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9 16:12:07 作者:影墨

教学工作计划的评估和反思是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游戏教案

目标:

1、充分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形与体的不同,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游戏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准备:规定一游戏区域,师幼共同收集大小不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

游戏一:修房子。

游戏目标:

初步感知六个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拆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浆糊、抹布。

游戏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大风把小动物的房子吹坏了,我们要帮助它们修房子。

2、幼儿两人一组,各选一拆开的'纸盒,用浆糊将纸盒还原修好,修得又快又好的幼儿为赢家。

游戏二:粉刷墙面。

游戏目标:

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

游戏准备:

正方体纸盒,调好的各色水粉颜料若干,每色颜料盒内放一支毛笔。

游戏过程:

1、教师:小动物的房子修好了,我们还要帮助它们粉刷墙面呢!

2、请幼儿在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上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互相说说自己刷了哪些颜色,比一比谁刷得最均匀,色彩搭配最漂亮。

注意事项:

为防止颜料沾在手上,可提醒幼儿等纸盒的一面稍干后再接着刷其他几个面。

游戏目标:

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组成的。

游戏准备:

刷好颜料的正方体纸盒若干,用了幼儿写字的空白卡片、铅笔若干,浆糊、抹布。

游戏过程:

1、教师:小动物们快要搬进新房子了,现在我们要给房子的每扇门上都标上号码,请你先数数房子有几扇门,需要几张卡片。

2、幼儿数正方形的面,取空白卡片,写好上6的数字后,分别贴在纸盒的六个面上。

注意事项:

用橡皮擦去卡片上的数字后,可反复游戏。

游戏四:砌围墙。

游戏目标,

感知正方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其空间关系。

游戏准备:

正方体积木若干,“房子”若干。

游戏过程:

1、教师:为防止大风再把房子吹坏,我们得想办法在房子周围砌上围墙。

2、幼儿用“砖”(正方形积木)在“房子”周同拼搭、堆砌成“围墙”。

注意事项:

此游戏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比赛。

游戏五:“算成本”(数正方体)。

游戏目标:

培养空间想象力,体验数与形的关系。

游戏准备:

修好的“房子”、砌好的“围墙”。

游戏过程:

1、教师:房子、围墙全修好了,用了多少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2、幼儿自选一砌好的围墙,数一数无遮挡的与有遮挡的立体图分别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互相说一说,比一比,哪座“房子”用的“砖”少,成本低。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若干。

3、纸条。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1、请每个小朋友选一种圆柱体的物品,一种长方体的物品。

2、小朋友都选了自己的物品,请你说一说选了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物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物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选的物品搭房子)。

1、请小朋友回家后,调查家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完成调查表。

2、我们把这些物品放到区域中,有时间再来玩好吗?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规律排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用动作表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1.一男一女间隔排队的图片,蘑菇房(小兔的家),树、小树、红花、黄花小图片若干,魔术棒一根(里面藏着三条蜡光纸做的彩练,一条是红、黄间隔排列,一条是红、蓝间隔排列,一条是红、黄、蓝间隔排列),《开汽车》音乐。

2.幼儿操作材料:珠子、雪花片各若干,画有12支小蜡烛的作业纸。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教师出示“一男一女间隔排队”的图片,提问: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排队的?

师:小朋友也按这样的规律排队,好吗?

幼儿一男一女排好队,听《开汽车》的音乐去小兔家。

二、观察发现,探索规律

1.出示小兔的家。

师:小兔家到了,瞧,这儿长了一排树呢!仔细看看,这排树是按照什么规律栽的?(一棵树两棵小树间隔)

师:再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这么多花呀,这些花有什么规律?(两朵红的两朵黄的间隔),接下去是什么颜色的花?为什么?(请幼儿先说,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接着往下排)

2.变魔术。

师:小兔家周围的环境好美啊,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礼物要送给小兔,是什么礼物呢?请看魔术棒变变变。

(1)教师拉出第一条彩练的一部分,让幼儿猜一猜后面拉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说一说为什么。教师验证幼儿的猜测,慢慢拉出彩练,将它挂在小兔家门的左边。

