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的论文(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8 09:15:27 作者:雅蕊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作品背后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语言风格和文体形式。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的思考的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作业活动中,应将有意识的将作业评价的“任务”让学生来“分担”,把学生引入到作业评价活动中,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保持积极的“情态”参与到评析作业活动中,参与师生互动。如在“分数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对分数加减法中存现的运算错误情况”,有意识的让小学生来当“裁判”,结合作业内容进行评讲并阐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进行实时的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果”阐述表达出来,作业评价的双边性、互动性“展现无遗”。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体现作业评价活动的能力性。

作业评价的目的为了传授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永恒的'“主题”。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渗透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不能简单的“讲作业”,而应该设置探知、解决的“过程”和“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解题方法、巩固解题技能,提升解题素养。如在“路程类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对路程类应用题内在关系掌握不牢,容易出错的情况,结合作业练习中“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处5.2千米处相遇,两车用了几小时相遇?”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基础上,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找寻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问题解答要求与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该问题解答的方法。此时,教师针对小学生的探析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活动,向学生阐明进行路程类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最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再次“反思”。小学生此时借助于实践探究以及教师指点活动,对数学作业中存在问题认识更加深刻,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施分层性教学策略,体现作业评价活动的整体性。

作业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整体进步的教学目标要求”,要求“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因此,在作业评价中也落实新课改整体目标要求,采用分层性教学策略,将评价作业的重心和着力点放在中下等学生群体身上,针对后进生易出现的错误之处或解答的疑难处,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联系,有意识的让中下等学生群体回答问题和解答问题,并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让优等生带领中下等学生一起“前进”。

四、实施多样性教学策略,体现作业评价活动的灵活性。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会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评价方式,能够对提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延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之外,还应该采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个体之间互评以及学生参与批改作业等形式,让学生主导特性得到有效激发,参与活动更加深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就采用多样性教学评价方式,基础性问题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解答题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应用题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五、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改要求,创新评价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将能力培养贯穿其中,让小学生在有效作业评价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持续、深入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的思考的论文

我们在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是,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1、硬性分层:即老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和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则按上课时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老师给出分层题目,比如说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选愿意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层次好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强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老师不拘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训练的要求。

二、分层布置数学作业的好处。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优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侯鞠,一个叫陆张杜。刚进入我班时,他们俩均很差。针对这种特殊学生,我给他俩布置的作业是每天坚持练习口算20条,适当练习新课教学中的基础题;班级或年级小测试时也给他删去一些难题,并且将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进行测试。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以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就很足。期末测试他俩与大家相同的试卷,也分别取得了62分和65分的好成绩,比以前有极大进步。

3、师生心情皆愉悦了。学生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现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的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因为“以学论教”,“教”就是为了促“学”。

三、实施分层作业的思考。

由于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悉整个教学年段的内容、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班级这三项基本功,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充分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正是这些改变,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布置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能起到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总是在“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的误区中挣扎,孩子们在题海中无暇抬头,书呆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在偏、难、怪的题型中越走越偏。“减负万里行”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焦点、热点,其实要做到“减负万里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用质量减轻数量的压力,从而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作业量的减少,又要增加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孩子的能力得以提升,即使没有作业孩子的能力依然提高。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联系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训练,也要有各种题型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把学生的作业集中在课堂上完成,孩子在共同学习中、共同探讨中完成作业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为教育者,都不否认一个事实:每一个班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成就了教育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作业也必须分层布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这个问题茫然:考试的时候,考卷不会分层,对教师的考核也不会因为学生的差异对教师合理考核。教师为了业绩,就必须选择让所有的学生完成相同难度的作业。教育,期待对教师的考核多方位,对学生的评定多角度,不以一次考试成绩论成败,实行单元考试或模块考试综合评定,才能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多媒体教学发达的时代,作业也应该走进聚声、色、文字为一体的时代,这样也符合不同孩子的认知需要。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在电脑上完成的作业,甚至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样的作业才会富有感召力,让孩子爱作业。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课件中出示作业,课件的背景图一定不要太过于花哨,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背景最好是色调比较适合儿童就好。同时,题目一定是围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不要太过于偏、难、怪。

