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通用14篇)

时间:2023-12-13 21:29:00 作者:QJ墨客

读书心得既是对书籍阅读的记录,也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展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读书心得的写作技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听说这本书好多年了,坊间山寨的也不少,终于抽空读了。有了很多育儿书打底,自以为在育儿这件事上已很有心得,为乐小贝度身定做的育儿笔记都有不少了,看看尹建莉的育儿笔记,补补自己还没经历或来不及总结的,感觉也挺有收获。

但是真正打动我的并非那些点点滴滴,而是某一章节让我自省,真觉醍醐灌顶。作者说到一个事例,名校毕业完美主义某女,读了很多早教书,孩子尚在襁褓就开始唐诗熏陶,早期教育也的确收效明显,孩子表现出色,在幼儿园的智商测试中得了第一,让她更加全力以赴育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却越来越差。我相信,读过这么多书的家长肯定不会犯一些“方仲永”之类的低级错误,她一定比大多数的家长懂得更多,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作者说是对孩子管束太多。反思起来,我和她又有什么两样?正是因为下过很多功夫,自以为懂得很多,价值观正确得很,又是完美主义强势的个性,对孩子才会事无巨细地高标准严要求,长此发展下去,乐小贝和她的孩子又有什么两样?还好早早读到这个故事,真的应该悬崖勒马好好梳理一下育儿思路了。

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来管束孩子,处处盯着他、纠正他固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相比之下,放手让他自由发展,适时调整他的基本发展方向对我来说是更辛苦的事,因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计较不去管束,担忧他的发展、操心他的安危,觉得他没有在我预设的轨道上前行就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一些自信呢?想想自己这样由着性子一路走来,也没有读很多自我发展人生规划的书,尽管殊多遗憾,大体还是好的,为什么非得要事事追求完美呢?倘若乐小贝将来像我一样,虽然有很多事情学得不精,很多方面能力有限,但生活悠游自在,工作稳定家庭和睦,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想到前几个月曾经和丁小卑探讨过,以他大而化之的个性,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管教乐小贝?他说,他觉得严重的事情就会管。可是问下来很多事在他眼里都没达到严重的程度,诸如不学习算不算?偷家里的钱算不算?阈值太宽泛了。丁小卑反而能从中提炼出他的优点来,简直太淡定了。但不管束不代表不引导,只是不像我这么上纲上线视若洪水猛兽,一定要讲个清楚明白,完全可以平和地以乐小贝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这么看来,大条如丁小卑或许在某些育儿方式上比我直觉更准确。

不管之管是门艺术,教育本来就不是这么刻意的事。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而且是千变万化没有固定处理方式的错,自然也不是仅仅靠多读书就能学会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首先要摆正心态,平等对待他,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其次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需求和心理,关注他的优点和进步;最后才是多读书,不光是育儿书籍,也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更好的表达艺术,能以符合儿童理解和接受习惯的表达方式沟通,同时,拓宽自己的兴趣面,能和孩子玩在一起,自然就全面发展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前些日子读完了这本书,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读完之后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记住一些对我来说有些感触的地方。

一、不要强迫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时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强迫孩子,这点主要针对那些不爱吃饭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饿也可能是食欲不振,这顿不吃下顿饿了自然是吃了,有时我就爱罚他吃饭,不吃时硬逼着吃,主要针对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从看完之后我不在强迫了。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反正是饿不死呀。

二、顺孩子的天性。首先认清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自觉的去培养,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学家的料,咱们即使拿菜刀非的让他成为那样的人结果只是两败俱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多少有些不满,甚至出现很多杀父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没照顾孩子的感受,没关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时,对孩子拳脚相向,大声呵斥,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转化只是咱们还没找到真正的方法,没摸清孩子的软肋,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轨道,只要让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咱们大人的真善美,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会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较重视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认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错误,有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总结这件事情的坏处和影响,他有时表达的不够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时间长了,有必要的时候就进行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动画片,不到9点我困了,他还很有兴趣,我喊了几声,他没反应,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没再叫,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很自觉地关好电视和电灯(开关够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觉地睡觉了,这前后也就10分钟左右,如果说我要硬喊他或是强迫时,肯定会闹得不愉快。可能在这种教育下,孩子有个个性,不好管,但我认为只要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对,这样可以养成他的独立性格,更好的处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会溺爱孩子吧。

