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读书报告(专业13篇)

时间:2024-01-08 12:40:50 作者:文轩

《共产党宣言》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产党宣言》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文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在品读完《共产党宣言》——一本单薄精简却在全世界有着巨大影响的书籍后,这短短三句话如同巨大的钟声让我振聋发聩。结束了全篇的科学阐述,马克思以这三句充满着对无限美好新世界期望的话语表现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心声,统治阶级注定成为历史,去往未来的火车头朝向哪里只能由无产者来掌握。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却又不只是锁链,不仅是作为被压迫者被强行铐上的锁链,也是锁住自由锁住人生锁住爱的锁链。但是这锁链却锁不住他们自由的灵魂,他们以反抗的姿态逐步发展出了共产主义,成为勇于追逐美好的共产党人,他们带着崇高热切的理想以一己之力逐渐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畏的无产阶级斗士们迅速在世界上成为一个联合体,一起为新世界的建设而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每天宣称爱党爱国的大学生,之前的我却连共产党真正意义上是什么、为什么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都不知道,只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等等空虚的大概念,想来万分惭愧。潜下心来研读之后,只觉以前不求甚解之处豁然开朗,不明所以之处醍醐灌顶。

这部宣言从四个方面展开: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以及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贯穿始末,以世界的发展延伸扩展,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并且以此反驳了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它透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做派,揭露了充满在每一个地方的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的不合理性,寥寥几语间叱责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打击。最后这部宣言向每一个发出最是响亮的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虽然人们总是口头上说万恶的资本主义,但是我从不知道资本主义万恶在哪?它为什么万恶?进一步来说,资本主义又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第一部分给出了全面的解说。从古到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历史时期表面是一代又一代更迭着,但是触碰到核心,却有着不变的社会结构,难以消灭的阶级对立。拨动历史的罗盘,从古罗马到中世纪、从夏商周到唐宋元、从英法两国到东印度、从工业革命到现在,资产阶级都不曾消失过。只是在现在社会阶级分化更为明显简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利己的。它在长期发展中消磨掉了人们内心的一些美好情感,就像水始终无法接纳油一样。曾经它也为这个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为社会贡献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它摧毁了落后的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它推动历史又前进了一大步。然而现在的它却“像一个魔法师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它赤裸裸地为每一个追求尊严追求自我的独立的人赋予了金钱价值,以利益来衡量每一件事的得失,让每一个人可亲可爱的人痛苦地受制于资产阶级。“资本的初始阶段,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注解。当时的欧洲,每一个工人都被压榨被奴役,资产阶级像吸血鬼一样竭力吸干净他们的鲜血。即使在现在,虽然欧洲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与发展,可本质上依旧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有权利享受一切社会资源,穷人们可能无力承担昂贵的医疗服务与教育资源。

这种制度带来的危害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产生的商业危机已经危害到了整个资产阶级社会。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不就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带来的生产过剩而引发的持续了四年的灾难吗?荒谬却真实,野蛮又混乱,远古时期的人类因为生产力不足而挨饿受冻,几千年后的今天却是因为生产过剩而饱受生活的摧残。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又一次的资本主义危害爆发,全球一体化的状况下泡沫经济迅速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周期性不间断的难以预料的大规模矛盾爆发是难以消除的,将永远作为一颗炸弹埋在资产阶级的座位下。

不可否认,正是这种资本主义从诞生起就有的基因缺陷,催生了更为完美的阶级——无产阶级。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帝国的荣耀与穷人的悲惨形成极其尖锐的对立。羸弱的妇女、干瘪的孩童,被资产阶级无情地剥削着。无产者不但没有求富的机会,甚至连贫穷的权利都没有。“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残酷的环境之下,无产者们开始联合起来寻求生存的希望,他们从无到有,从组织到政党,每一步的迈出都浸满了奋斗的汗水和牺牲的血水。无数次被打压换来的是无数次更顽强的站起,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他们不愿屈服,他们奋起反抗,他们将为了自由与解放战斗到底!他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桃花源!

