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时间:2023-12-18 23:04:50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活动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传统的美术教育大多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大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水平方面已经处于较高的阶段,其精细动作发展也日趋成熟。因此,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扎染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印染“花手帕”,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以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活动目标;

1、了解扎染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能够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大胆操作,感受扎染的奇妙;

3、通过欣赏与进一步感受图案与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捆、扎的技巧与方法。

2、物质准备:

(1)扎染手帕成品;

(2)扎染制作步骤图谱;

(4)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小朋友仔细看了。

教师先出示一块白色的手帕,放到身后,偷偷换成扎染手帕成品。

提问:

1、小朋友们觉得哪一块手帕比较漂亮?漂亮在哪里?

2、小朋友们猜一猜,白手帕是怎么变成美丽的花手帕的?

二、教师示范:(出示扎染材料)。

1、初步讲解扎染制作过程,出示制作步骤图谱;

2、示范扎染手帕的基本过程,选择材料――捆扎――浸泡――清洗――晾干;

3、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共同讨论不同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三、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们也来当个小小魔术师,我们一起把白色的手帕变成漂亮的花手帕吧!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材料,小朋友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1、分发材料,教师作适当卫生要求;

2、教师巡回并适时指导。

四、展示总结:

将幼儿的作品粘到展示班上,根据不同的图案与幼儿讨论其使用的材料与方法。

活动延伸:

1、可将扎染材料投放至手工区角;

2、可将成品放至娃娃家的商店。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构思与反思。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海底的景色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景色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例:

(五)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8韵母中“{e”中的“{”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万不可写成q{e。

“私”s9和“异”y@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二、讨论制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要爱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征,能用剪,贴,撕等方式选择适合的材料在圆盘子上为狮子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发型”。

活动准备:

1.课件。

2.一次性餐盘,记号笔,油画棒,固体胶,双面胶,报纸,方便袋,布条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动物在吼叫呢?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2.播放课件,认识狮子。

你们看到的狮子长成什么样啊?(狮子被称为森林之王,长的很威武,他们都是食肉动物,特别是公狮子,身体强壮,头上长着长长的鬣毛,狮子主要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现在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狮子,也有狮子被运到动物园,让人们观赏。)。

3.画狮子。

(1)教师说顺口溜,狮子这么可爱,老师把它画出来。(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个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看课件,学画狮子。

(3)播放课件,给孩子们看老师给狮子设计的发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都是怎么画的。

(4)播放课件,给孩子们看老师为狮子制作的发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请幼儿说说自己想为狮子设计什么样的发型。

(6)提供材料,幼儿自由创作,播放音乐《狮王进行曲》。

4.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六、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能用黑色颜料画出黑色的、大小不同的奶牛斑纹。

2、尝试从拼贴奶牛、了解奶牛的肢体形态、并贴出不同形态的奶牛。

活动准备:

画有黑白斑纹的纸、液体胶、剪刀、绿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黑白斑纹的纸导入。

1、出示黑白斑纹的纸,请幼儿说说这可能是什么动物身上的斑纹。

2、教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一头奶牛,引导幼儿说说牛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二、示范做奶牛。

1、师幼讨论这只奶牛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讲述制作奶牛的过程,并将每一步切分的纸片展示的白板上。(重点讲一下牛角和尾巴是怎么剪的,出示纸是怎么被切分成每一个小部分的)。

3、教师将切分好的纸片拼成一只奶牛。引导幼儿注意,拼贴的时候先拼贴大的部件,最后再拼比较小的。

4、出示三张范画,鼓励幼儿拼贴出不同形态的奶牛。

三、幼儿做奶牛。

要求: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步骤图,看看每一个小部分是怎样切分成的。

2、尽量表现不同形态的奶牛。

四、作品展示。

讲评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谁的奶牛最特别。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通过亲身创作,了解简单的扎染方法,体验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教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扎染。

1、通过分段欣赏视频,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扎染艺术。

2、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许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三、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教师介绍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单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通过出示更多的扎法,激发幼儿扎染的兴趣。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四、幼儿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

1、教师简单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六、拓展经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现出更精致、更复杂的图案。

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自豪感。

1、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工艺,相信我们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天安门

设计思路:

我班有几个孩子去过北京天安门,而我们的主题《我是中国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以孩子们看着环境,唱着歌曲,对北京天安门比较熟悉,能感受到天安门建筑的雄伟与壮丽。于是通过图片,绘画的形式,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天安门,在自己的感知中感受天安门的雄伟,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表现天安门的外形特征,知道天安门是我国的首都。

2、感受天安门的雄伟壮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天安门图片、勾线笔、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说说天安门。

1、我们的首都是哪里?

