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实用21篇)

时间:2023-12-05 13:21:44 作者:影墨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些范文对书籍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和总结,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读书的有益启示和建议。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体会【】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作为指导者,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项修炼》第三部分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第三部分各项核心修炼:建设学习型组织分别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共同愿景。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我们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教学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通过学习书中这一章节,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过这种经验: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同时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第五项修炼个人读书心得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你越使劲儿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系统思考里有个名词叫补偿反馈,即愿望良好措施介入后引起系统的反应,结果抵消了介入行动所带的好处。这使我想起冬吴相对论有一期叫《少有人走的路》,当中说到如果是错误的心智模式,你越努力,可能越没有好的结果。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感觉这句话有翻译问题,应该是变糟之前还呈现好的状态,也就是补偿反馈的延迟反应。选择容易的办法往往会无功而返。书上表达为这是非系统思考的结果,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种固定的心智模式所造成的。因为我们对使用熟悉的习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确实会让自己感到放心。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比如用喝酒解决烦恼,结果烦恼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形成了,那就是酒瘾。专业名词叫转移负担。快就是慢。

因和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造成困难的根本缘由有时不是问题的顽固性或对手,而是在于我们自己。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杠杆不易被发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不是马上。把大象切成两半得不到两头小象。其实组织与生命系统一样具有完整性,是不可切割的。部门之间的界线分明,往往阻碍了重要的互动关系及共同发展,没有大局意识要想有大局发展真的有点难,这也是系统思考认识的关键之处。不去责怪。书上说分立的“他人”并不存在,你和那个被责怪的人都是同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似乎有点哲学意味,要大多数人认知还真不容易。

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它是一个思考框架,用它来观察的还有变化的模式。系统思考一组的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主要来自两个领域:控制论中的“反馈”概念,“伺服机制”。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的基石。

管理中真正的杠杆效益在于理解动态复杂性,而不是细节复杂性。理解上有点难度,细想想。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系统思考会逐步形成一种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和变化模式。它最终会通过帮助我们看清事件和细节背后的深层模式来简化生活。

本书观点认为现实存在是由种种循环组成的,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只看到直线,即表面性的东西。正面反馈:指鼓励赞许的评价。反面反馈:坏消息。系统思考的一个公理就是每一个影响既是因,也是果。这不就是辩证地分析问题嘛。系统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反馈过程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整个过程之外。我们必须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能与自然分离。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深思,至少对我来说是冲击性的。当我们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对很多东西会心存敬畏之心,你不会对他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你会感觉自己的渺小,你做事会做人会为他人他物考虑更多。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模板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正如书中所言,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取决于我们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式的不同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啤酒游戏的恶性循环,或者是“银行假日”的成功实施。

面对实际工作的问题,我觉得要想通过系统思考来解决和改进问题,就需要系统思考。

什么是系统思考?我认为系统思考就是要有全局观,掌握系统的结构、清楚全局的最终目标以及自己在全局的位置,以此作为自己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误导、不能让“反应式管理”继续流行,就是要动态思考、联系系统内所有结构思考。

比如,部门作为一个系统,部门工作总结材料的撰写是这个系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是负责征迁工作的协调,其他人负责的工作我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要完成这个总结的时候,就不能单一地从我这个岗位的角度思考结构、内容、措辞等,而是要站在部门甚至是整个公司、全市引江济淮这个全局考虑系统内所有工作的重点、责任、举措等等,才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工作情况。

如何才能做到系统思考?一要多学,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业务知识,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量;二要多思多想,包括针对不同问题的思考和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三要注重细节,对问题认识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细节的掌握,通过对细节的把控可以帮助我们深度思考;四要多写,写东西就是一个整理思路最好的方法,将所有的想法和思路写下来,在过程中会让我们思考更多;五要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实践来检验思考的东西是不是正确的,能不能解决和改进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思考能力。

简言之,在部门这个系统内,就是要不断地去干新的工作,学习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为部门管理提升、为公司未来发展发挥系统成员的重要作用。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是我们自己学习的障碍,又是企业高效运行的“拦路虎”。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工作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事,其他的事让别人去做就好了,哪怕多做一点就怨声载道。天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实这种做法,损失最大的便是自己,这无异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一个只做自己分内事的人,看似对自己工作负责,实际上对自己、对公司都是不负责任的。

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把自己限定在职位边界之内时,他们对工作中不同岗位之间的关联关系缺乏认知,对因为这种关联关系而产生的后果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始终用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看待工作,缺乏辩证的思考和发展的眼光。明明事情办砸了,但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做的很出色,问题不出在自己这里,这是因为个人的站位还不够高,眼界太窄、格局太小。

“我只是一个人,我管不了那么多;这件事与我无关,我自己的工作做得没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信工作中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格局,站到更高立场上去通观全局,那我们看到的将只是短期利益,得到的是一片树叶,失去的却是整个森林。“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的职位”的这种单方自己认同,割断了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不但局限了自己的发展,还会缺乏责任感,一旦没有了集体主义的责任和荣誉感,自己超越、团队协作和共同愿景都将变成空谈。

真正优秀的人,做完分内事是远远不够的,他还会更积极主动地做更多工作。把内心的标准提得越来越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积累新经验,从而使自己有所收获,也使得企业和自身有所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打破“我就是我的职位”这种观念的束缚,不能独立于组织之外,我们必须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部分,不能分离。当我们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组织中后,我们会对很多东西心存敬畏之心,不会对他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做人做事也都会为他人考虑更多,我们的心态会更“谦卑”,我们的能力会更强大,我们的组织也会走得更长远!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模板

