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博客(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8 23:29:04 作者:字海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组织者和培训讲师的评价和建议的总结和概括。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工作室的一名成员,有幸在许会娜名师工作室再次聆听许昌市教研室xx老师的讲座,我感到很幸福,受益匪浅,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x老师从教材的变化、学习任务群、基础性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详细解读了新课标。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老教师要不要学习新课标?要,老教师学习新课标,还要运用新理念进行课堂改革。拿我来说,我是一名老教师,从教32年,长长的教龄也让我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问题就是经验,凭老经验教课,而缺乏创新与活力。培训后,深度思考着怎样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自己的课堂中去。20xx年4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让我感到越来越不会教,越来越不敢教,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新学期,该怎么做?学课标,转观念,促成长。

其次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在反思中提升。

最后说说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倡导以学为主的121生长课堂。121生长课堂是将时间合理利用,减少教师讲的时间,课堂注重生成,注重学生成长。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料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师生共同在课堂中生长,在生长中提升素养。

2.采用大单元主题教学。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与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写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关注学情。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者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教学评的一致性。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为了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实质,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新课标进行了研读,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思考。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开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本人将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文章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问答形式与小溪、小路对话,在对话中让学生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从而感悟到“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雷锋精神。

新课标在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泥泞”、“晶莹”、“荆棘”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年迈”等,通过朗读加深对重点词汇“背”、“踏”、“洒”等动作和短语“蒙蒙的细雨”、“泥泞的小路”、“路上的荆棘”等情景的理解,从中体会雷锋的辛苦,同时借助“?”等标点符号进行重点语句的理解,指导学生读好诗歌,比如:指导学生读好两个“你在哪里”,让学生感受到第二个“你在哪里”要比第一个“你在哪里”语气加重,语调拉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读出急与缓的变化。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轻松而深刻地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新课标在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还提到: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是一首儿童诗,极具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另外本首儿童诗还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另外,想象画面,讲述文中的故事是本课的重点,课上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展开联想,并配乐朗诵创设情境,将雷锋冒雨抱小孩、小路上背大娘的形象具体化,将内心视像转换为语言表达,通过多次朗读将雷锋无私奉献的美好形象深入到每个孩子心中,不断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圈画描写雷锋叔叔动作的词语以及描写当时环境的词语,展开无限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沿着长长的小溪边看到了什么”,再把诗歌中看到的感人画面读出来,接着引导学生分享感受“此时此刻,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什么”,在学生心中深化雷锋无私奉献的形象。接着,让学生继续采用找词语、想画面、读出情的方法自学三、四小节,进一步感受到雷锋叔叔那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最后,通过提问“我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他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含义,接着提问“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现在找到的雷锋叔叔会是谁呢”,启发学生思考,那些像雷锋叔叔一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就是“雷锋”。让学生在阅读和想象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要深化学生对雷锋这一英雄人物的认识,课前可以搜集更多关于雷锋的故事供学生们学习,也可以把舞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前搜集并利用课上时间讲好雷锋故事,深刻感悟雷锋精神。为了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还可以通过“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身边像雷锋叔叔一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并呼唤学生向“雷锋们”学习,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把爱洒向人们需要的地方。最后,全班齐诵本首儿童诗,在诵读中进一步升华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以上就是本人在研读新课标之后,就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些思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会更加深入地学习新课标,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落到实处,争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呈现更高质、更高效、更具时代感的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xx标准版)》正式发布,给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水,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马不停蹄地学830习新课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暑威尽退,金风送爽。xx月xx日上午,镇中心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在黄平香校长的引领下一起学(20xx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

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在积极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表达。“文化自信〞强调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语言运用〞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能够有效沟通交流;“思维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能力,崇尚求真创新的品质;“审美创造〞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概念,要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升语言、思维、审美能力,进而感受文化魅力、接受文化熏陶、传递文化价值。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他们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教应该服务于学。“学习任务群〞是“教学内容〞,也是新的教学方式,可以理解为以学习任务来带动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体验,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情境,二是语文实践活动。建构真实、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能够拓展学生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空间。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特质、相互关系和功能指向出发,可以融合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个维度来建构学习情境。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教材的单元导语有本单元的人文主体和语文学习要点的提示,每篇课文后面还有思考题,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典型任务〞。同时可以设立和“典型任务〞相配合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一课一课地讲,不是文本为纲,而是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学习,获得自己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设立、引领、总结、提升等作用。这样,可以减少传统的灌输式的讲解。如教学“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围绕日常生活建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商业街的标牌广告,博物馆的介绍,研讨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性问题,分享自己的个性看法。

