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数学教案量(专业22篇)

时间:2023-12-18 12:55:58 作者:翰墨

通过大班教案,教师能够及时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为评价和反思提供依据。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

1、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理解“0”的定义意义,知道在加减法算式中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数字于“0”。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找找生活中与“0”相关的事物或现象,5支铅笔、3个苹果图卡片、7颗帖、车牌号、温度计、门牌号。

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理解“0”表示没有,知道一个减法与它相同的数等于“0”。

通过教师的直观展示,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等方式,助幼儿理解,“0”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0”、理解“0”的其他含义。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宝贝们送礼物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是些什么呢?

2、初步感知“0”的意义。

小结: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进一步探索“0”的意义。

教师逐一打开礼物袋并操作演示。

(1)出示五只铅笔并送给一位幼儿。

师:老师这里有5支铅笔,送给了xx宝贝5支,现在老师的手中还剩几支铅笔?(引导幼儿知道得数并说出数字“0”)。

(2)出示3个苹果图卡片,然后送给送给另一位幼儿。

(3)引导幼儿观察得数都是“0”的算式。

师:宝贝们,你们看一看这些算式,他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知道算式东中都有“0”)。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一个数,它们的得数都是“0”。

4、寻找生活中的“0”。

(1)生活中的“0”。

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有在哪里见过“0”吗?它们又表示着什么意思呢?

(2)出示相关“0”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0”表示着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中的“0”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数字“0”不仅表示什么都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房间号码、电话号码、时间、车牌号码等等?在不同的场所“0”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本节活动主要围绕感受数字“0”,寻找数字“0”,理解数字“0”等方面来设计,使幼儿懂得了数字“0”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0”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从生活中来,并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大班数学教案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等能力。

课件、操作板、示范教具

数学是考验思维的一种形式。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动脑、挑战的激情,激发幼儿喜欢探究的兴趣,正是3-6指南所提示的。然而,重叠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将其转化为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操作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数学又是枯燥的,单纯的讲述重叠会使幼儿对数学更没有兴趣,《3-6指南》提出,幼儿的思维培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所以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设计了这次的活动。通过游戏导入,使他们对后面的内容充满好奇,并且结合大班幼儿特有的挑战心理、冒险精神,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活动流程】游戏导入―观察讨论―操作感知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透明的图形,这上面有什么?

2.展示魔术、初感重叠

(1)我现在要变一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你们仔细看哦!

(2)变成了什么?猜猜怎么变成的呢?

小结:你们太厉害了,这么神奇的魔术都被看穿了。像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重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个图形重叠出来就变成了一幢房子。

1.观察讨论

(2)你们的回答都不一样,那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3)在你们身后也有这两个图形,请你们分成5组,一起合作实验证明一下,找出正确的图案。比一比哪一组小眼睛最厉害,速度最快。

2.目测想像

(2)答案有好多种,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怎么想的。

3.幼儿操作

大家都很聪明,知道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来找出正确的答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每组每位伙伴都有一份操作板,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仔细看,仔细重叠,看看会变成什么图案,找出来后,把正确的图案用红笔圈出来。把你们重叠在一起的图案也放在旁边。并且,这次要看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准确哦!

4.交流分享

(1)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做的怎么样呢?

小结:其实生活中重叠和遮挡的现象很多,我们只要用眼睛仔细去看,去找一找就会有很多的发现。

5.感知多变的重叠

(1)老师还带了一个更难的问题,想不想来挑战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1。认识公用边,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1。白板课件、电脑、转换仪。

2。记录纸、小kt板、羊羊图片、彩色吸管每人一份。

一、看视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吧!(幼儿欣赏动画)

师:灰太狼又来抓羊了。喜羊羊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用食人花消灭灰太狼)

师:慢羊羊村长答应了吗?它说了什么?(要留着食人花做保镖呢)它提出了什么要求?(想得到食人花就得闯过几道难关)

师:那我们一起去闯关吧!

