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姜英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8 12:03:37 作者:QJ墨客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进步。以下是一位优秀学生的心得体会,通过他的经验和总结,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学习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姜瑞峰,他以刚直不阿的品行树立了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辉形象,他用全部生命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忠诚,用具体行动诠释了一个人民群众贴心人的崇高理想。他严厉惩治腐败、凛然秉公执纪的“黑脸”情怀和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的民本思想等等,许多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姜瑞峰与民为亲,并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认养资助了孤儿,而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他曾经这样说过,“看到上访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下跪,我就想到了我的亲娘。”我们要学习姜瑞峰这种对群众无限热爱的民本思想,立足于我们的职责岗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为祖国输送真正的合格接班人。切实将文件、制度转变成一个个真正为学生、为家长的具体实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真正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服务。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我们都要学习姜瑞峰同志的不慕奢华、不图享受、不搞特殊;从不利用职务的影响和便利办私事、谋私利,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我更不能搞特殊化,要深深明白,校长是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校服务的。

今后,我将以姜瑞峰同志的事迹激励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工作激情,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习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xxx,男,壮族,19xx年8月生,19xx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担任防城港市少先队工作总顾问。曾获得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先锋力量ddd防城港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防城港市“十佳爱心人士”等荣誉称号和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奖项。

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他始终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牺牲了无数的周末和假期,长时间超负荷地投入工作。他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无私付出,不图回报,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淡泊之情、奉献之志。因身体严重透支,他患上声带息肉、细胞恶性肿瘤、鼻中隔受伤、肠息肉等多种疾病,嗅觉已经失灵,身体也先后动过四次手术,做过放疗化疗,却始终心系孩子、心系工作。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劲头,有尽心竭力、忘我工作的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xxx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永不放松的工作激情,努力创先争优,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取得一项又一项新成果。他是最让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家长信服的好朋友、领导放心的好同志。向xxx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不停步、永不满足、勇攀高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甘为桥梯、立德树人的道德情操。xxx坚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坚信教育的真谛是爱,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培养年轻教师320多名。他把全部爱心、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为边境地区精神道德的标杆,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向xxx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以躬身做桥、挺身为梯的宽广胸襟,以奖掖后生、提携才俊为己任,为社会、为事业不断培育优秀接班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从3世纪末,被千里迢迢赶来的“达瓦昆”公主,为水源奇缺的南疆、为艰苦难熬的百姓,挖沙掘水时开始,从“达瓦昆”公主化作一泓美丽的湖泊,无穷无尽地养育着世世代代黎民百姓时开始,“达瓦昆”便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女,“达瓦昆”精神便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萌发了芽,并影响和激励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

就在弹指一挥间,人们刚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时,一位年纪轻轻的汉族女干部,悄然的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步入了这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地方。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她五年如一日,奋战在农田一线,却因过度劳累,献出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她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弘扬“达瓦昆”精神,是在用自己的青春本文章源于公文有约兑现自己的人生诺言。她做到了,农民群众的张张笑脸、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接踵而来的项项荣誉、维族百姓口中的“克孜乡长”,都给她的工作打了满分。然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思考。

拥有无私的真情,才能做出无悔的选择。真情如果披上无私这件朴素的“外衣”,就会使人不惜一切代价的为之去努力和拼搏。姜英的农村经历,使她从小就感受到了贫苦农民的真实生活,对农民急于摆脱贫困的愿望也感受的更是真真切切,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她就萌生改变贫困农民生活的愿望。也正因为这种对贫困百姓最无私的、最纯真的感情,才使她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饶的阔步前进,才使她在推广科技兴乡的征程中头彩重重,才使她在岳普湖唱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而作为我们基层干部,只有像姜英那样,不断培养对各族人民最无私的感情,才能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事事以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的利益放心头;才能真诚倾听群众心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无怨无悔的为自己的选择而奋斗。

只有无悔的选择,才能做到无私的奉献。选择了就意为着奋斗,选择了就意为着付出。而也只有无悔的选择,才能真正将奋斗和付出升华到奉献的高度。奉献就是给予,无条件的给予,却不求报酬。我们经常习惯用文字来解释某一事物,而姜英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实、准确、客观的诠释了奉献的含义。

为了减少农民损失,她帮着家里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下地打农药;每逢古尔邦节,她都要到几位维吾尔族孤寡老人家走一走,送去大米、清油、面粉等生活用品;为了不影响春播生产,她自己为无钱购买农资的困难户垫付xx元化肥款,这一切的一切,如果不是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如果不是从小心里埋下“维汉是一家”的种子,又有什么力量能让这样一个娇小的女子,义无反顾的带领着农民群众们向前奔呢?是她无悔的选择。她是党员领导中的旗帜,是基层干部中的标杆,她是指引基层干部在为人民服务这个大海中航行的灯塔,是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谋福祉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无私奉献的楷模。

