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的编辑与作家经验分享(汇总23篇)

时间:2024-01-11 13:02:02 作者:JQ文豪

民族团结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之一,有利于形成一个强大稳定的国家。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民族团结的思考和行动。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范文

各位领导:

我代表xxxxx乡xxxxxx村全体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村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现将xxxxxx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创建工作作以简要汇报,欢迎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xxxxx村总面积6558亩(4.372平方公里),海拔1318米,常住人口180户801人,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汉族等4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92户425人占53%、柯尔克孜族70户302人占37.6%、塔吉克族17户72人占9%、汉族1户3人占0.4%,有清真寺1座,宗教人士2名。辖区有5个村民小组,共有干部20人,其中访惠聚工作队7名,村委会干部6名,村医2名,民政协理员1名,劳保协理员1名,驻村管寺干部2名,计划宣传员1名,四老人员2名(其中老干部1名,老党员1名),团员28名。

制定专人负责创建工作。二是领导小组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有人干有人抓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民族团结。

工作计划。

及时跟进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实施情况发现和解决在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加大人、财、物支持。为促进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第一书记和访惠聚工作队投入创建工作经费4万元加大了对文化阵地、村容村貌以及民族团结政策法规宣传的投入通过抓机构抓专人抓考核为创建工作尊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坚持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定期制定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学习计划和党史学习计划。由工作队、村两委及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及“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学习方面除了传统的集体之外,组织广大村民通过“法宣在线”“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平台学习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二是确保我村村民学懂弄通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核心要义,增进各族干部之间的互助互学,互相交流,增进各族干部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由工作队和村干部组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讲团,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和常态化宣讲在我辖区巷道、田间、户里进行走访宣讲,今年共开展52次宣讲,参加宣讲人数12450人次;四是利用大喇叭,双语播放关于民族团结相关的政策,力求辖区人人知晓;五是创新举措,充分运用微信群、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等活动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宣传力度,全覆盖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全员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上来,真正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生活模式。

一是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计划,在村委会工作楼、院子,大门口和民族团结示范巷道分别制作展板5条,刷写标语8条,宣传栏12快,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公示栏2快;利用展板、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用民族团结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宣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传承中华美德,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为确保“细胞工程”创建有效开展,通过“四议两公开”进行集中讨论结合村级实际,确定名额,每年培育挖掘选树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模范个人,树立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好家庭”,“好邻居”,“好村民”,“好巷道”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定期开展妇女议事会现场推进会,进行廉政家风“做廉妻慈母好女儿”家庭教育活动,选举“好婆婆”“好媳妇”给与奖励进行鼓励,一并进行谈心谈话,让她们意识到“作为一个女人在家庭的重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已完成“好家庭”评选45户“好邻居”55户,“好居民”55个,“好巷道”1个,占85%。今年4月,村里柯尔克孜族大叔米慢·加帕尔为感谢工作队长期以来对他们家的帮助,主动邀请工作队全体成员到他们家做客,为表达自己热情的内心给我们高校老师送本民族的头饰,当场试穿、照合影,热闹当场的气氛,使体现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核心价值。为培养少数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工作队和村两委特举办端午节主题活动,活动期间,第一书记助理,新疆师范大学张克一老师,向村民讲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如何包粽子等知识,增加村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联谊活动。我村始终将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下功夫,以村文化组织阵地为载体,举办多种活动,寓教于乐,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良好氛围,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今年以来我村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8余场次。根据实际有计划的邀请结对家庭开展“上门认亲”、县城旅游、致富引领、参观学习等活动,通过看、学、听,融洽感情、增进友谊、改变观念。

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活动,比如,向上级部门申报我村两个合作社的用地申请,通过联系相关部门,解决两个合作社的用地困难,确保正常运行,正常性走访慰问四老人员、孤寡老人、送温暖,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家庭矛盾及时化解,树牢民族团结意识。农民集体劳动的时候我村访惠聚工作队亲自做饭送慰问。柯尔克孜族村民布左拉·依米尓扎克因精神障碍,需要住院治疗,但因家庭原因,迟迟不能住院,当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康宁医院治疗,工作队承担起家里留下的两个孩子的照顾工作,使她解忧、为她提供安心的治疗环境。我村柯尔克孜族干部阿依尼亚孜因肾病住院期间,我村其他干部一起承担他的工作,进行好几次的慰问,减轻她的压力,体现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共同体意识。

为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和信心,巩固民族团结创建成果。我村决定打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持注重挖掘典型事、典型人,挖掘本村各民族的特色特点,跟县文旅局长期合作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的民族服装和生活用品展在莎车县非遗博览园,融合民族团结和旅游文化,更突出创建民族团结的优势。利用我村夜市的民族特色优势,做出一个柯尔克孜族的毡子,定期开展各民族集中毡子展览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让群众深深的体会到,他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村结合实际,利用走访收集困难诉求,在晚研判中按照群众工作五步法,分析研判梳理建立台账,由村级指定专人负责,超出村级范围的由乡级出面解决,至今收集的困难诉求共38条,已解决的34条,向上级申报正在解决的4条。

xxxxxx村是四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是应有之义,今后,我们将一如续往地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长期进行下去,积极探索和创新,持续挖掘典型,强化落实责任,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典型、模范引领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对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争将我村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稳定、和睦相处的新型嵌入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范文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结合实际,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开展了××镇第27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全力打牢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战胜困难的信心。通过宣传教育,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民族团结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我镇是多民族乡镇,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我镇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局。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召开班子联席会,研究部署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就有关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及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实施方案,使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为全镇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10月23日,××镇召开2009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座谈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组织动员全镇各族人民,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促进全镇各民族更加团结发展。镇领导班子、镇直单位负责人、各村支书主任、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等60多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镇镇长助理做了重要讲话,并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社会各届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会议强调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全镇民族工作的自信心;要理清思路,科学规划,树立推进全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强开创××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使命感。镇政法副书记和镇人大副主席宣读了党委、政府的表彰决定;参会领导为××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和证书;先进集体代表、先进个人代表、先进党支部代表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总之,一年来,我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开展好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的共同进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十月促全年,不断推动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工作经验材料

为进一步加大都兰县创建工作力度,全面巩固提升都兰县创建工作成果,充分展示都兰县创建工作综合效果,9月8日,都兰县创建办结合都兰县工作实际,由县委副书记普华太同志带队,积极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负责人、讲解员,开展了讲解员互观互学培训活动。

互观互检组先后深入蒙藏医院、都兰一小、热水乡龙玛日寺院等受检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观摩组一行通过采取实地观摩、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资料、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认真了解了各受检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就各单位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提炼、总结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次讲解员互观互学,有效地加强了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讲解员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将好的典型做法与经验,挖掘提炼成为具有都兰特色的工作亮点和典型,使之相互学习,达到固强补弱、共同推进的目的,同时,通过交流学习及时发现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整改,努力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观摩活动后,观摩组一行在热水乡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了。

工作总结。

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县工作,是今年都兰县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鉴于此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要尽一切办法、集一切力量、聚一切智囊完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指标,确保高质量通过省和国家对创建工作的考核验收。同时,会议对此次活动的后续工作做出以下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对本单位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做出总结,并加以整改解决;二是要加强各单位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要努力提到工作精细度,极力缩短个单位间的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四是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把都兰县创建工作在迎省检、国检前进一步做精、做细;五是要全力以赴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最后一公里工作,打造出都兰县各具特色、各怀亮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工作经验材料范文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工作经验材料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他们排扰解难。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央和我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地做好我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山南市委员会山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南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山委〔2019〕91号)文件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目标,狠抓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工作。以《实施方案》为重点,不断提高全局职工素质,认真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现将我局2020年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西藏”的讲话内容,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局面。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1、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认真贯彻学习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局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作出周密安排部署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带头人。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解释,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采取个人自学与单位组织学习、学后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以扶贫帮困为重点。切实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不断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篇章。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向纵深发展。我局党支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全局职工团结奋进,真务实按照当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努力为各族群众谋利益。进一步把民族团结进步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切实为他们排扰解难,扎扎实实地办好事、办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办好事,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的有效途径。是做好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进一步开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教育月期间,农一师xx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学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军民团结、融合发展的成果和经验,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子”共建活动,大办好事、实事,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落到实处,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确保了师市的社会政治稳定,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构建和谐师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教育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为使教育月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师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高度,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各单位均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并召开民族团结工作专题会议,下发了通知,制定了活动计划,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格局,使教育月活动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有成效。5月下旬,师市党委统战部、民宗局在对师市开展教育月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分赴师市各单位进行了督促和检查,针对个别单位宣传力度不大、开展活动不主动的现象,当即提出了整改要求,以确保教育月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师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兵团事业发展中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军民团结、融合发展的成就;深入开展“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的宣传教育。

师市在教育和宣传的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把教育月活动与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相结合,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把教育月活动与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使活动开展得更富有实效;把教育月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连队和职工家庭,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把教育月活动与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相结合,尤其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促进民族团结;把教育月活动与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结相结合,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牢固树立屯垦戍边的意识,以促进师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同时,为迎接兵团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召开,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主阵地作用,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广播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口号,集中力量挖掘和树立了一批基层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在师市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双模”的典型事迹,做到了电视上有镜头、广播上有声音、报纸上有内容,以点带面,在师市上下大力营造一个学先进、赶先进、找差距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兵地团结、争创“双模”活动向纵深发展,使“双模”宣传工作在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的既有声势,又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师市各单位充分利用横幅、板报、广播、电视、知识竞赛、上法制课等宣传工具和形式,大力开展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兵地团结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宗教事务条例》,宣传了加强民族团结、兵地团结融合发展的成果;宣传了兵、地、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典型事迹,做好以典型带动人,以典型引导人,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氛围。

据统计,教育月期间,师市共悬挂横幅474条,出板报1106期,张贴宣传标语3832条,广播、电视专题栏目86个,广播稿件716篇,报刊刊稿451篇,知识竞赛9次,上法制课545次,文艺演出21场,图片展148块,赠送科技图书1899册,各单位报送信息127条。

加快发展。为在活动期间切实搞好以“结对子”共建为主题的帮扶活动,师市党委统战部、民宗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在第二十四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开展好“结对子”共建活动的通知》,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师市各单位非常重视对师市4个少数民族单位的扶贫帮困“结对子”工作,以活动为载体,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积极与扶贫帮困“结对子”单位取得联系,了解扶贫对象的实际困难,与之座谈、联谊和交流,并签订“结对子”共建协议书,增进了友谊和了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同时,师市各单位本着“大事小事常商量,有事无事常来往”的原则,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取长补短,高度重视兵地共建活动,积极组织人员,与共建单位进行座谈、联谊和交流,共同商谈加强民汉联系、建立共建关系等具体事宜。通过走访、交流和讨论,增进了友谊,进一步密切了兵地关系,使各民族之间更加融洽、更加团结,使友好合作关系源源流长。

据统计,五月份,全师各单位“结对子”118个,签订协议书98份,召开座谈会210次,开展联谊活动103次。

教育月期间,师市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积极为各民族群众服务,大办好事、实事,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师市16个植棉单位与地方少数民族单位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书43份,在农业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互相援助,互相支持。十一团、乌什县少数民族单位参加团场抗灾自救,支援劳力345个,帮助揭膜、补种700多亩;八团、xx中学、师中级法院、三中、建安公司走访慰问少数民族特困生38户,送慰问金5800元、衣物146件;棉麻公司、中级法院、三中为18户贫困户送去价值2000元的大米、面粉、清油、方块糖、砖茶,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农一师医院、建安公司、xx医院及各团场医院通过设立专门的民族病房、对民族病人实行“三优先”(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住院)、“二特别”(在护理上特别精细、在生活上特别关照)、组织巡回医疗小组等方式广泛开展便民服务,在医疗卫生方面为少数民族提供方便和优质服务,不断融洽民族关系、增进民族间的友谊。5月份,各单位巡回医疗队下乡(场)义诊6563人(次),无偿送药价值达24600元,为牲畜免费进行疫情检查5150头(只)。

据统计,教育月期间,全师各单位为兵地少数民族单位送慰问金30730元,赠送慰问品价值达27157元,文体用品7715元,捐赠衣物576件,犁地、揭膜、补种、除草21951亩,解决棉籽壳10吨,支援水泥2吨、地膜4吨、化肥218吨、种籽3050公斤,农药165公斤,支援水35000立方,修理农机具108台(次),培训技术人员76人(次),支援劳动力4815个,办好事792件。此举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一师xx市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无论是从思想认识上、宣传教育上,还是从落实和效果上来看,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创新,特别是以“结对子”共建为主题的活动得到了各单位的积极响应,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们要以抓五月,促全年,努力探索和建立健全搞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长效机制,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确保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兵团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已经胜利闭幕,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进一步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师市民族团结工作引向深入,不断取得民族团结工作新业绩。

为进一步加大都兰县创建工作力度,全面巩固提升都兰县创建工作成果,充分展示都兰县创建工作综合效果,9月8日,都兰县创建办结合都兰县工作实际,由县委副书记普华太同志带队,积极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负责人、讲解员,开展了讲解员互观互学培训活动。

