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工作总结大全(13篇)

时间:2023-12-06 11:45:32 作者:XY字客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展,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做出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地名管理工作工作总结

又到了岁末,辛苦忙碌的工作也将暂告一个段落。坐下来仔细回想这一百多个日子,幸苦忙碌中有郁闷又有收获。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一下我这半年的工作。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从小树立他们的民主意识。

首先让他们自己选出班干部。我让学生先自我推荐,再民主投票,最终确立班级领导班子。而且宣布班干部一月一选,不合格的中途换人。班子确立后,由各主要班委负责制定各线的规章制度,处罚条例,张贴上墙,作为班级公约,共同监督遵守。成立班级矛盾调解委员会。六年级的孩子比较小,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的眼中都很严重,不解决吧孩子很受伤,觉得老师不重视他;解决起来又太繁琐;解决不好孩子又觉得老师偏心。成立矛盾调解委员会,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学会与人相处,宽容、谦让.班级重要事情都由全班同学投票表决。如评选模范学生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明白他在班级中很重要。

2.营造爱老师、爱同学、爱劳动、爱学习、爱运动、爱唱歌的温暖人性的班风。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对那门课有了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我在班上倡导一种尊师爱师的氛围。并且从我做起,做一个和蔼可亲的班主任。让孩子敢于亲近,敢爱,敢和我交流。利用班会教育感化,利用节假日给老师送祝福,引导孩子不仅有爱,还会表达爱。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无论对孩子自己对他的家庭对社会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班级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开朗乐观洒脱的性情。我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我带领孩子们唱歌,告诉他们唱歌是一件多么快意的事;我和孩子们一起踢毽子、打球,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孩子有了对生活的热爱,精神面貌都意气风发,阳光开朗。

3.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熏陶孩子的性情。

在教室布置中,我和孩子们特别商量了一朵花,张贴在教室的正前方。两片绿叶上写上好习惯,和好性格,小花上写上宽容、专注、守礼。让孩子时刻铭记在心。每天对照进行反省。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每个星期背诵一首应景的古诗,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熏陶。在学习背诵经典中触摸一种诗意的人生。

4.注重家校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支持。

本学期利用访万家活动走访了全部学生,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更加方便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通过家访,也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政策,孩子在班级的表现,不仅取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对孩子也是很重要的鼓励。

作为一个新班主任,我尚有许多做的不够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加努力。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4月11日下午,蚌埠市民政局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会,蚌埠市民政局副局长刘超主持会议,传达了安徽省地名普查工作会议精神,并安排了下一阶段蚌埠市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工作。

会议要求,一要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普查获得的地名属性信息、多媒体信息录入系统,依照地名普查工作地图和实地勘测的地理坐标,修改整饰电子矢量地图,建立图库连接关系,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地名管理平台。

二要建立地名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利用地名普查数据加工制作地名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库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地名网站、查询触摸屏、热线查询电话等地名公共服务平台的查询数据库,或为政府业务平台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三要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利用普查成果,开展地名文化学术研究,探索地名的发展规律、历史文化特征和内涵,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落实保护措施,申报认定地名文化遗产;开发地名公共服务产品,编制出版地名志、图、典、录和地名丛书等公共服务产品。

四要加强地名成果与其他地理信息的综合利用。将普查成果纳入“数字城市”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电子地图索引;同时与国土测绘、公安、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基础地理信息的维护更新,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地名管理工作工作总结

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历程,我们记忆犹新,这学期是比较特殊的一学期,市里、区里的活动多,又适逢幼儿园建园20周年,也是大班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活动的关键时候,但幼儿在我们三位老师的配合下,各方面发展很不错,做到忙中有序,忙中有收获!年轻的何老师经过一学年的锤炼,在组织幼儿和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编排的舞蹈《老师亲妈妈亲》获得了领导和大家的一致好评,展示了大一班的风采,王子祎在省科技画比赛中也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也为幼儿园和班级争得了荣誉,现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班级管理方面。