甘于奉献的精神,才是圣女“达瓦昆”精神。奉献不是说给人听的,也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真正发在内心深处的,甘心情愿的一种付出。从“达瓦昆”公主千里迢迢的挖沙掘水,到化作一泓美丽的湖泊,来养育这里世世代代的黎民百姓,足以显示“达瓦昆”公主甘于付出,而又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而当代基层干部中的楷模―姜英,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达瓦昆”精神,把甘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融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高于一切位置。是她将“人民群众无小事”体现得到了具体工作中,让各族群众得到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是她把党带到了人民群众的身边,让群众们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是她把圣女“达瓦昆”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用自己的青春生命之花奏出了新的美丽乐章。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xx年2月24日下午,在我校的开学工作会议上,刀坝小学校长杨万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贵阳市南明小学王玉老师先进事迹,我深受鼓舞,心得如下。

做为教师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会觉得其乐无穷,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多了更多的激情,少了许多牢骚和抱怨,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

王玉老师的先进事迹,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故事,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辛勤的工作,丰硕的成果,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广大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她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她崇高的师德。作为教书育人的先进代表,她把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情献给了她钟爱的事业,献给了求知若渴的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全面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教师这一岗位是默默耕耘,一份付出,也是一份收获,一份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做学生学习的先行者。

通过对王玉老师先进事迹的学习,我坚信我们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要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多关爱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做为教师,应该有一颗博大的责任心,爱教育事业,最终落脚点在爱学生爱孩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每一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有无私的爱,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四有”“三者”好老师的标准规范自己,用满腔的热忱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从而不负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只是因人而异,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面对许多艰难险阻,拥有一颗坚强不息的心和乐观的心态,就会造就自己美好的未来。有这样一个人,她充分将自己的价值达到一个世人的顶端,用自己顽强的生命与命运作斗争,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她就是我们“最美”教师--刘芳。

刘芳是我们白云区第三中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在1997年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至20xx年完全失明,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但她不仅没有被黑暗吞没,反而活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凭着超人的毅力,她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工作比很多正常人更出色,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人。在视力逐渐下降期间,她用残存的视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让她在精神世界里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让她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知识储备。她以健康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白云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一个典型。

同时,从刘芳老师身上,我重新领悟了“人民教师”四个字的真正含义。“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如同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向他学习,以热心对待事业,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真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教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同样,要有像刘芳老师一样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强化师德,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不懈努力进取,不断攀登教师道德修养的新高度、新水平,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有一种爱它叫无私,然而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就如我们的母亲对待子女就是无私的,她从来不奢望什么,也不祈求什么,她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而我们的刘芳老师却做到了这样一类无私奉献的人。在她眼中,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悉心的呵护每一棵幼苗,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她的人生价值足矣体现在她整个生命的教学中,她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的榜样。对待工作做到尽职尽责,对待孩子做到关心、爱护,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些磕磕绊绊,甚至更为艰难;但是我们只要正确的选择方法,有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我们就能向刘芳老师一样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学习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听了xx市白云三中盲人女教师刘芳的先进事迹报告,刘芳老师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全校老师来学习。老师们都深深地被刘芳老师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刘老师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我认为,"刘老师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刘老师学习:一是至善大爱的精神。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二是甘于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白云三中的刘芳老师来到修文中学给我们作了一个名叫"用爱倾听"的讲座。他的人生事迹深深的吸引了我们。

在这听刘芳老师讲座的都是老师,我也不例外,刘芳老师在给我们讲她的励志故事时也教导我们很多做老师的道理。要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首先你得先喜欢课堂。试想一下,当你走进课堂心里想的是还有几分钟下课,那末学生心里面也在想这节课甚么时候上完。而当你布满豪情的将学生带入你所设计的情形里面,他们则会感慨一节课怎样这么快。所以我们既然成了教师,我们就要爱这个职业。

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学习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姜和信同志从我进入济钢开始,他的名字总不时出现在我耳边,所以我对他既熟悉又陌生。知道他是炼铁厂的一名电工,知道他是首席技师。但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不知道他能做什么,更不知道他身上到底有什么能够如此让人推崇。《姜和信――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成长历程》这本书到我手中后,我认真地翻看了两遍。看到他过去三十年的经历,仿佛如真见。以先进为镜,照己身之弊,姜和信身上确确实实有些东西,让我的心灵为此颤动。不是技术,而是内在的那种精神。

执着,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作为一名普通电工,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乐此不疲地做着“;更能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最终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人才。这一切都是他执着的成果。”行百里者半九十“,姜和信让我们意识到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成功触手可得。然而这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有时候我们离成功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但就是缺乏最后的坚持,让我们失之交臂。

学习有专业,工作不分专业。对于姜和信而言,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更谈不上什么专业。在他的眼中,只有工作。这样的他才从电工,涉猎到plc、变频、化学材料,甚至是英语、管理。只有他做与做不到,没有该不该做。想想我们是不是接触过这样的情况,故障出现了,机械的说是电气原因,电气的说是机械原因,最终故障依旧是故障,迟迟得不到解决。如果我们都放下专业,无论是对济钢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是一个机遇。”家是家,厂也是家“,让我看到姜和信身上的那种责任与担当。对于家庭,在最困难的时候,在大多数同龄人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放弃优秀的'学业,以弱小之躯支撑家庭。对于企业,在形势异常艰难的时候,把困难挑在肩上,抵住高薪的诱惑,坚持扑在基层,服务基层。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职工的责任与忠诚。在当前公司严峻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更多像姜和信这样的人站出来,与公司共渡难关,而非心思浮躁,甚至是离开。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使人摆脱平庸,成就卓越;低调做人,使人从容淡定,寓平凡于伟大。尽管姜和信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他依然是姜和信,依然是在工作面前不推辞,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姜和信。

