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岛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实用13篇)

时间:2023-12-04 19:54:04 作者:翰墨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细致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静夜思》是我们第一册语文中学到的第二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春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赏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复苏,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这种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春潮》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板书课题)。

回忆课文内容:春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我们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画出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

(2)“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教师小结板书:冰雪融化大江酥软。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2、指导朗读第二段:

(1)教师指导朗读:慢语速和低语调;动词读重一些。

(2)自己练读,小组赛读。(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比较句子:

(1)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风从窗缝里钻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说: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第一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

(2)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3)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大江奔腾着,汹涌着,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2、3组的第一句作者用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4、指导读。

(2)小组讨论,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

(3)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

四、分组读二、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描写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关键词句,填空:

(1)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着,()着,()着,()着……。

(2)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越来越()地()起来。

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的声响。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

(1)面对春潮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为什么春潮这样不可抗拒?)。

(2)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发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a、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这里不但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侧重在爱国教育上: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象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b、抗击冰雪和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取得了胜利。)。

六、总结:

《春潮》描写了春潮由弱到强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看课件)是啊,春天来了,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享受春天吧!

七、拓展阅读,比较春天。

给同。

学们推荐两篇文章:

1、冯德英的《苦菜花》,它能帮助你更深刻的了解《春潮》的含义。

2、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br/。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鸟岛》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

全文分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介绍鸟岛的鸟,春季成群结队返回故乡,夏季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鸟岛的游人都很爱护鸟。全文条理清楚,语句流畅,很适合朗读、背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插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小朋友,你们喜欢鸟吗?你们知道哪些鸟?(学生交流)。

2、老师来考考你:鸟类歌唱家是森林医生是()庄稼保护神是()。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鸟有关的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鸟岛”。(板书课题、读题)。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

(1)读生字词。(个别读、集体读、去拼音读)。

西部筑巢养育密密麻麻玉白色拾到人类朋友。

闻名中外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2)读课文。集体读,随机正音。

(3)你觉得鸟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鸟岛在什么地方呢?有哪位小朋友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2、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读)(出示地图)。

是的,看(出示地图),这是我国的地图,这里是青海湖,在它的西北部有一座长近500米,宽约150米的小岛,这就是鸟岛。这里水草丰美,有大量鱼鲜,(每年5、6月份有来自不同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鱼鸥等100多种候鸟,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数量达10万余只,)这是鸟儿安家生活的好地方,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海西皮。

3、海西皮这个小岛非常有名,不仅中国人知道,有很多外国人也听说了它的名字。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它名气很大?(板:闻名中外)(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国内外都很有名气。)。

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学生交流后板: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4、小结:正因为鸟岛有名,所以来这里游玩的客人特别多,来我们一起用自豪的语气读好这一自然段。

过渡:春天的鸟岛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图1)看,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它们飞呀,飞呀,一群飞来了,又是一群飞来了,多美的景色呀!

3、鸟儿多吗?你从第二自然段的哪个词看出来?(出示“一群一群”,读出鸟儿之多)。

那么多鸟儿是一起同时飞过来的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出示: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一句。读出鸟的多。(出示)。

5、现在,这一座小岛成了小鸟们的家,小鸟们来到这样气候温暖,水草丰美的地方多开心呀!小鸟们把家建在这儿,小鸟的家就叫“巢”,还可以叫“窝”。(看书第二句)小鸟们在忙什么吗?(出示读词: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6、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读好这一段,把它深深印入脑海中吧。(齐读)。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部筑育”

2、分析字形要点。

3、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教师范写。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反文”。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4、学生能够由诗引起对家乡的热爱,加深对家乡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10个字,会写4个字。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且能背诵。

