样的句子?它与中间的几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呢?)。

3.我的那把扇子全是由塑料做成的。它一共有九块米黄色的塑料板,中间用白色的丝线连起来。每一块塑料板上,都刻着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和一条张牙舞爪的长龙,刻得非常逼真,而且每一块都刻得一模一样,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差别。在每一块塑料板的上部,还凹进去一个小圆圈,圈里贴着一块圆形的印着风景画的彩纸。

(写物的一个方法是先写总的部分,后写分的部分。在一般的文章里都是这样写的。)。

4.我是龙龙的书包,刚从商店里出来的时候,可漂亮了!崭新的翡翠色的皮外套上,有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上海”,辫儿长长的,真神气。每当龙龙背着我走进校门时,就会立刻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

(这是用“我”的口气写的一篇写物文章,读一读,是不是很有趣?)。

5.这只电动虎是由遥控器控制的。只要一按那红色的按钮,老虎的前爪就会向上举起来,做出腾空而起的姿势,同时尾巴会像一条刚劲有力的钢鞭来回摇动,表现出一副准备搏斗的架势。按动绿色按钮时,这只虎便会发出阵阵低低的虎啸声,令人毛骨悚然。

(电动虎还真有点真老虎的“虎威”呢!)。

6.一进操作室,只见电脑整齐地在座位上排列着,不断发出“嗒嗒”的声音,好像在奏着美妙的欢迎曲。走近一看,我十分惊讶,它的样子太古怪了:没手没脚,身上长满了疙瘩——42个揿钮键盘,一幅荧光屏,就是它的大嘴巴,整个模样跟电视机差不多。我真有些不信,这玩艺儿会有那么大的本领。

(“跟电视机差不多”,这里用了作比较的写作方法,不管什么东西,一比较,别人就明白了。)。

7.翻开铅笔盒的小盖,下面就是底层,里面用塑料硬条隔成几个小区,有的装铅笔,有的装橡皮,有的可装小尺子和刀片等。工人叔叔想得多周到呀!

(最后一句话是一句议论,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

8.阳光照耀着我的指南针,它闪闪发光。我的手轻轻一动,那针就微微颤动,过了一会儿就恢复原状。我把它调了个个儿,那针转了一圈、两圈,晃了一下、两下……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它停住不动了。那白色带有红点的针尖正好指向南方。我把它左转,右转,一会儿“拿大顶”,一会儿“翻跟头”,指南针晃来晃去,最后还是指在了南方。它像个顽皮的孩子,仿佛在和我逗着玩;它又像个脾气古怪的老爷爷,不管你怎么说,也不改变自己的主张。

(写介绍物品的文章,应该是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的。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写物品的文章不能有很多的描写,用很多的形容词。当然,不能多用,不是一点儿也不用。你看,这一段文字到最后的时候,写了两个比喻,就很有用处,它把指南针的特点形象地说出来了。)。

9.透过小公鸡肚子上的玻璃钟罩,便可以清晰地看到12个黑色的数字,匀称地分布在刻度盘上。黑色的一短一长两只针,分别是时针和分针,红色的是秒针,黄色的是定时针。鸡鸣闹钟是只电子钟,走时精确,悄无声息,可使我安然入睡。

(把钟做成小公鸡的模样,真是很恰当。这样的产品一定有很多人买。)。

10.每当日落时分,苏州的街头巷尾便能见到油氽臭豆腐的摊位。一只燃得正旺的炉上,放一口盛着八成素油的铁锅,随着摊主拉动小风箱的节拍,窜出的蓝色火苗便猛烈地舔着锅底,锅中的油便不断地翻出一朵朵油花。一块块白嫩而略带有些臭味的臭豆腐胚,随着一声声“嗤啦——”落进滚沸的油锅。即刻,从油锅中便溢出股股香味,这由臭而得的香味,特别地浓烈,常常诱得顾客急不可耐。

(氽,这个字有很多人都不认识,它的读音和海豚的“豚”的读音差不多,只是音调不同,“豚”是第二声,而“氽”是第三声。它的意思是用油炸,像我们炸油条一样。)。

状物作文写法详解—写生活用品参考题材。

三、写生活用品的参考题材。

六、写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参考题材。

2.老师让同学们学做小老师,一帮一,一对红,大家很欢迎这种学习的形式;。

(以上可以作为写学习活动的题材。)。

5.班级举行文娱活动,活跃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同时也是在锻炼大家的各种能力;。

6.班级举行自炊活动,同学们自带米、菜和煤炉,在教室里做了一桌饭菜;。

7.班级里举行小奥运会,与国际奥运会的项目基本相同,大家感到很有兴趣;。

8.班级举行棋牌比赛,大家经过几轮赛事,最后比出了冠亚军;。

9.班级里掀起了学下国际象棋的活动,两周以后,大家还举行了国际象棋的比赛。

(以上可以作为写文娱和体育活动的题材。)。

写作指导:写好作文具备的方法

1、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2、学会写导语。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3、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4、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写作指导:写好作文具备的方法

