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9 13:16:42 作者:念青松

综合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之间血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的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写作能力。

3、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利用图书馆等查阅资料的能力,并逐步学会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4、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可根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事先就根据学生家庭住址,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根据每个成员的兴趣、喜好和意愿分配任务,并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逐步完成。

1、调查社区人口状况。其中包括一段时间内社区的人口变化情况,人口数量和质量,性别比例;深入社区各个地方,考察社区环保状况;同时可以考察社区在文化建设设施方面的投入情况,调查了解社区内社会用字、用语情况;收集社区内存在的一些与精神文明建设不相协调的不文明现象。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个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然后筛选、分类整理,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写调查报告、建议书、文明公约并逐步修改成文,并可以指导学生将在社区活动中收集到的不文明的现象编排成相声或小品,也可以写成“社区不文明现象速描”或“对下列不文明现象说‘不’!”系列征文,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记好活动日记或随笔,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3、美化社区,从我做起。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写好的调查报告、建议书以和制定好的社区文明公约呈交给相关部门;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分别走向街头、商店……宣传规范用字以和文明用语;同时与社区负责人联系,开展学生与社区群众之间的联谊活动。推荐男女生各一名做节目主持人,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拟定的活动方案和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串词,并对有关环节进行补充。

4、基于这次活动的难度较大,教师除了要加强指导外,还要充沛借助家长的协助,同时,对于活动评价,宜以鼓励评价为主,不宜用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1、学生安排会场,既可以选择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选择露天舞台。总之,环境宜安排得轻松、愉悦。同时可以请教师书写活动标题:关注我们的家园,共创美好的未来。

2、导入活动,营造气氛:

可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时可以播放在活动中拍摄到的有关社区的一些风景名胜画面,营造气氛,以便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女主持人:一曲优美动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得我们荡气回肠,激情飞扬。

男主持人:一幅幅恢弘的画面,一张张美丽的风景更撩拨出我们的思乡之情。

男女主持人:让我们走进清江,走进陆城,走进我们最美丽的社区。

女主持人:“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关注我们的社区”活动中,不少同学拍摄、收集到不少陆城社区的风景名胜画面。下面,请大家尽情欣赏:

(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拍摄到的清江和陆城街道各种优美的风景画。)。

女主持人:弯弯曲曲的清江,八百里奔腾不息,辗转腾挪至陆城河段。清江啊,你是累了还是困了,竟软绵绵懒洋洋地悄无声息地溶入浩瀚的长江。在长江入口处竟然凿出一道泾渭分明的“楚汉鸿沟”。

男主持人:徘徊于清江美丽的山水之间,让我们循着古代巴人的足迹,探入纵深的历史,在土家妹的轻歌曼舞里,在土家汉子的烟斗荷包中,搜寻一个民族与一条河流的传奇;千百年的历史镜头在一条河流的一只船上的某个窗口重叠影印,假如你的小船与廪君的独木舟途中相遇,那该多么惬意!掬清江水之灵秀,激流飞舟,岂不风光气派!

男女主持人:让我们一起去追寻清江的历史,陆城的过去,去拾起宜都、陆城遗落在历史尘埃中的颗颗珍珠。

(绚丽多彩的画面,激情四射的朗诵,自然容易唤醒学生共鸣,为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杨伟:我给大家讲的是《范缜任宜都太守》的故事。南朝齐梁间著名的思想家、《神灭论》的作者范缜,曾任宜都太守。在任期间,一方面废淫祀,教育老百姓破除迷信鬼神;另一方面鼓励民众勤于农事,鼓励农民种植棉麻,几年过去,宜都风调雨顺,人民丰衣足食。范缜政绩斐然,为老百姓赞颂。

李天天:大家都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他还是三历三峡之险,纵情吟唱三峡之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公元725年,李白离蜀出峡,曾在夷陵小住了几天。住了多久?《郢门秋怀》一诗说:“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已给我们作出了回答。他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可说是历史上最先对江水出峡、险夷交替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有人说,李白这两句诗是对宜都红花江段的景象描绘,可以说,李白与我们的社区还是非常有缘的。

陈双:要说与我们社区真正有缘的名人当推闻名中外的杨守敬先生了。杨守敬(1839~1915),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字惺吾,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著名中外。

