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质14篇)

时间:2023-11-25 22:25:15 作者:翰墨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实现自我反省和成长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更好。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________镇认真学习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例,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习机会,把握好学习精神,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切实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我镇结合实际,现将广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开展活动情况。

8月18日,________镇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实际,就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作出具体部署。

8月19日,全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共计80余人干部参加了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会议,通过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事迹,党员干部触动很大,感受颇深。一致认为要以他们为榜样,对工作更要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对事业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我要奋发有为,始终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永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

二、开展学习活动主要措施。

一是抓学习。将李保国的先进事迹材料发给广大干部自学。并按要求将学习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列入党组会、党组中心组学习议题。

二是提要求。镇党委要求各党支部要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将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主题安排到近期专题学习讨论中。

三是抓作风。镇党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要将李保国同志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主动作为,争当合格党员的精神融入工作中,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环保工作。

三、下一步计划。

总结宣传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中央举行报告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学习宣传工作,把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好,为决胜“十三五”、全面建小康提供榜样力量和精神支撑。要创新宣传报道形式,深入挖掘、生动展现李保国同志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习李保国精神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了解李教授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不平凡的一生。李教授,平凡而伟大。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李保国同志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一、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务实作风。

李保国同志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奉献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

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二、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保国同志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自1981年起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李教授能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成绩,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的体现。身为一名党办人,更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日常的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

三、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

李保国同志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

李保国教授这种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深深鼓舞着我。我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工作,奉献青春,发挥自己的小小光芒。

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李教授的身影虽已走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却异常强大,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太行山上的树林熟悉他风雨无阻的背影,山区的农民记得他亲切的音容笑貌,丰收的硕果见证过他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他就是李保国,一个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太行山、奉献给无数贫困群众的大学教授。李保国在他不长的生命岁月里,用他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和三十多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合格党员的优良作风。他扎根太行,心系人民,艰苦奋斗,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新时代的“太行愚公”,他是太行山上最可爱的人。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1981年2月,李保国同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完全可以在城市里舒适地工作和生活,但他毅然选择了一条艰辛之路。1983年,他和妻子带着不满1周岁的儿子,离开书声琅琅的大学校园走进太行山。从此,他一头扎进山区,致力于林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立志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他常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他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始终与党一条心,坚持传播正能量,始终冲在扶贫攻坚一线,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党性。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让山岭都绿起来、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李保国同志经常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河北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他的手机中有将近九百个电话号码,其中农民有三四百个。他长年奋斗在太行山区,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路上是司机,下车当劳力。除了干技术,还得管闲事”,赢得了贫困群众的交口称赞,成为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在思想上认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意识。李保国同志面对一些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等困难,专心致志,苦研技术,走出了一条“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路子。在易县旺隆村驻点3年,他实施爆破整地技术,使寸草难长的“石头山”长出了果园。不少农户种板栗、苹果、杏等经济林树种,一次造林存活率达到90%以上。他把邢台市前南峪村建设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打造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为荒山披绿、穷岭生金奉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心血。全省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对照“八破八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克服畏难等靠、消极无为的倾向,坚定地走创新、创业、创造之路,努力打开各项工作新局面。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心中的务实作风。李保国同志始终坚持“安、专、迷”的工作作风,安心做事,专心致志,痴迷于科技扶贫事业。临城县治理干旱丘陵岗地,曾几十年不见成效。1999年,他开始啃这块硬骨头。他每天起早赶晚冒着隆冬寒冷的西北风,不顾满身寒霜、泥土和挂衣服的鬼针刺,踏遍没有道路、满地乱石、荆棘丛生的荒岗,调查十几万亩荒岗的植被、土壤、地质等情况,并制订了开发规划,完成“干旱丘陵岗地核桃高效栽植技术”、“优质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选育”等研究课题,创造“一年栽树,二年结果,三年有产,五年丰产,亩产500斤优质核桃,亩纯收益万元以上”的奇迹。昔日的乱石岗,变成“果满树、草满地、鸡满园”的美丽乐园。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崇尚实干,力戒空谈,苦干、实干、巧干,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打好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翻身仗做出积极贡献。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命精神。熟悉李保国同志的人说,他是累死的,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他去世前一天还在石家庄开会,为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他连夜赶回。1998年,李保国同志查出患重度糖尿病,20__年又查出重度疲劳性冠心病,并闹过多次心梗。一爬高,就感觉憋气,嘴唇发紫。在外面,他奋力上山下岭,但每次回家,连上楼的劲儿都没有,包都拎不了。他说:“我这个岁数了,心脏病不好治,光去想那个也不可能活多大年纪,没什么可害怕的,我觉得我跑一跑更舒服。人活着时刻要有事干,没事干,不就精神空虚吗?我觉得我什么都满足,我就需要干点事!”他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几个馒头一瓶水、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拼命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李保国同志对名和利看得很淡,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他总是为农户和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既不拿工资也不持股份,有时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李保国同志说:“国家给我发着工资,一个月____千元,吃不清喝不清——这么多年,名、利,我没追求过,到最后我都得到了。我就相信,你只管干点事就行了,终究会有人认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带头遵守各项规定和纪律,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共同优化河北政治生态环境。

