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8 11:58:05 作者:纸韵

教学工作计划有利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提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 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学怎么能够少了反思呢?少了反思的教学是进步不了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案

生自学课文。

师: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词语。

生齐读词语:大坑,考察,秦岭,流域,遗迹,震惊。

师:请你和同桌同去读读这些词语可以轮流读,也可以一起读。

同桌轮流读词语。

师:我们请大位同学轮流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位同学轮流读词语。

师:请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读。

生再读词语。

秦岭——是我国的一条山脉,它在陕西省,在长江流域的北面。

流域——是一条河流过的地方,课文中的长江流域就是长江和它的支流流过的地方。

遗迹——是古代事物留下的痕迹,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纠正读音,秦岭的岭读第三声找到带有秦岭的句子一起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

师:李四光是怎么弄明白大石头的来历的呢?

生2:李四光是经过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的。

师:是啊,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

这儿有许多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生1:卧这个字左边比较难写,

师:是啊,卧这个字左边笔顺特别难,让老师带着大家写一写,请大家看黑板,

师范写卧写,

师:请大家看清楚左边部分的笔顺,

师:让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吧,

生1:藏这个字的中间就藏着卧的左半部分,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教师再把这个藏写再写一写。

师范写藏字。

同学们写生字。

师:好,刚才大家写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这节课我们就让到这儿。

第二课时。

捉迷藏,秦岭,遗迹,震惊。

师:老师把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请你认真读一读。

师连起来读语词,

师:请同桌两个交换过来批改词语。

同桌交换批发词语,

师:好,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生默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看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课文,我们可以抓住哪些问题来研究呢?

生1:我觉得我可以来研究一下这块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

生2:我们还可以重点研究一下李四光发现这块大石头之后是怎么做的?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这块大石头奇怪在哪儿呢?

生1:这块大石头真奇怪,它很大,是一块巨石,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生2:没有人知道它是哪儿来的,它的周围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师:李四光发现这了块奇怪的大石头之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1:李四光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了许多问题。

生自找问题。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呢?

生1:这么大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生齐读问题。

师:读得很好,读出的问的语气,从这三个问题,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呢?

生齐读问题。

生1:通过刚才的读,我发现李四光真会提问题。

师:你是怎么看出他真会提问题的。

生1:李四光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但只有他对大石头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他真会观察。

师:让我们再把这个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生齐读词语。

师:当李四光产生了那么多的问题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2:小时候,他问老师,问爸爸,等李四光长大了,他不断学习,寻找答案。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现在谁能来说说这块奇怪的大石头这怎么来的呢?

生1: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儿来的。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呢?

生1:我们产生疑问后,要不断地去寻找答案。

生2: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生自学课文。

师: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词语。

生齐读词语:大坑,考察,秦岭,流域,遗迹,震惊。

师:请你和同桌同去读读这些词语可以轮流读,也可以一起读。

同桌轮流读词语。

师:我们请大位同学轮流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

三位同学轮流读词语。

师:请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读。

生再读词语。

秦岭——是我国的一条山脉,它在陕西省,在长江流域的北面。

流域——是一条河流过的地方,课文中的长江流域就是长江和它的支流流过的地方。

遗迹——是古代事物留下的痕迹,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纠正读音,秦岭的岭读第三声找到带有秦岭的句子一起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之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

生1:李四光发现了这块大石头,对它产生了兴趣,后来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的来历,

师:李四光是怎么弄明白大石头的来历的呢?

生2:李四光是经过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的。

师:是啊,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

这儿有许多要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生1:卧这个字左边比较难写,

师:是啊,卧这个字左边笔顺特别难,让老师带着大家写一写,请大家看黑板,

师范写卧写,

师:请大家看清楚左边部分的笔顺,

师:让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吧,

生1:藏这个字的中间就藏着卧的左半部分,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让教师再把这个藏写再写一写。

师范写藏字。

同学们写生字。

师:好,刚才大家写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这节课我们就让到这儿。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 整体感知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 老师没有正面回

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师:老师把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请你认真读一读。

师连起来读语词,

师:请同桌两个交换过来批改词语。

同桌交换批发词语,

师:好,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词语掌握得很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师:说得非常清楚,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读这了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默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看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课文,我们可以抓住哪些问题来研究呢?

