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评课说课稿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4 20:11:39 作者:雨中梧

编写教案模板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是各位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年级语文《雪孩子》评课稿

《家》这节课设计新颖、独特,层次分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语言课。在本节课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1.学生能借助拼音课文读和认读生字,这是符合低年级的阶段目标和要求的,可见,教者对低年段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得很到位。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者应用了谈话导入,通过谈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文本。

3.阅读有梯度、有层次。通过多次不同目的`的朗读课文,不仅扫清了阅读障碍,而且对课文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感悟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以读促讲的目的。

4.教者能强调学生说完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及完整性。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评,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6.拓展训练又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学完整首诗歌后,让学生创编儿童诗,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锤。

家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今天,听了岑菊君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文《画家乡》,获益匪浅。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因此,岑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以下三方面值得肯定。

一、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点。在初读课文时,她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不懂得多读几遍。认识生字是采用学生互动的形式,同桌互读,读对了打个五角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用投影来检查订正。然后,教师用生字卡片以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很好地巩固了生字。

二、岑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在精读课文第二段,指导感受涛涛家乡的美时,引导学生说:“涛涛的家乡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喜欢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岑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一年级《阳光》语文评课稿

赵老师的这节课由听大海的声音入手,引出大海的画面,再说说看到的大海样子,由听——看——说多种感官结合教学,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识字教学中,老师先示范,强调重点笔画,学生描红再仿写,并强调了写字的姿势。可以说整节课是一种阶梯教学,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的。

刘老师做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课如其人,从上课伊始挥洒自如的书写,就让我叹为观止,这说明刘老师有着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细致全面的拼音复习,让学生重温拼音的重点,不过这一环节有些繁重,占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拖延了时间。如果课堂上放慢脚步,多给学生一些读和说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可能更加浓厚。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12月29日,我听了新教师张xx上一年级《自己去吧》一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小鸭、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爬树,洗澡,飞翔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要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喜爱。

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就是识记会认字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张畅畅老师是这样设计本课的:1.直接引入,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认真看板书。并伸出小手,随老师书空。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怎样识记这四个字。比如,自:目字加一撇。识字习惯的养成,一定是随机的,随时随地随行就市。将识字习惯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提出简单的问题。如:课题中的“自己去吧”是谁说的?2、课文共分几个小节?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然后带拼音出示本课的会认字,让学生先拼读再直呼,说说识记这些字的.方法。用这些字组词、说句子。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放到词语中读,再放到课文中读,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进行朗读指导,我出示了小猴和妈妈对话的幻灯片,先指导语气,然后再指导分角色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老师示范。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总的说来,张畅畅老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比如,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自。拆字法:吧、吃、呢、这、样。也可以编顺口溜,比如,要:一个女孩,头顶一个大西瓜。

2、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分角色朗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降低难度,上课时,我把小鸭和妈妈的对话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出来。我先示范读,然后指三名学生分角色试读,在学生学会分角色读的前提下,再有男女生和老师分角色读。

3、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赏识和激励孩子,永远是教育的法宝。课堂上,我运用了很多激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真好!分组比赛时,发放小红旗等,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不足:

1、一年级课堂教学写字少于10分钟。学生书写生字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以后的课堂上.

2、让学生读儿歌《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问题过于宽泛。放第二节课后就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

一年级语文上《阳光》评课稿

《阳光》是一篇笔调优美的文章。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在教学时,唐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审美化教学这一理念。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生字、词教学。在这一环节唐老师充分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提个醒,解决字音难点,自主发现字形的特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阳光》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比较难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唐老师在上课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画面(阳光照射下的小河,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当然,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在教“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一句时,老师先让学生看锦缎,了解什么是锦缎后,再让学生带着对锦缎的理解转到课文上,进行朗读感悟,会把课文读得更美。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评课稿

