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热门19篇)

时间:2023-12-09 10:05:05 作者:温柔雨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希望以下这些范文能给你写心得体会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范文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总趋势。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变化解释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关于人类社会从哪里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结论。关于人类社会往哪里去,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只是要破坏资产阶级旧世界,更要重建共产主义新世界,并把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彰显出科学真理的伟大力量。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发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它昭示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体现在它高扬的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它秉持的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并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深刻感悟崇高鲜明的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而提出的科学理论,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主体力量和目标对象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它揭露剥削和压迫、反对剥削和压迫、消灭剥削和压迫、追求人人平等的崇高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高度的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崇高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党的宗旨和使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强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立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指导思想,自诞生之日就具有天然的人民属性,作为审计机关一名党员干部,要更加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领会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增强能力本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直面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矛盾,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和人类文明的继承中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是集中了人类智慧的科学学说。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适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0世纪初,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前无古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证明了“人类的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品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实践的观点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力量,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锻炼素质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我们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主动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组织、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范文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总趋势。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变化解释人类历史社会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关于人类社会从哪里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得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结论。关于人类社会往哪里去,马克思主义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只是要破坏资产阶级旧世界,更要重建共产主义新世界,并把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命力,彰显出科学真理的伟大力量。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发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它昭示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体现在它高扬的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它秉持的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并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品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深刻感悟崇高鲜明的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而提出的科学理论,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主体力量和目标对象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它揭露剥削和压迫、反对剥削和压迫、消灭剥削和压迫、追求人人平等的崇高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高度的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崇高的品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党的宗旨和使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鲜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强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立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指导思想,自诞生之日就具有天然的人民属性,作为审计机关一名党员干部,要更加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领会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增强能力本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直面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矛盾,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和人类文明的继承中产生的,是时代的产物,是集中了人类智慧的科学学说。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适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0世纪初,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前无古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证明了“人类的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品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实践的观点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力量,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斗争本领,锻炼素质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我们要对标对表***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要求,主动加强学习研究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向组织、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毛主席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选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研读原文,从中品出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准确理解其原意,掌握其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虽然研读经典著作是一件费劲而有难度的事情,但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智慧矿山,值得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开采和挖掘。通过认真、深入、反复研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深度,还能跨越时空感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必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让思想“回归故里”,使信仰“返璞归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正己立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修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懂弄通理论,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深入、科学地把握国情民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和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

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并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也是党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清醒判断、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深刻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态度,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航程。

依法治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指引我们工作的“风向标”,也是考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就要带头学习贯彻依法治国的有关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总目标,紧密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镇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强化法制意识,努力营造法治氛围。要在巩固深化“六五”普法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积极培育群众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培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强化干部法律知识的考核,不断增强干部职权法定、带头依法观念。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使遵法守法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科学决策。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对政府职能、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会议制度和公文审批等事项进行具体明确,同时进一步划定权力界限,规范制定程序,强化备案审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和责任明确。同时要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三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在作决策、安排部署工作时一定要头脑清楚、认真思考,始终将政府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下。作为乡镇干部,首先要带头依法行政,同时要提高全镇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做到自觉学法、知法、用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现象,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全过程的监管,强化监督问责,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总书记讲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制度规定和长效机制,切实纠正和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持续抓好整改任务落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抓好政府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依纪依法坚决惩处各种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和结果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县政府和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行政职权、权力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工作,建设阳光透明政府。

六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纠集、矛盾凸显,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直面矛盾,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稳定事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理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绷紧维稳这根弦,履行好“第一责任”。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信访主体责任,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抓好预防和疏导,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要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类是从内涵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割则日益明显,解释也更加分歧,确实很难找到把整体统一起来的因素。”这是由知识论的致思取向所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任何知识论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对其整体性的损害。对于这种整体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

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确实存在学科分立、各自为营的现象,专业划分非常明显。我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在本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同时,拓宽视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关注一些,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也要读一些。从生理上而言人是杂食动物,精神上也应如此。我个人做得也很不够,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钻理论,联现实。我们常常强调研究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尤其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然要密切联系现实,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质,很难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开。比如,当前热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能说只是理论问题,与现实不相关吗?再比如,现时代,如何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学者所说,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呢?如果是,承担解放人类的革命主体都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历史观立即就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回应这些挑战和攻击?我认为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如果通过深度阅读原著,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彻底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

