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4-01-30 15:41:13 作者:LZ文人

三年级教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我们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蹩脚、刻薄”等词语。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揣摩,概括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百万英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进行对比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激趣。

来,读读课题。

这篇文章节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读课题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师:课文预习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课文当中写了哪些人物?

师:板书(“我”托德老板)“我”是课文当中的主人公、马克吐温笔下的一个人物、百万富翁而不是作者,所以聪明的孩子会提醒我加上双引号。

师:这三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1页,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三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两位同学说)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受托德。

师过渡: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后续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这类文章主要靠我们自己读懂、悟透。

托德和老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最能体现托德特点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旁边试着用词语概括出他的特点。

师巡视。

师:有些同学特别关注长长的、有意思的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你先说。

句子1:我等候着,一直等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

师:这句话写出了托德的什么特点?(以貌取人)蹩脚的衣服是怎样的衣服?(难看、别扭、差)。

换角色:师:托德为什么会拿最蹩脚的衣服给我?如果那天去店里的是老师我呢?(生说)师:见到衣衫褴褛的“我”拿最蹩脚的衣服,而见到像老师我这样的就———像他这样根据别人的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就是典型的以貌取人。(生板书:以貌取人)。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句子2: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指名读、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托德的什么特点?(刻薄)。

指导读句子。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们都关注了这个句子。课件出示。

句子3:他微笑着接了过去——(第六自然段)。

师:这段话马克吐温是抓住托德的什么来写的?(神态:师板书笑容)。

师:你们对笑有研究吗?(说几种笑:傻笑、狂笑、偷笑、皮笑肉不笑)。

师:托德的笑属于那种笑?(ppt出示:沙皮狗)看像不像托德?

对照课文:有什么纹,就像—又像—托德的笑。

师:为什么他笑的这么难看?之前看到衣衫褴褛的我认为我是个穷鬼对我傲慢无礼,现在我从口袋掏出了一张百万大钞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的脸为何变得如此快呢?无非是冲着我的钱。可见他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生板书:见钱眼开)。

师: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德的笑容的?他的笑像—又像———这叫打比方,出示图片:熔岩夸张、讽刺)。

师: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他的笑是如此的虚情假意(生板书:虚情假意)。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托德的笑来刻画,他是一个以貌取人、刻薄、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人。(根据板书小结)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锻炼生概括能力。

师:这段话马克吐温是抓住托德的什么来写的?(神态:师板书笑容)。

师:你们对笑有研究吗?(说几种笑:傻笑、狂笑、偷笑、皮笑肉不笑)。

师:托德的笑属于那种笑?(ppt出示:沙皮狗)看像不像托德?

对照课文:有什么纹,就像—又像—托德的笑。

师:为什么他笑的这么难看?之前看到衣衫褴褛的我认为我是个穷鬼对我傲慢无礼,现在我从口袋掏出了一张百万大钞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的脸为何变得如此快呢?无非是冲着我的钱。可见他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生板书:见钱眼开)。

师: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德的笑容的?他的笑像—又像———这叫打比方,出示图片:熔岩夸张、讽刺)。

师: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的窘况,他的笑是如此的虚情假意(生板书:虚情假意)。

四、读中感受老板。

师:文中还有一个人—老板,马克吐温又是抓住老板的什么来写的?(语言)。

全文不过1549个字,而老板就说了604个字的鬼话。实在是累,累人的事老师来做。(师范读)同学们静静地听静静地思考:用四字词语概括老板说起话来!!(语无伦次滔滔不绝鬼话连篇信口开河胡编乱造)。

师学老板说话(要有声情并茂的感觉)。

师:老板之所以这样滔滔不绝的说话,说这么多废话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我的——钱。

师:浏览老板说的话,他说话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生找句子体会(拍马屁吹牛奉承)。

师指导学生读。

换位思考:师:假如“我”一进店就遇到老板没有遇见托德结果会怎样?