互观互检组先后深入蒙藏医院、都兰一小、热水乡龙玛日寺院等受检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观摩组一行通过采取实地观摩、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资料、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认真了解了各受检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就各单位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提炼、总结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次讲解员互观互学,有效地加强了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讲解员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将好的典型做法与经验,挖掘提炼成为具有都兰特色的工作亮点和典型,使之相互学习,达到固强补弱、共同推进的目的,同时,通过交流学习及时发现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整改,努力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紧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进一步营造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市环保局按照xxx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将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汇报如下:

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工作扎实开展,特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任组长,其他分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二是局领导班子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置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带头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积极当好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头人。三是及时制定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积极动员全员参与,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切实保障。

目前,xxx市环境保护局共有领导干部职工38人。全局共有汉、回、哈、蒙古族四个民族。全局各族干部职工均能坚决贯彻执行区、州、市关于发展和稳定的总体部署,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任何时候都不忽视和放松民族团结工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全局各族干部职工均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明辨是非、服从大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我局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载体,利用led电子屏、道德讲堂、主题党日活动等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以“访惠聚”工作为抓手,全局上下与西沟村访惠聚工作队坚持每轮的走访入户活动,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总目标内容的宣传,做好防疫工作和当下社会热点工作的宣传,每逢重大节日主要领导带队赴西沟村对困难群体开展走访慰问;以“铸牢民族共同体”为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两个全覆盖”,即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让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更好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局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关切的环境问题为核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合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强化规模化养殖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管执法。2021年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检查5次,分批次检查xxx市涉气企业50余家;开展工业污染源专项执法检查98余家,汽修行业专项检查88家次;排查“小散乱污”企业专项47家;对辖区内42家医疗机构安装的放射源、医疗垃圾(新冠肺炎)、医源性废水运行处理开展专项检查。共受理信访投诉293件,环境举报案件处理率为100%。案件处理率和结案率均为100%。

我局以提升各族群众的认同感为目标,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作为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经过全市共同努力,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全年优良天数275天,优良率75.3%,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高0.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1μg/m3,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低2.1μg/m3;重污染天数扣除沙尘29天,同比2020年减少14天,同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减少13天,特别是2021年12月xxx市重污染天数较2020年12月同期减少19天,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空气质量各项指标任务。

作为生活的基本保障,饮水安全关系的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我局充分发挥环委办牵头抓总的作用,对全市10个乡镇,57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积极开展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健全了监测网和信息平台,2019年至今,xxx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范围内未发现给黑臭水体,夯实了我市各族群众饮水安全的生态屏障。

 在机关、在社区、在学校、在企业……人们放慢脚步,聆听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用心感受团结的力量。近日,柳州市柳南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联合举办的“民族团结进步百场大宣讲”进机关活动,受到广大机关干部欢迎。

讲党的惠民政策、说大家爱听的故事,在柳南区机关一楼会议室,柳南区百姓宣讲员梁秋容用举例子摆事实的方式,讲述居住有15个少数民族、1862少数民族人员的车辆厂社区居委会,集体帮助蒙古族残疾人邱老一家,与他结对帮扶的动人故事,让少数民族同胞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爱温暖。

在五菱社区中,壮族居民李怡忠几年如一日,照顾无儿无女、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80多岁回族老人,如今60多岁的李怡忠却依然坚持帮助他人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居民。大家表示,要像李怡忠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来自柳工机械股份公司的宣讲员江倩,讲述了柳工的上海阿拉们与柳州人因酱黄瓜而和睦相处的生活点滴,宣讲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宣讲员们把蚕茧画等融入演讲中,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温暖,学习到了民族政策和民族文化知识。

“柳州有个鱼峰山,一年四季歌不断;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柳南区宣讲员梧雪燕讲述在鱼峰山脚下长大的柳邕路第三小学校长许光,从小在外婆的带领下耳濡目染,用山歌传到学校,让在美丽柳州的城乡结合部的少数民族学生亲如一家、互帮互爱、声名扬远啦!

形式多样的宣讲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朴素的情谊,大家表示要从自己做起,维护好广西的和谐美好。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柳南区在辖区挑选代表性场所,通过宣讲队宣讲、一对一宣讲、寓宣讲于文艺活动中等形式,围绕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具体工作举措等进行宣讲。

柳南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王家成说,百场宣讲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柳南区会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形成一种常态机制,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一个个微行动,汇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正能量。

乡辖3个行政村17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219人,其中95.6%为傈僳族,多数群众居住在二半山及高山,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02元。3个行政村中有两个贫困村,全乡自然条件较差。

为认真执行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形成民族团结、开放融合、感恩向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乡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保证创建工作全面、顺利、规范、有效地开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定期及时研究部署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强化责任分工,形成了党委书记负总责、政府乡长和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事务的工作责任机制,并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立足实际,以召开干部会、社员会、制作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和向上报道工作进度特色等方式形成创建浓厚氛围,共召开各种会议23场次、书写永久性标语3条、发放自制宣传单750份、报道工作进度特色信息6条,为有效落实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重点,逐步完善落实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具有傈僳族特色的新农村,即观音堂村新村安置点,极大改善了观音堂2社群众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二是争取200多万元在观音堂村一、五社实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三是黄竹村罗乜社通过15万元项目资金扶持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架通了近8000米的生产生活用水管道;四是黄竹村2、7社通过政府自筹资金、社会扶贫和农户集资、投工投劳新修入社公路9.6公里,让当地傈僳族解决了百年出行困难的问题;五是动员王家坪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平整现有通村道路,为下一步3.9公里道路硬化做好准备工作;六是在黄竹村3、4社实施无电村通电工程,解决该两个社100多户人口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七是争取55万元修通观音堂一、五社1公里村内道路。乡党委、政府积极为贫困村王家坪村争取民族团结新村建设项目,将打造具有傈僳族民族特色的新村聚居点,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傈僳族群众建设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加快产业发展,努力提高群众收入。全乡近年大力发展烤烟、早市蔬菜、特色养殖、劳务输出等产业。2015年全乡傈僳族群众烤烟收入近600万元,早市蔬菜收入近400万元,劳务输出带回劳务所得1300万元,石蛙养殖、野蜂养殖、中药材种植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往年增加了1500多元。同时,大力发展核桃、芒果等产业,全乡已种植了近7000亩核桃,今年准备种植芒果300亩,根据不同的地域发展适合的产业,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业,增加老百姓家庭收入。

(三)加强民族文化挖掘,弘扬传承民族精神。落实专人负责,加强对傈僳族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挖掘整理。一是组建两支傈僳族民俗文化表演队伍,鼓励和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充分对外展示和交流傈僳族文化;二是政府自筹资金邀请专业记者为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内容作专题宣传;三是组织开展傈僳族文化传承活动,让老传承人带优秀傈僳族青年,保证傈僳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共享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一是去年争取了60多万元新建了1200平方米学生活动场所,新办了两所幼教点,努力提高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了均衡发展的要求。同时鼓励傈僳学生到高校就读,每年给考起大学的学生适当的学费补助,关心傈僳族教育发展。二是加强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到了创建标准,两个村建有村卫生室,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以上。三是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积极性高,参保率居全县各乡镇首位,农村低保、五保等政策按要求做到公平公正实施。

我乡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媒介,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等四项基本教育,切实增强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认真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六进三争创”活动,深入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社会服务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基层基础工作。目前,全乡无吸毒人员,无矫正人员,无群体性事件发生,社会发展环境秩序良好。

至今,我乡的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示范成效,但存在着一些困难。由于受文化水平、自然条件影响,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达不到理想发展,相信2016年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较好的解决。今后,我乡将进一步引导动员各族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乡又快又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工作经验材料

为进一步加大都兰县创建工作力度,全面巩固提升都兰县创建工作成果,充分展示都兰县创建工作综合效果,9月8日,都兰县创建办结合都兰县工作实际,由县委副书记普华太同志带队,积极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负责人、讲解员,开展了讲解员互观互学培训活动。

互观互检组先后深入蒙藏医院、都兰一小、热水乡龙玛日寺院等受检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观摩组一行通过采取实地观摩、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资料、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认真了解了各受检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就各单位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提炼、总结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次讲解员互观互学,有效地加强了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讲解员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将好的典型做法与经验,挖掘提炼成为具有都兰特色的工作亮点和典型,使之相互学习,达到固强补弱、共同推进的目的,同时,通过交流学习及时发现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整改,努力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工作经验材料

陇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与缅甸毗邻,总人口18.2万人,有汉、景颇、傣、阿昌等2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53%,聚居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景颇族和二分之一的阿昌族。近年来,陇川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祖国西南边疆构筑了一道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陇川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县、乡、村三级组织和干部职工当中,牢固树立“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不重视民族工作的干部不是称职干部”的理念,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

“我们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统筹起来,‘五用’‘五化’加强民族政策宣讲,倡导各民族节庆互庆、风俗互适、婚姻互通、生产互助。制定村规民约维护民族团结;在生产劳动、红白喜事中促进民族团结;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增强民族团结。”龙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永留因党建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德宏州百名好支书”“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我们以‘7+n进’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有力抓手,实现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进产业发展基地、进抵边村等,省、州命名的10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已成为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争创建、学先进、超先进的氛围日趋浓厚。”县民宗局副局长李加龙介绍。

陇川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和***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制定出台《陇川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陇川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动态管理办法》等文件,将每年10月份定为“民族团结月”,将共同劳作的产业、共同欢庆的节日、共同追求的生活,打造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现在对比太明显了,我们这边的寨子全都是水泥路,整个村都有路灯,家家住进了新房子,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共产党了不起,能让各民族团结在一起,能让我们这么多农村人同时富起来!”在陇川边境村寨,老百姓讲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陇川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已成为各族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云南省“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为陇川创建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在3个边境乡镇、7个边境村委会投入资金1.16亿元,建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

“各族同胞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陇川将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支撑,持续抓好甘蔗、蚕桑、烟草等重点农业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走农工贸一体化发展路子,构建“蔗园+制糖+食品加工+干酵母生产+有机肥厂”“桑园+蚕茧加工+纺织制造+丝绸织造+服装制造”两条全产业链,“甘蔗变白糖、糖蜜变酵母、酵母废弃物变有机肥”“桑叶变蚕茧、桑条变菌包、菌包变农肥”,实现经济发展促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促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促社会和谐。

陇川拥有日榨11000吨、滇西南最大的景罕糖厂和日榨4000吨的陇川糖厂,30万亩蔗园保有入榨量200万吨以上,13万蔗农,每年创造糖业产值30亿元,是云南糖业第一强县。

蚕桑产业近年新晋成为陇川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获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扶持。至2020年底,全县桑园面积5.1万亩,蚕农6854户3万余人,带动建档立卡户4096户、户均增收6500元,为陇川脱贫摘帽立下汗马功劳。蚕桑工业企业有“德宏正信”“浙江凯喜雅”等知名企业。清平乡杨春燕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又办起了以“桑香茶”为品牌的桑茶加工厂、以“桑香鸡”为品牌的农家乐,成为致富带头人。

陇川还是优质烟叶种植基地,2020年烟叶收获面积6.53万亩,实现烟叶总产值达2.1亿元,从事烟叶种植农户7088户31896人,覆盖建档立卡户901户3980人,带动建档立卡户人均增收6011元。

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民心。陇川县脱贫攻坚工作获得了长江三峡集团、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上海青浦区的对口帮扶,建档立卡人口9078户34461人全部脱贫,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7.38%降至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284元增加到11825元,增长62.3%。“直过民族”景颇族、阿昌族整族脱贫,解决了困扰千年的贫困问题。2020年,陇川生产总值增长11.30%,增幅位列云南省第二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10%,增幅位列云南省第三名。腾陇高速公路、广宋通用机场双双于2019年通车通航,芒梁高速公路和大型水利工程麻栗坝灌区工程加速建设,章(中国章凤)八(缅甸八莫)公路改扩建项目开工。

2018年景颇男儿组合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消息点击量8万次,让“目瑙纵歌之乡”微信公众号身价大增;2020年2月县文工团创作的抗疫歌曲《武汉加油》推出当天点击量即高达15万次,再一次点燃了陇川儿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满腔激情。

陇川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注重文化引领,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群众在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节”“泼水节”“阿露窝罗节”“阔时节”“龙阳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交往交流交融,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我们自编自演的《母亲山》《大山密码》歌舞节目曾到波兰、捷克等14个欧洲国家交流展演……”县文工团舞蹈演员殿格南回忆展演经历,还激动如初。“户撒刀文化现在已经不单单是阿昌族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一定要将它好好传承下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户撒刀王——项老赛如是说。户撒刀品牌带动刀具生产、销售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产值2000余万元,产品远销国内外。

注重示范创建载体建设。县民族小学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从小播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乡村少年宫为依托,创新开设每周1课时的“特色文化兴趣班”,丰富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一颗红心向党”,走出一条民族团结特色办学之路,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抵边村寨——陇把镇曼崩村民小组,小组长雍江英讲述祖辈戍边卫边的历史经历和今天的动人故事。他们世世代代为祖国守边,经历过苦日子,但是守边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现在得到了脱贫帮扶,有了蚕桑产业,家家户户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为中国自豪,为中华民族自豪,为守边人自豪!该小组52户236人,守着10.7公里的国境线,在蚕桑产业的支撑下,贫困发生率从35%降至0。

户撒乡是阿昌族民族乡,森林保护列入村规民约,使得原始生态风光得以较好保存,三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动典范。马拉松王子、云南著名探险家金飞豹先生称赞户撒的马拉松赛道是中国最美马拉松赛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陇川森林覆盖率64.68%,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云南省生态文明县称号,章凤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

“老百姓说我们是最可爱的人,在我们看来老百姓也是最可爱的人!”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拉线分站办公室主任史德全介绍说:驻地群众自发组建边境巡控队、民兵联防队等群防力量,无偿协助我们工作,合力构建堵查控并举、点线面合围、警企邮合作、军警民协同、所站队联动等“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最大程度消除边境地区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实现了边防稳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拉线分站将老营房的135亩地交给驻地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先后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17个,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

陇川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899公里,陇川“7·14”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和省工作组的精心指导下,陇川各族人民胸怀国之大者,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采取最硬核、最有效的举措,勠力同心打响陇川保卫战,将疫情死死控制在陇川辖区,没有扩散到县外,为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做出贡献。坚决扛起管边控边稳边的政治责任,各族人民携手同心织牢织密边境、村寨、境外疫情防控三张网,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族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全力推进物防、技防和人防立体化边境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构建“村村是哨所、户户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线。坚持把国家主权置于最高位置,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各族群众国家、国防、国土、国界、国民意识不断增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虽然守卡点耽误了不少农活,但是既然党叫我们守住,肯定是为我们好,我们就要坚持守住,不要让境外疫情传过来!”