读书促进着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读书拓展着一个人的人生宽度,读书涵养着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随着日常培训的开展,集团公司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大家在工作培训之外也积极学习,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第五项修炼》不同于其他书,它更强调了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这五项修炼概括地说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一个组织要改善心智模式就要开发反思和探寻心智模式修炼的方法,把心智模式的修炼制度化,提倡探寻挑战思考方法的氛围。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第五项修炼》揭示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掌握了这些力量,就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人,成为“学习发展型团队”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学习发展型团队”中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营造一个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团队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你越使劲儿推,系统的反弹力越大。系统思考里有个名词叫补偿反馈,即愿望良好措施介入后引起系统的反应,结果抵消了介入行动所带的好处。这使我想起冬吴相对论有一期叫《少有人走的路》,当中说到如果是错误的心智模式,你越努力,可能越没有好的结果。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感觉这句话有翻译问题,应该是变糟之前还呈现好的状态,也就是补偿反馈的延迟反应。选择容易的办法往往会无功而返。书上表达为这是非系统思考的结果,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种固定的心智模式所造成的。因为我们对使用熟悉的习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确实会让自己感到放心。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比如用喝酒解决烦恼,结果烦恼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形成了,那就是酒瘾。专业名词叫转移负担。快就是慢。

因和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造成困难的根本缘由有时不是问题的顽固性或对手,而是在于我们自己。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杠杆不易被发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不是马上。把大象切成两半得不到两头小象。其实组织与生命系统一样具有完整性,是不可切割的。部门之间的界线分明,往往阻碍了重要的互动关系及共同发展,没有大局意识要想有大局发展真的有点难,这也是系统思考认识的关键之处。不去责怪。书上说分立的“他人”并不存在,你和那个被责怪的人都是同一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似乎有点哲学意味,要大多数人认知还真不容易。

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它是一个思考框架,用它来观察的还有变化的模式。系统思考一组的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主要来自两个领域:控制论中的“反馈”概念,“伺服机制”。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的基石。

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系统思考会逐步形成一种丰富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和变化模式。它最终会通过帮助我们看清事件和细节背后的深层模式来简化生活。

本书观点认为现实存在是由种种循环组成的,但现实中我们往往只看到直线,即表面性的东西。正面反馈:指鼓励赞许的评价。反面反馈:坏消息。系统思考的一个公理就是每一个影响既是因,也是果。这不就是辩证地分析问题嘛。系统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反馈过程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整个过程之外。我们必须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能与自然分离。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深思,至少对我来说是冲击性的。当我们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对很多东西会心存敬畏之心,你不会对他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你会感觉自己的渺小,你做事会做人会为他人他物考虑更多。

在图书馆有幸借到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书中论述的“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五个方面的个人修炼,及通过个人修炼对组织产生的作用,让我眼前一亮。

只有个人学习才可能实现团队学习,团队学习以个人学习为前提。要做好一个学习型组织,团队成员需认同学习是必须的,是正确的——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超越和成长,也是对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书中谈到的“学习”,我认为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理论、方法等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只要是有进步、有优化、有调整、有计划等都是一种学习,这个学习的范畴很广很大。这或许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开放了我们的心态,革了我们的命。

我个人理解的“系统思考”,就是“大局观”、换位思考。你在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位置得出的结论,做出的选择或决策,放在更宽的角度、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观念来衡量,它或许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已。就如组织中某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他的岗位上思考做出的建议,不被直接领导所采纳同个道理。因为这个建议以他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可能破坏了整体的布局、决策、打破了制度,破坏了某种平衡。只有学会系统思考,每个人的选择和决策才会更加合理。

每个人选择了一个组织,为这个组织服务,会不会和这个组织走到底,都是不确定的,只有随时间推移才会有结论,这就是双向选择,没有对与错。不管结果如何,对个人来说,你在这个组织中是否成长了或是否在以前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才是关键。

你在这个组织里,若物质和精神都没得到提升,综合能力没得到提高,说明你没有进行任何学习,你还是原来的你,不进则退。读后感·你在这个组织中的这段时间是浪费的,对你个人或组织都是很糟糕的一个结果。读后感·只有在组织发展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即使离开这个组织,对你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成功。制度使想干坏事的人不能干坏事,手机版文化使能干坏事的人不想干坏事,这就是制度和文化的区别。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做选择和决策的依据。每个人思考的原点不同,做事的方法不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需要把不同的人的想法统一起来,达成共识,才能共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愿景。这种“共识”就是一个组织的文化。

《第五项修炼》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大潮中仍然具有竞争力的宝典……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能够才能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呢?终身教育,社会中人的再教育,出国深造等等。接受教育成为自我提升的手段。即使人们早已走出校园,可是知识的力量却伴随人们的一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是因为知识的力量。我们要成为社会中的强者,就应该学会不断地学习,也就需要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第五项修炼》所提出的观点。

老师要我们在3个星期内读完《第五项修炼》这本管理学的书。阅读完后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似懂非懂的。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本书并不简单,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作者是彼得·圣吉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说起彼得·圣吉,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与一些前辈们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蓝图。被称为管理学之父。与一些国际的大企业的合作使他更好地被人们所认识。该作者出过不小的书,其中他的《第五项修炼》给组织管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理念,而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管理制度与行为,就可能引起管理方式的大变革。总的来说《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这五项修炼可以概括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俗话说:人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或许是出自这里吧)只有超越自我的障碍,个人的不断进步才能带动组织的的进步,整如全就是一的道理一样,组织中的全部就在于每个人的组成上。不断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愿望,并为之不断地奋斗。超越自我,为组织更有力竞争提供保障。

组织中,只有有着一致的愿望,团队的凝聚力就更好的提升。有着共同的愿望,心联心,凝聚力无限放大,组织的力量就的以提升。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团体学习的修炼。“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希腊文中“深度汇谈”指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作为一个部门或驻地办,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系统思考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整体。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学习型组织很像飞机或电脑等工程上的一项创新,而五项修炼便是这项创新工程中缺一不可的技术。“修炼”的境界并非靠强制力量或威逼利诱以致,而是必须精通整套理论、技巧,进而付诸实行。每习得一项修炼,便更向学习型组织的理想跨进一步。它跟艺术、工程等任何其他的修炼一样,有些人学得比较快,有些人较慢,但是任何人都能够透过演练而熟能生巧。

《第五项修炼》为众多领导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经营组织的模式,在这个出世就要进步的时代,人们都不得不前进,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成功就只会与你插肩而过。有好的方式,就如有好的开始。要在某行业中做到一将功成。就不不有着可以令万骨枯的宝典。而着就是第五项修炼。