《马克思靠谱》一书(东方出版社出版),以马克思的生平为时间轴线,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一生及其重要著作和思想发展脉络,描述了一位真实的、立体的、依然“活着”的马克思。同时,针对诋毁马克思的种种谣言,用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澄清事实。

该书的编写者都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和传媒领域的少壮派代表人物,主要作者包括:钟君、张明明、卢刚、冯伟、卓丝娜。《马克思靠谱》的受众定位主要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枯燥、不戏说,内容很红、形式很潮,用系列颇具创新性的尝试,让读者切实感受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可爱、可亲、可信、可敬、可用。不到20万字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让我们走进马克思的人物世界,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熟悉却不熟知的“千年思想家”,让我们找到了哲学与世俗、经典与现实的契合点。

该书认为,有人说他的理论指引着群众,改造旧世界,有着雷霆万钧的力量,而有人却指责他的理论。2016年是马克思诞辰198周年,两个世纪快过去了,一些人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证明马克思已过时,却令马克思越来越被证明是正确的。真正过时的,早已被历史湮没,又为何如此值得那些人搜肠刮肚、殚精竭虑地去证明?马克思的理论总是“被过时”,恰恰证明有人谈“马”色变,试图掩人耳目;马克思的理论总是遭诽谤,恰恰证明他的理论触动了一些人的核心利益,令其闻风丧胆、寝食不安。

该书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走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道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等论断,在理论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同时,书中用“次贷危机”直至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直至全球此起彼伏的工人罢工运动”等大量雄辩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告诉人们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近二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从未过时。另外特别引起读者注意的是,书中有一个《马上学习》板块,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热点及___系列重要讲话相结合,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理论意义。___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改革伟大事业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靠谱》用通俗易懂、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再现了马克思真实的个人形象和魅力,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积极现实意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了当下青年人所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这正是《马克思靠谱》一书“靠谱”的具体体现之一,真正让马克思主义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____重要思想和___。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集合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能力、外部环境等“四种考验”,要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种危险”,十八大再次强调仍然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同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首次在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矛盾群体中其他矛盾的发展,而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说,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充满了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建设这个主要矛盾,也兼顾了稳定这个次要矛盾,同时注重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突出了“两手抓”。新时期,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某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__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很多群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有几千万人民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对物质生活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继续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在人口多、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占有自然资源水平低的大国,可以说,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解决经济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均生活水平低的矛盾。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次要矛盾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有次要矛盾,比如精神文化不能满足群众实际需要,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等各类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外部环境考验,敌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外部势力依然存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低,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不但能够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品位提供物质基础,减少社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污染型产业,治理土地沙漠化,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可以增长综合国力,提高国防建设水平,战胜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也就说,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解决一些次要矛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便于更好地解决其他非主要矛盾。

三坚持“两手抓”是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叙利亚、约旦、利比亚、埃及等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动荡,既有西方势力渗透、干预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民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等内部原因,在动荡时期,保持社会安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也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稳定,是狠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能够预防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防止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是对当前国情、世情、民情的正确判断基础上的科学决策,是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的体现,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内涵和意义,增强执行意识。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毛主席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选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

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

上这课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起码我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相对于那些传统课程的说教要有趣和生动的多,同学的交流和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每次都能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碰撞,同时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只有开放的学习环境,才能培养处更多具有会思考,会做人的学生,因为这里能包含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允许思维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观点和解决事情的方法为人们所采纳并付诸于实践。不过最让我深刻的感兴趣的话题还是中国政治和社会话题以及今天老师所说的人性的话题,起码给了我原本我已经懂得差不多的道理一个当头棒喝,再一次点醒了我。

首先关于我国政治和社会热点话题,我觉得老师的分析犀利直接,同学往往也乐于接受,究其缘由我觉得还是大家一方面还是有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少少耳濡目染的接触到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以自己亲身体会和老师的分析不谋而合,没有太大抵触感。

再者是关于今天人性本恶的这一话题,其实一开始我也持有反对意见,我也在一直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论述,想伺机找出站不住脚的论点或者论据,可是我听下来以后,却找不到我觉得站不住脚的证据,反而被老师说服,其实想想也确实是这样,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本性使然,在利益面前就尤为明显。一家人可以为了家产而争得你死我活的例子也不少,朋友明着和你称兄道弟,其实骨子里怎么看你还不得为知呢!所以说站在现实的角度我很同意老师今天说的内容,也确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因为以后毕竟走上社会很少人会教你这些。但是可能您说的内容过于现实,可能这给现在正处在学生阶段的那些怀有美好幻想的同学无疑是击碎了他们那对未来种.种美好的遐想,以至于他们有些抵触,但我觉得这是好事,起码现在早点知道,总比以后没人告诉你,你自己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要来的好,起码你能腾出这时间来做对你觉得有意的事。