生1:我觉得我可以来研究一下这块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

生2:我们还可以重点研究一下李四光发现这块大石头之后是怎么做的?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这块大石头奇怪在哪儿呢?

生1:这块大石头真奇怪,它很大,是一块巨石,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生2:没有人知道它是哪儿来的,它的周围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师:李四光发现这了块奇怪的大石头之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自找问题。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呢?

生1:这么大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生齐读问题。

师:读得很好,读出的问的语气,从这三个问题,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呢?

生齐读问题。

生1:通过刚才的读,我发现李四光真会提问题。

师:你是怎么看出他真会提问题的。

生1:李四光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但只有他对大石头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他真会观察。

师:让我们再把这个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生齐读词语。

师:当李四光产生了那么多的问题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2:小时候,他问老师,问爸爸,等李四光长大了,他不断学习,寻找答案。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1: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儿来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文自己连起来再读读,想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吗?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呢?

生1:我们产生疑问后,要不断地去寻找答案。

生2: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

生3:我很佩服李四光的不断研究的精神,我们要向他学习。

师:看来今天的学习,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

1.认识“坑、考、秦、域、遗、震”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kui)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词语解释: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qiao)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4、突兀:高耸。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火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才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即将学完,大家还记得这一单元主要是讲什么的吗?对,这单元主要是讲中外一些名人的故事,那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列宁、高尔基的图片)。

2、那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中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位名人的故事呢?(李四光)。

3、指名学生简介李四光。

反思: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一些中外名人故事的,这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未学的课文,因而在导入时我就以单元目标为切入口,在复习前几篇所学的名人之时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和回顾本单元的主题,进而利于学生对本篇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课堂上的实施来看,这样的一种设计还是较有效的,对于旧知识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同时也把新旧知识有效地衔接和组织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如该生读对,其他学生跟读两次。

(3)看拼音自己读。

(4)随机以各种形式读,如男女生读、小组读、点学号读等。

3、质疑问难,解难。

黑板上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不懂或需要向别人请教的吗?谁来帮他解决?

反思: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本课的生字和词语的,而我在设置识字词目标时却被局限在了一二年级那个层次的目标上。那就是我只注重了字音,只注重了认字,忽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中年段和地年段最不同的地方。由于自己对年段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因而在教学实施上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也显得特别不妥当,课堂上我依然还是按照一二年级时的那种模式和形式去组织学生识字,虽然学生的识字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这个学段更需要学生掌握的对词的理解和运用却没能很好地落实好。其实在“质疑问难”环节我也是设置了理解词语意思这样一个内容的,只是落实的不够好。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总结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虽然事先我也给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字典、电脑等工具去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但是课堂上却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做到,他们的预习还仅仅是停留在对字音的拼读上。第二就是教学时没能让学生在读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而是让词语脱离一定的语境,单独从字面上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下在简校和尤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识字词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想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第一就是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应该给与正确的指导和要求,并能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现在想想,其实课前我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是不够明确的,只是笼统地说让他们去解决自己不懂的词语,如能给与详细地指导,如让学生去查找“陨石”“冰川”等资料,或许学生的预习针对性更强些,效果更好些。当然简校也提到,对于课前的。预习我们也要多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尤其是借助电脑查找资料等任务如能借助父母的力量相信孩子的预习会更有效。第二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们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个、孤立地去让孩子识记,而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之后就是重在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了。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提示,进行概括: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长大后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的故事。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执着等。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要求也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鉴于之前学生没有过类似的训练,因而在此我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按照这个格式去填充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课堂上几名学生的汇报也让我很惊喜,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整、通顺地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本课课件。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著名捉迷藏兴趣历史躲藏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镇静严严实实转来转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2.课文讲述的是()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2、你知道李四光吗?

二、检查预习。

(一)词语检查。

1、课前,我们已经依据导学案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只要能读准字音就可以得一颗星,小组长做好评价。

2、刚才得星的同学请举手,恩,看来这部分学习对大家不成问题,

(二)朗读检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二)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

(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

(4)“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1)石头“大”,引起李四光兴趣,向老师请教“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2)李四光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可为什么没有砸一个大坑呢?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

(3)李四光并没有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关键词语,体现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师生评议。

4.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

1、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的句式的来说一说。

小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写字。

老师演示,逐字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在写“纪”时,右边的写法、“旋”和“旅”、“藏”和“卧”的写法区别。

六、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通过这个事情,我明白了李四光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我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遇事多问问为什么,就可以有发现,同时也就有收获。因为如果你动脑筋就会产生疑问,如果再追究就会有发现。

不管是大发现还是小发现,都是进步的阶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天天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的小发现就会变成大成就,你就是最棒的!

