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修改的方法(优质13篇)

时间:2023-12-01 13:27:12 作者:念青松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修改

一直以来,在中国的影视界,影视作品是否应完全忠于剧本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导演和演员认为,剧本只是一个纲,他们可以根据剧本进行合理的想象、演绎和自由的发挥。而剧作家则认为,导演和演员不经过编剧本人同意,对剧本的情节和台词进行改变,不仅是对自己着作权的侵害,是对自己辛苦劳动的不尊重,而且很有可能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20xx年上映的热播历史大剧《楚汉传奇》在各大卫视播出后争议不断。在渲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一场戏之中,儒生们集体朗读三字经,因其违背历史常识,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和诟病:《三字经》成书于宋朝之后,秦汉时期的人物怎么可能朗读此书呢?当网友们开足马力炮轰编剧不够专业时,编剧站了出来,在网上晒出了原剧本。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原剧本中并没有儒生朗读《三字经》的情节,这个情节是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时加上去的。而导演在细化这场戏的时候,并没有征求编剧的意见,也没有请示相关的专家,于是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导演擅自修改剧本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编剧甚至有权力和导演一起参与选角,这就使演员的气质和角色的气质更好地契合在一起。这就保证了《大长今》这样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没有史学常识上的错误。但是,也正因为要充分尊重编剧的原意,导演缺乏足够的创作空间,无权修改台词,韩国的电视剧总是拍的非常细腻,情节冗长而拖沓,画面的艺术表现力略显单薄和不足。

所以,无论是导演和演员根据拍摄或演绎的需要修改剧本,还是编剧才有权力修改剧本,这两种做法中,单纯的任意一种都不能使一部电视剧尽善尽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只有编剧、导演、演员共同商议,共同参与,才能让这部影视作品在真、善、美各个层面趋于完美。

世事如棋,人生如剧。如果把我们的社会生活看做是一幕大剧,那么剧本就是我们的社会规则。简而言之,世间的社会规则有三类:情、理、法,但最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就是法律、法规。所以,我们的人大代表和行政法规的制定者实际上就是社会这幕大剧剧本的编写者,由他们负责从社会现象中抽取出情和理,形成强制性的法律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而我们的行政者和社会主义公民,正是这幕大戏中的导演和演员:行政者像导演一样,追求的是更好的执行效果;公民像演员一样,希望能在规则的约束下更好地演绎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既然剧本的修改需要由导演、编剧和演员来共同完成,那么社会规则这个大剧本的修改,也必须由立法者、执政者和社会主义公民共同参与,才能保证我们的法律更加完备、更加健全,执行效果才会更好。

而在当今的中国,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是否应该体罚学生”为例,教育专家、法律专家和人大代表作为法律的制定者,多坚持自己的教育价值理念,主张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不主张体罚学生,因此把“教育工作者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写入了法律;而在执行的层面上,孩子的天性中都有不符合社会规则的一面,有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没有暴力威慑作为后盾,单独讲道理,教育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而一旦进行体罚,教育工作者们就极为容易触及到法律的边缘。这样一来,法律难以约束执行,执行往往不依法律,一旦法律作为显性的社会规则不起作用,那么隐性的潜规则便会甚嚣尘上。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面对“孩子应不应该面临体罚的问题”,英国人是怎么解决的呢?和中国的专家学者一样,英国的教育专家们最初也坚决主张不实行体罚;可是很快就发现既有的教育理念执行不下去。于是,议员、教育领域和法律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教学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们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对体罚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制定了更加细致的实施细则,比如,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没有权利对学生进行体罚;对学生进行体罚的工具的长度、宽度、材料等等都有严格的限定;每次对学生体罚之前都要通知家长和校长批准。这样一来,既忠于了法律这个社会生活的“剧本”,贯彻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又使社会成员作为“导演和演员”在执行的层面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较为有效地约束了孩子不符合社会规则的天性。

英国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我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社会规则这个“剧本”的修改,一定不是作为“编剧”的专家学者、法律制定者或者作为“导演”的政策执行者单独就能够说了算的,一定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共同协商的结果,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才能既符合价值追求,又具有实际效果,充分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使我们的社会生活这幕剧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时代气息。

修改文章四种好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十分文章七分改。没有改不动、改不好的文章,只有不想改、不肯改、不会改的人。学习写作,学会修改是必不可少的。掌握了修改之法,就意味着多了一项写文章的本领,多了不少出精品的可能。

