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2 22:14:26 作者:文轩

读后感是对读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和感受的整理和呈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

窗外不时有鸟儿啁啾声,高楼林立间,于我,不啻于一种安静的欢喜。身子略有不适,谨遵医嘱,于是,这个周末,便在家里,难得的清闲下来。

原来语文可以如此美丽。原来教育随笔也可以流淌美丽的诗行。我的心屡次被惊艳到,肖老师的珠玉文章,让我用朝圣的心态阅读都不为过。一节作文课,在肖老师的沉思中,变成了令人迷恋的安静课堂;面对所谓的学困生,肖老师悄悄告诉我们:请给春天一点时间;接受了一节有挑战的公开课,肖老师睿智地写道: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甚至于一个家长的短信,都可以成为生发教育感悟与哲思的源泉,然后就有了一篇读来如沐春风养眼怡心的美文。忽然悟了:如果一位教师能够以这样的文笔去记录,以这样的心态去反思,身列名师不远矣。

原来语文是我们美丽的世界。世间万物,又莫不是美丽的语文。在安静的夜里,一个人,守着钟表的滴答声,读完了这本书。却不忍释卷。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浅薄如斯,为什么自己的课堂苍白无力。原来,我始终把语文和生活生生地分离了开来。总是觉得语文是工作的内容,不是我自己的生活。今天,我忽然明白了,原来,语文,就是我们存在的世界啊。

所以,肖老师把年少走过的悠长小径化成语文,把飘香的酥饼嚼成文字,星光照耀的童年瘦成诗歌,泪水浸润的少年跌宕成小说……在他的眼里,那个植树的牧羊人就是勤劳的爸爸,那个把寒荒的日子酿成春酒般芳香的女人就是妈妈,那个终愿在静默的流年里守得一隅安暖的,是姐姐。那些冷暖从容的岁月,一叶知秋的遇见,落雪纷飞的寂静,悲欢离合的感怀,都是语文啊。甚至,肖老师上的公开课《老王》,那个佝偻的背影,让他想起了刚刚离去的父亲;他上《祝福》,那个白发苍颜、心双目失神的女人,让他想起了家里的老母亲……这样的情感投入,这样的满怀挚爱,怎么能没有感染力呢?想至此,不由得深深惭愧了!自己曾这样的去真情解读过一篇文章吗?曾这样投入地去研究过一篇文本吗?曾这样的去细腻感悟过生活,然后把种种还原成语文吗?就像万物皆可入诗,其实,万物皆是语文啊。只是,我们身为语文教师,却忘记了语文的源头是哪里,原来,是生活。

忽又想到,这样的文字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引起了同为教师的我的共鸣。如果一篇文章,可以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他们也许才能真的有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大多都沉溺于游戏中而无法自拔?因为生活中、文字中,太少让他们得到认可的机会,太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我们可以创造这样的契机,比如创作;如果我们可以引领他们得到更高境界的愉悦,比如读书;如果可以有更多的如果……那么,语文,或许真的就发挥了原本的效力了。但愿今天醒悟的我,可以。

感谢肖培东老师,感谢《教育的美好姿态》,让我发现了你的美——语文。就这样依恋,就这样行进,以最美好的姿态!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教育的姿态》是于漪老师60年的教育心得,为人为学圣经,教师教育经典。

一直对于漪老师充满了仰慕:于漪,上海市杨浦区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动模范,每当看到于漪这个名字,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刚刚读过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就被她书中的思想所折服。其中,她的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和“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漪老师在书里提到,“教育就是’仁而爱人’”,在这本书的第37页有这样的叙述:

教育是一门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讲,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一谈到教育,心里就着急,着急的是孩子。每个学生都是宝贵的,教是可塑之才。

在书中的第60页,于漪老师还讲到:“陶先生讲爱满天下,这不是亲子之爱,这是大爱,大爱就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仁者爱人’,要做一个名师就要做到心中有别人。”

于漪老师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她这样写到:我教了一辈子的课,我深知教师每一节课的质量,会影响孩子生命的质量,你只是操练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三个维度,既教知识能力,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他们以熏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不能耽误他们的青春,这是为师者的一种责任,为师者的一种良心。

读了《教育的姿态》这本书,我为于漪老师的这种“仁爱之心”而感动,我感觉做人就要有大爱之心,学会爱别人,作为教师,就要学会爱学生,我们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千辛万苦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我的收获之二就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书中讲到:校长和书记是这个文化的设计师和引领者,在这里要有拒绝社会上不良风气对我们的影响,怎样才能做到?我没有别的法宝,只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读到这儿,我不禁为于漪老师的谦虚而感动,那么一位令人尊重的特级教师,还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确堪称大家学习的楷模。因为,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我们往往是拿自己的长处比人的短处,结果是越比越觉得自己了不起,高傲自大了还不以为然。

总之,读了《教育的姿态》,感觉自己对从事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后,我要以于漪老师为榜样,辛勤耕耘,做一名谦逊的充满仁爱之心的教师。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

肖培东老师这本书谈语文教学、谈教育感悟,谈人生、谈生活,浅唱低吟,字里行间流露着美。帕克.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我还是粗浅地学习感悟到教育、教学的美好之术和做人、生活的美好之道。

1.耐心、爱心,坚持、思考。

“没有人永远是一块石头,而且,石头也是能唱歌的。”

“不埋怨、不抛弃,教育就是耐心加智慧。”

“教育的幸福不是熬出来的,是爱出来的。”

“坚持就像一条悠长的山路,我们走着走着,走出无限荒凉,又走出无限繁华。”

“天才一定也是勤奋者,但是,他不单单依赖机械的进球记录,而是在内心深处融化了足球的所有灵魂。”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2.简约,凝练,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堂课要想升级,就必须走向简洁大气。”

