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心灵的感动(专业19篇)

时间:2023-11-30 08:26:11 作者:雅蕊

优秀作文是写作者对所学知识的巧妙运用和个人思想的独特体现,它能够展示出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领和技巧。

感动的心灵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人民拥有了自己的子弟兵。八十年征途漫漫,八十年激流险滩,八十年励精图治,您闯过了重重难关,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历史篇章。

这一切都是成绩,都是功劳,这一切都是您胸前勋章为何闪亮的见证!

优秀的军人,俯瞰的境界是深刻的孤独。视点有多高,这种孤独就有多远。他不会臣服于政治,更不会把自己的价值底线定位于他人的理解。他们把理想交给了职业,信仰却植根于人性.他们为了心中那些渴望和梦想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并且乐意为之承受自身卓越理性所带来的双倍痛苦。对于命运的必然冷落,他们了然于胸。仅凭可以说是“愚鲁”的认定,就在一条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沥血前行.但是,他们的梦想继续深邃与飞扬。即使注定要汇入江河迎接风霜,即使面对理想的压迫和现实的张狂,也要让心底的愿望于拭去汗水与泪水的刹那间绽放,让透明的信念于奉献中衍生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有到无、从小到大、从强到弱,从胜利走向胜利,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八一军旗,代代相传。

军人的风采不在花前月下,不在朝朝暮暮,而是埋藏在心间。他们把刻骨铭心的情感、真真切切的思念烙在了火热的军营;他们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梦幻写在了那面红红的旗帜上;他们把自己的誓言,自己的承诺永远刻在了心上。

我忘不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忘不了飞夺泸定桥的勇猛;忘不了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忘不了用手托住敌人的炸药包,趴在火堆中纹丝不动的那一刻带给我们的震惊与感动。我想,支撑着他们的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情结,一种和人民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情结!

军人—-太阳一样的灿烂,高山一样的伟岸,海一样的博大,铁一样的刚强……。

千言也诉不尽我们对中国解放军的赞美,万语也表达不了人们对中国解放军的感激,只好浓缩千言万语,诚挚地道上一句:“又是一个八•一节,衷心祝愿你们节日快乐,谢谢你们,最可爱的人!”中华儿女为你们而感到骄傲,你们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脊梁。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了五彩斑斓的胜利之花,是你们用无比的坚强捍卫了光彩照人的文明之果,是你们用不懈的追求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在建军八十周年到来之际,我衷心祝愿:人民军队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心灵的感动

道路上的颜色渐渐多了起来,这与灰暗的天空显得不相协调,“哗啦啦——哗啦啦。”天空中的雨如针线般落下,让人看不清远处的道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想起了那个相同情形的傍晚。“谁没带雨伞?”教室里正回荡着这样的一句话,面对外面灰暗的天空,低压的云彩,和模糊不清的建筑物真让人发愁。老师在教室里忙着让同学们在不被淋湿的情况下回家,“呤—”身后的电话又响了起来,老师有几分皱眉的表情,也有些释然,毫无疑问这是家长打来的电话。虽然这样忙活了一番,但还是力不从心,还有几位像我这样的同学没有分到雨具,但即使这样我还是被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有所打动。

眼看着面前人群逐渐变得稀疏,我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徘徊。忽然,我感觉到身后被人拍了几下,回身一看是我的同班同学,她的爸爸带了好多把伞来接要去他们家学习的`孩子,我又被他的责任感打动。

“哗啦啦,哗啦啦。”天空还是那么无情的向大地泼着水,我的心里,也在抱怨着:妈妈为什么还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没发现你的身影呢?“喂,喂!”两个字把我从内心世界给拉了回来。定眼一看一个打着雨伞的女人,出现在我的面前,没错那就是我的妈妈。“怎么样,没有被淋湿吧?”我看到被雨水沾湿的裤角,与被打湿的袖子,我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那份感动。

当我和妈妈回到家时,天空的雨小了不少,回想起那一天,老师的问候,同学的一把伞,妈妈被淋湿的衣服。都是一份小小但却振撼。

一次心灵的感动作文

事情发生在几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里,大约在六七月时的一个下午。放学后,我正准备拿着零花钱去买雪糕,可我那天很反常,在夏日骄阳似火的“烘烤”下,不但不觉得热,反倒觉得像是要“六月飞雪”一般。这时的我好想有一双翅膀,带我回到我那温暖的乐园——家。哎,可惜这一切都只是幻想,而不是事实。这时,我只能背着个沉甸甸的大书包,左摇右晃,慢悠悠地走回家去。