杨老师执教的是《雨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听了杨老师的课真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的设计精巧细致又不失清新自然。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与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中,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下雨的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进入雨点的世界。以童趣为本,朗读为主,充分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让文本走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杨老师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雨点落到小溪里、池塘里、江河里、海洋里的姿态,老师引导学生想象:雨点在小溪里睡觉、在河水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会是什么样?通过动画展示、感情朗读、音乐渲染等手段运用,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教者追问你最喜欢雨点去哪里?就读好那句话。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朗读边表演,兴趣盎然,仿佛自己就是雨点。课文学完了,老师又借题发挥:想一想雨点还会落到哪里?会是什么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得非常形象生动: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雨点落到喷泉里,在喷泉里洗澡;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看球;雨点落到玻璃上,在玻璃上滑滑梯??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多么富有情趣的诗哪!(建议:让学生写下就是一首童诗)。最后,欣赏歌曲《小小雨点》,此时学生情绪高涨、身心愉悦,文本、学生、课堂和谐融合。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评课稿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这一点点雨滴,落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这节课,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新课程,紧扣教材、以自主学习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这就要求老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教学伊始,陈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又如在理解“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时,教师适时播放视频中的插图,将学生引向生活情境,去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感悟了语言文字,体验到了情趣。这样带学生走入情境,课堂就紧紧地吸引了学生,富有人性的光彩。

二、识字学词与学文相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读这个词语,然后观看视频中雨点飘落的画面,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在句子中理解“飘落”的意思。这样做,既避免了逐句地串讲串问,不分主次地进行繁琐的词句分析,又避免了空洞的读,为我们提供了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方法。

三、读中有悟,学中有导。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句话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可以说是对朗读重在感悟这一内涵的高度概括。老师在教学《雨点儿》时,正是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

1、读中有悟。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老师正是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自能读书,自主学习。如:在学生分组赛读课文后,陈教师问学生:“雨点儿为什么笑了?”经过一阵思考后,有一位学生答道:“因为雨点儿想帮助这些花草,心里高兴,所以笑了。”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理解了课文,悟出了道理,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2、学中有导。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式,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自主学习不是老师撒手不管的学习,而应当是在老师的引导、暗示、有效监督下的自主性学习。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如:在教学开始,在视频老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复述视频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中,学生明确了视频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书。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肯定能促进倾听、思考的好习惯的养成。

这样的教学方式,它把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显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达到与别人产生共鸣——巧妙地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学习的隐性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合作,对自己充满学习的信心等,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孩子自身的感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两点探讨。

1、评价强调人文性,但不能忽视甄别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让给学生,只要学生能自己动口表述或评价的,教师就不应该去替代或包办,即使发生错误,也要相信其他完全有能力帮其找出错误原因并纠正。“课堂就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负有引导的责任,与此同时,在学生忽视或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进行明确评价。如:在读“有花有草的地方”这一部分时,陈老师先让学生自读、齐读,然后播放视频中学习伙伴读书的片断,视频老师说学习伙伴有一个“地方”没读准,然后带着大家重读。这时,我在想,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们怎样了呢?读时都读准了吗?又如:在学习“数不清”时,在进入下一个环节前,有一个学生说“北斗星数不清”,或许是教师没听清,就跳过去了。我个人认为,在大力强调转变评价方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培养学生语言的正确性、思维的准确性、知识的科学性,是我们语文课应该勇于承担起来的责任。

2、农远资源的利用。

视频是辅助,“课堂”才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才更是我们的关注点。这节课,视频时间占了课堂的四分之一多,学生在视频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但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

“主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该怎样体现教师的“导”?

总之,这节课老师注意从学生的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自主思考、质疑、评价。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喜悦,在不知不觉中,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最后,我要说,这雨点儿不仅滋润了万物,滋润了学生,它也流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周老师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周老师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在读中激趣,在想象中驰骋,让学生在朗读、说话、唱歌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中的意味,发自内心对祖国的抚育的喜爱之情。

一、联系学生实际导入,调动学生已有情感体验。

上课伊始,周老师先引导学生读读词语:蓝天、祖国、泥土、小河、白云、种子、鱼儿、就是、家,并利用词语进行说话练习。接着问:“那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有的说我的家很温暖,有的说我的家很漂亮,在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关心照顾我,我很幸福。这样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家的热爱。