“课堂要处理好大小的关系:大,用主问题来搭建,在整体上用尽心思;小,进入文字语言的深处去品味,在细节上下功夫。”

3.课堂评价关注过程和态度。

“真语文,还得真评价。真选拔,还要真名次。”

“一个不当的奖励会迷失前方的星辰,一次真实的落后则会催放一路的花香。”

当课堂上不假思索的脱“掌”而出习以为常,廉价了自己也廉价了同学们的掌声。课堂要让掌声“真”响起,掌声里有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掌声外有冷静的头脑、审慎的态度。评价不是最终结论,而是鼓励和点拨,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二、做人、生活的美好之道。

1.谦逊低调。

肖培东老师冲淡谦和、恂恂儒雅,幽默有趣、自信自然,如一株美丽的树,静静地、温和地绽放美好,播撒美好。反观自己,总是很急躁。最美丽的往往最低调。静水流深。安静最有力量。默默地学习修炼吧!阅读,写作,沉淀,积蓄。

2.洒脱高效。

“站上讲台,我是学生的阳光;走出学校,我有自己的幸福。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高效地工作,幸福地生活。把高效积攒的慢时光,给自己爱着的人、爱着的事。

3.同向同行。

“一群人,一群彼此相知的人,可以走得又快又远又安全。”

“人,被需要是一种辛苦,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回馈。”

感谢同向同行的伙伴!读读写写是我们的快乐,相知相惜是我们的快乐,需与被需是我们的快乐!

向美而行,携美而行!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行走的美好!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

我的案头放着肖培东教授的一本专著《教育的美好姿态》。一打开,便不忍释卷。书中肖培东教授用十五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诠释着他的语文生命。尤其是独特的课堂设计,奇特的课堂手法,富有深意的追问,贯穿课堂的朗读竟然都是那样的震撼人心。我也终于明白:原来,这才是语文课堂正确的打开方式。

捧读新书《教育的美好姿态》,我内心的浮躁与萎靡被轻轻地涤荡,肖培东教授的文字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我带向一个神奇的地方。

“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是你的课堂。你是挺拔的,你的课堂就是正直的;你是端庄的,你的课堂就是高雅的;你深刻而有涵养,你的课堂就隽永悠远;你朴素又不失文艺,你的课堂就芬芳却不妖娆……”肖教授的文字简洁、唯美,生动而有哲思,这开篇的文字就足以能够成为吸引我的理由。

我被深深地陶醉了!

我似乎是第一次瞬间发现文字的清丽,语文的美好,课堂的美丽。“你读散文,唇齿间留下文字的芳香;你读诗歌,眼眸里写有飞扬的诗韵;你读小说,世界为你开了一扇窗;你读哲学,人生给你另一种思考。”的确,只有阅读,才能滋养我的干瘪空洞;只有阅读才能稀释我的尴尬无力;也只有阅读才能治愈我的肤浅单薄。语文教学的起点是阅读,而我单薄的阅读只能拼凑出我摇摇晃晃的课堂。

《金色花》课堂上,语文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了训练,留给了作业,读不得法,读不动情,肖教授遗憾于课堂上爱的声音的缺失,他提醒我们在文字里去寻觅伟大辛苦的母亲,指引学生钻进母亲的温柔里,去感受世上一切美丽的感动,然后去呼吸泰戈尔的文字间弥漫的浓浓的爱的气息。

肖教授上《植树的牧羊人》,姐姐坐在他的课堂,安安静静,与学生一起读老人种树的细节,当年那一个个天寒地冻的冬夜,那一条条沙沙作响的黄泥路,那一块块飘香的小酥饼瞬时在课堂上苏醒。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此刻也变成了父亲的模样,脊背成弓,在荒芜的高原上孜孜种树,繁盛的枝叶绕住了他的白发,葱茏了子女的生命。

《春酒》课堂上,姐姐读:“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他的眼前又浮现出母亲倚门而立,孤苦地看着落日西沉,看着大树睡去,把荒芜的日子酿出春酒般的芳香。而那个望穿千山万水,终愿在静默的流年里守得一隅安暖的就是他和他的姐姐。

《请帮我发现我真正的原形》一文中,肖教授提醒我们:语文课,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老老实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发出真实的声音。对于语文赛课的求“新”、求“艳”,肖教授说:“一个不当的奖励会迷失前方的星辰,一次真实的落后则会崔放一路的花香。”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不必为追求完美而让细节残缺,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细节,或许,这缺憾,就成了最可回味之处。语文教学,留下的应该是最真实的灵魂。

《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一文中,肖教授回顾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上的一个细节:千人会场,肖教授问了一个女孩“蹲”和“伏”能否互换位置,女孩一语不发,肖教授却没有放弃追问,换种说法问、轻托着她的手问,女孩始终倔强地不言不语,也不做“蹲”和“伏”的动作,肖教授故作冷淡地忽略她,却在下一个问题中听到了女孩细微的回答,肖教授立刻叫起她,她大声地重复了一次。我无数次被这样的环节感动——课堂上,老师没有居高临下的傲然,没有步履匆匆的赶进度,有的只是耐心的等待和真诚的关怀。正是因为有了“蹲下去”的情怀,肖教授的课堂上才会有学生一次次的“站立”。

“俯下身子蹲下去”是我应该努力追求的姿态。只有俯下身子,才能听到最真诚的声音;只有蹲下去,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才会有最平等的对话。学生的挺拔需要垫着老师的清醒和谦卑。

肖教授的《世界,别与我争夺》,让我泪湿眼眶,《母亲,编个春天给你》我深深感动于他的真情和依恋。肖教授就是这样:他,有情义,有情怀,有情感,有思想。正如叶君在为他写的序言中写的那样:“培东的文字恬淡,情真意切,不事雕琢,却也不失华美。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他对日常人事细致的观察与深深的体悟。而只有心地柔软的人才能教好语文。”