就像本书作者所言”采访姜和信的整个过程,也是我接受洗礼的过程“。我在通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样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学习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姜和信同志从我进入济钢开始,他的名字总不时出现在我耳边,所以我对他既熟悉又陌生。知道他是炼铁厂的一名电工,知道他是首席技师。但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不知道他能做什么,更不知道他身上到底有什么能够如此让人推崇。《姜和信――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成长历程》这本书到我手中后,我认真地翻看了两遍。看到他过去三十年的经历,仿佛如真见。以先进为镜,照己身之弊,姜和信身上确确实实有些东西,让我的心灵为此颤动。不是技术,而是内在的那种精神。

执着,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作为一名普通电工,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乐此不疲地做着”110“;更能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最终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人才。这一切都是他执着的成果。”行百里者半九十“,姜和信让我们意识到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成功触手可得。然而这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有时候我们离成功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但就是缺乏最后的坚持,让我们失之交臂。

学习有专业,工作不分专业。对于姜和信而言,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更谈不上什么专业。在他的眼中,只有工作。这样的他才从电工,涉猎到plc、变频、化学材料,甚至是英语、管理。只有他做与做不到,没有该不该做。想想我们是不是接触过这样的情况,故障出现了,机械的说是电气原因,电气的说是机械原因,最终故障依旧是故障,迟迟得不到解决。如果我们都放下专业,无论是对济钢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是一个机遇。”家是家,厂也是家“,让我看到姜和信身上的那种责任与担当。对于家庭,在最困难的时候,在大多数同龄人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放弃优秀的`学业,以弱小之躯支撑家庭。对于企业,在形势异常艰难的时候,把困难挑在肩上,抵住高薪的诱惑,坚持扑在基层,服务基层。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职工的责任与忠诚。在当前公司严峻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更多像姜和信这样的人站出来,与公司共渡难关,而非心思浮躁,甚至是离开。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使人摆脱平庸,成就卓越;低调做人,使人从容淡定,寓平凡于伟大。尽管姜和信成为了”全国劳动模范“,他依然是姜和信,依然是在工作面前不推辞,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姜和信。

就像本书作者所言”采访姜和信的整个过程,也是我接受洗礼的过程".我在通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样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能源动力厂贾森)。

学习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姜和信―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成长历程》,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做为全公司第一位”草根“出身的全国劳模,姜和信的先进事迹让我震撼不已,他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并激励着我门青年人,给我门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姜和信,一名平而又伟大的电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一个人认真工作一天容易,可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而反过来再想想我们,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加一点班就会感到委屈,甚至抱怨,真的让我们无地自容。

姜工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环境下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品格,认真的态度,过硬的技术。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积极投身岗位艰苦锻炼,敢于承担责任。要保持创新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埋首在各条战线、各个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工作者们,我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让我们以一种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精神去诠释生力军的含义,以一种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做服务社会的先锋!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3篇】,供你选择借鉴。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一个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弹丸小岛上坚守32年,只为五星红旗每天冉冉升起。

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王继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有一种信仰叫坚守,有一种精神叫质朴。王继才夫妇俩在艰苦卓绝的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通过学习,我们深受震撼,我们新时代的国家公职人员就要有这种爱国奉献精神,我们要学习王继才夫妇,热爱祖国、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不图名利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脚踏实地、不畏艰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先进典型,正因为有很多像王继才一样爱国奉献的人,我们的事业才蒸蒸日上,国家的前景才无限光明。王继才走了,更多的人应该接好他的接力棒,从王继才身上汲取爱国奉献精神的正能量,让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成为全体国人的自觉行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作为青年一代都应该向王继才看齐、学习,给自己补充道德之钙,为自己补钙壮骨、强筋健骨,将爱国奉献精神融入到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让爱国奉献精神筑牢新时代的价值地基!

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1986年,江苏省军区成立开山岛民兵哨所,当地人武部找到了灌云县民兵王继才,让他担起守岛重任,王继才一口答应,瞒着家人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这样的当担只因他是一名党员、一名军人。其实王继才是开山岛的第五任“岛主”。此前几任呆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13天,最短的3天。岛上条件的艰苦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淡水、粮食、蔬菜、蜡烛等生活用品都要花钱从岸上购买托人捎带过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胜任下来。

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清廉作风。王继才一家过得很清贫,但面对巨额的诱惑,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开山岛独特的位置,成了犯罪分子眼中走私、偷渡的“天堂”。1999年3月,孙某找上了王继才:“王叔,你下岛吧,小岛让我来经营,赚钱和你对半分。但不能向上级部队领导汇报这件事。”“不干净的钱坚决不要!”王继才迅速报告上级。1997年8月,县里有个单位的领导,以在开山岛搞投资开发为名,暗中却搞偷渡,有个“蛇头”私下找到王继才,掏出10万块现金,求行个方便被他拒绝。多年来,夫妻俩先后报告过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违法事件线索,其中6次被成功告破。这样清廉的作风正是我们做为一个青年党员的榜样,王继才前辈在那样艰苦条件下都能抵制诱惑,做到“一身正气敢硬碰,两袖清风不染尘。”比起他那样的环境我们是多么的幸运,更应守好自己廉洁自律红线。