文章的修改方法、修改习惯往往因人而异,很难说谁的方法、谁的习惯最好。但是,多数人采用的方法肯定是好方法,反复修改的习惯肯定是好习惯。

这里,介绍4种经过我反复验证的好方法。

回放修改法。就是稿子写出来以后,自己平心静气,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下来,把整篇文稿从头到尾在脑子里过过“电影”,重点内容、重点部位还可以调慢镜头,在缓缓回放、来回倒带中看一看还有什么毛病。这种脱稿式的“回头看”,速度必定比拿着稿子看要慢上不少,因为慢才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同时还能加深对稿子的印象,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朗读修改法。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有诗云:“文须字字作,亦须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与张仲杰郎中论文》)语感是检查语病的最好工具,朗读对于发现文章中不通顺的句子、不妥当的字词极为有效。从古到今,很多大家都采用这种方法来修改诗文。比如:古代的杜甫、欧阳修、磨子西,现代的鲁迅、吴晗、艾青、秦牧、俞伯平,等等。采用读改法,可以自读自改,也可以一人读、大家改。诗歌、散文等讲究节奏韵律的文章,以及讲话稿、演讲稿等用于口头表达的文稿,尤其适合采用这种办法。

冷却修改法。打铁要趁热,打磨要降温。在高度紧张的“热运行”之后,让头脑冷却一下、休息一下、放松一下,甚至加点油、充点电,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修改自己的稿子,效果往往比连续作战要好很多。

如果距离成稿时间太近,不容易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势,很难发现问题。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的“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诗解》),那已经不是实用主义的修改了,而是一种爱好、一种乐趣、一种境界。

会诊修改法。可以由写作小组集体讨论修改,也可以邀请有关领导一起来“三堂会审”。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领导讲话稿,例如《政府工作报告》等,还可以邀请有关方面的代表集思广益、共同修改,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印发文稿,书面征求意见,这样可以突破个人能力上的局限或认识上的偏执,依靠集体智慧和外脑外力提升文稿质量。

 

本科论文修改

古今作家在修改文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修改论文中借鉴和参考,论文修改方法。

一、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

在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写的文章,总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站在比较超脱的地位,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一个人写文章,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作者在听了别人意见后,要进一步消化、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通盘考虑,据弃自己的成见,吸收他人真知灼见,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晋代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指出:“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者,然后出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研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白居易自己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很有名。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居易每作诗,令一老抠解之,问曰:‘解否?抠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古人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代作家老舍也明确指出,修改文章“念给自己听是好办法,还可以念给别人听,别人的耳朵有时候比咱们自己的更可靠。”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说:“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党的文件是这样,个人写的文章也需要这样。现代科学文化比古代更为复杂宏大,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征求同行或老师的意见,实为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二、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

热改法,是指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是:由于作者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的部分不易看出,往往难以割爱。所谓冷改法,就是初稿完成后,放上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因为人脑的思维具有滞后性,初稿一写成,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还难以从论文中超脱出来,按原来固定思路,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也难以判断论文写作的得失、成败。只有把稿子搁上一段时间,作者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爱和偏见也淡薄了,重读初稿,就容易摆脱原来固定思路的束缚,论文写作《论文修改方法》。特别是作者经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思索有关问题,产生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容易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通过删除多余、增补不足,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高。古人对这种方法论述很多。李渔《闲情偶寄》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追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视之,则奶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唐彪《读书作文谱》也说:“当其甫作就时,疵病亦不能自己,惟过数月始能知之。……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研媸了然于心,改之自易。”现代作家中也有不少人谈过这方面的经验,鲁迅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在实践中也有不少人是这样做的。作家刘绍棠,起草时据说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挥,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些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把写完的东西抄在白纸上,边抄边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经过几次修改后,才清清楚楚誊在稿纸上。这些经验,在实践中都是行之有效的,论文写作的修改也是适用的。

三、通过朗读,锤炼字句。

论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这种修改方法,对论文中存在的一些毛病,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称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代一些诗人写作读文,总是反复吟唱,直改到顺口为止。杜甫是“新诗改罢自长吟”的。他诗写完了,要反复长吟诵读,在诵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改。写诗如此,作文也需如此。一些有经验的作家很重视这种修改文章的方法。老舍说:“文章写完之后,可以念给别人听听。念一念,那些不恰当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才可以一一修改,文章叫人念着舒服顺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大学生写毕业论文,语言运用还不太熟练,运用这种方法发现问题,是应该提倡的。

四、拾当地使用修改符号,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论文修改工作,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尽量保持整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应该在书面上有清楚的表现。有些学生在修改稿子时往往乱涂乱画,这样不但不整洁,修改一多,也容易造成文字混乱。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是避免这种缺点的重要方法。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

空行号是表示空行或缩行的符号。第一符号用于需要空一行的两行之间,标在行的左端;第二个符号用于应联结的两行之间,也标在行的左端。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能够明白无误地标示修改的情况,避免造成文字混乱。作者在修改论文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符号,可以使修改的稿子保持整洁,理清头绪。

判断修改病句的方法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例: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

例: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将“使”删去即可。

2.缺少谓语。

例: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

例: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美德”即可。

成分冗余。

1.重复多余。

例1: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例2: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真知灼见”和“意见”重复。

2.否定多余。

例1: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出现事故。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否定多余。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以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其后不能再用否定词,否则,将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修改时,将“不”删去即可。