2、首都北京有许多有名的标志性建筑,出示天安门图:“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天安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天安门的.外形特征(对称)。

3、小结:天安门在我们国家首都北京,上面有两层城楼,每一城楼上都挂有灯笼,两边飘扬着同样多的五星红旗,下面是城门,一共有五个城门,中间一个的大,两边各有两个,城门上面是毛主席的像,两边是两副标语。天安门非常雄伟壮丽,全国人们都热爱天安门,每天都许多人来天安门参观,每天清晨解放军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节日里在广场上开庆祝会。

二、画画天安门。

1、今天我们来画画雄伟壮丽的天安门。

2、观察讨论:天安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师幼画一画:先画上面的两层城楼(城楼大而平,两角翘起来)——城楼的柱子两边对称一样多——请幼儿上来画飘扬的红旗——城墙中间是毛主席的像,两边是标语——下面是城门(中见大,两边小而对称)。

(1)提醒幼儿要把天安门画大画结实。

(2)天安门的城楼、城门、红旗、灯笼都是两边一样对称的。

(3)启发幼儿在天安门前添画人物背景。

三、天安门前留个影。

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留个影。

海底世界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海洋科考队的队员们,请注意,短暂的休息时间到此结束,接下来继续进行我们更加紧张、有趣的海底探秘。

记得我们刚从海底回到船上以后,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当戴上特别制造的水中听音器之后,发现原本字根表的海底竟然有许多动物在窃窃私语,谁来汇报一下,你都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出示:当我戴上特制的水听音器,立刻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有的'像()一样(),还有的像()。

这海底呀,光是人类已经知道的动物就有15万种,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打住!行进的时候?人靠双脚走咯行进,也可以选择骑车、乘船、坐飞机。海底动物怎样行进呢?我们去看看。

1、录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书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打开书,指名读自学要求。

3、交流:

(1)谁来说说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想象一下,这么多的海洋动物在一起,有的爬行速度(很慢),有的比(普通的火车还快),有的在向前游,有的呢?(迅速后退),还有的(自己干脆不动,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旅行),这种景象有趣吗?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有趣读出来。

1、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多、奇和有趣,我们是领略到了。海底植物又如何呢?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中心句。

2、看了中心句,你知道这段写什么吗?海底植物有什么差别呢?能用书上的话回答吗?

3、分角色朗读。

4、同样是海藻,差异也太大了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看看。

5、录相。

1、刚刚看到这样的景色,我都不感觉是在海底了,这里有(),也有(),至于森林呀、草地呀,这里都有,海底世界真神奇呀!

2、各位科考队员,你们知道这海底的山峰、峡谷、森林、草地里蕴藏了哪些矿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齐读第5自然段,体会海底世界的神奇。

3、这里有一则最新科学报告,我想给大家念念。

4、听了这则报告,你想说什么吗?

2、画面流动。

3、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齐读。

4、你知道老师怎么懂得这么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去搜集一些资料呢?那我们就开展一次我了解的海底世界交流活动。

5、其实,人类对海洋还没有完全认识,这还有待于同学们继续去研究、去探索。当然有个前提条件,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庙会活动千变万化,趣味无限,既有传统的文化韵味,又有新时代的科技力量。利用线描这种美术形式,不到能让幼儿感受到庙会带来的无线乐趣,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小小的人物在纸上栩栩如生,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尝试,运用线描画的形式进行美术创作,让每个幼儿的所见所闻都得以表达,让孩子的每个创作都得到尊重,体验庙会活动的生动形象。

1.初步了解庙会的历史、形式特点,发现和记忆庙会场面中人物的下同动态变化。

2.在感受中发现人物与场景的密切关系通过观察后所和探究活动。

3感受民俗艺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民间传统艺的情感。

1.物质准备:庙会图片、油画棒,纸。

2.经验准备:提前去了解庙会的场景活动过程。

1.出示庙会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师幼共同交流回忆庙会的热闹场面。

(2)这么热闹喜庆的庙会里都有谁参与啊?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都在干什么?