文档为doc格式。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

很小的时候,爸爸给我讲了李四爷爷的故事。

爸爸告诉我,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爷爷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从语文课本里,我学到这篇奇怪的大石头,课文里给我们讲了,李四光爷爷小的时候玩捉迷藏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并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么重的石头如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话,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有卧进土里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和爸爸,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李四光想了很多年。直到长大以后他到英国留学学习了地质学。回国后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多问些为什么,做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孩子。也让我更加敬佩李四光爷爷。

奇怪的大石头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母,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奇怪的大石头》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吗?怎样藏才可以让小伙伴找不到你呢?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经常玩这个游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检查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四、巩固练习。

1、齐读课文。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先读帖,再摹写,最后临贴。)。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后,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2、巩固本课生字,并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从“奇怪”入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石头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石头。

2、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通过读课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大石头?我没有听清,再来一遍?(这样反复引导学生读出对题目的理解)。

二、围绕“奇怪”做文章。

1、课文围绕着大石头讲了哪些奇怪之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汇报,(教师用简笔画画一个大石头,)教师在石头周围用词语概括。“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

3、练习用上这些词语或其中的一部分来描述这块石头。

例:这是一块巨大的,突兀的,孤零零的,时间久的,能把人遮得严严实实的大石头。

三、感受李四光的好问精神。

1、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你会想些什么呢?李四光又问了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到7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互相演一演。

2、师生交流,出示李四光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后讨论。

3、教师小结,并板书:“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

4、李四光从老师哪弄清问题了吗?既然老师都不知道,我看就算了吧!(激将学生)。

5、请大家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看看李四光又去问谁了?问题问明白了吗?

6、既然爸爸都不知道,我年就算了吧!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再一次激将学生)从而引出李四光具有“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

四、解开巨石之谜,体会人物品质。

1、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李四光是怎样把这个迷团解开的。

2、在学生概述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直到他长大后到了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相机出示课件,解释冰川之迷。

教师小结:疑团终于解开了,正是因为李四光研究出了这块石头的来历,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3、那么李四光还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请学生打开书,读课后资料袋的知识。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以“大石头旅行记”为题编一个小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爸爸听。

2、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难点。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放幻灯片)。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

教学建议:

课文内李四光和老师、和爸爸的对话每人只有一两句,而且,也没有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表演,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学生升到三年级以后,语文学习常常出现“鞍形”,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语文兴趣低落。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不强,读书理解能力差,作文写不出具体东西,阅读教学觉得千头万绪,要夯实识字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句,同时还不能忘记教给学生体会重点段落的写法,更不能忽视了文章的思想内涵的挖掘,于是每一节课,总觉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也不能落,那也不能少。

今天在易老师的语文课上,我觉得她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在尝试着在阅读课上抓住关键,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有这样几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复习巩固环节,注重积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把每课的生字词放在第二课时进行默写检查,做得非常好。生字词的复习巩固要立足于课堂而不是课外加班加点,让学生准备专门的听写本,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的掌握情况,既引起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做到课课清,这比单纯的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抄写十遍八遍效果好得多。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是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更是训练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好机会。易老师在这里如果交给学生概括的方法(几个要素;段意合并法;抓重点的段落和句子等等),把步子放慢些,把方法落到实处,就更好了。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扎实掌握。建议初期将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坡度,让学生想一想就能答得出,激起兴趣。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句式来体会李四光好问善思的品质。

我注意到易老师正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连续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比如,引导学生从哪句话中的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在研读大石头到底“怪”在哪里时,引导学生抓住“孤零零”、“严严实实”、“没卧进土里”等等这样一些关键词语来细细体会文本,这对刚刚起步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年级孩子来说意义重大,教会他们知道好的词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要注意平时的好词佳句的积累。疑问句的反复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感受到李四光这个人物的内在品质。学生虽然起步维艰,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成效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合适的训练点,假以恰当的训练方法,给予正确的评价。

3、注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积累长句子,关注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充满了语文味。