共产主义是崇高的。腥风血雨的社会背景下,共产党人的不屈斗争在历史长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曾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湮灭。法国里昂的丝织工人们接连爆发两次起义,英国的百万工人们在伦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工人们孤注一掷地扛起反抗的旗帜,这三次无产阶级工人们的壮举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是流血流泪,是以卵击石,是不自量力,却更是摆脱桎梏,打破牢笼的开端!这个时代向全世界呐喊道:“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此情此景,马克思心神巨震百感交集,他挥笔凝成一篇《共产党宣言》!年轻的他凭借着睿智成熟的头脑,以历史的旁观者、社会的见证者的身份,高屋建瓴般写出这样一篇科学系统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宣言。他为每一位战斗在一线的无产者带来了希望,让每一个顿生怀疑的革命者坚定了信仰!

共产主义者们如茫茫黑暗中的灯塔一边坚守在自己的领地一边向外散发着不容忽视的光芒,它一直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有人说共产党人消灭他们自己挣得的资产,有人说共产党人消灭私有制之后就会兴起懒惰之风,有人说共产党人要消灭人们最亲密的关系,更有人说取消祖国取消民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马克思在第二部分对每一条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的误解与污蔑做出了详实有力的驳斥,他以一己之力捍卫了共产党人的尊严!

将镜头从欧洲拉向中国,红色的旗帜自东方升起,是黑色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滴鲜血,是万千被剥削被压榨人民心中的一颗火种,迅速地秘密地在炎黄大地蔓延起来。早期暗地里互相传播的宣传册,分散在中国各地区的共产主义小组,嘉兴南湖游船上隐秘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每一次冒着危险的握手,每一次小心翼翼的会面,每一次坚定有力的团结,让中国共产主义者与日俱增并逐渐成为我国执政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他们的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健全的劳动工作制度,合理的薪资与节假日,不断完善的劳动法,都归功于那些觉醒的前辈们不懈地斗争。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们的成果,我们理应接过火炬继承他们的遗志。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曲折。反动的社会主义出现了,这种伪社会主义,妄图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来实现自己心中的阴暗自私的天真可笑的想法。封建的社会主义者们转眼忘记自己曾经犯下的剥削罪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也在幻想着保留下自己的地位和财产。时代的浪潮下这种落伍的想法怎么能够存在?注定被先进的共产党人进行批判,注定失去自己那一方根基不稳的立足之地。

1848年2月21日,是《共产党宣言》诞生的那一天,也是无数卑微的被无情剥削的劳动者们新生的一天。细数时光,《共产党宣言》已经170岁了。回望170年风风雨雨,一代代人看着共产主义从理论到现实再到如今的制度,从一个人笔下诞生到无数人用心守护,从少数人的启蒙到大部分人的信仰,从追求吃饱穿暖到渴望世界和平,历久弥新,余韵悠长。时光见证着《共产党宣言》永不褪色,马克思的思想依旧闪着不容忽视的光芒,每一条真理都在应验,每一个愿望都在实现的路上。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产党宣言》里记载着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字字有着千钧之力。每一位共产党人也义不容辞地前进着,左肩信仰右肩理想,为全人类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目的是通过重温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助于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助于从源头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要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助于从纵深层面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当前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特点的年轻干部逐渐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但不可否认,当中不少人缺少长期严格的党内生活考验和艰苦条件锻炼,党性意识、理论素养相对欠缺。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加强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是其中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作为“永不过时”的科学理论,对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在新时代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自觉、刻苦、带着问题、联系实际地结合原著在新时代学好马克思主义。

自觉学马克思主义。自觉学习是增强理论自觉与自信的基本前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学,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问题意识和本领意识提升的表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学习意识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学习意识,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追求内化为一种实践习惯和精神信仰,从而好学乐学、久久追寻、终生受益。

要刻苦学马克思主义。若想学精悟透马克思主义,要以水滴石穿的信心和决心,以潜心向学、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大学问”。要克服困难去学,克服耐心不足、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要循序渐进地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智慧和强大的理论力量,使马克思主义融入生活、常学常新。

要带着问题学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是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的高度凝结,带着问题意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性和针对性。在新时代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使马克思主义更加精准地破解新时代的发展难题,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用在“刀刃上”。

要联系实际学马克思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鲜明特征,指导和服务实践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在新时代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及方法,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参悟问题的本质,为在新时代创造新奇迹设计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要结合原著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原著是意蕴深远、与时俱进的开放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有助于形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储备,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认识和深层次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吃透”原著,要原原本本地学,要熟读精思细细地学,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淬炼精神、涵养正气,以科学理论指导伟大时代的实践创新,真正依靠学习推进发展、走向未来。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而这个世界却不会静止,它在不断发展。历史的发展过程,必然是需要社会结构及其他所带来的该时代政治经济的创新甚至改变。