(3)人们逛庙会时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

教师小结:庙会里的人非常多,有的去逛菩提寺,有的去看戏,还有的去吃各种各样的小吃,非常热闹喜庆。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么热闹的场面,小朋友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我们用。

4.作品展示,幼儿分享经验。

幼儿相互讲解自己画的画,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并进行张贴。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天安门

活动目标:

1.知道要爱护动物,爱护环境,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画出狮子的主要外形特征,能用剪,贴,撕等方式选择适合的材料在圆盘子上为狮子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发型”。

活动准备:

1.课件。

2.一次性餐盘,记号笔,油画棒,固体胶,双面胶,报纸,方便袋,布条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动物在吼叫呢?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2.播放课件,认识狮子。

你们看到的狮子长成什么样啊?(狮子被称为森林之王,长的很威武,他们都是食肉动物,特别是公狮子,身体强壮,头上长着长长的鬣毛,狮子主要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现在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狮子,也有狮子被运到动物园,让人们观赏。)。

3.画狮子。

(1)教师说顺口溜,狮子这么可爱,老师把它画出来。(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个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看课件,学画狮子。

(3)播放课件,给孩子们看老师给狮子设计的发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都是怎么画的。

(4)播放课件,给孩子们看老师为狮子制作的发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请幼儿说说自己想为狮子设计什么样的发型。

(6)提供材料,幼儿自由创作,播放音乐《狮王进行曲》。

4.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天安门

这节课我的整体安排是先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环节中,我先没有将歌曲名称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猜一猜歌曲讲了些什么,当第二遍欣赏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听,听一听歌曲一共分为几段,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由于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在一次备课中我想学生可以回答出来,但经过上课下来,我发现有的学生天赋很好,能够听得出来,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经过我认真的反思,我想小朋友能够会唱的歌不一定能够分析它,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逐步的叫学生来了解掌握分析理解歌曲的能力,所以在二次备课的时候,我仍然是先让学生自己听,尽量用动作等形式提醒他们,当学生实在理解不上去,我再随音乐打手势分别出示第一二三段,然后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我是这样分的,接下来我再问哪一段和哪一段一样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很快就感受到了,能够及时的做出回答。

在一次备课欣赏的部分我安排了两个环节,分析完段落后,先是“听到独唱时把小手举起来,听到齐唱时将小手藏起来,看看谁听得最仔细,反应的最快”,然后再“随音乐让学生加上美丽的舞蹈”,但是经过第一节课上完,我觉得听独唱举手部分学生的兴趣极高,所以我在接下来的课中将两部分调换了一下,现编舞蹈再听独唱或齐唱,这个环节结束以后,伴着学生热烈的氛围,直接问一问“同学们感觉快不快乐啊?”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快乐。“那么老师这里有一首《多快乐》,同学们听一听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这样很自然的就过渡到了学习歌曲的环节,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仍然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强调,学唱完后再拿打击乐器来为歌曲边唱边伴奏。有的班级接受能力好时间有剩余也可以分组来比一比赛,点评一下优缺点。

大班美术的教学设计

拱桥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是园林建筑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阳光明媚的春天,孩子们来到公园踏青,他们对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的石拱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石拱桥的了解却很少。《纲要》指出,要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理解、尊重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根据《纲要》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我以拱桥为题材设计了本次活动。

1.观察并讲述,感受公园里石拱桥的美丽。

2.用线条和图案相结合的手段表现拱桥的特征,感受特殊的作画工具和材料带来的'乐趣。

重点:用线条和图案相结合的手段大胆表现拱桥的特征

难点:学会使用特殊的作画工具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活动也不例外。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相关经验的积累,如教师带幼儿去公园春游,活动中通过欣赏补充幼儿的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好铺垫。

2.活动紧扣美术创作要素。在拱桥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建筑中独特的造型和富于特色的图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的造型入手,欣赏感受图案的规律性、对称性,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对话法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建筑、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拱桥作品。

4.创作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画面中,独特的造型,以及有规律的线条充分流露出拱桥古朴、典雅的特色,流露出对拱桥的热爱。孩子从图案、线条等人手,运用对话、对比等方法引导感受建筑表达出的情感,进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拱桥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园林艺术;以拱桥精致、古朴、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让幼儿亲自动手创造美丽的拱桥并配合展出,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1.课件(范例做成的幻灯片)

2.瓦片、荧光笔

1.画上画了什么?在什么地方最常见?

2.这些桥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拱桥的桥洞、桥身、栏杆的不同之处)

3.教师小结

1.这几幅画和我们以前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电影里的画是用密密的线条和小花纹来代替涂颜色的)

2.小朋友猜猜电影里的画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画在什么上面?(出示荧光笔和瓦片)

1.指导幼儿注意拱桥在瓦片上的布局。

2.引导幼儿画出不同的拱桥。

3.引导幼儿用线条和花纹打扮要密密的。

4.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1.你最喜欢谁造的拱桥?你觉得这座桥什么地方最美最特别?