例2: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否定多余。“不能不承认”这一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后边再加上“不是”这一否定词,整个句意最终就变成否定了。修改时,将“不”删去即可。

3.约数多余。

例: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四千万元以上。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约数多余。概数词的前后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的词语。修改时,“至少”和“以上”只可取其一。

其他常见类型。

1.语序不当。

例:这个问题对我印象很深刻。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对这个问题印象很深刻”。

2.结构混乱。

例:牧童牵着牛在山坡上吃草。

【解析】“牵”和“吃”不是同一个主语发出的,不应该写成一个单句。

3.理解歧义。

例: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生日礼物。

【解析】可以改成这两种:

(1)桌子上放着许多礼物,是朋友们送来的。

(2)桌子上放着的礼物,是许多朋友送来的。

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1)感情色彩不当。归类联想句: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分析:“效尤”是“学坏的样子”的意思,属贬义词,用在褒义的语境中不合适,应改为“学习”。(2)关联词用错。归类联想句: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分析:“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归类联想句: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分析:“品质”是不能“浮现”的,把“品质”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2)动宾搭配不当。归类联想句: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分析:“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把“队伍”改为“人才”。(3)主宾搭配不当。归类联想句: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分析:“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3.成分残缺。

(1)缺主语。归类联想句: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分析:“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2)缺宾语。归类联想句: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分析: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

(1)逻辑语序不当。归类联想句: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分析:“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2)关联词语序不当。归类联想句: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分析: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a句,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b句,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一、语感审读法。在审读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觉察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找到语病所在。用这种方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如:“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个句子我们初读时就会觉得不顺畅,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个句子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类似这样的句子,我们凭语感就能判断出来。

二、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即运用语法手段,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不全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补语、状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如:“两队的比赛还没开始,看台上已坐满了数万名热情的人群。”这个句子,凭语感很难看出有什么错误,但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我们能很容易发现这个句子中的定语出了问题,即“数万名”与“人群”搭配不当。

三、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不容易从语法上分析,这时就要从事理上着眼,看其是否违反事理。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如:“田野里的高梁熟了。远远望去一片金黄。”这个句子,读起来顺畅,语法上找不到错误,但一推敲,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成熟了的“高粱”根本不是“金黄”,而应该是红色的。

四、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判定它是否有毛病时,可以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来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如:“这些软件单买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买才要333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这个句子是否有错误,有的同学弄不清,甚至认为句中的“近三分之二”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用造句类比法来判断:如:原来卖1元,现在卖5角,价钱便宜了一半;原来卖1000元,现在卖500元,价钱便宜了一半;原来卖1000元,现在卖333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以上三句是正确的,因此,原句也是正确的。再如:“围墙用的是红砖砌的。”这个句子,读起来有点别扭,但是否有毛病则拿不太准,这时,同学们可以仿造一些句子,如:“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衣服用的是布做的。”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因此推断出原句是错误的。

修改时可采用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使其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其具体方法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种:

1.补充法。

多用于成份残缺的病句,如:这次期中考试,得了第一名。(这就要补主语,改为:这次期中考试,我得了第一名。)。

2.替换法。

将感到有问题的地方从句子里面取出来,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看是不是合适。

例如: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提高”);又如:要搞好食品安全监督,监督人员必须要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应把“熟练”取出来,改为“丰富”,句子也就通顺了)。

3.类比法。

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断定有什么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容易发现语病。

例如:同学们搞好校园清洁卫生是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这里“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为目的”明显不妥,我们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类似的语句:“我们学习是为了考取理想的学校为目的”。从这个相似的语段中可以看出,“为”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应当要么就是“为了……”,要么就说成“以……为目的”。所以此句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又如: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写的。(就可以类似的造出相同结构的语段:“这支笔的所有人是我用的”,所以不难看出,这句话实际上是把关于同一意思的两种说法“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和“这本书是我写的”混在一起了)。

4.缩句法。

就是运用对复杂单句成分分析的方法,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定、状、补等),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

例如: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诵。(这个句子比较长,一时难以判断是错在哪里,我们如果采取缩句的方法就容易判断了,我们可将它缩成“天使奋战在一线,事迹和精神在传诵。”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是“精神”的“传诵”搭配不当的错误)。又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我们可以缩成“钱不够养活人的生活”。这就很容易看出钱“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谈谈文稿修改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行内人大都听过这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关于文章修改,古人有过很多精辟论述,比如,“大凡文字不厌改,患改之不多耳。惟改方能到妙处”,“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等等。

果戈理给自己规定“每写一篇稿子要修改八次”;

叶圣陶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

郭沫若谈及自己的写作“诀窍”更是直接,一连七个“改,改,改……”。就像胡乔木这样的大手笔,文章也是一次次修改才得以完成,有时直到送去排印时还在修改,几乎没有最后定稿的时候。