二、闯关游戏。

1。第一关,认识图形,感知图形边的数量。

师:仔细听,村长出了什么题目?

村长:你认识什么图形,它有几根棒拼搭成的?

小结:你们认识的图形可真不少,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还知道了每种图形有几根棒拼搭成的。

教师点击按钮,出现鼓掌声。

师: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关。

2。第二关,认识公用边。

师:第二关,村长出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三角形)共有几根小棒?(6根)拿掉一根小棒,还有几根?请你用5根小棒,拼出两个三角形。

师:谁愿意来试试呢?

幼儿操作白板。

小结:原来这根小棒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这两个图形合用了一条长短一样的边,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公用边。叫什么?(幼儿重复“公用边”)(教师边说说用笔划出来)什么叫公用边?(幼儿组织语言回答:两个图形合用的一条长短一样的边)

村长:那我来考考你们,下面的图形中,哪根小棒是公用边?

师:请你用蜡笔把公用边划出来!

幼儿独立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公用边?(幼儿用白板笔操作)

幼儿操作时,教师引导其余幼儿讲述“这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等。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点击课件)恭喜,闯关成功!

3。第三关,根据要求拼图形。

师:哇,这么快就到第三关了,听听村长又出了什么题目?

村长:请用六根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用笔点出课件中的数字和图形。)

师:我们先数数,这两个图形原来用了几根棒!(幼儿一起数)

师:听清楚村长的要求了吗?先数六根棒,再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幼儿操作。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时,找找不同的公用边。

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可以作为公用边,赶紧拼一拼吧!

师:来,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拼的?它们的公用边在哪里?

师:这条公用边在上面,这个图形是向上的。

小结:(点击课件,出示四个方向的拼图。)小朋友们真聪明,使用不同的公用边,拼出的图形方向也不同。

师:咦,这张表是什么意思?(用九根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教师边说边用笔点着表格说。

师:我们先数数这个长方形和梯形用了几根小棒!(11根)梯形的这条长边用了两个小棒,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也都用了两根小棒!

师:现在,只给你9根小棒,怎样拼出这两个图形呢?动动脑筋哦!

幼儿操作。

师:请你再拿三根小棒,现在我们有9根小棒了,请你用这9根小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出一个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师:公用边是两个图形合用的一条长短一样的边哦!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师:看,我把你们拼的图形都请上来了。谁来找一找公用边呢?

小结:原来,这两个图形用到的公用边,是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你们成功了吗?(点击课件,鼓掌)

4。第四关,游戏“造房子”。

师:最后一关了,村长出的题目一定很难,你们有信心闯关吗?好,请听题!

村长:为了更好的抵御灰太狼,我们的羊村要改造了。请你用公用边的方法,把小样们的房子造在一起!

师:我们看看喜羊羊原来是什么形状的房子?(正方形)美羊羊的是一座三角形的房子,懒羊羊的是长方形的房子,沸羊羊的是梯形的房子。(说图形的时候,教师请幼儿一起说。)

师:这一关有点难,那请一组上的小朋友合作完成任务吧!记住,使用公用边的方法把小羊的四座房子都造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可以先为一只小羊造房子,然后商量一下,再为谁造房子,怎样造就用到了公用边这个方法。

师:房子造好了,别忘了把小羊送回家!

教师观察每一组的操作情况。对比较快的组提出要求:把公用边的找出来,换上黄色的边。

师:你们快完成了,那请你们把公用边找出来,换上黄色的边!

师:已经完成的一组,小朋友可以和边上的朋友说说,谁和谁的房子用到了公用边!

幼儿基本完成。

幼儿说的时候,教师指出公用边是哪条。

三、看视频,唱歌退场。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羊羊闯过了难关。看!喜羊羊终于得到村长的食人花了!(播放视频)

师:灰太郎被消灭了,我们一起唱歌庆祝吧!