1840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来到给于当时的革命启蒙。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真正的共产党实际上都是以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我们党鲜明地提出党的宗旨,明确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资产阶级政党的这种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的政党只能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党。在国际共运史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如一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是为着人民谋利益的。70多年来,党以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实践,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热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让中国改革在理论方面,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发展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在党的建设中,要看指导思想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能够不断发展的一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指出,坚持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基本条件和思想理论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地判断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趋向,才能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科学发科学发展观以其创新的理论成果、重大的理论贡献、独特的理论价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新的魅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提炼了新的结晶,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篇章。科学发展观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根本支撑,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基本方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精神实质,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推进主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共产党宣言的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于1848年出版。经过160多年的沧桑,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纲领的真理一面得到了历史的研究,出版后不断发展。《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而系统的阐述,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它的诞生就像一把剑,深深地渗透到剥削者的胸部,成为无产阶级最锋利的战斗武器,就像灯塔一样,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指明了方向,使社会发展的探索更加清晰。

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指出自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宣言》第一章一开始就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简要阐述了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压迫阶级抗压迫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压迫者和压迫者总是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有时是隐藏的,有时是开放的,每一场斗争的结果都是整个社会的革命转变或斗争,它特别注重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并简要地描述了其发展规律。

2、通过对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使命的阐述,以及对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必然性的解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观点。

阶级建立了政治统治之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权一步一步地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上述论断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但是已经包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因为,共产主义革命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剥削阶级的革命,它不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要求彻底铲除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经济根源——私有制。同时,《宣言》还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彻底消灭私有观念。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代表者。《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当前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同时代表工人运动的未来。

《宣言》以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作为结束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回顾历史,共产党自诞生到如今,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经受了多少困难的阻挡,但是,不屈的共产党人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以步步艰辛却从未停下的步伐走到现在,这个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再到如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理论指导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丰富,共产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指导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和前进道路。站在现今的社会,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无论到什么时候,共产党宣言都是最最根本的东西,是整个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发展的基石,没有它,没有基石的建筑都必将倒塌。所以,仔细研读共产党宣言仍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让我们从根本出发,认识和理解社会。

诚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生产衍生下的社会结构、所有制关系以及政治精神也反过来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结构关系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属于一个社会财富平均的状态,社会基尼系数长期在0.2左右,到了2006年,基尼系数已超过0.4907。社会贫富差异程度接近0.5的警戒线水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站在当下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背景下,对于这段话我们将有更深刻的体味,贫富差距的拉大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经济实力悬殊衍生下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以致社会资源恶性循环一般不断走向分配的极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在社会总体物质不断丰富的前提下,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下降。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于我而言,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并不陌生——在高中历史主观题的题干中,这本书的内容常常会被引用到。另外,老家在乡下,翻阅过程中,恍惚间能从字里行间里看到那个苏北小乡村的影子。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1943年所写,1948年出版,是作者在其乡村社会学讲稿的基础上撰写的,虽然写作时间距今已有63年之久,但并未随时间的推移不合事宜,相反,他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的分析,其广度和深度已高于一个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层面,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的法治及状况有着很好的启迪。

《乡土中国》一书包含14篇文章,是作者在广泛调查研究后所得成果,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14篇文章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作者运用功能主义学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社会影响深远。

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个乡土中国、人情社会。何谓乡土中国,正如费孝通先生在重刊序言中写到“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书报告

《中国共产党简史》集中叙述了党领导人民所干的三件大事:一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书紧紧抓住党史的主题和主线,用雄辩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各种国际先进的核潜艇,以及歼十歼二十等四代战机试飞成功,各种弹道导弹,洲际导弹不断研制成功,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越发成功,中国的国防能力越来越强大,从而让众多的中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些成就,都是在伟大的党领导下取得的,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的领会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繁荣昌盛。

读完这本简史,我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的思想是搏大精深的,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高举拳头暗下“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决心!让我们秉承革命前辈们的思想,继续踏着他们的足迹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奋斗吧!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最终想补充一点自我另外的想法,同城市完备的基础设施、便利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医疗教育资源,农村自是不能比的,城市成了人们汲汲以求奔向的地方,农村逐渐虚空成空巢,某种意义上,乡土社会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一种落后、负累,但其中的乡土之情却不是能够如此这般轻易抹去的。经济在发展,物质在充盈也在被摧毁,但情感,我们不能轻易说放弃。乡土社会中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传统,那种贴近泥土的亲近自然,那种比邻而居相互串门的热情街坊,还有鸡犬相闻的那份安逸闲适,都是乡土社会中诸多概念构建的骨架中鲜活的血肉,在这个城市化不断发展、农村逐渐被淘汰的时代,也能化作一种让人割舍不下的情怀。