伟大时代、宏伟事业呼唤李保国精神,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需要李保国精神,实现“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的目标迫切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李保国同志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持续兴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李保国同志的精神发扬光大。要深入宣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弘扬正气、示范引领的作用,汇聚强大的正能量。要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研讨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李保国同志为标杆,认真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要同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机关作风整顿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调整工作状态、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走在前、做表率,争做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形成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扎根基层,深入太行山区,三十年如一日的为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奉献毕生心血和汗水,最终积劳成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李保国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在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向李保国教授看齐,要化悲痛为力量,弘扬他的高尚精神,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内丘县岗地村村民梁国军1997年中学毕业后,就回村参加了劳动,从那时候起,李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种果树。4月5日,因为果树叶的生长形状问题,他刚通过微信咨询了李老师,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刚治好了叶病,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李保国教授去世的噩耗。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在网上引发了广大网友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热议,余10万人浏览。8000余人转载了相关信息。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为巍巍太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向李保国同志看齐,深入学习李保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李保国精神永续远航!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日前,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35年如一日,李保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的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创新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李保国用扎根山区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奉献的一生践行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奉献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出生入死,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太行山区“旱、薄、蚀、穷、低”的艰险面貌,李保国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先辈们流血都不怕,咱们流点汗算什么”,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太行山区的开发研究中。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李保国带领团队用数年的时间创造了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使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过往的8000亩荒山秃岭变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五百佳”提名。

奉献就是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教授,李保国坚持将科研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最需要、最受益的选题上,“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深眼闷炮”控制爆破松土蓄水技术、隔坡沟状梯机械整地技术、太行山片麻岩区“蓄、集、整、改、排”防洪减灾工程技术、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草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只要是能够为群众带来福利,为地区发展带来效益的技术,他都义无反顾的埋头研究。李保国扎实苦干、奋发作为,用“滚石上山”的勇气攻下一座座贫困的城池,让他不仅成为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更成为了群众幸福的引路人。

奉献就是至始至终将责任担当扛在肩上刻在心里。在李保国心里有一道永恒的数学题,农民=自己。他曾表示,这辈子干得最过瘾的事就是“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深深地了解,仅仅自己或科研团队掌握技术是不够的,只有让广大群众都了解、熟悉、掌握,才能让野岭荒坡变成金山银库。办夜校、搞培训、出书籍、编口诀,李保国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手把手的为乡亲群众讲解新技术,使技术真真正正的刻进群众的心中,成为群众的拿手本领。35年来,李保国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推广36向实用技术,培训人员达9万余人(次),成为群众当之无愧的职业技能导师。

奉献还是低调做人、谦卑处世的生活态度。李保国始终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的支持帮助,“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能够参与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千秋伟业而感到自豪。在协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路上,他始终秉持共产党员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记利当计天下利”,从不收百姓的一分钱,更不占企业的一份股,无怨无悔。

牢记党恩、对党忠诚;扎根群众,无私奉献。李保国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激发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进取动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心中的丰碑。请让奉献成为新时代最美的旋律,成为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从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

当前“两学一做”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各级党组织都在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学”已经动起来了,但“做”还停留在原地,一味地沉浸在“学”中。李保国的事迹正好给我们广大党员如何“做”,提供了一本活教材。