大班数学教案

1.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颜色的影响,正确感知4以内数量。

2.感受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

1一4圆点卡片若干套,圈若干、小铃、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礼物(用各色包装纸包装各种同大小的确子,放在货架上)。

幼儿用书第7册第2页。

·观察礼物,说说自己的发现。

—一好朋友要过生日了,我们去礼品店给他准备礼物吧。

一这些礼物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礼物的外形、颜色的不同。)。

点数礼品店的礼物,并放上对应的点卡。

一数一数,每个货架上都有几份礼物?(幼儿分组点数各堆礼物,并说出总数。)。

一这个架子上有几个礼物?谁来找出点子卡放在货架上?

·幼儿根据提示送礼物入圈。

——我们把礼物送到好朋友家里去,听清楚,1个圈放几份礼物?(教师拍3下手,幼儿放礼物,圈3份礼物。)。

——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集体验证,启发幼儿发现虽然颜色、外形、排列方式不一样,但数是3。)一这回一个圈可以放几个礼物?(教师采用敲铃、出示点卡等方式引导幼儿反复游戏,充分体验物体数量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颜色的影响。)。

·根据圆点数放相应数量的礼物。

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1、能较熟练地掌握7、8的组成,并进行加减运算。

2、初步学习抄题目,进行加减运算。

3、做练习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横卡若干,每人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复习7、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复习7、8的加减。

2、小组活动:抄题并进行运算。

重点:抄题时要一题一题的抄,不能漏抄,做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做的对不对。

3、评价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学习5以内的减法。

套圈、保龄球等娱乐玩具。数字卡片1――5。

1、探索学习减法:

教师出示5只保龄球。提问:“这里有几只保龄球?”

教师击球,倒下几只球。

提问:“现在还有几只球没倒下?”

“留下的球比原来多还是少了?”

“比原来少了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幼儿找出减号,教师列算式:5-2=3

小结:比原来少了要做减法。

2、尝试操作减法活动:

幼儿分小组游戏。

3、发现加减的联系。

教师将幼儿钓到的鱼放回去:

“现在鱼池里又有几条鱼?”

鼓励幼儿用加法解决问题。(1+2=3)

“鱼池里的3条鱼,钓走1条,还有几条?”

鼓励幼儿用减法解决问题。(3-1=2)

幼儿尝试用加减的方法玩钓鱼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知道物体的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1.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理解物体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大班数学教案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大班数学教案

认真观察,发现5的组合方法。

在操作中发现5的组合排列规律。

《幼儿园里朋友多》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

每个幼儿一套5的组合和分解图卡。

形式:小组

1.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3页,请幼儿描述图画内容。

2.向幼儿提问:

图中有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戴眼镜?有几个没戴眼镜?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女孩子?有几个男孩子?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小朋友穿黑鞋?有几个穿白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有几个穿外套?有几个没穿外套?

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

3.幼儿每答完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将5的组合的图卡摆在桌面上。如:

有1个小朋友戴眼镜,4个没有。——“1和4合起来是5。”

有2个女孩子,3个男孩子。——“2和3合起来是 5。”

有3个小朋友穿黑鞋,2个小朋友穿白鞋。——“3和 2合起来是5。”

有4个小朋友穿外套,1个小朋友没有穿外套。——“4和1合起来是5。”

4.引导幼儿认真观察5的组合图卡,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少)

能掌握5的组合。

能发现5的组合排序规律。

对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和掌握5的组合和排列规律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多注意采用一些能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设计盖印章的小游戏,让幼儿边做边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数的概念。

大班数学教案

1、熟悉形状的组合与分解。

2、尝试用几何图形进行不同的组合,创造出各种有趣的造型。

《七巧板》玩具卡,印有单幅七巧板造型图的挂图四幅,印有多幅七巧板造型图的挂图一幅,一封信,剪刀,小刀,笔,胶水。

一、营救七巧板:

(念完信后,出示玩具卡)。

引导幼儿认识玩具卡是什么形状,中间用虚线分成了几块,可以怎样分开。

二、七巧板跟我学练基本功。

1.让幼儿熟悉每块图形,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图形组成,分别有几块,大小有什么不同,并感受图形在转动中有什么变化。