我们班三位老师能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各项制度,认真执行各种计划与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三位老师彼此间经常沟通,能以主人翁的心态面对班级的各项事务,团结、学习、互助、乐于奉献,有事大家商量,牢固树立幼儿第一的意识,从而促进班上工作正常有序较好的开展,如六一自助餐大会、毕业典礼、等活动中,我们能积极出谋划策共同商讨、积极投入节目的排练和配合排练的带班工作,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是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学期,也是在园关键的一学期,我们班两个老师能通过观摩、看专业书等形式加强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心得,认真备课、写论文、教学反思、个案分析等,提高科研水平,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了使教育活动更有效果,我和何老师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网查资料、自制教玩具,孩子们对活动投入的极大兴趣使我们信心倍增,小朋友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班级幼儿全部上蒙氏班就是最好的证明,整体幼儿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并对棋类、阅读等益智活动很感兴趣,阅读的兴趣也很高,部分孩子已具备了初步阅读的习惯,活动能专注、积极!本学期何老师和我成功的对家长开放了半日活动,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还顺利的完成了送教下乡的任务,也获得大家的好评!

三、幼小衔接方面。

在完成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有意识的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小学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对小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着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入学准备,并带幼儿参观了依泽小学,让他们对小学有个直观的认识,并在活动中注意常规培养:如活动中不入厕、不喝水、学会整理自己的文具盒、用具、书包等,布置简单的家庭的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还通过值日生形式,让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在书写、阅读和20以内加减运算方面,对孩子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训练,相信小朋友们会很顺利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

三、家长工作方面。

每天公布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的`表现,是家长们最关注的,并利用“家长园地”给家长们提供一些保教方面的好经验和好方法,认真填写《幼儿个体成长记录》能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还经常和家长电话交流,做到及时沟通,使家园的信任感更强,努力达成教育一致性,积极争取家长对班级各项活动的支持配合,如:家长会、半日活动观摩和园庆服装的统一购买上,就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四、卫生保健方面。

1、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班级各项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儿的护理工作,杜绝传染病流行,班级幼儿出勤率一直高并无事故发生。

3、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快。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当看到我们班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要到小学学习,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肯定和赞扬,我们的老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对班级工作的最大支持和鼓励,虽然我们工作也有不到位的时候,但是家长的宽容和大度给了我们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我们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大更好!

市区划地名上半年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管理,实现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关于最新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

20最新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管理,实现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

(二)自然村(集镇)和城镇内的居民区名称;。

(五)开发区、保税区、示范区、农场、林场、牧场、盐场、油田、矿山等名称;。

(六)机场、港口、铁路(线、站)公路,桥梁、隧道、船闸、交通站点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七)水库、灌区、堤防、闸坝、发电站等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八)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纪念地等名称。

第三条对地名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的地名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地名工作规划;。

(三)推行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

(四)审核、承办本行政区地名的命名、更名;。

(五)组织编纂地名图书资料;。

(六)监督地名的使用,对地图、牌匾中的地名实施审查;。

(七)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地名档案;。

(八)组织地名科学研究。

公安、建设、规划、交通、工商行政管理、旅游、邮政、通信、水利等部门应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地名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实行地名申请、登记、审核、批准。公告制度。

第五条使用标准地名、保护地名标志是每个单位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章地名的命名、更名。

第六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人民团结;。

(二)反映当地人文、自然地理特征;。

(三)一般不用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

(六)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桥、渡口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一致。

(七)地名用字避免使用生僻字、同音字和字形、字音易混淆的字;。

(八)新建的城镇街、路、巷、居民区应按照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予以命名。

第七条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违反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不文明、不健康、庸俗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地名、应予以更名。

(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

(四)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予更改。

第八条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其审批权限和程序如下:

(三)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自然村(集镇)的命名、更名,由其所在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抄上一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城镇内街、路、巷、居民区、楼、广场和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建筑物的命名、更名,由所在地地名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抄上一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跨市、县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分别由省、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内外著名的或涉及邻省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本办法第二条第五项至第八项规定的具有地名意义名称的命名、更名,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承办,但应事先征求所在地县级以上地名管理部门同意,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因行政区划变更、城镇改造、工程建设等原因消失的地名应予废止。废止的地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第三章地名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批准的标准地名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编纂本行政区标准地名出版物,其他部门不得编纂。

第十五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公告、文件、证件、广播和电视节目、报刊、教材、广告、牌匾、商标、地图等方面使用的地名,除特殊需要外,均应使用标准地名(包括规范化译名)。

