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与翻译的论文(模板17篇)

时间:2023-11-27 06:57:36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范本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供借鉴的样板作品。通过学习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范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体和写作风格。怎样写一篇完美的范文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写一篇完美的范文需要注重观察和思考,能够抓住重点和亮点。完美的范文应该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

2论题观点的来源及论文的总论点:

在互联网上有一条新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文章的标题是这样的:《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网络热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可谓出人意料,并发人深思。本人想通过此新闻透露的信号进一步分析网络语言对秘书写作的影响并具体提出网络语言在秘书写作上的应用问题。

3论文结构。

3.1为什么要在秘书写作中运用网络语言。

3.1.1.1网络语言的特点及优点。

3.1.1.2网络语言的使用人群及影响力。

3.1.1.3网络语言的新变化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

3.1.2秘书写作的语言方面需要创新。

3.1.2.1秘书写作语言方面的创新与网络语言的关系。

3.1.2.2秘书写作语言的来源与网络语言的关系。

3.2如何在秘书写作中规范使用网络。

3.2.1对待不同的写作文体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3.2.1.1公务文书中网络语言运用要谨慎。

3.2.1.2新闻稿、消息等宣传性文体可多用。

3.2.2不同的阅读对象,网络语言可以与运用程度可不同。

3.3结论。

网络语言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用语,淘汰了那些陈旧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它更能反映我们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秘书写作的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要与时俱进。不过在秘书写作中网络语言要规范使用,目的便于读者阅读,准确有效的表达写作意图。

英汉习语文化翻译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泛读课中的应用。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的双关语的翻译技巧。

怎样提高英语口语。

论灰姑娘中神力的象征意义。

中美商务谈判中通过“面子观”分析恭维语。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

解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里夫性格形成的原因。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

外交翻译中的语言的准确性探讨。

珠三角企业的诚信危机与信誉重建。

坏消息商务英语函电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从逍遥骑士看美国反正统文化-嬉皮士。

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原因分析。

xx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调查。

中国古诗春怨英译对比赏析。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悲剧原因分析。

探析西方洋节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在跨文化的视野下看英语商业广告的语言特色。

影响直译与意译方法选择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

解读飘中斯嘉丽的个性和命运。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小说秀拉中的存在主义探析。

中英禁忌语比较。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理想主义的破灭。

埃德加爱伦坡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中的恐怖气氛。

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解决。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

爱默生论自助中的个人主义。

简•爱的爱情观。

翻译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二语限时写作句法特点研究。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黛西物化的原因。

从跨文化视角看中美养儿观念差异。

认知策略在初中课堂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南京地铁公示语英译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语用预设和大学英语听力。

通过课堂观察探讨高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技巧。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委婉语的时代性。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广告双关语。

外交辞令中模糊策略的应用。

英语权威词典语音标注研究。

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象征手法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对初中二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

用情景教学法教语法--xx中学个案研究。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及其引申意。

翻译中的反向思维---以英汉反译为例。

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技巧。

论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中的极乐至福精神。

小妇人中的性别语言差异分析。

从禁忌语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紫颜色中莎格?艾弗里的多重角色。

初中学生英语课堂焦虑调查—xx中学初三年级为例。

五四时期翻译对汉语语言的影响。

背诵课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新闻标题的修辞手法及修辞特点研究。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

金色笔记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家族相似性对介词教学的研究。

but的用法与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口号的汉译。

从语言经济原则视角看报刊标题中的歧义现象湖南方言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红字中玫瑰的象征主义_英语论文。

论白鲸中的象征要素。

中国菜名的命名及英译。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

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央视公益广告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析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之比较。

中美社交礼仪比较分析。

分布式认知理论下的英语移动学习研究。

归化与异化翻译。

互文性视角下的新闻语篇分析。

广告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

论文摘要: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独特的影响,因此在语言的学习中,要针对其特点,采取对应的方法。英汉对比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1引言。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不可避免地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促进语言的学习,此现象为母语正迁移;而不同之处将阻碍语言的学习,此现象被称之为母语负迁移。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发挥其有利的影响,降低其不利影响。因此英汉对比研究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产生迁移作用,这是被语言学家所证实的事实。odlin这样定义语言迁移,它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学习者先前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引起。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二语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之为正迁移,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阻碍二语的习得,称之为负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先前习得的语言,一般是母语,已经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牢固的基础,这一特点给二语习得带来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英汉不同之处的对比就变得尤为重要。

3.1本体对比。

3.1.1大小写方面。

在汉语中,我们不用考虑汉字的大小写,因为汉字不存在大小写的区别。而英语的字母则不同,有大小写之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由于大小写概念不强,母语的不区分大小写的印象又很深,因此很容易在此方面出错。英语中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是必须要大写的,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书名等。

3.1.2标点符号。

英汉语在标点上有些是不同的,如句号的写法。英语是一个实心的圆点,而汉语是一个圆圈。汉语中有书名号,英语中用引号,或斜体不加标点。汉语经常使用逗号,直至一个大句子完成,英语中一句话完后,就必须用句号。而且在相同的位置上,英汉语的标点使用也不相同,如书信的称呼后,英语里用逗号,汉语中用冒号。

3.2词法对比。

3..2.1名词可数性对比。

汉语中的名词没有可数与否的问题,而英语中则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因此,在区分词的可数性时,往往受母语的干扰。如汉语中可以说“一件行李”“几件行李”,“一张纸”“一个面包”。这些都可以被看做可数的,加上量词。而在英语中“luggage”“paper”“bread”都是不可数名词。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要打破汉语中名词的这些属性,建立起新的知识框架。

3.2.2动词及物性对比。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构成,在词后加“er”和“est”,二是两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形容词的构成,在形容词前加“more”和“most”。而汉语中没有音节的概念,所以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都是在形容词的'前面加“更”和“最”。并且有些形容词在汉语中是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如“更优秀”“最优秀”,而在英语中,对等词“excellent”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在这些词上,要特别记忆,不要受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4.句法对比。

4.1主谓一致。

英语中在构成句子时,谓语动词要求必须和主语单复数保持一致,如第三人称单数时,一般现在时的谓语动词要加“s”。而汉语中,主语的单复数时使用的谓语动词都是一样的,如“他写作业”和“他们写作业”,在谓语动词“写”上是看不出主语的不同的。英语中动词后面的人称代词要求用宾格,如“askhim”,而不能用主格“he”,在汉语中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在数和格上,一定要和汉语区分开,要特别考虑这些方面的不同,通过对比进行掌握。

4.2句子成分的位置。

4.2.1状语成分。

虽然英汉语中句子的主要结构是一样的,都是主+谓+宾。但是构成句子的各种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位置却是不尽相同的。汉语中一般把时间状语放在句子最前面,如“昨天,我们去看了电影”,而在英语中则倾向于把时间状语放在句末,如“wewenttoseethefilmyesterday”。有些词的位置是必须注意的,如汉语中我们说“我非常喜欢音乐”。程度副词“非常”放在被修饰动词“喜欢”前,而英语句子中,“verymuch”一般都是放在句末的。

4.2.2定语成分。

在英语中,短定语前置,长定语,一般是定语从句,后置。而汉语中,不论定语的长短,一律前置。这会使学习者在使用定语时,不符合汉语习惯的长定语,就会被拆分成短句来表达。在碰到长定语时,学习者应避免使用短句表达,改用定语或其他从句,这样既符合英语习惯,也提高了句子的水平。

5结语。

在英语学习中,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既符合学习者理解力和认知力强的特点,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记忆力,弥补他们记忆力下降的不足。同时通过英汉对比,就可以加大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这正如吕叔湘所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可见,英汉的对比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英汉学术论文标题对比研究

在以往学术论文语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这一亚体裁提出了它的研究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对英汉论文摘要进行了分析.根据学术论文摘要的交际目的'与功能,作者提出了英汉学术论文语篇的宏观结构.结构中各语步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同时他们又都是为了实现学术论文摘要的总体交际目的服务的.英汉论文语篇各自的宏观结构表明的是英汉学术语篇所要取向的不同的潜在的抽象的结构,它反映了中西方人们潜意识中的不同的文化观念.