总之,通过学习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我们深受震撼,我们新时代的国家公职人员就要有王继才这种爱国奉献精神,我们要学习王继才,热爱祖国、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不图名利的精神,以他们为榜样,脚踏实地、不畏艰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人,平凡而又伟大,用实际诠释了什么是一代人的坚守,是一代人的长征。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在他心里认为,这就是他的坚守长征路,我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弹丸小岛是一个面积不足20亩的咫尺之地,这里有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生活,而这位58岁的老人竟然在这里守了32年并长眠于此。王继才事迹背后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朴素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相比如今的党员干部而言,很多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稍有困境就怨天尤人,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着急退缩而不去寻求解决办法,总想找一个环境舒适、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混日子,比起这位敬业的老人这些举止真是让人汗颜。因此我们要沉淀浮躁的心情,脚踏实地的干工作,汲取王继才甘于平淡、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们要立足岗位做贡献,在新时代砥砺奋进、做我们这一代人的引路人。

王继老人这样说过:开山岛虽然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我必须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正是这种爱国的情怀,对国旗的赤诚,爱国如家的思想、初心和使命,才使得王继才长征般的奉献出自己珍贵的青春年华乃至生命。我们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这种“坚守”的信念,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尤其是我们基层干部要立足各自工作岗位,清楚明白自己的使命看上去尽管平凡但也不平凡。

平凡岗位上的尽职尽责,看似平凡无奇,但正如一滴水也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一样,平凡中也可以展现不平凡。我们要继承王继才甘于“平凡”,勇于奉献、爱国爱家的宝贵精神,用无私的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用爱国信仰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8月中旬,渤海某海域,云翻浪卷,辽宁舰逆风疾驰。“起落架襟翼尾钩放好,安全带锁紧!”飞行员艾群向塔台报告,“嘭!”随着最后一架战机呼啸而落,尾钩牢牢挂住阻拦索,轰鸣巨响中一道新的着舰痕迹“刻”在了飞行甲板上——我军新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驾驶着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完成了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考核,并通过航母飞行资质认证。

现场指挥的海军领导介绍,这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着舰,实现了由军地协作向部队自主培训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自主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是海军航母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几年来,面对风险挑战多、安全压力大等情况,海军各相关单位始终把航母事业举过头顶,把该批次飞行员上舰作为飞行训练的重中之重,精心筹划、稳扎稳打,严把飞行员选拔关、改装质量关、风险管控关,科学优化训练流程,确保了各项训练任务有序推进。

据了解,这批飞行员和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英勇牺牲的张超烈士同一批次选调到舰载航空兵部队,他们主动投身到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事业,在训练中,面对困难锐意进取,遇到挫折勇于攀登,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过硬的飞行技术和本领,实现了从一名普通飞行员向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蜕变。

飞行员艾群在爬下飞机时向战友们展示张超生前所用手电筒,并说:“这是张超的。”

面对训练任务重、安全风险高等困难,航母部队官兵自觉叫响“学英雄张超、做英雄传人、建标杆部队”口号,严格训练秩序,严把技术规范,严控安全风险,结合这批飞行员昼间上舰资格认证,同时组织已获得资质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舰基起降技术保持和提高训练,母舰同步开展了长时连续航行,舰载直升机夜间着母舰训练、飞行甲板损管及医学救援和夜间航空保障流程验证等训练演练。

海军副司令丁毅中将为取得航母资质认证的舰载机飞行员颁发证书。

辽宁舰此次海上训练,在飞行员队伍规模、舰载机驻舰数量、舰载战斗机训练架次和强度均创历史新高,组织舰载机多批次、多课目、多机种同场组训,多项任务统筹并行,航母官兵岗位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际检验了航母飞行组织指挥流程,航母部队的战斗力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月27日,29岁的解放军一级飞行员张超在完成两架次的海上超低空训练后,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但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在滑行时突发故障,导致歼—15机头超过80度角上仰,张超因事故牺牲。

随后,海军将舰载机飞行员训练暂停了近两个月,直到6月中旬。新华社报道,“6月16日,渤海湾畔,一架架歼—15飞机再次展翅海天间”,并称此次事故没有影响解放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的前进步伐。

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8日,正值壮年的孙波同志,猝然倒下。在他绚丽的人生华章里,他把无畏向前的职业道德精神留给了我们,让后生晚辈为之深深地敬畏,为之无限地缅怀。

孙波同志积极献身祖国石油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在复杂环境和艰苦条件下取得丰硕成果,为发展我国石油事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海外工作长达,先后转战中东、南美、非洲和中亚四大油气合作区,业绩突出、贡献卓著,是中石油海外油气合作业务的开拓者和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的优秀组织者。

孙波同志用自己的生命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的铁人精神。他以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的拼搏奋斗精神,为我国石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表率作用,受到干部员工的一致好评。孙波同志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境界,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践行了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石油涌现出的又一位杰出英模人物。

孙波同志走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满满的激励。他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工作,他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中尽力诠释责任与使命。

孙波同志用其简短的一生,诠释了当代石油人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的拼搏奋斗精神和精忠报国、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他的每项事迹无不感动着每一位中国石油人,他的身上折射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

没有金戈铁马,没有马革裹尸,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只有了石油人前赴后继的勇气,只有几代石油人火热的一颗中国心。生前在寂寂无声中殚精竭虑、精诚奉献,为了祖国和人民奋力拼搏,去世后才让人们记住名字,这是一种朝花夕拾的遗憾!