很庆幸,在这个太阳横行的季节里,我遇见了《教育的美好姿态》,肖培东教授的文字正如一泓清泉,从我的心头缓缓流过。又在我贫瘠而干涸的教学生涯里飘洒起了一场霏霏的甘霖,滋润着我的语文生命。而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滋润。

愿我们,都能和美好,结伴而行。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她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生而为人,她是师之典范于漪。

对于我,立志要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最早接触于漪先生,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教文育人文道统一于漪先生的经历让我知道所谓上辈子杀过猪,这辈子教语文不过是一句戏言,做语文教师也可以如此的崇高与伟大。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的岗位不过短短几年的时光,初为人师的忙碌、挫败与无奈,让我一时忘却了这位当年坚定我从教理想的领路人。这个月再次捧起先生的《教育的姿态》,细细读来不免感慨,时过境迁,对先生思想的领悟不觉也有了变化,唯一不变的,却是那为人师者,先生那伟岸的典范之态。

在当今时代下,教育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教育几十年来的发展成绩巨大却也乱象丛生。先生以一身之力,振臂高呼。她于迷茫中指点迷津,于喧嚣中展现浩然正气,于乱象中坚定教育之魂。她几十年来亲历中国教育的第一线,她屹立于层层改革之外,直指社会价值观的功力取向、大众媒体的娱乐宣传,她对选秀比赛的主办者、各种媒体发出了拷问:除了赚取金钱,这些比赛还赚取了青少年的时间和青春,赚走了他们的是非判断,让他们执着于一夜成名的幻想,他们赚走了学生的未来,心何以安?不仅如此,先生还直指学校办学的泛技术化问题、校外教育问题、教育话语权问题等等,锥心的忧思,竭诚的期望,先生满怀热情的构建学校的价值取向,为学校教育明确价值定位培育有中国心得现代文明人,先生承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先生的典范之姿更体现在她站在人性的高度和文化的高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要从心底里敬畏孩子的生命,生硬的灌输走不进孩子的内心,空洞的说教起不到治本之效,机械的操练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孩子心灵的发育和成长由情而理,由直觉反应而本质探究,由低级而高级,作为语文教师要让文字具有情感的温度,让观点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让阅读成为暖心之旅,唯此,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走进他们的心灵,滴灌学生的德行与智性生命成长。

做有精气神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掩卷而憩,先生之姿犹在,就让我循着典范脚步,更坚实地迈向教师之路。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十月的读书方案是于漪教师的《教育的姿势》,我参加叙事者的时刻比较短,预备读这本书的时分现已到了十月底了,很快从网上购得,立刻开端阅览。

从前语开端,就能感触到一位从事教育作业60年的老教师的热诚之心,她对孩子的爱是火热的,是深重的。一直以学生为本,是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这在今日也是竭力倡议的。

从教师身上我看到了大爱与忘我。

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遍及面对品德缺失,情感冷酷。作为教师,咱们有职责温暖孩子的心灵,点亮孩子的心灯。一棵小树姑且需求修枝剪叶,才干健壮生长,何况是一个人呢?所以对待孩子的过错咱们要有一颗容纳的心。

七年级上学期时,一天正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个学生过来找我,“教师,我丢了20元钱”,“哦,是吗?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忘掉放在哪里了?”“不是的,我怀疑是小美偷的”。我心里一惊,不会吧?这个学生很文静,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表面上我不明白气色的说,“不要胡说,我信赖她不是这样的人。你先回去上课,我会给你查清楚的。”我悄然找了几个同学了解状况,小美家里比较困难,平常很节省的,这两天忽然大方了,买了不少零食吃。我心里现已大题有数了,可是我没有去找她当面沟通,而是放出风声说,钱找到了。我调查小美的改变,刚开端她有些不信赖自己的耳朵,后来她低下头想了良久,像是下决心似的。我知道她会来找我的。公然,一个课间,她来到办公室找我,“教师,我捡到了10元钱”“哦,是吗?在哪里捡的?”“教室外面。”“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咱们学习!”我看到小美的脸红红的,她的心里一定是纠结了良久的,不过总算战胜了自己!我在心里暗暗祝愿这个孩子。尽管我搭上了10元钱,可是保护了一个人的自负,这才是重要的!

这个国际不但需求参天大树,相同也需求小花小草,只要是健康高兴的生长就好了!!祝愿一切的孩子们都能健康高兴!!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

安静的夜晚,难得的闲暇时光,坐在靠着窗户的桌子前面,手边放着刚刚阅读过放下的书,肖培东著的《教育的美好姿态》,阅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我之前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里读到的一篇同名文章,由于自己是做老师的,而且文章是有关教育的,所以里面的颇具诗意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并且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有好几次都有想看这本书的冲动,于是就在网上搜索决心买下了这本书,心心念念已久,终于拥有的感觉真好!

翻阅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大部分其实写的都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文章,它虽与我所学和所教的专业不同,但作者对于课堂的教学和思考以及作者那横溢的文采和才华让我深深折服,每一篇诗意的文章叙写都蕴藏着作者对教育和学生深深地爱,我不忘初心里产生一种由衷的钦佩感,我也曾在心里想: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难道它就是平时上课就拎起课本教书下课就休息的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吗?以至使自己渐渐的感觉到枯燥无聊而慢慢地学会抱怨?而今阅读这本书终有答案“教育应该是美好的,美好的上课姿态,美好的教学方式,美好的和学生们相处,美好的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美好的生活”,就如作者所言:“站上讲台,做学生的光,走出学校,就拥有自己的幸福!”