记叙文,就是要如实地记叙见闻到的人物活动情况,事情的经过情节,景物变化状况等等。同学们写记叙文,往往不是记叙当时的情境的动态,而是以自己的口气写人、事、物的大概静态情况,所以显得不清楚具体,不形象生动,读来没有真实感。譬如有篇《聪明的表妹》的习作,主要情节只是这样写的:

我的表妹,是个特别聪明和懂事的小姑娘。她虽然很爱看电视,但是她绝对不会跟别人抢遥控器,或是把遥控器占着不让别人拿,总是要等别人看完,或是在征求别人意见,别人同意的时候,她才拿起遥控器,调到自己爱看的节目。大家都说她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小姑娘。

小作者写“表妹”聪明、懂事,选择了看电视一事来表现,材料选得很好,有事而且具体。但是写的,却不是当时“表妹”看电视时的真实情境,而只是小作者介绍她看电视时的大概情况。别人不明白“表妹”在看电视时是怎么表现的,她的聪明、懂事,没有给人留下具体的好印象。

怎样才算是记叙当时的情境呢?请看小作者第二次修改稿:

这时,只见表妹走到外公身边,很礼貌地问:“爷爷,我们可以调到少儿频道吗?”

外公想了想,一边微笑着把遥控器递给表妹说:“可以的,我的眼睛正想休息休息呢,看累了,你们看吧。我去浇花了。”

表妹才高兴地接过遥控器,马上调到少儿频道,高兴地看起《虹猫蓝兔七侠传》来。

我的表妹多聪明啊,我和她比起来,过去随便抢遥控器听行为,是多么的不礼貌呢!

修改后的主要情节,写出了当时的情境了:不但写出表妹看电视时的神态、语言、行为、动作,又写了与“表妹”有关系的外公的行为、语言,还写了“我”当时想到过去不礼貌的做法,与表妹进行对比等。这样,“表妹”的好印象更加突出了,记叙文的“道”也就浓了。

写作指导:写好作文具备的方法

第一种开头:星期五下午,劳动委员李玲给我们布置了大扫除的任务,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冲洗教室。

第二种开头:“大家开始大干吧!”等劳动委员一分配完大扫除的任务,小组长周全就用响亮的声音向全组发出了“战斗命令”!

2.《记“六一”联欢会》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快乐的“六一”来到了,我们班级举行了一次非常开心的“六一”联欢会,使大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第二种开头:“哗……”,阵阵掌声从四(一)班的窗口飘出,欢乐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这是我们正在举行的“六一”联欢会的情景。

3.《快乐的“六一”》。

第一种开头:“六一”节这天,天气格外地好,风凉凉的,花艳艳的,太阳也似乎露出了笑容。

第二种开头:“六一”节这一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我们全校要到公园举行“六一”游园活动。

二、写劳动和节假日活动的参考词句。

1.整个校园笼罩在一团淡淡的乳白色的晨雾里。

2.干净的地面,整洁的桌椅,明亮的玻璃窗,使整个教室显得更加美丽。

3.教室布置得像一个童话世界。

4.教室里静得连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5.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

6.雪亮的日光灯把教室照得如同白昼。

7.同学们就像小老虎一样干了起来,挖的挖,抬的抬,垫的垫,干得热火朝天。

8.大家甩开膀子干,不一会儿就汗流满面,脸上红通通的。

9.几辆小车穿梭似的来往。

10.一块块玻璃被擦得锃光瓦亮,他才从窗台上跳了下来。

11.她一登场,犹如一颗闪耀光辉的新星,分外引人注目。

12.这歌声低沉、浑厚、含蓄,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13.枝头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唱起歌,好像也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

三、写劳动和节假日活动的参考段落。

1.吃了晚饭,我们全家人就出了家门,外面有许多小朋友在放炮、放花,热闹极了。我们一路说着笑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玉泉路。啊!这儿的人可真多啊!每盏灯前都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灯光把玉泉路的上空都照亮了。我向前望去,有的灯套着粉红的外套,有的灯穿着金色的裤子,有的灯披着淡蓝的披肩,有的还衬着不断变色的五彩衣,可真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往这边看有“二龙戏珠”,往那边看有“唐僧取经”,往左边看有“龙飞凤舞”,往右边看有“百鸟齐飞”。我仿佛走进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节日观灯是老内容了,但要写好它,却也不容易。这位小作者在这一段文章里,一是写了人多,二是写了灯多。这样就把观灯的热闹景象写出来了。)。

2.上午十点,各校的小朋友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欢乐的笑容,陆续来到了会场。会场上,彩旗飘扬,鼓号齐鸣,一片欢腾。在庄严的队歌声中,大会开始了,小朋友们放飞了和平鸽。那和平鸽迎着阳光在空中自由飞翔,五颜六色的气球系着红色的飘带,冉冉升起,把蓝蓝的天空打扮得异常美丽。气球越飞越高,越飞越小,多像晚上天空中的繁星,数不清,看不尽!欢笑声,欢呼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过节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看,彩旗、鼓号、和平鸽、气球、欢笑声、欢呼声……多么热闹,多么美丽的场面啊!)。