教师小结: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黄圈一个红圈一个黄圈的规律连起来的。

(2)教师拉出第二条彩练的一部分,让幼儿猜一猜后面拉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说一说为什么。教师验证幼儿的猜测后,将彩练挂在小兔家门的'右边。

教师小结:这条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蓝圈一个红圈一个蓝圈的规律连起来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条彩练,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请幼儿猜一猜第三条彩练可能是怎样排列的,然后再验证,将彩练横着挂在门的上方,请幼儿先说说彩练排列的规律,然后教师小结:这条彩练是按一个红圈一个黄圈一个蓝圈间隔排列起来的。

三、分组操作,学习运用

师:小朋友们想送礼物给小兔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动手做一做。材料可以自己选择,但一定要有规律地排列。

1.分组操作。

(1)涂生日蜡烛(作业纸上有涂色标记,幼儿按照标记涂蜡烛)。(2)串珠子(提供几种串珠的图样,幼儿选择图样串珠)。(3)摆花儿(提供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有规律地排序)。

2.展示评价。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小兔家门前,请幼儿看看都有哪些规律,及时纠正不按规律排列的作品。

四、肢体动作,表现规律

师:小兔收到家的礼物非常开心,我们来庆祝小兔的生日吧!请小朋友用动作表演我们刚才做的礼物,看谁表演得精彩。(如看作业纸,看到红蜡烛拍手、看到黄蜡烛点头)

师:生日会结束了,我们排队乘车回家喽,司机叔叔又提出要求,我们排的队伍要和来的时候不一样,怎么排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选中一种规律,如按照两男两女排队,听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也是在做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提高的。本次活动以“小兔过生日”为线索,将规律渗透在生活情境之中,设计的排队上车、欣赏美景、猜礼物、做礼物、表演等活动,为幼儿搭建了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主动学习的平台,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规律、理解规律,主动建构相关的数学经验。排队上车、欣赏美景是前奏,激活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礼物、做礼物是活动的主体部分,礼物中隐藏的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动手做加深了幼儿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动作表现是升华,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形式(有规律地动作)。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一、导入。

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二、展开。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3、请幼儿进行操作,比较正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

要求:请幼儿比较边和角的不同。

提问:正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三、结束。

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1.幼儿感知7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根据数字和图形标志匹配相同的图形。

3.知道做客的基本礼仪,体验做客的乐趣。

1.课件;

2.幼儿人手一盘鱼;

3.幼儿人手一个手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根据数字在操作板上贴相应数量的盛满小鱼的盘子,并且根据手环上的数字贴相应数量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准备去做客。(复习7以内的数数)

1.交流做客的礼仪:

师:今天倪老师要带你们去猫妈妈家做客!你们一定很开心吧!那我们去做客要注意什么呢?(懂礼貌)什么是懂礼貌?看见猫妈妈要打招呼。那还要带些什么呢?(礼物)带什么礼物呢?(鱼)是呀,猫妈妈最喜欢吃鱼了。

2.准备礼物:

幼儿讲述自己盆里的小鱼个数,并一起验证。

师:礼物准备好了,我们准备出发啦!(音乐:欢乐舞。教师带领着幼儿绕着教室走一圈)

二、去做客的路上。

1.出发前的准备。

师:在出发之前,老师可有个要求:你们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2.去的路上。

依次出示课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幅图:

教师随在着画面的变化提出不同的问题。

第二幅图:一座小桥

第三幅图:二座蘑菇亭第四幅图:草地上有三座房子

3.小结:小朋友想一想,去猫妈妈家经过了哪些地方?出示相应图片。他们分别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有一句完整的话来表示。

三、去家里做客。(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学习做客的礼仪:敲门,你好,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

我们给你带礼物来了。

2.给猫妈妈送礼物:

师:我们给猫妈妈带来了这么多鱼,究竟该放在哪里呢?