作者:邓丽娜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武汉,430011刊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年,卷(期):“”(33)分类号:h059关键词:学术论文摘要交际功能宏观语篇结构对比研究

英汉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摘要:自对外汉语学科成立以来,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中国文化的正面输出,对外汉语的教学管理无疑是应该思考的一大教学板块。语言是文化的传声筒,词汇又是语言系统中的基本材料,只有把握住词汇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推动对外汉语的发展。本文将从词汇对教学管理的作用、词汇教学管理现状、词汇教学管理策略研究三方面出发,以汉语颜色词为例,对词汇的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力求在词汇的教学上有所创新,从而带动对外汉语教学管理上的突破。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颜色词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1词汇对教学管理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历来对汉语词汇的研究见仁见智,使词汇的研究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尤其是针对汉语词汇如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的实践,无论是对外汉语课型中的综合课、会话课、听力课,或是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一员,更是一条文化的血脉,是它收藏着人们的审美喜好,保留着地域的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的图腾和信仰,词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借助这一工具,我们才得以进行交流,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处在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往往无法通过片面的理解来获得全面的内涵信息,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管理当中,仅仅只注重传递词汇本义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词汇内在的象征意义的教授,理应成为词汇教学的侧重点之一,这是由词汇的地位和其对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所决定的。研究词汇,继而探究如何正确全面地进行词汇教学,对对外汉语的教学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词汇教学管理现状。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该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外汉语当中的词汇教学部分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改学科建立之初教材不完备、师资力量匮乏、基本投入不充分等情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一些矛盾和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在词汇的教学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当硬件设施已到达较高水平,下一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应该转向内在的教学管理,只有改变词汇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成功的实践进行和反思,对外汉语的教学才能继续保持方兴未艾的态势。现阶段,词汇的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教学方法单一。

2.2文化比重不足。

3词汇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词汇形成和使用包含着物体本身、人类和社会历史三个方面。因此在教学当中,寻求良好的词汇教学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3.1教材编写和教学工具的设计。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工具,教材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课程的走向。教师在授课时按照教材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制定教案从而组织教学。在目前通用的几种教材如《发展汉语》《成功之路》中,在词汇部分的编写上已经到达较完备的程度,但是其文化部分仍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在此基础上,教师就会对词汇内涵的重要性判断失误,從而造成学生知识的缺失,在词汇使用时出现交际障碍。建议在教材中提高文化的比重,如在颜色词的部分,明确道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指明因为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诸多影响,表现在颜色上的理解,感受,表达和使用也千差万别,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诸如此类,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文化教学更具系统性,制定统一的大纲,将词汇的文化意义作为独立的教学部分而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教材编排还应该由易到难,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水平层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改变词汇编排的现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缺陷。根据教材所分的初、中、高三个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目的、学习阶段、学习基础来确定词汇教学的内容,准确把握词汇编写的广度和深度。

在教学工具的设计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提供了新视野、新思路。教学课件的运用使得对外汉语课堂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境。因此提倡将直观的视频手段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方式相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同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工具性作用。

3.2词汇文化内涵的讲解与实践。

词汇的教学如果单单学习词汇的音、形、义,是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还应该加入用的部分,即文化内涵的讲解与实践。笔者认为,这也恰恰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管理的盲点。许多学者和对外汉语从业者往往将词汇的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小部分来考量,在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有限,文化占比较少无可厚非,但是在中高级阶段,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词汇的讲解中进行文化的渗透,如在颜色词红、黄的讲解当中,应该告知学生红、黄二色本身带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中国的民族特征,红色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颜色,而黄色也是一种中华儿女有着长盛不衰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颜色。如果不强调词汇的象征意義,汉语学习者就容易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偏误或文化不理解等问题。只有体会了词汇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对外汉语的课堂的内涵才得以深化。

通过词汇当中的文化讲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丰富对外汉语的课堂,促使汉语的学习者增加对中国社会文化的了解,把握住文化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在跨文化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词汇,有效减少误会和矛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不仅有利于我们科学地宣传汉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对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跨文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有正面帮助。

3.3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对外汉语学科逐步摸索出一系列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法,确定了较为通用的一些教学模式。然而,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创新,还有许多新兴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去应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管理。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对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提出的要求。考虑到教授的对象均为外国学习者,且年龄阶段、汉语基础、心理特点各不相同,针对认识、技能、技能三大领域,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摒弃传统的较为固化思维的教学方式,采取形式多样的,较为灵活,易于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当中,不仅仅充当传授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有时也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将适当将主动权交由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来讲解他们所理解的词汇,包括词汇背后的文化,引导并启发学生对词汇的认识,加深其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对外汉语教育是光荣的、造福于时代的事业,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它的新期待、新目标。词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词汇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开放的、包容的。词汇的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当在我们对词汇进行教学的时候,只重本义和语义,而忽视了文化的教学,那就会造成偏误和误会而贻笑大方。

通过进行探讨,对对外汉语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对外汉语教育的管理上,只有分析现状,反思教学,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对外汉语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中国文化才能通过对外汉语这座桥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月荣.红与red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

[2]杜舒.中西色彩词文化内涵及对外汉语教学探究[d].河南大学,.

[3]王朱芳.汉英语基本颜色词对比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1.

英汉翻译主位理论的论文

最早对主述位理论做出贡献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修斯,他把一个小句划分为主位、述位及连位。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主位。

他认为主位是话语的起点,述位是对主位的解释及补充,而连位起到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作用。此后,韩礼德对其划分加以完善,最后提出主位述位理论。本文将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加以研究。

主位的分类。

主位是话语的起点,往往表达的是已知信息。根据主位结构本身的复杂程度,韩礼德将主位分为以下几类: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及句项主位。然而,胡壮麟、朱永生等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一书中,只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他们认为韩礼德所说的句项主位在本质上也是单项主位,因为句项主位通常只包含概念成分。此外,根据有无标记性,还可分为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

(一)单项主位。

胡壮麟等人认为,单项主位是指那些只包含概念成分而不包括人际成分和语篇成分的主位。通常,这些主位由传统语法中所说的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者介词短语充当,在数量上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此外,如前所述,句项主位通常指包含概念成分,所以小句也可以是单项主位。

(二)复项主位。

与单项主位不同,复项主位通常包含一个以上的语义成分,即概念成分、语篇成分以及人际成分。其中概念成分指的是主题成分,在句子中必不可少。另外,如果三种成分同时出现在主位结构中,那么它们的排序如下,语篇成分在前,人际成分次之,概念成分最后。