最近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

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

我特别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能力;

改善心智、提高认知的能力;

团队学习和团队建设的能力;

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完全符合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发展目标。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踏入大学校门让我为之新奇的是外国语学院独特的班级自组织管理。经过一学期的亲身体验,它以岗位制调动了团体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整体办事效率,深感其模式新颖、高效。而后得知这样的组织模式借鉴了“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概念,所以在寒假悉心拜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深入阐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

首先通览全书,了解到了前四项修炼的大致内容——第一项:自我超越;第二项:改变心智模式;第三项: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团体学习;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系统思考”。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较强,我挑选出与目前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几个部分,并结合个人读书思考,把读书心得分为四步一一阐述。

起步——核心挑战。

学习《第五项修炼》指导置身于组织集体生活肥沃土壤中的我们,如何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更加有效地运作。这是读此书的目的。首先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思考至关重要,而其中最危险的阶段是受到尊重。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当有尊严,一个组织同样如此。就近纵观中国社会经历的变革,当人们尝试改变社会时,大家通常先是漠不关心,然后嘲笑,跟着是辱骂、迫害。最后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受到尊重。怎样顺利的完成这一阶段,这要从思考所在团体面临的核心挑战着手,它的深入要靠对聚焦点的理解和时机的把握。比如我们大学班级,聚焦点就是如何增强大家的凝聚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使学习和工作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变革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必须耐心,在等待中抓住大家积极性高且意愿统一的时机促成变革的完成,也就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初步。然后我认为深层学习环路要素是起步时应当经历的过程。技巧能力,认识和感知,态度和信念,这三个要素形成环路。一个团体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更有能力创造他们正真想要的东西。这些要素中大家会忽视的是:反思与交流,聆听整体。就我自己而言在这两方面很欠缺,就拿第一学期中组织的圣诞晚会来说,虽然准备充分,大家也认真对待了,但是还是缺乏了预想中的高积极性,整场圣诞晚会略显拘束,参与者似乎并没有乐在其中。晚会结束觉得有些遗憾,但就此为这个活动画上句点。其实那时候最需要的是集体的反思与交流,道出各自观点,如何改进、有何意见,同时也要让每个成员及时了解到集体的总的想法。这样才会一步步地增强成员的向心力。

迈步——自我超越。

十二年的苦读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火花,人们只是被动接受培训,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自我超越至关重要。自我超越强调创造性张力。要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把自己在学习型组织的角色定位为教练,首要任务就是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提高自己能力,实现创造性张力。榜样作用是最为有效的!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才是最实在的充电方法。内心的超越是自我超越的深入。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触电“游戏,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中间的当捉人者,仔细注意“电”的流动,总会有人一时惊愕没有及时抓住旁边小朋友的手,受惊小孩就极不情愿的成了捉人者。内心超越其实本质是与此相同,我们随时让自己应付“流经”我们和系统其他部分的谈话、思考、情绪、资源、选择、问题……我们变得更能顺应时间的节奏,培养一种更强的内心体验。

跃步——团队学习。

我们经常听到团队精神这个词,其实通俗点团队学习的概念与此相近。所以这个点似乎不用多说什么了。但是团队学习有个特色也是关键,即“深度汇谈”。深度汇谈要求在谈话和争论中用心聆听每个人的语言、节奏、甚至是语调,随谈话进行,大家共享的意义越来越多,大家看到自己从来没洞察到的观点。大家通过集体思考建立了一种集体敏感度,其中的思想感情属于团体中每个成员。比如一直强调建设学习型宿舍,一个宿舍变成了一个团体,一个宿舍有极其优越的条件进行深度汇谈,大家集中探讨如何更好学习,形成一个总体的思路想法,这样每个舍员才能向同一个方向努力,建设和谐的学习型宿舍,而不会仅是表面的尊崇。

虽然对这本书透彻理解上存在一些难度,但是其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我们这些在团队中成长的大学生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些独特方法也会成为我们追求至高理想的锦囊妙计。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张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情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本世界观,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全面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活动也是由相关的、系列性的行动所组成,并通过无形的网络编织在一起。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影响,但却不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的从整体方面去考虑。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工具系列,通过系统思考可以让各类的思考模式清晰的展现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认识和改变这些模式。

我对自我超越理解为个人的前进动力、愿景目标,是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追求新境界的精神。自我超越是不断澄清和加深我们个人愿景的修炼,是持续集中我们的能量,增强我们的毅力,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修炼。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基石。

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被心智模式所限制,那么我们的行动就只会被限制在过去熟悉和舒适的范围之内。虽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但却无法突破。

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一个最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些完美的办法却未能付诸实践。这不是由于意愿不强,也不是由于意志不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心智模式。进一步来说,这个最完美的办法所带来的新观点和知识未能得以实践的原因是,他们与我们内心深处某些固有的模式、思维、做法发生了冲突,而这些模式、思维、做法把我们局限在了习以为常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中。反思心智模式就是要解除已有的根深蒂固的惯性力量,对它进行检查挑战,并进而去完善,使心智模式可以加速我们的学习而不是阻碍我们的智慧思考。心智模式的突破关键点在于反思,在实际的反思过程中,我们就要交流沟通,通过沟通把对方好的思想与我们的想法相结合,开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接受他人积极的影响,以完成我们对固有思维的破除,使之得到提高和完善。

共同愿景是给组织激励与启迪,促使我们不断追求的未来图景。实际上他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它把个人与组织成功的凝聚在一起,就像阳光公司所提倡的狼文化一样。狼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凝聚力,它促使我们每一个个体不断前进,为公司的目标、远景规划而不停的努力。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觉。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它还包括进行一种有学习效果的、兼顾质疑与表达的交谈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为个人要建立善于将领导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里,在组织中为实现共同的愿望而努力,通过努力学习,产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激发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并在组织中获得鼓舞,使组织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望的能力。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dialogue)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较个人深入的见解。以有创造性的方式察觉别人的'智慧,并使其浮现,学习的速度便能大增。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团体学习,这显得非常重要。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

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彼得·圣吉同时认为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