共产党员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共产党员宣言读书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8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8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8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80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20xx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0xx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0xx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洞察年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年月,英国伦敦瓦伦街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面向新世纪,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实践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注意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在总结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科学体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胜利的设想,探索出了一条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推到新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追溯“三个代表”的渊源和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又是创造性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在《共产主义宣言》光临我国之前,它曾在俄国掀起了正义革命,并推动了俄国走向了共产主义的起点。正是鉴于这一历史事实,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共产主义。在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旅程中,好比一段漫长的航行,轮船走走停停,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船上的人被挤得前仰后合,但是,在前进而又曲折的道路上,他们还是到达了终点,让旧中国彻底的改观了,并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为这次“航行”指明了方向呢?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照搬外国经验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了理论结合实际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当前实际的大结合,并融合为一部为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这个也是史无前例的。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直到今天的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思想,一直源于马克思思想,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把马克思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带领我国迈出新的历程。迄今,《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要以《共产党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共产党宣言》,深刻领会《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原则,学会运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共产党宣言的读书报告

感想:在封建体制统治之下,冒然出现的政党都会引起旧体制党派的怀疑更何况是先进的反对党,为了共同的利益,陈腐的旧党派会苟合,将先进党视为杀一儆百的靶子。

2、摘录: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感想: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归根究底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个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摘录: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进展。

感想: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反映。

4、摘录: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感想:资本主义对人类发展既有进步也有退步。不可否认,在物质方面,它满足了人类的口腹之欲以及基于物质上的虚荣心理,让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其无所不能甚至媲美于上帝。然而,资本主义却不能完全渗透人类的精神灵魂深处。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发展人类社会的一种形式手段。完全由这些形式主导的社会总是差些人情味儿。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下,人类就会产生不满足感和空虚感,直至犯罪的产生都未察觉,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了。

5、摘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感想: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本、技术、管理、原料甚至民族精神都全球化,世界是民族的,民族是世界的。

6、摘录: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处于不断的斗争中:最初反对贵族:后来反对同工业进步有利害冲突的那部分资产阶级;经常反对一切外国的资产阶级。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感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或者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怎样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进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论中国读书报告范文

《论中国(onchina)》英文版于出版,中文版10月出版。全书617页。作者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是犹太人后裔,1938年移居美国。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任美国国务卿。是美国乃至世界着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他以根据40多年与中国领导人的交往,50多次对中国的访问,以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撰写了《论中国》。

总体上说,尽管在汉唐元明清都有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但总体上是局部的,有限的,还没有那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与世界在经济上、文化上如此深度、广泛、全面地融入这个世界。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将来将达到第一位。中华民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所以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也要知道世界在如何看我们。但是,我们毕竟刚刚开始融入这个世界。《论中国》提供了国外政治家,特别是从美国政治家的角度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思维的认识,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更有益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同时为我们在处理与各国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在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的文化如何面对,那些保留发扬,那些扬弃引发深深思考。

基辛格博士首先从晚清时期的中国谈起。揭示了几千年长期中国农业社会相对稳定、富足的社会之后,在外部世界已经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情况下,仍旧坚持保守封闭、愚昧无知、妄自尊大、封建专制的社会状况。他力图通过清朝到当今时代社会在政治、社会、文化的沿革来认识、了解、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作为一个外交家,他不是仅仅陈述了朝鲜战争、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而是通过中美关系这一主线,这一系列现象,着重分析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和外交习惯。

读了本书以后几点思考:一是中美关系核心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核心是国家战略利益。上世纪70年代,中国比今天在意识形态上更加极左。但是由于当年前苏联构成对中、美两国的威胁,促进了中美走到一起。而今天,中国深度改革开放,前苏联的威胁不复存在,所以中美没有了共同的敌人,而出现了经济利益、战略空间的争夺,则形成了今天的对抗。而人权问题、价值观问题等仅仅是借口。

