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时间:2023-12-02 13:20:37 作者:薇儿

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活动的桥梁,通过它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恐惧是学生惧怕某种物体或景象时的一种心理体验。恐惧中往往带有厌恶、焦虑等心理反应。严重的恐惧心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它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还会是学生个性向软弱、胆怯方向发展。低年级学生心理恐惧现象较普遍,克服这些心理恐惧是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激起学生一往直前,勇于克服心理恐惧的决心。

(一)创设情景。

1教师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看图讨论《小辉长大了》的故事。

(故事大意:小辉很害怕一个人睡觉,所以他总想方设法和爸爸妈妈睡同一个房间,上学后,妈妈说:“小辉,你是小学生了,要去自己房间睡觉。”小辉同意了。第一晚,小辉很怕,妈妈就开着灯让他睡。几天以后,小辉慢慢不怕了,可以关掉灯睡觉了。妈妈说:“小辉长大了。”)。

2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为什么小辉能独自睡觉,妈妈就说“小辉长大了”?

3教师小结:小辉在心理上长大了。

(二)咨询明理。

1全班讨论:长大的标志有哪些?

2教师小结:我们的成长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的变化,如长高、变重;更重要的是我们心理的成熟。克服心理恐惧就是心理成熟的重要表现。

3小组交流讨论讲使自己心理恐惧的事物或情景以及恐惧体验,请别的同学为自己出谋划策。

(三)体验理解。

2分组讨论,续编《上学的故事》。

3分组表演小品《上学的故事》。

4教师小结:克服恐惧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和智慧。

(四)实践活动。

以填色游戏为主,让学生在代表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星星上涂颜色。比比,谁涂的星星最多,谁就最能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1、了解学生产生不同情绪的表现,学会识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使学生认识到情绪是可以调节的,使学生初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情绪变化。

2、引导学生对比小精灵和小胡涂的两种不同表现,认识调节情绪对自己生活当中的影响。

3、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轻松、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和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本节课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不同的情绪表现可以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本节课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调节情绪的认识,通过对比自己和小精灵,自己和小胡涂的不同,找到调节情绪的适当方法,借助学习交流活动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和学生谈话:同学们已经连续上了两节课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放松一下心情。教师播放的音乐和学生一起拍手欣赏。师:同学们,有时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揭示课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2、导航灯。师:小精灵在调节自己的情绪上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起观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并说说小精灵的故事。

生:小精灵不小心丢了铅笔,不但没有急噪,反而告诉自己:别难过,就是再难过铅笔也找不回来了,还是认真听课吧。生:在这种情况下,小精灵可以自我安慰,自我开导。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副图,说说图中小精灵的表现。

生:小精灵考了100分,但是他没有沾沾自喜,并告诉自己:不能骄傲一定要继续努力。

生:小精灵是怕自己被100分冲昏了头脑,用自我提醒的方式告诫自己。他的这种作法值得我学习。以前我考试成功了总是骄傲,所以下一次考试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指导学生观察3,4幅图并说说小精灵有哪些有效控制情绪的行为。

生:爸爸妈妈出去了,小精灵独自在家,天黑了,小精灵感到害怕,但是他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可怕的,还是专心做作业吧。

师:小精灵是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转移自己的害怕情绪。你在生活当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生:我自己在家时也会感到害怕,不过打开电视,精采的动画片吸引了我,渐渐的就不害怕了。

生:考试的时候我会感到紧张,望望窗外的景色就不那么紧张了。

生:有时因为一件小事心情不好,我就小声歌唱,转眼间烦脑的事就忘了。教师在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体验时,对学生的积极作法及时鼓励肯定。

3、小诊室。教师出示小胡涂的一些表现,让学生分别观察发现小胡涂在不同情境下的不良情绪反应,总结他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第一二幅图:小胡涂考试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就紧张,不知道该办才好,因为太紧张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最后耽误了考试。

生:小胡涂遇事不冷静,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导致自己试卷没有答完,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三四幅图: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嘲笑小胡涂害怕考试并给小胡涂起外号,小胡涂很生气,并说出不服气的话,直到上课了小胡涂还是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影响了正常听课。

