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6篇)

时间:2023-11-15 05:28:31 作者:LZ文人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总结(实用16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对某种事物或经历感悟和思考的文字表达。它可以让人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我觉得写一篇心得体会真的是非常重要。这是小陈分享的一篇旅行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讨论。

心得体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网络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设置疑问模式。

教师或学生置疑。指导学生质疑,学生自习解疑,师生共同归纳,再设置相应训练加以强化和反馈。这种模式以疑问为线索,以解疑为动力,以活动为手段,以澄清问题,强化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

(2)目标驱动模式。

教师出示目标,或学生自行确立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学习设置相应问题,组织讨论。突破重点,难点,疑点,布置相关联系,详析总结,回归目标。

(3)自学-合作模式。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学习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学,能动的学习,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生"图文混排"一节时,我采用的方式是:边出示用flash制作的课题画面边讲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依次展示"图文混排"的示例,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

3、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也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2-5人的小组。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谁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准确;哪个小组的协作、沟通能力强、作品内容与风格都很不错……这种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每个成员的学习、实践及成果为整个小组共享,每个成员的成功都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协作、互帮互助。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 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尽量做到多元、客观、个性。首先,不以一张试卷评定成绩,而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要求学生的重心不是防在单纯的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体系价中不仅要有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的评价。

对于学生信息能力的评价考核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其一为信息处理能力的评价考核,如平时的操作中有创新,可以进行加分。在平时的小竞赛中,如画图比赛、打字比赛等项目中获奖的可以加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已的创意。其二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如网上信息的查找、常用工具软件的使e-mail的使用,以及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测验等。其三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成员之间协作能力、课内任务完成情况、使用信息设备的道德水准的评价考核。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信息时代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为培养信息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心得体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xx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其它学科老师的个人网页进行技术指导。认真做好电子备课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把学有余力且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召集到小组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们介绍c++语言编程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学习生活。教会他们一些编程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程序设计联赛和竞赛。在4月份,我校黄鲲、夏露蟾、黄万钧三名学生去合肥168中学参加了全省青少年信息学程序设计竞赛,并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成绩喜人,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颗颗的果实。我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将来一定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摘要:从微课视频内容的特殊性看,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具有无法比拟的重要功效。本文主要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论述微课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微课视频还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微课视频体会

微课视频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素材课件、学生上机操作任务和操作步骤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关系组织和以一定方式呈现,共同“营造”教学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视频”既有别于传统单一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视频使教学内容更突出主题、指向明确、相对完整,更适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视频反馈及时、针对性强,自主地进行差异性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微课视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具有紧密相连的特性,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运用微课视频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

作为一种相对来说较成熟的分层教学法,微课视频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之间由于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导致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不足。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尚且没有树立相对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对新鲜事物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传统的书本教学法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众多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非常不利,只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才能进行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此,将微课视频引入课堂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众多教师面临的这一教学难题[3]。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分为课前进行预习、课上引入知识点、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行知识拓展及课后练习和反馈五个步骤,在针对新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首先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分析;在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时效性的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反映社会发展进程的内容有选择性地融入微课视频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观看和学习。

例如,在进行作品制作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上观看,由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学习速度和进程方面更具有自主掌控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可以自行控制观看微课视频的速度和进度。因此,学习能力较强或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快速观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作品制作的步骤和其中需要运用到的技巧,并且在作品制作完成后,还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对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和资料进行观看,达到开阔自己视野的目的,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每一个作品制作的步骤进行反复播放,达到对制作作品的基本技巧进行掌握和巩固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且通过制作成微课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选择性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探究是合理利用微课视频的途径之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由于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有限而变得极被动。

可以说将微课视频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及时间上的限制,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方式和种类非常丰富,按照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视频分为问答、讲授及演示等不同的类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需要运用的微课视频时,尤其需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选择[1]。虽然在课堂中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都需要与微课视频相结合,例如,在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析时,又或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亲自进行讲解会比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而针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如闽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电子数据应用单元的教学中,就要适时地与微课视频相结合,而且这些微课来源只需要我们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进行录制即微课视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微课视频在自己电脑上进行自主反复地观看和思考,了解并且掌握操作的流程。初中教师应当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有针对性地对需要运用到的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或选择,以便于让微课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作用得到最佳的发挥。