这些都充分印证一个道理:文章不厌百回改,千锤百炼佳作来。公文材料的写作也是如此。一篇好文稿,必定是不厌其烦、反复修改的结果。那么,文稿如何来修改?依自己的体会,可把握五个字:

一、“调”

看观点正确不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问题有无片面性或绝对化,否则,则要坚决纠正调整。同时,还应审核文稿的布局结构,看是否眉目清晰、前后呼应、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对结构畸轻畸重、脉络若隐若现、条理枝蔓纠缠的,从逻辑上予以调整,使之更加匀称精干。

二、“换”

“换”,就是变换方式、更换素材。水无常形,文无定式。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的行文方式,会赋予文稿以生机和活力,产生“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的效果。所以,在修改文稿时,应勇于突破老套路、跳出旧框框,善于变换行文角度和方式,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应审核选用的素材,看其是否与文稿的主题相吻合、与主旨观点相呼应,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否能够有力有效地说明问题,如若不然,则要进行更换,以求得虚实结合、有血有肉之结果。

三、“改”

“改”,就是改正错误、改进文风。写干净、写准确,是文稿写作的基本要求。修改文稿,须有“啄木鸟”的精神,以锱铢必较的态度认真审核,对语言表述不贴切、不严谨、不恰当,文中出现的错句、错词、错别字、错误标点,以及似是而非的数据,都应切实加以改正,使之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同时,还应审核文风是否做到“短实新”,坚决杜绝“文字游戏”,改变穿靴戴帽、四六对仗、辞藻堆砌、刻意拼凑等华而不实的习气,力求通俗易懂、质朴自然。

四、“增”

“增”,就是增添内容、增补要素。完整的文稿,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不能有头无尾、有始无终。所以,修改文稿时,应审核内容是否完整,有无缺东少西、残缺不全的问题。否则,就要予以增添,使之更加饱满。另外,还应检视文稿的要素是否齐全,尤其是对法定公文来说,一些必备要素绝不可少,如果缺失,则务必予以增补,比如相关的文字、图表等。

五、“删”

一则容易把人绕晕,使人失去阅读的耐心。所以,修改文稿时,应本着“能精则精、能简则简”的原则,尽可能地简化层次、压缩篇幅,对一些重复内容须毫不留情地删减,力求简短精练。同时,在语言表述上应捞干货,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修饰性话语,那些错也未错、用也无用的大话、套话、空话,那些众人皆知、老生常谈的口水话、车轱辘话,使之更加简明扼要、简洁明快。

 

会计论文修改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就地方注协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地方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

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深入实施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行业发展的第三大战略——做大做强战略。

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20多年来,面临的又一次重要的发展契机。

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主要依靠其自身力量,但行业协会的帮助、指导、协调和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外部保障因素。

推动行业做大做强,是注册会计师协会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一、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

至底,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多达280多家(含外省事务所的分所),注册会计师2400多名,平均每个事务所不到10名注册会计师。

从黑龙江省注协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30家信息看,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规模最大的也仅有56名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人数在50名以上的事务所仅有2家,占6.67%;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40名的事务所仅有4家,占13.33%,其余各所人数均在20人以下。

另外,黑龙江省度收入排名第一的事务所,其收入也仅有1128万元,只占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中最后一位(重庆康华,2208万元)的50%。

自有综合排名以来,全省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注协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

显然,如此众多的事务所,已经造成了省内审计市场的饱和,同时还面临着外省事务所的强大竞争,各事务所之间通过压价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审计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形象。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匮乏。

首先是高端人才的极度缺乏:中注协首批30名行业领军人才中,没有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全省注册会计师中有硕士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08%,有博士学位的占0.12%,本科以下学历的占59.58%。

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浅谈修改论文的四个常识论文修改怎么说

修改就是改正论文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修改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古人云:“改章难于造篇”,其理就在于此。正因为如此,法学论文的作者应当把修改当作一项再创造。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决不可有凑合和厌烦情绪。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会有对论文草稿进行反复修改的决心和恒心,才能把论文修改好。

修改有重要意义:

1.能更加深刻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过修改,能促使自己一次或多次地讨论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思索,使认识进一步深化。2.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在修改过程中,自己对草稿中的某些字、句、段进行推敲和修改,使论文表达的意思更准确,亦即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修改包括两个内容:

1.从内容方面应当考虑修改的是:写作的`目的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是否明确;下位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合拍”;论据是否充分、有力。

2.从形式方面应当考虑:题目是否简明、贴切;论证是否深刻;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文面是否合格。

修改的具体方法是:增、减、删、换、移。为了提高修改质量,还应当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再修改:搁置一段时间再修改;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再修改;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修改;听取同行意见后再修改。

就是把已修改过的稿件,眷清定型。眷清应用稿纸,一般以用20×20,每页400个格的稿纸为宜。眷写时,应用蓝色或蓝黑墨水眷写。眷文务必做到字迹工整。眷清时应当随手标上页码,以免串页。眷清之后,再将全文检查两至三遍,对不当之处还可以更正,直到自己认为没有任何错、漏和自己感到满意为止。目前,已广泛用电脑打印。印成后,也应当反复校对。成文后,最好留有软盘。只有使论文达到这个程度,一篇高质量的法学学术论文才算最后完稿。

小编为您准备的法学论文的修改定稿,希望可以帮到您!