二、媒体教学展现优美的画面,创设美好的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优美的画面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上,周老师让学生看蓝天白云图、树林小鸟图、小河鱼儿图,祖国风光图,并配以优美的解说,给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乐,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为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做好情感准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生轻声朗读之后,又展示了蓝天白云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白云在蓝天里是什么感觉?”学生这时展开想象,有的回答:“白云只有在蓝天里才会有温馨的感觉”。有的说:“白云只有在蓝天才自由、快乐。”“说得多好,谁能读出感觉来吗?”这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同样的方法,又让学生想像森林和小鸟、小河和鱼儿、泥土和种子的亲密感觉。这些想象和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读时感情充溢。在理解内容、品位文字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继续诵读课文,去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把体验到的情感移植到文本之中,用心灵与文本对话,用优美的声音把体会感悟出来。在诵读的时候鼓励孩子加上动作,不仅让孩子兴趣大增,也便于学生记忆诗歌。

课堂上,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朗读的同时进行适时的评价点拨,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因而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总之,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展开想象说话,体会家的温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乐,从而使学生不仅体会了诗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熏陶,学习效果较好。

三、巧设情境,突破难点。

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全诗理解的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周老师让学生说说,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播放祖国风光秀丽,有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有辽阔的草原,有巍峨的高山、还有世界珍希动物大熊猫。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使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紧接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读课文。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请学生仿照课文,去填补这些空白。课堂上周老师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说说蓝天还是谁的家?(生自由说:太阳、月亮、星星。)树林还是谁的家?(生自由说:老虎、狮子、兔子、小猴……)小河还是谁的家?(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把学生的思维从书本导向了更广阔的空间,他们的答案一个比一个新颖,一个比一个有趣,组成了另一首别致的小诗。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尝到了创新的甜头,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这个环节的安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这不仅巧妙地进行了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更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更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这节课上,周老师用一颗未泯的童心引领学生与文本解除对话,在诵读、表演、对话中去体验、感悟语言带给我们的温馨。在这种体验中,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一堂精心准备的语文课到此结束了。这节课带给我的不但是快乐、感动,而且是审美的情趣。让人感到教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的。这首小诗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保持语调欢快、流畅和幸福、愉快的感觉。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低段教学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要善于与学生站在一个高度,这样学生学习会快乐而轻松。

××月××日,听了王老师讲的一年级《5、4、3、2加几》一课,眼前一亮,这样的课堂正符合低段学生。

一、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暖融融的爱,学生的学习变成师生的轻松,快乐的交流,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教师用去小兔家做客为情境,通过摘苹果,喷农药,坐飞机等等故事情节的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有意义,学生的计算兴趣特别高。

三、教师抓住了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充分注重凑十法学生的理解,通过学生表达自己的算法,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用语言表达出来,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中,王老师不仅顾大局,更关注个体的学习,通过个体发言,抓住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强调,并通过再练习再提高。

四、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培养会成就学生。而一年级又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王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注意倾听,注意坐姿,注意回答问题的声音,时刻提醒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利用小组争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学生的集体的意识和情感,在为自己争得荣誉的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小组争光,这无疑又是教学的助推器。

建议:

一、新课标要求学生尊重学生,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如果这节课,王老师再适当放手,引导学生一次就行,让学生主动,流利地说出计算方法会更好。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但也应该注意算法的优化。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张xx老师上的《美丽的田园》这节课是一节综合课,具有下面的特点:

一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演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课堂的主要形式“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二是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意识,正如新课程强调要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三是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注意捕捉课堂资源,适度点拔,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四是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分工合作,学生配合默契,我们可以看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场面在课堂中涌动。

俗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张绪老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以师生的情感为依托,以问题为中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教师能领悟课标,活化教材,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驾驭这堂课,体现了新课程教师的教育智慧的提升的功能。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

4月1日上午,xx市董xx小语名师工作室来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xx九年制学校进行“送教送培”活动。本着学习的心态,倾听了2节课堂教学,下面就吕xx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谈谈自己的听课感受。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社会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具体到吕老师这节课来,我感受最深的是:随文识字,让生字从文中来,再回到文中去。