第十六条城镇的街、路、巷、居民区、楼,自然村(集镇)、桥梁、纪念地、风景名胜区、台、站、港、场等必须设置地名标志。

一定区域内的同类地名标志应当统一。

第十七条地名标志中地名的书(拼)写形式及地名标志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八条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费用,可采取受益单位出资、工程预算列支、同级财政拨款等方式筹措。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地名档案,保证地名档案安全、完整。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条对推广使用标准地名及保护、管理地名标志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擅自对地名命名、更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二条偷窃、损毁或擅自移动、更改地名标志的,责令恢复原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1990年2月24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为切实做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工作,确保统一步调、统一标准、统一时点完成验收任务,4月24日,市地名普查办在区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自查核查工作会。

甘肃省地名研究中心武江民教授一行对我市第一批验收的西峰区、庆城县、合水县地名普查整改成果和第二批镇原县、华池县、环县、宁县、正宁县的组织实施、地名成果等“18+9项”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查验。市县民政局分管领导、业务主办及技术服务单位人员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与地名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甘肃省地名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武江民副教授对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武教授指出,第一批验收的3县区整改质量较好,已基本达到省级验收标准。第二批验收的5县全部通过质检软件的审核,但还存在组织实施材料缺项、工作图未按规程标注、图载地名漏普、历史地名调查缺失、地名成果表填写不完善等问题。

市民政局副局长付怀情强调,地名普查验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要抢抓时间,调配人员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对武教授提出的问题抓紧整改。在保证普查质量的.前提下,超前赶,确保顺利通过各级验收。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4月7日上午,市区划地名处处长李福安、西安地名协会会长王佳、监理单位天润公司一行5人来阎良区开展地名普查核查工作。区民政局局长逄国哲,分管领导谢利选陪同,普查办工作人员和外包服务公司配合。

会上民政局副局长就阎良区目前地名普查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区划地名处、监理单位和专家组,按照《质量评价体系表》,逐条对照,全面、严格核对普查实施情况、普查成果、普查数据库进行核查,对核查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对疑难问题做了重点解读。同时要求在迎接省检查验收的攻坚期,要增派人手、加班加点,倒排工作计划,加快普查工作步伐。对普查资料内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归档,高质量地完成普查验收的18项台账资料和地名普查9项成果,为省级核查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各村委会、镇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xx〕3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闽政办〔20xx〕112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闽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以及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南政办〔20xx〕120号)、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南地名普查组发〔20xx〕1号)的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全镇24个行政村都在普查范围内。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具体为:

(一)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命名罔顾传统、刻意崇洋、虚张声势、名不符实,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设置地名标志。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地名标志。

(四)开发、应用地名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二、时间步骤。

此次地名普查标准时点为20xx年12月31日。普查从20xx年7月开始,到20xx7年12月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1、成立机构。成立以镇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临时借调办法安排2至4名工作人员,配置必要办公场所和设备。

2、制定文件。以镇政府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制定下发普查实施方案;做好普查经费的预算文本。

3、动员部署。召开全镇地名普查动员部署会议,由镇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作动员讲话。11月底前,召开地名普查业务会议。

4、组织培训。安排人员参加县上组织的普查业务骨干培训。12月底前,完成普查工作人员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20xx年1月至20xx6年12月):。

1、收集资料(20xx年1月至4月):全面搜集与地名相关的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以及相关属性信息资料,包括图、录、典、志等,对资料进行整理、甄别、论证和审定,编写地名普查目录、绘制普查工作图、制定地名普查登记表。

2、实地踏勘(20xx年5月至12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实地调查地名现状,查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3、标准化处理(20xx6年1月至3月):根据国家和省上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按照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普查的地名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

4、地名标志设置(20xx6年3月至5月):依据国家有关地名标准,对应设未设的地名设置地名标志。

5、数据库建设(20xx6年6月至9月):完成地名文字和图形信息及多媒体数据录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根据普查成果和工作图,修改矢量地图上的地名注记和变化的地物,建立县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6、普查成果制作(20xx6年10月至12月):填写各类普查成果表;标绘地名普查成果图;对普查成果和文件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起草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起草地名普查成果上报审批报告。