生体会老板和托德一样都是(一路货色一丘之貉)。

师:其实马克吐温不仅抓住了他们的神态和语言描写,还抓住了他们的(动作)来刻画,你们找得到吗?生找出来读一读。

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这篇课文选自——出示《百万英镑》故事梗概和马克吐温图文简介激发阅读兴趣。

(生快速浏览)师:像托德和老板这样的人书中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板书设计:

金钱的魔力。

我、托德、老板。

(见钱眼开、以貌取人、刻薄)。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例4)教科书p55、56。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列竖式计算。

1、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创设情境。

情境图、日历。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1、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2、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3、汇报,师板书:32÷6。

4、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5、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6、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7、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1、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练习十三第3题。

2、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

3、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题。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32÷6=5(组)……2(人)。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设计意图:在备课时,看到这道练习题就感觉有很多内容可挖,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完整思考过程的训练,即“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着手解决——回过头来看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枚举法”策略的渗透,培养学生有序、完整地思考问题,所以就把它进行了修改,作为一个例题教学。

1.出示例题图,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个人要租船;

问我们该怎么租船。

2.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租船方法?

学生回答:可以全租双人船,要4条;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条;

可以租1条四人船,2条双人船。

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没有了。

3.指导列表:我们可以把这三种方法用一张表格清楚的表示出来,先请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项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学生独立尝试,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谁的填法更合理。

反馈:比较一下下面的两种填法,你认为谁的填法更合理,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40。

方法二02。

方法三21。

填法2。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40。

方法二21。

方法三02。

学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规律;

可以看出双人船条数慢慢减少,四人船条数慢慢增加;

这样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还有别的合理填法吗?

填法3。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

方法一02。

方法二21。

方法三40。

学生回答:可以先全租双人船,然后慢慢减少双人船的条数;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减少四人船的条数。

5.进行选择: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会建议大家怎么租船?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双人船,因为双人船坐着舒服;

我会建议大家全租四人船,因为四人船只要租2条,费用便宜;

我会建议大家租2条双人船和1条四人船,因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双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们一般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该怎么租船的?

学生回答:从费用的角度。

那我们算一算:三种租法各要付多少钱?(把表格补充完整)。

租船方法双人船条数四人船条数总共费用。

方法一404×4=16(元)。

方法二214×2+7=15(元)。

方法三022×7=14(元)。

现在,你知道该选哪种租法了吗?

学生回答:选第三种租法,这样租费用最便宜。

6.延伸:出示第2个问题“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春游中会遇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例3。

1背氏中畔。

出示例3画面。

教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教师:你准备怎样计算参加春游的人数?参加春游的人可以看成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已经开走的和已经坐好没有开走的车都是准载45人,可以合在一起看,一共坐了12辆车,算出车上的人,再加上没上车的,算出总人数。

三、课堂活动(第23页)。

师:请大家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提出目标。

1.趣味口算(1)进行口算练习。

8+49+67+76+85+10+86+65+815-513-1014-4。

(2)听算练习。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p107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并列式(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8、7、6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学习,同桌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p107的例4与做一做,并根据图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2)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1)例题展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a、用数数算出兔子的总只数b、按颜色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10+5=15(只)。

c、按左右群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树上有7只小小鸟,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个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个,还剩多少个?9-3=6(个)。

(3)老师和同学随机质疑:a、为什么用加法计算?b、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只母鸡,有()只公鸡。一共有()只鸡。口+口=口。

(2)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4)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2.鱼缸里有16条鱼,小猫捞走了6条。鱼缸里还有多少条?口o口=口。

3.思考题:小红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5个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新本领,能很好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啊,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它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解决问题》小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标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馈。请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模板

1、使学生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生:第二名。

生:第一名。

……。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出示表格)。

生:我们班最多16面。

师:用统计表很容易看出各班的卫生成绩。

3.师:那你还可以知道其他班得红旗情况吗?(表格下面被树遮住)。

生: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

生:二(1)班比我们班少5面,

生:二(4)班比我们班少1面,

……。

4.师:知道他们班红旗比我们班少,可以算出他们有多少面吗?(补上问题)。

学生计算。

师:为什么这样算?同桌讨论一下。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就是.我们班多,我们班的面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二(2)班多的3面,从16面中去掉比二(2)班多的3面,剩下的就是和二(2)班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面数。列式:16-3=13(面).

出示课件。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5归纳.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你们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

师: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15-8=7,比15少8的数是7.