(三)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

判断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看充当小句主位的成分是否与传统语法中所谓的主语一致,如果二者合一,则该主位为无标记主位,反之,则为有标记主位。有标记主位的使用主要是起到强调某个成分的作用。

英汉翻译主位理论的论文

摘要:此外,现在许多的大学生都比较热衷过西方的节日,例如圣诞节,这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耶诞日,因为西方人把12月5号当做耶稣的诞辰来庆祝,随着英语的学习,同学们对西方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在每年的这一天好多学生都会装扮宿舍,装扮圣诞树,并相互分发礼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是世界上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拥有着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举足轻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大部分国家追求的目标,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这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利弊共存的挑战,如果中国想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发展本国的经济,提高本国的影响力与国际地位,那么学会英语这种国际语言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同时,对于国人来讲,英语的学习对自己自身素质的提高、未来的就业等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英语这一科目,基于比较文学与英语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千年的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向世人彰显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各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各民族的文化在交往过程中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有着“外来的新因素”的加入而呈现不同的内容,所以不同的文化都是处于不同的交流对话中的。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这样,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对话,相互影响,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都会在人们学习的过程中,在人的意识中产生比较,产生影响。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现象。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名字为《比较文学教程》的一本书,作者是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但是这本书里并没有提及这门学科的方法与理论,让这一术语真正流行起来的是一名法国的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一名历史学家,他叫维尔曼,曾多次在自己的讲课过程中和著作中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做出来重要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他,称其为“比较文学之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的70年代以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发展中心是法国。比较文学不仅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的清朝末期,梁启超先生就把我国的黄公度的长篇诗歌与西方的史诗进行比较,类似这样的比较苏曼殊与王钟棋等人都做过,虽有的比较肤浅,但是还是足以说明比较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已经有了开端。而正式的比较文学大约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国出现的,朱自清、钱钟书等人的著作中都出现许多中西文学比较的内容,很有见地,尤其是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被全世界的学者认可,认为是比较文学史上的大事。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到比较文学在世界文学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好,所以老师会大部分使用英语教学,遇到十分难以理解的内容会使用母语也就是汉语来加以解释。众所周知,英语属于第一大语种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仅次于印欧语系的汉藏语系,二者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英语是屈折语体,词内有着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内部曲折变化,而汉语则与之相反,没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内部的附加成分。

虽然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差别,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和沟通的工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随着中西之间的不断交流和发展,语言自身也随之而变化,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英语和汉语有更多的接触,在各自的发展中,不断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彼此所需要的因素完善自我的发展。例如词汇发面,茶文化是指饮茶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精神、茶艺等,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16世纪茶被葡萄牙人从我国的澳门带进欧洲并在16世纪末进入了英语,tea这个词是闽南语的音译,而闽南语起源于福建的泉州,而福建又是著名的乌龙茶的故乡,有着一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自从tea被英语借用后,茶逐渐被英国人喜爱,许多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文雅,会在家中特辟茶室,而且此后以tea为词根,构成了许多的复合词,如绿茶是greentea,红茶是blacktea等,我国的名茶也越来越多地被英语借用,功夫茶为congou,武夷红茶为bohea等。文化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明末清初时期,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多,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加深,一些有志之士将大量的英语词汇引进汉语中,而在“五四”时期形成的翻译外国文学的风潮也引进大量的英语词汇,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大门全面打开,西方文化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对中国产生影响,涌进大量的英语词汇。汉语中的一些词汇也是源于英语,吸收了他们的音译或意译,如英语中的sofe被译为沙发,typhoon译为台风。借用一些外来词汇有些时候会让言语表达得更加清楚,起到简练语言的作用。例如现在在电视中人们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召开会议时围圆桌而坐,这被叫做圆桌会议,“圆桌会议”一词就是借自英语“roundtableconfence”,是指围绕圆桌召开的会议,大家围绕桌子而坐,没有上下级、主次等分别,人人平等,来源于英语民间故事《亚瑟王传奇》,故事中的亚瑟王为了让自己的手下不产生尊卑感,相互之间不要有等级方面的矛盾,所以每次召开会议时就让所有的武士坐在圆桌的周围,彰显人人平等,所以提到圆桌会议人们就明白了这是一种平等交流、对话协商的会议。对英语词汇的借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去一些词汇的借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发现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习语在形式和意义上非常相似,甚至有些词汇与习语可以说是完全的相似。例如汉语中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英语中为“likefatherlikeson”,汉语中形容人多嘴的长舌,英语中为“alongtongue”等,英汉中这种现象不胜枚举。刚才举的例子都是形态和意义上十分相似的,有些词就是英汉的直接翻译。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一定程度对学生理解和学习英语有着很大的帮助,英汉的对比会使得学生在理解英语的基础上加快对英语的记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方面语言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另一方面文化也制约着语言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说语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二者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外国人和跨国企业来到中国,为使学生可以适应这种国际化的潮流,大学对学生英语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西方的饮食文化对中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传统饮食比较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而西方对于这方面往往是忽略的,他们比较注重营养的搭配,如果营养充足可以不计较食物的单一、味道的贫乏等。近些年来中国人也开始从营养方面出发来考虑自己的饮食,学着合理科学地搭配食物,满足身体需求的营养。其实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一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都有肯德基的连锁店,以肯德基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在中国风靡一时,好多的学生以吃汉堡薯条为时尚。西餐厅越开越多,拿着刀叉切牛排、举着高脚杯品红酒成为都市生活的潮流。

此外,现在许多的大学生都比较热衷过西方的节日,例如圣诞节,这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耶诞日,因为西方人把12月5号当做耶稣的诞辰来庆祝,随着英语的学习,同学们对西方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在每年的这一天好多学生都会装扮宿舍,装扮圣诞树,并相互分发礼物。看待事情往往要一分为二,西方文化的进入虽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华文化,但正是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我们也发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和不足之处,开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例如各地方经常举行文艺汇演,学校也经常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电视上出现许多介绍各地历史文化的节目以及许多各地美食的纪录片等。所以说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弘扬,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接受影响的同时也在保护和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会在学习中感受到英语和汉语语言上的相互影响,同时通过英语文章的阅读会了解到文化间的差异,通过对东西文化的比较能够更加清楚中华文化的魅力。比较文学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的文学研究,要求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大学的英语教学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解、尊重、包容以及影响。

[参考文献]。

[1]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薛水明.教学中应注意英语汉语的异同[j].文教资料,(12).

