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案四年级(通用22篇)

时间:2023-11-29 17:36:01 作者:字海

教案的编写应遵循教育教学原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你正在制定四年级的教案,那么以下这些教案范文可以作为你的参考和借鉴。

四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四年级《猫》教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猫的认识。

学生可以读和猫有关的书,也可以介绍猫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

1.指名读,说出段意。

2.交流自己词语的理解,提出易读错、写错的字。特别注意:屏息凝视、生气勃勃等。

根据各段段意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了解猫的几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猫的特点,即大猫性格古怪: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责;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小猫则更淘气。

1.看拼音写词语。

()呼()遭()生气()()备。

2.多音字组词。

折屏。

1.通过理解课人,了解猫的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回忆猫的特点。

1.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思考:大花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的性格特点古怪,因为它老实、贪玩同时又尽职。

2.出示句子,学生比较:

说它老实吧,它却贪玩。

说它贪玩吧,它很贪玩。

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句式,前一种写法是不确定的,后一种写法是肯定的。进而发现连接猫性格的词语为“吧,可是。”

3.请同学用“吧,可是”将老实――贪玩――尽职连起来说一句话,体现猫性格的古怪。

4.学生仿照句式进行迁移训练,说一个人性情很古怪。

(学生从发现――认识――迁移的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也更加清楚作者写法的特点。)。

5.引导全体学生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出示:说它老实吧,_____。可是,_____。

说它贪玩吧,_____。可是,_____。

1.学生自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这两个描写的猫的性格古怪在哪儿?

2.用第一段的句式说话、填空。

3.仔细品读第二段,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古怪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的。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具体写出了猫的表现,让人感到真实、生动。

4.回读前三个自然段,读中体会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及作者对它的宠爱。

1.请同学合上书听老师读书,同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出了小花猫什么特点。

(培养听的能力,听后概括,抓住要点知道主要内容,达到基本要求。)。

2.请同学听老师读第二遍,把能表现出小花猫淘气特点的词记在本子上。

(教养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搜集有关信息的能力,提高写字速度。)。

3.请同学听老师读第三遍,边听边想象小花猫淘气时的情景。然后大家介绍,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

(边听边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情境。复述时鼓励学生将本文语言文字内化成自身语言,锻炼学生记忆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4.齐读这一段,读中体会小猫的淘气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一种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2.自己栽一棵白菜花,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坚持写观察日记。

四年级《万年牢》教案四年级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人教版《万年牢》教案四年级,欢迎阅读与收藏。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歌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图片

(一)播放歌曲《冰糖葫芦》“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齐读课题,先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牢”的解释:1.养牲畜的圈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固定

万年牢(永远牢固,永远结实。)

(三)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明确本次略读课文的要求。

1.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谈一谈: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二)检查字词:

词语:走街串巷、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自主读顺课文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2.重点指导理解问题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材;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3.你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认真、实在、讲良心、不马虎)

(一)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一)收集有关做人认真,实在的故事。

(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6、万年牢

做糖葫芦万年牢产品

做生意万年牢生意

做人万年牢人品

四年级教案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四年级数学教案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1.出示 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教案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器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四年级教案

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学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键词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利用导学稿对文章做简单的分析,品味文本中关键词句。

情感目标: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以及使学生感悟到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

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真情及美好品质。

以导学稿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运用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幻灯片、音乐

一、激发情感引入课题

二、导学稿研学交流

检查导学稿

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对导学稿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2)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问题汇报,师随机板书。

1、师指名读词语:橱窗假发项链恳求不辞辛苦、遗憾包裹、纯洁。

2、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指名读文:请同学们品一品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

汇报最能体现小女孩特点的语句。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小女孩有没有放弃?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女孩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辛苦。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4、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小女孩听了大胡子老板的话又怎么样?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虽然老板的回答让小女孩的希望破灭了,但她那美好的愿望,那么多天的努力,那么多辛苦的付出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她那小乌鸦反哺般的美好情怀令我们感动。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

1、你知道圣诞老人是谁了吗?