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和开发的过程在本质上具有互通性,也就是说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及开发是一套完整、系统的工作过程。如闽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电子数据应用单元的《修饰电子表格》微课视频制作过程时老师要熟练掌握修饰电子表格步骤,然后通过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制整个操作过程,再通过录音软件录制声音,配上音频,通过会声会影软件压缩微课视频。因此,要针对微课视频的特点开发出具有较强时效性的视频,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开发流程进行规范。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将微课视频的开发过程分为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及设计相应的微视频教案等诸多阶段,正是因为微课视频的开发极其严谨且复杂,所以只有将对微课视频进行设计、制作、开发、应用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微课视频有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地展示,才能使微课视频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2]。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初中教师对于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教学成果持怀疑态度,并极少主动将微课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在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中,信息技术教师相对来说对微课视频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深入。所以应通过教研活动多讲解微课视频教学意义和优势;通过片区教研活动和各级各类微课大赛、规模化资源开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翻转课堂实践等活动,增强初中教师应用微课视频的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视频资源较少,是影响当今初中教师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微课视频在课堂上的运用率逐渐提升,但是仍旧存在微课视频的质量参差不齐、种类和内容相对来说较单一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微课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尚且没有对自身的建设进行完善,导致教师在进行视频搜索时无法准确、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微课视频,从而降低教师对应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应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学科进行教材钻研,熟练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每个任务操作过程,利用摄像机、手机、相机和相关视、音频制作软件进行微课视频资源开发。

总之,合理运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教师在使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因为单纯地追求教学形式而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通常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任务,并适当选择和运用微课视频,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兰.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xx.

[2]王甲云.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开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xx.

心得体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单纯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历史教师,由于历史作为记载过去的学科,时间久远,理解史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感知历史;同时利用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容易被新鲜事务所吸引的天性,使这项技术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例如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利用网络技术将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史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等,可以在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既然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来使我们的历史课更加生动、高效。下面我以《戊戌变法》一节课为例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形象导入本课,明确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设计的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剖析历史事件。

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对本节难点“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荟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观点,甚至掺杂一些虚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资料库,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所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信息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3、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模拟历史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讲解贯穿全课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模拟历史剧:一是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让学生自己表演,并适时用投影仪显示论战时的插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论战的激烈情景。二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情景。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重温了这段历史,而且对袁世凯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袁世凯的阴险狡诈,为以后讲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作了铺垫。同时,设计了一个列表归纳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对谁有利)、一个材料分析(光绪颁布诏书的真正含义)和一个关于爱国主义(谭嗣同自愿牺牲的意义)的小讨论。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配合信息技术的声、图、影效果,能使他们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以趣激情,寓知于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乃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之快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心得体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本学科的有关个性和共性。

一、学科的特点。

1、新生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是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的初中生在将来要碰到,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2、工具性: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3、技术性:《计算机》课偏重于理论性,而《信息技术》课则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当然是在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上的技术。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在it行业充分体现的原因所在。

4、应用性:不论是在高层次,如军事、气象、经济方面,还是在中学生的学习,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可以联系实际。

以上是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在选择、应用和创造教学法时,关于学科特点方面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

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算法。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结束语。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心得体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培养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树立信息意识,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现在把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做个交流。

我们现在统一用的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我认为这本书的特色是:接近初中生好奇、创新的心理,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实际操作,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贯穿于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教好计算机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操作实践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展示本节课要学的作品样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涨。接下来在我给他们操作演示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了。布置下任务后,学生们也都积极的去完成。

在学习flash动画时,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动起来时,高兴的与同桌击掌欢呼:“成功了!”,迫不及待的叫我过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我对他们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说:“你试着利用咱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动画,看能做成吗?”,以成就感去促使他们对知识的延伸及引用。如:学习完“形变动画”后,学生们就制作了“努力与成功”、“白云与雪花”、“小鸟与蓝天”等作品。学了“两个气球飘飞”后,学生自己就制作了一把彩色的气球飘飞、各种颜色的气球飘飞等并且对气球飞的路径做了改变。学了“简单的运动动画后”,学生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样式及不同路径起飞的火箭。这说明他们已经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了。