书的封面上印写着我一直很喜欢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句话:“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它和那句我经常听到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应该是一样的:无论走的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还记得儿时还正在上学的时候,曾无数次羡慕那站在三尺讲台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老师,那时在我的心里认为老师们是那么的学识渊博,知道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并且也总是能够把调皮的我们管教的`服服帖帖,把我们的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于是,就在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个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像我的老师们一样教书育人,做学生们的光。

两年,在时光的河流中,没有人知道,我自己曾不断地在思索,也曾不断地去寻找,尽管在教学的路上还不尽如人意,有时还会不知所措,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好老师总是还有差距,但我不会放弃心中所求,坚定内心,也要不断努力,为了那一双双灵动地散发着光渴求知识的眼神,为了自己能在拥有的这份工作中做的更好,也为了让自己不迷失那深藏于心底的梦!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她已是80岁的耄耋白叟,有着60年的教育生计。至今,她仍然活泼在语文教育变革的第一线,据守“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育。“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言语不断地鞭笞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生而为人,她是师之模范——于漪。

关于我,立志要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最早触摸于漪先生,是在校园的图书馆里。“教文育人”“文道统一”于漪先生的阅历让我知道所谓“上辈子杀过猪,这辈子教语文”不过是一句戏言,做语文教师也能够如此的崇高与巨大。

走上语文教育作业的岗位不过短短几年的韶光,初为人师的繁忙、挫折与无法,让我一时忘却了这位当年坚决我从教抱负的领路人。这个月再次捧起先生的《教育的姿势》,细细读来难免慨叹,时过境迁,对先生思维的领会不觉也有了改变,仅有不变的,却是那为人师者,先生那傲岸的模范之态。

在当今年代下,教育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教育几十年来的开展“成果巨大”却也“乱象丛生”。先生以一身之力,振臂高呼。她于苍茫中指点迷津,于喧嚣中展示浩然正气,于乱象中坚决教育之魂。她几十年来亲历我国教育的第一线,她耸峙于层层变革之外,直指社会价值观的功力取向、群众媒体的文娱宣扬,她对“选秀”竞赛的主办者、各种媒体发出了拷问:除了赚取金钱,这些竞赛还赚取了青少年的时刻和芳华,赚走了他们的对错判别,让他们执着于“一夜成名”的`梦想,他们赚走了学生的未来,心何故安?不仅如此,先生还直指校园办学的“泛技能化”问题、校外教育问题、教育言语权问题等等,锥心的忧思,诚挚的希望,先生满怀热心的“构建校园的价值取向”,为校园教育清晰价值定位——培养有我国心得现代文明人,先生承教育不能接受之重。

先生的模范之姿更表现在她站在人道的高度和文明的高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要从心底里敬畏孩子的生命”,僵硬的灌注走不进孩子的心里,空泛的说教起不到治本之效,机械的练习也绝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孩子心灵的发育和生长“由情而理,由直觉反应而实质探求,由初级而高档”,作为语文教师要让文字具有情感的温度,让观念具有直指人心的力气,让阅览成为暖心之旅,唯此,才干引发学生的共识,走进他们的心灵,滴灌学生的德行与智性生命生长。

做有“精气神”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掩卷而憩,先生之姿犹在,就让我循着模范脚步,更坚实地迈向教师之路。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诚挚的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觅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回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势”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青的教育作业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作业的无限酷爱和崇高的任务感,在言外之意我更深深感触到了老一辈教育作业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协助学生完成精力的提高和生命开展的诚心。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思研讨的郭教师闲谈,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忧虑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会儿清醒不少,郭教师说:“一切的心思教导都是建立在信赖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窘境时,咱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别的个别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马到成功,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单的魂灵,但此时经郭教师一提示,我忽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势》中写到:“教育本是源源不断的作业,最忌讳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便是告知咱们,教育不是一蹴即至、马到成功的……咱们看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分,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许多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日种子撒下去,明日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原本便是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要教授常识,培养能力、开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伪装随意的说:“张教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住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问,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咱们的教育便是要翻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作业,不知己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关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细小的当地下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现在我能做的就只要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刻吧,希望在源源不断的韶光里,我能收成到小高对我的信赖,渐渐翻开心门。但在这儿咱们需求切忌的是,于漪教师所说的“源源不断”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当作静待花开。于漪教师以为,一个人常识的缺点能够用品德补偿,而品德缺点是无法用常识来补偿的。所以咱们在教育中需求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从他们的生长规则施以切合身心开展的教育。小高此时的心里是关闭起来的,假设咱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老练的自我知道中会歪曲对国际的了解与知道,所以我希望经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绝望的国际从头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己,知己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效果,可是我想此时的我便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日还不能收成,但一天天的堆集,一次次的尽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方昨日课堂上她那仔细的容貌,比方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时,我坚决地以为:“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把握其生长规则,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实在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干实在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势》让咱们愈加坚决“用心耕耘,以期收成”的教育抱负。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咱们每一位教育作业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久坚持行走的姿势。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翻阅今世教育大师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于漪等等的书本,最大的感触便是他们所流露出的广博的教育情怀。他们仰视星空,勾画夸姣的教育愿景,一起又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尽力地为学生的生长奠基,并竭力协助青年教师的生长。

翻阅着这些令人沉思的文字,感触着八十多岁白叟的广博的教育情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合上书本,“椎心的忧思,诚挚的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觅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回忆与情缘”6个专辑的标题,实在便是对“教育的姿势”最好的诠释。

一页页读过,合上《姿势》,嗅一嗅书香,大爱无疆这四个字悄然显现于脑际。

本书是于漪教师有关我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沉思。作为教育家,于漪教师用她对教育作业的酷爱和崇高任务感,拨开乱象的丛莽,让教育之魂灵亮光。作者一向希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协助学生完成精力的提高,生命的开展。

为人师者,咱们都知道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求怎样的“爱”呢?“在校园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终身”,这是于漪教师以人为本的起点。漫漫60年的教育生计中,她回绝各种利益的引诱,哪怕在80高龄仍然活泼在教育变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抱负。“教育目标无法挑选,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咱们都要诚心诚心、一心一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教师一生据守的信仰。