三、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代替不了,我经常给我们班的学生说,如果老师替你写作业,你能会了,你能上上大学,我情愿替你,但这样你能会吗?学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经常鼓动学生说你考试的目标是什么,此时不论是好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此时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优,我会说光靠老师喊有用吗,要靠谁?靠自己。学习就是自己的义务就像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一样。

总之要顺其孩子的天性发展而不是事事紧逼,否则会形成一种老鼠见到猫的架势。

中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较实用。本文由一。约四、五岁时让孩子背优美的古诗;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看课外书,阅读有用小说;正面鼓励孩子:只设记功簿,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正确对待多动症(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也建议若不是离谱得厉害,不要让这个痕迹流经孩子的生活,当开始诊断和吃药的时候,本有希望的病也会无力回转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质疑,一个能将教自己小孩的老师公然用"蠢笨"等词语形容,便将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毁之一旦。难道说女儿考进了清华,这样的个体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吗?她的教育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我发现周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感恩。而不是某种利益驱使,对老师面上和谐,背后切齿。

老师现在难当,真正想要做个好老师,在学校的评价系统,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自我的认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样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中,会让你承受压力,打击你的自信;在纵向比较中,人们少有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在周遭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走得坚定,可有谁肯定过他们的付出。有素质的家长会评判你的种种行为,动不动就是破坏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扼杀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为什么不反思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些风浪;缺少知识的家长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个体不同,每班有五十多个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点菜,也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尹建莉处于小学老师的处境,我相信她断然写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说现在的教育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一个肯定会为自己女儿选择老师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儿的老师肯定不会很差。用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来衬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让人不由得唏嘘。

这点是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的培养孩子成功的话,的确需要一位好妈妈,她坚持、豁达、上进、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有心学习的人只需学习她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她那样一份心和毅力,你也会做得不错。而且,要知道不少没有读过北大清华的人同样过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寻找快乐之泉吧。

七年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七年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__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有20__多名学生,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书心得

同事蔡老师向我推荐了一本好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多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七年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地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孩子做她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尹老师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人喜欢看书,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不是在打麻将。就是在看电视,你说孩子会喜欢看书吗?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从心理学的视解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还可以积攒经验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地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孩子做她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尹老师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人喜欢看书,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不是在打麻将。就是在看电视,你说孩子会喜欢看书吗?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从心理学的视解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还可以积攒经验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地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孩子做她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尹老师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人喜欢看书,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不是在打麻将。就是在看电视,你说孩子会喜欢看书吗?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从心理学的视解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还可以积攒经验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

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作者是从身为教育工作者和人母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书中的观点和事例相结合,是一本非常专业,值得荐读的好书。

作为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也如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书中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特别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爱上学习的问题,我很有兴趣。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她;想要她排斥什么,就去强迫她,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要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感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学习应该从兴趣入手,勤奋是从习惯中养成,习惯又要从坚持做的小事情开始。作为家长一定要付出时间和心思,小学的启蒙阶段,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诵读都要和她一起完成,语文要和她一起做,数学要和她一起算,诗歌要和她一起背。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快乐学习。就如书中所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她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以后,我不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更好的和孩子沟通,要让孩子有健康的人格思想。让孩子徳、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智慧从点滴认真做起,并用积极的态度配合老师的工作,我想,再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为了孩子,我正在努力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的一天,无意中从同事处看到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写书的作者既是一位老师,教育硕士,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我粗粗翻看了一下目录,发现有一篇题为《不是电脑游戏的错》的文章。我正为儿子总是千方百计想玩电脑之事所困扰,于是赶紧翻到那一章,只见上面写道:“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那些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电脑游戏,也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使他不可自拔。”看了这段文字,非常敬佩作者,真是分析得太好了!事实上,电脑游戏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论家长喜欢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所以,在要不要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的问题上,家长已基本上不需要决策。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因此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怎样才能娱乐、成长两不耽误?作者提出了几条建议,如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的态度,坦然接受它只是孩子的一个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不要让孩子玩的时候有内疚感和负罪感,不要让你的态度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逆反情绪只能强化他玩的欲望。二是要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网络游戏只有在精神空虚的孩子那里,才变成鸦片;丰富的课外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更聪明更理性,形成更好的道德意识,它强大的力量会挤占阵地,不给游戏留下更多的空间。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也是最难的。绝大多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家长的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去“管”孩子,对孩子不断提出限制性要求。他们的目的也是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经常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单看家长给孩子提出的安排,确实是很好,很合理。家长正是由于相信他做出的安排会变成孩子自己的安排,所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该做这事了,该做那事了。事实是,你把所有的“管理”都肩负起来了,孩子哪里还有机会去学习自我管理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出的是在具体言行中多运用逆向思维,如把上网作为惩罚手段,而不是奖励手段来运用。我觉得很受启发。在平常中,我也经常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奖励儿子。一方面我告诉儿子玩游戏是不好的事情,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奖励的形式,这就让孩子会产生疑问;“到底玩游戏是好的还是坏的?”