会计论文修改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即加强“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建设,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管理会计学;课程改革。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会计也已从传统会计中逐步独立出来,成为了会计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其作用已从纯粹的报账、记账、核算延伸到借助相关信息来制定战略规划、预测经济发展前景、评价经济活动、参与管理决策等方面。在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设置了管理会计职位,管理会计人员主要负责管理会计事务,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现代服务行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与经营方式的转变,都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推进管理会计改革,提高企业效益,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作贡献,才能确保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发展。为此,政府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显示,政府对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与应用、管理工作效能等方面都作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这对加快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推动财政制度现代化、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防范企业内部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经济新常态下重新审视“管理会计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研究和改进“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建设,探讨如何提高“管理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向企业输送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会计人员,也是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

一、当前“管理会计学”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满足公司内部管理需要。它通过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相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决策、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财务会计,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司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最优化决策与有效运营的各种财务管理信息,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在工作重心方面,管理会计的工作重心主要为面向未来,积极利用有关信息,制定战略规划、预测经济发展前景、评价经济活动、参与管理决策,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在过程与方式方面,管理会计对公司自我服务的方式可选择性较大。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注重记账类会计和鉴证类会计,主要是为外部相关企业和人员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但利用相关信息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不够。由于管理会计自身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上的问题等,我国对会计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体系缺乏。

(二)“管理会计学”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由于“管理会计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再加上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职业化的相关制度,“管理会计学”的理论并不能在初期具体工作中得到应用与体现,导致高校忽视了“管理会计学”的重要性,对“管理会计学”课程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的“管理会计学”教学体系,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虽掌握了有关“管理会计学”的知识原理、方法,但参加工作后发现,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要求无法衔接,难以较快适应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另外,“管理会计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许多都是直接引用国外的,没有考虑本国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虽然也有一些是国内的案例,但是由于保密性等原因,资料零星、不连贯、不完整,缺乏行之有效的案例资源。在管理会计方法介绍上,教材内容主要偏重量化分析。教学中采用这些定量分析方法有很多假定的前提条件,在满足很多的假定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决策、生产投资决策等模型分析,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经营状况及支出效益进行分析,也无法制定出对应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决策、管理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极大地约束了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的培育。

(三)忽视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由于“管理会计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想要上好这门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当前由于很多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中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原理,很难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学生难以理解,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升。此外,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再加上许多高校在开学时就要求教师制定和提交授课进度计划,教学过程要严格按照授课进度计划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无法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这样的“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无法为社会培养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建设。

“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在进行理论体系改革时应把改善“管理会计学”理论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作为重点,构建一套适应市场实际需求的“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高校必须在认真学习世界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情况,克服“就管理会计论管理会计”的局限,结合不同主题、不同背景,进行跨学科研究,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高校还需不断创新理论、完善机制,设立“管理会计学”研究基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产教研相融合的产业联盟,推动“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此外,还可借鉴在有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方面提供指导的“cgma能力框架”,实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丰富“管理会计学”课程理论体系。

(二)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

根据财政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相关文件,高校在进行“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时,应结合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形成概念框架、基本理论和工具方法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强“管理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此外,借助国家管理会计改革,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收集、整理来自一线的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完善“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而“管理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可定期举办各种管理会计学术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课堂,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先进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在企业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通过对企业获取的实践材料进行理论研究,以“管理会计学”基本指引为方针、以“管理会计学”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开展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课题研究,推动“管理会计学”理论研究的应用转化,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学”将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其必将形成一个超越传统财务会计的全新学科体系。高校应把握机遇,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结合实际,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浅谈修改论文的四个常识论文修改怎么说

有些驾驶员为了节油,在高速行驶或下坡时,将换挡杆拨到n挡(空挡)滑行,这很可能烧坏变速器。因为此时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很高,而发动机怠速运转,变速器油泵供油不足,润滑状况恶化,而且对变速器内部的多片离合器来说,虽然动力已经切断,但其被动片在车轮带动下高速运转,容易引起共振和打滑现象,产生不良后果。当下长坡确需滑行时,可将换挡杆保持在d挡滑行,但不可使发动机熄火。

长时间停车时仍挂d挡。

在p或n以外挡位误启发动机。

有些驾驶员在p挡或n挡以外挡位启动发动机,虽然发动机不能运转(因为连锁机构保护,只能在p和n挡才能启动),但有可能烧坏变速器的空挡启动开关。因为自动变速器上装有空挡启动开关。使得变速器只能在p或n挡才能启动发动机,避免在其他挡位误启动时使汽车立刻起步往前窜。因此,启动发动机前一定要确认换挡杆是否在p或n挡。