我相信人性本恶是绝对的,本善是相对的,但我们不能老拿这说事,因为我们毕竟还要生活,要生活下去就得有个好的盼头,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不敢说,但起码你的每一天不会过的那么消极。而我也始终坚信着我为人处事的这八个字:适可而止,顺其自然。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体会

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研读原文,从中品出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准确理解其原意,掌握其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虽然研读经典著作是一件费劲而有难度的事情,但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智慧矿山,值得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开采和挖掘。通过认真、深入、反复研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深度,还能跨越时空感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必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让思想“回归故里”,使信仰“返璞归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正己立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修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懂弄通理论,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深入、科学地把握国情民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和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的立党之本,立国之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必须真学真懂、掌握精髓,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阅读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一步指导中国建设,正是因为它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适用中国的国情,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而理解中国化理论成果,并用以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着眼于从中汲取思想力量,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目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开创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指导。事实表明,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路标。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推进,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而消亡,相反在中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它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中国的实践证明,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结合本国实际,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和建设,而不是僵化和教条地照本宣科,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识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富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以全新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特色,也就是:贯穿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特色,伴随中国发展实践不断发展一脉相承、继承创新的理论特色,注重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和统一的民族特色,体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科学品格与基本规律,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鲜明特色,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为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增强学校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组办[2015]17号)精神,结合实际,现就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校党员自觉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工作习惯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经典著作要以研读原文为主,通过党员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个人自学。普通党员每人每年要精读1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要精读3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记入工作日志,做好读书笔记,每半年要撰写1篇心得体会,由学校党委择优推荐到县委组织部,并在《泾县党建》、《泾县报》、《泾县先锋网》等媒体择优刊发。

2、集中学习。充分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会议学习,行政会集中学习等载体,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学习,通过精选代表性篇目研读、纳入党组织学习计划、看辅导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认识与理解。

3、交流研讨。学学校党组织每季度召开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心得交流会,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专题讨论,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举办专题报告会。创新专题学习教育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同时也可与其它院校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5、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我县红色现场教学示范基地作用,组织。

各支部党员干部到基地,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弘扬新四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为服务泾县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工作,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列出学习专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好学习活动,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人心。

3、学校党组织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校园网络和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持续深入开展。

4、学校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严。

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支部要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将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及学习心得等资料整理归档,于每学期末报校党务办公室。

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不仅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了,心灵得到了洗涤,认识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既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的过程,就是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基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要正确判断形势,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毛主席也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

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因此学好学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总以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不仅要从态度上要老老实实,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知晓一些名句、个别篇目也不行,必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在内容上要精选精学。特别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逐步延伸到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最终做到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精而管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学习的时候要逐字逐句的读,应该细细琢磨,反复咀嚼,应用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一切从世界出发,充分考虑现实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做到活学活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

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

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预测。

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我认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

加强党建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获取理论武装的力量源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大致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深化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研读《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家与革命》等、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感觉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俄国革命苏汉诺夫的札记》等,我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一座高峰。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不仅能使我们对自然、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从经典中汲取强大思想力量,把学经典的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我们就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会的主题,并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也是党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清醒判断、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深刻表明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态度,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航程。

依法治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指引我们工作的“风向标”,也是考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就要带头学习贯彻依法治国的有关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总目标,紧密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镇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强化法制意识,努力营造法治氛围。要在巩固深化“六五”普法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积极培育群众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培训,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强化干部法律知识的考核,不断增强干部职权法定、带头依法观念。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使遵法守法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科学决策。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对政府职能、民主决策、政务公开、会议制度和公文审批等事项进行具体明确,同时进一步划定权力界限,规范制定程序,强化备案审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秩序维护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主体、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和责任明确。同时要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三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在作决策、安排部署工作时一定要头脑清楚、认真思考,始终将政府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下。作为乡镇干部,首先要带头依法行政,同时要提高全镇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做到自觉学法、知法、用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现象,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全过程的监管,强化监督问责,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四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总书记讲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作风建设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制度规定和长效机制,切实纠正和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持续抓好整改任务落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抓好政府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依纪依法坚决惩处各种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和结果公开,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县政府和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行政职权、权力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工作,建设阳光透明政府。