(三)验收上报阶段(20xx7年1月至6月):。

1、逐级验收。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1月至3月,完成普查成果自查工作;3月至5月,做好迎接县、市级核查工作;5月至6月,准备好普查成果省级验收工作。在逐级验收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边验收边复查。

2、上报归档。普查成果验收合格后,逐级上报。完成普查文件、资料、成果等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普查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四)完善扩展阶段(20xx7年7月至12月):。

1、迎接验收。迎接国家“二普”办对“二普”成果抽查。

2、汇集成果。县、镇民政部门负责组织编纂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

3、服务建设。利用地名普查成果,建设完善地名网站,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地名信息服务。

三、普查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责任,精心筹划指导,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村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主动参与,特别是已有的资料、信息、数据要及时、准确提供。

(二)严格操作规程。要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有关政策规定、技术标准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过程中,对有关资料、数据和信息,要边普查边复核,并实施分类按责管理,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可靠。对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必须严格保密,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承担地名普查的实体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资质和保密资质。

(三)健全普查队伍。要专门抽调精干的人员负责“二普”工作,并送往上级进行“二普”工作培训或自行培训。在地名普查期间,各村要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

(四)广泛开展宣传。各村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宣传栏、街路牌广告栏和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三、普查范围。

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涵盖全镇所有村居委会。有以下相关信息。

(一)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

(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会居委会)。

(三)交通运输设施名称。

(四)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

(五)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渠、堤坝、发电站)。

四、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7月15日—7月25日,组织动员,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人员培训。

第二阶段:7月25日—8月5日,搜集资料,调查摸底,填报表格。

第三阶段:8月5日—8月25日,收集表格,登记勘测。

第四阶段:8月25日—9月15日,网上录入信息。

第五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班,一把手负总责,专班专责,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经费。

(二)切实认真负责。操作人员要走村入户,深入实地,了解实情。

(三)确保工作进度。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各地要根据全镇统一部署,把握工作节点,按时完成任务。

(四)强化协调配合。各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要主动配合镇普查办,及时提供数据,交流进展情况,推进工作落实。

更多。

地名工作总结

自从开展地名设标工作以来,在自治区民政厅、地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设标工作有序推进、步步深入,实现了从规划向实施的全方位拓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设标之初,我局主管副局长专门了参加地区关于国家标准专业培训,并认真学习其他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学习回来后,积极向领导汇报,并联合相关部门业务通知进行了宣传发动和经验交流。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同志们充分认识到,路标门牌设置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高度的认识,把路标门牌设置作为一件实事来抓,并且加强对县城群众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对设置城市地名标志工作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地名标志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推进。

为确保岗巴县城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局、民政局、发改委、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质监局、邮政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镇设置标准地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设标工作的组织实施。地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具体负责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组织和协调工作。在道路设标工作方面,首先对县域内的街、路等具有道路地名意义的名称进行核查,对有道无名,有路无名的予以命名;对已经使用未经审批但符合命名原则的地名要正式定名,否则重新命名;对一名多用的道路名加以整顿;对不规范的道路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粗俗不雅的予以规范;凡不符合地名命名规定的,一并予以更名。

为了摸清基本情况,我局在设置标志前认真对地名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摸底,本着“坚持标准、逐步规范、不重不漏、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沿街店面、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登记编码,按规范化、科学化编码规则做好门牌编制、设置工作,切实做到编码科学化、制作标准化、安装美观化、管理规范化。全面掌握城区街、路的布局和地名标牌的使用状况,确定清理、更换和设置地名标牌的制式、数量,制定城区街、路的地名命名方案,规划设计标牌制作,预算工作经费。为开展工作铺垫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协调、积极配合。

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局自觉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按照“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明确“一盘棋”的思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了大量艰苦有效的工作。民政局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全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实标准地名标志编制、制作、安装、维护等管理办法和制度;组织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业务培训及标准地名标志的制作;指导监督标准地名标志制作、设置和使用管理。财政部门协同做好门楼牌收费管理及招标定价工作。物价局负责审批路门牌的收费标准,协同做好门楼牌招标定价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局配合做好门楼牌招标定价及标准地名设置有关工作。

为使地名标志与岗巴的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狠抓地名设标工作,按照“在地委、行署的统一领导下,以地名法规为依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符合《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经过努力,地名设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域共设立大门牌42个,小门牌163个,二级路牌25个。