加大油门就可换到高速挡。

有些驾驶员认为只要d挡起步,一直加大油门就可以换到高速挡,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换挡操作应是“收油门提前升挡,踩油门提前降挡”。也就是在d挡起步后,保持节气门开度5%,加速到40km/h,快松油门,能提高到一个挡位,再加速到75km/h,松油门又能提高一个挡位。降低时按行车车速,稍踩油门,即回到低挡。但必须注意,油门不能踩到底。否则,会强行挂入低速挡,可能造成变速器损坏。

如何修改演讲稿方法

二、通过审核可以减少发文数量。把好文稿审核这一关,不该发的公文坚决不发,从源头上减少发文数量,是解决“文山”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原《条例》规定“公文文稿在送领导同志审批签发之前,应当进行校核”,没有明确审核的主体。经反复研究,新《条例》确定由“有关部门”负责审核。这样表述是从我军各级机关机构设置情况考虑的。一般来说,公文文稿审核应由机关文秘部门负责。但我军各级各类机关的部门设置不一,有的机关没有设文秘部门。鉴于这种情况,新《条例》原则规定“有关部门”负责公文文稿审核,具体执行中,各级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履行相应职能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文稿审核。

古往今来的大手笔,都十分注意文章的修改。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文中说:“马克思决不出版一本没有经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毛泽东同志是对文章修改谈过自己的见解:“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来,其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唐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写完作品,贴在墙上,不断读,不断改,因为他说不把文章改完美“非谓先生嗔。畏后生耳”。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所有这些教诲都说为了读者,为了后人,要把文章改好一点,再好一点。初完成的文章稿子不过是“毛坯”。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为精美的“产品”。公文、机关应用文都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更要反复修改。

修改是对初稿进行审查,予以推敲、调整、核实、删改、增补,直至定稿的一种思维活动和行为过程。

写而不改,写得再多,等于没写。在修改的过程中,大脑得到反馈信息,知道了这次写得好的.地方是怎样写好的,写得差的地方是怎样写差的,怎样写又是要不得的。下次再写时,这次写得好的办法就可以发扬,写得不好的就设法避免重犯。

初稿,大致可分:雏形式初稿和定局式初稿。

所谓“雏形式初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自己的构思草创成文,通常称之为“草稿”,它存在着较多较大的“病症”,需要进行修改的“大手术”,有时甚至需要全部推倒重来。其原因不是自己的认识水平与领导意图不符,就是写作水平与自己的愿望有着较大的距离。

所谓“定局式初稿”,就是文章材料的处理、安排和对写作竭力的表述已基本定局,毋需进行“大手术”,只需对存在的疏漏、表述不周等进行推敲、修正和增补。

修改程度,因文而宜,因人而宜。一切根据写作的难度和写作水平而决定。文章修改,实际反映作者思维领域的认识深化和完善。凡写作高手,都非常重视修改。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燮《词钞自序》云:“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千斟万酌”,指修改阶段的思维活动,“以求一是”,指的是写作思维力求达到的完善境地。

修改公文主要从主题、观点、材料、结构、语言五个方面认真推敲。

观点是否正确:修改文章要注意文稿的基本观点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如有片面的、绝对化的,务必要纠正。

主题是否明确:一篇公文在制写前就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目的,要说明和解决什么问题,务必表述清楚。要想检验是否明确主题,首先看文稿是否抓住了重点问题,并对针对重点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全文是否句句段段都围绕这一重点问题展开。这是大问题,如果文稿中这方面有问题,一定要全面认真改稿。其次要注意一篇公文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什么都写,并列一起,什么问题都想一起解决,这样会贻误主要问题的解决。因此,发现这样的问题要删去多余的,坚持只在主要问题上下功夫。第三要注意考虑所选材料是否能说明问题,如果材料与主题不符将会闹笑话,会大大减弱文章的说服力,因此所选材料要典型,否则就必须更换。有了重点问题,有了充分的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还要有充分的科学的分析论证,使观点与材料融为一体,使材料、事例紧扣观点,充分论证,观点鲜明有论有据。

材料是否可靠:公文中的材料必须确凿,公文不是小说,材料与实际情况必须完全吻合。因为公文中的材料是观点赖以生存的关键,材料不实,观点站不住脚,文稿也就全军覆没了。因此,文稿写前就必须审查材料的真实、确切程度,写完后还必须再三审核,否则文笔再精彩,公文也无法产生说服力和权威性。