难点: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总第76、77课时)。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1、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2、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1、组织学生背诵。2、解题。1、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听教师朗读。2、自由读古诗,把生字多读几遍。3、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4、说说自己已经会认了哪些字并交流识记的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巡视指导学生读。3、用卡片组织学生初读生字,读准音。4、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会记的字,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识记生字的方法,认识新的偏旁。)1、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2、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1、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2、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理解意思。3、配乐朗读古诗。1、提问: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冬天的早晨)2、能作一作“举头”“低头”的动作吗?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1、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作动作等方法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1、自由练习朗读。2、齐读,抽读。3、自由练习背诵。1、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及停顿。2、组织学生积极背诵。1、背诵积累古诗。

(五)复习生字1、去拼音读生字。2、分小组比赛读。3、给生字找朋友。1、组织学生复习巩固认读生字。1、巩固生字。

(六)书写指导1、给每个字写上拼音。2、给每个字组一至二个词。3、观察每个字的笔顺,用手在桌上书空。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每个字应该注意的笔画位置。5、用头脑中的田字格想想每个字的写法。6、练习写一写。注意姿势。7、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1、引导学生弄懂每个字的字音,字形及字义。2、范写生字。3、提示学生每个生字应该注意的笔画位置。1、让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学生汉字。2、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工整地书写汉字。

教学反思:

出师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第二课时诵读分析课文,解决教学重难点。)。

2、教学用具:小黑板。

3、方法:采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式,在读、议、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研课题:

初中语文“双主双思”教改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语文活动。

二、复习相关文言知识。

1、通假字古今异义。

2、“表”有关知识。

三、引入正课。

列举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成语、俗语。

四、朗读课文,背诵竞赛。

1、师生合作多形式朗读。

2、背诵竞赛。

推选男生女生各一名背诵课文1--5段。

五、研读分析,思考讨论,体会文中感情。

(一),研读课文1-5段。

2、诸葛亮建议后住刘禅在宫中府中采取怎样的制度?

3、诸葛亮认为两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他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方法:独立思考,尽量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个别朗读课文6、7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这两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三件往事,分别是什么?请概述出来。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问题,后师生同议。

(三)教师朗读课文8、9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对后主刘禅有何希望?

2、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看待诸葛亮这个人的?

六、拓展迁移练习。

1、就你看来,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在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阵:

七、小结。

再次强调诸葛亮为刘禅所提建议及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配套练习习题。

板书设计。

广开言路。

提建议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报先帝而忠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叙身世忆先帝。

寄希望明责任。

《鸟岛》第2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学习重点:

学习翠鸟外形的描写方法,学习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

学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深入品味,理解课文(用时:20分钟)。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齐读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好第3自然段的三个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3、齐读第4自然段,把写翠鸟动作快的词作上记号。

4、把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画上线,读一读。

5、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

6、如果你看到一只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7、从“冲、飞”和“一下子、没一会儿”体现了翠鸟的动作快,和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鸟;

()的羽毛;

()的翅膀;

()的长嘴。

二、交流拓展,深化情感(用时:15分钟)。

1、你收集的翠鸟的资料中有关于翠鸟捕鱼的内容吗?

2、小作者那么喜欢翠鸟,你喜欢吗?画出你喜欢的翠鸟吧!

(1)交流翠鸟捕鱼的资料。

(2)画出喜爱的翠鸟。

三、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想想你还认识什么鸟,有什么特点?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3、交流自己认识的其他鸟,并说说它们的特点。

4、在田字格上书写本课生字。

《景阳冈》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研读刘备的言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初步懂得《三顾茅庐》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智力游戏。

a.看动作猜三国人物。

b.《三国演义》第一回的“桃园三结义”讲的就张飞、关羽--()的故事,

c.歇后语凿壁偷光--()打一个三国人物。

2、结合讲古人的姓名、字、孔明也就是诸葛亮,他姓诸葛,名亮,孔明是他的字;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刘备字玄德。

3、揭题。

刘备当时汉朝天子的皇叔、大将军、手下有数千人马。而诸葛亮是一位过着悠闲自得隐居生活的读书人,农忙时种种田地,农闲时读读书,诸葛亮怎样甘于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呢?《三顾茅庐》将告诉我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找答案;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在这个故事中,刘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抓住刘备的言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1抓住人物的言行是读懂人物形象的好方法。刘备在三顾茅庐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把它划出来。