2.幼儿用七巧板自由造型,能发现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我和七巧板学本领。

1.出示挂图(一),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幼儿拼图,让幼儿知道拼图时,有时需要转动图形。

2.出示挂图(二)、(三)、(四),将幼儿分成三组,每个幼儿拿一块图形,每组拼一幅图,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好。

四、七巧板跟我学本领。

1.让幼儿自由造型,并能说出是什么。

2.互相观摩,看一看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组合造型,并模仿学习。

3.出示印有多幅造型图的挂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照着挂图拼图,也可以将自己拼出的图形贴(或画)在后面。

五、七巧板回家练本领(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将七巧板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拼一拼,创造各种有趣的图形。

2.请小朋友将各种不同的图形(自己的和别人的)贴(或画)在本子上,我们比一比,看谁贴(或画)得多。

附:七巧板爷爷的信。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知道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

3.能够按规则进行操作活动,初步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1.教具:自备红、绿篮子各1只,南瓜16个,数字1~4若干。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南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胡萝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茄子》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西红柿》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一)游戏“碰球”。

1.教师出示数字5。

教师:我们来玩“碰球”的游戏,你们的球和老师的球合起来是5。

2.教师介绍游戏“碰球”的玩法:老师先报一个数,小朋友再报一个数,这两个数合在一起是5。

老师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小朋友则边拍手边回答“嘿嘿,你的1球碰4球”。

3.教师有意识地按从1~4或从4~1的顺序报数,和幼儿玩碰球游戏。

4.此游戏可采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反复进行。

(二)游戏“分南瓜”。

1.教师出示贴绒南瓜和红、绿篮子。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教师:你是怎样分的?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分法。

幼儿和旁边的同伴相互交流各自的分法,如红篮子放1个,绿篮子放3个;红篮子放2个,绿篮子放2个;红篮子放3个,绿篮子放1个。

3.请个别幼儿演示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到红、绿篮子里的具体分法。

全体幼儿对照上述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如果有幼儿发现问题或错误,则请他说出和指出,同时进行修正。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第一、二组:分南瓜。

2.第三、四组:分胡萝。

3.第五组:分茄子。

4.第六组:分西红柿。

教师强调:

将每种蔬菜分成两份,并将结果记录在方框中,每排的答案都不能相同,分的和记的要一致。

(四)集中交流,感受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分别请几名分不同数量物品的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活动和记录的结果。

2.集体按规则检查记录结果是否按总数要求取分物品,判断其分合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和重负的,并进行改正。

3.师幼讨论:为什么每种蔬菜分得的结果都不相同?(因为每种蔬菜的总数不同,有2.有有4)。

4.集体小结:2、3、4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并认读分合式。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2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种?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3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两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做回答:3分成两份有2种不同的分法,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4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三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回答:4分成两份有3种不同的答案,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区域里投放教具,将篮子改成盘子等进行操作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夹夹子的数量。

2、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3、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在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发现以自体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差别。

1、自备铃鼓1个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单、1支笔。

3、按两人一组准备:夹衣服的塑料夹子一小筐。

4、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

一、观察游戏材料,了解游戏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小筐里装的什么:"小朋友看看每个小筐里装的是什么?"2、师:今天,请大家来玩一个游戏"听铃声夹夹子"。

二、交代游戏规则与要求,玩"夹夹子"游戏。

1、教师:请大家听铃声在规定的时间丽江夹子分别夹在两只袖子上,铃声响开始夹,铃声停止大家停手。

2、幼儿做好准备,敲响铃鼓,开始游戏。

3、教师边敲铃鼓便提醒幼儿两边的袖子上都要夹上夹子。

三、学习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所夹夹子的数量。

1、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夹了几个夹子。

2、教师出示记录单,提出记录要求。

3、幼儿进行记录。

四、展示交流,验证记录。

1、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对照各自袖子上的夹子数量,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结果。