谁说自古英雄就得多寂寥?英雄成就一番伟业时,当有人摇旗呐喊;鲜花绽放枝头时,当有人驻足观赏。让孙波同志朝花夕拾的遗憾不再发生,让所有为了祖国强大、人民幸福而辛勤工作的英雄们在生命怒放、事业巅峰中接受群众的善意、崇敬、掌声与祝福,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

“万里征程未洗尘,示范未尽身先去”,这是孙波的同事悼念他写下的诗句。这是无数石油人用心在呐喊,用泪水在送行,用决心在缅怀。每逢国家兴盛之时,必将有志勇双全的英雄出现。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固、唐代的玄奘、明代的郑和……这些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国家民族兴盛的最关键时刻,怀揣着使命、肩负着责任、抱着必死的决心,勇敢得走出去,为国家民族的兴盛扫清障碍、撑开空间!而孙波同志也是这样的英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孙波是又一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民族英雄!他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王进喜!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铁人精神,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前进。

学习刘事迹心得体会

刘大铭同学系西北师大附中届北辰班学生,小学在兰州市城关区正宁路小学就读,初中在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就读。他自幼身患世界性罕见疾病dd成骨不全症,在他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中,先后骨折十余次,接受大型手术十一次,其中两次与病亡擦肩而过,多次手术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病痛中,他未被病魔击倒,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与不足,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变得更为坚强、自信,怀着深厚的生命情怀,顽强地释放着丰富多彩的生命之光。在学习之余,他坚持文学创作,十多次获国家级文学奖项,两次应邀到人民大会堂受奖。他的17.5万字的哲理性个人自传《命运之上》,将于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大铭与命运抗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谱写常人无法想象的生命之歌的感人事迹,在各界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赞誉。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甘肃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刘大铭被誉为“轮椅上站起的灵魂行者”、“兰州的‘张海迪’”。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刘大铭不悲观、不放弃,以坚强、乐观、自信、善良的态度对待生活,勇敢地与病魔抗争,勤奋地投身写作,用自己浴火涅的人生,向全社会传达了坚强无畏、奋力拼搏、追求理想的正能量。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刘大铭同学生动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师生努力工作、爱心施教、勤奋学习、追求高远,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兰州市教育局决定向全市教育系统师生发出倡议:

学习刘大铭同学勇于抗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刘大铭身患发病率不到万分之一的“成骨不全症”,数次被骨科专家判了“死刑”,却始终坚持与病痛抗争,“将躯干留给病魔,把灵魂留给生活”。面对命运的不公与身体的病痛,刘大铭没有消沉退缩,怨天尤人,()向病魔展现出顽强、自信、乐观的态度,始终知难而进、坚持抗争,在困境中以坚强的意志战胜残酷命运,在苦难的行进中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学习刘大铭同学刻苦学习、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刘大铭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创作三十余万字,在全国知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十余万字,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委”,是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作品的最年轻作者。他的经历谱写了一曲当代青年的奋斗之歌,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追求者与实践者。

学习刘大铭同学热爱生命、感恩生活的美好品格。刘大铭曾说“源自内心对生命的渴望,父母和亲人、朋友的信任,给了我生存下去的动力。一个人活着,不能光为了自己。我也曾想过放弃学习,好好在家休息,但我无法面对无数个会心痛和失望的眼神”。刘大铭以感恩的心回报祖国、社会及亲人师友,以切实的行动报答来自各方面的关爱,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言行,表现知性感恩之美的道德品格。刘大铭的成长历程中除自立自强外,还凝聚着亲人、老师、同学、医生等各界人士的无私关爱,正是拥有对生命的关怀、对人文精神的弘扬,使刘大铭同学成为创造美好人生、实现生命价值的佼佼者。广大师生要学习辛勤培育刘大铭同学成长的教师的高尚师德,学习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要以对生命的热忱,将爱心教育贯穿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全过程,营造“以爱育爱、以爱促爱”的良好育人环境,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真心呵护学生、普洒爱心,润泽生命之树茁壮成长,努力用自己的爱心、知识、智慧播种学生美好梦想,点燃梦想,帮助实现梦想,积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做“中国梦”的奠基者;广大学生要学习刘大铭成长中奉献爱心、润泽生命的人文精神,学习他热爱生命、刻苦学习的美好品德,学习他以饱满的热情成就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高远追求。

刘大铭用令人感动的事迹谱写着青春的赞歌,向社会释放生命的正能量。刘大铭的生动事例,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是陇原儿女身残志坚的优秀典型代表。在举国上下共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时期,全市广大师生要以刘大铭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创造辉煌的业绩,用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谱写人生的华章!