2、怎样把体会到的东西传给大家呢?可以是有感情地读,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分析说出来,还可以演一演。

请同学们找伙伴交流,把你找到的句中子最想读、最想说、最想演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说还可以演一演。

3、全体同学交流(老师抓住重点句子着重体会,幻灯出示)。

a.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理解“大贤”、“斥责”、指导朗读,明白刘备看中的是诸葛亮的才华)。

b.刘被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指导朗读读出“大声斥责”师生分角色朗读)。

c.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外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1、生说理解刘备的礼贤下士、有耐心、诚心;2、发散思维训练:刘备这一等就几个时辰,刘备人虽一动不动、傻傻地站着,可他的心复杂极了,心潮如涌、思绪万千,他此时会怎么想呢?3、朗读指导。)。

d.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渴见,都没有遇到。”

(1、学生说理解;2、感情朗读3、学生表演4、板书“诚”)。

4、同学们还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刘备的诚?

四、换位想象、深入体会。

同学们,你就是当时的诸葛亮,读到这里,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板书诚)。

五、联系生活、跳出课文。

六、学了这一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七、作业。

看《三国演义》。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鸟岛上游览一番。

板书:19、鸟岛(读课题)。

3、去游览之前,你有问题吗?

(1)、鸟岛在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鸟岛”?

1、鸟岛在什么地方?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

(1)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

(2)鸟岛的名字叫“海西皮”。

(3)鸟岛闻名中外。板书:闻名中外。

3、你能把“闻名中外”换个词吗?

(驰名中外中外有名中外著名)。

4、齐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小岛为什么被人们称作“鸟岛”呢?我们先来看看春天的鸟岛是怎样的?

轻声读,想想你读懂了这一节中的哪个词或哪一句句子?

3、交流。

(1)第一句。

a、“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鸟儿很多。板书:鸟多。

b、用“一群一群鸟”图进行演示,理解“陆续”

c、指导朗读。

指名读学生自己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2)第二句。

a、筑巢安家:做窝。

养育后代:抚养小鸟。

b、齐读。

4、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读第二自然段。

(1)每当春天,小鸟们怎么样?

(2)它们飞到这里干什么?

1、出示幻灯,你们看——六月———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选你喜欢的一句多读一遍。

3、交流。

a、你知道了什么?(鸟多)。

b、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鸟多?

“各种各样”、“聚”、“最热闹”、“鸟类的世界”

c、指导朗读,用喜爱的语气读一读。

轻声——指名——齐读。

a、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鸟窝多)板书:窝多。

b、你怎么知道的?

“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贴图。

c、指导读。

a、你知道了什么?(鸟蛋多)板书:蛋多。

b、你是怎么知道的?

“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

c、你能到黑板上画一画吗?

d、指导读。

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到处都是,确实很美。

5、老师:岛上鸟窝多,鸟蛋多,也是说明鸟多,让我们有感情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感受一下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吧!

6、齐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7、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学生轻声练习师生接背指名背齐背。

1、老师:鸟岛上,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也是鸟,这里鸟的乐园,鸟的王国,鸟的世界。鸟岛这么美,来岛上游玩的人——(师生接读第四自然段)。

2、游客们来到岛上是怎么做的?

3、这说明什么?板书:爱鸟护鸟。

4、要是现在你也去了鸟岛,你会怎么做?

5、齐读第四自然段。

我们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的生存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同时也需要人类的保护,让我们带着喜爱鸟类类,喜爱鸟岛的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鸟多。

鸟岛蛋多爱鸟护鸟窝多。

《景阳冈》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提供者:卞磊。

主页:

《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揭题,明确目的。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很了解我们家乡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乌镇)是啊,乌镇自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小镇常住人口才1万多,却已接待了好几万中外游客,这么吸引人的水乡小镇,我们非得去看个究竟不可。是吧。(放录像)。