很多教师单一地认为作业就是课后巩固作业,我个人认为作业还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的巩固作业、课后的拓展延伸。很多教师在有意和无意中都在分段完成作业。但是,要保证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教师的教学必须精讲多练。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作为教师最不喜欢的就是孩子抄作业,孩子为完成任务而抄作业那是一种机械的劳动,既让孩子疲劳,也毫无意义。但是,孩子不懂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许比老师讲解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让孩子有交流和合作,这时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评价激励是变“抄”为“交流合作”的最有力的保障。

作业的批改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研、关注教育。很多教师都提到了一个问题:老师批阅作文是最费时间、最辛苦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对于老师精心修改的作文看也不看,反而对其他同学的文章很感兴趣。这就告诉教育者,其实并不是教师批阅作业才是最好的方式,让同学互相批阅作业对孩子的学习更加有效。孩子在批阅别人的作业时,会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会发现别的同学与众不同的优势策略,会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汲取经验。作业的批阅,也需要教师大胆放手,需要教育管理机构给予教师放手的勇气。

把作业评价与学分制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记录在学生的学分中。搭建学生作业展示平台,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孩子的作业总是一次一次的完成,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成绩没有沉淀就不会累积成精彩,所以很多孩子对作业完成得并不够精细,喜欢的就认真完成,有难度的就放弃或者草草了事。然而,运用学分制把孩子的每一次成绩进行累积,就会成就作业的精彩。同时,优秀作业展评也是提高作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方式。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学分制,就是每位孩子入学时都是100分,然后根据出勤、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加分和减分。其中,学生的作业得到一个优可以加2分,得到一个良加1分。学分一直累积到六年级毕业,进入到学生的成长档案。学生的作业完成得认真了很多,孩子之间的竞争也加强了。

作业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精心设计题型,用质量替代数量,用多样的作业激发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让高效课堂为孩子的分段完成作业护航,学生互评会提高作业的效益。归根结底,教师要以育人为准绳,而不是以分数为目标,因为我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不会天天考试,但是且需要天天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以往数学教学当中的作业只是写和算,枯燥无味。而现在应将数学作业看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的施展平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实践。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当中才能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笔者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操作、试验的作业。如认识完长度单位“米”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家里人的身高,并作为家人的小资料记录保存下来。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要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

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学生做作业就有好奇心,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笔者在给学生上完“方向”这节课后,留给学生一道口头作业,利用上学与放学路上的时间,认真观察,说说学校到家里或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在“寓学于乐”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当中,每一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布置的作业就会使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事情发生。为了照顾全体学生,首先,我们可以布置一些“自助餐”式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适合水平差一点的学生,b层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适合优秀的学生。以圆锥的体积为例,a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面积,求圆锥的体积。b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求圆锥的体积。c层是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圆锥的高,求圆锥的体积。其次,布置一些“套餐”式的作业,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提供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苹果每千克3援5元、梨2援25元、桃子1援78元、橙子2援56元,根据信息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这样的作业因人而异,优秀生提的问题难一点,学困生提的问题简单一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及时面批。

作业批改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学生刚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批时,及时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正,也有利于教师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在纠正时具有针对性,在以后的教学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面批还可以避免学生对答案或个别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暂不评价。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都不一样,就是优秀的学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多时,为了防止给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采取暂不批阅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清错误原因,提出修改方法,让学生重新做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批阅。

(三)双向交流,鼓励上进。

教师与学生课内课外的交流面较小。我们可以借助作业双向交流,以鼓励学生上进为目的。首先,教师批阅要细致,注重每一个细节,如果学生弄错了,弄清原因,写上小批语。其次,鼓励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数学小日记写在作业后面,只需一句或两句话,记录今天的课是否听懂了,哪些地方没有听懂以及对教师的意见等。教师根据数学小日记,可以调整教法与教学进度,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