[3]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外语界,(03).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英汉语言结构,民族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思维差异两方面分析成人英语学习现状,旨在通过分析目前英语普及趋势,成人学习英语的困难,对应对社会需要出现的成人学习中诸多困惑提出一些启发。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这门学科的形成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近30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对比语言学近十多年来才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

全世界语言分为七大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的历史起源于第5世纪中叶,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英语是拼音文字,是欧洲语言中词汇量最丰富的一种语言。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多,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汉语是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而汉语却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所谓综合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意义(格,数,时等)。英语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之所以说具有综合型的特点,是因为英语中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语态形式;在现代英语中,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不要求性、数、格方面一致了;同时句子的词序也逐渐地固定下来,与汉语句子的词序也基本相似,按主、谓、宾排序。所以,我们称现代英语是正在不断由综合型语言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所谓分析型语言,是指这种语言中的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或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3.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英语语言由于外在形式上是拼写文字,其句法结构要求严格,整个句子以“主语+谓语”为基础,通过从句、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和独立主格等语法结构,使句子不断地拓展延伸。英语注重“形合”,这使得英民族比较喜欢逻辑分析性的思维方式。汉语语言在形式上是表意的方块字,追求的是文本的整体表达效果,讲究行文流畅,重在表意,节奏感强,不太重视句法结构的连贯性和严密性。其特点是意合,这是汉民族受哲学整体观影响的结果。

当前,文化对比主要从三个角度开展。一个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研究词语的文化内涵;一个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分析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此外,文化对比还涉及非语言交际的领域,相应的学科叫体距学和体语学。

词的涵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之外的含义。比如,汉语中“政治”一词难以译成适当的英语,在多数情况下,译成“politics”,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意。因为,“politics”的涵义之一是:“采取欺诈和不正当的手段搞政治活动”(《新编韦氏大学词典》);“在一个集团中进行策划,搞阴谋”(《朗曼现代英语词典》)。在选择合适的英语词时,可以根据汉语上下文,把“政治”这个词译为“politicalactivities”(政治活动),“politicalwork”(政治工作)或“politicalstudy”(政治学习)等。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思维基础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基础思维支持为“辩证法”,而在英语中的思维支持为“形式逻辑”。

(1)辩证法。

汉语语言的主要思维模式是来自于辩证法,而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哲学着作《易经》中的主要思想,其是我国传统文明之一。在我国古代思想中,“阴阳对立”是主流思想,在《易经》中很多文字和语言思想都是阴阳对立的。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太极、阴阳、道”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因此,不难看出,在我国古典哲学思想中,“阴阳两气交感运动为基础的对立统一就是世界”的观点成就了我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很多古典思想的来源都是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在自然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也表现了我国古代思想的直接来源是人们的生活。

(2)形式逻辑。

英语语言形成的思维基础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提出者是西方古代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这种形式逻辑在西方思想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东方人,他们利用便利的海运,商业开展得非常早,因此,数字逻辑对他们来说异常重要,他们往往是“以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因而,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在语言的构成中,这种形式逻辑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是用来辨别句子陈述与事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体系,其就是我们逻辑学中接触到的三段论,三段论的重点在于概念的外延,从外延再进行各种关系的演绎和推理,最终得到客观真理。

正是由于在东西方这种思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在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是以“两点论”为主要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是以“三段论”为主要思维模式。

二、思维根源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

(1)汉语语言同辩证法的关系。

在汉语语言中,无论是句子组成结构,还是语言组成模式都存在着辩证思想的影子。首先,汉语的两分结构。汉语是一种语义句法,力求一句话能够把思想完整的`表达清楚,在汉语中,一个句子通常都是由话题和说明两个大部分组成的,而构成话题和说明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这要看所表达的内容而定。其次,意合语言。在汉语中如果你脱离了语言环境去单纯地分析一个句子的意思是很难分清楚的,也就是说,“汉语句子概念是模糊的,不能够从句法角度十分清楚地加以界定。”因此受辩证思维的影响,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句子形式上是松散的,但是表达出来的内容却是集中的。同时因为汉语语言在语言形式上的限制非常少,所以,其变化性非常大,其联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句子所要表达的“意”,句子和文章的中心线索都是“意”。“汉语这种言简义丰、跳跃式的语感,可以使汉人自由表达,而不会致使语义含混不清。”最后,对偶句。在汉语中这种“对偶句”是我们思维的一种镜像反应,无论是表达何种内容,都可以灵活地应用对偶句。这是我们古典思维中“联系”观点的体现,对偶是用来烘托句子氛围的,并不构成句意组成,换句话说,去掉对偶中的一个句子也不会改变句子愿意。

(2)英语语言同形式逻辑的关系。

第一,三分结构。这是受到三段论思维模式的影响而形成的,三分结构主要指的是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现代英语中各种句型结构都是从该结构衍化而来的,动词通常是英语句子的中心,其就是三分结构中的谓语;而在其前方肯定会有一个施动者,这是句子的主语;在动词之后会存在一个受动者,这是句子的宾语。这种句子构成模式就表达了西方严谨的形式逻辑思维,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句子都是错误的,自然也不会明了地表达出句意。第二,形合语言。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了解到,在英语中,句子如果缺少主谓宾,或者关系不一致,格式不正确等都会导致句子或者文章表达不正确,因此,英语句子具有明显的“形式化、格式化”。英语不同于汉语不受句子形式的限制,在英语中,非常重视布局谋篇,因此对各种连词的使用也是比较多的。第三,三项并列语言结构。英语总是在“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形式的变化形式中进行理性思维的表达,无论是在句子构成还是在文章排列中,总是采用“三项并列式”,就比如段落会分为主题、扩展、结尾等三部分。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同化发展,思维方式也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语言的表达方式自然也会随着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因此,了解不同语言思维根源的差异性在国际化发展的今天是非常有益的,我们的辩证法可以给西方思维带来新的启示,西方的形式逻辑思想也有利于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高效性和客观性。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

选题意义(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选题意义: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悄无声息地步入了千家万户,新兴的网络词句也逐渐以流行语的方式融入到了普通群众的日常用语中。与此同时,近几年来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也引发了种种社会现象,并对传统语言带来了冲击。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流行语,了解其来源、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也就成为当下研究网络语言现象的必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研究主要内容和预期结果(说明具体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结果和形式,如在理论上解决哪些问题及其价值,或应用的可能性及效果):

主要内容提纲:

一、课题的确定: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二、什么是网络流行语。

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网络流行词汇的来源。

(二)网络流行句子的来源。

四、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一)语言学角度。

(二)传播学角度。

(三)符号学角度。

五、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

(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语言的发展趋势。

六、余论。

关键问题: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与发展。

预期结果:借助参考文献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概括归纳出既有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和特征,并基于此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论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的进度与计划):

研究方法:本人已具备查阅文献资料和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在四年的语言文字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本篇文章运用语言文字学、传播学中的部分理论,采用例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进行分析论述,并基于此对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进行展望。

研究进度与计划:

20xx.12.1-20xx.12.31:搜集整理研究资料,了解研究现状,找出突破口,准备开题。

20xx.1.1-20xx.3.1:查阅相关资料,最终确立论文题目,同时开始摘抄、整理所收集的资料、信息,写出论文提纲并开题。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论文

摘要:舞蹈创作过程不仅是人们肢体语言的表达,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传递,这也是舞蹈创作的生命所在。

因此,舞蹈创作需要性格,舞蹈你自己。

本文将从性格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性格对舞蹈创作的作用及表现。

关键词:性格;舞蹈创作;情感;创新思维。

舞蹈来自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现,然后结合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创作出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会发现,同样的舞蹈动作给我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认知,这也印证了舞蹈创作过程不仅是人们肢体语言的表达,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传递这一说法,可见舞蹈创作是有性格的。

著名舞蹈创作艺术家张继刚老师就要求自己“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这是他的创作原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舞者的艺术准则。

因此,舞蹈创作需要性格,舞出你自己。

一、性格对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性。

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创作来源于生活。

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感染力,不同的人跳同一种舞蹈所表现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艺术表现力对于舞蹈十分重要。