笔者认为,各级组织要把李保国先进事迹作为“两学一做”的活教材,引导党员对照学习,筑牢对党忠诚的精神品质,向他看齐,带着一份执着,立足岗位,从不忽略核实一个数据、不漏看一本账薄做起,从帮助扶贫群众实现“微心愿”做起,争做为民服务、奋发作为、扎实苦干、无私奉献的合格党员。

做为民服务的党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要坚守法律底线,做到依法用权,追求权为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尚境界。铭记党员,强化公仆意识,多下基层、接地气,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审为民的铮铮诺言。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为他们办事的真“公仆”,时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谋发展,不放过任何小细节,考虑在人民之上,做人民的前面,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办的事“零懈怠”。着力加强对涉农、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卫生、医疗等各类民生资金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上级或财政部门下拨的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延伸审计,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专项资金等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和改善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末端落实,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和获得感,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做上不愧党、下对得起民的合格党员。

做担当作为的党员。“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小事看担当”。强化使命意识不懈怠,全力尽好勇于担当之责。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深明重任,提好使命之责。把每个审计项目当成使命来做,本着负责的态度,扑下身子,勇挑重担,切实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敢于担当就是要适应新常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把驱动创新贯彻到审计工作始终,依法履职尽责,敢于亮剑,敢于对违纪违法问题“敢碰”,说硬话、下硬手、依法审计,秉公执纪,做到该查处的查处,该保护的保护,用移交案件的实际行动凸显审计的作用。总的来讲,要不犹豫,不观望,一门心思冲在前,“时时勤拂拭”,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工作环环相扣、步步紧跟,持续发力,毫不懈怠;干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拿出水滴石穿的毅力,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一步步把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一路领跑在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征程上。同时我们必须有“互联网+”审计思维、改革的办法、务实的举措,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审计事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与国家发展实际相符。

做扎实苦干的党员。审计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来不得半点浮漂和虚假。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扬实干精神,敢于担当,说干就干,要用汗水来体验“一切为了群众”,既要鞠躬尽瘁,奋发有为,更要求真务实、以实绩说话,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审计业绩。要视审计质量为生命线来衡量,强化精品意识,挑大梁不要拈轻怕重,当排头不甘居人后,要强化“精细”意识,受领任务,马上就干,凡事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善于从点滴入手,从细微之处做起,靠精细求发展,靠精细求实效,多出精品,少出次品,不废品。要用“实”的作风作保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思考问题多一分发展眼光,建立对策多一分科学态度,措施制定多一分求实精神;坚持用“严”的标准指导、审视、检验审计工作成效,纠治虚、假、漂、伪等不良作风;倡导法治导向,善于以法治方式维护公平正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表达合理利益诉求,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做无私奉献的党员。李保国同志不忘初心,35年如一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体现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官避事平生耻”,我们要铭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立足本职,鞠躬尽瘁,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为党为民,始终当好贯彻落实政策的“执行员”、当好落实政策的“监督员”、当好普及政策的“宣传员”、当好创新发展的“服务员”,坚守在诱惑和挑战面前保持“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从审意识,做到有权不可任性,知辱拒耻,不做任何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树好文明审计良好形象。做到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修身律己,纯洁“朋友圈”,坚持读书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勤于反思反省,始终做到洁身自好,守身如玉,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为推动审计改革创新和审计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清正的干净之身取信于民,以勤勉的审计业绩赢得“点赞”。

学习李保国精神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伟大时代、宏伟事业呼唤李保国精神,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们要努力把李保国同志的精神发扬光大。争做具有轶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合格党员。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学习李保国精神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希望你喜欢。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其学习。

李保国同志生于1958年2月,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至1978年先后在武邑县怀甫公社广播站、武邑县机电局工作,1978年3月至1981年就读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桑蚕专业,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2005年1月获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系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4月10日凌晨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倒在了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吹响的春天。