(四)多方面评价。

语文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是很认真的,不但从作文写作手法、文章结构入手,而且还特别关注遣词造句、修辞的运用以及书写方面等。我们在批阅数学作业时,不能只关注对与错,还要从学生解题思路、方法、算法、计算结果、书写等多个方面入手,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评价。现在笔者给学生作业上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如果学生本次作业评价结果是“优甲a”,至少说明,本次作业全对才得“优”,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很好得“甲”,书写很整齐得“a”。总之,每次布置的作业,我们不要让学生仅仅看成做了一道题,完成了一项任务而已,不要让教师视为例行其事地画几个符号。而要看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掌握教学境况,实施个别辅导、鼓励学生上进的必要过程。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我们在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是,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1、硬性分层:即老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和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则按上课时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老师给出分层题目,比如说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选愿意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层次好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强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老师不拘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训练的要求。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优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侯鞠,一个叫陆张杜。刚进入我班时,他们俩均很差。针对这种特殊学生,我给他俩布置的作业是每天坚持练习口算20条,适当练习新课教学中的基础题;班级或年级小测试时也给他删去一些难题,并且将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进行测试。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以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就很足。期末测试他俩与大家相同的试卷,也分别取得了62分和65分的好成绩,比以前有极大进步。

3、师生心情皆愉悦了。学生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现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的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因为“以学论教”,“教”就是为了促“学”。

由于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悉整个教学年段的内容、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班级这三项基本功,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充分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正是这些改变,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布置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能起到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的。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的论文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作业的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则被冷落了。这样的作业无益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新课程作业设计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在创造”上下功夫。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对作业设计的一些做法。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天赋资源,主要体现在本能与兴趣之中。兴趣性作业旨在探寻一种符合学生的本性、深受儿童喜爱的、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满生机活力的有趣的作业形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儿童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道“在教室里、操场上、上学路上或自己的家里找数字”的题。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学校花坛里新载了“5”棵小树苗;教室里的“10”张课桌搬走了“4”张……这样,在孩子们的眼中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甚至是老师和同学也被披上了“数”的外衣。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数,体验数的乐趣。

二、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依据教科书和学习内容,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学生把自己在超前自学或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感悟、质疑等内容,或根据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家庭的认识、感受,以给自己、同学或老师出题的形式设计作业,学生自己决定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时间。这种形式的作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三年级第五册的复习课中,我向学生提供了《鸡妈妈和坏狐狸》这个故事情境后,许多学生将这个这个故事融入数学知识进行了改编,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有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鸡妈妈有六只小鸡宝宝,一只小鸡宝宝有40克,那么6只小鸡宝宝一共有多少千克?鸡妈妈为了防备坏狐狸来偷吃鸡宝宝,找来了许多木板和木棍准备搭一间长方形的小木房。1车木棍重5千克,1车木板的是1车木棍的5倍,一车木板重多少千克?一车木棍需要30元钱,搭一间平顶的小木屋要4车木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这种设计方式发挥了以往作业评价未曾发挥的作业。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互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意识。

三、设计操作表演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的纯抽象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再者,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能调动各种感官配合工作,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学活知识。在教学中我经常布置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进行剪一剪、画一画、走一走、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等操作活动。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积”后,设计的作业是:切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萝卜或土豆,把它削成圆柱(尽可能大),并算出圆柱的体积。通过操作、观察、学生发现了有三种削法,并明白了圆柱的底面直径、高各是多少,体积的计算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设计社会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社会实践性作业就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或乡镇等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同时验证和实践课堂、教科书学习所得。

如,学习《年、月、日》课后,可以请学生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五、设计分层次性的作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以设计如下的作业: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做建筑师,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洋溢生命的气息!

参考文献:

[1]熊生贵,刘正芬,童敏。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光明日报出版社,-04.

[2]王巍。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04.

[3]李志宏。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之三:数学学科发展性评价。开明出版社,-0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的思考的论文

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传统的作业形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甚至使部分学生因为作业完不成,而被老师训斥、批评,甚至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还有可能改变一个本来很有前途的学生。苦于这种情形,我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从作业形式、内容着手,积极引入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构建人文交互动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程序性自立学习为主线、以师生人文信息互动为主?quot;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下面,我就平时自己是如何做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1、作业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实践证明,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让我想到作业也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于是,我采取了写、贴、画、剪、演、摄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看、听、触、摸、嗅、想象,感受知识,进行学问探讨。