不同的人,性格也不同,不同的人跳出的舞蹈可能会相同,但是不同性格的人跳出的舞蹈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比如,所有舞者的性格都一样,当他们跳同一种舞蹈的时候自然没有差异,舞者跳不同舞蹈也是一样,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内涵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与此相反,对于不同性格的舞者,即使是同样的舞蹈,他们也会跳出超出舞蹈本身的内容,给人一种心灵不同的震撼。

世界上不需要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更不需要性格完全相同的舞者,只有各种不同性格的舞者才能创作出不同艺术表现力的舞蹈。

不过,优秀的舞者有着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坚持、积极。

可见性格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性。

二、关于性格与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

(一)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概念。

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是指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舞蹈表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

是舞者通过舞蹈展现给观众的一种视觉和心灵的感受,是舞者将内在和外在的完美融合。

舞蹈来源于生活,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实践去发现,它教会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

学习舞蹈最先要从学习舞蹈的基础知识开始,舞蹈是一门既注重形式又注重情感内涵的学科。

由于舞蹈是来自生活,所以舞蹈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容易理解。

如今的舞蹈,有音乐,有场景,有人物,有诗意,有各种不能形容的美,每一部舞蹈作品都融入了舞蹈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以及人体的美感等,它不仅仅只是对生活的简单模拟,而是将生活的内容高级升华融入到舞蹈中,它来自生活而又脱离生活,它是一种美化了的语言,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需要很强的技能。

只有跳舞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舞者,才能更好地体现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舞蹈分为内在表现力和外部形态,真正的舞者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将舞蹈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真正含义。

(二)性格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我们一般将性格分为两大类,有外向型和内向型。

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沟通,生活积极乐观,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期待在朋友中有一个好的印象,希望朋友都喜欢自己,以别人为先。

这样的人太过看重别人的想法,有时候会忽视自己,久而久之就会迷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甚至不了解自己的欲望和心理需要,以至于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只会跟着别人的步伐走。

性格内向型的人,感情比较封闭,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压抑着,不会太高兴也不会太悲伤,对于人和事过于拘谨,做事优柔寡断,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没有激情,阴沉,但是这类人往往情感比较细腻,做事认真,对于生活善于发现,更容易将生活和舞蹈融会贯通,从而有利于舞蹈创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三)性格在舞蹈创作艺术中的表现。

情感是舞蹈艺术必须有的内容,不同性格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情感,因而在舞蹈创作中的表现也不一样。

性格在舞蹈创作艺术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情感来表现的,而情感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和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的。

因此性格在舞蹈创作艺术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舞蹈通过创造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舞蹈艺术形象来表现情感和性格。

舞蹈里面的情景以及一些形象和场景都是由编导设计好的,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表现,没有生命力和灵魂,要想让这些舞蹈有感染人的力量,不是由编导来设计动作,而是由舞者给予灵魂的,如果他们用心去跳,将自己的情感和性格都通过舞蹈表现出来,观众自然会感受到不一样的舞蹈魅力,那些简单的动作自然会形成吸引人眼球的艺术。

三、性格对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的影响。

(一)性格对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中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影响。

想象是创作的前提,任何一部作品的完成都离不开想象,舞者的舞蹈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要有音乐的想象,还要有人物以及生活情境的想象。

不同性格的人,想象的内容和方向也不同,一个舞蹈艺术家,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方向创作属于自己味道和性格的舞蹈,外向型的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内向型的则会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细腻和感动。

任何精彩的舞蹈表演只能用艺术来形容,它的精彩都有非常巧妙的艺术构思,这就需要舞蹈者有很好的思维能力,逻辑性要强。

如果舞者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编制出来的舞蹈即使技巧再好,动作不衔接也只会成为一个舞蹈中的次品。

对于舞者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性格的培养开始,要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分析能力,从而深化舞蹈的创作艺术表现力。

(二)舞蹈创作需要创新思维。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离不了创造的过程,如果只是规行矩步,只会让自己停留在一个举步不前的地位,不论是自己还是事物都将是原地踏步。

因此,要前进要变革就必须要创造,必须拥有创新思维,一些简单的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舞蹈这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

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思维,而创新的思维是需要我们敢于冒险,从开始就要培养自己善于创新的性格。

(三)良好的性格能够将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是编者和舞者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它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舞者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它有舞者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当于舞者的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

对于舞者来说,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哪一类型的,根据自己的性格创作属于自己的舞蹈,这样就能够将自己的舞蹈创作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了。

四、结束语。

优秀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经典的舞蹈作品及舞蹈形象同样如此。

要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那么创作者就必须要善于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并切身体验生活所带给人们精神的力量。

舞蹈艺术结合了人的思维、情感、性格,不同的性格所展现的舞蹈灵魂也不一样,也就是舞蹈创作的艺术表现力,舞者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格是属于哪一类的性格,弄清楚自己舞蹈的方向,充分发挥舞蹈创作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殷志强.初探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2]蔡霞.试论舞蹈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9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从英汉文化差异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育论文

从大学田径教学在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上不难看出,大学师生应重视大学田径教学,并依据田径运动和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用于大学田径教学,笔者在下文中将探讨新时期大学田径教育改革的对应举措。

当前大学的田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长短跑、起跑技术的教授,应将互动式教学和合作性教学相结合,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田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采用探究性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来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大学田径教学的考评内容不但牵涉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指标元素,还要照顾到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田径项目时的心理素质的考评,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应运用直接考评和间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同时在有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运用上,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考评模式,融合其合理、科学、适合我国大学田径教学实际状况的先进元素,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规范性设计。

1.3、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准以及身体发展状况来对田径课程进行优化。

大学田径教学课程的策划和设立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准和智力水准的高低―――尤其是各类身体素质的实际状况,在此前提下对传统的田径课程进行规范化改良,以适应新时期的田径教学纲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1.4、课程设计多元化、灵活化。

第一,田径课程在国外所有的大学中都是选修课,与其它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项目。虽然田径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塑造价值,但这类运动并非完全适合所有学生。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田径教学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极大助益的,因此,应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第二,在设计田径课程教案时,应使其多元化和灵活化,只有让学生体验到田径课程的魅力,他们才会去认真学习,并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学生唯有坚持一个或若干个体育项目的锻炼,才能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田径项目的设立上不应无目的性的删减某些“危险”运动,例如:撑杆跳、110(100)米栏、铁饼、标枪、长距离障碍跑等等,因为这些运动在大学生中也有拥护者,而其本身亦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美国大学有专业的撑杆跳高“校队”,有许多崇尚冒险的学生将撑杆跳作为自己的常规训练项目。这些所谓的“高危”项目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并且,当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些运动技能以及教练对运动项目进行规划后,其危险性可以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畴内。因此,我国大学应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当开展这些“高危”项目。

1.5、课程内容标准化、正式化。

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可行的,但是对田径运动进行游戏化则不符合田径运动发展的潮流。而国外在初中或小学不设立田径课的原因是:中小学的运动场地、老师素质和学生素质使其无法设立标准化的田径训练课程。而非标准化、休闲化的田径运动则无法体现田径运动的真谛。田径运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发展到如今,田径运动应该更加标准化和正规化,而教练也应将正统的田径技术和战术传授给大学生。我国大学里的田径课程,其思想和精神都是严谨的,它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应现代的大学生。而这一论点对我国大学的田径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1.6、课程交流国际化。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正式形成田径技术交流圈,这使得欧洲的前卫技术和美国高校的商业化模式相互结合,从而令欧美在田径教育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国际间的田径经验交流是极重要的。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是中国目前与其它国家的田径经验交流还未形成一个交流圈,这也正是大学田径项目发展受阻的其中一个原因。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有所增多,但直接的课程交流还很少。