有人劝李保国:院士是一个科学家的珠穆朗玛,少往山里跑跑,说不定就能登上巅峰,一个科学家何必去干技术员的活儿?他嘿嘿笑道:“价值体现多种多样,国家需要院士,也需要技术推广服务的人才。对我来说,当院士是未知数,搞技术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摆脱贫困是已知数,如果二选一,你说,一个共产党员该选哪个?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是咱们党正在干的千秋伟业,我参与其中并能作出贡献,不比院士赖。”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个科学家和博士生导师,本不应该亲自下基层搞科和实用研技术推广,但他30多年来一直扎根太行山区,重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田间地头作为课堂,把广阔天地作为实验室,带领学生和科研团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6项,解决了太行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先后完成了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山区开发研究成果技术,实现太行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共产党员,计利当计天下利。他不追求金钱和地位,只想着怎么把山治好,把树种活,把果结好,干成些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儿。正是李保国同志这种淡泊名利、坦荡无私、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支撑着他30多年如一日地工作在太行山区,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帮助企业和农民具体解决各方面的技术难题,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人们羡慕李保国的成就,李保国却把成就归功于党组织和广大农民:“科研不能在半空中搞,没有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我哪有今天的成就,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

“巍巍太行,呜咽声声;辽阔燕山,悲戚阵阵。李保国同志虽然走了,但他无愧于太行人民的“好儿女”,无愧于“太行新愚公”的称谓,他的精神将永远长存,并不断激励和鞭策着各级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把“精准扶贫”这项民心工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弘扬其担当精神争做扶贫攻坚排头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践行为民宗旨,做优秀共产党员。在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会见报告团成员时强调要以为李保国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为镜,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为民,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合格党员。

近年来,在经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但是一些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党的意识淡化、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党员精神不振、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作风建设依然是当前从严治党的艰巨任务。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专题教育之际,把向李保国同志学习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全党塑造了一个合格党员的光辉形象,为全党7000余万党员树立了标杆和典范,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的一部生动活教材。只有这样结合学习才能使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避免学习教育缺乏针对性,才能使“两学一做”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鲜活的榜样。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实质。通过学习李保国的榜样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始终保持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教育并敦促全市党员干部向毛丰美同志看齐,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切实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倾其心血染绿秃山、助农脱贫,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他矢志不渝为人民,誓把荒山变金山,让老百姓不受穷,让人敬佩,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楷模是最好的镜子,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争做李保国式扶贫模范,我们广大党员该如何做?我认为,要认真做好“四个对照”,向榜样看齐,比学赶超。

要对照李保国事迹,再强党性、再强宗旨。“群众高兴不高兴,乐意不乐意,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就要像李保国那样三十年如一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的信念。要像他那样“把我变成群众,把群众变成我”。要主动扎根基层,融入群众,与群众朝夕相伴;要主动服务群众,视群众利益高于天。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为群众分忧解难作人生的“座右铭”和“导航塔”;要像李保国同志那样,在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走在前做表率,以实际行动表现自己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要对照李保国事迹,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太行山区落后的经济、极差的环境,李保国没有被吓倒、没有退缩,而是立志要做“太行新愚公”,他带领团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单是土质治理,就整整研究了十多年,最终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当前,我们县区、我们乡镇大都面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压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的“阻力”、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的“弹力”,但是,只要我们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都会被克服。广大党员同志们要经常想想李保国教授35年如一日坚守“阵地”,奋发作为的感人事迹,经常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我们在优越的条件下,没有理由消沉懈怠,没有理由碌碌无为,相反,我们要事不避难、主动担当、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力争把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要对照李保国事迹,技术扶贫、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李保国扎根太行,致力于技术扶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先后完成太行山板栗、苹果、核桃栽培等研究成果28项,实现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路子。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把精准脱贫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扎根到群众中去,写好“传技术、兴产业、促发展”这篇文章,要围绕改变群众观念、革新生产生活方式、兴起产业帮扶热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父老乡亲不再受穷。

要对照李保国事迹,模范带头、甘于奉献。“辛勤白发人,事业总年轻。”李保国教授走了,但他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一篇人民满意的“大论文”写在了巍巍太行之上,展现了他的勇气、激情、抱负和智慧,人生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了绚丽的光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践行李保国精神,就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矢志不渝为人民;弘扬李保国精神,争做李保国式扶贫模范,在每名共产党员人生赶考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

作为一位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有这样的农大老师,是我们的骄傲。人生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谱写完美的人生篇章。对于刚刚工作的我们,他是我们在工作中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我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争当工作中的优秀中共党员。学习他技术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作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份子,虽然我们不能像李保国教授用他的专业技能常年的扎根在第一线,但是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助力脱贫,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这是一个大写的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这样大写的人。