3.首先比赛梳麻花辫。王云梳得又快又好,你看她,不慌不忙,轻轻地把头发拢透,从脑后中间分开一道印,再把左边的头发分成三股,迅速地开始编结,然后,用嘴叼住辫梢,用左手拿起一根皮筋,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把皮筋撑开,挽上个圈,套进辫梢。这样,一个美丽的麻花辫就梳好了。不一会儿又梳好了另一个。

(劳动比赛的内容是梳小辫子,有趣不有趣?辫子难梳,怎样梳辫子也不太好写。但这位小作者却能够写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的确让人要好好佩服他了。)。

(后面几句写大家欢笑的情景很重要,在写活动的作文之中,一定要考虑到众人的表现,因为活动活动,一个人是不可能“活动”得起来的。)。

5.星期天,这对小孩子来说真是迷人啊!自入校门以来,我过的星期天不计其数,而其中最愉快最难忘的是今年春季的一个星期天。

(最后一句是倒装句,如果反过来写,那就要写成“今年春季的一个星期天是最愉快最难忘的”,两句话哪一句表达的感情要准确强烈一些?你以后的作文也能学写这样的倒装句。)。

6.“嗡”,电动飞机开始起飞了!它用缓慢的速度紧紧围绕着火箭螺旋式地向上升起,渐渐加快了速度。我见弟弟端坐着,好像在品味着什么。我只觉得耳朵里嗡嗡响,往下看,地上的人群和花草随之转动起来;往上看,眼前渐渐模糊了。我只觉得自己飘飘悠悠地飞上了云霄,云朵像棉团一样从身边飘然而过。啊,那边不是我国制造的几颗人造地球卫星吗?它们正在不停地运转,不断地向地面转播它的见闻。在我们前面的那架飞机上,一位小朋友正把头探出机舱,把写着“欢庆‘六一’”、“祝你节日愉快”的红色飘带展现出来,我真想站起来同他握手拥抱。

(写六一游玩活动的作文容易写成单纯的游玩文章,光有游玩,而把六一给丢了。这一篇文章的小作者就很聪明,在文章中时刻不忘记要点题,所以他就写了那两幅红色飘带。这是一种巧妙的点题的方法,可以学习。)。

7.外婆上街买了四个价格十分昂贵的大得出奇红得可爱的石榴;妈妈在水果摊上挑了四只红艳艳丰满新鲜的苹果;爸爸带回四只好像金钟一样的水梨;我和弟弟也跟着从月饼盒里取出四块油亮、精致的广式月饼。“妈妈,为什么样样都是四个?”我立即发现了规律,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事事如意呀!”妈妈笑着说。我这才恍然大悟。

(“事事如意”的说法很有趣味,使文章变得生动起来了。)。

8.开始,我先用剪刀从图画纸上剪下小半张纸,在横着的纸上画一位老大爷的上半身,然后,用铅笔勾画出脸部的轮廓,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再画一把垂到前胸的白胡子。接着,我就用红白黄三色调配成的水彩给他脸部染上颜色,又用天蓝色给老人画上了衣服。最后,再画出两只胳膊和手。我看着这非常风趣的老人像,不禁笑出声来。接着我又用剪刀在纸的上下分别剪出狗牙边,以便贴上帽子和乒乓球。

(写制作圣诞老人的过程,写得很有条理。你看这些词语:“开始、接着、最后”等,就是暗示文章层次的。我们在写同样一类文章时,应该注意使用这些词语,以便把层次交待清楚。)。

9.我蹦跳着和大家一起走进了礼堂。哈!真美极了。正面台上端端正正挂着巨幅国徽,国徽两侧是十面大红旗。两面墙上粘贴着许多标语,顶棚上挂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小彩灯。中间还挂着一盏大彩灯,在各种颜色的小旗衬托下,一闪一闪地好看极了。

(写节日活动要写到环境。写环境就要注意次序和条理。这一段文字里,小作者就注意了这个问题。他先写正面,再写两侧,然后写到了空中和屋顶。一点也不乱。)。

10.这一夜,到处都是“咚咚锵锵”、“噼噼啪啪”的声音,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游动的灯笼和闪烁的电灯汇成了一片海洋。元宵节真是一个良宵佳节。直到午夜,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去。

(用了一组排比句写出元宵夜热闹和欢乐的情景。小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六、写劳动和节假日活动的参考题材。

1.班级的大扫除劳动;。

2.扫树叶劳动;。

3.为老师打扫办公室的劳动;。

4.拔草的劳动;。

5.打扫学校主席台的劳动;。

(以上是写劳动的参考题材。)。

6.元旦;。

7.三八妇女节;。

8.四月五日清明节;。

9.五一国际劳动节;。

10.五四青年节;。

11.六一儿童节;。

12.七一党的生日;。

13.八一建军节;。

14.九月十日教师节;。

15.十月一日国庆节;。

16.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17.春节。

写作指导:高中写好作文的2个写作技巧

考场。

作文。

讲究一定的技巧,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因此,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写好作文的2个写作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读书。