“我自愿打(疫苗)”“我也愿意打(疫苗)”“我们都去打(疫苗)”

这是陇川人民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民族大团结的真实写照。

中缅两国边民“胞波”情谊深厚,在陇川通婚、经商、务工、求学的缅籍人员有数万人。陇川县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中缅边境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业产业、文化体育、劳动就业等方面交流合作,中缅胞波情谊延续不断、创新发展。

“他们(缅甸)有土地,我们有技术有市场,合作开发热带水果种植有前景。甚至在疫情消灭以后我们还可以探索合作跨国劳务派遣。”陇川钰源商贸有限公司在缅甸有万亩香蕉种植合作基地,总经理王娟对跨境合作充满憧憬。对缅跨境农业合作,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甘蔗、蚕桑、香蕉是陇川开展合作的主要项目,总面积达22.79万亩,不但带动了境外边民增加收入,还提升了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为边境和谐稳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陇川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教导员秦万坤那里获悉,陇川县有一个名叫“阿咖梭警官”的缅文微信公众号,专门为外籍人员提供法宣、咨询、维权等服务管理工作,24小时在线、每件必复、无偿援助,曾获得缅甸驻华大使馆点赞,如今已成为陇川社会治理的一项固定工作机制,配备了专门办事机构——“陇川县阿咖梭警官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中心”。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和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伟大精神的感召下,陇川实现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愈加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久弥新、生机勃勃,已然成为新时代陇川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白玉县紧紧围绕“12345”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六县发展战略,狠抓“依法治县”“群众工作”“党旗红”“精准扶贫”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广泛、持久、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我县“12345”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多次召开创建办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年度创建活动方案、宣传方案、创建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当年的创建任务。

结合州创建办相关创建标准和全县实际,制定完善了:示范乡镇、示范机关单位、示范学校、示范寺庙、示范部队、示范村(社区)、示范企业、示范户八个创建指标体系,确保创建工作有内容、有特色、有成效。按照州创建办的要求,我县沿甘白公路制作了22处文化墙;制作2处大型户外标杆立柱广告牌,80处小型户外标杆立柱广告牌,在河西街、河东街分别悬挂了3条宣传横幅;在主城区显眼位置张贴了宣传标语;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和宣传口号,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等此举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团结的知晓度,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联合县残联、妇联等单位开展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宣传会,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按照要求,组成宣讲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八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社会层面,进一步营造了人人讲团结、人人争模范的良好局面。按要求向州创建办推荐4个机关、7个乡镇、10个村(社区)、4座寺庙6个学校1个企业等32个先进集体和单位,并报送相关先进事迹材料,建立了白玉县先进数据库。按要求将我县82个县级部门(单位)、17个乡(镇)、2个村(社区)、156个行政村、35座寺庙进行创建任务分解,具体明确了2014-2016年创建任务,按要求征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画》,并将任务分解到17个乡(镇)、35座寺庙,为进一步落实共建帮扶机制,全县干部职工与10353户农牧民结成共建对子。每年11月宣传月、周、日期间我县各单位、各乡镇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分别悬挂宣传横幅,并借共建结对机会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全县2150名干部分批走访6058户农牧民。每年将组成工作组对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进行考核,此次考核分值,纳入当年目标考核分值。

以城市科学规划为指引。以建设“电矿强县、藏式手工艺之乡、康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金沙江畔生态文化旅游明珠”为目标,科学编制规划。以合理调配土地为依托。开展“乱圈乱占”“乱搭乱建”专项整治,从严制止非法占用土地行为。以拓宽资金渠道为支撑。十二五期间,规划城镇建设总投入5.09亿元,盘活银行城建贷款1.53亿元,引入企业建设资金2.57亿元,城市“硬实力”显著增强。以打造新型城市为基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施城区河东、河西街进行改扩建、滨河路改造、一水厂改扩建等项目,城市配套能力提质增效。以增强城镇内涵为主线。围绕“城镇建在森林里”主题,加快建设滨河景观大道和博美山省级森林公园、白塔山休闲公园。以加强城市管理为保障。及时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城市执法和保洁队伍、城市绿化队伍、专兼职网格化管理人员,有力提高城市规范管理水平。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核心,加快推动宣传包装。按照旅游总体规划,以“宁玛祖地,盛德白玉”旅游形象定位为统揽,精心培育生态旅游业。在城乡广泛启动“旅游+”模式,以灯龙锅庄、河坡民族手工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为底蕴,通过“康巴户外天堂察青松多摄影大赛”“中国·白玉原生态锅庄节”、与四川省社科院合作授牌成立康藏文化研究中心白玉研究基地等一系列活动,并利用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大旅游宣传,着力弘扬地域文化,倾力打造高原旅游“新名片”。

白玉县按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三注重”全力抓实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巩固提升农牧民群众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感恩意识。

(一)注重抓督导,力促推进更规范。为发挥好督导组的督促指导作用,白玉县坚持“从严从紧”抓督导工作。人员从优。从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目督办等部门精心挑选16名干部,组成4个督导组,明确职责,按照“真督严导、绝不放过”的原则和标准,深入被督导单位开展督促检查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把关从严。党组织书记(或单位“一把手”)、督导组、乡(镇)、群众工作站三方把关各级各部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和宣传内容力促宣传教育具实效。推动从紧。对启动时间、推进时限进行硬性规定,制发月工作安排表、周工作报告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将宣训活动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等定期向县委汇报,确保活动一茬一茬有序推进。

(二)注重抓宣训,力促活动全覆盖。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年活动,“四位一体”模式掀起县、乡、村干部素质大提升宣训高潮。专家讲。邀请省委第七巡视组副组长李杰、州委党校4位政治理论讲师,开展专题讲座2期。集中训。集中举办1期财会人员、2期藏语口语、2期党务工作者、2期入党积极分子和1期政策理论培训班,培训干部职工700余名;调训送训、外出考察120人。年内还将举办3期县、乡、村三级干部大培训,实现轮训全覆盖。组团宣。由县委常委带队,组建524名“县乡村”三级宣讲员队伍,深入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宣讲118场次,政策理论大宣讲10场次,宗教政策专题宣讲40余场次,做到村不落户、户不落人,实现全覆盖。入户谈。结合“走基层”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与村两委班子、离任村社干部、三老干部、党员群众和宗教界代表人士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恳谈5000余人次。

(三)注重抓结合,力促活动出实效。与“示范点”打造结合。由县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指导示范点完成各环节工作,打造麻绒乡德来村、金沙乡八吉村两个示范点,为全县开展活动树立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活动顺利开展。与“四下乡”活动结合。县、乡、村宣讲队伍结合,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送文化下乡11场,送卫生下乡3场、免费义诊270余人、健康教育500人,送科技下乡16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650人,送法律下乡14场,参与群众达1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670份。与“一月一读报日”活动结合。明确230名读报员,156个行政村免费订送《甘孜日报》312份、《人民日报》156份,为35座寺庙免费订送《甘孜日报》200份、《四川日报》350份。

围绕寺庙依法管理重点工作,纵深推进寺庙依法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实现全县宗教领域平稳和谐,未出大、中、小事。召开全县统战宗教大会,传达《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落实《实施》学习宣传责任主体,通过入寺召开宗教人士培训会、座谈会和逐寺逐僧宣讲等方式,做到让《实施细则》寺喻僧晓,不留盲点、不留空白;将《实施细则》内容纳入相关会议、各种宣传和宗教人士培训的主要内容,截至目前,入寺专题宣讲《实施细则》40余场次,宣讲寺庙僧尼达2000余人次。采取“集中宣讲、班子座谈、个别约访”方式,以召开僧尼大会、寺管会班子座谈、个别访谈为抓手,“面对面,一对一,多对一”,深入寺庙开展爱国爱教、持戒精修,护国利民宣讲,深入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大宣讲、“五热爱二负责三遵守”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甘孜自治州藏传佛教宗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宣讲。结合我县寺庙工作实际,将宗教领域矛盾隐患摸排贯穿于寺庙依法管理工作始终,坚持3月、7月敏感期常态入寺,坚持以“同心同向、联寺联僧”活动为载体,按照“领导联系、部门包寺、县乡结对”的总体要求,48名县级领导干部、71个县级部门,2247名公职人员,对口联系35座寺庙,3153名本县籍僧尼,对全县寺庙矛盾隐患进行拉网式、无盲点筛查,共排查寺庙矛盾隐患2件,依法调处2件。严格属地管理原则,落实17个乡(镇)寺庙矛盾隐患调处主体责任,落实35座寺庙县级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解决寺庙矛盾隐患的牵头责任,建立35座寺庙矛盾隐患摸排台帐,对寺庙矛盾隐患逐一登记,建立寺庙矛盾隐患预警预判机制,坚持寺庙苗头性矛盾隐患发现一起调处一起原则,确保全县寺庙平稳可控。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巩固创建工作基础。结合创建工作要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书面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大力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活动,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做到政策理论一起学、致富知识一起讲,在全县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氛围。举办以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住创建工作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创建工作重点,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单位(或村)的创建制度,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谁主管、谁负责”的领导工作责任制,与此同时,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将创建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责任,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努力促团结”的创建氛围。

(三)加强服务,多办实事,落实创建工作效果。结合爱心帮扶活动,制定少数民族移民扶贫工作方案,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少数民族移民贫困户采取一对一扶贫,并指定专人负责,不定期对少数民族扶贫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同时把一批少数民族“能人”、“强人”培养成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后备干部。

青海是个多民族省份,有54个民族成份,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达到46.98%;全省有13个民族自治地方,是民族自治地方面积最大的省,占总面积的97%;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全部实行了区域自治.青海还是除西藏以外面积最大的藏区,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的6个在青海,藏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6%,约占全国藏区总面积的1/3.青海五大宗教齐全,尤其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是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的重点地区,民族宗教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任务十分艰巨.

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在青海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完善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发展.

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分层施教,每年确定主题,制定方案,专题部署,组建宣讲团巡回宣讲,大张旗鼓地营造宣传声势.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作用,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民族政策理论的培训.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守法持戒、抵御分裂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打牢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省、州(市、地)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对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重大典型给予及时表彰,形成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引领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典型事迹.特别是对2009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和2010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30名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掀起了知典型、颂典型、学典型的热潮,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玉树4·14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各族群众给予了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与灾区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国家力量.宣传、统战、民宗部门进一步加大舆论引导,广泛宣传灾难面前各民族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兄弟情谊,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使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成为“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在全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专设抗震救灾民族团结模范奖,对民族团结进步事迹突出的31个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宗教界2个寺院和3名教职人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做好城镇民族工作,加强和改进城镇民族事务社会管理,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在格尔木城市民族工作试点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镇民族工作的意见》,全面动员和部署了城镇民族工作.省上加强调研和业务指导,形成了《青海城镇民族关系问题及对策建议》、《城镇民族事务服务管理探索》两个专题报告.各地率先在一些城区、城镇及社区进行示范建设,利用城镇传媒资源优势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排查化解影响城镇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健全和完善了组织领导、社会管理、利益协调、区域协作、法律援助等5个城镇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省政府各部门在主管的行业中规范和加强了城镇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在保障民族权益、提供公共服务上办实事.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尊重包融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城镇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在旗帜鲜明地维护民族团结的同时,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分裂渗透活动.以“平安寺院”建设为载体,抓住寺院管理这个关键,在全国率先推行寺院社会管理新体制,建立和落实寺院日常分级管理、寺僧治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和民主管理四个新机制.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延伸到寺院,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将玉树灾区受损的87座寺院纳入重建范围.按照“班子得力、制度健全、知法守法、教风端正”的目标,抓住寺院领导层做强、管理层理顺、基础层夯实三个环节,推进寺院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使政府依法管理与寺院内部民主管理有效衔接.颁布施行《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及5个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创新开展“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宗教人员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抵御了分裂渗透,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机制建设具有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为不断深化创建工作,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着力健全和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宣传教育机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向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表彰激励机制,把定期表彰与及时表彰相结合,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社会氛围.共创共建机制,着力维护多民族地区的边界稳定和社会安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积极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矛盾纠纷.这些机制是我省多年创建工作的宝贵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将在今后的创建工作,特别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当前,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推陈出新,全面提升创建平台,以更加创新的思路推动创建工作向前发展,各级创建工作部门也迫切希望创建工作能有突破性的提升.为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由省创建办牵头社科院、党校及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民族工作大调研,形成了19个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示范区建设.去年9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示范区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发出了《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示范区建设.省创建办按照省委的要求,督促和指导各地做好启动工作.目前,示范区评选、挂牌和表彰工作率先在村(社区)一级展开,已有759个村(社区)获得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称号,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开局良好.我省示范区建设按照“5年打基础、10年见成效”目标要求,分两个阶段进行,为未来10年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了总体规划,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示范区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明确要求,要将示范区建设列入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作为行业精神文明评选的重要依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每年专题研究2次民族工作,中心组安排1次专题学习.各级党委要定期督查,各级人大、政协要经常视察示范区建设.同时,从机构、编制、经费方面支持创建工作,单设了省创建办,增加了领导职数和编制,省财政每年给予示范区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对获得示范区称号的,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启动,稳步推进.