结构是否清晰:修改公文要注意公文格式是否正确、完整。各文种的不同特点是否抓准确,并在文中体现出来了。除此外还要检查公文层次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段与段的联系是否紧密;首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有没有重复或与全文中心脱节之处,如有以上结构上问题,必须逐一改正。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流畅:公文语言首先要准确,模棱两可的公文让人看了不知所从。因此,在修改时发现有概念含混不清,容易产生歧意的必须修改。比如“免职”不含贬写成含贬意等。再比如公文中的数量词要准确,如果把树的粗细写成“碗口粗”或“两抱粗”都不行,必须写成几年生的树,按年轮科学计算。在语言运用上限制要明确,比如“学生会必须支持学生的要求,”对“要求”不加限制这不行,应限制为“合理要求”。其次公文用语要得体,如修改时发现在各文种中出现与该文种口气、提法、感***彩不适宜,不得体的必须修改,公文语言要朴实,不赶时髦,不滥用修饰语,注意正文。在使用专用名词、时间、地点、人名、数字时要注意规范,不可以乱用简称,比如公文中用“法大”、“民大”都不行,要用“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市人大”、“市政协”也应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用到时间的表述务必用“×年×月×日”、“上午×点×分”、“下午×点×分”或以每日24小时计写作“×日×点”的形式。

如何修改文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不能强求一律。不要一边写一边改,写完之后再改;不要刚写完就改,放上三五天之后再改;改的时候,要先从全局着眼,从整个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上看,要核对引文,然后再在语言文字上斟酌。根据古今中外作家在修改中所积累的经验,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读改法

读改法,就是通过朗读或默读,边读边思索,遇有语意不畅的地方,随手改正,这是一种自我移位体验。有精耳明神的作用。文章中的毛病,光靠目阅,有时不容易发现,一读,别扭而不畅达的地方,就立即出现。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强调通过朗读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了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不紧啊,词和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份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么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鲁迅对读改法很重视,也常用它,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公文是实用文,使用范围广泛,总要使人读起来顺畅、明白,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

(2)暂搁法

暂搁法,就是写好初稿后,不立即修改,而是暂时放一放,过些时候再修改。因为刚一完稿,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还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中,思路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这时忙于提笔修改,也难于发现问题。而在放一放的过程中,作者对所写的东西,就能作出进一步思考,智力得到时间的调节,又提高了。由于这种方法能使作者的兴奋点转移,使头脑能冷静下来,这时,对初稿再检查、审定,就会逐渐发现问题,也就容易改好。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就说:“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改这自易”。万垒赛耶夫在《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中介绍戈果理的修改文章经验时说:“……随后,过一个月,过两个月,有时候也许还要久些,你再拿出你所写的东西来读一读吧:你会发现有许多不对的,很多多余的,和很多没有达到的地方……你拿起它,读一遍,用同样的方法改一改……据我的主见,应该这样做八次”。搁多久,当然要看发文的时间要求和文书的内在容量大小及篇幅长短而有所不同。

清代唐彪说:“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数,今日攻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

(3)求助法

求助法,就是将自己的初稿拿给别人看,并请别人提出修改意见。自己写的文章,思想与表达已定型化,往往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难于突破;请别人帮助修改,则“旁观者清”,易于发现新问题。徐迟的报告文学《在湍流的旋涡中》就是在臧克家的帮助下修改完成的。徐迟写这篇文章,当时已写了三遍,越写越长,都不成功,最后把它放下,到云南去了。后来,臧克家了解到他写作的情况,指出他写得“太不精炼了”,并给他选了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和另一篇文章要他读。在臧老的帮助下,徐迟对原先写的稿子来了一个大的改动,重新进行了构思,结果只用了七千多字就把周培源的一生很好地反映了出来,这说明在修改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增加知识,开拓智力,提高水平。

4. 修改的技术

增。凡文中内容不够全面、充分,文字上有疏漏之处,都应加以增补,如增补观点、材料、文字、图表、标点等。

删:凡文中内容和文字表达上的赘余,应当一概删削,如删削观点、段落,删削材料、字句等。说不清楚的,删掉。

改:凡文中不够正确、严谨、恰当之处,应加以改动。改有大改、中改、小改。大改,就是对文章进行一次性大手术,改换体裁,变动结构,推倒重写;中改,增删材料,改动格局,增减一些内容文字;小改,仅就文章进行“小修小补”。一般集中锤炼字句,润饰语言,检查文面,修改病句,改换标点等。

调:对文中材料、句子、文字等,进行顺序上的调整,使文章明晰,条理清楚。例:

青岛大学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遵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走厚基础、高质量、有重点的发展道路;实施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贯彻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走高质量、有重点的发展道路;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教学水平提升、学科品牌建设、科研振兴、人才强校、国际化发展和管理创新等六大办学战略,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走高质量、有重点的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教学水平提升、学科品牌建设、科研振兴、人才强校、国际化发展和管理创新等六大办学战略,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会计论文修改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经严重的阻碍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首先就我国会计企业准则的制定模式、内容等做出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关系,旨在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力。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