如在学习完《海上日出》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日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可以用相机把那壮丽的景象摄下来,还可以画下来。结果,孩子们兴致高昂,有的画成水彩画,有的画成油画,有的摄影,还有的写成了简单的散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后,我们搞了作业展评,学生们很高兴,老师也很乐意。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再如:学习了《高粱情》一课,我让学生课后到野外观察高粱,并且要亲自拔一拔高粱,摸一摸高粱的根,舔一舔根的味道,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结果,一个学生把高粱根粘在作业本上,并在一边写上:“高粱的身躯很单薄,但仍坚韧不拔;高粱的根‘心里’很苦,但带给人们的却是收获的甘甜。”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改革作业形式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是多么重要。

2、作业应注意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

以前,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写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要么,就是把学生捆在练习上不肯放松,结果又怎样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说的白一点,老师只是利用了学生可贵的时间做了无用功,培养一批会做作业的机器人。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学,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精心组织,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3]。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作业活动中,应将有意识的将作业评价的“任务”让学生来“分担”,把学生引入到作业评价活动中,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保持积极的“情态”参与到评析作业活动中,参与师生互动。如在“分数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对分数加减法中存现的运算错误情况”,有意识的让小学生来当“裁判”,结合作业内容进行评讲并阐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进行实时的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果”阐述表达出来,作业评价的双边性、互动性“展现无遗”。

作业评价的目的为了传授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永恒的“主题”。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渗透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不能简单的“讲作业”,而应该设置探知、解决的“过程”和“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解题方法、巩固解题技能,提升解题素养。如在“路程类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对路程类应用题内在关系掌握不牢,容易出错的情况,结合作业练习中“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处5.2千米处相遇,两车用了几小时相遇?”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基础上,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找寻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问题解答要求与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该问题解答的方法。此时,教师针对小学生的探析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活动,向学生阐明进行路程类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最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再次“反思”。小学生此时借助于实践探究以及教师指点活动,对数学作业中存在问题认识更加深刻,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作业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整体进步的教学目标要求”,要求“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因此,在作业评价中也落实新课改整体目标要求,采用分层性教学策略,将评价作业的重心和着力点放在中下等学生群体身上,针对后进生易出现的错误之处或解答的疑难处,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联系,有意识的让中下等学生群体回答问题和解答问题,并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让优等生带领中下等学生一起“前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会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评价方式,能够对提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延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之外,还应该采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个体之间互评以及学生参与批改作业等形式,让学生主导特性得到有效激发,参与活动更加深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就采用多样性教学评价方式,基础性问题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解答题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应用题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改要求,创新评价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将能力培养贯穿其中,让小学生在有效作业评价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持续、深入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论文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有其合理性,譬如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充实课程内容、巩固知识等。但是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弊端逐渐显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差异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差异、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不管学生是否掌握,是否能够接受,作业设计只是片面强调学生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作业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较少,学生所做的无用功较多。第二,缺乏多样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作业内容的丰富与形式的多样,而是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重复抄写和背诵课本上字词句段,导致作业没有挑战性,含金量低。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使学生对作业,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排斥心理。第三,作业布置随意性较强。这种随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教师设计作业上。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规划,随心所欲,致使学生缺乏心理上、生活上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和指导上。一些教师不注重严格要求和具体指导,放任自流,或者任务式地检查,缺乏对作业质量的关注,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对作业不重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突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个性化,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文本,另一方面要适度超越,求真务实,创新思路。下面就以古诗文练习作业设计为例,具体探讨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几点策略。

(一)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下才能成为能力,很多诗歌和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如何通过古诗文练习作业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文言文续编故事、编演课本剧等作业,这些都是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好的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滥竽充数》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南郭先生离开宫廷后去了哪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相信他们编出来的故事充满了童趣,五花八门。再比如在学完《春江晚景》后,让学生把诗歌描写的美丽景色画出来,除诗歌描写的景物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景物,使景色更加美丽。小学生本来就喜欢画画,这样一来,他们的想象力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链接生活,在情境中灵活运用。

小学生而言,知识运用应该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精心创设一些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就会充分调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在情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的过程,也是他们在古诗文学习的道路上跨越发展的过程。