1.7、教学、训练一体化。

我国大学田径课程教学是以田径技术为而核心展开的,其运动观念的树立,可以帮助我国大学生学习到“最正宗”的田径技战术。而正宗的田径技术一方面来源于生物力学原理;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解析。而研究结果表明:与田径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征相符合的技术就是“最正宗”的技术。所以,田径教学不应过于呆板、枯燥或墨守成规,而应使学生了解其物理学原理,激励学生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独门绝技”。也就是说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研讨。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采取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传授和引导。使学生在体验、领悟田径运动并提升田径成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田径运动的真髓。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即是说,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动作方法不进行强制要求。在新历史时期,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已由一些专家率先提出。而在当今社会,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提倡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型要求。田径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一体化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教学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是未来田径发展的大势所趋。

1.8、遵循田径课程的内在规律,调整部分课程的讲授顺序,发挥技能迁移的功用。

因为田径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和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田径项目的开展在大学中遇到了阻碍。为了保障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实施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依据田径项目的内在规律,调整教学课程的教授程序,将所有的田径项目分为走、跑、跳、投等四个教学版块。这样可以使同一环节的同一技术不再重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结束语。

因为田径教育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高、功能强,因此伴随新时期大学田径教学需求和培养需要,目前大学田径教育教学的问题也正在不断涌现。如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是摆在大学师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对于上文所提到的一些田径改革的技巧和方法,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为大学田径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从英汉文化差异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育论文

摘要: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加以重视,适当讲授翻译理论,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翻译能力。文章首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以及我国成功进入wto,世界各国的交往活动与日俱增,对外交流的范围也逐渐宽广。在这样的形势下,翻译人才的缺乏也渐渐凸显出来,并且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也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引起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目前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并非如此,而且翻译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不足证实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尚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是全面落实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的要求体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而且强调了翻译教学每一阶段的标准都是可量化的,并论述了翻译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因此,强化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对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的要求体现,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实用翻译能力的最好途径和必然要求。

2是提高学生英语全面技能的要求。

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的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关系的研究,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其教学重点。当然,翻译教学在同上述几方面教学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相比不及,但是这并非说明翻译教学可有可无或不重要。毫无疑问,它对听说、阅读、写作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假如对一个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翻译绝对是件难事,一个翻译水平一般的学生也不会做好写作。因此教育者应重视翻译教学,特别是要在其过程中加强像翻译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的方面的建设,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后续教育的内在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不仅对他们的基础阶段产生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后续教育。比如在考硕士研究生时,翻译项目占有一定比例,而让考生最担心、最头疼的也正是这个类型的.考题。据相关研究生英语考试结果资料统计显示,翻译是大多数考生的弱项之一,英语分数较低也正是因为翻译水平的薄弱致使失分较多。由此看来,基础阶段翻译能力的缺乏对后期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为此强化大学生翻译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全面技能的要求,也是后续教育的要求。

4是适应市场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加,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同时对其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过去受欢迎的那种单一技能型人才已不再适合社会的要求,社会需要的则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既具有较强的英语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实际运用技能。翻译人才,特别是那些科技翻译人才,深奥的专业知识、偏僻的专业术语,如果没有较高的翻译技能,是难以胜任科技翻译的要求,更谈不上曲尽原文之妙了。因此在大学阶段,奠定坚实的翻译基础,培养实际翻译运用能力,在工作中就能如鱼得水。

1教材建设忽视及测试方法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针对专用的翻译教材为数极少。而现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没有相关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方法等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设置的关于汉译英的课后练习,其实质上是对学生所学的句型、短语、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巩固复习。从翻译能力要求角度来讲,这种练习还算不上翻译,只是针对词汇语法所进行的一种综合练习。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题设置情况来看,在前,根本就没有设置翻译题型,缺乏对翻译能力的检测指标,这无形中更助长了教育者、学生对翻译能力的漠视。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英语教学改革也逐步进行了加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为改变过去客观题较多而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从19开始,便增加了“英译汉”这种题型,此后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增加了“汉译英”。近几年来,虽然四、六级考试题型在翻译能力测试上有所突破,但相对来说显得较为简单,而且在评分标准方面操作性也显得较差。从这些现状可见,翻译教学并没有引起教育界以及广大师生的真正重视,因此不能对英语翻译教学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2师资不足及教学方法欠缺。

翻译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要有较扎实的翻译知识、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才能很好的实施。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育者在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下,英语翻译基础较为薄弱,而且在教学中也极少进行过翻译实践。此外,因为教学任务多,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素质,因此在讲授时,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如果自身就不够重视翻译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再好的教材也无法实现其教学价值。从教学方法上看,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在阅读教学中简单融合翻译讲解,或者是对课后练习的短语、难句进行简要分析,即使针对翻译进行专门的讲授,但教学方法单一呆滞,不得要领,多数教师侧重于讲解技巧,让学生做些有关翻译练习,基本上把翻译课看成了是一种技能课,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语言互相转换意识的培养和不同语言、不同思维特征的揭示及把握,致使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甚至因其大量的练习导致对翻译教学产生厌倦情绪。

3科学的教学模式尚未形成。

人才培养最基本的途径是通过教学来实现,但不同的学科有其符合自身规律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各高校教学在传统封闭性、独立性的影响下,致使翻译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且因其教材建设问题,在教学中理论以及实践所占比例的大小没有标准,这也使得教师往往在教学时跟着自己的感觉进行选取,没有也不可能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此外对于我国历来的翻译教学,因其翻译课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而在教学模式上基本都采用“翻译技巧+翻译练习”。这显然是与翻译教学的内在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特点相矛盾。

1切实转变翻译教学在师生中的地位。

目前翻译在师生中的地位不高是制约翻译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这五方面的综合技能。教学时,除了真正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外,还要深刻认识到翻译能力的培养对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把翻译教学当成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引导、强化翻译在学生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的乐趣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改革才有章可循。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大学翻译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较为明显。当然重实践并不错,因为翻译的根本问题是实践。但排斥翻译理论是不应该的。人类对一种事物的认识从实践到理论是一个普遍规律,理论源于实践,但也可以反作用于实践,甚至影响实践的成败,翻译并非例外。可以说,理论和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不讲理论,但也不能一味地讲理论,纸上谈兵。最可行的办法是在宏观上对翻译理论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再分门别类地带领学生去做大量的翻译实践,从感性到理性,这样学生也容易接受。此外,要对大量的翻译实践进行不断地概括和总结,找出翻译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翻译技巧吧。要想做一个好的笔译翻译,必须有中外文深厚的语言功底。逐步解决在学习外语时母语所起的干扰作用,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深刻全面地了解译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翻译水准。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讲授,切实让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

3构建定位清晰、导向明确的培养目标。

翻译学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正在起步发展之中,我们应当在翻译教学领域进行大胆改革,使之紧跟社会需求。目前由于翻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模式比较单一,长期遵循学术导向的单轨制教学模式已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而另一方面,翻译教学的学科专业特色并不突出,许多中国大学的翻译课程极少与翻译紧密相关,即使开设了一两门翻译课程,也未必覆盖翻译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不能适应市场或学术研究对高级翻译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开设新的翻译专业方向的课程,并随之针对培养目标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如“法律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视听翻译”、“翻译与写作”或“专业性笔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对话传译”等。同时要做到教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并紧跟市场需求。