写好作文作的基础是阅读,只有阅读无数,才能胸有成竹,才能左右逢源,才能穿跃时空。

多记,多模仿,记住文章里的好词好句和别人写得好的段落,并摘抄下来,逐渐地在自己脑子里记的好词好句就越来越多了,有了知识的积累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实践。

在写好作文并非登天难事,它需要的是听,说,读,写同步进行,要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你可以开个博客或者坚持谢谢。

日记。

把你说的、写的、画的、照片等都发布在上面无数熟人或陌生人一起分享很有意思。

写博客和日记不但能提高表达能力,而且也是孩子之间加强沟通的一种方式,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在博客上公开表白自己心声的做法,远远胜于将想法深埋在心底。

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兴趣。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比如自己喜欢的一些物品,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等等,有话就长,无话就短。

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作文写作技巧:写人记事内容生动。

知识要点:1、写记叙文,会具体地写人记事,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2、会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3、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能运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

作文写作技巧:展开想像拓宽思路。

知识要点:1、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2、生活是想象之源,想象是作文的翅膀。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文贵创新突出个性。

知识要点: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2、所谓创意,即创造、创新之意。

作文写作技巧:多读多写养成习惯。

知识要点:1、多读多写是一条通向学好作文的成功之路。2、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考试说明:鲁迅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作文写作技巧:工于记实善于写虚。

知识要点:1、叙述、描写和说明是三种记实的能力。2、议论和抒情是两种写虚的能力。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作文写作技巧:文从字顺有条不紊。

知识要点: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作者驾御书面语言的能力。2.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叫语感。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文写作技巧:理清思路和理结构。

知识要点: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作文写作技巧: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知识要点: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作文写作技巧: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知识要点:1、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作文写作技巧: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1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2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3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4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5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6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7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8

名言。

指路,开宗明义。

9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10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11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12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13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14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15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16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17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18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19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环境

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摹。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故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写好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帮助很大。而在初中阶段,更多的用到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较少涉及。本文将针对记叙文写作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做一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所有环境均服务文章主题,故写环境时,需注意环境描写并非文章主体。也即一篇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不一定要多,但要“得体”。所谓“得体”即是说文中描写的自然环境须与其记叙的事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对其要表达的情感,主旨或其中的人物形象能起到烘托,突出的作用。针对如何做到“得体”,下面给出两个思路,仅供参考。

局部映衬是指在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时,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环境映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主旨、情感,从而让文章品格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衬法,景物描写的文字并不求多,而求“精”而“得体”。某个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写,但就因这一句话,提升了这篇作文的整体质量。如一同学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作者描写山村茫茫的雾气,并以此暗示山村人们还未从梦中醒来,亦即还未丢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华。

使用“局部映衬法”,需要注意的是须根据自己描写自然环境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描写何种景物,并去寻找景物与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某种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风映衬“温暖”“温馨”,用各种表现纯净美好的景物映衬人物的高尚品质……这一笔能使文章不仅停留在记叙层面,而有了一个精神的升华;如果要表现亲情主题,可用明媚的阳光象征与突出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温馨;如果要突出怀念主题,可适当描述秋景;如果要渲染紧张气氛,可以电闪雷鸣;如果要表现伤感,可以阴雨连绵……这个对应之处同学们可在平时进行优秀作文阅读的时候加以积累。

所谓“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一篇满分作文《较量》,写“我”作为班干部与班里恶作剧同学的一场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开头即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环境描写不多,但从整体上给文章定下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氛围。

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中,须在开头即涉及这处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为段首,亦可段末,这样会使人对这一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如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凝聚》,其中“阳光”作为一个环境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内容上并无很大变化,因为阳光承载的是同样一份“亲情”。

小学作文写作指导:好看图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作文写作指导:怎样写好看图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小学生来说,写看图作文有什么好处呢?

写看图作文的时候,在下笔之前,首先要观察眼前的图画,这样才能下笔写文章。怎样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主要观察什么?哪些是次要的?这样经过长期的看图作文训练,观察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看图作文,我们并不是象照相机一样将图的内容纹丝不动的摄下来,要使它成为一篇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一篇文章,让图中人物活灵活现,让图中故事有头有尾,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

看图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基础,是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小学阶段作文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一些省市、区县的小学毕业汇考中,甚至中考、高考中也常出现看图作文这种形式。因此,从小学起训练好看图作文是十分重要的。

看图作文就形式而言有两种:单图作文和连图作文。单图作文要求围绕图的中心表达,准确而有层次地写清楚图的内容,看图作文要求先看懂每一幅画面的内容,研究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和变化,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几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看图作文从表达方式上分。可分为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说理性的等几类。小学阶段主要是训练记叙性的看图作文,但描写性的、说明性的和较浅易的说理性的看图作文也不容忽视。

那么,怎样进行看图作文呢?看图作文也是作文,它和其他形式的作文一样,都要求达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是,看图作文毕竟是看图作文,它有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看图。