2、观察个别幼儿的记录单。

3、教师请该名幼儿和同伴在集体面前,师幼共同验证其记录是否正确。

"请你看看你左边袖子夹了几个夹子?"五、比一比,谁夹的夹子多。

整个活动以购买夹子这一游戏主线串联起来,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动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使他们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他们不认为是在做枯燥的数学题,而是觉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游戏,从中体验着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热情高涨,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数学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只要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活劫,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光靠一两次的集体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随机灵活地引导运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大班数学教案

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数学教案

1.能使用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在地图上沿直线测量,学习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在表格里记录测量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1.中国地图,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娃娃图片。

2.小棒,回形针。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四个民族娃娃图片,让幼儿猜猜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找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在广州,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和长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1)在地图上寻找中国首都_北京的位置。

(2)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小棒,回形针)。

(3)怎样测量?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测量时要收尾相连。即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准确。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学习记录方法。

小结;记录表上有变的格子是我们画选用的测量工具,左边的格子是记录测量的数据。

(5)幼儿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比较结果测量。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在区域中继续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记录表格测量周围的物体,如桌子的长度、植特的长度等。

大班数学教案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

(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大班数学教案

1、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间接比较算式卡片的长度。

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7页、搭配第17页的玩具卡、10以内的算式卡片如干、1—10的数字卡片若干,加号与减号的卡片若干、、黑板、磁铁。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演加减号,一组幼儿扮演数字宝宝。然后带领幼儿玩算式接龙的游戏。

规则:扮演数字宝宝的幼儿站成一排,扮演加减号的幼儿站成一排。有教师随机点一位数字宝宝出来,他先找到一位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再由这位幼儿随机找另一位数字宝宝,此时3位幼儿站成一排与其他幼儿面对面,5秒钟内代表算式结果的数字宝宝就要出来,然后由这位幼儿再开始找代表加号或减号的幼儿,游戏继续进行。如果期间有狮子宝宝该出来的时候没有出来,或者不该出来的时候出来了就要被惩罚。每当正确的数字宝宝出来就表示一轮结束,此时其他幼儿就要回归原位。

2、你们自己代表什么数字?能看清楚别人代表什么数字和加减号吗?

3、每次算式组成后赶快算算结果是多少?代表这个结果的小朋友马上就要站出来。

1、每组都有一套算式卡片,和你的同伴玩一玩,怎么能接起来呢?

2、哪个组的算式接龙最长?为什么?

1、书上也有算式接龙的游戏,请把玩具中相应的卡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2、教师来回指导。

1、引发幼儿对一组数字的记忆与敏感性,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理解并遵守规则,按不同任务要求进行游戏。

任务卡,游戏币。

1、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接龙吗?接龙就是在座的小朋友指定一个“头”和“尾”,从头到尾说一件事情或东西,中间不能说错,不能停顿,一个接一个,到了尾再回到头。

师:今天外面用数字来接龙游戏,现在有1~5一组数字,请你们听好游戏规则。

规则:头尾相连,以接龙的方式一个接一个的数:一组数字数完以后一组重复的接下去。不漏数、不慢数。有节奏的数。

小结:接龙的游戏会了没有?一旦漏数、慢数、错数,这条龙就接不上,也就输了。

2、出示任务图示,颠三倒四数数。

师:我今天带来了任务卡,你们能看明白吗?上面告诉我们些什么?(数字3和4有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数的时候3和4的位置要变一变,先数4再数3)。

师:谁能按要求任务上的要求数一次。

小结:任务上告诉我们要数哪些数字,任务表上的箭头还告诉我们数的过程中哪些数字的顺序有了变化。

3、接着我们就这个颠三倒四的任务开始接龙。(强调不漏数、不错数和不慢数)。

师:你们都数对了,你是用了什么好办法?