十分重视第五项修炼,并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第五项修练)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模板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是我们自我学习的障碍,又是企业高效运行的“拦路虎”。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工作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事,其他的事让别人去做就好了,哪怕多做一点就怨声载道。天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实这种做法,损失最大的便是自己,这无异于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一个只做自己分内事的人,看似对自己工作负责,实际上对自己、对公司都是不负责任的。

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把自己限定在职位边界之内时,他们对工作中不同岗位之间的关联关系缺乏认知,对因为这种关联关系而产生的后果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始终用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看待工作,缺乏辩证的思考和发展的眼光。明明事情办砸了,但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做的很出色,问题不出在自己这里,这是因为个人的站位还不够高,眼界太窄、格局太小。

“我只是一个人,我管不了那么多;这件事与我无关,我自己的工作做得没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相信工作中有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格局,站到更高立场上去通观全局,那我们看到的将只是短期利益,得到的是一片树叶,失去的却是整个森林。“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我的职位”的这种单方自我认同,割断了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不但局限了自我的发展,还会缺乏责任感,一旦没有了集体主义的责任和荣誉感,自我超越、团队协作和共同愿景都将变成空谈。

真正优秀的人,做完分内事是远远不够的,他还会更积极主动地做更多工作。把内心的标准提得越来越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积累新经验,从而使自己有所收获,也使得企业和自身有所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打破“我就是我的职位”这种观念的束缚,不能独立于组织之外,我们必须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部分,不能分离。当我们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组织中后,我们会对很多东西心存敬畏之心,不会对他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做人做事也都会为他人考虑更多,我们的心态会更“谦卑”,我们的能力会更强大,我们的组织也会走得更长远!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为一本管理学巨著,其指导意义不仅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管理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想从“学习型‘个人’的艺术与实践”的角度来总结一下个人的读书心得。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平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第五项修炼》虽然一直久仰其名,在无数的杂志和管理刊物上提到引用,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煮青蛙的故事”,“啤酒游戏”都来自本书,但主动接近认真阅读还是最近。一口气看下去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畅快淋漓。仿佛一部极佳的影片,听过很多评价看过很多片花,充满了好奇调足了胃口,终于有机会从头到尾好好的观赏,过瘾!

捧书在手心,一种难以按耐的激动心情,整个阅读过程我总是被一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和不言而喻的认同感所包围。许多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解释不了的问题一下子深入了,明白了。虽然不敢说完全领悟了作者的思想,但从字里行间从简单例子所透露出来的理念和信息,已经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许,使我内心深深为之触动的正是这本书用质补的语言讲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下面我将简要的介绍一下《第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愿景,四、团体学习,五、系统思考。

借助作者的话,大致归纳其精髓: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个人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自己的最高意愿而活着。组织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基于每个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我镜子转向自身,审视自己究竟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成见、图象、印象,而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共同愿景”是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这一训练发掘出共有的愿景,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成为又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

“团体学习”是由一个团体所有成员的“深度会谈”开始,每个人都摊出心中的假设,只有交流,以发现深入的见解。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强调思考的角度和方式。这也是书中对我启发最大的观点之一。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自幼我们就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着似乎是我们的一个通病,我们习惯于把整体细分,我们习惯于研究细小部分忘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习惯于“就事论事”,习惯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忘了追究其背后相关的各种联系。

于是我们犯下了这样的错误——主观片面,于是我们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漠视根源。这些都是我们思考上的误区,学习上的障碍。

显然不是,那么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它们早已发生了渐变着,只是我们不成察觉而已。

这些反问让我深省,太多的时候我们子专注于眼前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像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表现好不好”而不去探究表象之后隐藏的秘密,没有人去关心为什么。太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关心事物的变化在哪里,或者说事物在变化的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即使察觉了不是为时已晚,就是不知如何处理。这时候的你,是不是也和有那只逃不出油锅的青蛙一样的无奈感受?里而且我们总是擅长于“忘记”,忘记一连串事件之间其实是前因后果是有引发联系的。

这些道理在中学时的哲学课上就强调了,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懂得。我们还没有学会系统的观察事物,更没有对系统思考有深刻的领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的错误,最常见的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根治因为根本没有找出病因,我们只对症状感兴趣。在医学课上我们学到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症状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治疗方法。而治疗方法的选择则是建立在正确判断病因的基础上的。

在书中还反复的提到一个概念“树木与森林”,这也是解释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诠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让我联想到人们对于细节的态度。

近年来人们有“细节妖魔化”的倾向,媒体舆论名人大师总是不遗余力的向我们灌输“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仿佛周边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一个人们日常忽略的细节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殊不知,真正导致变化的不是细节,而是细节背后那一大串的联系。就像造成毁灭性灾难的是威力无穷的核反应堆,不是那个核按钮,引发一战爆发的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是那个无名刺客。

聪明的人民不妨问问自己,控制好核按钮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灾难,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战的爆发。

我们注重细节更应该注重细节背后的联系,我们专注于细节但要保证有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切断联系进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从源头治理。如同治水,我们究竟该在中下游修几个大坝储水,还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护源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事物的联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链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简单的反应。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耐力,然而,这些要求在现代这个过分追求效益社会显然有点高。

当然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唤醒我们的直面障碍根治问题的这种意识,调整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框架。

还有一个修炼项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的学习。正如作者解释的,“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它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创造生活而非消极被动对生活做出反应。

自我超越这个动作后面包含两个动作:愿景、现况。愿景用于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现实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真实情况。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假想在你的愿景和现状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和现况的张力。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近愿景,或把愿景拉近现况。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对愿景坚定不移。

我想着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某门很头疼的考试不及格,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复习立即补考,二是大四的时候参加重修。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不考通过就是愿景。然而这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大四再重修,这样现阶段的紧张压力就可以纾解,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压力会更大。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我们到底是把现况拉近愿景(通过努力现在补考来舒缓压力)还是把愿景拉近现况(拖到大四重修从而舒缓现在的压力),就是个选择的问题,反应的就是对愿景的坚持程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速战速决是最佳选择,然而,实现最终目标很难,面对现实情况更挑战。