看完了录像,你知道其中奥秘了吗?你能透过这热闹的表象,揣摩到游客的心理吗?(清静、悠闲……)。

2、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古朴的房屋逐渐被高楼大厦代替,交通工具也由小船变成了汽车,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厌倦了热闹、喧哗和紧张的生活节奏,这水乡小镇的独特风光就更令人向往。

3、今天我们学习的小镇的早晨,也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水乡小镇的风景。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有没有信心,为这样的小镇做个音乐风光解说片,把小镇推销出去?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感受。(恬静、紧张、热闹)。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小镇的这些特点中,你认为哪一个特点最能吸引那些厌倦了都市的热闹、喧嚣,而想到水乡小镇去感受另一种氛围的城里人呢?(小镇的恬静)。

我们就把小镇的恬静作为我们的推销主题。

2、那么,现在你能读读课题,让别人感受到这种恬静的氛围吗?

4、那好,我们就来读读小镇的恬静。

(1)先轻声读一遍第二自然段,选择你最想读的句子,你认为最能表现恬静的句子反反复复地读。把小镇的恬静给读出来。

(2)把你最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3)交流反馈:

出示第二句:指名读。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吗?

3、出示三、四句:这两句写的是河边的小船。从“满、各式各样、紧挨”等词语可看出小船多。但这些小船是停着的,所以又是恬静的。

朗读指导。

4、出示第五句:我们来比一比,听听谁读得最好。

(抓住“悄悄钻、轻轻飘”两个词语,理解小舟在河上行驶时悄无声息,不知不觉就从桥洞中钻出来了。小舟很轻,在小河上驶过,就像一片树叶从河上轻轻飘过)。

齐读。

三、制作音乐风光片。

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有感情的解说一定没问题了,我们还需要什么?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组小镇的图片。(图片图片下要有简单的描写性句子演示,穿插课外知识的介绍。)。

2、这些图片,该选择什么音乐呢?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你觉得哪首曲子好,就在你的小纸上填上这首曲子的序号。

3、现在我们该做什么了?(写解说词)这些图选取的景点都不同,要让你的解说词更连贯,我们应该……对,加上自己的话,作为过渡。

老师觉得还有点非常重要。(停顿)你的解说词要有特色,能吸引人,让人听了你的解说后,很想去小镇看看,那样你的推销才是成功的,对吧。

4、四人小组合作,挑选其中的二至三幅。每位同学各显神通,由组长执笔。把你们的解说词写好。(学生写)。

5、现在是音乐风光片展示时间。哪个小组先上来展示。我们其余的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你觉得听了他的解说词后,你想去乌镇看一看的,你就举手,我们把总人数作为这位同学的人气指数,同时,我们也欢迎后面听课的各位老师加入我们的评委团。

(学生解说,评比)。

作者邮箱:mdsyxxswq@。

《春》第一课时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春(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写评析。

教学用具。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二位同学即兴描绘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来提醒学生要抓住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并向本课学习写法。

二、检查预习:

1.三人抽查背诵片断,

2.二人上黑板默写字词。

三、范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学生结合练习一听读时思考给课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抽签提问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异议的学生补充后教师评议,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春(第一课时)》。

2.请学生思考第二段与后面各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并说明理由。

采用自由发言式。(总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图春草图:

1.请一学生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3-7段的内容:

2.抽查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

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读春草图,指出文章中分别从小草的哪一方面写的?

(2)其中的人物是什么的人?有何情趣?

(3)读春花图,写1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第一二个问题口头练习,第三问题写完后由几位同学朗读.

后教师归纳:(此问题间接培养审判能力.)。

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在家庭本上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二(a)。

说课精要。

分析短文一项对于快班的学生非常必要,把写作训练变成学生日常必的经常。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八课《鸟岛》第三段。

2、文本解读:

3、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三段;

(2)在吸收、运用、拓展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语言加以运用。

(2)补充语言材料,再结合课文语言进行拓展运用。

5、文本与社会生活:

学习活动:立足课文,辅以材料,尽情发挥。

师:让我们共同走进六月的鸟岛。(引读)。

师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有哪些词是写鸟多的?