生:小胡涂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跳过去先做自己会做的题,等基本上答完试卷以后,再回头思考这道题,这样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考试时间,不至于耽误考试。

生:面对学生的嘲笑,小胡涂你不要暴跳如雷,这只是生活当中的一件小事,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用良好的学习表现可以获得同学的赞赏。

生:上课的时候很关键,小糊涂应该集中注意力听课,不应该再为其它的事而烦恼,否则会影响听课效果。师:你和你的同学还有哪些不善于调节情绪的行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大胆谈出自己和同学的不善于调节情绪的表现,并互提意见,相互学习。

4、总结: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色彩。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师生一起欣赏歌唱。

借助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放松心情。借助幻灯片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对比小精灵和小糊涂的表现,认识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寝室成员能够团结友爱,班级同学能够和睦相处。活动步骤:

一、理解和宽容。

1、知道待人以诚、理解万岁、宽容相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发扬。

2、知道理解和宽容要诚心、友善、宽慰、包容,在小事上不计较,能谅解别人,善解人意,不要得理不饶人。

3、能换位思考,懂得宽厚待人,与人为善,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使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进而营造大众的和谐人际关系。

4、列举事例。

同学们,前几天在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剑进教室发现自己的书掉在地上,而且上面还被踩了一脚,这时教室里有好几个同学,其中平时不大和得来的李洁正站在边上,眼睛看了他。张剑冲着李洁大声喊:讨厌!眼睛看什么看?李洁回过身说:"不是我踩的,"张剑更生气了,冲着李洁直瞪眼。李洁拿起书举到张剑的眼前:"看看看!这根本不是我的鞋印!"这时,张剑发现这鞋印真的不是李洁的,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李洁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怒视着张剑:"凭什么冤枉好人?走!咱们找老师评理去。"。

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对李洁的做法怎么看?想一想,结果会怎样?

把学生遇到过的事再现出来,引起大家的思考。学生会觉得李洁得理不饶人,这样做的`结果给老师带来麻烦,影响同学的团结。

请大家看一段情节;有一天中午在食堂上,吴东正排队打饭,当他打好饭时,端起快餐盘转身时,不小心将菜汤溢出快餐盘,一部分倒到了张敏的衬衫上。吴东想:这下可糟了,他会不会以为是我故意的呢?正不知怎么办时,张敏和气地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回家以后我自己洗一洗就行了。吴东忙问:"如果洗不掉怎么办呢?"张敏爽朗而幽默地说:"不要紧,就当衬衫上又添上几朵印花,不知底细的,还以为是什么新花色呢!"。

提问:张敏是怎样对待吴东的?张敏这样做的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思考,初步体会待人宽厚的表现。与前边林红的做法形成对比。做法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

我想大家从心里都会佩服张敏,因为他是一个懂得理解知道宽容的人。

二、学生讨论。

三、咨询、测评。

四、心情故事征文。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实际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需求地区自主研发的教材,或是依靠网上的资料,融入地区心理健康教学情况自主设计教学课程和计划。设计出一套健全适合的教学计划,能使教师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增强,也能更容易的落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同学们的心理健康。

凡事都要有一个很好地开头,教学任务也不例外,最关键地是要为学生选择适度的相关内容,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选择主题需要参照教学大纲,再融入同学们的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要贴近生、符合实际,这样更能够提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教学题材的筛选决断着是否能够帮扶学生培养很好地心理环境,确保学生身心的正常拓展拓展。主题的筛选通常有以下两种措施:

察看提炼法。在平时生活中,老师要注意紧密看重同学们的生活状况,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困惑。把察看到的相关内容和学生找老师回答的心理困惑综合总结,找到最为适度的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考察搜集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选择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主体十分关键。当小学生到了更高的年级,自我观念在不断健康成长健全,自我选择的观念越来越强烈,老师要让学生自由分工教学主题,这样方能调动出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上课的专注度。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主题的实践中,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察拜访卷等形式展开考察,融入考察结果选择几个教学主题供学生选择,最终选择出最适度的教学主题。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教学设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来说就好比演员的剧本,钢琴家的曲谱一样,是老师布置教学活动的底蕴所在。教学设计的质量关联着教学质量能否达到原本设定的准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课堂环节的设置一般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