我们认为要写好看图作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我们观察图画,要有整体观念,要统观全貌,不能只观察一个部分,一个局部。看单幅图是这样,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要从整体出发,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了解主要内容,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具体内容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清楚,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看多幅图,也要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观察,先要统观几幅图画,看这几幅图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再按照看单图的方法,逐幅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还要统观全局。

我们这里讲的观察顺序,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多幅图是要从第一幅看起的,依次看到最后,这是不用多说的了。单幅图观察顺序就很多了,有的图画需要从上往下的,也有的画需要从下往上看,有的图画是从远处往近处看的,也有的画需要从近处往远处看,还有从左往右看的,从右向左看的,由物及人的',也学有的图画,几种观察顺序都要用上。

一幅图画和一篇文章一样,作画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绘画目的,画面的内容必定有轻重之分,这往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我们在作文之前,面对一组图画或一幅图画,必须要了解作画人的意图,掌握图画的的重点,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搞清楚了,我们的作文才会和作画人的原意相吻合。再从写文章的角度看,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就分明了,详略也会得当了。

看图作文中的想象,就是从眼前所展现的画面的内容出发,在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想出不在眼前的新的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看图作文中的联想,就是由眼前的画面内容引发,想到与此相关的另外的一些人、事、景、物的具体形象。

我们知道,提供给我们作文的图画有两种,一种是单幅的,另一种是多幅的。多幅图画的的各幅图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如果把多幅图和写出来的文章一一对照,我们会发现,图与图之间还有无法画出来或没有画出来的内容,也就是说,图与图之间有跳跃性,不象文章那样紧密相连。

写作指导:作文指导之如何写好

写作,讲究的是写作技巧,掌握一定方法的写作才能将。

作文。

写出灵气,写出新意,一味的死板套作只会是作文千篇一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议论文作文指导之,供大家参阅。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要使自己写的议论文赢得高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点深刻有创意。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有创意的观点。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还指把观点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

二、内容具体不空洞。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是一副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三、结构顺畅形式新。

议论文的结构过去有一个严格的格式,即所谓“引、析、联、结”四步骤。这曾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估计现在还是。创新的议论文写作,不需要什么格式,只要言之有理,结构顺畅,能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就行。

四、语言准确且活泼。

议论文不需要板起面孔说话,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同时,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所以语言要求准确。

五、逻辑严密且清晰。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议论文尤其如此。一段毫无逻辑的话,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就是说话要严密,无懈可击;“清晰”表现在行文上,就是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我于咖啡中看见》中的一段,是先果后因的关系: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间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再如《缤纷成就和谐》的因果论证,是先因后果: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

名言。

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由原因引出结果:“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这就是因果论证。

1、标题(题目)。

2、开头提出论点:简述材料,引出论点(启示、启迪、告诉我们、说明了、让我明白了等)。

3、论证过程: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引出理由。(如“我们为什么认为……,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4、论证过程:提出理由(分论点)(分论点间角度应不同,层次不能重复,证据或性质或时代或范围要有区别;证据要典型、精当,可举例、可比喻、可引用、可对比等;分论点间的结构可并列、可层进、可对照、可分总或总分、可综合运用多种结构形式)。

其一……(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二……(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其三……(分论点、证据、分析、评议)。

5、论证过程:可进行辩证分析(常用词:诚然……但是……/虽然……但是……/固然……)。

6、结尾:结论(解决问题,提出方法,照应开头等)。

写作指导:写好作文具备的方法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

我们以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为例。

今年春天,我和爸爸来到高尔夫球场,第一次学打高尔夫球。看教练做很简单,我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却发现和想象的不同,要么杆碰不上球,要么球出去就偏离了方向,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我终于成功了。

这样,一个素材,可以根据命题的不同,确定立意,设置情节,确定描写重点。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打球的动作细节是不能丢的。

二、练习写好文章的细节。

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注意了情节的起伏,语言的流畅,但总感觉文章空泛,这是为什么呢?忽视了细节描写。

怎样写好细节,简单地说,细节描写要还原生活,去发现场景细节、服饰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去描摹。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如何将“陌生叔叔帮我把车修好”写细,我们首先要还原生活场景,在头脑中勾勒出雪中修车图,再从这一图画中去寻找描写的细节。

这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断:“叔叔迅速地摘下手套,用右手拿着链条,左手帮着把链条搬过去,链条一点点地扣上去了,一节一节地扣住了后轮的齿轮。‘咣当’一声,链条滑了出来,这一次努力前功尽弃。我的心咯噔一下,万一叔叔告诉我修不好,我该怎么办呀!可事情并非如我想象,只见叔叔向拢起的双手呵了呵气,又蹲下了身子。他为了不让链条弹开,用右手把链条往前面齿轮上套住,然后右手拉住链条往后齿轮上移,左手护住链条不让它再滑出来。后来,他看到位置有些偏,就用左手把它移正再装,洁白的雪花落在了他冻得通红的满是油污的手上,我知道他的手一定很冷,很冷,可他的心一定很热,很热。终于,链条一节一节地和齿轮扣住了。他猛一转脚踏板,车子居然又完好地转动起来。”文章中最直观的细节是叔叔修车的动作细节,摘、拿、套、拉、护、移、转等动词的使用,写出了叔叔雪中修车的不容易,突出了人物精神。其次应当是外貌细节和心理细节的描写衬托了人物美好的心灵。