总之,2009年,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会以来,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不断地建设、完善、优化和提升,各族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创建活动对推动地区稳定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同时要看到,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意见》要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意见》要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调要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意见》要求,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强调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把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推动各级示范区率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模范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适时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的权重。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工作经验材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紧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进一步营造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市环保局按照xxx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将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汇报如下:

一是及时调整充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工作扎实开展,特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任组长,其他分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二是局领导班子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置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带头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积极当好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头人。三是及时制定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积极动员全员参与,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切实保障。

目前,xxx市环境保护局共有领导干部职工38人。全局共有汉、回、哈、蒙古族四个民族。全局各族干部职工均能坚决贯彻执行区、州、市关于发展和稳定的总体部署,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任何时候都不忽视和放松民族团结工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全局各族干部职工均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明辨是非、服从大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我局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载体,利用led电子屏、道德讲堂、主题党日活动等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以“访惠聚”工作为抓手,全局上下与西沟村访惠聚工作队坚持每轮的走访入户活动,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总目标内容的宣传,做好防疫工作和当下社会热点工作的宣传,每逢重大节日主要领导带队赴西沟村对困难群体开展走访慰问;以“铸牢民族共同体”为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两个全覆盖”,即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让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更好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局始终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关切的环境问题为核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合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强化规模化养殖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管执法。2021年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检查5次,分批次检查xxx市涉气企业50余家;开展工业污染源专项执法检查98余家,汽修行业专项检查88家次;排查“小散乱污”企业专项47家;对辖区内42家医疗机构安装的放射源、医疗垃圾(新冠肺炎)、医源性废水运行处理开展专项检查。共受理信访投诉293件,环境举报案件处理率为100%。案件处理率和结案率均为100%。

我局以提升各族群众的认同感为目标,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作为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经过全市共同努力,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全年优良天数275天,优良率75.3%,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高0.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1μg/m3,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低2.1μg/m3;重污染天数扣除沙尘29天,同比2020年减少14天,同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减少13天,特别是2021年12月xxx市重污染天数较2020年12月同期减少19天,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空气质量各项指标任务。

作为生活的基本保障,饮水安全关系的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我局充分发挥环委办牵头抓总的作用,对全市10个乡镇,57个行政村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积极开展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健全了监测网和信息平台,2019年至今,xxx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范围内未发现给黑臭水体,夯实了我市各族群众饮水安全的生态屏障。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工作经验材料

一是创新载体抓创建。实施创作一首主题歌曲,编印一本故事集、一本先进事迹集、一本诗集、一本画册“五个一”工程,增强影响力、感染力,提升宣传教育质量效果。二是营造氛围抓创建。紧扣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抓住民族团结进步这一主题,全县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全县创建成果、特色亮点和先进典型,讲好宁蒗故事,展示宁蒗特色,做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率,营造浓厚宣传舆论氛围。三是树立标杆抓创建。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张桂梅、杨大林、沙天文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掀起学党史、学先进热潮,充分弘扬革命历史传统,传递社会正能量。

一是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全县居住在“六类地区”的10400户4.2万人搬出大山融入现代生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0993人,开发公共服务性岗位8658个,各族学生同班共校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构建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融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坚持抓文化增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打造“宁蒗十大文化精品”,推动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三是打造实体平台促交融。打造易地搬迁村史馆、小凉山学校等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一廊一路三街”城市名片,巩固拓展与江苏海安教育合作升级版,积极推进沪滇帮扶、三峡帮扶、烟草帮扶等新模式。四是深入开展群众性交流活动。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地方节庆活动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舞台,借助彝族火把节和自治县成立日等重大节庆活动,把民俗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自然融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创美好生活。

一是以法治宣传为抓手,让法律意识“树”起来。深入开展“七五”普法,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宪法和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各族人民群众的头脑之中,体现于日常行动之中。二是以强基固本为核心,让基层党组织“硬”起来。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的作用,建立三级服务体系,以网格化服务为抓手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三是以清理乱象为关键,让乡村治理“严”起来。持续用力整治农村社会乱象,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十风”整治专项行动,强化文明乡风建设。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范文

**县**镇**彝族村认真贯彻民族平等、团结、稳定、繁荣的工作方针,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煤炭产业,开展新村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方面主要有五个亮点:

亮点一:解决“安居难”。为彻底解决新云、秧田沟、秤杆边3个自然村因采煤等因素造成房屋开裂等地质灾害问题,**村以解决村庄绿化、房屋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生活现代化为重点,按照“农村城市化、村庄社区化、村民居民化、住房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要求,争取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和民族工作部门的支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团结示范村。采取上级补、财政挤、项目配、站所帮、社会捐、企业出、群众筹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20**年启动总投资2914.25万元的一期安居房工程。在总投资中,上级拨款1090万元,打厂沟煤矿、大炭沟煤矿、小河沟煤矿、打磨冲煤矿、**省兴云煤矿共捐资1600万元,村民每户只要交款2万元就可住上户型为120平方米的安居房。工程结束后,可统筹解决3个自然村313户1321人的房屋安居和地质灾害治理问题,保障群众有房居住,彻底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

亮点二:解决“就学难”。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村多方筹措资金发展教育。20**年以来,新华煤矿、沟发煤矿、红土田煤矿、新寨煤矿率先筹集资金260万元,兴建了新华民族小学、新寨民族小学,投资400余万元建设**完小主教学楼、食堂。投资3700万元建设**民族学校,其中大炭沟煤矿捐资413万元、群众捐资20万元、兴云煤矿捐资20万元。现在主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阶梯教室等主体工程已经竣工,主排水工程已完工,食堂、厕所工程正在办理各项审批手续,预计8月份内完工,9月份即可招生。

亮点三:解决“出行难”。**村地处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8户。虽然靠近公路主干线的自然村都修通了公路,但仍然有3个彝族自然村未通公路,其中打磨冲自然村距主公路只有500余米,被一河阻隔,群众行路极为不便。村“两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愁在心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该村的行路问题。镇党委政府协调资金15万元建桥梁,群众自发捐出土地,积极投工投劳,企业出动挖掘机械支援,新建了通车公路。厦卡自然村原有14户人家,有6户因交通用电饮水不便搬到坝区居住,尚有8户群众居住在深山老林,过着人背马驮的原始生活。村干部多次进村做工作,动员群众捐出土地,村委会帮助修建进村公路,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发展难的问题。丁家脑包自然村居住着6户群众,通村的是羊肠小道,村委会协调企业捐资60余万元修通了进村道路。

亮点四:解决“饮水难”。为解决人畜饮水及工程性缺水难题,**村投资1100万元,从法凹水库引水解决法凹、梨树坪等4个村委会16000余人的饮水及牲畜饮水问题。以厦卡村优越的水资源为基础,计划投入1200万元建设桂花小(一)型水库,解决厦卡等村的人畜饮水、部分工业用水及灌溉问题,目前已投资30万元完成了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

亮点五:解决“就业难”。近年来,**村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当地剩余劳动力安置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村委会协调督促辖区内的10个私营煤矿、1个省属煤矿、8个煤炭加工转换企业,每个企业必须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100人就业,吸收一部分素质较高的中青年人才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许多群众靠到煤矿务工走上了致富之路。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范文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计划。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引导全局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的思想观念。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政策观、宗教观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思想,努力营造和谐教体的氛围。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我局将根据《吉首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要求,及时讨论制定出实施方案。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开展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为使以“民族团结商务”为主题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局将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干部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三是坚持集中抓和全年抓相结合,做到以月促年、常抓不懈。认真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各项活动,通过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帮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月,局机关、结对村举办民族团结知识讲座。

5月,开展“唱土家苗歌、学土家苗语”活动。

6月,局机关举办民族团结知识讲座;总结上半年工作。

7月,举办民族团结征文比赛。

8月,举办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

9月,局机关、结对村举办民族团结知识讲座。

10月,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11月,开展“唱土家苗歌、学土家苗语”活动;局机关举办民族团结知识讲座。

12月,结对村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家庭评选活动;总结全年工作。

年某县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在县委、县委统战的坚强领导及上级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城市社区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市县关于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握精心创建重点,突出巩固提升主题,纵深开展“四抓、四一批、两整治”行动,全面助力我县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

一、坚定思想,力促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多点开花

(一)坚持党建统领抓机制。深入贯彻******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统战部的相关会议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为抓手,结合城市社区实际,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成立由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城市社区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科级领导和社区书记任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城市社区综合办公室,统一负责协调调度、宣传报道、督查指导等具体工作。实现用制度落实责任,用制度推进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抓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创建社区具体抓、相关社区科室协同抓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庙川社区、北环路社区争创市级民族团结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示范单位进程,全面巩固提升城市社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成果。

(二)强化思想教育抓宣传。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分层次、广区域、多批次、讲重点的对******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和民族团结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学习。两年来,城市社区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动员部署会、座谈会20余次,组织民族宗教政策宣讲会10余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演出3次,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专题培训班5次,结合社区中心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办实事进社区活动100余次。制作宣传美篇、新闻报道20余篇。通过各项会议活动的开展,深入贯彻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充分夯实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统战思想认识。

(三)做好文化示范抓阵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求,城市社区始终坚持道路文化自信。为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进一步弘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城市社区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古建筑清真寺(始建于明洪武六年,迄今648年历史)现有场地和文化资源,于2019年在站院巷申请建成x县民族团结文化展厅。展厅向社会各界全面生动的展示了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加强了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感,亲近感。在庙川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在北环路社区建设一个充分展现民族特色,示范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室。为新时代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四)坚持依法行政抓治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相互依存,城市社区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履行基层治理职责,对辖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个体户、企业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归国华侨、赴外留学生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摸排并建立相关台账,及时改进工作不足。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安全隐患进行系统的排查并建立隐患台账,报城市社区党工委和上级部门研究讨论后,对标对表逐一清理整改。加强民族团结走访活动,积极宣传民族政策,坚决抵制邪教和防范境外不法分子渗透活动进社区,切实增强居民群众“五个认同感”。大力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和反诈宣传,城市社区始终坚持法治社区建设,致力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进一步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精心打造庙川、北环路两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我县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提供有力支撑。

二、多措并举,推动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纵深发展

(一)帮办一批民生实事。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结合起来,从解决各族居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着力为少数民族群众搭建服务平台,尽力措办实事好事。一是注重保障少数民族居民权益。为106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城市低保、住房补贴等扶贫帮困工作,810名少数民族居民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111位少数民族居民老年人办理居民养老保险,2020年,事实无人赡养老人xxx生病救助及安葬事宜,在统战部门指导下社区积极协调福利院、清真寺,得到了妥善处理。二是着重改善少数民族生活基础。申请xx创建民族团结文化展厅经费12万元;投资2.6万元建成xx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配合完成站院巷街道改造工程,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环境大幅改善。三是全面动员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紧密联系“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面动员党员干部响应时代号召,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深入基层社区解民之忧、排民之难。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城市社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更高站位凝聚思想共识,把牢政治方向,深入推进城区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开展一批主题活动。始终让思想挺在前面,把学习紧紧跟上,精心开展一批加深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文化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文化活动。一是联合“大党委”、驻区单位开展重温长征路活动。城市社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联系,组织党员干部分社区、分批次先后赴xx红军长征纪念馆、宁县固原市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x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重温红军长征之路,缅怀革命先烈。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和建设发展现代化社区的具体成效。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讲进社区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邀请党校教授和县委统战部有关领导,分别在东苑小区和建兴明珠举行党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把党的统战工作历程和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思想在社区楼院广泛宣传,让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深入民心。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力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北环路社区在体育场组织开展了发扬红色精神和展现民族特点的大型文艺演出,演出集中体现了中国***和各族人民之间的鱼水情,也充分展示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交流的情景。演出加深了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党的民族政策和工作路线的正确认识,增强了社会各界的“五个认同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储备一批统战人才。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需要一批思想认识高、民族政策熟、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充实统战工作队伍。一是建立民族统战工作人才队伍。确定一名统战业务专干,全面负责统筹指导城市社区民族统战工作。各社区各确定一名统战业务专干和一名统战工作联络员,负责社区的民族统战专项工作。二是制定统战工作业务学习培训计划。城市社区党工委会议研究制定系统的统战业务学习培训计划,邀请县委统战部包片领导、党校教授和社区分管统战领导,分别对党的统战历程、统战思想、新时代统战工作做辅导培训,着力提升统战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干部学习交流。积极响应县委统战部的号召要求,定期指派专职业务干部赴外考察交流,开阔眼界,学习毗邻市县的先进做法,借鉴成功经验。党的统战路线是要坚持的,统战工作更是要持续开展的。建设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统战人才队伍能够更好的服务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局。