杨守敬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一生的精力和学识,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杨守敬是金石学家,又对目录版本学造诣颇深。撰著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等。

二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紧紧抓住“高效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强化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全体语文教师专业化素养,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1、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和学科竞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方位协调发展。

2、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执行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常规,把教导处关于备课、上课以及作业的常规要求落实到位。

3、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备课组长督促引导,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发挥有经验老师的传帮带作用,集中群体智慧。教师要在分析理解教材、钻研教学方法、准备教案教具上多花心思,保证实效。

4、上完公开课的教师一定要写教后记或教学反思。

10月10日——10月18日。

组长:x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

授课教师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公开课评分情况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通过举办主题式的手抄报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尽情展示八年级学生的风采。

2、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创作手抄报,评比出优秀手抄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回忆读书的美好时光,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3、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积极主动思考与动手创作的技能。

1、比赛要求:

1)内容要求:选材要新颖、健康,紧扣主题,应具有多样性,以贴近校园生活、学习以及反映青少年思想的内容。报头自拟;手抄报内的文章提倡学生自主创作(可于文章后署作者姓名,自创文章可加分)。

2)形式要求:手抄报统一用白色纸张。版面布局合理,知识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

3)作品不能为印刷品。

2、参赛形式:小组合作。

3、版面要求:

1)手抄报必须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三部分,报头下面须注明组别和成员分工等。

2)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不得使用计算机制作或采用含有复制品的拼贴画。

3)版面设计及内容应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4、评比规则:

1)评比标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主题。栏目丰富,文章有文采,文章流畅字迹工整。报纸的名称贴切,版面设计新颖,有创意,版面图文并茂,整体效果好。(具体标准见评分细则)

2)评选及展示方式:将手抄报在班内展出,每一期作品两班互评,学生投票选出优秀手抄报。期末将对每期评选的优秀作品进行总评。由语文教研组老师及相关领导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比打分。综合学生投票的票数和老师评分结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5、比赛奖项设立:

评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颁发奖状和奖品。

二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课内与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题:中华民风民俗。

1、通过学生亲身探究与实践,让他们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动手动脑能力和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提前布置学生关注、收集相关的内容。

1、根据综合实践学习的有关要求可分为四组。

1)收集民俗资料。

2)收集传统节日习俗、收集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3)收集传统节日的古诗名篇。

4)收集少数民族服饰、建筑文化资料。

2、分组定计划,自选内容。

1)分组。

全班同学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自由组合,每组并选出组长一名。

3)各小组汇报材料收集方法。

a、访问别人。

b、上网、读书看报、借资料、图书馆。

c、到社区、校园收集等。

3、开展调查活动时间(四月初)。

第一周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

第二周材料整理(调查访问资料,图片,摘抄,剪贴等)第三周汇报活动成果。

汇报形式:

1、由每组组长上台汇报活动成果。

2、可表演,可展示,可自创作品等。

主题二外国名篇名著。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让浓郁的书香能够充盈每一个班级,每一个班级。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构建智慧人生。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从而爱上读书。

活动过程:

1、师生共读精彩片段赏析。

2、举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推荐活动。

要求每人认真阅读一本好书或美文,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要求用简短的语句推荐自己看过的一本书或美文的精髓。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3、鼓励学生结合读书笔记自建读书成长册。

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进行积累。

主题三难忘小学生活(校本)。

活动目的:

1、在回忆的基础上,用各种语文形式,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

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永久珍藏在自己的记忆里,用美好的感情来浸润自己的生命。

2、通过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共同研究,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

3、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追寻自己和班级的成长足。

迹,采用各种语文形式,真实记录几年来的成长历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制作班级纪念册。

(1)制作班级纪念册可以有哪些形式?

(2)书式班级纪念册,ppt班级纪念册、网叶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

(3)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呢?

师恩难忘、同学深情、集体荣誉、运动赛场、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真我天地??

(4)制定活动计划并分工。

封面设计小组:

主题设计小组:

内容搜寻小组:搜集照片、奖状、实物等。

活动二依依惜别。

1、毕业之际,你有什么话想对母校、老师或者同学说说吗?把你要说的话用一封信的形式写下来吧!

2、你即将毕业了,在毕业之际,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一说,当你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一份演讲稿吧!