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经历不同,再现的生活场景也就不同,但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我们达到这样一种境地为最好——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三、整理生活中的素材。

努力回忆六年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记忆尤为深刻的小事,哪怕是一次单手磕鸡蛋的经历都不要放过。因为孩子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真实的体验、感受,他的表述一定会具体而生动,他所表达的情感一定是真实的。翻翻过去的作文、周记,从多个角度,搜集这样的素材,将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整理。

有些家长大量地看作文选、杂志,想帮助孩子从上面搬些素材下来。我不大同意这样的做法,因为那不是孩子的生活,他很难像成人一样具有缜密的思维,进行合理的想象情节,他也很难描摹当时的细节,这样的作文不能打动读者。不如让作文选、杂志成为勾起孩子回忆生活的媒介,从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中挖掘写作素材。如:从作文选上看奶奶为我掖被子的细节,想到冬天,妈妈买药回来,为我滴眼药时怕我嫌凉而搓手的动作,这样一来写母爱的文章就有了素材。

四、努力锤炼文章的语言。

佳酿总是经过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尝试这样的几种方式,让语言焕发色彩。

在句式变换上下工夫。在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可以将陈述句用反问、设问或感叹句的形式表达。

在准确地运用词汇上下工夫。在文章中可以用一些拟声词来丰富表达;另外,可使用叠词使描绘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再有,四字词语和成语的使用,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简练。

在恰当地运用修辞上下工夫。修辞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一句,意思是说“大雨来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风、雨当作正在奔跑的人,飞快地追赶天空的乌云,这样一说比“大雨来了”更能表现出雨来的之快、之急、之大。当然,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等,我们应根据需要采用。

小学作文起步写法大全。

一、通篇拟人法。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二、景物幻化法。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三、比较异同法。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四、借景抒情法。

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五、方位介绍法。

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

六、画面组合法。

采用画央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要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采取画面组合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的画面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触景生情法。

采用触景生情法描写社会环境,首先必须是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也就是看到景物以后,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好像非说出来不可。其次描述时要以情为主,以景为次。写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都应当句句是情,字字是情。这样写来的文章就特别感人。这种写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两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八、工笔细描法。

工笔细描不进对人物的肖像进行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刻画,不同只描绘大致的轮廓。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也要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在描写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时,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采用工笔细描法描写人物肖像,要对人物外貌进行细腻、具体的刻画,能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人物的彩色照片。

九、参观介绍法。

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环境一般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因此记叙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同时要根据参观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把看到的事物写下来。采用参观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把看到事物的外观特点和它的作用、意义结合起来写,这样可以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向导的介绍穿插起来写,这样可以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十、分类介绍法。

描写社会环境,除了描写社会环境的景物外,还可以写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气候物产和光荣历史等。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就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采用分类介绍法描写社会环境,要注意选择最典型的材料进记叙,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环境的特点。其次各类之间要互相关联,使各个方面组成了一个整体,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采用分类介绍描写社会环境,除了通过直接观察法了解社会环境的特点外,还要从报刊杂志上,从调查访问中了解写作的素材。

十一、粗笔勾勒法。

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大致形象。

十二、画龙点睛法。

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是会说话,会传神的心灵窗户。在人物肖像描写中,描写好眼睛可以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描写人物的眼睛,可以用细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通过对眼睛的观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采用画龙点睛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小学生借助题目识别题材。

记,就是记载、描写的意思。大凡题目上用“记”字的其体裁一般都是记叙文,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我们常用的文体日记、游记、访问记等也属于这一类。

论,就是阐明事理的意思。大凡题目上用“论”字的大多是议论文,如谢觉哉的《论“同甘共苦”》。也有用“谈”、“说”、“议”、“评”等字来替代“论”字的,如何其芳的《谈修改文章》、吴晗的《说谦虚》、韩愈的《师说》等。报刊上常用的文体社论、评论等也属于这一类。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的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如今有的写景叙事的散文也称为“赋”,如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秋色赋》。

赞,是我国古代的文体名,一般用于歌颂和赞美。今天有的作家写散文、诗歌,在题目上也会用上一个“赞”字,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樱花赞》。

传,常见的一种是用来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如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一种记述故事的文章也称为“传”,如施耐庵的《水浒传》。

行、歌,都是我国古代诗歌体裁的名称,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与“行”不同,“歌”是能唱的诗。今天的民歌、儿歌也能随口吟唱。

因此,阅读文章时,我们可借助题目上的这些字,大体上识别这篇文章的体裁。

写作指导:写好作文具备的方法

第一种开头:星期三,我们全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丝绸博物馆。

第二种开头:听说苏州丝绸博物馆建成了,里面有好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很想去看看,所以,听说老师要带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我们真是高兴坏了!