小结:注意力集中,挺好前面小朋友数的数。在数字的顺序有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别人数的时候你要一起思考。

游戏玩法:每个人手中会获得10枚游戏币,参与游戏。从简单到的一组数字颠倒开始游戏,有人说错就要往盒子里扔1枚游戏币作为惩罚,同时游戏难度逐步提升。

游戏规则:

1、每人获得10枚游戏币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游戏币,掉落作废。

2、难度会随游戏次数提升。

3、报错数字或没跟上节奏,就要在一关结束以后自觉丢弃一枚游戏币。

4、三关游戏结束后,所剩游戏币最多的幼儿获得冠军。

1、第一关:1~10为一组数字3和4颠倒。

2、第二关:第一关3和4颠倒的同时,7和8颠倒。

3、第三关:添加新任务,指定数字不报数,而拍手。

师:学会了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把它带回班级里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我们来看看4位老师是怎么玩的吧。

师:(提示观察:游戏准备、游戏过程、游戏规则)。

小结:此游戏按要求来进行,记得不漏数、不错数而且要有节奏的数,回去把游戏分享给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

大班数学教案

1、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3、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乐意使用新的方法数数。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7。

2、物质准备:

教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片若干。

学具:房屋形分类底版,7以内的动物卡人手一套,数字卡片1――7人手一套。

环境:在黑板上创设动物园的环境,并在每个区域贴上数字。

1、游戏:参观动物园。复习认识数字1――7。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好吗?(出示黑板)看,动物园里有几个房间呀?这是几号房间呢?(引导幼儿复习认读数字。)

2、游戏:和动物做朋友。学习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数量是7的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

师:听说我们来动物园了,小动物也来欢迎我们了。看,是谁呀?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数呢?(先看集中在一起的,然后接着数完其他的。)谁来试一试。

(2)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感知数量7。

(3)教师再次出示数量是6或者7的动物卡片,请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

师:谁也会用这种方法数数的?

(4)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练习运用目测数群后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数数,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动物和我们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用刚才我们学到的新方法,数数你找到的小动物有几只。

(5)交流:你找到了什么动物?有几只?你是怎样数的?

3、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给新房加门牌号码,能将数字1――7按顺数或倒数的顺序进行排列。

师:森林里盖好了一幢新房子,今天,这些小动物们要搬到新房子里去。看,新房有几间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7来表示)

师:这幢房子上还没有门牌号码呢,我们来给小动物的新房装上门牌号码怎么样?该怎样装呢?(幼儿想办法。)哦,我们可以用数字按顺序装上门牌号码。谁来帮小动物装门牌号码呢?(请一幼儿操作。)你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要这样装呢?(请幼儿说出数字排列的顺序。)

师:这些数字除了可以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呢?谁来试一试。(幼儿再次操作。)

(2)游戏:给小动物搬新家。能将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

师:现在,我们可以给小动物搬新家了,你的动物朋友应该住在哪一间房子里呢?为什么?

教师请一幼儿将自己手里的动物送到相应数字的房间里,并说出:有几只动物,就住几号房间。

师:原来,给小动物搬家的时候,要先数数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然后送到几号房间里去。

幼儿根据自己手里卡片上动物的数量,放到标有相应数字的房间里。

4、游戏:给动物送食物。巩固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感知7以内的数量。

师:还有很多的小动物没搬进新房子里呢,请小朋友帮它们在新房子上装上门牌号码,然后送他们住进新房子里,再给它们送点糖果当礼物,好吗?(幼儿操作,按数字摆放相应数量的动物卡片和点卡。)

5、活动评价:你是怎么帮小动物搬新家的?展示幼儿操作,请幼儿介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扬能运用目测数群再接着数完全部方法进行数数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圆柱世界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趣味。

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代物。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宝宝,还记得吗?(让幼儿说一说)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游玩“圆柱世界”

(1)、幼儿看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3)、介绍圆柱体

(4)、幼儿互相交流。

三、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探索将硬币变成圆柱体的方法。

(3)、幼儿叠硬币,将圆形变成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

我们从幼儿在数学活动室的操作和集体活动表现看出:幼儿已对抽象的加减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实践运用中比较欠缺。此外,我们经常将计算与应用题分开教学,使幼儿无法把抽象的加减算式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为此,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运用的情境,即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又激发幼儿在生活中继续主动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1.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进一步立即10以内的加减,学习用编题三要素表述计算过程。

2.在编题表述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加减法结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菜场场景布置:青菜1.00、西红柿2.00、大白菜3.00、鱼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儿操作的小菜图卡各18张,调价标牌2个。

幼儿操作记录纸1份,笔1支。

一、了解价格。

1.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场买菜吧。这些菜都要多少钱?