(一)健康教育并列式。

并列式的意思是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选用相互并列的联络。举例在一堂主题为“创新”的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三个环节来训练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其一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其二奋勇的体现你的想象力。其三冲破以往思维模式。这三个环节是通过相互并列的形式开展的,共同组成了创新所需要的三个要素。这种设计措施有一个长处,就是可以把繁杂的东西分化成几个简便的部分一个一个的`处置,不仅能帮扶学生了解知识结构,还能将教学难度下降,增强教学质量。

(二)健康教育递进式。

递进式的意思是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选用层层递进的联络。举例在主题为“学会协作”的讲课的拓展中,可以通过递进的联络设置教学环节。老师可以设置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协作的主要性:其一做五指操。让学生通过相互手指间的协作对协作有一个一定的了解。其二坐地起身。既学生两两一组,背对着坐在地上,在手部撑地的相关状况下,彼此支撑站立。此环节将协作引入更深层次,两个需要通过协作探究出最佳的协作措施。其三风雨同舟。十个人一组,全体小组人员必然稳固的站在一张四开的报纸上。该环节选用多人协作的对策,让学生越来越进一步了解协作的意义。此措施的长处是通过从浅到深的环节设计加深學生对于一个繁杂知识点的把握。

同学们的年龄都较为小,在思想程度、感知能力、知识把握和生活体验方面都存在很多欠缺。所以在制定教学内容的实践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在融入同学们的情况,确保教学内容简练、符合且符合同学们的学习。心理健康的教育当然要注重活络性,老师要学会接纳学生学习时的顽固,确保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敬重和吃透每一位同学们的角度和想法,树立融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联,不要吝啬对同学们的赞美,多去全面把控学生内心的想法,和学生沟通时选择一种容易让学生接纳的表述方式,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营造一个越来越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才越来越敢于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出现自己别致的天性。

根据同学们的心理拓展状况来剖析,他们还不具备能够自觉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相互整合事物的能力,无目标性、情绪表示较为显著的特征较为突出。在注意力方面,同学们的注意力通常不太聚拢,或是注意力聚拢不能保持太久,容易被新鲜失误分开注意力,在这个阶段,他们聚拢注意力的能力也在拓展,但还不是很成熟。老师要融入这种情况,注意教学措施的设计,教学实践中可选用形象生动教学工具,也可以选用多媒体电脑等先进教学工具,把晦涩难懂的知识越来越形象化,帮扶学生更容易吃透。老师要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措施,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的创新观念得到调动。

融入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2]郭雪萍.探索有效的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4).

[3]陈维森.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教师,2014(02).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一)导入。

同学的回答可能比较简单,比如谁跟我玩或谁给过我什么东西,什么吃的,什么玩的。由此,教师导入正题:我们在交友时,有不同的考虑,但应该交真正的朋友。板书:交知心朋友。

(二)学文明理。

1、默读一遍课文,请班上1---2名学生讲[档案馆]里的故事。

3、议一议:怎么才能叫真正朋友呢?

a、要有一定的原则性。

b、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

c、友谊需要互相真培养、交流。

d、说一说:

教师小结:真正的朋友,要敢于批评朋友的不良做法,敢于阻止朋友的不良行为。

e、做一做。

[实践园]里有两道题,让学生做一做。这里关键是要引导同学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友标准。

第一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应该选择第二种做法。尽管这样,青青可能不高兴,甚至会误解,但是,这是考试,不能让朋友违反考试纪律,自己也不能破坏考试纪律。这样,才能避免共同犯错误。如果自己告诉了他,就共同违反了考试纪律。

第二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小月打坏了老师的水杯,即使无人知道,也不能帮助朋友隐瞒错误。小明做得对,一个人难免犯错误,但要勇于承认,这样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不敢承认或隐瞒自己的错误,不敢于纠正错误,也是不诚实的表现。

f、小组讨论。

遇到这样的事,你应该怎么做?