3、你在学校生活了六年,在这六年里,你一定发现了学校里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快毕业了,请给校长写一份建议书,相信你的建议一定能够得到采纳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一代新人,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活动,开展“我与经典同行——诗文诵读”活动,努力将优秀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1、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和优秀美文的兴趣。

2、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把诵读、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诵读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养。

6、构建学习型校园,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

1、老师宣布诗文诵读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

2、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或美文,并要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3、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诗歌和美文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4、在班级中利用课上5分钟时间学生分别朗诵自己的作品;并经过全班推选出优秀代表。

5、在年级层面上举行诗文诵读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文诵读者名单并给予奖励。

6、请获奖同学以座谈会的形式畅谈自己的对作品欣赏的感受。

1、早读。

2、语文课的前5分钟。

3、周五下午的语文校本课。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或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诗歌和经典美文,作为诵读重点篇目。

第二阶段:学习朗诵。老师进行朗诵指导和示范,让学生明白朗诵诗文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第三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利用早读或语文课的前5分钟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自己的诗文作品朗诵展示。

第四阶段: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优秀诗文诵读代表进行“诗文诵读”的竞赛与展示活动。并请获奖同学畅谈自己的对作品欣赏的感受。

1、每班班设优秀奖5名。

2、年级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1、想方设法,营造氛围。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营造出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

2、保证时间,有所创新。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

3、争取支持,深入开展。为了能把诵读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我们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做法等等)。同时老师可以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它承担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同时还肩负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的重任,还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其重要意义不可替代。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改革正是在对传统教学精髓吸收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故学生自主学习在古代文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其必要性。

(一)弥补教学课时的减少。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课程体系的改革,古代文学课程课时由原先的三百余课时减至二百余课时,在教学内容仍然不变的情况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古代文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对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文化历史等进行初步地了解,有助于教师对教材上现有的知识进行有所选择的教学,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更加有效。

(二)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早在1992年,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教育方法摒弃呆读死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2]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学生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这种行为能够产生最佳学习效果,有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三)大学教学对接社会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人才。这必然要求我们做到大学教学与社会教育的对接。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魏鸿雁所言:“变传授知识型教学为培养能力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4]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辨识纷繁复杂的社会,有助于更快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通过一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禁塑令”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在最初实施时,超市、市场的塑料袋确实减少了,但现在人们的禁塑意识慢慢淡薄了,人们已习惯了付费购买塑料袋,塑料袋的用量又急速增长。所以本学期我们想继续进行该主题,从我们自身做起,增强环保意识,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从而让禁塑令深入人心,为环境保护贡献出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

第一、二周:上网查询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以及污染情况,制成幻灯片。

活动目的:加强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塑料袋的有关内容,并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制成幻灯片,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周:走访超市、集市,调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

活动目的:锻炼了学生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并善于同陌生人打教道。在实践的调查访谈中锻炼胆量与口才,提高社会交际能力。

第四周:汇总调查资料,制成幻灯片,

第五周:写出调查感受,在班级中以辩论会的形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第六周:制作减少塑料袋使用的宣传标语。

活动目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七、八周:制作有关“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为主题的刊板。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九、十周:编一个有关塑料袋的小品。

活动目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第十一周:编一个有关塑料袋的歌曲。

活动目的:发挥学生创造欲,提高他们合作精神。

第十二周:给国家监管部门写一封信。

活动目的:以给国家监管部门写信的方式,反映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试行)》(京教基[20xx]16号附件8)精神,有效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此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包括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部分内容。

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努力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实践性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特别关注实践过程的充分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是各学段学生文化课学习与非智力品质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应用,应切合该学段学生综合发展水平。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强调其主题性,主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时代性、生活性、真实性。

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充分体现开放性。

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与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综合实践实施应根据学生活动主体意识与能力的发展程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3-6年级的学生认识发展上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社会性发展上具有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学生直接感受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主,并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的选择机会。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小学3-6年级的学段目标:

2、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发展人际交往,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养成合作的品质,融入集体;

5、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明确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并以必要的经费为保障,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在师资配备、资源统筹、课程实施、目标落实等方面严格管理。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小组,由教学干部、骨干教师参加,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安排和统筹考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及时掌握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有效的评价,督促教师按课程计划的要求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及研讨活动,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此项工作。