一回到家,我就“一溜烟”地爬到床上,拿出冬天的被子,严严实实地盖在身上,不让一丝冷空气钻进被子里,同时,也不让一缕热空气从任何一个缝隙溜走!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回来了,我把事情的一切都讲给了妈妈听,妈妈听后,急忙背我去医院,在医院里,我看见妈妈一直紧锁眉头,仿佛有块大石头,压得妈妈喘不过气来。不知不觉,检查结果出来了,妈妈连忙问医生:“医生,我,我女儿她,她怎么样了,病得严重吗?”妈妈焦虑万分,连说话也吞吞吐吐、语无伦次。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满脸的汗珠,看到了妈妈头上的那一缕白发,不知道妈妈与医生说了些什么,但是我只知道我是高烧39点5℃只有打点滴要好得快一些。

此时的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打点滴时,妈妈还在我身边陪伴这我,时而跟我聊聊天;时而摸摸我的额头,看是否退烧;时而对我莞尔一笑。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我的病终于好了,妈妈脸上的笑容又舒展开了,脸上的皱纹也没有了!

这件事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髓中,不管用什么方法也抹不掉我心中的印记,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刻骨铭心”。

一次心灵的救赎

庄子也由此转入了对人的讨论,于是有了“汤之问棘”的故事,复述了鲲鹏的传奇。进而总结说:“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得合一君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通俗一点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过都是自以为是而已,谁知道我们到底是怎样的呢?所谓“只在此上中,云深不知处”就是这样吧,我们把自己束缚在“存在者”的形体之中,完全不知“存在”[3](道)为何物,这完全是舍本逐末啊!庄子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又继而例举了宋荣子和列子两个高人,把人们认为了不起的世外高人和与大道相比,进而推出了人的“逍遥”又算什么呢?因为无论什么样的高人,都是“有所待”的,有所待则不能真逍遥。在这里庄子将逍遥完全推到了其极致,成为了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存在,但是在对其进行总结的时候,庄子似乎又被拉回到了现实之中,没有完全沉浸在形而上的思索之中,因此他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总结看似将逍遥彻底与常人拉开了距离,其实不是这样的,要知道“至人”、“神人”、“圣人”完全是不一样的,就单纯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其区别:在庄子的体系中,“至人”可能是最高级别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那就是直面道的人,无限接近于“存在”(道)了;而“神人”则是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人,拥有高人一等的能力,列子可算此类人了;至于“圣人”,庄子本来不应该那么重视的,因为孔子这样的人就是被称为“圣人”的,可见圣人是受人尊重的凡人而已。前面对小大之辩的反驳,在这里几乎土崩瓦解了,既然是没有三六九等的,为何又有“至人”、“神人”、“圣人”的区别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这三种人其实是差不多的,庄子只是为了凑字数,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写“至人无己、无功、无名”或者“神人无己、无功、无名”呢?反而不厌其烦的一一对应呢?这样写自然是体现出其差别的,而这些差别也正好证明,庄子也是一个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者。也只有这样的人的想法,是与现实有藕断丝连的印证的,也是可以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