二是一个国家要令别国信服,要引领世界,不仅有硬实力,更要有软实力。硬实力也就是经济实力、军力等,也要有软实力,例如一个国家的正义、诚信、包容。

三是在历史性转变的形势下,中国文化中值得传承的是什么?应该是勤劳、善良、坚忍不拔、含蓄缜密。而在中国文化中的糟粕是什么?应该是官本位,封闭、保守、小农意识。

四是从中国清朝封建社会到当今社会转变给了我们重要启示。清朝的封闭、自大,而全然不顾外部世界的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大趋势。不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主动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就会被用坚船利炮被动地撬开国门,落后就要挨打。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我没有读之前心里就想乡土中国是一种以怎么样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我读完了《乡土中国》之后给我的答案是脑袋里出现一幅画面里面有的父亲和母亲辛勤劳动的背影和我家乡父老乡亲他们在田地里播种辛勤劳动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泪水悄悄的滑落下来打湿了我的衣服我开始想家人以及家乡的人民和山山水水了,《乡土中国》读后感。虽然农村没有像城市那么的繁华但有宁静清新的空气有朴素人民,灿烂的微笑待人友善,他们懂得珍惜生活和努力创造财富。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中国农村的一扇大门。有人也许以为这本书写的早了,对于现在的情况很不实用,我觉得倒不是。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到现在还闪烁着光辉。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读过哪本社会学的著作在理论和语言上胜过这本薄薄的小书。

有人认为费孝通在这本书最主要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这两个概念。我倒是觉得他的成果是把乡土中国的根子挖出来了,指出来为什么我们最近百年的变迁会如此之艰难。

何为乡土中国?它的特性是什么?先生在第一篇已经很好指出来了。比如他就说中国乡下人多,“土”就是他们的特性,当然土气不是贬义词,靠土地谋生的乡土社会很大程度是很稳定的,即使战乱迁移的也不是社会的主流。他也顺便比较和美国的不同,指出我们是聚村而居,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隔离,结果就形成了地方性,保持孤立的社会圈子。同时村落里面大家都是特别熟习,就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法律其实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地位,大家都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大家重视是信用而不是法律。当然在我们现在这个处处都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土气就成了骂人的话,那些礼俗也逐渐被法律所代替。

他在谈论文字下乡的问题里面,他认为,在乡村社会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文字的,经验的传播往往是手把手的教,在一个地区住的几百年,世世代代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都是一样的,解决的办法都是一样,不需要什么理论,什么创新,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当然先生在这两篇文章里面分析很多,也很深刻。

“差序格局”是费先生的独创,在书中,他打了个比方,将西洋的“团体格局”和中国的“差序格局”区分开来: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而中国的社会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通过这个比喻,费先生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首先是执行私人道德。“私”的毛病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实在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弊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物上霜”就可以显现这点。而在西洋的团体格局中,道德的观念是建立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的,团体是超于个人的存在。其次是判断标准的随机性。中国社会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着势力的大小而变化,对于不同的环境和人事,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对待方法,我们往往讲的是攀关系,讲交情。而西洋社会将的是权,社会对每个人是公道的人对人遵守的是一样的规则,就是要互相尊重权利,而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个人的权利。再次就是模糊的社会组织的界限。比如在书中提到的关于“家庭”的概念,在中国,“家庭”这词是含糊得很,可以是自己和太太,可以是加上孩子,还可以是加上其他的伯叔侄子之类的。而在西洋社会,“家庭”就是指他以及妻子,未成年的孩子,明确得很。最后就是社会结构的层次化。中国的传统社会向来就是阶级社会,上下级关系的明确规定,使得社会层次分明,乡土中国的社会网络是由等级差别的。而在团体格局中,人是平等的,是被一视同仁的。

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在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礼治秩序的全面打破,血缘和地缘的分离,剧烈的社会变迁,使得人们不再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而是更加迅速地流动,这就导致了更多的乡土本色被花花世界所淹没。

当然,中国的本质还是乡土的,即使她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中国人骨子里的私德是不会一下子消失的,却反而有一种加重的趋势,社会上盛行的“各走各路”的风气使得这个社会更加地冷漠。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是孕育于农业文明中的,中国人身上的“泥土味”是不会失去它的香气的,所以老有一些“城市人”在那里鄙视“乡下人”,那就有点可笑了。

以上是本人看完《乡土中国》后的一些想法,其实看完《乡土中国》之后有许多的感想,但又不足以成文,所以只将能成文者呈现出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中国读书报告范文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块土地上活了十八年,对中国还是比较了解的。当读了《论中国》之后,从一个外国人的眼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个中国,与我以往的认知大相径庭。