此题属于联系实际,让同学根据不同情况发散思维,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建立正确的择友标准。

g、课后作业。

(三)总结全课。

可让同学总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1.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明确学习态度正确与不正确的区别。

3.通过比较鉴别,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1.收集学习态度正确与不正确的事例。

2.收集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格言和典故。

3.制作挂图、幻灯片或录像片。

1、导入:

师:学习是学生的中心任务,也是学生心理能否保持健康的基础。学习的道路坎坷不平,同学们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举例:

1.小学生周小敏,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上课时他聚精会神听讲,勤学好问,对自己没听懂的问题从不轻易放过;放学回家跟爸爸妈妈打过招呼之后,立即坐在书桌前,打开书本,认认真真地写作业,写完作业以后,再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预习好,做好听课的准备。小敏同学总是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课外活动,他学习成绩优异,连续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2.陈小虎同学贪玩,不愿上学,每天都是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不得不到校上课。课堂上他总盼着下课,听不懂就不听,不停地摆弄文具,做小动作;放学后回到家,书包一丢就去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者到室外踢球。做作业马马虎虎,不管对不对,做完了事,遇到难一点的题,不是喊妈妈帮忙,就是丢下不管。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他满不在乎,心想不及格有什么了不起,等长大了照样赚大钱!

2、讨论: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八人小组。

3、擂台赛分组朗读儿歌。

4、在日记中建议记下参加本次活动的感受。

5、总结。

教师小结,说明业精于勤的道理,以及学习中苦与乐的相互关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家长,听听家长的看法。

1.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收集几份有代表性的小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

2.编制一份学习方法习惯调查表和改进表。

3.做复印件或投影片。

导入:这节课让大家听两个故事。

(一)、故事一:《尴尬的朗读》一生讲。

师: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2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小调查你预习了吗?

3、想一想:预习有什么作用?怎样预习效果更好?

(二)、故事二:《温故而知新》。

1、小组讨论:、复习主要有哪些作用?师总结:

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

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加工的.过程。

2、怎样复习效果好?课后复习的方法包括:

(4)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3、自己有哪些复习的方法或经验可供其他同学参考?

4、总结:几种学习方法。

1.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收集几份有代表性的小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

2.编制一份学习方法习惯调查表和改进表。

1、导入:交流搜集的格言。

仔细倾听各学习小组代表宣读的学习格言。

2、这些学习格言对自己的学习有哪些作用?

3、集中精力听同学讲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

4、为什么阿智用的力气少,却比阿力砍柴多?

5、分组朗读儿歌。

1、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边听边思,会评价。

2、学会正确地使用铅笔或钢笔,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用笔卫生。培养广泛阅读的的兴趣和习惯。

3、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1、学生了解自己的坏习惯。

2、了解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导入:

讨论“生活角”的内容,说出昆昆有哪些坏习惯。

仔细倾听同学们列举的不良学习习惯,把它记在个人的笔记本上。

3、认真观看小实验——“忽冷忽热”。通过“忽冷忽热”小实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分组朗读下面的儿歌。

5、制度一份克服个人不良学习习惯的计划。请同学或家长监督,帮助自己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情绪伴随着人的成长过程,小学生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也能够比较明确的分辨自己的喜怒哀乐,知道导致情绪产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但相对来讲情绪的调控能力还非常弱,在碰到不良情绪时,往往不明确应该用怎样合理的方法来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不了解情绪是可以随着人的认知评价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的事件,由于个体的认知评价的不同,会造成不同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使学生初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教师:

1、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

2、帮助学生认识、调解情绪的重要性。

3、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生:

1、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

2、了解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3、明确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学会正确对待不良的情绪。

1、含有欢快、低沉、忧伤旋律的合成音乐、歌曲《歌声与微笑》、气球数个。

2、多媒体课件。

3、布置活动室,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空间。

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共同来探讨一些问题: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的爸爸妈妈买了一件你非常喜欢的.衣服送给你,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你非常想穿着这件衣服去上学,可是妈妈执意让你等到过年的时候再穿,你会不会生气呢?会不会伤心呢?(学生回答??)在晚上看电视,看到非常恐怖镜头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回答??)。

其实,我们所表现出来的高兴、害怕、生气、伤心、恐惧等等都是大家所表现出来一种情绪,那你们时时刻刻都跟这个情绪打交道,你们对情绪又了解多少呢?究竟什么情绪才是好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情绪”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起来体验吧!