什么是实在的懂学生?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是实在的懂,要事必躬亲,实在做到才是懂。于漪教师的儿子患了败血症,但她却忍痛割爱,抛弃陪同儿子回到学生们的身边。于漪教师的师爱是逾越亲子之爱的,尽管她与学生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寄托着祖国的希望、公民的嘱托,她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一个心眼爱学生,不遗余力地培养呵护他们的生长。她以为,学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师心上的事,精心培养好他们,不仅是职责,更是她的高兴。

“班主任只要焚烧自己,才干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她信赖,每个孩子都有向善、进步之心,都有自己的亮光点,她使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抱负信仰,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找同学一个个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挨家挨户造访学生家庭,争夺家长的活泼合作。看到孩子们的生长,于教师觉得她的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和前史任务结伴同行。

爱,是一本永久解读不完的书,于漪教师精深的专业水平、深邃的教育思维是常人无法逾越的,但她的信仰、精力、品德以及不时流露的职责感和任务感,是我学习的模范。

教育的美好姿态心得体会范文

窗外不时有鸟儿啁啾声,高楼林立间,于我,不啻于一种安静的欢喜。身子略有不适,谨遵医嘱,于是,这个周末,便在家里,难得的清闲下来。

原来语文可以如此美丽。原来教育随笔也可以流淌美丽的诗行。我的心屡次被惊艳到,肖老师的珠玉文章,让我用朝圣的心态阅读都不为过。一节作文课,在肖老师的沉思中,变成了令人迷恋的安静课堂;面对所谓的学困生,肖老师悄悄告诉我们:请给春天一点时间;接受了一节有挑战的公开课,肖老师睿智地写道: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忘初心……甚至于一个家长的短信,都可以成为生发教育感悟与哲思的源泉,然后就有了一篇读来如沐春风养眼怡心的美文。忽然悟了:如果一位教师能够以这样的文笔去记录,以这样的心态去反思,身列名师不远矣。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如果语文课上成这样,我想孩子们会喜欢的。如果语文课上成这样,我想老师们幸福感会爆棚的。肖培东老师在《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的“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这一章节中,诗意地向我们阐述了语文课也可以如此美。

曾几何时,谈语文色变,孩子们不喜欢上语文课,就连语文老师自己都怀疑自己所上语文课的价值。其实啊,是他们自己都没有爱上语文,又如何教出爱语文的学生呢。语文值得我们爱吗?必须的。当然,前提是你是爱生活的人,因为语文即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句话放在语文教育上,再贴切不过了。我们在语文中解读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升华语文。语文里有清香麦草,语文里也有皎洁月光。用一颗诗心来生活,更要用一颗诗心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字的王国里。这样的语文,很美!

帕克·帕尔默曾说过: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于教师内心的呼唤。简单一点说,文本应该先在教师身上发生化学反应,然后才能真正在学生那里产生效应。老师首先要让文字打动自己,然后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与其说一堂课是面向学生的,不若说教师也在每一节节语文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如此看来,迈进课堂前,我们得好好地钻研文本,要相信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自己激活了文字的血肉,才能把一个个教学镜头镶嵌在学生的生命记忆里。

借用书中提到的曹勇军老师的一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课堂是理想和现实的交织,如一朵莲花,生长在泥中,花瓣和花苞却伸向天空。

如此这般,语文课也很美!

《教育的美好姿态》观后感学习心得

从第一次在新浪博客上拜读肖培东老师的文章到现在,一晃五年多了。虽未见其人,也未闻其声,但心中对他的崇拜之情不曾削减。对于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来说,能身临其境地聆听肖老师的讲课也许只是此生的奢望,幸好有网络,可以让我足不出户也能目睹大师的风采,感受榜样的力量。这不,从肖老师的博客中得之他的新作《教育的美好姿态》,与大家见面了,我知道这个假期的我注定是充实而快乐的。

肖培东,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永嘉县上塘中学副校长,先后在永嘉县桥头镇中学、永嘉中学、永嘉第十一中学任教。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首届名师模范班主任,教育硕士,中语会课堂优化策略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分会理事,“国培计划”教育讲座专家,浙江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人选,《语文学习》杂志“镜头”栏目主持人。光这些头衔,就足以让人佩服,也可以看出肖老师是一位实实在在搞语文的研究型教师专家。肖老师的博客访问总量40多万人次,关注人气三万多,如此受欢迎,肖老师那超卓的魅力何在?细读《教育的美好姿态》,你就会感知:不外乎他的真实与才华。

《教育的美好姿态》是肖培东老师的教育随笔集。他对课堂、教研、听课、育儿中遇到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反思、剖析,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等体味教育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文笔清新,感情细腻,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一位具有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美好追求。书中还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语文,就是让学生习得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表达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语文,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切实得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意识到并去努力实践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学,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这篇随笔,在一节大型的公开课上,肖老师提问了一个女孩,被提问的女孩站在那一直不说话,也许是不会,也许是胆怯,肖老师没有因为那是一节公开课怕耽误时间,而去忽略一个孩子的感受,一句又一句地引导,多番鼓励,让一个孩子从沉默寡言最终开口回答,这其中倾注了肖老师多少耐心和等待啊,情不自禁响起的掌声是在场老师的共鸣。肖老师说:教育,请不要走得太快,等一等孩子们!原来,所谓课堂,就是我们都要彼此珍惜的缘分!让我们读懂了肖老师对语文的尊重,对孩子的真诚,对教育的赤诚。