基辛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对于中国的了解和接触不必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少。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的中美建交都有基辛格的功劳。多亏基辛格,让中美双方搭建了友谊交流之桥。

多亏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十多年间,我对中国的认识都是通过生活得来,却并没有深入探究自己的祖国。曾经,我也好奇中国为什么是共产党执政,弄不清中国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孔子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屹立千年不倒,想知道中国终将向何方发展。但是,这些突发奇想只是奇想,我并没有更进一步思考千奇百怪的表象背后潜藏着怎样的缘由。许多问题在历史课本上,在人们饭后闲谈中,在电视节目的讲授里略有解说,只是不够具体完备,且带有很多主观色彩。

基辛格的《论中国》则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站在一个更加客观和宏观的角度重新解读了中国的历史和价值内核。

在史实方面,基辛格是很负责的,冷静客观陈述了中国的历史,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还包括鲜为人知或者少有人提的历史真相。比如,看完这本书,我不再简单地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看成盟友,而是更加清楚的理解了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相生相杀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再比如,对于美国出兵朝鲜,我也不再天真认为那是所谓的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实质上就是二战后全球两大正营的较量和角逐。

《论中国》的重点,自然在一个“论”字。通过漫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基辛格深入浅出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了中国的社会模型,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清晰的中国面貌。在整本书的论证中,最触动我的就是对于中国建国后六十年建设进程的解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无疑让人难以看清,基辛格透过独到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由浅及深探讨了中国的转型过程,客观评价了中国的建设和改革,论证了中国在今后的世界中将成为一支独立的强大的力量。

当然,基辛格是令人佩服的。能够以宽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方法研读一个人类历史中最复杂独特的国家,并能用宽广的胸怀辩证看待中国的当前与未来,实在难能可贵。

感谢基辛格,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读完整本书,对中国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虽然很多内容我都只能囫囵吞枣,但这番阅读确实带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让我再一次走进了我的祖国。

读罢《论中国》,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情怀和眼界。

论中国读书报告范文

《论中国》这本书是我在综合部看到的,听人说起过,正好看到顺便借来一读。关于基辛格应该说每个中国人都多少了解些,他是中国与美国建交的铺路石,而且和几代中国国家领导人都结下了深深友谊,为中美关系做出了突出的个人贡献,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说他推动了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使中美两个大国结束了20多年相互对峙,终于走向和平。

基辛格在自己88岁生日,其大作《论中国》正式推出面市,引起各界反响,他的基本想法是写给美国人看的,使对中国了解不多的美国人能够对中国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本书主要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中美关系站在战略和文化的高度,来视审中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多是告知美国的下一代,曾经的历史,以及为什么要与中国共存,如何共存,其影响是深远的。

作者为了美国人能够真实的、深刻的了解中国,了解东方的思维,开篇就“中国的独特性”作为首篇,纵论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是“虽欲穷共渊源而不可得”.接着介绍儒家学说,这个是中国数干年的价值观的核心,把儒家学说放在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高度上,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比作是西方《圣经》和《宪法》的结合体。如此高度评价恐怕中国人也未必全部能体会,可见作者深意,要让美国的下一代熟悉中国,不可不从根源上介绍并了解之。

如果说后面篇章都回忆作者与中国交往的经历与片段,那么首篇绝对是中心,是了解中国的钥匙。基辛格并没有仅仅止于儒家学说,而是进一步探析,探析在儒家学说影响下形成的东方思绪和东方文化。最后浅谈《孙子兵法》以及通过中国围棋和国际象棋对比来谈,来讲东西方的不同。这也是我个人写这篇读后感的关键所在。希望身边的人要充分重视中国最本源的东西,而不是舍弃之。如果舍弃,那么中国将是无本之末。正是因为儒家学说所延续的东方思维影响了一代代国人,甚至东亚、南亚各国。

《孙子兵法》共介乎于诗歌体与散文体之间,虽问世已两千余年,然而这部含有对战略、外交和战争深刻认识的书到今天依然是一部军事的思想经典。多可叹的、可欣的中国传统著作,至今仍能被一个西方人奉作经典,我们怎可“冷落”.毛泽东出神入化的适用之,建国强国;胡志明和武元甲运用之,使越南战胜了入侵的法国、美国。作者这么评价《孙子兵法》:“在今天读起来,依然没有丝毫过时之感,颇感孙子思想之深邃,为此孙子跻身世界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行列。美国在亚洲的几场战争失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违背的孙子的告诫。”