海底世界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海底图片的幻灯片。

1、让学生看图片。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2)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5)“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指名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绘画工具,对国画感兴趣。(重点)。

2.学习运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锋等形式来表现虾的基本特征与动态,感受国画的魅力。(难点)。

3.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1.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水墨画的特点、毛笔的运笔方式及虾的外形特征。

2.物质准备:水墨画作品《虾趣图》、虾视频资料、毛笔、宣纸、国画染料、笔桶、背景音乐《月光》、作品展示板。

一、观赏了解虾,感受水墨画虾的绘画特点。

1、观看真实虾视频,了解虾的`外形特征和形态。

播放不同动态的虾,如:正面的、侧面的,了解虾的外形特征和动态,为下一步作画做好充分地准备。

提问:虾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虾的基本特征。

2.欣赏水墨画《虾趣》图,进一步感知水墨画虾的独特。

提问:你觉得它们在干什么?用水墨画出来的虾是什么样的感觉?

哪些地方是浓墨,哪些地方是淡墨?

让幼儿自由的观察、交流,感知水墨画虾好像会游泳、会跳动的动态、栩栩如生的逼真特点。

二、幼儿尝试绘画虾,学习运用浓墨、淡墨和中、侧锋绘画出虾的基本外形。

1.幼儿自主探索绘画水墨画虾。

“三分钟来挑战”:教师给幼儿3分钟时间,幼儿尝试自主运用已有经验来绘画虾。

提问:你用毛笔的什么位置画出了虾的虾头、身体、虾须?

互相看看,谁画的虾像真的一样?请画的好的小朋友进行经验介绍。

2.师幼互动讨论交流,以儿歌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绘画虾的顺序和运笔方法。

提问:虾哪些地方是用浓墨来画?

虾的哪些部位是用淡墨画的?

教师边画边朗诵儿歌:淡墨中锋画虾头,淡墨侧锋画虾身、虾尾,浓墨中锋点头刺再勾画虾的足,浓墨中锋点眼睛,再用淡墨勾画虾的须。

3.拓展幼儿想象,创作不同动态的虾及添画。

引导幼儿构思画面:你想画虾在做什么?

三、幼儿创作水墨画《虾趣图》。

1.提出要求:注意浓墨、淡墨的使用,先蘸淡墨画出虾的外形;大胆绘画不同动态的虾,适当添画场景。

2.幼儿听音乐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幼儿的创想和绘画技法,

进行适当的技法帮助和对幼儿想象的鼓励,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浓墨和淡。

2.墨画出虾的基本外形。

四、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体验水墨画的快乐。

1.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请幼儿自行张贴作品到展示板上,并与同伴互相观看、交流:说说自己画的虾。

2.师幼共同赏析作品。请幼儿交流:你喜欢哪幅虾趣图?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创想、绘画运笔的技法角度欣赏和交流,学习同伴作画的想法和画法。

3.讲述作品里的小故事:你的作品里藏着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励幼。

儿用简短的小故事去介绍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完整、清晰地讲述。

水墨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国画的主要代表,它以简单的作画工具勾勒出千变万化的事物形象,惟妙惟肖,充满情趣。中班幼儿已经在教育活动、活动区等多种形式中对水墨画有过初步的感知和操作。升入大班,幼儿水墨画的技能和审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进一步绘画的能力。活动通过欣赏水墨画《虾趣图》,激发幼儿对虾的喜爱及作画的兴趣,随后利用儿歌将浓墨、淡墨及中锋、侧锋的运用向幼儿进行形象的介绍,帮助幼儿学习水墨画虾的作画技巧。整个活动,引导幼儿从美术的角度体验中华文化,感受国画特有的风格和魅力。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运用演示法、启发式提问法、欣赏评价法、练习法等,引领幼儿尝试自主探索绘画虾,从而激发学习水墨画的乐趣。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第一环节了解虾,感受水墨画虾的绘画特点。通过播放不同动态的虾,如:在水中游动的视频,激发幼儿对虾的喜爱,了解虾的外形特征和动态,为下一步作画做好充分地准备。让幼儿自由的观察、交流。第二环节幼儿尝试绘画虾,学习运用浓墨、淡墨和中、侧锋绘画虾基本外形。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探索和体验,初步学习运用和掌握浓墨、淡墨及中锋、侧锋的形式来表现虾的外形特征。通过欣赏多种不同动态水墨画虾及教师儿歌式演示,进一步掌握绘画虾的顺序和运笔方法。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创作虾趣图。在作画的过程中,我用建议、参与商量的口吻,帮助他们进一步创作不同动态虾。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去完成每一幅作品,孩子们会从老师的语言评价中获得更多的启示。自由欣赏,幼儿相互评价。在完成作品后,我鼓励孩子大胆介绍自己的水墨画作品,通过给作品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互相欣赏作品的形式,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水墨画带来的乐趣。这种交流方式,给了幼儿一个更大的达空间,不仅仅限制于技能的评价,也增添了对作品内涵的关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