工作中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做这样的人――一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身为一名高速人,学习工作技能,掌握工作要领,用微笑传递大爱,为司乘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宗旨。工作无小事,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更好的展现高速人的良好形象。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更好的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服务大家,造福你我。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虽然不是邢台人,但却扎根邢台最贫瘠的穷山沟.一干就是35年,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邢台。他先后完成山区开炭研究成果28项,推出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浆水苹果等全国知名林果品牌,使邢台西部140万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太行山区10万多名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李保田同志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在邢台工作的几十年间,李保国同志的足迹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踏遍邢襄大地,治山治水治平原,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科技兴山的最前沿。他用毕生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李保国同志的离去是邢台事业发展的重大损失,他在为我们留下科技、产业、绿色、富裕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的巨大精神力量。

李保国同志虽已离去,但他水远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个榜样。我们应当从他身上学会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牢记责任,始终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奉献百姓.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学习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将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高尚纯洁的人格风范,以李保固同志为榜样,以发展邢台为己任,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奉献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伟大时代、宏伟事业呼唤李保国精神,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需要李保田精神。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持续掀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李保国同志的精神发扬光大。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会议记录材料一:

李保国,男,46岁,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保国深知,为人师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学毕业20年后,为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读博士。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林业部、河北省的一系列奖项,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获原林业部“国家七五重大攻关成果荣誉奖”,“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试点的前南峪村获得“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五百佳”提名奖,并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保国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200天。他带领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邢台县桨水试区,他们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花果山,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在内丘县富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苹果生产中,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创出了国内著名的“富岗”苹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大量的实践,使学生看到了学农也会大有作为;在与基层群众的接触中,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可喜变化,巩固了专业思想,坚定了“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

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保国最了解学科的前沿、农村的需要、果农的期盼。他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自己调整教学内容的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先后主讲了《高级经济林栽培专题》等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他的进取精神激励着学生。他教的.毕业班,25%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他带的硕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李保国讲:“我自己就是农民出身,农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他自己出钱为贫困学生交学费。他主动和学习后进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努力上进,完成学业。别人不愿意上的课他去上,别人不愿意管的班他去管,别人认为是“刺儿头”的学生,在他的帮助下,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而且和他结下了深厚友谊。一些毕业十几年的学生,有了困难他仍然一如既往给予帮助。

他曾荣获“全国振华扶贫奖”,“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先后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区开发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还荣获河北省“特等劳模”,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教育系统红旗手”,“保定市生产建设红旗手”,和“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会议记录材料二:

曾有作家主动提出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立传,却遭到拒绝。“不想出名,也没有时间,有时间还不如多走访几户农民。”李保国如是回答。

只是这一次,李保国再也无法拒绝。6月12日,距离李保国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63天,北京,人民大会堂,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李保国”这个名字浸润着感情,从每个讲述者口中一次次说出。

“他亲自帮扶十几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总是无偿为农户、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清楚记得,曾有记者问李保国,“你有这么好的技术,整日奔波在外,每年至少有上百万元的收入吧?”李保国回答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一个心眼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

岂止是不拿工资、不持股份,“岗底的穷帽子,是李老师帮我们摘掉的,村民的好日子,是李老师用命换来的!”“硬汉”杨双牛哽咽着,深情回忆:1996年8月,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冲毁了村里200多亩保命田,山上果树损失严重。村民们都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忙乱中,刚赶到村里救灾的李保国递给担任村支书的杨双牛一张纸条:“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

就这样,李保国带着行李扎进了岗底村。岗底村的苹果原来不套袋,卖不上价钱。李保国教果农套袋,有的人说:“苹果不见光、不透风,还能长吗?”李保国花钱买来苹果袋,让果农白用,他对果农说:“赚了是你们的,赔了算我的。”秋天到了,苹果红了,套了袋的苹果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如今,岗底村人均年收入31000元,100多户买了小轿车。

“李老师是我们的恩人,我不相信,我就是不相信,李老师竟然这样走了!”人民大会堂内,杨双牛声嘶力竭地喊着,那一刹那,他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至今无法接受事实的还有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保国,多想和你再去岗底看苹果,多想和你接着在车上聊绿岭核桃,多想咱家再吃一顿团圆饭,多想看到你再抱抱我们可爱的小孙子。保国,我想你!”