再说围棋,中国流传最久的棋,“围”者“包”也。棋盘上横竖各19条线,开始时棋盘上空无一子,双方各持180枚子,子与子之间没有区别,棋手轮流在棋盘任何一点上落子,占据有利地形,设法包围对方棋并吃掉。围棋强调的是“战略包围”艺术,引用“包围”“迂回”的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结束时,棋盘上双方犬牙交错,一方常常占据微弱优势,对于一个外行人,甚至不能看出哪一方是赢家。

国际象棋,棋盘上双方实力一目了然,所有棋子均已摆在棋盘上,寻求通过一系列的正面交锋吃掉对手的棋子,目的是把对手将死,即把对方的王或后逼入绝境,令其走投无路,终极目标是全胜。下国际象棋,开局双方而在中盘展开争夺,而下围棋则是“战略包围”,通过在棋盘上占空,逐渐消磨对方的战略潜力;下国际象棋体现目标专一,下围棋则培养战略灵活性。所以西方传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

这么看来,作者基辛格已经非常了解中国文化,并且他用了“势”的概念。他把中美之间的差异通过中国围棋与国际象棋的比较说明之。中国人讲谋篇布局,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西方文化更多是靠数字和实力说话,一切都很清楚,而中国的策略往往很混沌,中国人喜欢把几件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看,运用一种类似太极拳的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把世界看成一个大棋局,把上下千年看作大周期。如果能从这样高度看问题,有许多令西方匪夷所思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这些正是美国人需要知道的,不明白这些,美国和西方就不会懂的,也不会尊重一种文明。也正因为此,《论中国》这本书在作者生日之时在美国各大书店正式上市之初,便引起各界普遍反响,并迅速荣登亚马逊排行榜前十。

基辛格写《论中国》的愿景是中美应当齐心协力建设世界,东西方两种文明,两种思绪应该相互尊重,共生共存、中美只是代表了人类成熟文明两个方向,让在“根”上不同的理念,在一定时空里,保持并行。美国人应该读、多读,才能更加从容了解中国,同时消除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中国人也应该读,作者对中国的了解之深刻,应该给我们启示;对中国发展和中国领导人决策不吝赞扬,这是一个外国政治家对中国的客观评价。

我写本篇读后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推荐这本书,更深刻用意是希望作为中国人应该多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学习、传承中国的根本。特别是年轻一代一味追求西方,那是不对的,没有自己的根本,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能是“邯郸学步”,被人嘲笑。更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香蕉”,黄色表皮是包裹的“白人”.希望有时间多看看中国传承千年的书籍,从里面汲取营养。

最后,我以曾在曲阜孔子坟家前看到的一段文字送给大家,作为本文结尾:“这里,长睡着,一位老人,他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构筑者,他是东方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引路人……”

中国震撼读书报告范文

分析和当前历史阶段分析的基础上的必然结论。?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来的。这种国家的特点,四个超级因素,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我们的四大特征、四大超级因素,很可能一瞬间就转变成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百国之合?变成?百国之异?。?百国之合?的人口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百国之合?的疆土成为四分五裂的沃土,?百国之合?的传统成为不同传统对抗的借口,?百国之合?的文化成为不同族群冲突的根源。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有多种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完全为西方话语捕获,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的世纪浩劫。

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这部著作,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首先是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比如,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算崛起?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如人口在5000万以上)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又比如,有人说,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他写道:?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古人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陈平教授说?《中国震撼》给我们这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强烈的思想震撼?,我没有受过多少西方教育,观感也同他一样:《中国震撼》震撼国人的思想。

论中国读书报告范文

《论中国》的国际关系这个题目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试想,中美对立了二十年,要坐在一起谈判了,知彼知己的功课一定会极好的做。抱着这个想法我认真读完了整个篇幅,有几个问题想不通。借助电脑,我查了基辛格当时的身份,美国开始“破冰之旅”的目的,以及基辛格先生的责任,有了以下感悟。