“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师教学以及家庭教育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准确的分析学业质量标准,能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和成长,20xx学业评价标准这一概念是年新课标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重点关注学生在情境当中,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识字与写字〞方面,学生除了在课堂中识字以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具体的说话语境来帮助识字。“阅读与鉴赏〞方面,可以在学生阅读完一个故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与交流〞方面,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设立古诗朗诵大会、课本剧表演等实践活动,创立真实的语文情境,增加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切身感受,从而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梳理与探究〞方面,教师通过创立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规整和分类的思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明白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才能学以致用。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是新课标的研究者,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标,全身心投入新课标时代。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20__年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张建中老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就本次培训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通过学习认识到:课程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更新,为我开辟了新视野,使我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想的'观念。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把握好以下点: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要清晰、有价值,要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同时,才可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总之,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

暑期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4月30日上午9:00—10:30,郑教授用了一个半小时对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在2011版上的变化进行了一一梳理,认真听完后,对2022版语文课标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2022版语文课标在课程理念“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条中明确指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对于这一理念我是感触颇深的:在我周围有许多语文教师还秉承着以前的传统,每学期在学校规定的语文作业之外,让孩子买大量的语文资料,什么同步课课练,单元试卷等等来做,孩子们整天埋头于语文作业中,根本无暇看课外书。我的观点一直就是语文学习第一要务是阅读,读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可能那些做题目的孩子目前语文考试能多考几分,但往后一定没后劲。我从三年级开始,正式要求每个孩子每天总共阅读最少半个小时课外书,我从教20年从来没让学生买过任何相关语文资料,可是我班孩子的语文成绩也不差。如今看到新课标中的这一条,挺自豪,原来我一直走的路是对的。

郑教授的讲座为我提了个醒,前几年小语教学流行三维目标,也可能是理解不到位,包括我自己经常是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的开开的,一条一条写。2022版语文课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课程目标包含文化、语言、思维、审美4个方面,郑教授提醒,这4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割裂开来,分成语言目标、审美目标等,谨记!

一直以来对于互联网可以说又爱又怕,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网络作用之大,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能帮助我们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可以发挥它的大数据优势,帮助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改进依据……但身边也一直不断这样的例子,家长反映某某孩子利用学习要用电脑或手机为借口偷玩游戏……所以布置线上学习任务时总有点底气不足。如今好了,2022版语文新课标有了明确规定:“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阅读习惯、写字能力、深度思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扬长避短,使用适度,避免网络沉溺。”正式定下了基调,告诉我们可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但是要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地使用。

个人认为2022版语文课标最大的亮点是: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分3个层面设计了6个学习任务群,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改变了过去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改变了逐点解析和逐项分析的习惯,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意在打破一直以来孩子们死读书、读死书的状况,改变我们教师一直以来被人诟病的,教出来的都是书呆子的现状。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应该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新课标点赞!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紧随时代潮流,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以后教学的方向,它应当成为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枕边书。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蕴涵。这里的恰当是指学习方法要反映数学学习的特征,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是有效的。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实验、推测、计算),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馈、分享、调控、反思。对学生创新认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新课标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总之,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而去教学,真正做到知识与育人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写好优秀的文章是有技巧的,满分作文需要扣题行文,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有大气的立意,准确、深刻;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语言有文采,句式灵活,富有新意。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x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中,在彭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写的场面非常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因此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比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自己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但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形成正是老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集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540100少于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万字。这些都说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内容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剧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表达出来。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况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新课标的变动实是体现了语文课程真正的学科价值和学科地位:一是育人,重视价值引领。二是生活,强调真实情境。在关注核心素养的当下,课程内容、评价方式都在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也需要及时地更新。落实到实施上,我想只有用情境性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群来架构课程内容,让静态的语文知识变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让语文离生活近一点,孩子们才能拥有饱满的、真实的学习体验,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潜移默化地得教学。

通过本次的课程标准讲解我还学习到了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整描述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