2、以任务驱动教学。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知识学科,《信息技术》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而其中技能性占主导地位。目前农村中学一部分学生是在升入初中才接触电脑,除过每周一节电脑课外,平时几乎没机会接触电脑,可谓底子雹时间有限。如果仅仅让他们去练习基本操作,刚开始学生可能还有兴趣,但时间久了,兴趣就开始下降,甚至没了兴趣,更主要的是不能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此种情况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即:教师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去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每节课都给学生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如:学习制作电子报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本节要完成的内容就是报头的设计”,学生接到任务后,自然会跃跃欲试,在做的过程中,将要用到汉字的输入、艺术字的编辑、文本框的编辑、大小写转换健的使用、上档健的使用等。

我在给学生演示操作时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如:插入“科技前沿”这四个字时,讲艺术字的编辑方法;插文本框时,讲文本框是怎么插入的,边框线的颜色及线条样式是怎么改变的,怎样给文本框填充颜色;在输入汉字时,教给学生指法、ctrl+shift健切换输入法,遇到要输字母时讲解“ctrl+空格”中英文转换。学生在做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他要用到这些上面说的这些操作方法,如果他的作品做成了,说明这些操作技能也掌握了,这样就将新知识、新技能的练习贯穿到了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避免了单独练艺术字编辑或某个功能健的使用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第二步:要利用工具栏里的工具绘制火箭(做了这一步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等并在实践中领会了各个工具的用途。)。

第三步:将库中的火箭元件托到场景一舞台中火箭起飞的地点,并调整大校(此处涉及到场景、元件、库的概念,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名词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第四步:要在时间轴第30帧插入关键帧,并垂直向上移动火箭到适当位置。(这里需要掌握关键帧的作用及与一般帧的区别,元件的移动方法。)。

第五步:创建补间动画。

第六步:添加运动引导层。(涉及到运动引导层的概念、作用。)。

第七步:移动火箭。

第八步:用任意变形工具将第60帧的火箭旋转。(会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并知道它的作用。)。

“火箭升空”这个动画就做好了,返回来想一想,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在教学的方法上,我还在一直摸索和总结,但我最有感触的这一学科的教学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我校目前配备有一间计算机教室,共配有40台学生机,可以人手一台。学生机与教师机、服务器通过局域网相连,今年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机,可以锁定他们的屏幕,进行教学演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基于这样的软硬件配备,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中进行,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模式,觉得效果不错。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很难得以保证,并且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例如在讲到"控点"时,我就把所以要涉及到这一操作的操作都提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又把握住了重点,让学生重视起来。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每一章或每一节知识讲完之后,还可以使用课本配套光盘来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但我发现课本所配光盘的内容过于单调,而且解说词上面没有深度,基本上是读课本,没有发挥,所以我自己就制作了不少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以前的教学方式上一节多媒体课、一节上机课,学生从听课到上机操作要等很长时间,特别是初二和初三的同学,等待时间长达一周,理论与实践脱节太多,这样下来学习的知识遗忘的非常快。今天我从网上下载了电子多媒体教室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非常高,每节课操作作业优秀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部分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同学,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会加深他们的学习深度。另外,还对学生进行课外兴趣的培养,对有基础和潜力的学生可进行课本外知识的引导,比如:辅导他们学习电子报刊、电子绘画等。在个人能力上学会了解决机房软件问题,但我的不足还是很多,由于教学外的事务繁杂,使我在做教学常规工作时的时间有些吃紧,常有拖延的状况发生,这是我今后要努力避免的。同时我还是要加强学习,不能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将一些课外重要软件的知识带入课堂,扩大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

信息技术课(可简称信技课)是近年新设的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信技课的主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使中学生成为合格的时代公民。本门课程的设立也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昭示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题目是新颖的立意是意味深长的,由于是新设课程,在教材、教法、理论支持方面都需要我们抓紧投入研究。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校总学时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主要是指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