(一)音乐进入情境。

1、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音乐,用心去听、去感受。

2、听这段音乐时,你的情绪产生了哪些变化?欢快、幸福——恐慌——悲伤。

3、小结:刚才一段简短的音乐就引起了情绪上强烈的波动,我们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环境、事件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情绪体验,既有欢快的、愉悦的、幸福的,也有烦恼的、忧愁的、沮丧的,甚至还有痛苦的、悲伤的情绪体验。(构思:通过一段能引起情绪强烈波动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情绪的变化。)。

(二)玩“踩气球”游戏体验情绪导言:音乐能引起情绪的变化,不同的事情更能引起情绪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体验一下。

1、游戏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将气球挷在左小腿上,当师说到“情绪”二字时,生就用其右脚赶快去踩爆旁边同学的气球,而自己的气球防止不要让他人踩到。(学生伴随着音乐在宽松的氛围中尽情游戏)。

2、学生体会:刚才的游戏中,你都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学生自由说)(构思:通过“踩气球”游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中体验情绪的变化。)。

(三)利用“身边的事儿”回顾情绪。

1、刚才在“踩气球”中,我们的情绪就经历了这么大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下面有哪位同学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身边的小故事呢?说一说你遇到过什么事情,当时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学生说说自己曾体验到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多种多样的情绪组成了五彩缤纷的生活,这里有很多情绪都能带给我们幸福、快乐的感觉,对我们的生活、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积极情绪。但也有一些情绪会让我们对生活感到很烦恼,我们把这些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者是不良情绪。我们应该学会调解情绪,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理解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表情、声调和动作等表达情绪,传递有时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信息。我们体验着自己的情绪,也经常观察他人的情绪表现。对于情绪,我们是那么熟悉,但有时又迷惑不解。

(展示多媒体)请运用你的经验,谈谈遇到以下情境,你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受?

教师总结:高兴,伤心,生气,愤怒,恐惧,害怕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我们的情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马上就要公布考试成绩了……(多媒体展示不同情形)。

从图上学生的表现我们是否能总结出人们常见的情绪有哪些?

教师总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活动二:词语接龙(多媒体展示)。

如:惊喜、喜忧参半、哭笑不得、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害羞、厌恶、焦虑、内疚等。

教师强调: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总结:情绪的种类。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等。

活动三:演一演。

(多媒体展示内容)。

问: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提示:突出不同的情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即可。

教师总结:情绪的影响因素。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活动四:观看视频材料:踢猫效应。

你有何感受?

提示:突出情绪不同,结果不同即可。

教师讲述:情绪的作用。

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以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目标导学二:情绪的青春色调。

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发育加快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变现也发生着变化,表现出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多媒体展示)略。

探究与分享---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上述情境分别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情绪特点?

活动五:辩一辩。

(展示多媒体)。

教师总结:情绪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应该尽量利用情绪的积极一面,克服情绪的消极一面,让情绪为我们服务。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如宁静、愉快等,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相反,人若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急等情形之中,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仅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而且也要学习积极面对消极情绪,这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三、教师寄语。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3教学板书。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通过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兴趣特长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通过与同学互相评价对方的外形特征、特长等指出对方的独一无二之处。

3.在集体中大胆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之处,勇敢做自己,到了小学不要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1.物质准备:一段视频《独一无二的你》、镜子若干。

2.经验准备:事先对每个学生的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

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变得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鼓励孩子们接受并大胆表现出来自己的独一无二。

1.引入话题:

2.通过观察了解自己的独一无二之处:

拿出镜子,让小朋友们每个人都照镜子观察自己,并且老师进行提问,说说自己眼里的自己,并且相互评价自己的外形和他人有什么区别。

3.游戏互动:猜猜ta是谁:

让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描绘一个人的外形、性格、特长特征,请全班的小朋友猜一猜他(她)描述的是谁,最后由描述的小朋友公布答案,由被描述的小朋友描述一下自己,让两个人进行比较,并且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说明他们没有觉察到的自己身上的特别点。

4.通过绘画和语言展现自己的独一无二:

让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在纸上画出自己觉得自己最与众不同或者最棒的方面,请小朋友间相互观摩和欣赏,并且让他们大声地介绍出来自己的特别之处。

5.抒发活动启发:

老师启迪孩子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长处,即使到了小学,也要勇敢做自己,不要惧怕自己的不一样。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会发光的星星,正是由于我们的不一样,才汇聚成了这个世界的漫天星河。

1.告诉小朋友们在大胆展现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好个人防护。现场教学七步洗手法,要求小朋友们熟练并掌握。

2.传播防疫知识,即使上小学也要自觉防疫,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正确认识挫折,勇于挑战困难,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2、知识与能力。

(1)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2)通过教学,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挫折,掌握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学会怎样面对挫折。

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教学体验法、表演法、做游戏、交流感受等,再加上音乐的配合与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教学准备:

课件、果实形纸片、花、话筒、学生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二年级的生活就要结束了,你们对小学生活有什么感受?

生1:小学生活给我带来了快乐,我喜欢小学生活。

生2:小学生活丰富多彩。

生:(兴奋地)拔河比赛!

师:老师用相机拍下了当时的热闹场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生:(激动地)好!

1、课件展示:拔河比赛的图片1、2、3。

师:(指着前面的几个同学问)这是谁?

生(不约而同):宫政!林大伟!

师:大家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现在,我们请大原小学校园风的特约记者张鲁燕为我们作现场采访,大家欢迎。

2、记者采访比赛时和比赛后的情况。

记:大家好,我叫张鲁燕,今天由我来采访。谁能描述一下当时的比赛情景?

生1:我为大家读一下当时我写的日记吧!

生2:比赛时,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连手上都起了泡。

记:看来比赛非常激烈,大家也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那比赛一定胜利了。

生:输了!

记:输了,太让人意外了,那比赛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1:当时很多同学都气得哭了,大家坐在班里一句话也不说。

生2:我又气又难过,回家后连饭都吃不进去。

记:看来这次比赛的失利,给我们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其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打击,面对这些打击,我们该怎样做?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们就会明白。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认识挫折。

1、结合比赛,认识什么是挫折。

师:同学们,这次比赛的失败,让我们感到了失望、伤心和难过,这种情绪体验在心理学上叫挫折(板书)。

2、举例说明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挫折。

师: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看一看下面这两位同学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课件展示1:我叫小明,今天早上因为肚子疼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生气极了,连课都没上好。

课件展示2:我叫小红,昨天我要帮妈妈包饺子,可妈妈却嫌我年纪小,不让我干,其实我已经长大了,应该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气得好几天不理妈妈。

3、教学:收集挫折,贴到阳光树上。

师:听了他们的话,你们想起了自己遇到过挫折吗?就让我们拿起笔,把心中的烦恼写到果形纸片上,然后贴到黑板上的果树上。

(放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师在黑板上画树,学生完成后纷纷把画有毛毛虫的一面向外贴到树上)。

师:同学们,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可是每个苹果都被这些虫子咬了个大洞,而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就像这些毛毛虫,如果不及时根治,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生:老师,那么该样对待挫折呢?

三、怎样对待挫折。

师:好,我们还是先看一看下面的表演“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从中受到启发吧!

1、学生表演: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

师:看了这个悲惨的结局,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1:面对这点小事,他就离家出走,太经不起打击了。

生2:他这么做,给他父母造成多大的伤害呀!