(二)满足不同类型评价和测量的要求。

(三)清晰刻画语文学业发展的进阶水平。

(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在教学影响下的积极变化。

第二学段:能尝试根据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学段: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耐心倾听,抓住要点,并作简要转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简单的发言。

第四学段:在讨论问题讨程中,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为老师我觉得重点就是要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里,对学生有耐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信心。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5月我参加了在xx中学进行的《数学课程标准》活动。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对《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本次的学习,本人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课标的实施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学习的平台,对于已和课程改革一起走过十年的我,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随时成为学生们需要的美术教师。如今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

新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课标中人文性的确立,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对美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的反思,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为了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新课标将为学科知识溶于人文主题之中,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作品的选择,文字的阐述以及思考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点点滴滴都渗透浓郁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决不能以统一的审美标准来代替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用千篇一律的规律去扼杀学生探究的愿望,应努力引导学生自己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激发起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力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呈现个人的情感倾向,开发学生的视觉创造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学生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同时,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课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划分课业的形式,而从学习方式入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融美术的各个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设计出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综合、探索”领域是围绕人的发展目标确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开发创造潜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开发性、自主性和自我实践性,它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为主,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结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增强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于新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从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转变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对知识的探究,即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在仅仅为了要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评定的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种全新评价理念的指向下,新的课程标准从以往评价学生学到什么,而转变为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几个方面。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指导教师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消除了胆怯,人人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3每次学习美术新课标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美术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的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尝试艺术冲动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新课程的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针对上述对《美术新课标》的掌握,现将个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美术课首先要有正确教学思想和理念做指导。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获得知识,通过实践恰当的绘画方式。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是有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对教材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同时注重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如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一课,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摄影图片和世界名画,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粉笔盒、文具盒、杯子)讲述透视原理,从数学几何中去对比区别美术中的几何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合理多样的作业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老师们也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爱和实践在探索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一定是轻松,愉悦高效、和谐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新课改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斯学生学习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有些美术教师在自身修养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新课改之后,美术教师地位提高,给教师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作为当代的美术教师,我们因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去为美术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4今天我们学习了《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美术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课程标准,为我上好美术课指明了方向,现把这次学习的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一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美术需求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打开了空间,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前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头脑被书本或老师框死,只会模仿,不会思考,现在必需向指导学生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学会学习”的学习观,让学生人人学习。如:《有小鸟的树》一课,可以采用直观、启发教学,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观察了解各种树形,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喜欢什么树?树形怎么画?然后交流。学生充分交流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老师只引导学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想象、探究、学生也就不觉得难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美术学科学习创新的主要任务。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及主要内容的变化给我带来了以下思考: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如何“落实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的能力、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梳理与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构建任务群”

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在这个任务群中不断发展学生能力。

四、如何“增强情境”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景。

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今天的学习让我感触颇深,我简单阐述一下理解与表达这一部分的收获。在教学中通过数学教育,学生获得的核心素养就是教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终极目标。学生在本人参与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发展。把核心素养表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及现实背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比数学抽象更加上位。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表述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世界的思考方式,我们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的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实情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和理性精神。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联合校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的研究,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研究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研究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举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品德,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绪,培养研究性进修的本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进修,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类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担负中束缚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进修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工具和媒介,同时也是一门培养人的综合素养的学科。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教育部颁布了新课标,培训机构纷纷开设相应的培训班。笔者也参加了其中一次培训班,并在此过程中有了一些收获和思考。

首先,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课程的目标不再只是为了学生能背诵古文,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培训班上,我意识到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实例和讲解,我了解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转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新课标的内涵,也让我意识到教师不仅要注重课本的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体验。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而新课标强调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班上,老师们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结构以及情感内涵,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也更加愿意去主动思考、体验、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老师们还通过设计各种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我意识到,只有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才能真正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此外,新课标强调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在培训班上,老师们多次强调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语文能力。比如,在讲解某篇古文时,老师们会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并进行展示。这样的讨论和展示鼓励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更加有机会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的实践让我意识到,语文的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课本和纸上,只有通过实践和创造,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另外,新课标强调了情感价值的培养。在培训班上,老师们讲解课文的同时,也会强调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来感受文学的魅力。同时,老师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作者的意图的同时,也拓宽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商。只有通过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感悟到语文的力量和价值。

最后,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在培训班上,老师们让我们进行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并组织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参加语文新课标培训班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商。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面对语文学习的挑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