2、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来欣赏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爱,我相信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爱,用我们无限的真情,就会在爱的阳光中,享受生活。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

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想一想做一做,用你的实际行动表达爱。

2、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3、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圣诞老人的礼物

换赠

小女孩假发老板

妈妈

本课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以爱为线索,讲述了小女孩对妈妈纯真的爱————送一顶假发给妈妈,同时也讲述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的陌生人的爱。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份美好的情感,本课教学我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一、运用多种方式读文,感悟母爱情怀。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是的一个女孩,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别填上“有孝心”、“爱母亲”或是“不辞辛劳”,并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了品读。在学生汇报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了感悟、理解。并采用了指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体会人物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走进文本,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

二、创设情境,感受人间真情。

在结束全文的学习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爱的存在,只要你有爱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爱的使者————圣诞老人,你能说一说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设计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爱的信息,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诞老人”,让学生的情感升华。

不足: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课堂的小练笔:“我想对您说”这一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学生表大地也就不够充分。

2、拓展延伸不够,只局限于本文,没有爱的体现。

我想,在语文课中,只有充分发挥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四年级语文教案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潮四年级教案

    《观潮》任教版小学第七册22课。这是一片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自立行家按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片培养学生预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好文章。

    1、学生是东风东路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

    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询收集资料帮助学习。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的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

    2、学习本科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几方面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接受反映能力:

    1、培养学生与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秒潮水的语句,熟练成诵部分语句。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使用时间媒体的作用媒体使用方法知识理解网络潮的气氛10分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浏览、观察能力应用网络潮的样子特点等15分提供观察资源制作简报浏览、制作情感接受、反应课件潮的壮观2分提供资源、情感渲染演示。

    四年级教案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作业。

    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红旗招展的时候,你估计可能刮的是(3)级风。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教案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数学教案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搭石四年级教案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老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老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老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老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七、板书设计

    21搭 石

    奉献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美 爱

    谦让美

    助人美

    结语:教案是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准备好的材料,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材料。以上就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语文四年级教案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大多数为砖或石头。)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井的什么特点?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

    四年级数学教案

    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挂图,尺等

    一、教学例题

    1、复习有关平移的知识。

    学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时是怎么想的?(注意对应点之间的数格子。)

    小结:我们三年级时学习过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具体平移的格数要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

    再说一说金鱼图向右移动了几格?

    同桌互相说一说,数一数

    小结:判断一个图移动几格,我们要首先确定一个点为0点,然后向相对应的点去数。

    二、完成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注意点:把一个图形平移,有的同学可能出现平移后,图形变形的现象,为防止这外现象,我们在平移时,要尽可能多确定几个点,用字母做上标识。

    三、完成练一练:

    1、看图数一数,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看图填空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完成部分练习p7练习一1-2。

    四年级数学教案

    混合练习--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9-13题。

    通过混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口算

    做第9题。

    这是接近整百数的口算,口算时着重让学生思考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了的要加上。

    二、求未知数

    1.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做第11题。

    这道题既可以直接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数用未知数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

    三、简便算法

    做第12题。

    在计算前,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解答应用题

    做第13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几个条件,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时,提问: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怎样?[相等。]

    哪种方法简便?[用265-(35+100+85)比较简便。]

    在计算(35+100+85)时应用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1课时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1、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 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四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两课时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 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

    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

    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变。

    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摆物体的正面的形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想一想,该怎样摆?这当中强调要有各自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里讨论,待有结果以后,再尝试拼摆,通过自己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设计一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富于实践。二是亲身经历数学学习历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猜想、假设到操作验证,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种不同摆法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摆在原物体某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摆就行了。摆在后面,如果允许不对齐,就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摆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体了吗?学生回答:可以。可以添加多少个?1个、2个、3个……一直到无数个。学生的思维很发散,很有创意,真了不起,他们已经发现拼摆中的规律:只要在原某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从上面、侧面看形状不变,改变了教学的策略,先研究侧面,后研究上面。因为侧面的摆法和正面摆法有相似之处,仍然有无数种不同的摆法,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拼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多种不同的摆法。当研究从上面看时,要求学生直接通过展开丰富想象无需拼摆,直接借助电脑上拖动小正方体展示不同的摆法,同时还提问: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举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