“我觉得我什么都满足,我就需要干点事,别的我都不需要,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着有多享受。”“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件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李保国生前说的话,一句句被回忆起,人们为之动容。

“这是一次心灵洗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作人员刘晓玉对报告会印象最深的是李保国的“三个家”:一个是永久的,在保定市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临时的,在平山葫芦峪、邢台前南峪等几个主要帮扶基地;一个是流动的,在他那辆越野车上,“李保国教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带领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他是新时代的楷模”。

走出人民大会堂,教育部工作人员王涛眼眶里仍泛着泪花。王涛感慨,一位大学教授竟然比“农民还农民”,心无旁骛地扎根农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今后会在工作中向李保国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李保国走了,但他还“活”着,活在了太行山千千万万百姓的心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保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巍巍太行,有一位共产党人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足迹,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

忠诚是李保国同志的价值底色。李保国同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完全可以在城市里舒适地工作和生活,但是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冲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他常说,我是党员,就应该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同志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始终与党一条心,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底色。

为民是李保国同志的人生追求。李保国同志将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成为百姓拥戴的“科技财神”,他常说:“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河北的山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同志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百姓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用一生实践书写了扶贫攻坚的壮丽诗歌。

拼搏是李保国同志的生命境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面对太行山的恶劣环境,李保国同志坚持“安、专、迷”的工作作风,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几个馒头一瓶水、山当餐桌地当炕,夙兴夜寐,忘我工作。熟悉李保国同志的人都说他是累死的,工作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就是这股拼劲支撑着他干事创业,]不断走向生命新高度。

廉洁是李保国同志的政治品格。干事创业过程中李保国同志始终保持一袭白袍,不染点墨,对名利看得很淡,只要是事业需要的事,只要是对山区扶贫开发有利的事,他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从不考虑有什么回报。他总是无偿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有时甚至还贴上自己的科研经费。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是李保国同志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

斯人已去,精神长留,日前河北省委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作出《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全省党员要深入学习李保国精神,调整工作状态、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争当李保国式好干部,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注入磅礴力量。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岗”“绿岭”等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10万多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作出批示: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农民教授”、“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把这些身份叠加起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太行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他的职业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李保国教授的一生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

一个人能够具备工匠精神的基础是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作给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1981年起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工匠精神追求的是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34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李教授走遍了太行山区,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植保新方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的沟沟壑壑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34年间,他一头扎进太行山,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带动了全省板栗、苹果、核桃产业发展。

数字的背后是他多年的坚持与积累,是他对于技术的不断探索与突破。多年来,在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将精益求精的科研和学术风格教授给了学生。

李教授的身影虽已走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却异常强大,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改革前进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李教授用他的亲生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谋事创业道路上,守着最初的梦想,带上爱国为民的初心,依靠科技进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

依靠工匠精神,积极发展科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用实践指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的道路上,以“愚公移山”般坚韧不拔的毅力,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的事业必定可以取得成功。

我们要接过李教授的接力棒,在自己的领域中踏下心来,认真工作,甘做“愚公”不因贪快求成而走捷径,实实在在做事,为燕赵大地脱贫攻坚奋发作为。

观看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为学习李保国精神,我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此影片。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内心汹涌澎湃,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他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一件事是把自己变成了农民,还有一件事,就是把农民变成了我”。这话说得铿锵有力,充满自信、快乐和满足。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他是拓展深化“太行山道路”的优秀带头人,做出了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实绩,用生命践行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年仅58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

他“把自己变成了农民”。他是文化人,却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穿着朴素,和农民一起开山、栽树,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农民讲授种植技术,自掏科研经费给太行乡亲们力所能及的技术帮助,下乡指导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不要一分钱,一双沾满泥巴的运动鞋穿在脚上,他被人们亲切地呼为“农民教授”。

他“把农民变成了我”。那么多太行山村先后富裕了,靠什么,一句话,靠他培养的数不清的种植土专家。这么说一点不过分。

他作为一个病患者,不遵医嘱,心系扶贫,以“活着干,死了算”的气魄拼命工作,带动了家属,带动了学生。

观看完电影,大家热泪盈眶。哀思之后,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他甘于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追求,传承他待百姓似亲人的为民情怀,弘扬他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的责任担当。李保国同志既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李保国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会走,他的事业不会走,燕赵大地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保国,汇聚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种果植林,昔日山区成富境;视农如己,民心深处有丰碑。科技带头,播绿荒山结硕果;辛勤注脚,呕丹长夜写华章。几句话浓缩了李保国同志一生的奉献,几句话也倒出了百姓无尽的思念。35年如一日,35年埋头干,35年甘奉献,35年筑起百姓幸福家。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李保国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所说的话,身体力行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真正付诸于实际,他是践行“两学一做”的典范。