在《逍遥游》的下篇,就直接证明了上面的观点。在下篇中,没有了“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鲲,也没有了“翼若垂天之云”的鹏,而是历史中的故事了——尧让位于许由、肩吾问于连叔、惠子庄子之辩……这些故事,不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并且西华法师都为这些故事找到了历史依据,这就意味着这些故事很可能就是真实的。当然,我们也应该保留我们的怀疑态度,但是无论怎样,可见庄子的话不是完全空穴来风了。如果我们说,《逍遥游》上篇是关于逍遥的理论探讨,那么下篇就可以看作实践的论述了,是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的假设论证。尧是儒家推崇的圣明之主,而与之对应的就是许由这位高人了,这两个人几乎完全是不一样的,这种认识也是得到世人公认的,所以庄子很自然的把他们两个搬出来说事儿。尧欲让位于许由,而许由不受,且说了一大堆道理,这些道理完全是庄子借许由之口说的,要知道据西华法师说,许由是尧的老师,一个主张出世的人教出了权倾天下的君王,其人必然不会是真的方外之人——不过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征服了半个世界,被视为儒家代表的旬况教出了韩非和李斯。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些老师并不是完全没有学生想法的倾向,也许正是老师的想法给了这些学生的启发。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许由,也有君临天下的野心。但是,这样两个有共性的人,为何在庄子笔下就完全成了两类不同的人了呢?有人认为庄子有抑尧扬许的倾向,这只能证明庄子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也有爱憎之情,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方外人而已,除此之外不能证明任何问题。那么在这里该如何理解呢?庄子的这种价值取向的流露,恰恰只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纯粹的言行一致的人。其实,尧有自己的“自得之场”,便能为圣王,而许由也有自己的“自得之场”便能为高人,他们两个都实现了自己的逍遥,何来区分?而至于“肩吾问于连叔”的故事不过是想说明,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我们不能偏信于任何人的意见而已,也是在想说明自己的观点别人无法反驳——以此为基点,则庄子的理论就更如流水了,似乎近在眼前,却也捉不到,那么就没有反驳的可能了。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话,逍遥也未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庄子自己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存在只不过是个虚假的口号,说的更明白点,就是要安于自己的“自得之场”,欣然接受造物主给我们的一切,便是逍遥。而我们又往往更钟情于“可能得到,而还没有得到的东西”,所以逍遥于我们而言又是已得到的东西,所以不足为奇了。这个理论的落差是十分悬殊了,也可以看作是这个理论本身包含的范围非常之广,所以其适用范围也是十分之大。[4]为了使理论更能被人接受,他又列举了惠子和庄子辩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庄子”是作为主人公出现的,但是未必是庄子本人,他这么说只不过是为了给人以现场感,让人信服。(当然,也有可能完全是真实的故事)庄子说把大瓠拿来做游于江湖的船,把大樗放在原野遮阴、观赏——如此便调和了大瓠、大樗的逍遥与人的逍遥。而我们也很容易从中发现,庄子在这里只不过是换了个角度去思考,重新赋予了瓠与樗的意义,他们不再是做瓢和做家具的东西,而是别有用处。如果抛开我们已经赋予其的目的和意义,则它们有更多实现价值的形式——而这样做,也只不过是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它们自己到底怎么想的,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意识?庄子这样的处理,似乎与开始逍遥的理论相距甚远,但是我们却无从反驳,因为庄子本身就否定了一切讨论的前提。而这样的处理,更有其高明的地方,因为把玄之又玄的理论,进一步下放到人世间了,到了人世间才是人可以讨论的问题,否则人世间根本就没有逍遥的阵地。但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儒家、墨家等已经占据了现实中的物质世界,在物质世界之中几乎没有立锥之地了,所以庄子便攻占了人们的心灵这一阵地——虽然,后来庄子的逍遥也试图扩展疆土,但是仍然只有心灵这个根据地是最牢固的、最根深叶茂的阵地。我们不能保证这片阵地能带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但是它对于我们而言是完全没有任何实际伤害的。这就意味着要调整好我们自己的心态了——心通了,便一切都通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心灵的自我救赎!——我们也应该相信这一点。我们把逍遥更多地作为一种存在于心中的信念,而全力以赴的去体验之。

[1]原文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中间的句号,将后面一句变成了设问句,而如果中间变为逗号,则可作反问句理解。而作反问句理解,就郭象的注解则显得更加贴切了。

[2]详见《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熊逸著,第121-149页,–北京:线装书局。主要是将“物化”解读为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有很多比较玄妙的东西。

[3]在庄子的理论体系中应该称之谓“道”,是继承老子的道的概念。这里之所以选择海德格尔“存在”的概念,主要是想把“道”纳入到现在的话语体系中。当然,在这里“道”的内涵似乎大打折扣了,但是在本文中不影响行文。

[4]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推出的结论大多是源自郭象的解读。虽然其注解在理解庄子逍遥的理论时可以游刃有余,但是根据这样的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则又成了虚幻之物。这也许是郭象注解的庄子给人留些的误解。而本文的目的在于论证庄子逍遥游的实践性,故而在这里并不完全同意郭象的注解。而是走向了另外一边——就对逍遥的信仰,激发自身对逍遥的追求。

心灵的感动

我铭记那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我怀念那次无法遗忘的。

窗外的雨还在下,一会儿淅淅沥沥,一会大雨倾盆,斑驳着一丝蠢蠢欲动。笔尖在纸上匆匆划过,突如其来的考试让每个人都不自然起来。雨声滴答,时钟滴答。

雨愈下愈大,哗啦——哗啦。雨声仿佛敲打着钟声更加急促,窗外又突然大雨淋漓,我该怎样走出这淋漓大雨?这雨声,把我拉回几年前的一幕。

还是一个雨天。

雨还在下,仿佛不知疲倦。雨声滴答,钟声滴答。

走出考场,我不自觉幻想姐姐在校门口等我,拿着一把雨伞,一起回家去……当我走出校门,心里不觉失落,姐姐不在……但当我走到路口,竟真看见她拿着两把小伞在等我!她浅浅的微笑暖着我的心……我所有的触动都一下子涌上心头,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

那个下着雨的天,那个下着雨的天。

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待这青春年华逝去,却别有洞天。因为有姐妹的爱,心中的雨不再下。