另外,书中还谈到了许多的教育观念,也让我受益匪浅:

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得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作者能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前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家长的功利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强迫孩子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有时正确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易行。

看完全书,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位非常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教育专家,其观点公平公正,所举的事例切实可行。不是那种只有理论,而不联系实际的书。书里面多次提到她的女儿圆圆,她也和平常的孩子一样有许多的不足和缺点,但作者能读懂孩子的心,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步让女儿改掉了缺点。所以,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孩子巨大差异。这样的实例是很有说服力的。

钱理群教授评论说:“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确实如此,作者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并且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建议各位老师和妈妈都来读一读,一定会让你有许多的收获.

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 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书心得

这个假期我重温的一本书,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有看过。第一次读这本书是,段主任在一次会议中向我们年青教师推荐后我把它买了回来。读这本书是一气呵成,里面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虽然书名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是丝毫没有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只是为了提醒家长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在既是妈妈又是老师的我,不仅能从书中找到方法应对自己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且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跟现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学习来惩罚学生。书中的第4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里面写到: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学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学习,是因为在学的过程中,学习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破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这一点我还是有亲身感受的,我们副课老师每周就跟孩子见一两次,很多喊不出名字也不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美术课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带工具,你绘声绘色讲了半天,结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带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过他们的。我有时候脾气来了,也罚抄语文课文。其实我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公平,想提高孩子自觉性,罚抄是为了以后记住。好像这么说来,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的确忽略了暴力作业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成恐怖的事情。当孩子讨厌这个老师这个课的时候,他怎么能体会到美术的快乐呢。家长不重视不协助孩子,不带的照样不带。罚抄也不管用,其实我的做法还是不得其法。

在书中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不可思议,不敢随便向孩子宣传这些观念。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从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课内容做成一颗颗美味的五彩糖,让他们舍不得转移视线。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管还是不管?

有人问著名的央视记者柴静:你做新闻,你关注的是什么?她回答:我关注的是新闻中的人。那么我们做教育的,应该关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师的书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不过多束缚。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是: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闹,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毛病其实是正常现象,不应该太苛刻对待。人的成长不是一天、一年,是几十年长长的时间,不必纠结于他一时的小错。有时候只需要心灵触动那么一下,一棵脆弱摇摆的小苗很快就能长成挺拔的大树。触动心灵的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作为老师,有时要停下自己的脚步,等等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衡量他们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白岩松说:不能因为走得远了,就忘了出发时为了什么。我们刚进入教育行业时,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当一个好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学生最有发言权。我们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还要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路。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要。

一、要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也许因为压力而感到烦恼,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因为只有快乐,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只有快乐,才能将心中的温暖与欢乐播撒。成长必须经历痛的里程,但痛并快乐着更是一种成长。

二、热爱学生。

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的“爱”是真诚的。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教师的“爱”是公正的。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师的“爱”是严格的。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教师的“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教师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三、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

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学识见闻,学生问你问题你竟不曾听说过,反而要向学生“取经”,这可大大折损了教师的威望和形象。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加上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求知若渴,赞赏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突破,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总之,老师只要本着一颗心,去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专业,敢于去创新,做个在平凡的岗上有追求的老师,向学生捧献真诚的心,和学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