    整个探究过程,大胆放手、扎实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搭石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课前准备:

    自制ppt、各色粉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山村美景图)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每想起家乡,作者刘章爷爷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交流展示: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检测并指导。

    3.勾画批注:把你认为能回答同学们刚才的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还可以写下批注。

    三.紧扣质疑,解决疑问。

    2.抽生自主选疑释疑。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暴”、“猛”的书写。

    四.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裤子 暴雨 凶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讲解:

    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抽生交流: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美、声音美、画面美、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感悟:一行人走搭石的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

    (1)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板书。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抽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5)抽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4.感悟、想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

    (1)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

    (2)问:什么叫“理所当然”?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拓展想象:你觉得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什么事也会被人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5.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6.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对它们念念不忘,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作业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言和感情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感情的语言缺乏感染力,离开了语言的感情是空洞乏味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课文中关键词、句来领悟人间真情,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这份情,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滋养人文精神的双重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键词的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

    幻灯片、音乐

    一、听写词语,复述故事——温故知新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强调“诞”字的书写。

    2、组织同学们听写词语:橱窗、假发;项链、恳求;不辞辛苦、遗憾;包裹、纯洁。

    3、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解说:听写的8个词语中包含了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提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问题和词语成为学生复述课文的阶梯。引导学生整体回味的同时为近一步理解课文铺垫蓄势。)

    二、整体感悟,学做批注——由浅入深

    1、指名按照自然段朗读课文。

    预设:这是一名非常孝顺的小女孩。

    这是一名很坚强的小女孩。

    2、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把最能体现小女孩孝顺、坚强的语句画出来。精彩的语句就像茶一样,要反复地品味、玩赏,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希望同学们找到这些语句后,像品茶一样反复品玩,把你品出的滋味变成文字,流淌在书上。

    (解说:让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初步的感受,对小女孩又一个朦胧的认识,为下文品词析句打下基础。同时侧重指导学生做批注,让学生能透过文字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文中来在到文中去的学习过程。)

    三、品析词句,洞察心理——一叶知秋

    汇报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的感受。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解说: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人物内心的情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入朗读中。以读抒情,以情促读。)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窘”在文中的意思。(窘:为难)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

    是呀,项链可能是妈妈曾经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她全部的家当,是她最宝贵的东西,可还抵不过假发价格的七分之一,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解说:关注重点语句中的中心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为之一颤,让你为之感动?(第四自然段第四句)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预设:小女孩抓着藤条、攀越着岩石上山的画面。

    她被一群也蜜蜂追赶、叮咬的画面。

    她不小心从山上滚落的画面。

    是呀,这伤口的背后是默默地付出,这伤口的背后是无法形容的疼痛,面对这些小女孩没有退缩,支持她一路走来的是什么?是她对妈妈深深的爱,是她对妈妈恢复往日的漂亮的强烈渴求,是她那令人感动的一片孝心。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解说: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缺,让学生展开想象来补白。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情积淀的时候,播放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读到哪句话时,你的心弦再次被触动,让你感到很伤心?(第四自然段第五句)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

    是呀,当悲伤和失望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拨云见日

    1、读了五、六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2、联系前文,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预设:只有大胡子叔叔知道小女孩的妈妈急需这顶假发。

    大胡子叔叔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

    预设:他被小女孩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动了。

    对小女孩妈妈的身体和母女贫困的生活非常同情。

    已经打定主意,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播放音乐,再次品味文字。

    (解说:通过对圣诞老人是谁的揭示,再次品味文章的重点段落,充分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文中人物在情感上达成共鸣。)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余音缭绕

    作业超市,自足选择。

    1、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2、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四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