我铭记那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我怀念那次无法遗忘的。

一次心灵的感动作文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安徽黄山游玩,这是我向往已久的一次旅行,因为一直以来,爸爸妈妈都说我还太小,还不能爬黄山,所以当我真的站在黄山的入口处准备登山时,心情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一路的`无限风景在导游的解说下,更加秀丽迷人。当我快到天都峰时,在我前方不远处我看见了一位约六十多岁的白头发老爷爷,只见他一瘸一拐地拄着拐杖吃力地向上爬着。我心想:我去扶一下那位老爷爷吧。心里虽然这样想着,但我却没有勇气上去。这时爸爸看着我说:“去扶一扶那位老爷爷吧!”听了爸爸的话,我上前去扶那位老爷爷,老爷爷侧过身微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你也很累吧!”走了一段之后,老爷爷说:“小朋友,你先走吧,我想歇会儿,谢谢你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和老爷爷道别后继续向上走。在扶老爷爷走的这一段路中,我才知道,他不是累得一瘸一拐,而是真的残疾。

我们大约在中午十二点来到了“迎客松”,导游让我们在这儿休息、午餐,顺便等等后面的人。大约过了三十分钟的样子,一个一瘸一拐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没错,是老爷爷,刹那间,我的心不知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我深深地被这位素不相识的有点残疾的老爷爷的身残志不残的意志所感动了。

心灵的感动

我曾经问过我的朋友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感动?”有人说,感动等于同情;有人说,感动就是心酸;有人说,感动就是流泪;也有人向我摇头,而我要说:感动就是心灵的震撼。

下面是一个好友讲给我的,一个发生在医院里的故事:

我脚下的土地湿了。我的心灵因他们而感动了。感动就是心灵的震撼,永远是最感人,最真实的感动。

一次心灵的救赎

佛曰:“一切恶源于欲。”那么人有七情六欲是恶的起源么?去那本佛经中寻找心灵的救赎?心存愧疚的人会良心不安,他们中的有的会去拜佛,这样他们的心会好受点,然而这样简单的忏悔,不能否定的只是一种安慰而已!然而这种安慰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心灵的觉醒,他会带给我们清新的感觉!若没有心灵的觉醒,即使有忏悔的行动也只会造就一个接着一个的`悲剧,百密必疏!

而俯瞰当下,如果人心已死,如何才能让心灵觉醒?如果人性泯灭,到哪里寻找心灵的救赎?又到哪里寻找心灵的美丽!

现在的你是否仰天会长叹,和我一起思考,什么才是心灵的救赎?

文档为doc格式。

一次心灵的感动作文

在偶然的一场梦里,内心深处的我与上帝相遇了,上帝便带我领略人世间美丽的真谛。这,就是我心灵深处的感动。

上帝把手一晃,我眼前便浮现了《感动中国》里的一幕。幕上有一个女孩,叫何玥,是个农家女。小巧玲珑的眼睛、大大的樱桃嘴、一头乌黑的秀发、黄黄的皮肤,是这个农家女的模样。可是,上天却把灾难降临在了这个无辜的女孩身上——20xx年4月,就在何玥准备毕业的时候,一次体检检出自己患上了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家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妈妈叶翠荣为此还哭了一天,把一床被子哭湿了。家人亲戚凑钱给何玥进行了一次手术病情缓解后,何玥赶回学校参加考试。她语文作文的题目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小女孩被送进了抢救室,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不然就会没命。后来手术成功了。我去看望小女孩。小女孩对我说,我真怕自己醒不来了。可是离死亡不远的时候,我拼搏了,最后战胜了死亡。

稚嫩清新的文字打动了语文老师何兰鲜,她给了这篇作文满分。

可是,这只是暂时的,过了不久,病情又复发了。爸爸何先航急忙送她去医院,但是,医生说,即使做手术也改变不了何玥的“命运”了。父母知道“命运”是什么,但仍然痴痴地幻想奇迹的出现。

有一天,何玥请求家人,把自己完好无损的器官捐出去。此话一出,她的家人立即反对。她自信满满地说:“我知道,我的生命快到尽头了,怎样挽不回来了。可是还有一些人有救啊,我也想为人民做贡献。”家人发现已无法使她放弃梦想时,只好答应了她的请求。

20xx年11月17日,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何玥的生命,()在一个叫索朗旺青的年轻人身上得以延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灵的感动

一条河上一叶舟,一叶舟上两个人,便触发了我。

晚饭后,我来到旅舍前的那条河边。它真的是河吗?那湍急的水流,磅礴的气势,呼啸的水声,衬上泼墨似的远山和血色的残阳,让我有了一种敬畏大自然的心理,它是那么的震撼人心啊!