2.今天的菜价有什么变化?

分析: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关注调价牌,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运用了情境游戏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调价。

1.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加价的菜。

例:谁能用三句话把青菜价格的变化说出来?

提问: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用编题三要素表述减价的菜。

荤菜价格有什么变化?(降2元)。

例:您那个用编题的方法说说肉的价格变化吗?

第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3.降价了你是怎么算的?

请幼儿摆减法算式。

分析:运用编题的三要素,学会以陈述的方式讲述调价的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编带提问句的应用题。发现幼儿在编题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编题的严密性不够,而且自己在执教的时候,也不敢回应孩子,如有的幼儿说:"青菜原来是1元钱,现在涨价了1元钱,现在又变成了多少钱?"编题的两个条件和提问的精炼不够,对于孩子懂的意思,课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们注意表达更清晰,忽略了编应用题的严密性和孩子们适当要选择富有逻辑的编题关键词。如"原来……现在……",应该给与孩子们更为确切的表述。

三、买菜算钱。

1.如果我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2样什么菜?

2.幼儿买菜。

3.算两种菜的价格。

(1)谁能用你们买的菜来编一道三句话的应用题?(提示:第三句话要问问别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钱吗?请把算式列在红线上。

4.算还剩多少钱。

(1)拿了10元钱去付钱,营业员该找给你多少钱?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还要找你多少钱?

结束:你们会用加法算自己买菜花了多少钱,还会用减法算出营业员找你多少钱,那我们一起领钱去菜场玩买菜的游戏。

分析:该环节是控股幼儿编应用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随情景转换编题,并列式计算。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买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钱是可以的,基本编题的元素也是能够体现的。但是在算还剩下多少钱的时候,孩子们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对自己花掉多少钱在课堂上没有针对性的提示,因此孩子们在编这道题目的时候,出现连减的方式编题,如"我有10元钱,先去买了青菜2元,又去买了鱼6元,请问还剩下多少钱?"这个编题的失误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把这个环节作为延伸活动,因此没有考虑孩子们仍旧有很大的兴趣去编题和计算,因此对用掉多少钱这个部分数没有给与孩子们强调,所以出现连减,以及总数是10元钱还是用掉的8元钱没有让孩子们清晰。而且买菜环节中设计的是幼儿自主购买两样菜,没有规定不超过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刚好十元,这个就导致了最后算账环节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够编题,有的孩子等于0的计算还比较模糊,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只要个别幼儿编题以及列算式,对于特殊情况做回应即可。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首先要能够以一对用用相应的雪花片数量去买相应价格的蔬菜,否则就会算错价格,最后在菜篮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动的检验环节,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买对菜,并且对于价格和雪花片数量不能一一对应。所以我就扮演买菜人。幼儿扮演菜宝宝,每一位菜宝宝根据自己的价钱再去找一位好朋友,两种菜的价钱合起来是菜篮子上的价钱。然后一同跳到菜篮子中。以这样互相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检验。另外,在检验环节,孩子们的数连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则孩子是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检验的。

大班数学教案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大班数学教案

考虑到学习数字分合的枯燥性,我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以“帮悟空分桃”为主线,让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5的分解、组成。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的最优化组合。

1、学习5的组成、分解,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

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

1、复习4的分解、组成:

(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

2、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给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

玩法介绍:

保龄球:保龄球瓶5个一组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

记录:打倒了几个?剩下几个?

套圈:5只小猪在地上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套住了几个?剩下几个?