六是推进依法治国,就要狠抓社会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利益纠集、矛盾凸显,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直面矛盾,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稳定事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理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绷紧维稳这根弦,履行好“第一责任”。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信访主体责任,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合理诉求,抓好预防和疏导,防止问题积累、矛盾激化,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要加强社会面治安管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类是从内涵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割则日益明显,解释也更加分歧,确实很难找到把整体统一起来的因素。”这是由知识论的致思取向所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任何知识论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对其整体性的损害。对于这种整体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

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确实存在学科分立、各自为营的现象,专业划分非常明显。我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在本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同时,拓宽视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关注一些,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也要读一些。从生理上而言人是杂食动物,精神上也应如此。我个人做得也很不够,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钻理论,联现实。我们常常强调研究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尤其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然要密切联系现实,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质,很难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开。比如,当前热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能说只是理论问题,与现实不相关吗?再比如,现时代,如何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学者所说,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呢?如果是,承担解放人类的革命主体都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历史观立即就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回应这些挑战和攻击?我认为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如果通过深度阅读原著,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彻底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学习马克思心得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理科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通过您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及通俗易懂的举例,我通过本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的学习,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平,他17岁就抱有远大理想,毅然离开了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而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生。马克思主义作为统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至今的理论指导,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检验中,被逐渐证明是一种先进,恒久的意识形态。果然,学习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我总是看到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自己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现状,可是学习完这门课后,我从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同时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提高了我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了为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信念。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变得像高中一样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因为我充分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人类也必然会走进共产主义社会,目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终究无法阻挡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像站在黄鹤楼上看滚滚长江虽然是向北流去,可是那只是短暂的局部的现象,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客观规律终究无法改变!

首先就让我来谈谈我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认识。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党和人民对。

青年一代给予殷切希望。毛泽东曾经把青年人比做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说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的。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是寄希望于青年,希望青年成为“四有”新人。

1、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明确方向和目标。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无论是对民族还是对个人都很重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在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深入地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选择,牢固地树立起只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思想,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2、提高对培养“四有”新人的认识,自觉完善自己,为成才提供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把自身的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前途统一起来,选择正确的成才方向,使自己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一致,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否则,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迷失方向而误入歧途。

3、提高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增强实践的自觉性。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正弄清现阶段只能实行这样的路线和政策,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才能在进入社会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自觉地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提高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4、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身价值。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实践者,将来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常说“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除了它的政治内容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的生力军,当代中国青年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和锻炼,同时必须时刻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就是要求当代青年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不息,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中,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创造无悔的青春,取得成功。因此,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青年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内容。

其次,我谈谈我对现在课堂的看法。

我们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内容上要注意突出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

理论,最根本的是要学懂弄通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搞清楚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辨证发展的关系。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重点学习和把握的内容。为此,我们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把传授知识与理论宣传结合起来,把系统。

教学。

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择业就业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大学生头脑可以增强大学生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人的学习实践,国家的繁荣富强,乃至全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有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我谈谈对马克思等课程的理解及想法。

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纪之交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影响,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思潮登堂入室,不同意识形态主张在高校思想阵地上不断争斗,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等等。在这样复杂的历史和思想背景下,我们当代大学生怎样认清人类历史的走向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实践给“理论武装”工作提出的新课题,需要通过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青年大学生的系统工程中认真加以解决。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成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的中国是青年一代的,大学生将逐步走上历史舞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大学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的巨大变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多变性和矛盾性,容易诱发各种腐朽思想。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这既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西方一些非科学的或糟粕的思想意识大肆侵占大学生的头脑,如果大学生没有一种科学的主流的理论思想武装头脑,很容易受外来思潮的冲击。

以上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理解,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现在虽然结束了对这门课的学习,但我仍会在课下抽出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因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确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让从昏昏噩噩的大学生活中重新振作起来,从今以后我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

四月底,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著),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恳请赵老师斧正.