正当我如痴如醉时,本系在河边的一条小舟悄然入水,两个汉子将舟推动,自己也随之入水。他们的路线正是逆流的,升像锋利的剑,破开湍急的水,直向上游驶去。我不禁被吸引了过去,只见那小舟左摇右摆,正在与河水激烈地搏斗着,白花花的水花翻滚着,小舟似乎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我为这场似乎是人征服大自然的比赛所沉醉,也为他们的目的揣测不已:是为了一展自己的雄风?还是吸引游客的表演?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其中一个人拿出了一根竹竿,费力的向远方伸去。我的目光随之转动,原来,那竹竿的目标是河中的一个红色塑料袋!只见他伸出竹竿,熟练地挑起塑料袋,再把两样东西都放回了舟中,随后就回头向岸边驶来。此时,刚才还出神观看的游人猛然醒悟过来,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的心灵被感动了,我亲眼看见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尊敬和保护,他们为了大自然的环境,以生命为誓,英勇的去挽回同胞们酿成的错误,这是一种多么伟大、淳朴的爱啊!我的心灵被这种爱感动和洗涤,我在心中暗暗祈祷,请求上帝保佑这些勇士!

一条河上一叶舟,一叶舟上两个人,最淳朴的感动便在我心中凝成。

一次心灵的感动作文

这组文章文笔灵动,有感而发,看似漫笔,却都寄予了作者的某种情思,抒发了某种情怀,读来让人如沐春风,能够引发共鸣。随笔类文章大多是随机生发,灵感顿开而来,但又不是随性而至,泛泛而谈,它也要有一个中心,要表达清楚所抒发的是何种情怀。写作中要注意,文章须散而不乱,线索明晰,主题突出。闭上双眼,是否就会重逢那曾经的不期而遇?穿梭在纷繁的街市,往来行人如织,汽车如野马般在宽敞的道路上呼啸奔驰。我只身一人离开喧嚣之处,来到一片幽静的园林,静享这份悠然,让那自然的风,静静地洗涤心灵。三月天,阳光暖洋洋地亲吻着我的脸,我微微一笑,清风会意地将我的一缕发丝轻轻挑起,送来一片祥和。鞋底和酢浆草欢愉地打着招呼,偶然碰到几蕊开放的春兰或金银花,刹那间便芬芳馥郁。我脚步轻捷,目光似飞蝶般停停落落。视野中,那一片姹紫嫣红已把大地渲染成一块斑斓的画布。两行泡桐蔚然成荫,层层叠叠的枝叶间,几朵不安分的桐花急不可耐地睁开了眼,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优美的世界,那俏媚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想摘下一朵把玩!但我终究没伸出手,心里有的只是对美的'虔诚膜拜。仰头,用目光接住叶缝间漏下的碎金般的阳光,在绿色树叶的过滤下,阳光似乎也变得柔和了,星星点点,泛着迷人的光彩。顺着叶脉细看,那绿,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缓缓流动,在白色花苞的点缀下变得更富有层次感。春光,在这里以一种极柔和的节奏慢慢沉淀下来,浓到化不开。找了块向阳的地方躺下,青草的清香瞬间将我裹住,我和这一片天地,就这样融合了,世界,陷入更深更浓的静谧之中。摘下一叶兰草放在齿间,轻轻一咬,汁液的香甜沁人心脾。望着瓦蓝瓦蓝的天,似乎那天穹也带上了青草味儿。白云如絮,丝缕交融间幻化出纷繁的形象,又缥缥缈缈很快消失不见。我想:云儿自由的身体里也隐藏着一颗飘忽的心吧,不然,怎会这样无拘无束任凭自己的心思放飞呢?清风不语,轻柔地拂过我的脸颊,我的思绪便随风飘散开来dd在遥远的彼处,是否也有一个如我一般的青衣少年,在此时,与我一同仰望天空呢?他兴许是随意地躺在漫山披翠的丘陵上吧,繁星似的山茶花吹起一支悠扬的清笛;或许是在海边,在清清浅浅的波涛中与静默的木麻对语吧;又或许是在清泉旁,将自己一天的心情反复濯洗,化成一圈圈涟漪吧……太阳西落,把自己小心埋入远方的山峦。我起身,凝视着彤红的云霞,嘴角轻轻上扬,然后,转身离去。在远离尘嚣的幽林中,我的心灵完成了一次温柔的旅行。(指导老师张兴武)。

心灵感动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可以包容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可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白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夏天的北京虽然热,但却是旅游的好地方。刚到北京站,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的我已经疲惫不堪。但爸爸和妈妈好像一点都不累,硬拉着我去颐和园。到了颐和园门口,只见一长串人排队买票,在爸爸买票这期间我无事可做,只好硬着头皮跟太阳玩捉迷藏了!