4创新翻译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我国的翻译教学也应开始与之前的那种翻译式、纯文学翻译的外语教学分离,转为基于现实需要的文本翻译的教学模式。这种翻译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翻译者或口译者,而是为了使所有专业语言研究人员能够具有处理日常的或非正式的翻译的能力,并能够监督公共的或正式的文本翻译的质量。对于在训练时翻译文本的选择,也要是那些在真实生活中可以或应该被翻译的文本,比方说某个特殊的客户所需要的,某个特殊目的所需要的,或是要对某个特殊观众所说的文本,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处理真实的翻译任务了。在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数字、数据的处理,特定时间,人名、地名,文章修改,文化内容等等都可以加到翻译教学课中。德国的杜伊斯堡大学也采用了这种基于现实生活的文本翻译的翻译教学模式。这里的学生只有外语专业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开始翻译工作。

四、结束语。

当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课往往只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辅助课程,这种定位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因此,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变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学术导向的单轨制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运用能力,适应市场或学术研究对高级翻译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论文

摘要:简・奥斯汀的婚姻家庭观的里有女权运动的思维在游动,她认为爱情要建立在尊重与理性的基础上,爱情和金钱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

简・奥斯汀认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女人幸福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婚姻家庭观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在继承英国18世纪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于19世纪初期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扫除了英国文坛庸俗无聊的阴霾,由此奠定了其著名古典女作家的地位[1]。

简・奥斯汀有着大多数女性具有的优雅气质和知性之美,同时有具备可与男人媲美的勇气和智慧。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切入点,旨在分析出她反应在文学作品中的婚姻家庭观。

一、爱情要建立在自尊与物质的基础之上。

不管处在何种年代,位于何种阶层,人们普遍认同物质是构建爱情城堡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把自尊作为爱情的前提。

小说《傲慢与偏见》创造的人物,如简、宾利以及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她们的婚姻里,男人占有着足够的财产,只有这样的婚姻才在小说中获得了圆满的结局,似乎想要传递出“以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才值得女性同胞的追求”。

翻阅简?奥斯汀一生当中所有的创作,似乎每个作品都要表达出这样的思想。

比如简・奥斯汀早期作品《诺桑觉寺》(1797-1798)中的女主人公瑟琳・莫兰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乡村牧师的女儿,她自幼受到哥特式小说思想的熏陶,幻想自己的婚姻也能如小说中女主人公那样幸福。

后来一位富有的朋友邀请瑟琳?莫兰出去度假旅游,在这次旅行中,她结识并爱上了一位出生于富贵家庭的公子亨利?蒂尔,在哥特式小说思维的影响下,她幻想可以与亨利・蒂尔不受社会阶层的限制而在一起,不过亨利的父亲得知瑟琳・莫兰出身卑微后,拒绝并阻挠两人的交往。

简・奥斯汀创作这部作品时年仅26岁,她对当时充斥着英国文坛的哥特式小说不以为然,遂以自身作品中的残酷结局讽刺主流哥特式小说。

简・奥斯汀以现实的生活与美好的小说情节作了强烈对比,以一股清新之气吹醒受哥特式小说影响严重的人们,试图告诫人们要懂得自尊自重,不能妄想没有物质条件就能获得美满的婚姻生活。

在简・奥斯汀所有的小说中,始终以理性的优雅风趣为风格,显示出现实的生活残酷[2]。

二、婚姻中爱情是必不可少的。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非常平庸而且古板,不过他善于阿谀奉承,以此借助权势人物坐上牧师的位置,通过继承伊丽莎白家的财产变得富有。

当他拥有财富和地位之后,向班纳特太太坦露出自己对于吉英的爱意,而吉英的.母亲因为吉英的婚姻已经有所归属,建议柯林斯追求她的另一个女儿伊丽莎白,没想到遭到伊丽莎白的坚定的拒绝:“我的拒绝是完全严肃认真的,你不可能让我幸福,而且我也完全相信,你也决不可能让我得到幸福”[3]。

科林斯没想到以自己的身份向一无所有的伊丽莎白求婚,会直接遭到一次拒绝,他感到十分羞辱,为此他决定报复伊丽莎白,转而立即与伊丽莎白的闺中好友夏洛特成婚。

伊丽莎白觉得不可思议,跑去质问夏洛特为何与没有爱情基础的科林斯成婚。

我们知道伊丽莎白其实代表着简・奥斯汀,她对爱情理智而认真,不会为了金钱和地位就向爱情屈服,她接受不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把它当成可怕的怪物。

其实,每个女人都期许自己能有一个美满而幸福的婚姻,但是她们中的大多数不会为爱坚持到底,最终为了现实或非现实因素而向爱情低头,她们承受不了现实带来的生存压力,宁愿选择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结婚,以此改变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生活,这是简?奥斯丁与夏洛特的不同。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形势如何变化,人们总是乐意将爱情穿插在生活之中,体现在文学作品和思想观念里,人人向往获得真正的爱情,但是他们的婚姻大多向爱情低了头,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能很好地生活,而简・奥斯汀不能,在她的价值观念当中,爱情必不可少,没有爱情她宁可不嫁。

实际上,简・奥斯汀也是这么做的,她终身未嫁,孑然一身。

三、家和万事兴。

1.对长辈和父母的尊重。

当时英国的绅士和知书达理的小姐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尊敬长辈。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男人享有首先继承上辈的财产的权利,由此奠定了男人至高无上的家庭地位。

在一个家庭中,大到达官显贵小到乡野村夫男子拥有的地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动摇不了的。

女儿要想与某个男子结婚,必须先征得父亲的同意,否则就被看作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所以莉迪亚背着家人与维克汉姆私奔,音信全无后,全家人都觉得非常痛苦,因为婚姻没有经过父亲的同意,人们对莉迪亚的行为指三道四,令全家人蒙受不白的羞辱,另外担心维克汉姆在占有莉迪亚后会把她抛弃。

无论古代英国还是中国,父权的根深蒂固还体现在男女婚姻制度的不公平上,男子可以凭借着权贵和地位娶多名女子,女子却必须从一而终;在家族里面,父亲是一家之主,享有决定家庭大事的权利,女子只有选择接受的份;财产继承上也是子承父业,女儿没有继承父亲基业的权利。

其实对待长辈并不是盲目的迷信和听从,通情达理的长辈理应得到晚辈们的尊重和爱戴,但是倚老卖老凭借着自己长辈的身份侮辱和利用晚辈的长辈,我们也要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

父母与子女的平等应该体现在相互尊重上。

小说中,贝纳特太太得知伊丽莎白拒绝嫁给科林斯立马破口大骂,在她看来伊丽莎白为了追求爱情的美满不惜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并且不为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的生活考虑。

不得不说贝纳特太太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们都能找到一个富有的丈夫,不必受生活所迫,因此她告知科林斯姐姐吉英可能将与收入殷实的彬格莱订婚后,立即向科林斯推荐妹妹伊丽莎白,希望伊丽莎白也能嫁入一个富有的家庭。

但她没想到伊丽莎白会断然拒绝科林斯求婚,她跑出去追奔出家门的伊丽莎白,试图劝说女儿改变主意,甚至把班纳特先生搬了出来,让他给伊丽莎白施加压力接受自己不爱的科林斯。