同样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有两个选择,可以前进可以退后。可以通过努力来接近自己的愿景,也可以通过放弃来减缓自己的压力。选择后者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收获。即使跳起来也不一定摘到苹果。然而毫无疑问我们会更欣赏前者,因为只有让现况去接近愿景才能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实现理想。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方式。

本书给我启示远不止以上的几点,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树立一种观念。好的理论不是大量事实的堆砌,不是空洞不可接近的教条,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处事观念。

大学这三年我一直在学习,学习用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我的日常言行我的重大抉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价值体系,更是我的一种思考的方式,我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框架,动态的开放的,将我的生活和发展联接起来,这套框架帮助我随时随地接触新鲜事物,这套思维模式帮助我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准确而巧妙的“切”进去,不只是了解表象更是刺入实质。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第五项修炼读书分享

在认真读完彼得.圣吉著的`《第五项修炼》书后,才恍如醍醐灌顶,顿时觉得豁然开朗。《第五项修炼》是一本探讨个人与组织生命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的巨大力量来源,而对我触动最大的莫过于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组织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从参加工作起,我就常常被自己身边这一群朴实、敬业的电力人感染着,在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无私奉献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感觉我们的企业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全方位的覆盖,旧的体制已无法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企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员工在打破旧体制,迎接新的管理模式中,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开拓创新!通过提升学习力来带动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

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电网企业,首先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个个成为“学习者”,使企业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的组织。跨过wto的大门,谁都知道知识和能力是立身之本,学习与培训证书是敲开职业大门的“双枪”。如果你曾经挤过高考那座“独木桥”,或者经过几年的苦读,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一本足以值得炫耀的文凭,以为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那你恐怕会变成那只输给乌龟的兔子。知识更新的速度永远超乎想象,职业对学历的要求也像软件一样不断升级,人才的定义也就“水涨船高”。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已经很注意自身留住并吸引人才的能力,他们已意识到:企业不仅是“消费”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栽培”人才的地方。除了合理的薪酬机制,企业必须还要给员工培养、学习的机会和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员工看到希望,看到利益。

我们省公司系统历年来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及技术比武,曾激发了无数员工踊跃学习技术的热情,在企业营造出的良好学习氛围。老一代比、学、赶、帮、超的优良传统被我们继承下来,员工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今年是电力系统改革力度最大,任务最艰苦的一年,不再似以往那种“细雨敲芭蕉,晓风惊树梢”的若有所无,无关痛痒的小打小闹。随着厂网分开、企业改制,电力市场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市场经济就像野狼群,而我们电力企业就像习惯圈养,高枕无忧的园中虎,如不迅速转变观念,努力历炼自己捕食的本领,昨天的优势就会变成今天的劣势,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它是否审时度势,找到新航标和方向,找到自身和市场更有效的对接点。

创建学习型组织正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那我们还等什么?

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描写了一个名叫庞大固埃的巨人,远渡重洋,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他所寻求的“神瓶”。“神瓶”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请你们畅饮,到知识的源泉里去畅饮”。作家的创作意图是告诉人们:如果说有什么人生的法宝,那就是到知识的源泉里去畅饮。

看过《第五项修炼》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后,我觉得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付诸实践,而不能让学习型组织的讨论成为昙花一现的管理时尚。正如著作者、了不起的学者彼得?圣吉所说:尝试是第一步,也许会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为此,围绕“学习”这一主题,我局女工委今年在全局女员工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

首先,在读好《第五项修炼》一书的同时,我们组织开展了“学习充实自我,知识丰富人生”读书交流活动,并在女员工相对集中的班(站)建立了读书交流园地。许多女员工从自己家中搬来藏书,加上单位出资购买的一部分,将班组的小书橱摆得满满的。“怎样提升素质?”、“家庭与工作如何并行?”、“如何提高执行力?”,大家根据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政治学习及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读书交流,畅谈体会。许多女员工还写下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忠实地记录着学习后的真情实感。

其次,为更好地促进团队学习,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女员工积极参加“芙蓉杯”女员工素质达标活动。并要求申报各级“芙蓉岗”的班组,创建“芙蓉园地”网页,设立“平安专栏”、“标兵岗集锦”、“班组建设”、“技术培训”、“绩效考核”等栏目。编辑《女性文集》,在文集中开辟“读书笔记”、“企业随笔”、“心海泛舟”、“图片新闻”等专栏。

其三,为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平安工程”、“爱心活动”,我们在女员工中开展了征集“平安金点子”、“平安格言”活动,开展“平安大家谈”、“平安随想”的征文活动;组织“平安你我家”的演讲比赛。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女员工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女员工中掀起了一轮学习新高潮。而且,通过各种活动的引导,大家都纷纷反映,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每位员工都感到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种压力对女员工而言,就更为突出。因此,各级女工组织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女员工中去,帮助女员工分析自己的潜力,识别个人发展能力,并根据企业组织的未来需要与可发展的趋势,指导她们制定个人素质达标目标书,使女员工们从职业技能的业余选手变为具有核心专长的职业选手。要结合女员工自身发展和职业技能的需要举办各类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作者彼得.圣吉在书中写道“如果我们的思想不发生改变,引进新的程序和流程只能是徒劳无功”,无论是男员工还是女员工,那种面对种.种挑战熟视无睹,面对各种变革麻木不仁的态度都必须坚决摒弃,那种整日牢骚满腹,妄想回到从前而不思进取的作风更于事无补,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同样适应于人类社会,市场经济不会再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只有齐心协力,以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学习力,充分发挥自我潜力,在超越自我的同时,打造企业共同愿景。

迎着早晨第一缕阳光,走进办公楼时,我们是幸福的,同时,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是重大的。电力事业是电力企业每位员工的事业,仅靠少数人是不能打胜仗的。创建一个生机昂然的学习型组织,使我们的企业大踏步的迈向新的起点,每位电力员工都责无旁贷。全体电力员工都应该树立在企业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学习力,不断超越自我,带着压力上路,像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一样。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浸蚀,甚至吞没了!