(一)拓宽渠道,筹措经费。

根据国家四部、局关于设置地名标志所需经费原则上由各地自行解决,其中部分地名标志设置可采用广告招标形式解决所需经费和关于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费用,可采取受益单位出资,工程预算列支,同级财政拨款等方式筹措的规定,我地区设置地名标志所需经费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门牌的`设置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2、沿街、路门牌的设置经费,由受益单位或受益人解决。

3、新建的居民小区、办公楼和其它建筑物的标牌的设置经费,由承建单位或受益单位解决。

(二)强化管理,保证质量。

“地名标志为法定的国家标志物,地名标志上的书写、拼写具有严肃的政治性,涉及国家主权和尊严,涉及民族政策;标志用材涉及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我县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法规,认真执行强制性国家产品标准,坚持标准,注重质量。为保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做到系列化、编码科学化、拼音标准化,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地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最后制作时,我们到由区民政厅审定的有生产资质企业采办。企业制作完成后交付的标牌产品,由县民政、城建、技术监督部门联合检查后,再组织埋设。标牌埋设方位,既本着与城市规划、市容建筑相协调的原则,又要注重视觉醒目、方便群众的原则,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地区地名设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县财政紧张,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地名标志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相比,地名标志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与地名标志的设立、建设与命名、命名与管理相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地名办工作总结

区划地名工作按照省、市设标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城区和乡村设标工作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我们把县乡村设标工作作为整个地名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谋划,积极与县领导沟通,与相关部门协调,使乡村设标工作有序推进,势头良好:首先城区街路标志共计103块已制作完成,其中双立柱灯箱式16块,单立柱灯箱式20块,单立柱不锈钢52块,单立柱普通钢管14块,单立柱叉式1块。其次是乡镇驻地村街路标志共计105块已制作安装到位,其中路牌50块,街牌55块。

二、对我县城区和乡镇驻地村街路门牌制作安装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制定了比较精细的实施方案,对城区8条街、13条路和10个乡镇驻地村设立的街路门牌进行了科学确定,已于生产商达成合作意向,生产安装后期工作正有序进行。我县乡村一半以上有旧式门户牌,里城道、北苏等乡镇保存完好,街路(巷)牌得到有效维护。

三、建立健全了城区街路门牌号码编程体系,根据城区的扩大进行有序衔接,并纳入微机管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对外交流,促进了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

四、设置地名工作网站,促进了地面公共服务工程的网络化,在网站上发布我县政区概况,景观照片等有价值的信息50多条(幅),有效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促进了企业间的对外交流。

五、制定下发了我县关于设立乡村地名标志工作通知,将地名工作纳入归口管理轨道,地名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幅提高。今年来,为两家生活小区进行了命名、为城区10家新上生产企业申请门牌号码进行有序编程批复,确保企业按期投产,发挥出地名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作用。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1、千方百计争取县财政资金,加快乡、镇、村设标工作工程,加快实施步伐。

2、在完成城区街路标志安装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街路门牌系统普查,对原有街路门牌,包括巷(胡同)牌进行整体更新,实现提档升级,达标规范的要求。

3、搞好地名网站建设,及时增加地名信息内容,强化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发挥地名网站的传输作用,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交流提供便捷服务。

4、完成好省市地名工作下达的各项任务。

xx年的区划地名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具体帮助指导下,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领导要求,与兄弟县市比,还存在着不足:一是资金不到位制约了乡村设标工作的开展;二是县城区“三年大变样”街路翻新改造,影响了设立街路标志工作;xx年,区划地名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县领导宣传政策,求得给予支持,把乡村地名设标工作抓出成效。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范文

根据省民政厅《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天政办发[20xx]83号)精神,为做好我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查清全镇地名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我镇地名标准化水平,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立拖市镇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宋运文同志兼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目标任务。

查清全镇范围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一)调查地名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纪念地与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陆地水系、陆地地形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

(二)规范地理实体名称。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纠正地名译写不准确、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

(三)开发、应用普查成果。利用地名普查成果,为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提供精准数据。