2.《记一次春游》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早听说苏州的天平山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现在老师要带我们去天平山春游,同学们高兴得连晚上的觉也睡不着了!

第二种开头:“明天我们去天平山春游!”当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全班同学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二、写参观游览活动的参考词句。

1.我们经过了电视室、活动室、医务室……顺着长长的走廊,来到三楼的餐厅。

2.太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射进车间里,车间里显得十分明亮。

3.我一走进少年宫,便快步来到了四楼的展览厅。

4.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传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响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潮水来了!潮水来了!”

5.走进展览厅,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画儿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

6.你看:我赤脚站在浅滩边的礁石上,裤腿卷到膝盖,深蓝色的大海,白色的衣裳,加上一条红裤子,互相映衬,显得分外地鲜明美丽。

7.这幅奇异的“冰灯映雪图”把我惊呆了!

8.我和同学两个人拉着手都抱不过来,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9.我转身望去,在一棵绿叶满枝的桔树上,缀满皮球般大小的朱砂桔。

10.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可游人还是一个个兴致勃勃,游兴不减。

三、写参观游览活动的参考段落。

1.出了神奇的水耕房,我们又参观了许多人工设施,有诱虫器、气象站、多色控温塑料棚。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素菜,什么“黄金玉女”呀,“奥林匹西”呀,还有“红色的卷心菜”、“紫色的花菜”等等,听说都是引进的供宴会用的蔬菜。

(第一句话很明显是接着上面的话说的。写参观游览之类的文章,把顺序交待清楚,让人知道你的观看路线,这很重要。)。

2.星期三那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参观了茅盾故居。茅盾故居坐落在乌镇观前街,黑漆的瓦墙和紫色的门窗使故居显得典雅和幽静。陈云爷爷亲笔题写的匾额“茅盾故居”挂在正门的中央。茅盾爷爷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参观一个地方,要先总地把它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它的总的特点是什么,目的就是给人一个总的印象。)。

3.我们登上了穿山,极目远眺。南面,幽静的田野多么迷人,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一阵风吹来,稻浪一浪高过一浪,绿色的菜地使人感到眼前是一片绿色的世界。北面是喧闹的市区,桂林的市容一览无余: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像是支支挺秀的春笋。由此看来,登高不仅能望远,还能看到社会主义的脚步。

(登上高山,向远处看,能看到很多在低处看不到的东西。但怎样来描写这些景色呢?这里就有一个次序的问题。看这位小作者,他写了南面,又写了北面,这样就给人清楚而有条理的感觉。)。

4.我们刚一进门,就见不少老人正在客厅中看大彩电呢。还有几位老奶奶坐在崭新的藤椅上,谈天说地。而这时王院长和工作人员都系着围裙,在厨房杀鸡宰鹅,大显身手,正在为节日的中午聚餐忙碌呢!

(一进门看到的这种情景,表现了工作人员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周到服务这个中心思想。)。

5.盼望已久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寒假,我到了上海,跟爸爸妈妈一起游玩了城隍庙。一进城隍庙,就见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无数家小商店整齐地排列在狭窄的街道两旁,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这些小商店门面新颖,好多仍保持着古代建筑那种古朴的风姿。

(这一段也是在参观前先总地写一写特点,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印象。)。

6.汽车停在了街的中心。我顾不上辨别南北,就被上上下下的葡萄吸引住了。这山沟里的人家并不十分密集,但家家户户都被果实累累的葡萄包围着,绿的、紫的、椭圆的,各种各样,真叫人垂涎欲滴。

(紧紧抓注了葡萄这个主要内容来写,给读者一个非常深的印象。)。

7.一走进公园的大门,迎面看见的是一个水池。水池里的水非常清,清得连池底的石子也能看见。水中,鱼儿们正在欢快地追逐游戏。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只轻快的游船。池子的中央,有一朵洁白无瑕的石雕荷花,荷花上站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石雕仙鹤。这只仙鹤昂首挺胸,好像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仙鹤,一股股水流从仙鹤的嘴里喷出来,时时吹来一阵风,把水珠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小作者描写能力很强,写起来一点也不慌乱。你看他写的这个水池,先写水清,再写水中和水底,接着再写水池中央的那个仙鹤,这是重点,所以写得最为详细。有条有理,有点有面,这就是这段文章的特色。)。

8.沿着水泥路再往前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沙滩,沙滩正前方是一片茫茫的湖面,这就是金鸡湖。平静的湖面越往东越宽,在秋阳的照射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写阳光下的金鸡湖是怎么样的,这位小作者写到了点子上。描写景物,可以从许多的角度去写,写它在阳光下是怎么样的,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内容,因为阳光下的东西总是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印象很深。)。

9.在第一进,我们看到了三米多高的落地长窗,花岗岩石板天井和石台阶,粗大的落地长柱,还有用各种技法雕刻在横梁、木斗、楼面等处的木雕,雕刻的花鸟和几何图形栩栩如生,形态不一。第一进的砖刻门楼上,还分别烧着“凝曦”、“延月”的砖字。三进中,要数后楼保存得最好。