猫妈妈说:“别急,我这里有好几个数字宝宝,你的盘子里有几条鱼就把盘子送到几的数字宝宝下面。小朋友你会送吗?好,现在先请女小朋友送,再请男小朋友送。”

一起验证一下。

3.猫妈妈也要送礼物给我们。

(1)提出要求:

师:猫妈妈说她收到了礼物非常高兴,也有礼物要送给小朋友们,他要给每一个小朋友送一个手环。但是猫妈妈非常忙,礼物只做了一半,剩下的要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了,做对了,礼物就是你的了。

(2)老师示范做手环。那手环怎么做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手环,介绍材料。上面有什么呢?数字和图形。这是什么意思呢?4和三角形(就是要在手环上贴4个三角形。)

(3)幼儿操作:指导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看清楚数字和几何图形。

(4)交流:我做了几个手环,数数有几个什么几何图形。

三、结束

师:时间很晚了,我们要准备回家了,和猫妈妈说再见吧!(音乐:欢乐舞)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1、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

2、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师"我的一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游戏速度逐渐加快。

4、猜纽扣(可用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儿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手上,先看一只手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粒纽扣。

5、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一种声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儿随即附和,要求两人发出的声音次数(或手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一总数。该游戏也可让幼儿两两一对合作玩。

6、拍电报--三人一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比拟为拍电报。先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数,拍的同时嘴里发出"嘀"声。

7、邻居手拉手--幼儿每人带一个有1-10的胸卡,听音乐四散走,音乐一停,立即找到比自己大1和小1的数字,三人手拉手。

8、接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儿5张。由一幼儿任出一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一边,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谁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

9、数学娃娃找朋友--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造房子--在地上画有数字的楼房一幢,三角形的房顶上放一只盒子,上插小红旗若干。

玩时从格子"1"开始,每个格子都要走到,可以不按顺序。走时,碰到单数必须单脚跳进这格,碰到双数则双脚跳进这格,最后一个若是单数则单脚站立取红旗。在此过程中,若跳错动作则主动退出。

扑克配对--把牌做成不同颜色的三组(分别是实物组、点卡组和数字组)各十张为一套。一人拿一组,三人同玩,商量确定先出牌者,先出牌者随机出牌,其他两名幼儿必须出相同数量的牌,全部出对就把三张牌放一边,出错牌者必须把先出的牌也收回,以谁先把手中的牌出完者为胜。

12、扔扣子--。

将废旧盒子或空罐头放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划一条线,这条线离空罐有适当的距离,可以事先试验一下,找出适当的距离,对孩子说:"站在这条线后面,一次扔1个扣子,看你能把多少颗扣子扔到盒子里去。"当所有的扣子扔完后,数数盒子里的扣子,那就是孩子的成绩,然后,把所有的扣子倒出来放在一起再玩,看孩子最多能扔中多少个扣子。

按行进路线跳格--在地上画三至四个格子组,每个格子里写上幼儿刚认识的数字(每组书写顺序可不同但不能有重复,幼儿易认错的多写些)。幼儿分成三至四组扮演小兔等会跳跃的动物,分别站到要跳得格子前。请每组幼儿随机抽取本组所有幼儿的行进路线,如8376,并让本组全体幼儿准确记住。

听口令同时从格子行动,跳错必须回到起点重跳,跳完者跑回来轻轻击本组下一位幼儿的手心后下一位幼儿开始行动,先跳完的一组为胜。

14、猜猜少了多少--教师出示实物若干,让幼儿记住数量,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掉一部分后再请幼儿看看现在还有的数后猜猜少了多少?并说说怎么猜的。

15、扣碗猜数--先请一幼儿数一数扣子说出总数,然后将其扣子一只碗下,同时从碗中摸出若干颗给幼儿看,然后请其猜一猜碗中还有几粒扣子,说一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16、扑克牌凑数--将牌"洗"好,每人各分相等的张数,老师与孩子同时出一张牌,谁将两张牌上的数相加的和说的又快又对,那么牌就归谁,谁的牌先没谁就失败。此也可算减法。

时钟时钟几点啦--教师准备若干个钟面模型,分别是整点状态。师指某一钟面:"时钟时钟几点啦?",幼儿就根据情况发出"当、当、当……"的声音,然后说出"×点啦!"。

就提高了。用小木棒摆图形,既可促进思维发展,有使幼儿对10以内的数加深认识。幼儿积极、大胆形象摆出了三角形、四边形、星形、圆形(不太规则),有些想象丰富的幼儿在图形中摆上五彩的星星,图形美极了,开阔了幼儿思维。