(四)建成一批社区民族团结活动室。在庙川、北环路两个争创社区各建立一个基础设施配备全,人员组织有保障,展陈内容更丰富、宣传推介有成效的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室。能够展示民族统战工作特色,充分发挥民族统战思想引领教育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作用。

三、狠抓整改,力保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丰硕

(一)大力整改工作中不细不实问题。建立由单位分管领导任组长,业务人员任组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督查小组,对城市社区机关和各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全面督查指导,对个别社区、干部基础底数含糊不清、思想认识不高、民族政策不熟等问题力促整改,对个别建议问题即知即改,其他长期性问题上报城市社区党工委,由党工委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进行专题专项整改部署,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通报。

(二)全面整治涉民族宗教领域问题。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宗教领域中国化方向,一是坚决杜绝“清真概念泛化”和“清真不清”等问题,联合公安部门对出现的苗头倾向性宗教问题及时处理 ,持续巩固治理成果。二是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宗教活动产所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宗教工作安排,做好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法律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安全化、民主化。

街道办事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街道地处城区中心,辖区东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南邻东大街,北达西七路,面积2.5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约5.4万,下辖8个社区。地区交通便捷、信息密集、商业繁荣、配套完善。现有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469户1407人,回族人数居多,约占总人数的85%。

近年来,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xx街道立足民族团结进步,以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群众民生为重点,以维护地区民族宗教稳定为根本,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依托社区建设,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增强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帮扶慰问,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既实现了地区的和谐稳定,又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按照民族工作“讲团结、重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三个作用,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利益。

一是发挥宣传导向作用。街道把宣传教育作为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有力抓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陕西、品质西安、幸福xx建设的目标,充分利用辖区广告大屏幕、街道微信公众号、横幅标语等阵地,努力做到宣传教育日常化、经常化。各社区还主动结合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邀请司法、民政、宗教等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深入到少数民族聚集区、寺观教堂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发放《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西安民族宗教》等宣传资料,努力做到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入脑入心。

二是发挥服务保障作用。针对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少数民族较多的特点,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在街道8个社区全部成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室,动态发布就业信息、实施权益维护、开展法律援助,及时掌握少数民族群体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办理相关证明证件,享受少数民族补贴待遇。如,街办在落实少数民族牛羊肉补贴政策中,为进一步做好补贴发放工作,确保无遗漏、无少发,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形式通知少数民族居民,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补贴福利。

三是发挥衔接协调作用。作为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街道办事处,我们积极发挥纽带作用,想方设法帮助少数民族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地区民族矛盾。如辖区内游艺市场的拆迁改造工作,因为涉及的少数民族较多、利益牵扯甚广且群众积极性不高,所以拆迁工作推进缓慢,严重影响了城区建设改造进程。街办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情况,积极协调,安排专门工作小组,夜以继日的深入清真寺和回族群众之中,张贴告示说明政策,讲明方案,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各家情况,向大家说明新的规划方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群众工作,劝大家以大局为重,依法行事,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要相信政府一定会妥善解决大家的困难。最后经与拆迁办协调,148户回族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拆迁改造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二、做实三项任务,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做实困难帮扶。街道辖区内在册少数民族低保户49户,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政策的有2户。我们街办认真做好城镇低保认定、补助发放和廉租房分配,发放少数民族助学金资助困难学生,并开展大病救助。如向民乐社区低保户发放医疗补助金;帮助广场社区低保户争取临时性救助金等。逢年过节,街办领导和干部都会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米面油等物资及慰问金,在节日前走访慰问各社区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同时也看望辖区新疆籍贫困户和节日期间在西安打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给他们发放慰问金。

二是做实美居行动。盘活驻地资源,在全省首家开展“美居行动”,组织爱心企业家、慈善人士捐赠善款,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粉刷房屋、更换家具、提供免费的日常生活用品等,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白光林是我们街道的回族困难户,一家人多年居住在约7平方的平房,拆迁改造后,被免费安置在近60平方米的简装单元房。因本人无业,无经济收入,仅一张床,一个柜子就搬进了“新居”,街道了解这个情况后,联系驻地文明单位为她们配备了电视机、洗衣机,沙发等生活日常用品,母女两人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请他们介绍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诀窍、营销宣传,并指导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商户加强卫生管理、推荐示范使用互联网扩大销路、引导清真餐饮商户树立品牌意识。

三、开展三类载体,推进民族团结和睦。

一是搭建建言献策平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每年定期开展以“区域经济、区域建设、区域稳定”为主题的意见征集活动,邀请民族宗教界人士提意见找问题,并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他们口中的“小事”。如,清真女寺阿訇作为辖区少数民族代表在区域经济意见征集会上,指出我街道下辖的尚朴路手机市场一条街的“无规模,无规矩,无口碑”,为此我们街道召开主题会议,研究治理方案,提出了“四个一”治理模式,即一位专职负责领导,一个专项治理小组,一笔专项扶植资金,一套专业治理体系。经过我们街办工作人员和手机商户的共同努力,最终打造出了如今西安首屈一指的“手机一条街”商业区。

二是开展开放型党组织生活,丰富群众科学文化活动。针对我辖区回族群众居多,文体活动单一的现状,街道依托开放型党组织生活平台,先后开展了知识讲座、共驻共建、义诊服务、健康查体等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活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营造团结和睦文化氛围。今年3月10日下午,街办联合西安市仲德骨科医院组织了少数民族群众参加骨科等知识讲座,仲德骨科医院的骨科专家,就颈椎、腰椎等保健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并在现场对有腰部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进行简单治疗,教大家学做保护颈椎、腰椎等方面的保健操。

每逢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尔德节”,街办和汉族群众都会为回族群众精心准备传统食物,“量身定做”文艺晚会,回族群众也会将美味的清真食品分送给汉族邻里,欢度节日。新春佳节,汉族群众也会热情邀请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兴盛社区还开展过一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迎新春联谊会”,各族人民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今年,在民乐社区组织开展的“重阳节”联谊会上,社区干部得知回族群众钱阿姨屋顶渗水的苦恼后,社区主任第一时间与民族大厦物业办和拆迁办沟通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并多次到家中实地查看,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解决了钱阿姨的烦心事,钱阿姨很是感动,亲自送来一面“人民的好公仆,百姓的贴心人”锦旗。

三是实施平安家园创建,确保辖区安全稳定。街办为确保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深入各寺观教堂摸排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建立台帐,制定整改时间表,积极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促进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每年街办都要联合社区与宗教活动场所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进行夏季防汛应急演练;入冬后,还成立安全工作组,逐个对辖区内的清真寺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邀请安监局、消防队组织现场演练和开展冬季防火常识宣讲。近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精神,在省市区民族宗教部门的指导下,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协调解决少数民族群体实际困难,积极构建地区各民族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推动辖区民族事业发展,努力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格局,为建设发展活跃、治理有序、生态宜居的幸福xx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

《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同时要看到,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意见》要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意见》要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调要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意见》要求,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强调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把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推动各级示范区率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模范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适时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的权重。

【民宗典型】枣庄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全文

枣庄市地处苏鲁交界,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山东建立最早的省辖市之一。我市少数民族构成以回族为主体,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分布在五区一市的城镇、农村。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人的乡镇有8个,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居)有71个,其中有8个回族村(居)。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维护民族团结进步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立足本市实际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城市民族工作紧紧结合起来,适应形势变化,积极探索创建新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针对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建立“管理信息化、主体多元化、重心社区化、载体丰富化”的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推动城市民族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以枣庄市民族企业商会为纽带的城市少数民族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家龙头企业即将上市、70余家各类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民族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了多个特色突出、连片配套、功能比较完善的少数民族生活服务区;民族关系不断改善,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群体事件明显减少;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与当地居民互相尊重,各得其所。少数民族群众在自身生活改善的同时,心系国家,回报社会。在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不少民族社区都出现了自发踊跃捐款救灾的感人场面。台儿庄北关回族社区一捐款者一次捐出11万元,只留下“回族群众”这样一个“名字”,在当地传为美谈。各族群众在城市中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管理手段信息化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成分复杂、流动性强、开放度高、突发矛盾较多等特点,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城市民族工作信息网络。一是建立起市、区、镇、居四级贯通,统战、民族、公安、城管、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有关部门互连的“纵到底、横到边”的信息网络平台。市财政拨出专款,用于基层民族信息网络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信息员队伍。从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民族社区(居委会)以及少数民族较多的企、事业单位中明确了63名民族工作信息员,由市民宗局统一建档管理。三是强化城市民族信息报送制度,建立了每周一排查、每月一上报,重要动态预警和不稳定因素“零报告”等制度。四是针对外来少数民族增加,跨地区民族事务增多的实际,注重延伸城市民族信息触角。一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与周遍兄弟市的信息合作机制;另一方面注重搞好与少数民族流出地的联系与合作。

针对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涉及面广、与其他多方面的工作关联度高的实际,我们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注重整合多种资源,凝聚多种力量,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城市民族工作,逐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工作格局。

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督促协调做好民族工作各有关部门都把民族工作看作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完成比如,组织、统战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使我市少数民族在职县级干部由2001年的3人达到目前的15人,其中正县级领导职务2人;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基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或部门正职的5人市财政局的有关领导和科(室)的同志经常主动与市民宗局沟通少数民族帮扶工作前不久,台儿庄区北关回族社区搬迁工作刚一启动,两部门的同志就深入到该社区了解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方案工商部门在民族社区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注重体现民族特色、照顾民族特点,并定期会同有关方面开展清理整顿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服务业管理等部门把指导监督窗口服务行业执行民族政策,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和监管工作,有效地杜绝了歧视少数民族的现象发生民族宗教方面的社团组织如各级伊斯兰教协会、民族团结促进会、清真寺管委会等,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在建立健全这些社团组织,不断提高其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发挥他们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滕州、市中、薛城等区都为当地伊协解决了办公用房,每年拨给3-5万元的工作经费。各级社团组织积极履行职能,在协助党和政府宣传贯彻民族宗教政策、联系少数民族群众、搞好对流动少数民族的服务与管理、协调民族关系、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解决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问题,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单靠行政资源和社团力量仍是不够的,特别是一些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少数民族特需设施的发展,必须运用市场机制、调动民间力量,才能把事情办好。比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民族节日、商贸往来、文化活动等方面,对清真餐饮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近年来我市这方面的服务设施发展滞后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我们于去年依托并帮助滕州民族大厦与北京正才国际餐饮集团公司协作,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工艺,投资1000多万元对原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一处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清真餐饮服务设施——御膳食府,填补了我市乃至周边地区多年来缺少高档清真餐饮服务设施的空白。又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少数民族社会养老需求与日俱增。现有社会养老设施多因布局和功能的局限,难以满足少数民族老龄群体在民族宗教习俗方面的特殊需求。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市中区伊斯兰教协会利用少数民族民间资金,投资300多万元,在市驻地回族社区建成一处民族公寓,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社会养老的需要,深受群众的好评。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处在城市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前沿,在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和调节作用。民族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较强的工作,因而,实现工作重心的社区化,成为新形势下拓宽民族工作思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围绕社区化建设,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按照民族工作长效机制的要求,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社区建立起民族团结促进会,在相对集中的居民楼(院)建立起联络点,确定一名居委会干部为联络员,负责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络、谈心和相关服务等工作社区工作网点建设,为城市民族工作打下了比较可靠的组织基础在基层党校的干部培训中,都安排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内容;市、及区(市)统战、民族工作部门每年举办一期基层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培训班;市、区(市)民族工作部门多次组织民族社区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通过这些工作,不断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民族工作能力,逐步使他们成为民族工作方面的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和服务员,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一线力量。不少社区干部都把民族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走街串户,了解社情民意,热情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低保、养老、就业、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及时调解各种矛盾纠纷,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城市民族和谐的花朵。满足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民族风习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解决好这一问题,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相关设施不断完善。在我市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市中区已形成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回民小康村、清真食府、民族商业街、民族公寓、清真寺、穆斯林殡仪馆、回民公墓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对此,当地一位回族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党和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的生活关怀备至,如今我们真是生有保障、死后无忧”。