(很佩服小作者知道那些古代建筑的特殊名词,他一定去请教了老师和专家,写起来才这样内容丰富。)。

10.放眼望去,只见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晶体,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透亮,美不胜收。我仿佛到了冰的世界,光的海洋。

(“我仿佛……”这样的句式能够写出自己的想象和感觉,能够把文章描绘和叙述得更具体深刻。)。

11.顺着“蚕桑居”蜿蜒曲折的走道,来到织造房。那里存放了各个时期的织机,有云锦织机、天鹅织机、彰缎机……表明了我国古代丝绸织造的发展情况。登上台阶,穿越古城堡峪阳关,便来到了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街坊上丝绸商店林立,店内丝绸珍品和华丽的丝绸服装琳琅满目,图案俏丽活泼,一派繁荣景象。

(找一找,在这段文章里,作者经过了哪些地方?因为这一段是结尾的段落,所以小作者写起来就比较简略了,都是一笔带过,只告诉读者:这里还有哪些可以参观的地方。)。

12.我们先参观顺外村的党总支委员会。我们刚进大门,乍一看,啊,这里可真是太漂亮啦!有很多古典式的房子,还有盘旋而上的龙楼梯。楼梯旁还有一个一面用墙、一面用水泥柱砌起的凉亭,亭子里很凉快。

(第一句是一个总写句,又叫总起句,它的任务是把下面文章要写的内容先告诉读者。这样写的目的能够使得文章清楚明了。)。

13.转了一个弯,又进了一个洞。这里的景象更加绚丽多彩。在灯光的照耀下,一棵又高又大的“榕树”垂下无数雪白的气根,夹着茂密的枝条,一直拖到地下。更有趣的是那些石柱,用手轻轻一敲,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悦耳。忽然,潺潺的流水声吸引了我,原来这流水声来自一条地下河。河上架着一座“百步桥”。我特地去走了走,数了数,正好一百步,真是名副其实的百步桥啊!过桥后,就到了出口处。我回头望望那些奇异的石钟乳,依依不舍地出了洞。

(抓住声音来写,很有特色。还有“百步桥”,很有趣味。描写名胜古迹,也要抓住那些使人感兴趣的东西来写。如果文章不能吸引读者,阅读以后觉得没劲,那这篇文章肯定是一篇失败之作。)。

14.楼内设备完善、美观,有厨房、浴室、厕所、客厅、卧室,住户使用十分方便。客厅顶中间,悬挂着一盏五彩珠帘灯,色彩鲜艳,远远看去就像一盏五彩缤纷的宝莲灯。卧室内,天蓝色的粉墙,粉红色的地面,一进门,就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

(先总写,然后分写。给人清楚明了的感觉。)。

15.我正想在染布车间多看几眼的时候,那边同学的赞叹声把我吸引过去了。我连忙跟上队伍,走进了印花车间。只见一排排印花机把一匹匹白布印上彩色的花纹。这些花纹的颜色鲜艳,漂亮极了,使人看了眼花缭乱。检布工人全神贯注地检验着每匹布的质量。他们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真使我敬佩。

(小作者的过渡很巧妙。从染布车间到印花车间,他没有简单地说后来又到哪里去参观,而是用“同学们的赞叹声吸引了我”这样的句式和方法,很自然,也很聪明。写文章其实也是在训练你的智力呢!)。

写作指导:写好中考材料作文的秘籍

写作讲究技巧,正确的技巧能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也能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效率和文章质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写作指导之写好中考材料。

作文。

的秘籍,供大家参阅。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o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1)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好动作

局部映衬是指在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时,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环境映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主旨、情感,从而让文章品格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衬法,景物描写的文字并不求多,而求“精”而“得体”。某个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写,但就因这一句话,提升了这篇作文的整体质量。如一同学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作者描写山村茫茫的雾气,并以此暗示山村人们还未从梦中醒来,亦即还未丢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华。

使用“局部映衬法”,需要注意的是须根据自己描写自然环境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描写何种景物,并去寻找景物与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某种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风映衬“温暖”“温馨”,用各种表现纯净美好的景物映衬人物的高尚品质……这一笔能使文章不仅停留在记叙层面,而有了一个精神的升华;如果要表现亲情主题,可用明媚的阳光象征与突出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温馨;如果要突出怀念主题,可适当描述秋景;如果要渲染紧张气氛,可以电闪雷鸣;如果要表现伤感,可以阴雨连绵……这个对应之处同学们可在平时进行优秀作文阅读的时候加以积累。

2.整体烘托法。

所谓“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一篇满分作文《较量》,写“我”作为班干部与班里恶作剧同学的一场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开头即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环境描写不多,但从整体上给文章定下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氛围。

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中,须在开头即涉及这处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为段首,亦可段末,这样会使人对这一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如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凝聚》,其中“阳光”作为一个环境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内容上并无很大变化,因为阳光承载的是同样一份“亲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