(三)巧妙迁移,在整合中加深感悟。

教材中编排的有限的文言文无非是个例子。每篇文言文,在用词造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介绍事物、揭示道理等方面,都会有鲜明的特色。如果教师能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善于挖掘课文中最富有鲜明特色、最具有迁移价值的`“点”有机迁移,或以读促读、或以读促写,就能构建开放型、立体式、一体化、趣味性的语文练习设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浅析学习中实现新的发展。这里笔者选取了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矛与盾》的练习设计为例作为参考。新课改如火如荼,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业个性化的设计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今后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挖掘教材训练点,创设各种机会,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尾巴”,让个性化作业活动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研作业教研小学数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思想和计划。它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但所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外的进一步落实,而作业的有效布置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作业布置中的具体策略。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消化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基本能力。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业练习什么内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一题多变是开放题常见的类型。这种题通过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起到一题多用的作用。既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学生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业设计也应体现新颖、有趣。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性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作业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趣味性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比如,教学表示数字单词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有关数字的信息,并让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除了收集电话号码、门牌号外,还收集了全家的生日、身高以及自己的零用钱等。有的学生甚至还调查了自己家里一个月用了多少度电和多少吨水,统计自己一天做多少道数学题。不难看出,这些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而又趣味浓厚的作业,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复习了所学知识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学习。

设计层次性作业,实施因材施教。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但传统的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刀切”,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对于后进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对学生练习的弹性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体现。但不等于迁就学生,不等于对学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针对所教学学生实际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尺度不能统一。层次性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实践性作业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学生课内、课外生活,进而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乐趣。如学习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去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从而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知各种物品的价位,学习了人民币元角分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总之,作业设置过程必须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要求,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多样,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作业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作业的设计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语文作业的设计既要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语文作业的设计所产生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因此,在优化作业设计上,应该力求做到语文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语文作业;目的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

一、目的性。

语文作业要有助于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作业布置上一定要注重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切记无的放矢。“在中学阶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是他们的写作能力来说,言语技能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很长,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第一、二两段。特别是第二段,写法极为精妙,有点有面,详略分明;有动有静,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语言准确,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绘形、绘色、绘声,巧妙地运用了关联词语;描述的顺序变化有致,颇具典范性。除了在课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领会外,还可布置学生仿照该段的范例,用“不必……也不必,单……就……”这一组复杂的关联词语来造句或者写一个自己喜爱的地方。

二、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是指作业的难度要有不同层次,对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因此,初中阶段在阅读方面要继续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积累型作业主要是在每学完一篇课文后对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各种表现手法及技巧等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这种类型的作业往往放在一星级或者必做型作业里。如,学完《出师表》,要求学生整理本文的古今异义词语和“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等四字雅词。学完《智取生辰纲》要求学生整理古今意义的古白话词汇。

理解层次的作业主要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故乡》上完第一课时,可布置学生归纳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什么变化,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对于略读课文,可较多布置这类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可安排学生课下自读,完成作业:按顺序归纳课文写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件。

三、趣味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催化剂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

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课上我充分利用电教资源,借助《孔乙己》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的残酷与自私,民众的麻木与冷漠人性的伟大,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借此设计了三个作业:

1.众人为什么而笑,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是时代的落伍者。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和他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想象,谈得真切感人,对社会,生命有了深沉的思考。一个人,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处处思考,不怕困难,并且坚韧不拔地去解决困难,学习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实践性。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能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特别是对于综合活动课,因为它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我们可引发学生在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会参与、探究发现等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大语文观。比如,《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为使学生体味“爱”的含义,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不同学习小组搜集不同类别的材料:照片、物品、家长采访、信件等。小组成员共同筛选整理,小组交流赏析,写出家的感受。成果展示交流会上,文章真切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五、开放性。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作业要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养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好习惯,最终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想境界。

语文作业要向当代社会开放。教师应积极利用报纸、电影、网络等资源来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例如,可发动学生搜集优秀的广告语、校园流行语、经典的商店匾额分别编成“集锦”,对街头不规范用语、荧屏错别字、报刊病句、低劣广告等也编成“举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作业,如学完《小石潭记》,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句,给小石潭设计景点名称和广告语等;学完《济南的冬天》,为济南旅游部门设计一张宣传冬季济南游的宣传海报。

总之,语文作业作为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作业设计既要讲究目的,也要讲究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此文为课题《优化学生的校内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之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为:gsg0381.