课后抽查幼儿的10以内读数,还有3个不能正确读数。如果我再上这节课,这三个幼儿要作为重点教育。还应多加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多关注后进的幼儿。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孩子们经常会对老师或同伴说:我发现养殖角里的小房子是三角形的,我们吃的桔子是圆形的,我们教师的门是长方形的,为了使孩子进一步对图形有所了解,激发兴趣,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说、看、寻找,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加深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1、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图行拼成的作品。

3、图片一副,小动物卡片。

4、音乐磁带《郊游》、《划船》音乐、录音机。

1、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太阳公公咪咪笑,花儿草儿弯弯腰,今天天气真正好,小动物出来玩了?

(2)师:有那些小动物要到公园去玩耍?(依次出示小兔、小鸭、小猫)它们还带了许多好吃的点心,请家仔细看看有什么形状的点心?(互相讲,个别讲)(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它们放好了点心背好了小包出发了!放歌曲《郊游》。

(3)钻近几何图形门。

a师:看公园的门多神气!这些门的形状棒吗?有什么形状的门?

b“小动物们造了自己喜欢的门进了公园。”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从什么形状的门进了公园。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引言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1、从操作中探索9的分合(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1)笑脸娃娃捉迷藏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咪咪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数学游戏教案

1、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3、教师与幼儿一起在统计表格中记录每组幼儿的统计结果,统计喜欢每种吉祥物的总人数,发现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数学游戏教案

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水果的整体与局部的对应关系,复习"4"以内的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常见水果。

2、材料准备:ppt《好吃的水果》、菠萝一个、水果整体和局部图片、操作纸盆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小水果卡片。

一、说一说、猜一猜。

1、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水果,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二页,菠萝局部(继续播放,出现更多局部,直到幼儿猜出完整的)。

2、摸一摸:菠萝的皮是什么感觉?(拿出菠萝请幼儿逐个摸一摸)小结:菠萝的外面的皮是一块一块的,上面还有许多叶子,摸上去是硬硬的、刺刺的。

3、找一找:菠萝找朋友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示三种水果的局部菠萝宝宝要找和他一样的朋友,这三种切开来的水果哪种是菠萝宝宝的朋友。

媒体操作:继续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现其他两种水果。

幼儿讨论:还有两种是什么水果,他们切开来像什么?

小结:还有两种水果宝宝是橙子和杨桃,他们切开来的样子都不一样,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一朵花。

二、水果宝宝找朋友。

1、我们一起来选水果,请你们每人挑选一样你喜欢的水果。

2、你们选了什么水果?

小结:你们的水果有的是整个,有的是切开来的。

3、游戏:水果宝宝找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水果宝宝找朋友的游戏,现在要请你们去找和自己一样的水果宝宝手拉手坐下来。

4、共同检验(请幼儿两两介绍找的水果名称,如:我们是西瓜)提升:两个切开来的水果都是橙子,但是他们切得方法不一样所以切开来的样子就不一样)。

5、问题:我们今天认识了整个的水果宝宝和切开来的水果,数一数有几种水果宝宝?

三、做水果色拉。

1、幼儿讨论:这里有了这么多水果,这些水果可以怎么吃呢?(剥着吃、切开来吃、榨果汁、做果酱)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我们一次吃到几种水果,把水果做成色拉。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四页,出示水果色拉。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盘子以及卡片。

小结:这盆水果色拉需要1个橙子、五片西瓜。

媒体操作:继续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正确答案。

3、幼儿示范:请一名幼儿上来拿拿看。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指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5、共同检验,我们一起来看看选的水果对不对。

6、游戏:做色拉。儿歌:拌拌拌,拌色拉。苹果草莓放进去。(手中有这样水果的幼儿站起来做拌色拉的动作,反复进行3~4次)。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在平时“小超市”的游戏中,我发现幼儿能熟练地唱数,可若要挑战他们,进行一一对应地默数,就会遇到问题了。如默数到“5”,报出的总数常常会是“6”,其实这是幼儿不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是集合的总数,不理解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幼儿学习某些概念是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依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开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题,设计了“听声音数糖”的活动。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采用的默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反复练习让孩子明白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在活动中更添加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多一”或“少一”,并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开展。这也是此活动中的一个创新点。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一”或“少一”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参加活动。

1、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我们要比比看哪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须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才能大声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的是几颗糖,并要及时验证)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大声站起来回答

设计意图: 此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熟悉游戏玩法和规则,学习默数,并在游戏中通过检验,

反复感知和理解最后一个数词是代表一个集合的总数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的板板,上面有数字哦,我们一看是几呀?”