生:我想讲“聚”字。要是一只两只就没法说聚了,很多鸟才能叫聚。我感觉这是很多的意思。

师:也就是说大家从四面八方都赶到这里来,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的。我还觉得“各种各样”也能说明鸟很多。就是许多种的鸟,如果不是很多鸟,就不会用各种各样来形容。

结合板书:各种各样。

师:是啊。鸟岛上的鸟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有胖的,有瘦的,有黑的,有白的,有漂亮的,有难看的。这么多的鸟,就叫做各种各样。

还有什么词也是说鸟多的?

生:鸟的世界。

板书:鸟的世界。

师:哇!鸟的世界,那得多少只鸟啊!

齐读:鸟的世界。

多有意思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第三段第一句。

写鸟多的词还有吗?

指名:密密麻麻。

板书:密密麻麻。

想象一下都多成什么样了啊?(根本就数不清)。

能把这种多读出来吗?

指名读:密密麻麻。

还有什么词?

一个挨着一个。

师:想象一下大家乘公交车满满一车厢人,什么感觉——挤。

指名读第三段第二句(听出来了,真的很多)。

鸟岛上除了鸟多,鸟窝多,还有什么多呢?

鸟蛋。

你怎么知道的,在书上找出那句话把它读出来。

具体哪些词指明鸟蛋多?

“窝里窝外”“到处”,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

还有谁想读这一句?

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眼前都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真多啊!

听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鸟蛋既有玉白色又有青绿色呢?

指名: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鸟。

想象一下它们在岛上会做些什么?

生:有的鸟妈妈正领着它的孩子一摇一摆地在散步。

生:小鸟们在玩游戏。

生:胆小的小鸟紧紧地跟在妈妈的身后,一步不敢离开。

生:有的鸟一边飞一边在引吭高歌。

生:还有一些正向远处眺望,可能在等它的朋友。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

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一起读读第三自然段,再来体会鸟岛的热闹。

齐读第三自然段。

这么热闹的景象,老师真想把它留下来。我们可以用背诵的方式把它留下来:出示:六月是鸟岛()的时候,()的鸟儿(),小岛成了()。一眼望去,()的鸟窝()。窝里窝外,到处是()的、()的鸟蛋。

结合板书,自由试背,指名背诵。

这一段的描述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无论是透露着热闹气息的语言描述,还是作者渗透其中的爱鸟之情,都是那么的形象可感。况且学生的心是与作者相通的,他们也爱鸟。所以,在进入学习语言状态前,放手让学生自读,而且是多遍的自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课文语言的'学习结合课文谈初步感受。即:鸟岛多热闹啊!鸟窝真多啊!鸟蛋真多啊!接着,再次回归课文,结合获得的初步感受,利用课文语言将感受具体化。其实就是用总分句的句式,以三句描述初步感受的句子的作为总起句,由此引出课文语言对它进行具体描述。如:岛上多热闹啊!特别是在六月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至此,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进入——跳出——再进入”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一开始“进入”课文自读吸收,接着“跳出”课文谈初步感受,再结合感受回归课文——此为“再进入”。下一步的拓展力求再次“跳出”。

当然即使是“跳出”,也还得紧扣学生所获得的感受不放。既然此时学生心中已有一个热闹的“鸟世界”,让他们用具体的描述鸟儿活动的情景的方法,再次渲染出一个“热闹的鸟世界”。这种“现炒现卖”的方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但形象可感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低年级孩子的兴趣,所以学生生成的语言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在这里,我还要再谈一点关于学生课堂生成语言的随机性。比如,一个学生用“数不胜数”来形容鸟蛋的多。其实原先没有这样的预设,纯粹是学生在无意间自主生成。我个人觉得这些是最可贵的,甚至远比在我们的预设牵引下出现的语言生成宝贵得多。因为它是在课堂这个学习语言的“场”中产生的资源,渗透着学生独特生活经验,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它的存在,无疑是为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语言敞开了一个开放式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可能就会打开一条去往语言王国的“通幽曲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