(作者单位甘肃省漳县城关中学)。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论文

国家三令五申给小学生松绑减负,如今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在数量上总体有所减轻。在此背景之下,小学生语文作业有了哪些变化?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数量减少而质量提升了?为了了解上述情况,近阶段,我对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提高作业质量远比减少数量来得艰巨、复杂。大多数学校的作业内容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解决策略。

1、重新包装作业的“趣味外衣”。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常常容易忽视的问题:是不是没有趣味性的作业我们就不能做了?比如抄词、背书等。如果因噎废食,是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趣味而趣味?如果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身“缺乏趣味”就加以忽略或淡化,那就违背了“三维”目标的要求,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我的经验是:设计作业的时候,像抄词语、组词、造句等苦口良药,可以给它一个趣味性的外衣。比如,为了训练学生辨别形近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火眼金睛”栏目的作业,此方法操作简单,但不减疗效,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2、本身就有趣味的课文,作业应增强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开放性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自己去发现知识,激发学生新奇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挖掘出学生创作性思维的潜能。

3、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自主性、合作性的结合。

这三个名词的`含义相信读者都明白,我想强调的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及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具体操作。

以完成一份手抄报作业为例,手抄报的主题和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确定主题后,有的同学负责找资料,有的负责誊抄或打印,有的负责排版美化,有的负责报纸上墙或装订。每一项作业都得经过小组完成,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还可以请社会人员帮忙,包括家长和老师。这样,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成长,从而增强了责任心,健全了高尚的人格。在这方面,去做的学校不少,做得好的学校不多。但是真的认真去做了,你可能会得到惊喜的成果。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口语作业在许多班级中都有过布置,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每天的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号上台演讲(演讲内容事先要自己准备好,不准看稿子),后一名学生必须点评,其他学生可以举手点评,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因为只有5分钟,学生的演讲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因此演讲者还需要有采集编创的能力,把外在的读物化作内在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这种感受通过演讲的形式传递给大家。这项训练已经持续了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已形成了习惯,不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5、作业的评价应讲求时效性、沟通性、多元化。

(1)作业的批改是有保鲜期的。学生作业交上来,会有一种天然的期待,希望能早一点得到教师的肯定。实践发现,这种期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及时批改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2)从单纯批改走向相互沟通。学生水平各异,作业质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评语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准备,或微笑鼓励,或颦眉愠怒,或鼓掌赞赏,或哀叹可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样,作业本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情感的纽带,学生倾力而为,作业质量自然得以保证。

(3)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除了必要的评分和打等级之外,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从评价的方法上来说,可以采用图表符号评价、短语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从评价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紧密结合“三个维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家长,比如说小作文的初评。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小作文经过家长的初评,再经过教师的批改,能激发起学生空前的写作兴趣,他们会对比教师与家长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而迸发出自己的评价,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同伴的评价不亚于教师的当众表扬激励,群体的肯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因而要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校应考虑予以采纳推广,而不应视为教师偷懒。

二、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依据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作业观应该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新颖多样、学以致用。同时,也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而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之下,配合以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广大的小学生应该可以充分地享受语文学习之乐趣,美美地体验语文滋养之幸福。

小学数学日记作文小学数学日记作业设计反思

数学日记有时候能帮我们理清思路,更好的把握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为大家整理了数学日记不可思议的数据,供大家参考学习。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书上见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数据:“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呢?”

这个数据无论怎么听都觉得太“荒唐”了一点。毕竟是一张薄薄的纸,通过对折真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只有通过计算,这一切的谜底才能揭晓。

随即,我便把0.01厘米连续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着,我又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13米转化为884813厘米,通过比较,很明显能够看出对折30次之后的纸张的厚度的确胜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而且还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实,像这样的惊人的数据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存数学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篇数学日记不可思议的数据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作业设计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刨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既多又监,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儿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注意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一、作业要让学生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学了《望庐山瀑布》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学习《富饶的海洋》之前,让学生们去找海洋知识,并练习说一句优美的话来赞美;学了《稻草人》、《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强的课文,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学了很多革命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后,他们写起了剧本,开展了比赛;做起了《寻找幸运花瓣》的实验;讲起了《穷人》后来发生的故事。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作业要变硬性统一为自由自主,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面、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一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三、作业要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注意多种学科整合。

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某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可爱的地球》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重要手段,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使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乐趣更是享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