学校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要求开齐、开足所规定的课时。劳动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110课时,信息技术教育在3-6年级为70课时,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3-6年级为140学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弹性课时制,由学校集中安排或分散使用。在内容安排上可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学年初,学校要制定“年度课程实施计划”,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通盘考虑、整体安排。学校干部要指导教师做好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计划,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的活动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落实。

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与培训,指导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按照课程要求规范、有效地开展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优秀课例、典型经验及时向全校传播、推广。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比较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要积极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和帮助教师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发挥市、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的作用,学校确立1-2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满足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

结合“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实施,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平台”提供的数据,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通过检查学期活动计划、系列活动方案设计情况,考察活动准备情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参照“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监控平台”提供的数据,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体现激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办法和小学生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小论文、专题报告、实践日志,以及电子书刊、网页、网站等多种形式,并通过活动积累和收获成果,展示主体发展过程。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可通过记录卡、档案袋等进行认定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手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师要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生德育活动的重要领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提升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完善人格,最终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确立了“走近中秋”这个活动主题,带领学生在家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从而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秋以及月饼的由来,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2.过程与方法。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通过查阅书籍,报刊以及网络等资料了解并解决问题,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立于主动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动手做月饼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的财富。

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

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讨论筛选活动方式,明确活动时间及个人分工。(具体内容见附表2)。

第三阶段:(第4周)走出课堂。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出一期专题板报第五阶段:(第6周)总结评价。

对参与本次综合活动进行活动总结,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及家长评价。(具体内容见附表4)。

第一阶段:(第2周)确定主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她有哪些佳节吗?(指名学生回答)。

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过3个星期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发言)。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走进佳节话中秋。含四项内容:a、中秋节的由来;b、中秋节的习俗;c、中秋诗词欣赏;d、中秋的月饼相关知识。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上网下载、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摘抄和拍照片等,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a组:小小故事台b组:月饼大调查c组:花灯的世界d组:艺术的魅力。

2、在小组中再自由组合成3--5人的活动小组,a1组——漂亮组(苏婷、陈思晴、林卓言)a2组——动力组(张宇恒、尹嘉蕙、黄伟、利勇烽)a3组——可乐组(何家乐、何俊霖、胡惟斯)。

b1组——美少女组(苏芊沄、潘苑仪、陈境敏、谭婉琪)b2组——可爱月饼小分队(阮熳君、蔡小芸、彭雯婧)b3组——甜甜月饼队(王溢、林昌韶、谢泽泓、罗宇轩)b4组——月饼队(苏泓霖、许桂林、陈文坤、覃建明)b5组——可爱组(布伟健、李梓豪、张堡鈞、郑兆达)。

c1组——棉花糖组(冼德昕、李丽昕、林越、李籽璇、陈俐霖)c2组——花灯世界组(董明添、丁星华)。

d1组——甜蜜组(何伟斌、潘晓彤、李康桥)d2组——变形组(黄浩然、陈文洋)。

第二阶段:(第3周)明确分工。

(一)按照分组选出组长、记录员。

(方式——纸板报、连环图画、照片展、ppt幻灯片、讲故事等)1、收集资料:

月饼为什么大多是圆的?还有什么形状?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调查市面上的月饼的种类。

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月饼口味。了解最大、最小的月饼和普通月饼的尺寸。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月饼包装盒。

调查吃不完的月饼和空的月饼盒的处理方法。推销月饼的广告词。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月饼盒等)。

(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1、收集资料:为什么中秋节挂彩灯?

调查彩灯的种类,比较各种彩灯的优劣。调查、采访、统计人们最喜欢的彩灯类型。了解彩灯的制作过程。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收集彩灯等)。

(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采访调查统计、参观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实物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收集资料:与中秋节有关的古代诗词、对联,了解其意思。与中秋节有关的儿歌、文章。与中秋节有关绘画、贺卡、音乐作品。与中秋节有关的祝福语。

(内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问大人、查书籍、上网等)。

2、展示资料:筛选资料,小组共同或分工制作。

(方式——纸板报、绘画展、照片展、ppt幻灯片等)。

(三)安排小组分工,填写《第二阶段计划表》。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时间:

10月13日至11月7日

三、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钢笔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使用钢笔都觉得很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三天两头就有学生报告钢笔坏了、少了,作业本上的三花脸也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钢笔的使用方法不当上。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把多种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正确保管和使用钢笔,延长其使用寿命。

3、能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利用钢笔写出整洁、美观的作业。

4、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钢笔。

五、成果形式:

1、学生的习作、作业、图画、摄影等。

2、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握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图片、摄影、文字)。

3、学生的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4、倡议书。

5、举行“我爱钢笔”主题活动,综合展示活动成果。

六、活动过程:

(二)、学生组建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活动内容分选项目与自选项目,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审视方案的可行性。

自选:

a组:调查同学们在使用钢笔与保管钢笔上存在那些问题,想一想该如何改进,写出收获、体会。

b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钢笔?请讲解并演示。

c组:按从外到里以及如何使用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钢笔,写一篇习作。

d组:针对现有不足,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钢笔,争取申请专利,并可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必选:

1、每人书写一份整洁、美观的作业参加展览。

2、交流拟定倡议书。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为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我校定于12月20开展“亲近自然 走进农家”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xx中学—冬瓜坪—双王庙—黄金桥—xx中学

野外拉练+环保行动+社会调查+影视教育+征文比赛

(一)野外拉练:以班为单位,每班分4—5个小组,每组由指定教师担任队长,负责组织和安全工作。

(二)环保行动项目:

每组准备小锄头、塑料袋等清污工具,清除公路及两侧垃圾。

(三)社会调查

每组分发若干份调查表,调查了解xx果农的生产、生活、经济等情况。

(四)影视教育

周四晚上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励志影片。

(五)征文比赛

以此次活动为载体,举行一次征文比赛,分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

1、请各班于 12月18日 将分组名单上交团委。(注:每组学生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

2、全校师生活动期间注意安全、环保,不允许擅自外出活动。

3、学生在公路上行进要靠边,不得追逐打闹,横穿公路。

4、户外竞走是项团队合作的活动,各小组组长负责照顾好本组组员,在活动中负责管理好组员行为。

5、请穿适合季节的运动类服装、运动鞋;女士请勿穿高跟鞋。不需带太多现金,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附:《野外拉练日程安排》

野外拉练日程安排

13:30 全校师生操场集合,强调户外活动纪律和安全事项。

14:00 准时出发。

14:00—17:00 野外拉练+环保行动+社会调查

17:00—17:30 返回学校,各小组清点人数,上报团委。

18:20—20:10 影视教育

教师活动安排表

七年级一班:z

七年级二班:z

八年级一班:z

八年级二班:z

九年级一班:z

九年级二班:z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几千年来,先辈为我们传承下来珍贵的民族文化。这些来自民间的各民族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人,都普遍存在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甚至还在与少数民族人民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其信仰与忌讳闹出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笑话。

所以,我们开展了解土家族综合实践活动,促使更多的学生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加深了解,并且从我们的学生做起,让学生深入去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民情。

1、知识和能力:通过研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与土家族有关的服饰、饮食、建筑、习俗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尝试多渠道地搜集相关民族特点的服饰、文字、风俗等资料,并学会对已有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类,从中了解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学会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统一和睦的大家庭,培养学生树立全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

(一)活动准备阶段

2、活动时间xxx年4月至5月;

3、成立活动小组。

成立17个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工作,明确各组的研究内容和责任分工,具体指导小组开展活动。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

4、知识技能的准备。

由教师介绍到图书室查阅书籍以及上网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资料的整理和编辑。

5、活动方法查阅各种图书、报刊;在家长及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收集整理资料;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活动、研究。

5、活动计划

(二)实践活动阶段

1、各小组分头搜集资料。

2、整理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资料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画画,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综合运用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三)成果展示阶段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各自完成小组展示,教师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状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用心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用心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务必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给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群众备课,相互了解状况、分析状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状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构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状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用心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主题由来: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课程所设计的“综合探究”活动是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适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市级重点课题《路桥历史与社会地方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把这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于是就有了这次尝试。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知道描述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材料,能初步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和提取有效信息,并能与人合作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初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撰写“来自家乡的报告”。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学习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及调查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一课时)