班纳特先生了解女儿的心意,他不想强迫女儿接受不爱的丈夫,因此得到伊丽莎白的感激,一直把父亲放在心中崇高的位置上。

相反班纳特太太固执愚蠢的做法只能让女儿心生厌烦。

参考文献。

[1]徐丹.简・奥斯丁小说的叙事风格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罗卓琳.挑战父权制:简・奥斯汀小说的女性主义评析[d].广西师范大学。

[3]梁承玉.《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叙事艺术[d].郑州大学。

从英汉文化差异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育论文

12月份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调整后的试题变化之一就是对原来的翻译测试部分进行调整,即将原来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这一调整明显增加了翻译部分在整个试卷中的比重,在测试上增大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核,也向承担大学英语授课的教师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训练,特别是段落的汉译英训练,是摆在每一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眼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基本是融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受到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各学校并没有条件为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单独地开设一门翻译课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辅导与训练。

1.1教材跟不上要求。

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接触翻译最多的是英语课文的汉译、课后练习中的单句汉译英和单句英译汉。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课文的翻译也是英译汉的练习。课后的翻译练习有三种:一种是完成句子,这部分已给出半句翻译,要求把剩余的半句译成英语,这和之前的四六级翻译题型是一致的,也往往作为练习的重点;第二种是整句汉译英,也能满足cet翻译的训练要求;第三种是整句英译汉,由于cet不涉及,重视程度不及前两种。如今翻译测试以段落出现,现有课本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暂时不能满足训练要求。

1.2翻译练习相对单一。

之前学生对翻译练习的做法是自己先翻译,随后根据参考译文做对比,即使老师对这部分进行讲解,也只是触及表面,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系统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讲解,更没有时间做各种题材的翻译训练。这就要求必须利用现有条件,适当调整授课各部分比重,把翻译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上来。

1.3教师翻译水平相对不高。

新的变化也对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长期教授大学英语的老师来说,由于没有一直从事翻译教学,自身还需要做好翻译课的补课工作。翻译理论、技巧、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都需要在老师掌握之后再传授给学生。

2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六级考试就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教材的编排要随之做出适当的变化,比如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增加段落的翻译,并且在每个单元开设相关翻译技巧的讲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讲解和练习,方便老师和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老师可以从课外选择一些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段落供学生做汉译英的练习,通过这种具体的材料翻译讲述相关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词、减词等等,并教给学生在段落翻译中还要注重句子衔接、不同文体不同翻译风格的问题。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汉英翻译选修课,选派专业的翻译老师为学生系统讲解翻译理论、方法与技巧以及好的译文赏析,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实践练习。这样做可以满足大批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翻译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手段进项自觉的汉英翻译对比赏析,评析译文质量,让学生在赏析的愉悦中体会译文的美好,增加他们对翻译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的翻译活动。

大量开展与翻译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培养翻译学习的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各大高校英语课外活动多体现在英语演讲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比赛等等,而没有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比赛。开展翻译比赛可以很好提高学生对于翻译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翻译学习中来,以点带面,制造浓厚的翻译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翻译学习。

各大院校可以组织专业翻译教师为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开展系统的翻译培训,从翻译理论到翻译技巧再到翻译实践全方位提高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这样才能迎合四级考试新题型向各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提出的挑战。

总之,翻译作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教学活动切实得到重视与加强。翻译能力的提高不只是针对专业翻译人员,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也是他们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既要坚持以往的单句汉译英练习,也要开展段落翻译的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满足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

成人学习英语不仅是另一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另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对另一种思维方式的适应。研究表明,人类母语保护系统形成越完善,接受外语的内在阻力越大。成年学习者的对比分析能力虽然较强,但他们的逻辑思维已经较完善,语言和思维习惯都已经较为固定,学习语言时在可塑性方面已不如年幼的学习者。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人学习外语难的原因。

1.词义理解困难。

英语中有大量的抽象名词,难以用完全对应的汉语来表达,英语还有丰富的虚化手段,比如前后缀;而汉民族见长于形象思维,喜欢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其词语也没有形态变化。成人英语学习者常常感到英语词义非常晦涩和费解,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帮助理解记忆。英语介词及介词短语多,可以用来表达虚泛的意义。汉语中介词多时由动词演变而来,数量远不及英语。因此,学习者常常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介词,不能灵活掌握运用英语介词。

2.各种从句掌握不牢。

英语重形合,句式结构呈主从扣接式;汉语重意合,句式结构呈流散铺排式。成人学习者往往忽视了这种由思维差异造成的句式特点,学习从句时会顺着汉语的思维,按照汉语的句式结构特点来理解记忆英语各种从句,从而使得他们所输出的英语从句违背了英语的语言规则。

3.把握不住英语语篇结构特点。

由于不同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其语篇组织结构也会因文化而异,因思维方式而异,尽管很多成人学习者掌握了英语语法规则,但因缺乏对英语语篇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敏感性,阅读时便无法清楚地理解英语语篇结构,从而大大影响其理解的准确性;而在写作时,受隐伏型思维方式的影响,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而是用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给以暗示或明示。常常会无意识地把汉语的语篇组织规律迁移到英语中去。

4.翻译写作时中式英语较多。

翻译从表面上看是将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但就其实质来说则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是两种思想倾向的转换。而成人英语学习者在翻译或写作时,在进行语言转换的时候,实际上受到了汉式思维的限制,因为思维是语言转换的基础,思维的差异势必会影响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根深蒂固的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时不在。不少人没有意识到或忽视了不同民族思维上的差异,没有作出相应调整,用汉式思维方式对英语语言进行操作,中式英语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四、结束语。

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其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这种差异是形成英汉两种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根源。语言体现思维方式,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体现,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从而习得更加地道的英语。其次,成年英语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和成人英语教学的对象在整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层次不一、要求各异。在英语学习中,成人学习者若能根据其特定的社会环境需要,针对习得语言,效果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从英汉文化差异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育论文

(一)缺乏市场意识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市场需要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型外语人才,而是专业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情况下,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在高年级才会接触翻译课程,因此课时有限,但学习任务包含了翻译史、翻译技能训练、翻译理论等多个重点内容,所以教学时走马观花现象严重,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在学习时无法找到重点且盲目性较大[2]。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翻译实务,因此学习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二)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笔者对多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细致性研究,发现大多数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位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翻译时以教师的答案为标准,影响了学生自主翻译观念的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的材料均以句子为主,没有培养学生语篇翻译的意识;注重翻译技巧的锻炼,缺乏理论指导。这种教学理念只会使学生在学生中过于循规蹈矩,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教学质量。

(三)缺乏应用能力的培养翻译能力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体现,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总结为以下4点:教材不编、教师不讲、学生不练、考试不考。由此可见,英语翻译教学在英语教学不受重视,在这一教学地位的影响下,就难以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了[3]。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是否能通过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平常的训练也多以考试标准为主,不注重英语翻译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大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却连基本的实用性篇章都翻译不出来,由此可见,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英语的实用性功能,因此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四)师资队伍存在问题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口语教学和英语听力教学不同,英语翻译要求译者必须了解语言、社会、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英语的语法、语言的运用能力。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师大多达不到这一要求,严重缺乏学术训练和职业训练[4]。大多教师都满足精读课程、语法教学的要求,但翻译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