“卖颐和园地图了!最后一份便宜卖啦!5元一张”,一个小男孩叫道。我正和太阳玩的辛苦时,听见这声心想:“买一份报也少了些无聊,看这还在排队的爸爸,我只好对爸爸说:imsorry。”

我拿出5元钱买了一份地图,只见小男孩接过钱就去小卖部,我心想:“现在的小朋友一有钱就买小食品,哎!我正想着只见小男孩买了一瓶水和一个面包出来了,急步向一个白发苍苍、衣襟不整的老人走过去,一个乞丐老人,小男孩拿出面包和食品,还把剩下的钱给了老人,然后哼着小曲一蹦一跳的跑了,我沉沉的被感动了,也不知何时爸爸、妈妈也在我的身边默默的站着,我们用目光远送那个小男孩,看着手里那张地图,不由的一种种暖意涌上心头。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那一次感动

昨天,我们学校的四、五、六年级到烈士陵园扫墓。扫墓前,每个班都做好了小白花,准备献给烈士。

出发之前,每个人都显得非常激动和兴奋。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但是,由于学校离烈士陵园太远了,我的脚上都起了泡泡,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如同一只大企鹅,把何宛珂弄得捧腹大笑。火辣辣的太阳像是发了火,把大地烤得热极了。没过一会儿,我们便大汗淋漓。我自言自语地说:“老天真不作美!”

终于到了烈士山脚下,抬头一看,那一层层陡峭的阶梯,让人情不自禁地有些恐惧。一想到如果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心里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艰难地爬上一层层的阶梯,等爬完最后一级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当在听一个个们的故事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当时的场面:一个个烈士在战斗时,为了自己的祖国,毫不犹豫地冲上去,面对着困难,他们不低头也不弯腰,不顾一切地杀向敌人,但是在战斗中,许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那些牺牲了的英雄,年龄都还很年青。但是,为了祖国变得更加美好,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我们应该更加热爱自己那宝贵的生命,过好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爱护好那一分一秒。

扫墓回来时,太阳不再象来时那么强烈了。这次扫墓,我受益匪浅。我心里又遗憾又骄傲。遗憾的是烈士们为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明天,已经壮烈牺牲,与世长辞。骄傲的是烈士们的精神已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的心里荡漾开来……。

感动心灵

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美好的感动常常被很多麻木而浮躁的心灵所疏忽和淡漠。感动源于对生活的挚爱,对生命意义的正确领悟。也常常源于一个精彩的故事。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许多多因为先天的原因而丧失了他们应有的幸福和应有的快乐;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磨灭了应属于他们的梦想;因为种种困难考验铸造了他们钢铁一般的意志。有一段故事是关于“瓷娃娃”的。“瓷娃娃”这个词语是多么的动人,给人一种童话般意境,可你却想不到就在这么一个美丽动人的词语背后隐藏着一段您意想不到的数字。有一位小姑娘在三岁的时候被确诊为“瓷娃娃”,就意味着她的一生无法行走,无法做轻微的运动,在这个女孩成长到十五时骨折过32次,面对着墙坐了8年。可想而知32次8年对于一个女孩是多么大的折磨,但她依然快乐,常常坐在角落面对着手机听着《隐形的翅膀》,她没有因为老天剥夺了她行走的权利而怨天尤人,她十分乐观十分坚强,常常会乐观地说“我们的爱不脆弱”。

在深圳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女孩,父母都是工人,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没有时间陪这个女孩,但小女孩知道,爸爸是为了她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才去那么劳苦地奔波。小女孩的梦想是:可以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多么单纯的孩子呀!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学校里条件特别艰苦,教室里夏天蚊子多冬天冷的哆嗦。在雨天没有雨鞋,过桥没有桥只能淌着水过去,他们一直珍惜着一双鞋,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穿鞋,他会说:“穿破了这一双就没了。”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历尽艰难困苦经历无数的风雨,他们仍然坚持着。只要你敞开心扉,全身心领略身边的一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充满感动的故事,一段心灵的哲理都可以感动你的心灵,发自肺腑的情感冲击。

感动心灵

偶然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书,一个书签悄然掉落,弯腰拾起,发现原来是小学时一位同学送的,背面上写着“朋友,珍重!”当时泪水便在眼眶里打转了。书签已有些皱皱巴巴,但它却让我知道了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小学时我俩同在一个班,虽然他人很不错,成绩也好,但我却从未在意过他,更没有把他当作真正的朋友。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要转学了,并送给了我一张书签。当时我有些发愣,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回过神时,想起了我们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中才发现已经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在抱怨:这世上值得人感动的事越来越少了。其实,只要静下心来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口渴了,妈妈帮你接一杯水,是感动;疲惫了,爸爸接过你沉重的书包,是感动;伤心时,老师一句安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生日中,收到的哪怕只是一朵小花,一片树叶,也是一份感动!