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从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的重点好像放在了研读大石头的特点上,但我认为难点的突破和把握应该值得商榷,重点应放在“李四光是怎样提出疑问,又是怎样解心中的疑问的”,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课文。恰恰有从这两个方面提炼出李四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执着探索”的品质。

2、从本课整体布局来看,有点前松后紧。前面走的太慢,后面匆匆带过。导致交流读后感想,拓展环节完成不了。问题出在作业练习环节改写句子(把变被)和后面的视频播放(冰川活动),我认为改写句子可放在课后练习中完成,而视频播放无益于课文(李四光的品质)的理解,可以不用。

另外,在最近的课堂教学和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的知识?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三年级一开始就要重视这个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使学生懂得怎样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二年级学生虽曾作过一些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但毕竟是初步的。他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本领比较肤浅,表达时缺乏条理性。

我觉得在易老师的课堂上有这方面的尝试,但是方法还不够成熟,过程还不够明确。希望在这方面大家多多思考。

《奇怪的大石头》说课稿

1、关于教材:《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知道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两点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落实好工具性、人文性本质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学法渗透:根据以上教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读、思、议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一)、导入新课,走近李四光。

1、(课件示:李四光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谁吗?学生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教师重点简介李四光的成就。

2、李四光爷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

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大石头什么样子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质疑中兴趣浓厚,为下面的学习探究做了铺垫。)。

(三)、检查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自己认读词语。指名读词、(注意读准翘舌音“著、震”易错音“陨”),互动纠错、齐读。

2、谈对词语“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的理解。

(设计意图: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预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通过这个事情,我明白了李四光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我感受到只要肯动脑筋,遇事多问问为什么,就可以有发现,同时也就有收获。因为如果你动脑筋就会产生疑问,如果再追究就会有发现。

不管是大发现还是小发现,都是进步的阶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天天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的小发现就会变成大成就,你就是最棒的!

《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一篇新教材,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巨石由来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贺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十分注意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我觉得本节课的优点如下:

1、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在初读课文的环节,老师先让学生介绍地质学家,自然引出了老师对地质学家的介绍,这是对学生知识的一个拓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检查课文朗读的环节,采用了出示重点句的方式,让学生读容易读错的句子,避免了从头到尾的朗读,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时间,不失为检查课文朗读的好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环节,老师更是独具匠心,将课文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勾得着。因为三年级学生确实不知道怎么概括主要内容。我当初教过,就没有想到这个办法,所以学生的主要内容写得很不好,学了一个好招。作为老师,真是不应该老埋怨学生,不教方法不行呀!

2、问题统领全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设计导学提纲,引导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注意从文中抓关键词语,学生谈得有理有据,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会阅读呢?贺老师做到了让学生有思考地读,而不是只带着耳朵来听课,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行之道。

3、既注意有感情地朗读,又注意学生的诵读积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积累,这是韩兴娥老师的好方法,贺老师做到了学以致用。

4、板书设计精妙,直插文本的核心。

有一点小建议: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导学提纲,每一个都设计了两个问题,感觉比较繁琐,可否再简化一下?学生读课文有唱读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

文档为doc格式。

奇怪的大石头课件

今天我学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感觉李四光爷爷太伟大了,仅仅是一块大石头,他就能追问不休,问了老师,问了父亲,一直到长大了都还在问。这石头简直就像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导李四光不断成长,最后居然发现了震惊全世界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这一研究成果。

这一成果的源头是什么呢?一块大石头而以。

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石头,没什么感到奇怪的呀!为什么李四光爷爷小时候就能不停的问个不停呢?也许是因为它是坪地上的唯一的一块吧。

想到最近爸爸讲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苹果掉到脑袋上,居然引导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和石头一样,都很常见,很普通,可他们都由有重大发现。为什么呢?我就没有向李四光那样爱动脑筋。有一次,我做数学题遇到了难题,心想妈妈反正会教我的,非要让妈妈和我一起做,妈妈没办法,只好给我慢慢讲解,和我一起做出来了这个难题。

做事不认真,作业常常因粗心而做错――这是我身上典型的`缺点。比如作业常记错,标点常漏掉,为此我挨了不少批评,可就是改不掉。

我要向李四光学习,和他一样爱动脑筋,碰到困难,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努力开动脑筋,认真做好作业,打好基础,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