正如这本书的出版说明所言,该章节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论证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依次更替的必然性,从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中还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了国家和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同时还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提出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他们还根据自己发现的历史规律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

产物,它能够逻辑严密地给出人类社会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进而预测到下一个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同时,唯物历史观的产生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质变,它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各种观念、思想和概念,在论证了“物质决定意识”之后,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在这一历程中,“这些被捧上了天的、毫无用处的废物弥补了历史发展的不足”.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出发点.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个人互不依赖,仅仅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所有者通过物的形式,即通过货币统治非所有者”.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即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自身的发展.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无产阶级)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使无产阶级的利益成为了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其使命在于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这样一来,“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

以上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下面谈一下本人在通读之后,结合社会现实所作的思考.

先谈私有制(它以某种形式客观存在).在上层建筑层面,客观的“公”退“私”进(抓大放小,管理层收购等)以及《物权法》的出台说明了私有制以某种形式获得了确认和发展.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劳动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力量”,个人自由只是在某个阶层(比如企业管理层)才存在.既然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公有制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迅速发展壮大很难说不会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无产阶级的交往和联系是否得到加强.“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以我在国企的工作经历来看,工人的联合体——工会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跟党委、行政相比较,工会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很难保障工人的各种权利.正因为如此,下岗、分流、降薪、非正常的加班这些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生命的过度耗费更加深了我对“劳动是谋生的手段”这一论断的认识.

再次,谈一下生产力的保持.“只有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既然竞争和扩大世界交往能够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我们不难理解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并将市场经济定性为“工具”的初衷.“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像中的那种个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说明发展生产力需要尊重客观规律,需要以既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为基础,而不能幻想打造空中楼阁.

最后,将着眼点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上.既然马克思主义历经百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具有超强的预见性,仍然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我们的实践.“xxxx分工的进一步扩大表现为生产和交往的分离,表现为商人这一特殊阶级的形成.(商业资本家的产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各国开始处于竞争的关系中,展开了商业斗争,这种斗争是通过战争、保护关税和各种禁令来进行的xxxxxxxxxx从此以后商业便具有了政治意义.(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个人,而财产则归属于全体个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对所有制的规定)”、“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最后谈一下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要“根据现有的经验材料来考察和研究当前的现象和问题”,这便是对理论的与时俱进的要求.比如文中谈到的“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其严密性便值得商榷.因为人口的增多不一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只能提高产品的绝对数量;当今真正提高劳动效率的是脑力劳动的产品(知识和信息);需要的增长的确依赖于人口的增多,人口因素至今仍然是营销管理考察的变量之一.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无产阶级阶级基础的扩大:“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成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之一.这有利于实现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占有全部生产力.

学习马克思心得体会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

从儿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后来中学时的政治课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再到现在——大学时期——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步地深入,也越来越明白其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曾经我一度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距离我很遥远的东西,后来我发现我“太年轻”了。马克思主义涉及到的东西太多,而我从中感触最深的是它给我们引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方法理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能使我们将问题看的更加深刻、全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此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了解了关于马克思一些东西,我似乎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我们总是可以找到马哲的一些投影。比如说近几年来我国物价的持续上涨,出现了诸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的情况,严重超出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房价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所,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就算勉强有了,大部分人也注定要做大半辈子的房奴,这不禁使我们这些身在校园里面的大学生感觉到现实的苦恼与未来的迷茫。

利润,掩盖了实际成本,宣传虚拟成本,让民众以为物价涨价合理,无泡沫,从而接受物价虚高的价格,商人们则从中渔利,而那些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的人也利用了市场的炒作性进一步哄抬了物价。购房团就是一个例子。可能有人会说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但目前市场中的情况是工资永远没有物价涨得快。而有些不法商贩更是逾越道德与法律的底线,这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为了利润那些商人什么都敢做、什么都会做。虽然近年来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稳定物价,但很多地方的物价仍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在降价中出现的众多矛盾,商人追求利益与民众渴求物价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某些官员官本位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矛盾等等。

另外,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要求我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是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学习讲求的是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把旺盛的求知欲同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合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总之,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这是马克思写于1945年,并于1988年经恩格斯修改后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提纲》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烈,无产阶级为了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而当时流行于工人运动中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并日益蜕化变质,根本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算是为了适应这个需要,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人类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当时,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使唯物主义在德国先进分子中占了优势。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仍然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仍然存在着机械性和不彻底性的缺陷,特别是它否定革命实践的作用,因而不能作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必须批判和改造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创造崭新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贯穿《提纲》的一条红线。马克思针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轻视、否认或曲解实践的情况,强调实践的伟大意义,第一次鲜明地把实践作为历史发展和哲学理论的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纲》中,无论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新哲学的阐述,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