当我们提及一名教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舒适的校园环境、讲台和学生,可我们的李保国教授他的背景却是大山、村庄和乡亲。他走进荒山,走进百姓,励志为群众脱贫致富,他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他看到农民过苦日子,心里很难受,见不得老百姓穷。他说他要把自己变成农民,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自己,他从不西装革履,于是一身朴素的衣着,便一头扎进农民堆儿,成了一名十足的“农民教授”。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根在农村,35年如一日,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还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保国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生铸就太行山新篇章。

再多的眼泪,也留不住他,再多的呼唤,也喊不回他,他的一生与太行山紧紧相连,他用一生兑现了对百姓的承诺,他舍弃了小家,成全了大家,绿了荒山,富了百姓,他是太行山上新愚公。他说一生最对不起的是妻儿,可是妻儿也是最为理解他的人,伟大的妻子同样给了他强有力的后盾。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李保国同志走了,但太行山人民的心时刻与他相连,李保国同志走了,可不朽的灵魂却守护着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守护着太行山的一草一木,守护着太行山的人民。李保国同志走了,可在他倒下的地方,在这美丽的太行山下将会有更多的人追寻着他的足迹,带领山区人民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内丘县岗地村村民梁国军1997年中学毕业后,就回村参加了劳动,从那时候起,李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种果树。4月5日,因为果树叶的生长形状问题,他刚通过微信咨询了李老师,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刚治好了叶病,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李保国教授去世的噩耗。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在网上引发了广大网友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热议,余10万人浏览。8000余人转载了相关信息。

观看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就要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务员,时刻牢记民生疾苦。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领导干部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领导干部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更好为人民服务,不仅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也要深入了解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及时掌握人民的需求。决策部署如果没有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有可能因为脱离实际而失败。任何时候,实践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干苦干才能获得群众点赞。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奋斗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做指引,需要有勇有谋、迎难而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千锤百炼,始终向前。如今面对改革发展重任,领导干部更应坚持奋斗、主动作为。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坚强保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领导干部理当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给予而不是索取、奉献而不图回报,应成为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标准。

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学习弘扬并自觉践行李保国精神,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活着干,死了算!”“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个个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李保国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以前,听过李保国同志的事迹报告,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被他身边的人用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来,已经感受深刻,如今立体的画面呈现眼前,这位“太行山上新愚公”的伟岸形象和伟大情怀更加令观者动容,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直达肺腑。作为当代的英模人物,李保国最突出的事迹是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电影是形象的艺术,如果只是从工作角度塑造李保国形象,就显得有些单薄。为此,影片还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彰显了知识分子的个性和情感:在参加会议时,他因为领导讲的空话拂袖而去,当农民面临危机时,他又能放下所谓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风骨;贤惠的妻子为缓解丈夫的压力,邀请他跳舞,他却因走神而掉下戏台;他想为妻子过个惊喜的生日,不料却记错了日子。这些小细节小浪漫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使得电影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立体式多角度地诠释了真实的李保国形象。

一件事,一辈子,心系太行山,魂归太行山,只求默默无闻地坚持做好本职工作,这一坚持就是三十五年。这对平凡岗位上工作的我和我们,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号召,扪心自问,不正是差的这份担当、坚忍和大爱吗?观影后深思,如此,才能找到学习李保国精神的方向,才会脱离思想的困惑,迈出坚实的步伐。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决定》,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6月27日下午,两部委召开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大会暨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报告会上,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利英,李保国同志夫人、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河北日报社记者王敬照深情讲述了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使参加报告会的党员干部深切感受到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一位优秀扶贫干部的坚定信念和火热情怀,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决定》指出,李保国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线上广大基层扶贫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模范榜样。他扎根太行山革命老区30多年,情系贫困地区、心系贫困群众,每年在基层扶贫200天以上。他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建言献策,精心组织开展科技扶贫,使140多万亩贫瘠荒山披上绿装,带动10多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探索生态扶贫的新模式,闯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李保国同志生前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4月10日凌晨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