师: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生:30-6=24,比30少6的数是24.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2.出示书23页,做一做。

(1)国庆节促销,每个球优惠8元。

(2)让学生提出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把思考过程小声说给同学听一听.

(四)合作练习。

1、根据各国金牌数关系进行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借助11题对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0÷207×920÷584÷6。

2、计算。

(说说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观察101页2题画面收集数学信息。

2、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汇报)。

四、汇报交流。

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鼓励。

五、教师提升。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示:。

1、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找出问题。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

六、及时反馈。

解决练习二十三9、11、12题(结合11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七、学生谈收获。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模板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四)课堂总结。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32×12=答案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75÷5=198÷9=104÷8=。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内容。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投影片、课件。

一、故事导入。

二、玩中学。

1、探索有关0的乘法规律。

(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看图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用6530(个)每个小动物篮子里的6个苹果都吃光了剩几个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再汇报。

(2)独立计算,提出问题。

0×37×00×26。

引导学社列举出类似的口算题,如:8×0=?19×0=?0×14=?......

(3)总结规律。

学生观察教师板书上的算式,说一说你从中发现的什么?

2、探索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

(1)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130×5,列出竖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2)组内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结合13×5=65,使学生明确13个十乘5德65个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来。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有0的计算方法。

出示题目402×3,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较,找出最正确的再让学生举几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题,思考:看一看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题之间的不同的变化规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独立解答,结合具体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进一步解释第(1)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

3、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第三题学生填空后,可以让那个学生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观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给予鼓励。

4、下面计算对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谁表现的好?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口算。

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

2.填空。

210里面有()个十,

1200里面有()个百。

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

1.教学120divide;3。

(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

(2)把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3)说一说120divide;3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4)出示1200divide;3。

说一说,1200divide;3口算要怎样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1.练习七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七第8、10题。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精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分数的理解:分数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数量关系的刻画,分数是过程的记录,并不只是结果,是分数关系的表征,并不仅仅是对象的本身。

1、找准起点。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走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为基本模型构建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

2、充实素材。应用了课件的优势和学生手中的材料,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从不同角度体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动。提供充分的实际操作时空,让学生选一选、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数学意义,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开放选择:习题拓展,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数学参与。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过程和操作过程。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教学课件。

师:同学们小新想邀请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对,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每人两个。用数字2表示。

师:像刚刚这种分法数学上我们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书:平均分)。

师:这两块蛋糕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

师:这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几个?

师:那么“半个”就是“一半”,半个蛋糕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是的,当整数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请分数帮帮忙,这半个蛋糕我们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副板书:1/2)。

师:读分数时我们从下往上读,为什么能用1/2表示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简单的分数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由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回顾平均分,从整数过度到分数,初步感知分数产生的意义。“一半”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1/2”是生活数字化的结果。学生借助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构起知识桥梁。

师:一个蛋糕应该怎样平均分了?请你用课前老师发的圆片代替蛋糕试着分一分。

师:找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关注:学生操作的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对折重合,虚线描折痕,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师快速的涂色(斜线表示)。

师:你们也是这样分的吗?那好,现在请孩子们把圆放进课桌里面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圆,这个圆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追问:这一份是谁的1/2?

师:老师也分了一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ppt演示)。

小结:分后的两块月饼大小完全一样,这种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设计意图: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1/2,让学生上台操作,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全班一起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追问:半块月饼是谁的1/2。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那这个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问:怎样分的?

师: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书:二份中的一份)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这根接力棒红色的部分请你用一个分数表示。这条线段的红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师:孩子们,不同的三个物品,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

师:平均分成了几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

师:为什么大小不一样的圆都能用1/2来表示?

生:因为是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谁能像他这样有条理的再来说一说?

师: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个圆。这个圆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吗?

小结:看来要想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认识1/4。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为什么填4。

认识1/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为什么填4?为什么填1,你是怎样想的?

认识1/5。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块,还有吗?(这三个分数结合ppt讲)思维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两份是?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过月饼、接力棒、线段三种不同物体、以及大小不同的圆强调平均分成两份,理解分数意义。然后在理解1/2的基础上认识1/3、1/4、1/5,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化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分数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先写分数线,表示把月饼平均分;

再写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写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同桌间互相说一说1/2各部分的名称。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结:虽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