一、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揭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就哲学的显著特征。首先批判旧唯物主义消极、直观的反映论,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其次批判威信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正确地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时间观,阐述了实践的科学含义及其伟大意义。

2、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纲第一、二条中,马克思从总的方面阐明了科学实践观,并以实践观点基础,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时把唯物论和辩证法都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之上,正确地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批判唯心史观,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1、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关于人同环境、教育关系上的错误观点,提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辩证统一的思想。

2、批判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克服宗教的正确途径。

3、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4、提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提出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5、揭露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认识根源。

三、阐明新旧哲学不同的阶级基础、根本特点和新哲学的历史使命。

1、揭露旧唯物主义的阶级根源,说明新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

2、阐明了新旧哲学的根本特点和新哲学的历史使命。

阅读心得:恩格斯说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其原因就在于: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来看,其标志是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形态》,而《提纲》可以看作是写作该书之前的一个纲领,因为从内容上看,该书是《提纲》基本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来看,《提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基础、根本特点和历史使命,为新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间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提纲》提出的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

当玛丽背着孩子到达纽约,看到她诚挚的长辈和最好的朋友――马克思,看到挂在他脖子上的表情画本,看到天花板上被熨烫整齐的这些年来他们传递的书信,她笑了,她终于见到了那位在她生命最绝望的时刻给她力量让她重新站起来的“老头儿”,她终于懂得了做自己才是幸福源泉的生命真谛。

影片的结局也许不算完美――玛丽失去心爱的丈夫,马克思走了,但“你我的人行道已相交在了一起”,他们已经懂得人生的意义,他们不是孤独卑微的,这份坚不可摧的友谊已使他们找到他们曾经一度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而且定将鼓舞着长大的玛丽和她的孩子勇敢快乐的走下去。

家住墨尔本的玛丽八岁大时,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父母亲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反映心情变化的戒指和一只从外面捡回来的小公鸡的她更加渴望温情与爱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两条长短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生轨迹相交,玛丽找到了马克思,一个患有严重肥胖症和忧郁自闭症的美国中年男人,她只有一个假想的蹲在墙角椅子上看心灵鸡汤的犹太朋友。一封关于询问美国小孩是怎样生出来的有趣问题的信附带一根樱桃巧克力棒拉开了他们长达八年的“跨洋恋”的序幕。

不知这是否可以称为爱,但它绝不是狭隘意义上的“结婚生子,恩恩爱爱”,我想它应是两个原本不懂得爱的人用生命与心为我们谱写的一曲“友爱”之歌,完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真挚的交流。玛丽哭诉同学嘲笑她额头上的胎记,一个小小的字眼唤起了马克思那压在心底的不愿记起的遭遇,他开始害怕,恐惧孤独,担心再一次承受被人拒绝的打击,但他同样渴望爱情的降临,因而当玛丽用稚嫩的语言向她倾诉她深爱邻居却羞于开口时,他的内心如山洪暴发,极度的自卑感与失落感终于让他住进了医院,开始了八个月的人生反思。

尽管玛丽曾经为追求自己的爱情屡战屡败,马克思也因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与失恋而过度敏感以至于他们曾长时间停止通信并陷入痛苦的泥潭无法自拔,但我们还是要相信真正的友谊是不会轻易被挤垮的。就是这样一个曾被无数次伤害和欺负的自卑的小女孩儿也终于在父母去世、丈夫离开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个人带着孩子坚强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没被真正爱过也没真爱过别人的“怪老头儿”仍然在他的半百之年悟出要被爱要先爱自己的人生哲理。

也许正是影片中那昏暗灰色的画面加之真实感人的心灵独白触动了大众那脆弱的内心,才使得这部既没有惊人视觉特技又没有英雄主义渲染的粘土动画片能收获百万美元的票房,并成为圣丹斯电影节31年历史上首部被邀为开幕电影的动画片。

这对以笔会友的跨洋忘年交,面对同样缺失、暗淡、孤独的人生,发出了“年少时总是期待成为任何人除了自己”的感叹,甚至还绝望的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满是裂缝,生命似乎已经没有出路。但我们同时要看到他们的邻居最终是如何双目失明却仍追寻着生活的快乐,双腿截瘫严重自闭又是如何在关键时刻为玛丽送去改变她一生的东西。