(老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孩子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这次游戏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3、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默数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数数方法,但因为其具有“神秘性”,所以幼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听完数字后不能马上报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后才能去踩相应数字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更加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扔了几颗糖,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要跑道比这个数字多一的板板上,站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她哦。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一”的游戏。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细听声音。

2、老师说“开始”,小朋友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设计意图:第一则玩法让孩子熟悉了规则和玩法,第二则玩法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种玩法中让孩子尝试体验“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个活动贯穿着“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孩子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数学游戏教案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数学游戏教案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经验准备:幼儿一学过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

学具:《幼儿用书》p34页。每组雪花片若干,幼儿人手一支笔。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2、教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3、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4、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3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2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特别是“—1”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3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学习数物对立,比较数字的小,学习6以内的加减法。

磁性钓鱼竿若干,写有数字或式题的纸小鱼(上别有回形针)若干,鱼塘背景图一幅。

1.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4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鱼池。

2.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1或小1的鱼池中。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到4号或者2号鱼池中。

3.根据钓到的鱼的身上加减式题,把鱼放入相应得数的鱼池中去。如: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1+2”,就把鱼放入3号鱼池;钓到的鱼上写有式题“2-1”,就把鱼放入1号鱼池。

数学游戏教案

1、认识扑克牌。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牌面和花色。

2、游戏:少了哪个。

小结:这些排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师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请幼儿任意抽调一张,并请其他幼儿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数字,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

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些数字(9和10)更大了。

一、尝试用提问的方法,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在20张牌中选定一张牌藏在心里,请幼儿猜猜看是那张牌。幼儿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小结:既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2、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一、选材贴近生活,《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王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另外,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平时经常玩拼图这个经验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习、发现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基本上涵盖了情感、知识和能力,符合《纲要》要求。

三、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材料的提供上体现了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记录、去思考、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

四、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很好地展示了活动的每个环节,即认识图形,激发兴趣―拼拼图形,记录结果―二次操作、多种组合―交流分享,总结延伸。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体现数学教学特色,如演示法、操作法和记录法等。

六、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能较好地采用个别、集体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1、在二次操作中,教师是要求让幼儿在选定一块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组合,幼儿操作后,教师也可以作一下简单的记录,以便幼儿能更清楚的掌握其中的规律。

2、在幼儿操作拼图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幼儿在快乐的拼图中感到轻松感。

3、两张记录表的制作上,是二合一的。第一次操作之后,让幼儿自己把记录表1撕下来。在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撕的比较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忙,这就间接的造成了时间的浪费性。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

1、知道加法含义,初步理解加号,等号和数字的算式中的意义。

2、在游戏中积累加法运算的经验,感知加法的有用性。

3、积极主动地和同伴合作,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废旧报纸,每个幼儿3张。

2、各种颜色的彩笔幼和人手1盒,透明胶或双面胶。

3、记录表

4、幼儿用书。

1、游戏:“作圈圈”。

(2)教师:请你们找个同伴,两个人一组做三个圈,你们要先商量好谁做1个,谁做2个,然后像老师这样把报纸慢慢地卷起来,圈成一个圆筒,然后用透明胶或双面胶把这个地方粘住,再把两端接起来,在外面裹几圈透明胶,这样圈就做好了,然后任意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涂在圈圈上。

(3)教师:做好圈后要在表格里记录,像这个表格一样在左边一栏写上你的名字或用图案代表你,在中间一栏记录你做了几个同,在最后一栏涂上你做的圈是什么色的。

(4)幼儿制作圈圈,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并学习3以内的加法。

3、打开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1)教师讲解题目意思和做题方式,并指导幼儿答题。

答完题请幼儿读一读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