(四)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实现地名普查档案,数字化管理。

地名普查工作总结

一个临时性的机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_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目的和意义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范围和内容普查范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区域以外的全国所有陆地国土(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普查内容: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三、时间安排此次地名普查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4年12月31日。第一阶段,2014年7月至12月,所有普查地区完成组织动员、成立机构、搜集资料、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完成所有地区的普查和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所辖相关县(市、区、旗)的普查和检查验收,既可同时开展,也可分期分批进行。

具体计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报_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第三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完成成果完善、上报、汇总工作,建立档案,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利用。

地名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按照年初工作计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研究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掌握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根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采取落实绩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交流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

(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进。

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研究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量。

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离,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衔接,确保工作顺利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

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志上错拼、漏拼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志进行纠错检查。

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有关县(市)、区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积极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认真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按照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1.抓好《xx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意见,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

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须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根据省级预审意见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巩固完善。

1.健全城区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志的完好、整洁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继续开展门楼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宁海、余姚、奉化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区地名标志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志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进一步巩固地名标志设置成果。

2.农村地名标志设置不断完善。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积极开展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xx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所有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志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志进行招标、制作,预计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

(四)数地名取得新进展。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进地名数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免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及时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传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积极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地名软件。

(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

1.积极慎重做好提供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积极应对,或通过委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

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方便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积极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xx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

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传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传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厅要求,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开始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

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重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

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进。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

按照xx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继续注重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考和理论研究,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的联系,掌握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和动向,熟悉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学习,探索减少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

2.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研究。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统筹区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探索培育中心镇的发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完成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关课题的调研。

3、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继续加强对辖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积极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传,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辖区内政府驻地建设立项审批和搬迁的报审工作。

1.加强地名文化理论研究。继续抓紧落实地名理论研讨的发动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理论研究队伍,努力提升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水平。认真撰写地名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各县(市、区)至少要有一定质量的2篇论文,有条件的地区应多承担些,参加省地名理论研讨的`论文在9月15日前上报市地名办。全面总结五年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快建立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各地要在9月底前,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总结,并以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局)文件形式上报市局。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地名网站的作用,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各地要积极参与省厅区划地名处设立的网上交流平台的工作信息、理论探讨等交流活动。

2.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象山地名规划要根据省地名学会的预审意见,认真修改后争取在7月中旬报市局,由市级专家进行评审;尚未向当地政府报审地名规划的地方要抓紧修改完善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报当地政府审批。地名规划经批准实施后,有关地区要大力做好地名规划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贯彻执行职责,加强与规划相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跨部门的地名规划协同执行机制,确保地名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3.健全地名标志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老小区门楼牌的更新和东部新城路标调研工作,推行住宅小区住宅分布平面导向图设置,完善农村门牌设置,提升地名标志规范化、美观化功能。要加强对地名标志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4.探索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以地名查询触摸屏等地名信息化服务新途径。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各级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库的更新,着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的能力。

1.扎实做好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配合台州方完成“甬台线”联检任务;各县(市)、区要在9月底前完成11条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按照“一线一卷”要求,认真做好界线档案规范化、制度化工作。

2.认真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厅《关于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民区[]18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依法治界工作机制,加强与综治办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健全界线管理四项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界线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平安边界建设考核力度,在7月底前落实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有关地区要抓紧协调处理跨界建设问题,力争全面完成全市2条市级界线和19条县级界线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任务。各县(市、区)要对照省厅年初下发的“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考核标准”进行认真自查,在9月底前将自查情况报告以民政局名义上报市局。市局将于10月中下旬,采取集中考核、分头打分的形式,组织对县(市、区)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考评活动。

地名工作总结

自我市被确定为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单位以来,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政厅、宁波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从去年8月份开始,全市近500名普查人员齐心协力,用5个月时间,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基本摸清了全市30年地名变化情况,建立完善了地名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5个镇。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83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189号)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十一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15153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085条,陆地地形名称248条,行政区域名称2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374条,非行政区域名称26条,居民点名称2232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6152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300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380条,建筑物名称9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3211条,历史地名1031条。标绘1:1万纸质地图60幅,测量地名经纬度5000多条,地名标准化处理283个,设置重要地名标志39块,制作地名标志登记表618份,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950多条,新增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7430条,修改整饰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矢量地图,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4182份(幅),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市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地名普查工作,去年8月9日,袁金祥副市长专门听取汇报,20日提交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5日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慈溪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二个文件。26日召开了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统计、工商、水利、文广、农业等17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指派联络员,负责相关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的提供。