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应该让学生搞懂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想理解信息技术,首先得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这个概念学生一开始都比较模糊,虽然见惯信息时代、科技信息、气象信息、商品信息等概念,却不能用语言概括性描述它,而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就越应该透彻地理解它,为了向学生讲清这个概念,建议参考如下要点:

1.理解方法提示,告诉学生自己去体会什么是信息,老师给出的定义仅作参考,因为信息这个概念也难以用几句话完全概括清楚。

2.参考定义:信息是人们凭借一定表达手段或形式而进行交流的表达内容。一定的表达手段总是与一定的表达内容相伴而存在,人们也习惯于将表达手段、形式与表达内容的看成一个整体,并称之为信息。

3.参照以上定义,用分类举例法讲解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信息表达形式涉及约定编码记符与传递媒介,比如:老师给学生在教室里面对面讲话,老师与学生之间便存在信息交流,这时侯的主要信息表达形式中,约定编码记符是指师生对话所用语言,或汉语或英文,传递媒介是空气(声波传播)。再如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为基本信息表示单位,采用统一的编码表如ascii表为依据作为约定编码记符,传递媒介电流或磁介质。信息表达内容,总的来说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表达内容进行分类,如信息表达内容可分为对的与错的,科学的与经验的,社会的与自然的,等等。

4.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是生命体对外来刺激中所含意义的领会。客观事物是信息源(简称信源),而对人们经常起作用的则是信源所传达的信息含义,而不是信源本身。换句话说,信息作用不在于人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意义。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实用价值是信息的一个显著特点。

5.信息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反应的过程,书本知识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不过是长期积累的,系统化,浓缩性的信息。学生的学习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在讲清信息这个概念后,接下来就应说明什么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保存,什么是信息传播,讲这些概念务必联系实际,多举些例子。信息处理是人们对已有信息的分类、加工、提取、分析、思考。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讲信息保存要让学生们自己去列举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保存方案,在举例中编码与介质的种类要有一定的广度,老师趁机讲计算机的信息保存方案。讲信息传播,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传播途径,老师再重点讲计算机中,英特网上信息如何传播。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强调古人有古人的信息技术,现代人有现代人的信息技术,可让学生他们所知道的`信息技术,并比较各种信息技术在效率,造价,出现年代上的差异,以便学生迅速形成印象。务必让学生清楚,信息技术课中要学习的信息技术应当是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主的广义的信息技术,只不过目前的教材尚有待改进,切切不可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划等号。这是一个指导思想的题,即使存在教材中篇篇都讲计算机这个事实,也不可误解本课程的立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机只能作为工具来用,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优化的先进的综合的信息技术才是本课程要旨。

笔者认为,可以开,讲有关读书,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图书检索等方法,课堂内容照样丰富、实用、切题。明确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定位计算机的信息工具位置,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时侯,心理负担也轻多了,因为大家是把计算机作为信息工具来看的,并不关心技术实现的细节。学生学习计算机是在学习如何与计算机对话,有的学生侯觉得别扭不太好学,教师就应当提醒学生是计算机太笨了,无奈我们只好多费些功夫。学生体验到的是主人的尤其是学技能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教师的合适角色是课堂组织者、指导者。

明确一个信息技术单元,创设情境,简要叙述,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确保机房内每台机器上的字处理软件都能正常运行,再者给学生指出教材上可参考章节以及自助互助办法,最后,布置任务用计算机写一篇作文,学生们上机完成。信技课具有活动课的性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互助中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信技课应突出人本思想,对任何一项信息技术,都要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强调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可做技术的奴隶。

比如:多媒体信息技术,它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丰富生动,但它也有其负面影响,现举例如下:1、多媒体的“容器人”效应信息环境中的人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之中,成为所谓的“容器人”。这种“容器人”整日将大量时间耗费在传媒上,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于媒介内容之中,对未来漠不关心,视野狭窄,极端自我内化。久而久之,造成忧郁焦虑的心理,甚至发展成忧郁症。2.负信息的负面影响。“负信息”,泛指对特定社会的人群和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包括多暴力的、多恐怖的、色情的、极度虚幻和歪曲的信息内容,这种负面影响,直接污染了人的心灵,诱发了人们背弃伦理道德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针对种种负面影响,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意削减,加强学生在信息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从个人角度增加对“负信息”的免疫力。