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在法律铸造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则是帝国的王侯”。曾几何时,有多少人因美国著名学者德沃金的这一句话,而对法官这个崇高而威严的职业油然而生了几多神圣,几多向往。而又有多少人为了这句话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去切身感受法官的脉动与心跳,去探寻法律的精髓与真谛。

路漫漫其修远兮,翻开中国当代法制史,xx年7月1日,《法官法》正式颁布实施;20xx年,《法官法》重新修订;同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职业化的进程在逐步推进,法官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人们对于法官这个职业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所有理论都是抽象的。那么,什么样的的法官才是职业化的好法官呢?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认为被当事人称为“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宋鱼水同志就是个标准的职业化好法官。

宋鱼水同志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但是在民事审判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她爱岗敬业,公正执法,时刻把党的宗旨、法律的尊严、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和谐铭记于心,为我们法院人树立了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

她始终遵守公正执法的职业准则,无论案件大小,不管当事人的贫与富,她一律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尊严,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她心系百姓,情系社会,把自己的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紧密连接,千方百计做好解开当事人心结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在她审理的案件中,70%是调解结案,充分展现了她调解纠纷的耐心态度和高超能力。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咱们法院人的大局观、全局观,看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民法官身上的体现。她清正廉洁,尽职尽责,办案10余年来没有一件裁判不公,也没有一件被投诉或举报。她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更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她带领同事钻研业务,努力争当专家型法官。她是人民的好法官,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咱们法院人与时俱进的身影,看到了中国特色法治进程的希望。

xxx总理曾经说过:“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法的核心价值,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也是人民法官的精神灵魂和道德良心,任何外界诱惑和压力都不能动摇和改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要时刻在心头点亮“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信仰之灯,始终做到党的事业在心中、人民利益在心中、宪法法律在心中。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在神圣的国徽和天平下,维护着国家法律的尊严;在庄重的法袍映衬下,彰显着人民至上的本色;在响亮的法槌声中,见证着法治建设的征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人民法官”这一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让我们紧跟中国法治前行的脚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判实践。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照亮中国司法深邃而辽远的苍穹,让中国法治的星空更加灿烂、辉煌。

这,就是一个人民法官的光荣与梦想。

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说沈浩这个名字是蒯家村一名在外流动党员在发给我的手机信息中提到的,我当时并没在意沈浩是何须人也。后来,在事隔几天的一个晚上上网浏览新闻时又看到了沈浩这个名字,便多注意了一下。就在这天,我被沈浩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一连看了关于他的个人简介、个人日记、网友热评,以及他妻子的纪念文章和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我的心灵被强烈的震撼着,撞击着,共鸣着。

作为一名省委选派干部,沈浩从省级机关直接沉到了最基层的小岗村,这样的角色转换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小岗村,一个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村庄,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五年不富裕。”这里的群众最需要干部去改变落后的现状,最需要干部带领他们勤劳致富。群众是最淳朴的,他们对村干部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们的干部带给了群众多少的实惠?村两委换了一届又一届,村里的各项事业有了多少发展?这些问题群众其实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以前和同学在一起交谈时,常听说某某同学提拔了,某某同学调动了,而我是原地不动,难免心生慨叹。沈浩的事迹教育了我无须自卑,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沈浩让我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提高----干部是鱼,群众是水,有水的鱼才是活鱼,有鱼的水才是活水。

农村党组织书记直接与群众接触,在群众的眼里就是党的化身。沈浩用6年时间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开拓进取,推动小岗村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村民两次在他任期届满时要求他留任,称他是“离不开的好干部”。这就是因为沈浩让小岗的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体会到了党的关怀。村书记、村干部整天与群众面对面,他们执行中央方针、政策的程度,以及为民服务的力度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小岗群众对沈浩同志的评价让我深切感受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决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宗旨的践行者、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保障者、加快强村富民步伐的推动者。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把发展的成果和实惠交群众手里,这绝不是政绩,这是党员干部的一份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一个月来感到自己的思想在提高。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无论如何都要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上级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团结带领“两委”班子,使小岗发生巨大变化,小岗人走上小康之路。 我想会的,一定会实现的,对此我充满信心”。这是沈浩个人日记里的一段话。沈浩的实践证明了他存在的人生价值。31年前,小岗村用18颗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1年后,小岗人为挽留一名选派干部三次按下红手印。沈浩这一辈子没有白活,虽然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虽死犹荣!沈浩同志的事迹再次让我联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沈浩让我的心头的疑惑豁然开朗。既然我选择了干部这个职业,我就必须把为群众谋利益、得实惠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用看得见的业绩取得群众的认可,用摸得着的好处赢得群众的信任。沈浩用六年时间给小岗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履行了他自己做一名村书记的责任,实现了他自己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如一名网友所说的,“人民心中最美的人!您的美令人感动,永驻民心!”群众可敬、群众可畏、群众可怜。这几年来我扪心自问,我为群众究竟做了多少好事?他们给了我那么多的尊敬、那么多的信任、那么多的期望。人活着是要有精神的,人活着更要有信仰的。在沈浩身上,我看到了人活着的意义,看到了干部存在的价值。群众的认可是金钱买不到的,比金子更贵。