普查前期,做到了组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设备、资料六个方面落实。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和招聘10人组建市普查办公室;落实普查所需经费117万元;安排5间办公用房;购置电脑、复印机、照相机、摄像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备;收集各类志书、图册、档案等200多册,收集部门掌握的行业地名信息资料约2.5万条次。各镇(街道)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具体业务负责人,配置了必要的技术业务人员,据统计,各镇(街道)共聘用经验丰富的普查业务人员71人,实地调查人员422人,间接参与到普查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

(二)注重培训,强化指导,因地制宜采集地名信息资料。注重业务培训,力求科学规范。分三个层面,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对市地名普查办的技术人员进行普查工作规程、数据库安装、资料采集、地图标绘方法等为期一周的培训。其次召开第二次全市地名普查业务培训会议,对地名普查业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培训。三是由各镇、街道组织对镇、村普查人员进行动员培训,市地名普查办的派员指导授课,共举办13期次,400余人参加了培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普查办分5个组分片对应指导,深入镇、村,及时解决在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收集的资料通过u盘下发各地作为参考资料,制作样表以供借鉴。树立样板,重点指导龙山镇、宗汉街道开展普查;典型引路,分东、西二片分别召开现场交流推进会,交流经验做法,督促推进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镇(街道)为基本普查单位,具体负责采集本行政区域的地名信息资料,填写“二表”即《地名目录》和《地名登记表》,标绘1:1万地形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普查。一是以村为责任单位开展普查。普查资料下发至各村,由各村落实人员填报登记表,镇、街道审核、汇总。如宗汉街道、横河镇;二是以镇(街道)为主,村(社区)配合开展普查。镇(街道)抽调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填写登记表,标绘地形图,然后深入村(社区),由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员现场进行核对、补充。如崇寿镇、庵东镇;三是镇、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镇负责跨村道路、河流、镇级层面的地名调查和地形图的标绘;村负责本区域内其它地名的调查。如坎墩街道、观海卫镇等。普查人员普遍做到“一查二看三问”,查找资料,实地察看,访问座谈,努力提高地名普查的数量和质量。横河镇建立了qq群,方便交流工作;掌起镇聘请专业人员标绘地图,确保地图的标绘质量。

(三)层层审核,考证录入,尽力保证地名普查数据质量。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分四个层面对地名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把关。第一层面在调查登记时每一地名信息资料都有登记人、审核人。第二层面由镇(街道)组织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对本辖区普查人员填报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审核并且分类汇总。第三层面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实和确认。第四层面由市普查办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地名调查登记资料进行核对,确认合格后录入数据库。若出现不同志书、调查与志书记载不一致的,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在汇总资料的同时,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进行标准化处理。由各镇(街道)分别梳理核对,提出地名命名更名预案,由当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统一汇总上报。从普查资料看,桥梁名称重名较多,新建、延伸道路无名情况较多。个别镇因行政区划调整,出现本行政区域内道路的重名。普查办根据国家、省、宁波市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按地名命名、更名权限和程序,进行审定和标准化处理。对第一次地名普查遗漏的、已约定俗成的老地名直接确认。对有地无名的及时命名,如坎墩街道召开座谈会对工业园区新建道路进行命名。重名的情况较复杂,须慎重对待,能改则改,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暂缓处理。

(四)设立标志,整理资料,着力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对重要地名,增设地名标志。沿329国道、中横线的行政村增设指示牌,骨干一类河流与中横线交叉处设立标志牌。此项工作得到了慈溪市交通局路政大队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实地踏勘,定点定位定样式。新设村指示牌24块,河流地名标志15块。整理资料,制作成果。对各地采集来的调查登记表、工作草图和照片、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检查、整理、编撰,处理为标准内容,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委托宁波国土测绘院转绘1:1万纸质地形图,修改整饰1:1万矢量地图,利用gps技术方式和图解法测量地名经纬度。完成地名普查数据的图库匹配,生成地名成果图表15024张。根据《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档案管理规定》,在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做好地名普查成果的立卷归档,可建立文书档案15卷,地名成果档案15213册,特种载体档案2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