师: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1:可以找找自己每次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

生2:让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

生3: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师:对,面对挫折,我们不能冲动,更不能走极端,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般目标是通过自我探索过程,借助团队的力量,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增强解决问题和抉择的能力,探索和发现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径来处理生活中的一般发展性问题,解决冲突矛盾,评估、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对此做出相应修正与完善,从而获得自我成长。

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学生需要、人的成长需要、学生的年龄特点、群体特点等,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能够融入高职生活即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环境,感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找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位置,觉察进入高职后在适应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相互启发,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能够觉察自我。

即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3.能够意识到人的潜能。

即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正向信息,体验自信的效用,觉察不自信的方面,分析原因。

4.能够感受生命的意义。

即学生能够澄清价值观,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够感受生命的短暂,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提高生命的质量,过充实精彩的人生。

5.能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即学生能够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现象,能够觉察与周围人交往中的困惑与问题。

6.能够学会感恩与宽容。

即学生能够具有感恩的态度和感恩的行为,并由此培养宽容的心态。

7.能够培养健康情绪。

即学生能够觉察引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8.能够学会应对压力。

即学生能够面对压力,学会放松,能够觉察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分享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心理健康活动课整体设计以“我与环境”为主题与线索,分为初始课、主题活动课、回顾课和结束课四个模块。初始课用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用于帮助学生融入高职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约定课程活动规范,并提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了解学生、评估课程效果,并由“融入高职生活”引出课程“我与环境”的主题。

主题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体部分,以“我与环境”为主题和线索,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环境中的我”,二是“我面对环境”。“环境中的我”部分帮助学生觉察自我、提升自信,分为四个单元,即:自我面面观,我是独特的,我可以更好,生命的意义。“我面对环境”部分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学会面对压力,分为四个单元,即:交往有方法、感恩与宽容、积极与乐观、压力我应对。

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自身的困惑与问题,借助团队的力量,求得自我成长,促进心理健康活动课向生活的延伸。

结束课主要用于效能评估,学生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处理分离情绪,提取课程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资料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结构的4个模块下,课程共设计了15个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设计1至2个核心活动,再根据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热身活动和辅助活动,整个课程共设计20多个活动。

例如,主题活动课“环境中的我”部分,设计了“自我面面观”单元,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觉察自我,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该单元设计了2个核心活动,一是“我是谁”,二是“立体我”。“我是谁”主要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立体我”主要通过学生之间互动,相互进行评价,而后填写表格。最后,小组进行讨论,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意识的内涵、明确的自我意识及认识自我的途径等。

具体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特点等进行设计。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就必须要影响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投入到课程中,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上采用活动课形式,活动课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热身活动,帮助学生进入活动状态,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启动;主要安排核心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化自我探索,引导学生发掘积极的个人特质,关注积极的主观体验,觉察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自我成长,更乐观、自信、向上地生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要对心理健康知识与基本理论进行讲授与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与巩固活动成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活动课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特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如小拓展活动、纸笔活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课堂讨论与分享、案例分析等。

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化,学生参加课程、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学生发言、学习心得、学习总结报告所体现的思考、成果等,都能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都要计入课程考核成绩。

学生参与活动、课堂分享、活动记录、完成量表、活动心得等作为平时成绩,以6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学生心理情景剧表演、课程总结报告作为考核成绩,以4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课程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之和。

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基本考核标准如下。

优秀:出席课程,参与活动很投入,活动体验深刻,积极分享活动感受,能够流畅地表达观点,能够掌握和运用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活动结果在高职学生中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良好:出席课程,积极参与活动,能够分享活动感受,能够较流畅地表达观点,能够努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合格:出席课程,能够参与活动,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基本把握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未出勤,无组织纪律,抄袭,观点明显错误。

心理健康活动课对教学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教室整体设计要宽敞明亮,色彩协调,气氛温馨、舒适,能够营造活动气氛;使用活动桌椅,方便活动实施;可以提供活动的相关道具。教学环境要能够提供专业支持,如舞台、灯光、音响,用于播放轻松的音乐、快乐的教学软件等。