现如今,会计信息质量已经受到业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而会计准则是规范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技术约束,是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保障,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的高低始终是息息相关的。

一、我国会计企业准则的制定。

(一)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定的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尽相同,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也完全不同,因此,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不一样的。其中业界主要有几种主流的分类方法。第一种方法为二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由政府和民间主导制定模式,代表国家有英美法的发达国家;第二种方法为三分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不太常见。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形式上看我国的会计准则模式为制度型;从服务对象上看,则又属于混合型。综合各个业界人士的观点,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带有一定我国特色的具有政府管制模式的会计准则模式。

(二)我国的会计准则内容。

会计准则的内容受到经济、文化、地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因此,会计准则是一种呈现着动态发展的趋势。自从以后,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时还发布了38项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些与20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一起构成了我国的财务报告准则。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

(一)会计信息概念与特征。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管理中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的各类数据,会计信息产生于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中,具体包括凭证上的各类原始的会计数据和经过会计核算而产生的账簿、报表上的各类信息。会计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会计信息的主要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指的是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描述的经济事务都是客观有效的;第二,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是反映各个会计主体的一定时间内的所有的经济事务,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全面性和连贯性;第三,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存在必须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给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提供有用的信息;第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具体指的是会计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段的比较;第五,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迅速、及时,体现当时的具体的经济情况;第六,会计信息的可计量性。具体指的是会计信息要是必须可以计量的,且所提供的数据必须有具有量的确定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与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定义因各个国家的国情而不尽相同,但是综合来看,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大都表示的是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所有需求的总和,这个难以通过量化的具体形式进行衡量,因此就只能通过制定相应的特征来进行描述。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理解性,这个特征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为重要的特征;第二,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决策有用性;第三,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关性的特征;第四,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的特征;第五,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不是一个松散的关系,而是一个综合有效的并且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关系。

(一)企业会计准则关注重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首先,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筹的作用,这个基本准则确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以实际发生额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等。只有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才能使得会计准则真实可靠,内容科学完整。其次,企业的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更强的相关性,使得企业的报表披露更加的充分,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很好的为使用者提供决策的服务。

(二)企业会计准则制约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首先,表现在企业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的最主要基础点之一。因为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是一个公司管理层用来反映企业经营效果与财务情况的基本载体,而企业的会计准则就是将会计确认、记录、报告等一系列的会计程序进行信息确认的规范性文件。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的质量。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制约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而成为了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基础之一。其次,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企业可能存在的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对称性。一些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私人契约的约定,使得公共的会计准则变得缺少约束力。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使得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同一个会计事项形成一个有效的预期,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后,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具有保障的作用。严格制定企业的会计准则能够对于企业的会计进行一定的监督,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三)企业的会计准则增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会计实践活动,容易给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带来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企业新旧交替的时候,会计准则无法规避会计信息质量的真伪性。其次,由于各个企业的特点不一样,经营项目也不尽相同,所以会计准则的内容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局限性,这就间接使得有些企业的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失真性,不能完全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各方利益的博弈,会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留下一定的弹性空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信息的失真提供的可乘之机。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已经越来越成为妨碍我国资本市场良性发展重要阻碍。而企业的会计准则则是规范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技术约束,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卡,并且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郭志明.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

[2]蔚思远.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修改论文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学生,修改论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里我想分享我在修改论文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将从初次修改的困难、论文结构、语言表达、参考文献以及修改的重要性五个方面来谈论修改论文的心得体会。

一、初次修改的困难。

初次修改论文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一开始会感觉到很烦躁,甚至想要放弃。但是,如果你能够全神贯注地阅读自己的论文,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那么你就会发现初次修改不仅仅是修改,而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通过检查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你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不要怕困难,勇敢去修改吧。

二、论文结构。

一个好的论文结构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你的思路。在修改论文时,你需要检查一下是否有明确的论点和清晰的段落结构。另外,你还需要确保论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充分表达了你的观点。如果你发现论文结构不太完整,那么你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如何安排你的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组织论文结构。

三、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你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简洁,那么你的论文会让人感到舒适和易懂。在修改语言表达时,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想清楚要表达的意思,写什么、怎么写;二,检查单词是否拼写正确、是否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语言风格;三,检查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否能够清晰表达你的意思。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那么你的语言表达就会更加精彩。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你的论文更有说服力。修改参考文献时,你需要确保参考文献的格式和样式都符合学术要求。此外,你还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你遇到了参考文献的困难,可以寻求帮助,例如请教导师或者向专业的论文修改机构咨询。

五、修改的重要性。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修改是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修改论文,你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另外,修改还有利于保证论文的准确性和优秀性。所以,无论你是初次修改还是多次修改,都要认真对待,从中不断汲取提升自己的经验。

总之,修改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它是必要的。通过修改,你能够找到论文中的问题、增强论文的说服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我认为,修改论文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和必要的过程。希望以上的五点心得体会能够对大家在修改论文时提供一些帮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