《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书中,肖老师还提醒我们该过一种怎样的教育生活?他说:“别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我,因为除了教师这个角色,我们还有其他的身份。别要求我奉献的太多,尤其在我感到身体疲惫的时候。我可以是蜡烛,那是我的敬业。长期积劳成疾下的如此敬业,又能有多少真实和效率可以送给我亲爱的孩子们?爱,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懂事的学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老师,而不是拖着病体一味用感动来垫高的授课者。病了,我就会休息。累了,我应该放松。看,休憩之后的奔流更有力量。听,调整之后的步伐更为坚实。懂得进退的人生才是真有意义的人生,深谙动静之理的工作才最能体现高效率。“负责”,就是对教学效率的关注。嘶哑的喉咙里,永远唱不出清亮的高音。教育的基石是真实,感动的背后其实是摧残,摧残自己,摧残学生,摧残课堂,摧残教育。病牛犁不出好田,荒土种不出茂盛。我干瘪的眼神,是上不好感动的语文课的。所以,累了,就歇歇吧,放手几节课,孩子依然在路上鲜亮地成长。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不要求我做太阳底下最无谓的牺牲。奉献教育,不是短暂的生命消耗,而是该有持久的动力支撑。——推荐此文予从事教师职业的朋友们,因为,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享受生活,享受教育是我们的选择。”肖老师朴实的话语中体现的是一个教育者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和尊重,只有对自己负责,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挑起家庭的重担,自己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负责。

读罢此书,愿我们,都和这样的美好,结伴而行。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学生,踏实工作,开心生活,做一个既有责任感、使命感,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好老师。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诚挚的希望”、“让生命之花绽放”、“寻觅教师之根”、“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在价值体系中”和“回忆与情缘”6个章节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对“教育的姿态”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年青的教育作业者我感动于于漪先生对教育作业的无限酷爱和崇高的任务感,在言外之意我更深深感触到了老一辈教育作业者希望教育要回归“爱”和“人”上,去协助学生完成精力的提高和生命开展的诚心。

在机场,我和从事学生心思研讨的郭教师闲谈,说起了班里满是负能量令我忧虑的小高,他的一句话却让我醍醐灌顶,一会儿清醒不少,郭教师说:“一切的心思教导都是建立在信赖上的。”其实道理都懂,但当身处窘境时,咱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寻求到救赎,在面对的“小高”这个特别的个别时,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马到成功,找到一种特效药去救赎这颗孤单的魂灵,但此时经郭教师一提示,我忽然想到了于漪先生在《教育的姿态》中写到:“教育本是源源不断的作业,最忌讳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便是告知咱们,教育不是一蹴即至、马到成功的……咱们看西南联大,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分,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几十年后,现在的院士有许多都是西南联大走出来的。教育不是你今日种子撒下去,明日就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教育原本便是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要教授常识,培养能力、开展智力、陶冶情操。”

那天回去,我把广州买的特产拿了一些给小高,我塞进她的口袋伪装随意的说:“张教师去广州出差,给你带了点吃的。你记住带回去吃哦!好了,好好回去上课吧!”看的出来,孩子满是疑问,但我却什么也没有说破,就如于漪先生说的:“咱们的教育便是要翻开学生的心门,教育是教心的作业,不知己无法教心”。小高这个个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心门关闭了起来,谁都走不进去,那既然如此,我就只能从细小的当地下手。这些手信她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现在我能做的就只要这些,其他的就交给时刻吧,希望在源源不断的韶光里,我能收成到小高对我的信赖,渐渐翻开心门。但在这儿咱们需求切忌的是,于漪教师所说的“源源不断”是指有教育行为的循循善诱而并不能把撒手不管当作静待花开。于漪教师以为,一个人常识的缺点能够用品德补偿,而品德缺点是无法用常识来补偿的。所以咱们在教育中需求去敬畏每位学生的生命,遵从他们的生长规则施以切合身心开展的教育。小高此时的心里是关闭起来的,假设咱们静待花开那或许在她还不太老练的自我知道中会歪曲对国际的了解与知道,所以我希望经过自己一些暖心的行为让她对这个绝望的国际从头燃起希望,育人先育心,育心要知己,知己要敬畏,或许小小的手信起不了什么大效果,可是我想此时的我便是在孩子心灵深处耕耘,或许今日还不能收成,但一天天的堆集,一次次的尽力,一点点的引导,总会让有些让我惊喜的,比方昨日课堂上她那仔细的容貌,比方她那嘴角扬起的笑……此时,我坚决地以为:“挑选了教师便是挑选了崇高”!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成为了破鸡蛋;而从内部打破,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教师唯有用一颗“爱生”之心把握其生长规则,对学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会实在地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干实在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我想走近于漪先生,细读《教育的姿态》让咱们愈加坚决“用心耕耘,以期收成”的教育抱负。

于漪先生有一句名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愿咱们每一位教育作业者都能像于漪先生那样,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永久坚持行走的姿势。

《教育的姿态》读后感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聆听着蔡琴的一首《读你》,手捧着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此情此景,让我沉醉其中。

《教育的姿态》一书是于漪老师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让教育熠熠闪光,让我对投身教育的脚步更为执着而坚定。于漪老师期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忙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吗?带着兴奋,我走进书中,探寻着于漪老师心中的“爱”与“人”的真谛。

教育需要怎样的“爱”?