第二阶段:分配任务,开始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确立小组长,协调组员开展活动,每个组员都要有一定的任务,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准备以多种形式展示调查成果。(以上2个阶段大致需要2-3个星期)

交流汇报

以班为单位,各调查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本组调查报告,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选,选出最佳的调查报告,在全年级段展示交流。

活动评价

1、各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有具体的活动安排,调查过程描述清晰。

2、调查报告主题明确,调查内容详尽,报告中要充分体现主题特色,报告形式多样(文字、图片等),能够以幻灯片形式或网页的形式展现更佳。

附过程管理表格:

主 题

组 长

组员

分 工

活动过程

(适合于七年级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11页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四个领域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或更为直接地说是解题活动。数学教师在黑板上讲数学,而学生则每天在课堂上听数学和在纸上做数学题。所以,对多数学生而言,数学的探索活动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我们所崇尚的《数学课程标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数学问题来自实际,而学生需要动手实践来学习、验证和发展数学,需要动手“做”的土壤来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高解题及创新的能力。动手“做”数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实践性原则。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尝试和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3、趣味性原则。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乐意参与,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4、开放性原则。改进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活动范围的拓展,不局限在课堂,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从中获得知识和教育。

5、异步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起步上不同,效果有异,在发展上不受限制,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因材施教,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前提下,适量适度地开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

6、创新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谓创新是指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智慧,灵活主动地认识一个对别人来说早已知道的,而对他们来说却是首次发现的“新规律”、“新性质”或获得一个新本领,取得一项新成果。

7、主题性原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围绕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8、合作性原则: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1)通过活动,使学生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程。

(4)通过开展“做”数学活动,创设恰当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逐步促进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

(5)探索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积累有效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的经验。

(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又不同于数学课。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构建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交流与合作。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发校园数学资源。到现实生活中选择、开发一定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并指导学生围绕专题去观察、调查、收集材料,探讨问题,然后撰写小论文或调研报告,测算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3)面对现行教材学习内容,开展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建构满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各方面需求的、生动活泼的有效素材。

(4)数学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接受学校的领导,并聘请岳校长为数学活动课的督导员。在数学组内部,实施组长总负责,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坚持正常的活动研究,确保活动方案的落实。

岳校长:数学活动课督导员。

马xx:总体设计,指导落实活动方案。同时进行活动课教学的研究。校本活动课教材的研发。

辅导员:xx(组织活动,辅导学生开展活动)。

王xx、: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文字录入。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各级部、各班级:

xxxx年元旦将至,为深入推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关要求,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元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切实加强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学生共同传承中华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不代替家长签字。

2、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结合方案要求,从实际出发,全员参与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一)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

1、活动意义:“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所具有的一项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并赋予时代内容,从亲情之孝延伸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大爱,形成新的风尚和新的美德。

2、活动要求:各年级每班安排5人参与本活动。

3、活动方式:“五个一”活动包括为父母做一次饭(一道菜);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给父母捶一次背(梳头、按摩);与父母进行一次亲情谈话;给父母每人一个拥抱,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参与同学要完成《xx中学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另行下发),并贴好照片。

(二)“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

1、活动意义:跨过了xxxx的辉煌,xxxx将以崭新的面貌来到我们的身边。感恩xxxx,感谢父母、师长、朋友的关心和陪伴,助力我们成长。筑梦xxxx,希望同学们与梦想同行,唤醒心中的巨人,超越昨天,再创辉煌。在这步入新一年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总是心潮澎湃,生出许多新的希望。请同学们用文字记录下成长的印记和感恩的心语。

2、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3、活动方式:完成《“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另行下发,上交拍照留档后下发,各班可张贴到楼道展板)

1、各班级元旦返校后在xxxx年1月6日16:00前将本班作品至政教处、团委办公室。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交桑老师,“感恩xxxx筑梦xxxx”活动记录表交王老师。

2、“感恩xxxx筑梦xxxx”活动各班要加强要求,做到人人参与,保证活动实效。

3、在规定时间前上交两项内容的班级计班级量化分10分:其中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5分,每少一篇或缺少照片、照片明显虚假扣1分;“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计5分。

4、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将在一楼西宣传栏统一展出;“感恩xxxx筑梦xx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择优拍照留档后返还各班级完善班级文化。

5、不明内容具体咨询政教处、团委办公室。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