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需要在研究中,涉及多门学科,当好一名信息技术课老师,应该说,不是件容易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研究信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有关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并结合我校实际教学需要及校领导下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现将我任本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积极开展计算机课程教改。信息技术为我校的特色学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不错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伙伴,通过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并充分利用于实践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学习《信息素养论》、《教育与科研》《新课程标准》等内容,提升教改意识,认识教改意义。积极探讨、交流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

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完成教育大纲任务的.前提下,还为了体现计算机教学特色,本学期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信息课本大纲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三.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学习风气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变。在学习风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以前的想上网聊天、玩游戏转换为想学知识以备等级考试。

四.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积极探索如何把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推动各学科的整合和主题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和实践探索能力的新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课改的新理念,经常把多媒体教学的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学习、思考、创新的机会,并从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学生主动通过网络搜集很多有关主题的材料,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

五.存在的问题: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基础上,在教学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设备问题,机房机器老化,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无缘无故出现故障,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不便管理,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是课时不足,很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时间,也没有空余时间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很难从中发现、培养尖子学生;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观摩、学习机会,以至自身信息、素质难提升,无法满足对当今信息技术探索欲望。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

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种因素制约,不能一概而论,但应不违背以下原则:

(一)理论课。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如暂无多媒体教室也可用教师机和大屏幕彩电替代)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那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二)上机课。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应让学生适当参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键盘指法的常规训练尽量与英语学习相结合,要常抓不懈。

(三)课外实践。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如创作美术作品;普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像册、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学校在保证教学课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时间。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完成部分课外实践,弥补学校课时的不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全校信息科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新的初中信息技术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多样形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汇报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热情、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网络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授课时间较短,同时发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下学期将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由浅入深的进行引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这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及时现发现故障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影响上课时的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还分管图书馆管理、广播室、电教室、教室等功能室的管理工作。图书管理方面要保证学生借阅图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阅读学习,广播室要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顺利进行,电教室、教室主要是要对多媒体网络方面的维护,以免故障产生影响各学科教学效果。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差班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这个学期以来,对差生、差班的关心,使他们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五(3)班,六(3)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四(1)班、和五(2)进步也不小。

3、对优生、优班强化训练,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五(1)班、六(2)班,六(1)班,这几个班里面优秀学生比较多,根据这几个班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适当的加深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ps的基本操作,特作以下总结。

本学期采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演示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和指导,控制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机练习和小组学习,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采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新。

2、网络成为辅助学习的主要认知工具和组织课堂活动的基本平台。

3、学习过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学习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构建了健康的信息文化。

4、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注重过程和结果评价,给予学生及时、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

不足与失误:

1、给同学们提供的图像素材还不够丰富,不能够满足每个同学的个性需求,有条件的话应该让同学们自己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图像素材。

2、仅管我对学生作品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但由于对学生的个性不够了解,加上每个人的审美观点的不同可能给出不太合理的评价。当教师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高度,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的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冀版的教材,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

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法心得体会

我校学生来自城区、镇、村小学,他们的基础相差很大,个别学生因家中有电脑,操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让完成练习的学生给操作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做演示性操作,让他们多练习、多操作,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先了解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操作部分要自己先做一遍,提前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巧设教学引入,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课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也不能不讲,让他们乱操作,这样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先让学生用5分钟看完这节课的内容,让他们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在看书的同时,根据课本的步骤把这节课的操作做完。

之后,用15分钟左右把课的内容精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并提示一些学生在平时操作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学生机的屏幕被锁定后,学生就没有可能去操作自己的电脑了,这对于少数想开小差的同学来说,就没有机会了。这时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演示完后,让学生去操作。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会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积极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听课,就会发现自已在组织同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过程、说话的艺术和技巧等多方面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通过对比,从而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6个班,初二级6个班、初一3个班的信息科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新的初中动漫信息技术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多样形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汇报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热情、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网络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授课时间较短,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无暇顾及15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