有五项新技术正在逐渐汇聚起来,是学习型组织演变成一项创新。我们称这五项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为修炼。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入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性,并客观的观察现实。

员工多半为聪明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充满活力、全力渴望出人头地。但他们到了30多岁是。通常只有少数平步青云,其他多数人都失掉了开始工作时所有的企图心(目标)、使命感与兴奋感,对于工作,他们只投入少许精力,心灵几乎全不在工作上。这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遇到的工作环境。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图式)。

把镜子转学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是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

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这对于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的,越是年龄大,越难改变;年纪小有不知如何审视,更不谈改变了!

如果有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

除了宗教,基本还没有出现有这么大凝聚力的组织。能够将某种理念鼓舞人心,做到的不少。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群人为同一愿景,共同奋斗20年将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团队学习的修炼的起点是“深度会谈”,即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自我防卫”是“深度会谈”的敌人,而且不易发觉,最终成了团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也是很多明星(企业、团体)生命力不超过4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深思熟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时候成了制约我们到达成功的主要障碍,也许是轮回。亚马孙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形成飓风,我们现在都是在想飓风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后我们如何防御,基本没有人,或许还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如何不让飓风形成。说不定我们想到了预防一起飓风,采取了我们认为最科学的办法,却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另外一起飓风的加强。

思考有时也许进入歧途。回头想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另外一种正确的答案。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读完了《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主要着眼于研究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提升之道。虽然成书较早,但是读后仍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第五项修炼》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商用飞机dc—3的五项核心技术说起,引出五项修炼概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我想先谈谈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的理解。

(1)自我超越。书中提到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只有做到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实现团队学习。自我的超越不是简单的自我学习,是需要不断明确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而我们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接纳别人的观念和见解。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这五项修炼中比较难的一项,大多数人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觉得自己的想法是站得住脚的,要内心接纳别人的想法的确不易。应从内心抱有“取长补短”的学习想法,就会做出改变。

彼得·圣吉在书中提到组织存在的七种学习智障,即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性、专注于个别事件、不注意细微变化、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体的迷思。我想从其中选两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注意细微变化。作者认为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许多征兆,显示已经存在问题。虽然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的法制,然而对企业和员工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经历,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我认为,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捕捉、觉察到事件的非常态化时,能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抽丝剥茧”,还原问题的根本实质,并加以主动学习、变革及创新进行干预,做出恰当有效的举措,也许结果就不一样。

(2)管理团队的迷思。作者认为管理团队在压力下容易有各种想法,无法达成一致目标,极大地削弱了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并且团队做出的决策、行为也会大打折扣。细细想来,管理团队是需要花心思去“经营”的,哪怕在困境、压力之下意见不一致,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应该开诚布公地去处理和解决,更应该发挥出个人和团队学习的动力,及时化解矛盾。

读《第五项修炼》,我感觉只了解到一些“皮毛”,仍需要反复翻阅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本书所传递的知识非常值得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借鉴,不断地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作为指导者,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我们工会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教学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过这种经验: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而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同时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发展学习型团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保证学校的生存,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努力创造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的氛围,创造工会内部团结、和谐、奋进的氛围,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也许人越长大越是浮躁了吧,就连一向对读书比较热衷的我初读《第五项修炼》也有点熬不下去,所以只好选择晚上细读此书。

也许夜总能让人平静,温暖的灯光、柔柔的海风、舒服的小窝让我渐入佳境,可坦白讲真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本身,认真来读不仅感叹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著作,庆幸自己与它的相遇!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还有那些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的能力;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因此我们深受伤害,越来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也就渐渐屈服于现实、归之于平庸。

所以当我看到此书作者彼得·圣吉睿智缜密的把理想与实践结合的如此完美时,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他闪耀着理性和感性的哲学光辉的思维体系像一泉春水,不仅让人坚信,如果此书能更好的被传阅和学习,这股清泉可以让这个社会生机盎然。

作为一个学生,生活在带有点乌托邦式色彩的校园,处在一个交织着无数人理想主义的思想火花,沉淀着各种睿智思想的文化积淀的环境,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沉静、学会了冷静分析,学会了磨练自己的心智,学会了远离世俗的利害和俗念的牵挂,以纯净的心灵来探寻和发现生存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可就是没有一本书来教会我们把这一切付诸于实践,所以毕业后,等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后,这些重要品质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看到《第五项修炼》时,心中些许感动,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这些理想主义色彩的重要品质,这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原来可以作为一种源动力,应用于组织学习型的实践法则成为个人乃至企业的魂魄所在。

与书虽然主要描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但就个人而言阅读此书让我学会:管理好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自我,坚守可以坚守的信仰;它使我更好的看待世界,宽容可以宽容的变革!

书中提到“把自己的生命当做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并不是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觉去生活”。很赞赏这种观点,但也深知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阅读此书后,就会发现此书也许开辟了一条蹊径,循着这条路,可以让人生走得更好!

管理自己,这一过程贯穿了五项修炼的基本部分:构建目标希望,改善调整心态,不断学习充电,学会系统思考,不断自我超越。实际上这五项修炼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它们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才能让自我管理获得成效。

每个人都想实现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都会在内心潜意识或有意识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标(书中提到的愿景),我也一样,总想捕捉生命里最真实的美丽,人生中最本质的善良,想用最虔诚的心把人生活的漂亮!