马克思重新审视了自己一生的三个目标,开始渐渐懂得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寻找并发扬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勇敢地接受自己,真心的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走得很安详。玛丽也不再是那个懵懂天真的小姑娘,当她背上抚养下一代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时,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可以不爱自己,但我们自己不能放弃,没能做个合格的妻子,但我们还可以做一位不让自己后悔并且令孩子敬爱的母亲。

这就是价值,不在乎你是做什么的,不论贡献大小,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内心就是坦然并快乐的。

朋友们,刚进入大学我们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要因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缺点而逃避,不要因自己的卑微放弃对梦想的追逐,茫茫太空,浩瀚苍穹,当你站在巍巍岳麓山上俯瞰这座城市的时候,那点小小的美中不足又算得了什么,最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坚强的做我们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他人想成为的“别人”。

朋友,生命宝贵却又短暂,我们要加倍珍惜这稍纵即逝的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瞧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甚至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是我们羞于表达,封闭自我,要知道那些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不能给我们永远的满足。不要犹豫了,走出去吧,看看这片广阔的天地,听听这座城市里人们奔波的脚步声,想想身后的年迈的父母,当我们真的决心改变并敞开心扉地交几个知心朋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人在爱并牵挂着我们,他们又是多么期望看到我们凯旋而归的那一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整理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战斗历程。150多年来,它从蛰居世界一隅、只是众多社会主流派的一种,一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最有生命力、最强大的科学思想体系。因此,学习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历史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工人运动的高涨和各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文明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恩格斯因而写下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它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是详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全书正文共分四章和一个结束语,我选读了第二章。第二章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评述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次对其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产生所作的科学阐发,也是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它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义关于“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思想。第二,第一次鲜明地指出了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地特征。第三,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批判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片面性。同时指出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理解这种统一是产生“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这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第四,阐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指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实践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全党,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又写作了《矛盾论》。该文在综述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的情况,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内容及其在辨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全文共分七个部分,包括六大问题和一个结论。

一、两种宇宙观。

二、矛盾的普遍性。

三、矛盾的特殊性。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同时该书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成功典范。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对实践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名字为世人所熟知,马克思的学说已经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思想体系,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深刻睿智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此强有力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如此密切地贴近人类社会的实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则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说的:“只要产生它的环境尚未被超越,它是永远不会被超越的。”

学习马克思心得体会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行动的指南。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另外,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的理想,高中的努力让我们拥有了在这美好的学校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时期我们会有目标和理想。我们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少激情。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生活而不庸庸碌碌。胡锦涛主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

学习马克思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第二,在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第三,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自然观,辨证唯物主义是指自然具有自在性、规律性、联系运动的矛盾辨证性;作为一种认识论和实践论,辨证唯物主义是指正确认识最终来源于感官的感觉和主体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和实践在认识、实践、认识、实践的辨证运动中相互促进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本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以社会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一般规律,半空中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也包括在某些社会形态中长期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的显著特点是:1.高度的科学性。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2.彻底的革命性。它是为了彻底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3.强烈的人民性。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4.广泛的包容性。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有助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矛盾,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发展相结合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四、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产生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研究它们提供了条件。

第五、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预见未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理论不仅仅应该是理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这就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最深体会。回答人的补充2009-06-2313:4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有将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30年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社会主义能够充满活力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经长期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这实在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关节点上,仍然能够以自己的奋斗来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前途,并且能够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奋斗来代表这个伟大前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离开中国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而去另外寻求和依傍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没有前途,没有意义。回答人的补充2009-06-2313:43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答人的补充2009-06-2313:44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16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90多年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我们要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马克思传心得体会

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

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2017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这更显其伟大。

马克思心得体会

通过在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以后的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课程如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的是日后走上社会的技能能力基础;课程如马概,语文,英语的是今天明天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让我在这点上的感触尤为深刻。有许多点是我现在有所明白,日后还要继续深入体会的。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2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与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当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基继承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和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家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习到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趋向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书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青年学生装的行动指南,坚持提倡先进文化、先进思想道德的必要性和很需要性。因为只有统一的代表团先进事迹文化教育前进方向盘的思想感情来凝聚人心,才能使人明荣知耻,民挥其“导向”作用。胡锦涛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性里,要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这看起来简单朴实的字眼,却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是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练。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班,提高警惕本领。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恐慌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