感动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说出感动到底是什么,因为真正的感动是用心去仔细品出来的,而不是用华丽的语言来描绘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将变得安静而平和。如果世上没有感动,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无情。

朋友,或许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你可能不会对我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是,请你腾出时间去用心品味——品味那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让感动充满我们的心灵!

又一次触动心灵

他说他这一生,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直到我如同脆弱的蒲公英,落在他的马背上,像无形的缰绳,把他圈住。他却无怨无悔,甘之如饴。

去年他与我踏上了去首都北京的旅途。严寒的气体凝固在空气中,街道人来人往踩踏在雪白的花瓣上。在来之前,他曾嘱咐我要多带几件大衣,而我却不以为然,以为南方天气与北方的天气相差无几。可是我这可笑的想法造就了我单薄的身躯站在熙攘的大街上,冰冷的空气让我冻得直哆嗦。突然,肩上似乎多了件大衣,那残留的温度让我暖和起来。抬头一看,只见他穿着轻薄的白毛衣,两只憨厚的大手交织着,用力地搓揉着手掌心。即使是冻得脸上发白,却依然低头对我微笑。雪花飘落在他的两鬓之间,仿佛和那经过岁月磨砺出来的银丝融为一体。我的心狠狠地触动了一下。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与朋友相约在图书馆见面。出门前,他又开始嘱咐我:“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你应该带把雨伞的。”

我望着窗外那一片艳阳,果断地扭头便走,嘴里还嘟囔:这么好的天会下雨才怪。

这是我第二次不听他的叮咛。根据自己简单的想法来判断,事实证明,我又错了。

我欢快地奔向图书馆,却忽略了空中传来的隐隐雷声。直到下午,我才依依不舍地与朋友告别。走在大门口,几滴晶莹的雨水滑过我的手臂。紧接着就像钢琴演奏的高潮般,滴滴咚咚越下越密,最后演变成倾盆大雨。

我正后悔早上出门时没听他的话。突然地,一道身影飞奔而来,踏在水坑里,脚后跟溅起一道道水花。

他什么也没有说,只默默的把我带进雨伞的掩盖。领着我走向回家的路。还是那样,不言不语,没有大声的责骂,只有默默的承担。霎时间,后悔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再也忍不住了,低头抽泣起来。

那双敦厚,因长年辛劳而起茧的大手,安慰似地抚摸着我的头,而面积不大的雨伞,似乎在故意的歪着头,朝我这边方向靠去,替我遮挡住飘来的风雨,他却有一半的身躯暴露在外,雨水浸没了他的两鬓,让那几条银丝泛起了光芒。

再一次,我的'心狠狠地触动了一下。

他——我的父亲。如果可以,我愿用我的花瓣,遮挡住你马背上随风飘荡的银丝。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一次心灵的救赎

6:30在妈妈一阵“闹钟”声后,他撇了撇小小的嘴巴,极不情愿的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哦,枯燥繁忙的一天再次拉开了帷幕,而妈妈的唠叨,也随之开始。烦!他匆匆吃完了早饭,伴着那尚未红透的太阳,徒步走向了同他的心一般冰凉的游泳馆中。

2:00钢琴课似乎总是在他最累的时候召唤他。午后的阳光透过微拉的窗帘,经过琴键,穿越他那胖胖的小手,悄悄潜入他已困乏的心。黑白琴键上流淌出的,不再是一串串音符,而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发自内心最单纯、又是最遥不可及的心愿:我想自由!他还在弹琴,指尖流露出无限忧伤。

7:30他载着夕阳的余晖回到了自己的小窝。他真的累了,索性不脱外套,一屁股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打开电视,看着会给他一丝安慰的少儿节目。他努力撑起自己早已干涩的嘴角,笑了,会心的笑了。

凌晨一点,在窗外大钟敲响后,他终于结束了一天的生活。他躺在床上,睁大眼睛望着黑夜。他在想象有这么一天:无忧无虑的奔跑在绿茵茵的操场上,抱起自己心爱的足球,和小伙伴一起自由自在的玩耍…。

后记:

一次心灵的救赎

郭象说:“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1]然而王先谦先生似乎并不赞同这个解释,说:“郭氏此说,自树一义则可,若以之释本篇,则失其旨矣。本篇之旨在凝神,而神之能凝,在心意之逍遥,欲心意之逍遥,则在无为。人之不能逍遥者,有为也。其所为者,名也,功也,己也。”[2]这两位前辈为何会有这样的分歧呢?在我看来,他们的说法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说这话的立足点不一样:郭象的立足点可以说是庄子的另一个核心概念——“齐物”[3];而王先谦的立足点则是“无为”。这些概念本来都是庄子的核心概念,为何会引起这样的分歧呢?如果我们承认庄子的思想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那么出了这样的分歧,必然是不正常的;而如果我们怀疑庄子思想本来的严密性问题,或许这个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但是这几乎是给很多庄子的信徒当头一棒,如果“庄子”本身就不能自圆其说,那么他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呢?私以为,以庄子的理论解释庄子,是一件几乎不能完成的事情,但同时也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庄子的理论就如同水,无形无色,无气无味,遇火则为气,遇寒则为冰,遇山则绕,遇壑则落,无所作为,而无所不能,这也可能是庄子最能吸引人的地方。用庄子的理论,解释庄子的理论,无异于用水冲洗水,谁见过用水洗涤水而洗涤干净的呢?取一杯纯净水去清洗另一杯纯净水,只会激起点点浪花,然后再浪费掉一些水;如果取一杯纯净水去清洗一杯有杂质的水,只会得到两杯有杂质的水。那么是不是说,庄子的理论就完全没法自圆其说了呢?非也,非也。用杯子去盛庄子的水,完全就是一个错误,庄子这泓水,就应该放在大自然中,让它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奔流,在造物主的臂弯里栖息,如此则无论它们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一个整体,无论走到何时都能自我澄清。

对不同的人而言,理解庄子的理论产生的差别主要是因为经历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就像我们走在庄子的水边,信手舀起一杯水,尝一口觉得甘甜可口,便想再舀一杯与人分享,可是谁知别人嘴里恰好有一截黄连,于是别人就觉得这杯水是苦的。于是两个人便为这种水的味道争论起来了,最后得出结论说——前一杯水是甜的,而后一杯水是苦的。于是这本来一样的水,也就有了差别,我们把前一杯命名为“齐物”,后一杯命名为“无为”——这便有了郭象和王先谦的分歧。这里的口渴的状态和口中的黄连,就是不同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如果不能改变先入为主的习惯,我们只会产生更多的分歧,甚至将完整的东西弄得四分五裂,相互冲突。所以,在理解庄子的时候,在领会逍遥的时候,也不能先入为主,固执于已有之见。

用心灵感动心灵

什么是社会工作?社工在社会中充当什么主角?如果本科时期有人这般问我,我会说社工是社会资源链接者、服务者、倡导者,就如同课本上教授的一样。此刻,对社工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的我,有了自己的感受,更喜欢把社工称为分享者和陪伴者。

研一的上学期,我有幸加入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这对我的专业学习和性格塑造都有着非凡的好处。平时的我是一个慢热、腼腆的人,与陌生人都很少交谈。记得第一次要去社区带领活动,还在准备阶段时我就有些紧张和焦虑,把要用的物资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练习活动中可能要运用到的表达,甚至当走到服务对象中间的时候还会有些发抖。幸运的'是那次活动的服务对象们十分的配合我,不仅仅仅和我一齐完成了手工小组活动,也帮我实现了带领小组活动“零的突破”。

服务对象的反馈对我来说是十分大的鼓励。每当掌声响起或是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时,我便充满了能量,让我更愿意用心地融入到他们当中。之后我发现,每当和服务对象一齐做活动时,我就像变了一个人,就算他们都是陌生人,我也能够从容地带领大家破冰,并且能够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服务关系。

在活动后,师兄师姐们会常常鼓励我,让我变得更加自信,还会和我交流带领活动的技巧,使我不断学习有所进步。导师则会每周都对我们进行一次实习督导让我们在处理特殊状况时更加专业,也在应对伦理困境的时候做出更合理的选取。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仅是专业的知识,更有自我的成长。

越是有所精益,也就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仍然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汲取,还有很多道路需要探索。我想这个过程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更是脚踏实地,唯愿绽放。

一段时间的实习,让我明白,活动中的社工和服务对象是共同成长的。服务对象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习一些技巧性知识,分享生活中的感悟;而社工也同样能够在活动中体会不同年代的人对于生活的领悟和对生命的理解。

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影响灵魂。社工所应对的不是生硬的机械,而是生动的生命,让不同的个体互相链接,让共同的理念得到认可,这是人文情怀的彰显,也正是社工行业与众不同魅力的体现。

而我愿意将其分享,以此陪伴。(作者:刘tt)。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