看到这个社会浮躁,有人愤世嫉俗,有人投机取巧,甚至曾经引以为傲的真善美也会被人嘲笑,不免委屈、有些无能为力。所以读到书中的“对人性、对我们的潜力和局限性,有一个准确的看法,不过于浪漫地待人接物,也就不会在人们失信的时候经受那么大的心里压力和痛苦”这样的句子时,又不免豁然开朗,原谅一个社会的病,不会是一个人的过错。

懂得了要坦诚得对待真相,勇敢的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不要太过理想主义,也不要媚俗于实用主义。太过理想主义,会让我们在消极失望中气馁而变得愤世嫉俗;太过实用主义,会让我们在功利追逐中浮华而变得空洞平庸。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也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了这个社会的病。

要做好自己就要不断学习。有人说,学习让人美丽,其美丽在于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知足而更加谦逊,知不足而更加好奇。

但学习又不能只是简单的学习,就像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单单关注科研本身,生活是一个整体,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也许只有真正的生活,才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就像一直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样,生活远远大于科研,科研之外有很多美好体验,像社交、娱乐也一样必不可少,因为哪怕是一个科研狂人如果真的无法正常生活,那他也不会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贡献。

所以只有更好的生活,才算真正的活着。而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断学习只是量变的积累,超越自我才是追求的质变飞跃。

《第五项修炼》把自我超越作为组织型学习的核心内容,可见自我超越的重要地位,该项修炼是其他四项修炼的因,也是其他四项修两的果。《第五项修炼》对自我超越的描述是我最喜欢也最赞赏的部分,也是难以再次复述的部分,因为作者彼得·圣吉已经把它写到极致,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他的描述深刻恰当,睿智而又有哲学色彩。

真的很欣赏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关于“扩展自己的慈悲心,使之包容所有的生命,包容整个大自然,及其内在之美”的观点,觉得这是一种大智慧,大气魄。因为建立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和连通感是解决当今很多热点问题的关键,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品质。

当今社会,保持不断的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关于自我超越,我想自己也许已经在修炼,也许在读过此书后才不过刚刚开始。

但我深知这项修炼没有止境,因为它的确是值得每个人穷其一生去做的人生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修炼”二字,想着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帮助,为我“修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项修炼》,太厚!翻开第一项,不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却发现这是一本宝典,再次引起我的兴趣。

看完《第五项修炼》,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大。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我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生活实际的脱节,学生懂得老师不懂,学生会的老师却不会……所有的这些警示着我: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任务。

《第五项修炼》的五项修炼概括地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一、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简单地说是为了实现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仅在于知识的不断丰富,更在于品德的不断完善。要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必须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对个人来说,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对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同样需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前进,这样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所教的班集体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组织,否则与一潭死水无异。老师不断修炼自我超越,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平台,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产生强烈的超越愿望,保证了学习的动力。

二、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图像和印象。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在教学中也亦如此。改善学生们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放飞心灵。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有能力倾听并吸纳别人的观念。这样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愿景”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所有的成就来自于改变,来自于自愿。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这种共同的愿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力”,它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能够唤起人们的希望,对组织付出承诺,从而推动自己围绕这个共同愿景行动。定时定期、短期的、长期的,为班级制定一个共同愿景,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犹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炼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团队学习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修炼也包括通过学习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从所周知,一个团队,是由若干个个体构成的,而一个有能力的团队,更是由若干个有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学习,扩充,尽其所能,将自己的天赋及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修炼系统思考。无论是企业还是教育活动,都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系统”,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它们彼此影响着,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加以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已发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拥有实用的工具,可帮助我们认清整个变化形态,并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开创新局面。这对每个教育者来说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战。

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发展学习型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观和工作观。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小学数学教师五项修炼》读后感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分辨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专注,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的过程。对实现内心深处愿望的渴求,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程。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的信念有被检讨的空间。

自我超越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基础。随时随地牢记,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性而工作。

心智模式,当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不易觉察的假设与成见。根据以往经验,当前状况,自以为是的假设。

什么是愿景?愿景就是愿望的前景,愿望的影像。愿景的属性是惠及众人的。个人的愿景与企业的愿景是完全一致的。

杰尔韦尔奇的言论:企业家要做的两件事:1)制定企业的战略与规划(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2)贯彻,执行,植入到每个员工。

怎么才算是建立了共同的愿景?

愿景有清晰的感召力;有团队的精神领袖;有以终为始的绩效体系;。

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是接收新的资讯,而是改善旧有的心智模式。

团队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深度汇谈(融合,汇合,接纳,开放,包容)。

学习更应该侧重于那些你不接纳的,晦涩难懂的。

领导者更是系统架构师;负责顶层思考设计,有全球化,开放的格局眼光,并保持持续学习成长。

团队成员是否能力相当,能力互补;。

对比标杆,发心,发愿,达成目标;。

战略一旦确定,领导者就是关键元素;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打造团队的能力。如何能建立起自己打造团队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风格。

领导力的定义:

1)能定方向;。

2)有承担;。

领导力的核心:

1)管理自己;。

2)管理他人。

分享一些领导者对于领导力的见解:

所谓领导力,就是一个有目标的人,组织了一群没有目标的人,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所有的领导力是思考能力;。

领导力就是打造一个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的组织的能力;。

领导力就是向全世界表达你愿景的能力;。

领导力是天生的吗?不是,只要有学习的决心和刻意练习,不断践行,分享梳理,就能掌握领导力。

养成结构性思考的习惯,掌握结构层次的洞察力,才可以发现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切实解决问题。

《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他主要依据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体系的以下八个方面内容: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以服从为基调的文化;围绕结果的管理;“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同质化;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以及整体的缺失。他认为排斥无形指标,关注短期可见效益,依靠恐惧气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体现出了流行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即“致力于使一切趋于平庸”。

针对流行管理体系各种“摧残人”的现状,彼得·圣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项修炼”的概念,并旨在通过其指导建立起一种“基于仁爱而不是恐惧气氛的、鼓励好奇心而不是固执“正确”答案的、有学习氛围而不是强调操控性的,非正统的管理体系”。

我想,《第五项修炼》不只修炼组织,相对应的,它也指导个人管理的修炼,五项修炼将有助于塑造积极主动而非源自恐惧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开放精神而不是被动受控的学习型个人。

圣吉博士指出,由于“组织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人们对工作的定义,还有我们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们根本的学习障碍。书中主要将其总结为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的学习障碍,也同样横亘在通往塑造“学习型个人”目标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职位”,圣吉指的是当组织中的人们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时,他们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指的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看问题的观点。“我就是我的个人”,只是恰好在这个组织里,个人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与其他个体、与组织极少联系。我只不过暂时被划分到这个部门,在这一段时间里和这里的其他人同行,也几乎不会去关注和他人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结果”,责任感只针对个人,如何也联系不到“系统”的角度。