心理健康活动课安排在高职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共30课时。课程理论授课与活动教学的比例约为1∶2。以20人左右小班为教学单位,以5至6人为活动基本单位。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有足够的经验与阅历,有团队工作资历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进入活动情境或案例情境,促进学生获得活动体验,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困惑与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团队的力量,获得自我的成长。

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自我有一定反思的能力,能够放开自我、具有自我探讨的愿望与能力和一定的表达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倾听他人的发言,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以活动构建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用专用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的启发促进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情感内容不丰富,情感表现不稳定,经常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正常的心理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健康健康因此,加强对幼儿良好心境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次活动,根据我班孩子的情绪情感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选择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笑脸”作为训练点,把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作为最终目的。在本次活动中,除去了“愁”娃娃,因为忧愁的情绪内涵,孩子不容易理解。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的情感学习。

1、认识哭、笑、怒、愁几种脸部表情的含义。知道保持快乐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愿意与人交流、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情感。

2、运用不同形体动作表现快乐的情绪,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做一个高兴的娃娃。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与同伴玩耍的心情,进一步体验不同快乐的情感。

活动重点:充分感受快乐的情感,保持好心情。

活动难点: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哭、笑、怒、愁表情图各一份、笑脸图片幼儿人手一份、影碟、节奏轻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抽奖”箱。

一、“师生同乐”随影牒表演《表情游戏》,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讨论:

1、现在的心情怎样?快乐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

2、除了唱歌、跳舞令我们快乐,还有哪些事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活动开始教师就利用富有形象直观的影碟和孩子们共同表演了幽默风趣的表情游戏,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牢牢的吸引住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口、眼、耳、手、脚等各种感官和肢体的运动,孩子们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深深地感受到了愉快的情绪,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通过“抽奖”游戏《表情摸箱》和出示情境图,感受不同的表情,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1、摸箱里放有4张表情图(哭、笑、怒、愁)。教师分别请4名幼儿从摸箱中摸出1张表情图,看后模仿图片上的表情,请全体幼儿来猜。

——通过抽奖、猜表情等方式,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情非常感兴趣,纷纷模仿各种表情和动作,情绪高涨。

2、教师出示情境图(领奖、丢失了玩具),相应讨论:

1、你想想,他现在应该是什么表情娃娃?为什么?

——图上的孩子面朝里,等孩子说正确后,再把图转过来。

2、说说自己的表情:你什么时候,会有开心(生气、伤心、害怕)的.表情?

——从自己的情绪中,体会表情的真正意义。如知道微笑让人舒服,对身体最有益。生气会对身体产生坏的影响,应该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消灭掉等等。

3、解决问题,做快乐娃娃。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从孩子的讲述中,去比较典型的事例分析。通过讨论和相互交流,了解一些自我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

小结: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事情,但是快乐是最重要的,平时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找老师和小朋友帮忙,做个快乐娃娃。

三、播放轻音乐。

请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模仿小动物表演,音乐停止,教师就说出一种快乐情绪,如开心、高兴、哈哈大笑等等,请幼儿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四、分享快乐。

鼓励幼儿拿着笑脸图片,大胆向客人老师或同伴讲述自己经历的快乐往事。

五、总结性谈话:

和朋友相处最好用什么表情?希望朋友永远是什么表情?引导幼儿明白让朋友快乐的方法:用笑笑脸去面对朋友,说甜甜话让朋友快乐。

六、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自由做动作,再次提升快乐的气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涉及了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多个领域。活动形式多样,教师为幼儿营造了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并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自信、主动,最终获得成功。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1、“我要吃冰淇淋”看图讲述图片36张。

2、“应该怎样?”任性教学课件。

3、“谁对谁不对”教学课件、图片及笑脸娃娃、哭脸娃娃36张。

(一)通过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为。

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任性的孩子?

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习惯。

(二)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通过谈话“怎样做?”以此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提问:你告诉“三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2、教师小结: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四)巩固知识,做游戏《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谁对谁不对》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贴一个小笑脸,反之,亦然。幼儿游戏后,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对错。

(五)合幼儿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认识。

1、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以后应该怎样做?

2、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幼儿了解了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