一、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语文识字要多识少写,识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吕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谜语导入新课,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七律诗歌的押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将韵文配以《小星星》的音乐让学生去唱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有趣、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在各种情境中巧妙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从内心感受到识字带来的成功、喜悦,还能注意在语言环境中教会孩子量词的用法。

二、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更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课堂随机评价。本节课中师生之间的评价运用得当,激励性语言评价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坝上,促使孩子们敢于大胆发言、大胆表现、积极思考。比如吕老师在教学“蒲扇”这个词语时,能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扇”字的古文体像什么?这里有效的评价就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说话的欲望得以激发,同时也是实践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

三、在这篇课文中还蕴藏了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学习“牛郎”和“织女”这两个词语的时候,吕老师通过讲故事来引导孩子记忆词语,孩子们听故事时入心入脑,难得平心静气。在之后看图说话时,孩子们的“说话”让人耳目一新。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故事来吸引孩子是很有效果的,是我们低年级老师应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四、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吕老师在写字环节教学中能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用口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能及时评价孩子书写的不足与长处,在课堂中增强学生提笔即练字的意识,同时也落实了课标要求的“每堂课都要坚持练字10分钟”的要求。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吕老师这节课中也有让忖量的地方:

1.时间分配是不是合理,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挤占了孩子精心写字的时间。

2.从课堂因素来讲,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吕老师在课堂上对于回答错误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多加引导。

课堂教学不能只讲进度而不要目标,只有点滴汇聚才能积沙成塔!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学生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高老师的这节课除了目标落实比较到位,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其参与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抓住教材提供的素材,从生活原型问题出发,创设文具店的生活情境,渗透分类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引出课题,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

面对低年级学生,高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有针对性、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如:“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xx小组的办法真多”,“你们自已鼓励鼓励自已吧”等富有激情的语言,使学生感到置生于思维发展的自由天地中。

在本节课中,高老师非常注重了“导”,如: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前都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另外还注重了活动的梯度性,如第一次分学具,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第二次分铅笔鼓励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按不同标准分类,两次要求的不断递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总之,整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挖掘教材内在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上册的《识字3》。课堂上,老师有条不紊的组织,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设置了闯三关。第一关:识词关;第二关:读文关;第三关:写字关。根据一年级小学生表现心强烈的心理特点,教师设置的闯关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加快了课堂节奏,而且学习效果非常好。

在第一关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词语,利用课件展示了公园的风景、游乐设施,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词。在一轮又一轮的读词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词,同时又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十分高。

在学生读了关于风景的`词和游乐设施的词后,教师都组织学生用“公园里有(),有(),还有(),真()呀!”的句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运用,同时还以“教室”和“文具盒”为题材,让学生巩固这个句式。相信学生在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境的时候,一定会对这个句式运用自如的。

为了调节学习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教师和学生一起玩了拍手游戏。老师边拍手,边说:“转转转,转什么?”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转转转,转转椅!”“开开开,开什么?”“开开开,开火车!”“钻钻钻,钻什么?”“钻钻钻,钻山洞!”……在愉快地游戏中,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

要说建议,我觉得教师在学生写完生字后,应将学生写得比较好的生字通过展台展示出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书写生字。同时应注意对发挥激励评价对课堂气氛、学习状态的调控作用。

我会将李老师课中适合我班学情的做法加以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的课堂走出,经过半年的一年级的课堂训练,基本上在课堂常规上已经训练的不错,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在课堂上老师的激情也是比较高,老师的语言、老师的教态也可以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了孩子当中。

而针对这一节课的设计上以及孩子整体的掌握程度上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首先是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从常态上来说,我们基本上这节课是从周围的生活中寻找这些常见的图形,来引入这节课基本知识的学习,但是周老师这节课是以一张由图形拼成的一张美丽的图片来引入,接着就进入了正课——从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这样的理念应该说比较少见。而在听取了周老师的解释之后,周老师是想以此在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是我们说我们的数学就是把一些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且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在新知是在旧知深入的基础上学习的话,以此才可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建立,而不是单纯为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很明显这样的引入给这节课的教学增添了难度,而由此因为这样的问题,就像袁校长所说的因为这样的问题,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我们的数学老师有通读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的必要。