为人师者,我们都明白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要怎样的“爱”呢?“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漫漫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拒绝各种利益的诱惑,哪怕在80高龄依然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对象无法选取,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老师毕生坚守的信念。

什么是真正的懂学生?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是真正的懂,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才是懂。于漪老师的儿子患了败血症,但她却忍痛割爱,放下陪伴儿子回到学生们的身边。于漪老师的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的,虽然她与学生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她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地培养呵护他们的成长。她认为,学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师心上的事,精心培育好他们,不仅仅是职责,更是她的快乐。

“班主任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上进之心,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她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找同学一个个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争取家长的用心配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于老师觉得她的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和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爱,是一本永远解读不完的书,于漪老师精湛的专业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无法超越的,但她的信念、精神、品行以及时时流露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是我学习的榜样。

何为真正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新课改开始就已经植根入每位教师的心中,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呢?于漪老师谈起“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的应试教育,总是很忧虑。在她眼里,人是最宝贵的,每个孩子的童年和青春只有一次,把时间耗费在无穷尽的练习题上,忽略了自由阅读,失去了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于漪老师的语文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原先看到命题作文就会哭鼻子的学生,在于老师的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用心分子”;有一个学生在听了她的讲课后,不仅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文艺节目剧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学生,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成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如何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语文的核心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礼貌人;教师的重任在于一肩挑着学生的此刻,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这就是一个从教60年的教师一生中不断发展着的教育理念,因为她的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学生。

于漪老师,足以称之为中国教师的形象代言人,教育改革的创造实践家。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我想,能读懂于漪老师,教育的梦想就会离现实越来越近了。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的美好姿态》观后感学习心得

颗颗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道道河水流成了诗意的生活:我看着小鸟在空中轻捷的划过痕迹,我看着小草在土地的呓语声中悄悄萌芽,所有小虫子都和我一起轻舞飞扬,我就把春天留在我的眼睛里。雪花倏忽钻进我的衣领,我会伸出手,接过下一朵花瓣一样的晶莹,等待空中下一个柔软的飘落,把足迹留在雪白的大地上。

诗意的生活不是空中楼阁,有哲思,更有语文:走进山水,山水给你语文的灵感;融入森林,花树给你教学的指引;看落叶,金黄的脉络里有语文的气息;读天空,广阔无垠中自有一个课堂。你把父亲的脊梁看成诗歌,你把母亲的白发写成散文,你用爱向大地致敬,你用敬畏向蚂蚁叩首。语文教学的感觉,不是每天匍匐在大部头书籍里就能找到的。

一个行走于滚滚红尘却不染世俗之气,汪洋恣肆地将自然融入生活融入工作的人,怎能不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大爱之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刻,我想起了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切。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幸福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是最幸福的。教育真的是如此美丽,以下的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范文,欢迎往下阅读:

最近拜读了《教育如此美好》这本书,让我深切地感到教育是幸福的事业。

一是教师成天与朝气蓬勃的学生在一起,可以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二是教师成天与书本在一起,可以享受人生读书的乐趣;三是教师成天生活在校园里,可以享受教书育人的崇高。

当你看到满脸稚气,不谙世事的孩子,经过你的教育,变得成熟、变得懂事,成为爱学习、爱劳动,有道德、有理想的小伙子时,难道你不为此骄傲、自豪和幸福吗?学生就是小树,你要给他雨露,给他阳光,他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学生就是小溪,你要疏其道,畅其流,他才能蓬蓬勃勃奔向大海;学生就是诗句,你要用情感、用思想将其串起来,他才能成为伟大的史诗……做为教师,我们应该不吝啬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即使我们死了,我们的学识、情感、思想和人格都在学生身上得到延续。

教育,是天下无与伦比的最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天下无与伦比的最幸福的人”。

这本书里摘录了很多的课堂案例,一节节生动的案例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

流淌出至真、至情、至爱,孕育出思想、智慧和美德。

让孩子们浴着课堂爱的光辉,象山花一样自然生长,烂漫绽放。

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堂课中,我们都可以把爱深深地灌入孩子们的心底,在那个暖暖的地方生根、发芽。

美丽,不仅仅是表面的感觉与感受。

教育的美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去体悟的。

平凡的我,也能收获教育的美丽吗?作者为我点亮了一盏教育道路上的航标灯。

是啊,心中有梦,美丽便不再遥远。

这首先得从完善自身做起。

这需要我平时不停地学习,不懈地钻研,严格地修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心灵美好,内外兼修的教师。

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坚持每天多学点,多做点;平时多思想,多钻研方能生智慧,长才干,不负年华。厚实了,强大了,你的学生才会服你。”只有具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把教育演绎得更加美丽多彩。

今后我要满怀一片爱心,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看待,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们的心田,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最诗意的童年生活。

老师们,让我们把爱献给教育,献给课堂,献给那些可爱的孩子吧,相信只要在彼此心灵的天空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我们也能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也能收获教育田地的一点美丽。

本书的作者陈宇和于洁也是两位慧质丹心、才华横溢的教师,有着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他们让我深深体悟到:教育事业虽然如此的平凡,但也是如此的美丽,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虽然是繁忙着、辛苦着的,但也是幸福的。

教师授业解惑。

授什么业,教书育人,使人长道德、长知识、长身体、长智慧;解什么惑,解学问之惑,明世之惑,做人之惑,人生之惑。

有的说:教师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亲近你,接受你,喜欢你,信任你,甚至崇拜你,并愿意与你无拘无束地交谈,把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都告知你。

有的说:教师应成为学生需要的代表,教育就是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如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单纯靠知识是永远满足不了学生需要的,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去造就不平凡的自己。

有的说: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向着切实而高尚的目标,去开拓适合自己走的路,不管这条路是多么崎岖和坎坷,都乐于去走,有信心去走,坚忍不拔地去走,直至获得成功,达成目标。

有的说:教育就是使人懂得爱,爱民族和国家,爱亲人和朋友,爱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爱学习和工作,爱公共利益和社会事业,爱百家争鸣和万类竞秀的自然。

有的说: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重体验、崇践履、尚诚信、求真知,能以宽阔的胸怀包容天下,能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真理,能确立为科学、为真理而抱终其身执著为之的精神。

有的甚至说:教育有其稳固的文化之根和思想之脉,不能随风向而随意改变目标;教师应有其坚定的教育立场和道德准则,不能苟生存而丧失教育理想,不能昧良心而毁掉一代人等等。