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做好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我们在切实搞好对城市少数民族的各种服务,解决他们在物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高度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民主法制、社会公德意识在各族群众中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

在这一工作中,我们针对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注重创设多种活动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预期的教育引导效果。一是精心组织每年十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每个宣传月都突出一个主题,利用多种载体,组织系列活动,集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等。二是利用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好相关的活动,寓“教育”于“节庆”之中,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2009年开斋节期间,我们指导市、区伊斯兰教协会在枣庄清真寺举办了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欢度开斋节庆典活动。节日之前,在清真寺院内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在鲁南的回族英烈——铁道游击队政委张鸿仪树立了纪念碑。节日当天,在清真寺大门两侧摆放了六块展板,展示近现代老枣庄街和清真寺的风貌以及从这里走出的十多位回族革命前辈的事迹,吸引了过往群众驻足观看。出席庆典的一位领导同志看了展板后,欣然题词赞扬回族群众对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贡献——“人口不多,精英不少,贡献很大”,使在场的穆斯林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三是注重抓好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性建设。相继编辑出版了《枣庄回族》和《枣庄回族画册》,2010年成立了枣庄市民族艺术团,并于春节期间推出了我市历史上首台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文艺晚会,经省、市多家媒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凡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民族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把民族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统筹安排。为加强领导,成立了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建立了民族工作长效机制。2009年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在原有对口帮扶手段不减的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都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市委、市政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自觉地负起民族工作责任,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格局,特别是基层民族工作明显加强。比如,薛城区陶庄镇有少数民族人口1034人,该镇按照建立民族工作长效机制的要求,严格落实民族宗教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民族工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见》、《关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通知》,拨出专款14万元用于清真寺修缮和民族社区道路硬化,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拥护,全镇出现了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和谐镇”。

在当今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城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城市的民族格局、民族关系、民族意识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城市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新情况,注意总结新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变化,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始终掌握城市民族工作的主动权。

城市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以热情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从而赢得了群众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去年4月,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台儿庄北关社区一回族住户因城市建设需要,其住房面临拆迁,租赁过渡用房有困难的情况后,冒雨赶到该居民家中了解具体情况,安排台儿庄区民宗局的同志协助其找到合适的出租房,同时针对该居民夫妇均无正式工作,丈夫患有慢性病,家庭收入较低的实际,帮助其到有关部门办理了低保手续。对此,该夫妇深表感激。他们积极配合政府的拆迁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当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大局。滕州市针对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大多经济基础差、经营场地小、证件不齐全、举家流动性大等特点,实行“四情”管理——相互沟通有感情、跟踪服务更热情、解忧排难显温情、动态管理用真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规范经营活动,把民族部门建成了外来少数民族人员之家,收到良好效果,得到国家民委、省民委领导的肯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集合

《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同时要看到,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意见》要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意见》要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调要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意见》要求,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强调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把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推动各级示范区率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模范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适时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的权重。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

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分层施教,每年确定主题,制定方案,专题部署,组建宣讲团巡回宣讲,大张旗鼓地营造宣传声势.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作用,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民族政策理论的培训.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守法持戒、抵御分裂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打牢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省、州(市、地)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对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重大典型给予及时表彰,形成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引领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典型事迹.特别是对2009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和2010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30名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掀起了知典型、颂典型、学典型的热潮,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玉树4·14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各族群众给予了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与灾区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国家力量.宣传、统战、民宗部门进一步加大舆论引导,广泛宣传灾难面前各民族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兄弟情谊,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使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成为“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在全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专设抗震救灾民族团结模范奖,对民族团结进步事迹突出的31个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宗教界2个寺院和3名教职人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做好城镇民族工作,加强和改进城镇民族事务社会管理,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在格尔木城市民族工作试点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镇民族工作的意见》,全面动员和部署了城镇民族工作.省上加强调研和业务指导,形成了《青海城镇民族关系问题及对策建议》、《城镇民族事务服务管理探索》两个专题报告.各地率先在一些城区、城镇及社区进行示范建设,利用城镇传媒资源优势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排查化解影响城镇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健全和完善了组织领导、社会管理、利益协调、区域协作、法律援助等5个城镇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省政府各部门在主管的行业中规范和加强了城镇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在保障民族权益、提供公共服务上办实事.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尊重包融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城镇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在旗帜鲜明地维护民族团结的同时,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分裂渗透活动.以“平安寺院”建设为载体,抓住寺院管理这个关键,在全国率先推行寺院社会管理新体制,建立和落实寺院日常分级管理、寺僧治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和民主管理四个新机制.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延伸到寺院,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将玉树灾区受损的87座寺院纳入重建范围.按照“班子得力、制度健全、知法守法、教风端正”的目标,抓住寺院领导层做强、管理层理顺、基础层夯实三个环节,推进寺院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使政府依法管理与寺院内部民主管理有效衔接.颁布施行《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及5个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创新开展“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宗教人员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抵御了分裂渗透,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机制建设具有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为不断深化创建工作,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着力健全和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宣传教育机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向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表彰激励机制,把定期表彰与及时表彰相结合,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社会氛围.共创共建机制,着力维护多民族地区的边界稳定和社会安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积极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矛盾纠纷.这些机制是我省多年创建工作的宝贵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将在今后的创建工作,特别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经验材料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健全创建机制,定好创建工作基调。

**坚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民族政策作为工作重点抓好、抓实,结合乡域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序进行,有力推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主要任务,成立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任组长、副组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民宗专干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态势,为创建工作的有力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二是健全监督机制。结合我乡实际,按照“党政齐动手,各尽其责”的原则,与各村委员会层层签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邀请乡纪委参与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定期查台账、排名次,将名次先后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树立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了争先恐后、争创一流的创建氛围,促进了我乡创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三是健全信访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扎根于群众间的优势,进行信访苗头排查工作,分管领导统筹,包村干部落实,于第一时间熄灭信访苗头,做到了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突发情况“事不过夜”,信访群众“心事双解”,开展创建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在全乡广泛宣传民族平等,享受宪法赋予的同等权利,也承担同样的义务,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增强了辖区居民法治意识。

二、探索工作方法,丰富创建工作思路。

努力拓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寻找创建工作新载体。一是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融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之中,结合上述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讨论,全体机关干部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在活动中打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理论基础,在讨论中探索创建工作新方向。二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将党建作为工作重点,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开拓了全乡各族群众积极争相入党的新局面,少数民族党员数量突飞猛进,截至目前我乡共拥有少数民族党员***人。三是在“两委”换届中力推少数民族干部。在新一届的村“两委”换届中,运筹帷幄,把握大局,严格按照“两推一选”要求,配强配齐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把党性强、作风好、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带头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充实到了村支部和村委会,**位少数民族干部在村集体中发光发热,为壮大基层党组织和村民组织的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加快少数民族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八卦岭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管理,打造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良、承载力强新兴乡镇,交通、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均取得长足改善。

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讲原则、讲法律、讲政策、讲策略,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排除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隐患。一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巩固以乡综治委、派出所、执法大队为核心的控制处置防线,同时将关口前移,深入摸排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多方协调,力争做到信访群众“心事双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信息掌握不准确,矛盾纠纷排查不到位,调处工作乏力,措施不落实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升级的,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二是着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要求各机关干部俯下身子去,常驻群众间,主动搜集辖区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项难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服务水平,拉近干群关系。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县教科局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全州上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统编三科教材铸魂工程”和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关键之际,我有幸参加了10月15日至23日在西藏拉萨、山南市举办的“甘南州2020年民族教育改革教育管理者培训班(第三期)”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思想深处除了深深地感动外更多的还是感悟和收获。下面,就将自己这次培训、观摩所思、所感、所悟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交流,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此次培训,有幸聆听了西藏自治区教科院江长州副院长的《以三科统编教材铸牢中国魂》、拉萨市第一中学校长刁勇的“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谈初中统编语文教材在西藏地区落地见效》、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市城关区兼职教研员潘熔生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及拉萨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张凤“基于课程角度理解《道德与法制》”等专题讲座,首先,使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三科”统编教材实施的时代背景、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特征以及三科统编教材设置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深刻认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所在。同时,也从不同角度了解到西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音文字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有效措施以及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的实施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这次培训的讲座内容紧紧围绕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展开,实用性强,既增长理论知识,又对今后工作推动有很大启示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培训期间,我严格按照培训要求,认真听讲,坚持记有效率的笔记。结合学习所得,积极撰写培训心得,遇到疑惑积极向西藏教育同行及专家虚心请教,收获颇多。

在集中培训之余,又先后实地观摩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扎其完全小学、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山南市实验幼儿园、山南市乃东区中学等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校管理与教育现状。通过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党建工作、学校各项常规管理的落实及进课堂听课等方式,加之亲眼目睹了从机场到拉萨沿途不见一块广告牌,只见一幅幅红底黄字、体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大型宣传牌,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内心震撼,可以说这种浓厚的宣传氛围是其他地区少有的。因此,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西藏地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等精神不折不扣的加以贯彻落实并做到了家喻户晓,将推行国家通用语音文字教育工作和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在学校落到了实处、已初见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各类学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有机融为一体并付诸于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的励志标语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对财务工作运行的监督,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坚持四个负责”:对全园幼儿负责,对全体家长负责,对上级组织部门负责,对全园职工负责。

3、对全面落实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和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努力克服民族教育改革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困惑,在思想认识、师资培训有序推进的基础上稳步实施,并初显成效。在从师生及幼儿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他(她)们都能用较为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总之,培训、观摩期间,我坚持多听、多看、多思,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边总结,始终不忘和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对照比较,进行深度思考,从中吸取精华,探寻教育管理的妙计良策。能够把在所考察学校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收获、思考、体会及时记录,并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从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和管理的境界。在那里使我不仅学到了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西藏教育人及各位援藏教育者的初心和奉献精神。他们的敬业、谦虚、乐观、朴实的精神与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忘奉献”真是对他们工作、生活的生动写照。

在短短八天的培训时间里,通过听取讲座、观摩考察、学员们的相互交流与自我体验、感受、思考,我深感这次培训收获特别大。觉得以“感恩、感动、感悟”来形容此次培训较为恰当。

能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我感到非常幸运,此次培训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理论武装,更是一次实践指导,我要将所学知识和思路应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去,针对本校的管理漏洞和短板制定管理改进方案并付诸实践,为全县民族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

青海是个多民族省份,有54个民族成份,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达到46.98%;全省有13个民族自治地方,是民族自治地方面积最大的省,占总面积的97%;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全部实行了区域自治.青海还是除西藏以外面积最大的藏区,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的6个在青海,藏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6%,约占全国藏区总面积的1/3.青海五大宗教齐全,尤其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是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的重点地区,民族宗教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任务十分艰巨.

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在青海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完善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发展.

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分层施教,每年确定主题,制定方案,专题部署,组建宣讲团巡回宣讲,大张旗鼓地营造宣传声势.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作用,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民族政策理论的培训.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守法持戒、抵御分裂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打牢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省、州(市、地)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对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重大典型给予及时表彰,形成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引领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典型事迹.特别是对2009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和2010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30名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掀起了知典型、颂典型、学典型的热潮,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玉树4·14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各族群众给予了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与灾区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国家力量.宣传、统战、民宗部门进一步加大舆论引导,广泛宣传灾难面前各民族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兄弟情谊,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使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成为“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在全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专设抗震救灾民族团结模范奖,对民族团结进步事迹突出的31个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宗教界2个寺院和3名教职人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做好城镇民族工作,加强和改进城镇民族事务社会管理,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在格尔木城市民族工作试点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镇民族工作的意见》,全面动员和部署了城镇民族工作.省上加强调研和业务指导,形成了《青海城镇民族关系问题及对策建议》、《城镇民族事务服务管理探索》两个专题报告.各地率先在一些城区、城镇及社区进行示范建设,利用城镇传媒资源优势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排查化解影响城镇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健全和完善了组织领导、社会管理、利益协调、区域协作、法律援助等5个城镇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省政府各部门在主管的行业中规范和加强了城镇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在保障民族权益、提供公共服务上办实事.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尊重包融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城镇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

青海是个多民族省份,有54个民族成份,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达到46.98%;全省有13个民族自治地方,是民族自治地方面积最大的省,占总面积的97%;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全部实行了区域自治.青海还是除西藏以外面积最大的藏区,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的6个在青海,藏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6%,约占全国藏区总面积的1/3.青海五大宗教齐全,尤其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是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的重点地区,民族宗教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任务十分艰巨.

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在青海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完善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发展.