第二点,是关于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想让孩子在一堂课上学到什么,我们就必须要明确这节课自己本身确立的目标。听完课之后感觉周老师的这节课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在评课之后知道了周老师定的教学目标就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就是感知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图性就是有这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一个简单的数学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之中,明确这一个基本的数学理念。听了周老师的讲解之后,感觉周老师这节课的目标没有完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自己本身没有把这节课的目标确立好。我们说课堂上的目标必须要确立在孩子本身的'基础上,是在孩子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三讲三不讲”的基本内容,就像这节课老师自己还没有明确针对这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中重点讲解的是哪些图形,侧重点是应该放在平行四边形上,但是老师这一节课还没有讲解到平行四边形。

第三点,是本节课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我们说教学的策略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再次基础上实施我们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掌握我们的知识。而这节课老师采取的几个策略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反而有点适得其反,就像是在讲解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但是却没有讲解清楚,而且导致了基本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第四点:课堂上孩子的达标度,因为前面设计的理念没有搞清楚,在这基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采取的教学策略的原因,使得这节课上孩子基本上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稍微提升了一点,但是其他的任务基本上没有掌握。

第五点:结合袁校长所说的我们的数学学科应该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的能力,尤其是孩子上课回答问题说理的能力,这一点需要在平时的任何一堂课的教学中都是需要灌输给孩子这样的理念并且需要逐渐培养孩子的这个能力,而真正孩子可以将这个能力养成的时候就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时候。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周三早读时间,我们数学组针对开学以来的常规进行了常规展评教研。

数学组的老师们都很积极,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是对我们机体常规的一次督促。我想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一次检查,更是为了老师们教学水平的进步,以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为目的,更好的成长自己,借鉴成为自己的。相信通过今天的常规展评,老师们会反思自己的常规。这次常规包含了教案、听评课记录、学习笔记、学生作业这四个方面的常规。看到老师们的教案批阅的痕迹,像xxx老师,xx老师,批阅认真。给人美感。由于是集体备课,所以备课上力求完美。一方面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

(1)少部分教师做到统观全册。均有超前备课。

(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

(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

(4)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写的教学后感比前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听课记录更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只有会听评课,才会成长的更快,尤其是新教师。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作业方面,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像任忠艳老师的那叫一个漂亮,我想也与老师的面批面改离不开的;孟慧丽老师班的作业也很精彩,她告诉我说:让学生用同一个颜色的钢笔写作业,并且要求提前说到,那就没有大问题了。看来要想学生的作业干净整齐,那老师就要用心做到督促和要求共在。

完成教学常规是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才能使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常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我参加了进修学校的课堂观摩活动,本次活动我听课的内容是《读数、写数》。《读数、写数》是小学数学一年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数字的基本步骤。

本次讲授的是长江东路小学的骨干教师孙楠老师,初次见孙楠老师便觉得她就是孩子心中的“好老师”,只见她温柔可亲,笑容可掬,声音清脆。听她讲完课后看到孩子们满足的眼神就觉得这节课达到效果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读数和写数,课堂结构清晰合理,内容丰富,练习多样。孙楠老师以复习巩固开始让学生练习读数、写数,让学生区分读数和写数的不同之处,在课程的中间串联数的组成这一知识点,让内容更加的饱满,并且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构建的重要性。本节课出现“计数器”数学使用工具,计数器的使用让孩子明白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数位的表示,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同学们!