他们虽是在聊天但不失深沉,他们虽是在阔论但不失严肃,我发觉他们个个都是思想宏富、胸襟开阔而清澈明净的哲人或智者。

因而,教育是幸福的事业,是使人类获得幸福,社会趋向文明的事业。

我想:“作为教师,只有当你把育人的事业视为是幸福的,你才能感受到幸福,也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人。”这话在《教师的幸福观》这篇文章中得以体现。

我们发现,有了教育,才有人类的文明。

我们有各行各业上的学生,应该感到幸福。

应该敞开胸怀,大胆地拥抱这幸福,尽情地享受这幸福,并积极地、努力地创造这幸福。

我的一生,感觉到最幸福的,就是从事教育工作。

这是一种朝气蓬勃、享受生命成长的事业。

是教育点燃了我人生的火焰,我决心用生命的烈焰,去照亮学生成长的旅途,用加倍的努力,去换取学生的人生幸福,去体现教育的生命价值。

……作为一个教师,我与书本为伴,与学生为伴,与学校为伴,与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事业为伴,我算是幸福地活过了,没有遗憾了。……”

谁都不会为自己平添遗憾,也不会为自己平添幸福。

教育是一种幸福的事业,从事教育的人是最幸福的。

教育真的是如此美丽。

暑假时就得到了包校的《教育如此美好》一书,如获至宝。

细细品味,受益匪浅。

包校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探索,为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发展方向。

从08年一毕业我就进入了小学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工作。

这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为我进入艾瑞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路走来的摸爬滚打,处处碰壁,也是成果。

在包校的书中我找到了曾一度困扰我,难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曾经总希望孩子是一样的,作业整齐,速度一致,这样就会少去许多的麻烦。

看完包校的语录,我大彻大悟,孩子生来不是一张白纸,遗传和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个体差异。

当然就不可能整齐划一。

要想,达到最优化的教育,要了解他们周围的环境、成长的社会背景、父母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此基础上,爱他们,才能最终拉近距离。

做了4年的班主任,有几次一度不愿意在做。

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事无巨细的去做。

在前年带毕业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一生难忘的事情。

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学生都安顿好了,我也躺下休息。

几声轻轻的敲门声,显得那么的`刺耳。

只听两个女生在门外细语,“进去吧!”“老师都休息了,还是不去吧!”我虽睡意正浓,但也起身去开门。

看到他们的表情十分的为难,我关怀备至的问:“发生什么事情!”文文急切的说:“刘春阳和尧怡欣本是闹着玩,突然打恼了,刘春阳的眼镜片碎了把脸划破了,已经跑出去了。”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马上跟去,这才发现孩子已经自己往医院的方向跑去。

顾不上思索,马上赶去,经过治疗孩子的脸缝了数十针。

平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不知所措,像领导汇报,通知家长,总之该做了都做了。

但心情一直不能平复。

事后划分责任,我不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事情发生在午托部的监管时间。

但尽管如此,作为班主任我也不能置身事外。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我很难过,一时冲动想辞掉班主任。

很庆幸没有那么做,事后,接到了春阳家长安慰的电话。

心里总算安心些,但留在孩子脸上的伤疤是我一辈子的伤痛。

我们向着优秀教育工作者前进的过程中,《教育如此美好》这本书是我们的“葵花宝典”。

只要认真学习一定能有非凡的进步。

开学第一个月,我就拿到了这一册《教育如此美好》,说实话,大学四年,并没有少读有关“教育”这一课题的书籍,无论是深奥的理论或者是生动的案例,我自问在大学那座图书馆中都多少有过涉猎,但是,看完这次这一本,我却有了原来理论竟如此苍白这样的感叹,或许是因为终于从大学的象牙塔来到了实战的课堂,这一本书在手里和心上都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实感,书中的种种当事人和实例都可在眼前一一闪过,动容,伤感,怨愤和欣慰一一在心头回荡,仿佛一切都是自己历经。

这本书中,有太多踏实的方法和理论,都可以给我们以指导和警示。

教师常常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的铸造师”,每每听及,都有想笑的冲动,总觉得言过其实,但是,当我读完这一本《教育如此美好》,心上却沉甸甸的,这一份职业所带来的东西,远比我们在象牙塔中臆想的要重得多。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教授知识,《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理当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工作,然而,看过这一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育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方法,真正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绝对不只是成绩,更是力量,一种促人成长的力量,等到孩子们离开学校和老师,这种力量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更好地生活。

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可以有这样的效果,那么作为教师,才算是合格了。

读过这不厚的一册书,我觉得想要做到这些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事,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我一直觉得,存在即合理,世界如此之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不能单方面的以成绩衡量一个孩子,给予每一个受教育个体应有的尊重绝对是我们教书的前提。

就好像《教育》一书中的第一辑,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个孩子会因为老师的赏识和尊重而获得重生,也许他成绩不如意,手工却是一流,最后的最后,他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好学生”,不经意的鼓励和赞扬,就可以给人向上的动力,世界上本来就无好坏之分,只有做与不做的区别。

经常听很多老师说最后记得自己的总是所谓的“差生”,现在想想,这根本就是衡量标准出了偏差,差不差,不到最后,都没有答案。

我们给予的小小尊重和善意,就可以开出美好的花朵。

第二,是三颗心:“真心、耐心、平常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铁杵成针、滴水穿石的耐心,在这一场浩大工程中,我们要有真心去打开学生的心门,也要有耐心去教会和等待他们成长。

就好像书中第十一个故事,那个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自我封闭,自怨自艾,那位班主任从头至尾都没有责骂,也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去逼迫他补作业,有的只是细心的聊天,温柔的安抚,从交流中得到真相,从安抚中开了心门,最终赢得了孩子的心和他更好地成绩,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现实,等价交换下,从来只有真心换真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