从沈浩的个人日记可以看出,他在小岗期间所培养出的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他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也正因为他在小岗的满腔热情,才使他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最不平凡的业绩。x和说过,“天边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身边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干部来说,群众的事就是大事;对干部来说,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我觉得,如何把干部这份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如何把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当作行动落实,是村干部在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沈浩在日记里写道“小岗村几十年来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在哪里?还不就是根子在干部。”“无论如何要坚持住:积极的心志要保持,责任心不能懈,尤其要慎独,村里的账务要抓紧清,存在的问题,遗留的矛盾要抓紧解决,尤其是涉及小岗的群众利益的问题,早解决好。”这是沈浩20xx年8月份的一篇日记里的话,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对工作的责任,对群众的关心拳拳流露。在沈浩身上,我更加深切地了解到做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关键在于要有一颗服务百姓、为民奉献的仁爱心和一颗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事业心,这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心境和追求。

看到沈浩九旬老母“我的乖乖要听党的话”那几个字,我的心一阵阵的颤抖。他丢下年迈的母亲和无助的妻女,孤身一人来到小岗,这本身就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庭,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双亲,但当小家和大家发生冲突时,舍小家顾大家是共产党人无悔的选择。看过沈浩妻子写的纪念文章,让我为之涕零。他女儿趴在父亲遗体上撕心裂肺的呼唤声在我的耳畔久久不能散去。我没有沈浩那么伟大,但沈浩让我知道,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干部,只有深入群众、心系群众,话和群众讲在一起,心和群众连在一起,事和群众做在一起,也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支持和拥护。沈浩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这就是大爱无疆,这就是无私奉献。

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人说做一件的好事容易,但要做一辈子的好事却不容易。许下承诺容易,实践承诺不易,而彭文军他一个承诺,他践行不辍十一年。

11年前的冬天,在外打工的彭文军辞职回到老家花梨乡,很快,闲不住的他就与人合伙,花23万元买了辆客车,在花梨至贵阳的专线上跑起了客运。

两个月后,学校开学了。每当彭文军驾驶客车行驶在花梨至县城的公路上时,他常常发现公路边有一些6、7岁的孩子背着书包在行走。“这些孩子一般要走至少5公里山路才能到学校,走这么远的路,接着再上课,精神肯定会不好。”想到这里,心地善良的彭文军第二天就在路上停下,叫这些孩子上车,可他们却怎么也不肯。原来,这些孩子身上没钱。“我跟他们讲,叔叔不收你们的钱,但这些娃娃却不相信。于是,我和售票员就抱他们上车,可这些小家伙又哭又叫,就是不肯。安抚他们上车坐好后,我又说,叔叔不收你们的钱,以后上学,就坐我这个车。”提起这段往事,彭文军满是感慨。

给出不收钱的承诺后,有几个孩子开始坐彭文军的车,但时间不一致,车只能经常走走停停。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学,彭文军就叫一名家长通知所有孩子,每天早上7点40分左右到两处地点集合,集中送他们上学。随着孩子的增多及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每天早上,彭文军都舍弃了沿途许多乘坐短途的客人,最多的时候,有近50个孩子坐他的车去上学,见到年龄较小的孩子时,彭文军还会叫售票员把孩子抱上车。每当雨天时,学生一下车,车上全是稀泥,乘客有了怨言,彭文军总是耐心作解释,并安排售票员打扫车厢。

也许就因为他的这份坚持,让他在孩子们的心中建立起了一个好伯伯的形象。与孩子之间也形成了一种默契,让他和孩子们的心连心。

在孩子们眼里,彭文军是一位好伯伯。放假的日子里,彭文军和孩子们一直保持着一种默契。每当彭文军驾车经过时,孩子们总会大老远就站定在公路旁,向彭文军敬上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作为回应,彭文军则会按上一声喇叭。

我们老师常常说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走不进他们的心。单纯的孩子的心我们都走不进去,还能这样去接近别人的心灵呢?由此可见这就这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在我们的持之以恒的平等、关爱下形成的。一个好老师重在用心与坚持!

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从3世纪末,被千里迢迢赶来的“达瓦昆”公主,为水源奇缺的南疆、为艰苦难熬的百姓,挖沙掘水时开始,从“达瓦昆”公主化作一泓美丽的湖泊,无穷无尽地养育着世世代代黎民百姓时开始,“达瓦昆”便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女,“达瓦昆”精神便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萌发了芽,并影响和激励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

就在弹指一挥间,人们刚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时,一位年纪轻轻的汉族女干部,悄然的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步入了这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地方。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她五年如一日,奋战在农田一线,却因过度劳累,献出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她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弘扬“达瓦昆”精神,是在用自己的青春本文章源于公文有约兑现自己的人生诺言。她做到了,农民群众的张张笑脸、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接踵而来的项项荣誉、维族百姓口中的.“克孜乡长”,都给她的工作打了满分。然而留给我们的,却是更多的思考。

拥有无私的真情,才能做出无悔的选择。真情如果披上无私这件朴素的“外衣”,就会使人不惜一切代价的为之去努力和拼搏。姜英的农村经历,使她从小就感受到了贫苦农民的真实生活,对农民急于摆脱贫困的愿望也感受的更是真真切切,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她就萌生改变贫困农民生活的愿望。也正因为这种对贫困百姓最无私的、最纯真的感情,才使她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饶的阔步前进,才使她在推广科技兴乡的征程中头彩重重,才使她在岳普湖唱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而作为我们基层干部,只有像姜英那样,不断培养对各族人民最无私的感情,才能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事事以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的利益放心头;才能真诚倾听群众心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自己无悔的选择,无怨无悔的为自己的选择而奋斗。