第二,“敌人在外部”,是指观察世界缺乏系统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无法摆脱问题的困扰”。这里指的是过于强调外部原因,而忽视内因的作用。认为失败的原因只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是因为他耍诈,只有他才是我成功的敌人,却看不到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负给对方扫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小我”的局限,站到这种互动关系以外,来改掉这种自怨自艾或是目中无人的缺陷,失败就会像影子,紧追不舍。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觉,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自己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达到真正的积极主动。因为感觉在大学以前,学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学习,于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献于同学交际,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修身养性,到后来发现,“对外开放”的荒废了课业学习,“闭关锁国”的丧失了互动交际。我们原本以为对生活的掌控,却亲手造成了各种的漏洞。

第四,执着于事件,转移了对事件背后长期规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扰了对长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只关注短期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一门课程,只执着于期末的考试,把注意力集中于考点,考题,重点和成绩,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实践指导意义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第五,煮蛙寓言,说的是对宏观缓慢变化细微征兆的把握,对环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机意识。圣吉说问题在于“我们的心总是被锁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好像只能观察到每分钟跳动78次的东西”,却对其他视而不见。就像我们在学校的围墙里,只看得到考试大纲,学习成绩,却对就业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毫无知觉。等到发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第六,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我们从经验中学习的最好,但许多最重要的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的。“判断力来自阅历,而阅历来自错误的判断”。这一经验学习的悖论要求决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现实总像是破碎的镜子,要求我们将其重新拼接来观察其中完整真实的影像。

第七,管理团队的神话的破灭。圣吉指出,集体决策已日益退化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协”,或者“干脆是强加在集体名义上的个人观点”。“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割断了单个个体与集体的责任联系,没有责任的维系,集体决策就像水面的浮萍,个体像随意游动的鱼群,在其影子内外任意出入。

圣吉博士提出基于五项构件技术的学习型组织的创新过程,这一技术集合包括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认为集合中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其他各项成功运用的关键。把五项构件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组织就好比一架起飞的dc-3型飞机,展翅飞往学习型组织成功运作的彼岸。

我认为在往“学习型个人”的转型过程中,这五项修炼法则也是同样适用的。

圣吉博士认为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系统性的思考也是一种世界观,它否认孤立、片面的看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提到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同样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蔚蓝的神秘星球。就像漫画,小丑只看到撞倒右边的木块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舒展胳膊,智者却看到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他左侧堪堪压下的`阴影。系统思考教给我们认识问题的复杂性,不只是横截层面上的细节性复杂,还有纵剖面的复杂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学理论中的“补偿反馈”,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币皆有两面,系统环境下的杠杆效应也为我们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统思考指导我们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的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自我超越是一种不断为创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扩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当成创造性艺术品的人,他们不会以被动反应的观点去生活,而是从主动创造的视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对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现在在哪儿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对现状的定位也有助于拨开近在眼前的迷雾,防止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忘了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目的。“人们从来不抗拒变化,他们抗拒被改变。”自我超越是指导我们用“主动改变”应对“被动改变”的良策。通过澄清愿景和面对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用差距推动起变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过去的自我,一点点靠近志向的梦想。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里的“黑匣子”,它塑造我们感知的方法,处理我们耳朵听到的故事。圣吉博士认为从黑匣子里弹出的跳跃性推断阻碍我们的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如果偏差出在假设环节,我们就不能指望系统思考会有什么意义,似乎只能在“老练的无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主要是从组织和团队的角度探讨学习。个人团结为体,个人愿景的沟通和共鸣形成共同愿景,共同愿景的力量来自于个体愿景的共同关切,共同愿景的力量也作用于个体愿景。西方哲人说“在伟大面前,渺小消失了”。个人融入进组织,被组织的共同愿景感染,引导,于是渺小消失了,在更伟大的愿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

以第五项修炼为基础的五项修炼法是一套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统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基石,反过来这四种修炼让系统思维长出现实的羽毛。掌握五项修炼是发展学习型个人的必选装备。

圣吉说“我们都是被自己未察觉的结构所困之囚徒”,这里“未察觉的结构”即指系统的基本模式,圣吉认为随着我们学会识别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杠杆效益作用点,并能向他人解释这样的变革机会。圣吉在书中介绍了有延迟的负反馈,增长极限,转移负担,恶性竞争,公地悲剧等几种常见的系统模式。

在我们个人的发展过程中,系统基本模式的运作轨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转移负担模式中的目标侵蚀,这在意志不坚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培养科研能力或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可能包括认认真真跟老师做研究,踏踏实实发表两篇论文,刻苦扎实英文基础,关注感兴趣的领域并培养发展未来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统一下对浅显生活哲学的理解,学会使用影音编辑,考到几个证书,到厉害的公司实习,或者还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进这一现实的行动与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会存在延迟,在延迟的时间里,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创造性张力被慢慢蚕食,情绪性张力反而扩张,于是就出现圣吉提到的应付结构性冲突的第一种策略,即降低愿景。通过降低愿景,来缓解膨胀的情绪性张力,激发萎靡的创造性张力,来实现现在是五十米的目标。可能是努力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奖学金评定之间拿到论文样刊,偶尔看下英文词汇,预计在下个学习报个什么证的考试,找个招人的公司实习。但是被侵蚀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经沦陷了。我们把负担转移到心理预期之外,是一种靠不吃饭来省钱的法子。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运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处理系统中这种结构性冲突的问题,比如更用心的学习如何把我们认为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与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本身区分开来,弄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是真正的目标,就不会把发表论文当成是禁锢;或者也可以通过更好的运用潜意识来缓解系统内冲突,加强负面愿景的力度,或运用意志力策略,来更有效利用杠杆原理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

正如圣吉所说,物质科学的哲学理念主导了工业时代,基于对生命系统理解的生物科学的哲学理念正在开始主导知识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对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养学习型个人也必将成为知识时代社会对个人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以系统思考为第五项修炼的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同样也可以加强我们对“学习型个人”的管理能力。认清个人学习的障碍,树立五项修炼的思想,明辨并运用系统基本模式,步步为营,早日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的自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