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分层施教,每年确定主题,制定方案,专题部署,组建宣讲团巡回宣讲,大张旗鼓地营造宣传声势.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作用,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民族政策理论的培训.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守法持戒、抵御分裂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打牢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省、州(市、地)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对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重大典型给予及时表彰,形成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引领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典型事迹.特别是对2009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和2010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30名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掀起了知典型、颂典型、学典型的热潮,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玉树4·14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各族群众给予了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与灾区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国家力量.宣传、统战、民宗部门进一步加大舆论引导,广泛宣传灾难面前各民族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兄弟情谊,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使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成为“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在全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专设抗震救灾民族团结模范奖,对民族团结进步事迹突出的31个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宗教界2个寺院和3名教职人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做好城镇民族工作,加强和改进城镇民族事务社会管理,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在格尔木城市民族工作试点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镇民族工作的意见》,全面动员和部署了城镇民族工作.省上加强调研和业务指导,形成了《青海城镇民族关系问题及对策建议》、《城镇民族事务服务管理探索》两个专题报告.各地率先在一些城区、城镇及社区进行示范建设,利用城镇传媒资源优势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排查化解影响城镇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健全和完善了组织领导、社会管理、利益协调、区域协作、法律援助等5个城镇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省政府各部门在主管的行业中规范和加强了城镇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在保障民族权益、提供公共服务上办实事.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尊重包融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城镇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在旗帜鲜明地维护民族团结的同时,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分裂渗透活动.以“平安寺院”建设为载体,抓住寺院管理这个关键,在全国率先推行寺院社会管理新体制,建立和落实寺院日常分级管理、寺僧治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和民主管理四个新机制.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延伸到寺院,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将玉树灾区受损的87座寺院纳入重建范围.按照“班子得力、制度健全、知法守法、教风端正”的目标,抓住寺院领导层做强、管理层理顺、基础层夯实三个环节,推进寺院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使政府依法管理与寺院内部民主管理有效衔接.颁布施行《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及5个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创新开展“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宗教人员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抵御了分裂渗透,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机制建设具有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为不断深化创建工作,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着力健全和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宣传教育机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向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表彰激励机制,把定期表彰与及时表彰相结合,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社会氛围.共创共建机制,着力维护多民族地区的边界稳定和社会安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积极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矛盾纠纷.这些机制是我省多年创建工作的宝贵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将在今后的创建工作,特别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在此基础上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示范区建设.去年9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示范区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发出了《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示范区建设.省创建办按照省委的要求督促和指导各地做好启动工作.目前示范区评选、挂牌和表彰工作率先在村(社区)一级展开已有759个村(社区)获得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称号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开局良好.我省示范区建设按照“5年打基础、10年见成效”目标要求分两个阶段进行为未来10年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了总体规划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示范区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明确要求,要将示范区建设列入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作为行业精神文明评选的重要依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每年专题研究2次民族工作,中心组安排1次专题学习.各级党委要定期督查,各级人大、政协要经常视察示范区建设.同时,从机构、编制、经费方面支持创建工作,单设了省创建办,增加了领导职数和编制,省财政每年给予示范区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对获得示范区称号的,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启动,稳步推进.

总之,2009年,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会以来,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不断地建设、完善、优化和提升,各族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创建活动对推动地区稳定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寺院经验交流材料

在中央国家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与融合,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仰、情感、文化等方面的团结统一,相互帮助,手足之情深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青海是个多民族省份,有54个民族成份,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达到46.98%;全省有13个民族自治地方,是民族自治地方面积最大的省,占总面积的97%;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全部实行了区域自治.青海还是除西藏以外面积最大的藏区,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的6个在青海,藏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6%,约占全国藏区总面积的1/3.青海五大宗教齐全,尤其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是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的重点地区,民族宗教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任务十分艰巨.

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在青海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积极培育和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完善机制,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发展.

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因地制宜,分层施教,每年确定主题,制定方案,专题部署,组建宣讲团巡回宣讲,大张旗鼓地营造宣传声势.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作用,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民族政策理论的培训.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守法持戒、抵御分裂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打牢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有力地巩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省、州(市、地)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对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重大典型给予及时表彰,形成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引领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典型事迹.特别是对2009年受到国务院表彰和2010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的130名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热情,掀起了知典型、颂典型、学典型的热潮,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玉树4·14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各族群众给予了深切关怀,人民子弟兵英勇冲锋、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与灾区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国家力量.宣传、统战、民宗部门进一步加大舆论引导,广泛宣传灾难面前各民族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兄弟情谊,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典型事迹,使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成为“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在全省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专设抗震救灾民族团结模范奖,对民族团结进步事迹突出的31个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宗教界2个寺院和3名教职人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做好城镇民族工作,加强和改进城镇民族事务社会管理,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在格尔木城市民族工作试点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城镇民族工作的意见》,全面动员和部署了城镇民族工作.省上加强调研和业务指导,形成了《青海城镇民族关系问题及对策建议》、《城镇民族事务服务管理探索》两个专题报告.各地率先在一些城区、城镇及社区进行示范建设,利用城镇传媒资源优势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积极排查化解影响城镇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健全和完善了组织领导、社会管理、利益协调、区域协作、法律援助等5个城镇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省政府各部门在主管的行业中规范和加强了城镇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在保障民族权益、提供公共服务上办实事.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尊重包融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城镇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在旗帜鲜明地维护民族团结的同时,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坚决抵御敌对势力分裂渗透活动.以“平安寺院”建设为载体,抓住寺院管理这个关键,在全国率先推行寺院社会管理新体制,建立和落实寺院日常分级管理、寺僧治安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和民主管理四个新机制.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延伸到寺院,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将玉树灾区受损的87座寺院纳入重建范围.按照“班子得力、制度健全、知法守法、教风端正”的目标,抓住寺院领导层做强、管理层理顺、基础层夯实三个环节,推进寺院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使政府依法管理与寺院内部民主管理有效衔接.颁布施行《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及5个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创新开展“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宗教人员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抵御了分裂渗透,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机制建设具有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为不断深化创建工作,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着力健全和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宣传教育机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向全社会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表彰激励机制,把定期表彰与及时表彰相结合,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先争优社会氛围.共创共建机制,着力维护多民族地区的边界稳定和社会安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积极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矛盾纠纷.这些机制是我省多年创建工作的宝贵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将在今后的创建工作,特别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当前,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必须推陈出新,全面提升创建平台,以更加创新的思路推动创建工作向前发展,各级创建工作部门也迫切希望创建工作能有突破性的提升.为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由省创建办牵头社科院、党校及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民族工作大调研,形成了19个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示范区建设.去年9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示范区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发出了《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示范区建设.省创建办按照省委的要求,督促和指导各地做好启动工作.目前,示范区评选、挂牌和表彰工作率先在村(社区)一级展开,已有759个村(社区)获得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称号,示范区建设实现了开局良好.我省示范区建设按照“5年打基础、10年见成效”目标要求,分两个阶段进行,为未来10年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了总体规划,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示范区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继承和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明确要求,要将示范区建设列入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作为行业精神文明评选的重要依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每年专题研究2次民族工作,中心组安排1次专题学习.各级党委要定期督查,各级人大、政协要经常视察示范区建设.同时,从机构、编制、经费方面支持创建工作,单设了省创建办,增加了领导职数和编制,省财政每年给予示范区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对获得示范区称号的,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启动,稳步推进.

总之,2009年,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会以来,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不断地建设、完善、优化和提升,各族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创建活动对推动地区稳定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同时要看到,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意见》指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意见》要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意见》要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调要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开展各族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流活动,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增进民生福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意见》要求,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强调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把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推动各级示范区率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犯罪行为。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强化政策保障,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培育和选树示范、模范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适时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文明城市测评中的权重。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白玉县紧紧围绕“12345”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六县发展战略,狠抓“依法治县”“群众工作”“党旗红”“精准扶贫”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广泛、持久、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我县“12345”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多次召开创建办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年度创建活动方案、宣传方案、创建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当年的创建任务。

结合州创建办相关创建标准和全县实际,制定完善了:示范乡镇、示范机关单位、示范学校、示范寺庙、示范部队、示范村(社区)、示范企业、示范户八个创建指标体系,确保创建工作有内容、有特色、有成效。按照州创建办的要求,我县沿甘白公路制作了22处文化墙;制作2处大型户外标杆立柱广告牌,80处小型户外标杆立柱广告牌,在河西街、河东街分别悬挂了3条宣传横幅;在主城区显眼位置张贴了宣传标语;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和宣传口号,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等此举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团结的知晓度,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联合县残联、妇联等单位开展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宣传会,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按照要求,组成宣讲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八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社会层面,进一步营造了人人讲团结、人人争模范的良好局面。按要求向州创建办推荐4个机关、7个乡镇、10个村(社区)、4座寺庙6个学校1个企业等32个先进集体和单位,并报送相关先进事迹材料,建立了白玉县先进数据库。按要求将我县82个县级部门(单位)、17个乡(镇)、2个村(社区)、156个行政村、35座寺庙进行创建任务分解,具体明确了2014-2016年创建任务,按要求征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画》,并将任务分解到17个乡(镇)、35座寺庙,为进一步落实共建帮扶机制,全县干部职工与10353户农牧民结成共建对子。每年11月宣传月、周、日期间我县各单位、各乡镇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分别悬挂宣传横幅,并借共建结对机会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全县2150名干部分批走访6058户农牧民。每年将组成工作组对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进行考核,此次考核分值,纳入当年目标考核分值。

以城市科学规划为指引。以建设“电矿强县、藏式手工艺之乡、康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金沙江畔生态文化旅游明珠”为目标,科学编制规划。以合理调配土地为依托。开展“乱圈乱占”“乱搭乱建”专项整治,从严制止非法占用土地行为。以拓宽资金渠道为支撑。十二五期间,规划城镇建设总投入5.09亿元,盘活银行城建贷款1.53亿元,引入企业建设资金2.57亿元,城市“硬实力”显著增强。以打造新型城市为基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施城区河东、河西街进行改扩建、滨河路改造、一水厂改扩建等项目,城市配套能力提质增效。以增强城镇内涵为主线。围绕“城镇建在森林里”主题,加快建设滨河景观大道和博美山省级森林公园、白塔山休闲公园。以加强城市管理为保障。及时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组建城市执法和保洁队伍、城市绿化队伍、专兼职网格化管理人员,有力提高城市规范管理水平。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核心,加快推动宣传包装。按照旅游总体规划,以“宁玛祖地,盛德白玉”旅游形象定位为统揽,精心培育生态旅游业。在城乡广泛启动“旅游+”模式,以灯龙锅庄、河坡民族手工艺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承为底蕴,通过“康巴户外天堂察青松多摄影大赛”“中国·白玉原生态锅庄节”、与四川省社科院合作授牌成立康藏文化研究中心白玉研究基地等一系列活动,并利用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大旅游宣传,着力弘扬地域文化,倾力打造高原旅游“新名片”。

白玉县按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三注重”全力抓实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巩固提升农牧民群众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感恩意识。

(一)注重抓督导,力促推进更规范。为发挥好督导组的督促指导作用,白玉县坚持“从严从紧”抓督导工作。人员从优。从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目督办等部门精心挑选16名干部,组成4个督导组,明确职责,按照“真督严导、绝不放过”的原则和标准,深入被督导单位开展督促检查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把关从严。党组织书记(或单位“一把手”)、督导组、乡(镇)、群众工作站三方把关各级各部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和宣传内容力促宣传教育具实效。推动从紧。对启动时间、推进时限进行硬性规定,制发月工作安排表、周工作报告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将宣训活动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等定期向县委汇报,确保活动一茬一茬有序推进。

(二)注重抓宣训,力促活动全覆盖。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年活动,“四位一体”模式掀起县、乡、村干部素质大提升宣训高潮。专家讲。邀请省委第七巡视组副组长李杰、州委党校4位政治理论讲师,开展专题讲座2期。集中训。集中举办1期财会人员、2期藏语口语、2期党务工作者、2期入党积极分子和1期政策理论培训班,培训干部职工700余名;调训送训、外出考察120人。年内还将举办3期县、乡、村三级干部大培训,实现轮训全覆盖。组团宣。由县委常委带队,组建524名“县乡村”三级宣讲员队伍,深入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宣讲118场次,政策理论大宣讲10场次,宗教政策专题宣讲40余场次,做到村不落户、户不落人,实现全覆盖。入户谈。结合“走基层”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与村两委班子、离任村社干部、三老干部、党员群众和宗教界代表人士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恳谈5000余人次。

(三)注重抓结合,力促活动出实效。与“示范点”打造结合。由县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指导示范点完成各环节工作,打造麻绒乡德来村、金沙乡八吉村两个示范点,为全县开展活动树立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活动顺利开展。与“四下乡”活动结合。县、乡、村宣讲队伍结合,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送文化下乡11场,送卫生下乡3场、免费义诊270余人、健康教育500人,送科技下乡16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650人,送法律下乡14场,参与群众达1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670份。与“一月一读报日”活动结合。明确230名读报员,156个行政村免费订送《甘孜日报》312份、《人民日报》156份,为35座寺庙免费订送《甘孜日报》200份、《四川日报》350份。