只有无悔的选择,才能做到无私的奉献。选择了就意为着奋斗,选择了就意为着付出。而也只有无悔的选择,才能真正将奋斗和付出升华到奉献的高度。奉献就是给予,无条件的给予,却不求报酬。我们经常习惯用文字来解释某一事物,而姜英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实、准确、客观的诠释了奉献的含义。为了减少农民损失,她帮着家里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下地打农药;每逢古尔邦节,她都要到几位维吾尔族孤寡老人家走一走,送去大米、清油、面粉等生活用品;为了不影响春播生产,她自己为无钱购买农资的困难户垫付xx元化肥款,这一切的一切,如果不是对老百姓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如果不是从小心里埋下“维汉是一家”的种子,又有什么力量能让这样一个娇小的女子,义无反顾的带领着农民群众们向前奔呢?是她无悔的选择。她是党员领导中的旗帜,是基层干部中的标杆,她是指引基层干部在为人民服务这个大海中航行的灯塔,是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谋福祉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无私奉献的楷模。

甘于奉献的精神,才是圣女“达瓦昆”精神。奉献不是说给人听的,也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真正发在内心深处的,甘心情愿的一种付出。从“达瓦昆”公主千里迢迢的挖沙掘水,到化作一泓美丽的湖泊,来养育这里世世代代的黎民百姓,足以显示“达瓦昆”公主甘于付出,而又不求回报的高贵品质。而当代基层干部中的楷模―姜英,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达瓦昆”精神,把甘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融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高于一切位置。是她将“人民群众无小事”体现得到了具体工作中,让各族群众得到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是她把党带到了人民群众的身边,让群众们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是她把圣女“达瓦昆”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用自己的青春生命之花奏出了新的美丽乐章。

用无限真情来定位自己的人生选择,用无悔选择来指引自己的人生航向,用无私奉献来诠释自己人生价值。从姜英短暂而又不同寻常的一生中,使我不仅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人生并不是以长短来计算其价值的。也许有人会碌碌无为一生,而却长命百岁,但却会随着他的离去,永远消失;也有人会轰轰烈烈几十年,却英年早本文章源于公文有约逝,但她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其实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以你为社会发展做出多少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出了多少力为标准的。

我将以姜英自勉,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各项工作,为我所热爱的事业贡献出全部力量。

姜英事迹心得体会

贵州省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最前线,积劳成疾,在出差途中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他用自己46年的短暂人生,为一个新时期优秀县委书记,做出了注解。

斯人已逝,为什么一想起还言犹在耳,一提起就潸然泪下?因为他爱得深沉,对父老乡亲的承诺始终放在心底扛在肩上。因为他激情燃烧,把脱贫攻坚的誓言深深镌刻在奋进的征途上。因为他实干有成,用拼搏赶超的累累硕果为老百姓铺筑幸福的基石。

他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精神,却深深地留在了世人心中。为民尽责,才能活在人民心里;百姓好口碑,才是对一名党员干部最大的褒奖。决胜脱贫攻坚,我们需要更多像姜仕坤一样的干部。缅怀姜仕坤同志,一位农民深情回忆:“姜书记是我家的好朋友好亲戚”。话语朴实,却是对一位共产党人的最高褒奖。把群众当亲人,赢得群众发自肺腑的支持,我们党就有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放弃舒适生活,姜仕坤选择了穿梭于风雨中做好百姓牛羊的“守护神”,甘于奉献、从不言苦。“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诗中的蜜蜂不辞辛劳,为酿蜜而辛苦一生。姜仕坤又何尝不是,哪里需要他,就往哪里去。多年来,这名大山里土生土长的苗族汉子,在异常贫瘠的土地上破局开路、耕耘坚守,用自己46年短暂的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支撑他的,不就是他甘于奉献的精神么?鲁迅将“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志向,而这也正是姜仕坤人生的写照。作为一名党员,他秉承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践行的是脚踏实地勤奋肯干的信条,他坚守的是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

注视姜仕坤同志不长的人生年轮,眼前总会跃动一幕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情大义,耳边总会萦绕“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铮铮誓言。这是一位共产党人交出的人生答卷。这份沾满泥土、刻在大地的答卷,因为写满“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信念与忠诚,而无比厚重。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收获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提速,更重要的是广大干部的党性和作风经历了一次“大阅兵”、“大锻造”,淬出了贵州“精神高地”璀璨的精神钢火。贵州这片热土上,“背篼干部”精神、文朝荣精神、姜仕坤精神,无不贯穿着党与群众的鱼水深情,这组“精神群像”交相辉映,跳动着矢志不渝为民履职、为民担当、为民造福的精神花火,成为后发赶超的坚强基石、全面小康的不竭动力。

“依靠谁,我是谁,为了谁”,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姜仕坤同志用一曲生命壮歌,唱出了鱼水深情,唱出了血肉情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职责不会尽,坚守更不会尽。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追求,用坚守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姜仕坤同志的事迹让我们深信,一个把人民利益扛在肩上、贯穿于行动的政党,必将获得最为深厚的力量,保持最为蓬勃的生命力。在任劳任怨中坚守岗位,用自己身上那份光亮在温暖着百姓,大爱却无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