投炸弹: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5个沙包(炸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投中了几个?几个没投中?

3、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怎么玩的?结果怎么样?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4、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结果怎样?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

(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

(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5、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5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试试看!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5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

(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3)教师检查、总结: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6、巩固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吃桃。

规则:课件随机出示2—5个桃子。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个桃子;老师说:“我吃掉了xx个。”孩子们说:“我吃掉xx个。xx和xx合起来是?”

7、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看谁又对又快。

教师戴悟空面具说:“孩子们,把你们记下来的办法拿到这边给我看一看吧!”

(把孩子们带出活动场地)。

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却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分解、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操作、记录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分解、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

通常的数学学习都比较枯燥,幼儿对数学不太感兴趣,上课的时候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幼儿能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发现幼儿对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涉及到数字问题的,尤其是买东西,对幼儿学习算术非常有助,于是本节课我尝试在数学课中加入故事,让幼儿边听故事边学数学,让幼儿感觉到学习数学,其实也是一件很简单、很快乐的事情。

1、通过故事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习4的加法

3、初步学习自己编应用题

图片若干、手偶1个、小熊头饰1个

一、游戏:听算式做动作

得数是2:坐下得数是3:起立

二、在故事中学习4的加法

故事:

今天天气真好,小熊、小狗、小马、小鸭子4个好朋友想出去买吃的东西。

1、小熊和小鸭子出门了,小熊说:“天气真热啊,我们要买些又好吃又解渴的东西,买什么呢?”小鸭子说:“买冰淇淋吧!”小熊说:“恩,可是我们要买几个冰淇淋呢?”“哎呀!你真笨!我们一共4个人,当然是买4个啦!”他们走啊走啊,终于看见一家小商店,小熊进来问:“阿姨,请问有没有卖冰淇淋的啊?”“有”“我要买4个冰淇淋”小熊说。售货员阿绎他们拿出来4个冰淇淋。“小鸭子你拿2个,我拿2个,好不好啊?”“好吧”小鸭子说。“等等,我忘了数数是不是4个了,恩2+2=4,对了。”

2、过了一会,他们把冰淇淋吃完了,可是觉得还不过瘾,怎么办?小熊说:“小鸭子我们再去买些冰淇淋吧?”小鸭子说:“不,我们买些西瓜吧,又又好吃!”“好吧,我们一起去吧!”小熊和小鸭子一起手拉手的来到商店。“阿姨,我们要买西瓜!”“你们要买几个啊?”“我们有4个好朋友,要买4个西瓜!”售货员阿姨拿出了西瓜,小鸭子拿不动就拿了1个,小熊拿了3个,最后小熊算出1+3=4,一共买了4个西瓜。

3、西瓜吃完了,4个好朋友肚子有点饿了,于是,小熊和小鸭子又出来好朋友买蛋糕吃。他们又来到商店买了4个蛋糕。小熊说:“上次你拿了1个,我拿了3个,这次该换换了,你拿3个,我拿1个好不好啊?”小鸭子说:“好吧,你拿1个,我拿3个,1+3=4,对了,我们走吧!”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他回忆一下好不好啊?

三、复习4的加法

第一次:小鸭子2个,小熊2个,一共4个算式2+2=4

第二次:小鸭子1个,小熊3个,一共4个算式1+3=4

第三次:小鸭子3个,小熊1个,一共4个算式3+1=4

四、请幼儿自己编应用题

师:那个蛋糕哪去了呢?这时候小熊,红着脸说:“我的肚子太饿了,那个在路上已经让我吃掉了!”家听了以后哈哈的笑起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小朋友你们知道故事里这几个算式宝宝都有谁了吗?幼答。

幼儿答

小熊:你们真聪明,可是如果我出算式,让你们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嘿嘿,你们能做到吗?(出算式)

幼儿答。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

3、幼儿用书。

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二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教师小结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和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4、出示遮挡关系较复杂的造型,请幼儿看图数立方体并说出其中被遮挡的部分。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