围绕寺庙依法管理重点工作,纵深推进寺庙依法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实现全县宗教领域平稳和谐,未出大、中、小事。召开全县统战宗教大会,传达《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落实《实施》学习宣传责任主体,通过入寺召开宗教人士培训会、座谈会和逐寺逐僧宣讲等方式,做到让《实施细则》寺喻僧晓,不留盲点、不留空白;将《实施细则》内容纳入相关会议、各种宣传和宗教人士培训的主要内容,截至目前,入寺专题宣讲《实施细则》40余场次,宣讲寺庙僧尼达2000余人次。采取“集中宣讲、班子座谈、个别约访”方式,以召开僧尼大会、寺管会班子座谈、个别访谈为抓手,“面对面,一对一,多对一”,深入寺庙开展爱国爱教、持戒精修,护国利民宣讲,深入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大宣讲、“五热爱二负责三遵守”主题教育活动以及《甘孜自治州藏传佛教宗教事务条例(实施细则)宣讲。结合我县寺庙工作实际,将宗教领域矛盾隐患摸排贯穿于寺庙依法管理工作始终,坚持3月、7月敏感期常态入寺,坚持以“同心同向、联寺联僧”活动为载体,按照“领导联系、部门包寺、县乡结对”的总体要求,48名县级领导干部、71个县级部门,2247名公职人员,对口联系35座寺庙,3153名本县籍僧尼,对全县寺庙矛盾隐患进行拉网式、无盲点筛查,共排查寺庙矛盾隐患2件,依法调处2件。严格属地管理原则,落实17个乡(镇)寺庙矛盾隐患调处主体责任,落实35座寺庙县级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解决寺庙矛盾隐患的牵头责任,建立35座寺庙矛盾隐患摸排台帐,对寺庙矛盾隐患逐一登记,建立寺庙矛盾隐患预警预判机制,坚持寺庙苗头性矛盾隐患发现一起调处一起原则,确保全县寺庙平稳可控。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巩固创建工作基础。结合创建工作要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书面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大力学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活动,宣传民族宗教政策,做到政策理论一起学、致富知识一起讲,在全县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氛围。举办以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住创建工作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创建工作重点,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单位(或村)的创建制度,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谁主管、谁负责”的领导工作责任制,与此同时,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将创建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责任,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努力促团结”的创建氛围。

(三)加强服务,多办实事,落实创建工作效果。结合爱心帮扶活动,制定少数民族移民扶贫工作方案,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少数民族移民贫困户采取一对一扶贫,并指定专人负责,不定期对少数民族扶贫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同时把一批少数民族“能人”、“强人”培养成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后备干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县教科局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全州上下进一步贯彻落实“统编三科教材铸魂工程”和深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关键之际,我有幸参加了10月15日至23日在西藏拉萨、山南市举办的“甘南州2020年民族教育改革教育管理者培训班(第三期)”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思想深处除了深深地感动外更多的还是感悟和收获。下面,就将自己这次培训、观摩所思、所感、所悟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交流,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此次培训,有幸聆听了西藏自治区教科院江长州副院长的《以三科统编教材铸牢中国魂》、拉萨市第一中学校长刁勇的“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谈初中统编语文教材在西藏地区落地见效》、拉萨市第一中学、拉萨市城关区兼职教研员潘熔生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介绍及教学建议》及拉萨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张凤“基于课程角度理解《道德与法制》”等专题讲座,首先,使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三科”统编教材实施的时代背景、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特征以及三科统编教材设置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深刻认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所在。同时,也从不同角度了解到西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音文字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有效措施以及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的实施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这次培训的讲座内容紧紧围绕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展开,实用性强,既增长理论知识,又对今后工作推动有很大启示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培训期间,我严格按照培训要求,认真听讲,坚持记有效率的笔记。结合学习所得,积极撰写培训心得,遇到疑惑积极向西藏教育同行及专家虚心请教,收获颇多。

在集中培训之余,又先后实地观摩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扎其完全小学、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山南市实验幼儿园、山南市乃东区中学等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校管理与教育现状。通过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打造、党建工作、学校各项常规管理的落实及进课堂听课等方式,加之亲眼目睹了从机场到拉萨沿途不见一块广告牌,只见一幅幅红底黄字、体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大型宣传牌,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内心震撼,可以说这种浓厚的宣传氛围是其他地区少有的。因此,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西藏地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等精神不折不扣的加以贯彻落实并做到了家喻户晓,将推行国家通用语音文字教育工作和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在学校落到了实处、已初见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各类学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有机融为一体并付诸于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讲党恩、爱核心,讲团结、爱祖国,讲贡献、爱家园,讲文明、爱生活”的励志标语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对财务工作运行的监督,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坚持四个负责”:对全园幼儿负责,对全体家长负责,对上级组织部门负责,对全园职工负责。

3、对全面落实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和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努力克服民族教育改革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困惑,在思想认识、师资培训有序推进的基础上稳步实施,并初显成效。在从师生及幼儿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他(她)们都能用较为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总之,培训、观摩期间,我坚持多听、多看、多思,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边总结,始终不忘和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对照比较,进行深度思考,从中吸取精华,探寻教育管理的妙计良策。能够把在所考察学校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收获、思考、体会及时记录,并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从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和管理的境界。在那里使我不仅学到了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了西藏教育人及各位援藏教育者的初心和奉献精神。他们的敬业、谦虚、乐观、朴实的精神与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忘奉献”真是对他们工作、生活的生动写照。

在短短八天的培训时间里,通过听取讲座、观摩考察、学员们的相互交流与自我体验、感受、思考,我深感这次培训收获特别大。觉得以“感恩、感动、感悟”来形容此次培训较为恰当。

能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我感到非常幸运,此次培训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理论武装,更是一次实践指导,我要将所学知识和思路应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去,针对本校的管理漏洞和短板制定管理改进方案并付诸实践,为全县民族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发言,跟大家交流一下竹里畲族乡竹里村建设中一些粗浅的经验。竹里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全村总面积14.73平方公里,有村民1361人,其中畲族人口998人,占总人口的73%,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近年来,我村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将畲族文化、国学文化、竹文化交融结合,畲族乡村品味正逐步显现,荣获2017年浙江省少数民族十佳特色村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同时,被列入2017年温州市少数民族村寨、十佳魅力村寨名单;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浙江省第七批森林村庄名单,主要做法是:

一、学习取经,拓宽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眼光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为此,我们一方面由党支部牵头,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到景宁等地学习考察畲族村寨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等先进经验做法。另一方面,积极与科研院校联姻,与省林科院、市科技职业学院及丽水农科院作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让科技力量支撑村寨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二、规划引领,明确目标。

经过村两委反复研究,我们提出“魅力畲村竹里”的建设目标,走“特色文化引路、乡村旅游兴村”的路子,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注重特色化定位,把全村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融合畲乡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游、文化游和农业采摘游农。在实施具体项目上,能围绕发展整体规划,远近结合、步调清晰,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

三、突出特色,强力推进。

一是突出畲乡风情,打造特色亮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注重开发与民族风貌保护相结合,与畲族传统文化结合,实施畲族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危旧房改造、畲族牌楼、畲族特色路灯改造工程,建设畲族文化风情广场,突出体现“土墙青瓦蓝腰带”的建筑元素和“乡村院落式”的建房风格,提升畲乡文化建设品位。

二是突出资源整合,形成建设合力。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搭上我乡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快车,全面整治“脏乱差”,开展“道乱占”“车乱开”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快速提升全村人居环境水平。全域实施“上改下”“白改黑”,充分借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做法,成为全市第一个全域破解“空中蜘蛛网”乱象村庄。

三是突出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大餐。坚持以打造特色文化为动力,在传承畲族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其他文化产品,办好“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文化寻根之旅”夏令营、公益夏令营读经班、周末读经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建设畲族风情体验馆,打造“廉竹文化园”,打响了畲族文化、国学文化、竹文化等3个文化品牌。

四、党建引领,全民参与。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支部引领带头、两委团结协助、广泛发动群众,凝聚发展合力。我们以市级党建示范带样板村创建为中心,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动员党员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在“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市级比学赶超现场会等大型活动中,在家党员自觉走上街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维护活动秩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围绕“如何创建美丽乡村,创建对我有何用,我能为美丽乡村创建做什么”等内容,通过专栏、横幅、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宣传,营造大氛围,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

以上就是竹里村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基本经验,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回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20_年已经过去了,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_周年的华诞,十月一日在_场阅兵仪式又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至今日,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和坎坷路程。当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关注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我们都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儿女而感到自豪。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_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

_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族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_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得到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人才得到积极培养,民族医药得到重视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逐渐扎根千家万户。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进县级以上各级领导班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材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位于美丽的xx高原西部,是xx文化、xx文化和xx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传承地之一。总面积xx万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其中少数民族x万,占全部户籍人口的27%,是一个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十八大以来,xx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六进”为总抓手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精彩华章。

(一)抓组织建设,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亲自部署,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工作,结合县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xx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xx县办发〔2018〕57号),成立了xx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把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通过学习宣传、文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法规,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注重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和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县干部总数39%。

(二)抓经济建设,壮大民族产业品牌优势。一是全力打造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产业。推进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及绒、肉、奶制品生产加工产业,建成国家级重点种羊场x处、自治区级种羊场xx处,形成养殖规模xx万头只,培育龙头企业xx家、规范运行合作组织xx家,辐射少数民族群众xx万人。阿尔巴斯白山羊绒成功入选亚太经合组织国礼羊绒披肩和羊绒围巾的原材料,阿尔巴斯山羊肉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二是大力发展乡村电商产业。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有发展电商产业的意愿,重点围绕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民族手工艺品等土特产品,制定电商运行标准流程,推动农村牧区电商产业做大做强,现已建成电商服务站xx个。三是加快发展民族旅游产业。鼓励少数民族群众采取建设“牧家乐”等方式,开展自主经营创收,现已建设“牧家乐”100多家。其中,锡林塔拉草原旅游区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17年度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顺富牧家乐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三)抓基础建设,补齐民族事业发展短板。一是开展生态修复。“十二五”期间实施生态项目xx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到23.3%和35%。大力开展全域环境治理,“十二五”期间累计削减二氧化硫4.75万吨、氮氧化物xx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3.34%。二是加强基础配套。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全面推进改善农村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像卫生室,每个嘎查村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在相邻的几个嘎查集中配备1台流动卫生车,进行24小时上门就诊。安全饮水,通过建设集水窖、配套自动饮水机措施,同步解决牲畜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大力改善民生。县财政每年拿出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累计实施重大惠民工程xx项,其中专门涉及少数民族的xx项。民族脱贫方面,在抓好整体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又拿出xx万元少数民族贫困救助金,集中解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民族教育方面,投入xx亿多元,实施蒙古族中学、民族职业中学、蒙古族实验小学等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蒙古族大学生就学补助”等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文化方面,建成运行蒙古秘史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广场。打造了蒙古秘史书法、阿尔寨石窟壁画研究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工作,xx十三敖包祭祀等3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根雕等xx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名录。每年举办巴特尔乌兰敖包公祭活动。有民族手工艺人xx人,在镇区从事雕刻、刺绣、剪纸、民族服饰等生产和销售的个体工商户xx户。民族医药方面,已建成运行县蒙医院住院楼、蒙医院骨伤科确定为自治区特色优势重点专科项目。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少数民族农牧民个人统筹资金由财政代缴政策。民族事业方面,每年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xx多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xx万元,实施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就学补助、蒙古语文翻译人员岗位津贴、喇嘛补助、宗教工作嘎查村联络员补贴政策。

(四)抓载体建设,丰富拓展“六进”活动内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十三五”规划,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xx个,2016年表彰奖励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xx个、先进个人xx名。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进机关方面,积极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学习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干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汉族干部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全县各窗口单位开辟专栏xx多个,大力开展每周学习蒙古语活动,机关单位标识牌和上墙制度全部使用蒙汉两种文字;进企业方面,落实企业民族工作责任,指导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和职工学习贯彻《少。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规章制度,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风俗习惯,维护少数民族职工合法权益,在蒙古族祭火、祭敖包等传统节日,对蒙古族员工实行节日放假。重点培育了景程皮毛厂、伊吉汗羊绒制品公司、蒙根达赫勒工艺制品厂等x家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产品企业,解决了近xx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进社区方面,在政和园社区等蒙汉民族集中居住的小区,配套民族文体设施,每年至少举行x次以上民族团结互助、民族传统习俗、民族文体表演专题活动。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置蒙汉“双语”窗口,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服务;进乡镇方面,在干部交流和使用上,每个苏木镇均配备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对上级关于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惠民政策文件,及时用蒙汉两种文字下发到苏木镇、嘎查村一级。乡镇农牧林水、社保、卫生等服务窗口均配备一定比例的蒙汉文兼通的工作人员。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提高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多措并举支持苏木镇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家园,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进学校方面,通过主题班会、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等系列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园绘制介绍民族、民族名人、文体项目以及风俗人情的图画xx多幅,在教学楼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栏xx多个,加深学生对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进寺庙方面,积极开展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学习宣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引导宗教界人士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民宗局与寺庙管委会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和消防安全责任状。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工作。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祈福和参与、支持公益慈善活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扶贫帮困、尊老爱幼和帮助贫困生上学等活动。

(一)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近年来,xx县坚持“三化互动”,加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地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二)始终注重各民族间的团结,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前提。xx县坚持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和“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只有各民族的团结和睦才能共同发展进步。

(三)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各族干部争做表率,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保证。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注重落实民族政策,贴心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有力保障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少数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团结共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和深受各族人民拥戴的优秀干部,是xx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保证。

民族和睦一家亲、团结进步谱新篇。如今的xx县,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荣辱与共、团结互助、艰苦创业,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