听完本节课我更深的感受是因为智力的不同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不一样。我所在的学校是辅读学校,孩子们的智商都低于常人,我们教学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比如:培智学校的数学讲授的内容大多是百以内的加减、九九乘法表和钱币的使用。在这九年的教学中钱币的使用是最难的,可能有些老师不理解,认为钱币的使用是最简单的,在普通学校是不用教的。可是我们辅读学校的学生通常是不会用的,他们不理解钱币的概念,更不会使用钱币。

我们面对这些孩子虽然说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所做的是让他们拥有爱人爱己之心,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今天上午,我和各年级组几位老师听了苏xx老师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展示课,一节课下来,感觉体会颇多。

1、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各环节衔接较顺畅。

2、复习旧知,课件呈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题目,激活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体系,做到习旧迎新,做好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探究计算方法环节算,苏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在操作中探究计算方法,感悟算理,自主建构知识系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感觉这节课,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复习准备部分,设计出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练习,做到对计算方法的复习,共用5分钟,明显超时。接下来的探索新知部分的第一环节看主题图,明确题意,列出算式,用时7分钟,明显超时,第二环节尝试算法和汇报交流算法时教师语言重复次数太多,也浪费了不必要时间。

2、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由于教师引导及调控语言力度不够,加上平时课堂教学中没动手操作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计数器和小棒操作)流于形式,一部分学生对算理不明,对算法和算理的汇报环节也就说不到点,这就需要通过课下的练习达到理解深化知识。

3、课堂第三大块即巩固练习环节只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由于教师个人语言重复过分让强调学生说算法,以至于后面的变式练习,也没能进行,教学预设没完成。这样的情况出现,是授课老师需反思的问题,备课时对各环节的预设到位,用时也需做出预设,以尽量达到对整堂课时间分配的有效性的把握。

4、还有我感觉这节课教师的启发及引导语针对性不强,缺乏指向性。有些数学用语不恰当,比如教师的启发语:“35中的“5”代表什么?又问减数“2”代表什么?”应改为“个位上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检查一下说成“验证一下”,这些数学语言的错误都是教师个人应注意并改进的地位。

一年级识字评课稿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殷老师执教时能将词语与画面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公园的景物和娱乐设施。

教学亮点表现为:

新课标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时,殷老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指导朗读时,殷老师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教学时,殷老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值得学习。

不足之处:

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刚刚接触汉字,因此要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课堂上要手、脑、口并用。这节课只有“识”,没有“写”,略有遗憾。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听了郑**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我收获良多,这节课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纵观整节课,郑老师的教学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学生年龄和学习心理,把枯燥的数学教活了。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活动情境有效、有趣。郑老师在这节课中创设了以解决“兔子、蝴蝶”带来的问题为活动情境,并以这个情境贯穿了整节课,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闯关,既有趣,又引人入胜,学生在这样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新课标精神。

二、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在教学6和7基数含义时,老师利用主题图“师生打扫教室”来展开学习。通过让学生数一数的方式数出图中人、物品的数量,让数学更贴近学生。郑老师还注意挖掘主题图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老师让学生用6和7说一句话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从而紧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感受数学。郑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直观操作、观察来进行教学。整节课中,有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抽象提升6和7的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四、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对课堂纪律的调控。一年级的学生自主性差,注意力持久性差,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郑老师创设了以动物闯关游戏来激发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中能注意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画智慧花,比赛哪一小组又得到智慧花,“小眼睛看黑板”、“谁收小棒收得又快又安静”、“特别棒的习惯”等评价语,及时制止了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缺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为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外部条件。同时,老师还很注意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书写习惯、数数顺序习惯等。老师的语言也富有儿童化、趣味性,把学生的手指比喻成小小魔术棒,富有趣味。

五、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观察主题图部分,能加强对数数的指导,先数什么,添上什么就是多少,这样引导学生学会了按方位顺序和类别进行数数,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

六、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一项任务,郑老师都是及时热情地予以肯定和鼓励,如“真是聪明的孩子”、“很会学习的孩子”等,孩子们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数主题图的方法,老师能引导学生逐步从无序到有序,重视学法的指导。我是这样想,能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来数数,先数前面5个学生,加上老师是6,再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就是7;也可以先数前面5位学生,加上门口进来的一位学生是6,再加上老师是7,体现数法的多样化。

2、基数与序数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能不能在教学数鱼缸之后,用学生自身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区别,比如可以让7位学生站成一排,让学生从在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的7位同学举起手,第7位同学往前一步等,让学生体会、理解7与第7的不同,也就是基数与序数的不同,这样可能更容易突破难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