做真学者和做纯官员是两码事。请注意我加上的“真”和“纯”两个字,以区别挂名的官员或学者。基辛格先生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研究课题一定够学者水平。但是他做了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物助理并担当“破冰之旅”特使后,就由真学者变成纯官员,把学问当成工具了。为了讨好中方领导人,恭维话说的很巧妙,连批判都说的娓娓动听。基辛格此来北京要达到挑拨中国和苏联关系并且让美,中,苏三方形成微妙的互相制约关系,尽快从越南战场脱离的目的,他竟然说中国没有和同样大国“长期”打交道的历史,我之所以在长期一词上加引号,是这纯属外交辞令,难道丧权辱国一百年还不够长吗?这么说就是为了回避沙俄(包括前苏联)欺负中国甚狠那段令中国领导人可能会难于启齿,会尴尬的往事,还谈到中国历史上“以夷制夷”,“近伐远联”的例子,还不失时机挑拨说历史上越南就不服中国,扬言要打败中国。

按理说,清朝距离现在的年代比较近,而且清朝也是封建社会治国制度,手段达到高峰的朝代,对外签订很多条约,协定,好歹还有类似外交部的政府部门。美国也是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之一,对于清朝的外交无论从理论,实践以及文献资料整理起来都相对容易,可是在中国外交独特性上却绝口不提。

书中还有一段话,“天朝的自大和地大物博,反倒害了自己,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敌人。”这是故意装糊涂吗?不!这是不折不扣的强盗逻辑。中国讲传统礼仪和风度,就算是自大,就算是地大物博,就是自己害自己,就应该被围殴往死打,被抢夺吗?敌人不一定是强盗,强盗必然是敌人(我没看原文,不一定确切)。书中多次提到中国自动放弃航海业,放弃了海外“冒险和探索的时机。”我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本来中国也可以到海外开拓领土占殖民地的,可以去抢掠的,可是目光短浅啊!怀柔啊!自愿当“土财主”啊!当初的大英帝国,西班牙,葡萄牙等航海业发达的国家不是去传播友谊,冒险,探索的,是去杀人抢夺的!是去占地殖民的!包括美国人的先辈到美洲,是杀光印第安人,抢了人家的土地和财富得到第一桶金的!能说是印第安人落后,不该生活在富饶的美洲吗?到这里,基辛格先生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政府的代言人了。

从现已得到的资料上看,我不同意“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个说法,白求恩帮助中国抗击侵略,才是我们的朋友。我认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基辛格先生为美,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做过好事。

《论中国》第一章的结束语看似写的很精彩,读起来朗朗上口,振聋发聩,提出的许多问题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很好解决。可是认真分析起来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关键问题没有谈到或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重点问题的剖析似乎隔靴搔痒;甚至还设了“陷阱”!

结束语原文是这样的:“中国挟其独特的传统和千年养成的优越感步入近代。这个独特的帝国声称它的文化和体制适用于四海,却不屑于去改变异族的宗教信仰;它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却对与外国通商和技术革新漠不关心;它文化发达,却受制于一个对西方探险时代的来临一无所知的政治统治集团;它在辽阔的疆土上建立了一套政治体系,却对即将威胁其生存的技术文化大潮茫然无知。”

那么中国是怎样步入近代的呢?一般来说,近代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从整个世界看,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自然科学学科逐渐成形。火车的普及使交通运输效率大增。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相继问世。化学工业开始出现。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通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了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古国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再说中国。1840年中国与英国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予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而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工业品倾销面前崩溃性破产。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吏治败坏,国防空虚,军备废弛。随着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导致发生太平天国运动。

也就是说,此时的中国这“独特的帝国”已经风雨飘摇,近乎灭亡,哪还有什么优越感?哪有脸声称文化和体制适用于四海?哪还顾得上去改变异族的宗教信仰?清朝政府怎么能对即将垮台的现实茫然无知呢?后期是要搞“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但是中国因长期官本位,文化人对科举考官趋之若鹜,没人考虑科技促进实业的事,理工科人才极度缺乏,又没有现代化教育体系,远水解不了近渴。归根到底,中国的封建专制体制太久了,根本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像一个瘫痪的病人,眼看着刀架在脖子上也是无何奈何罢了。

《论中国》的第二章的标题是叩头问题和鸦片战争。立了1.马嘎尔尼使团2.两种世界秩序的冲突3.耆英办外交:抚夷三个子标题。其中以第一个子标题文字最多,后两个差不多。

1793年6月,马戛尔尼勋爵代表英国使团来中国访问。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研究,最让人流泪流血的外交事件。大致经过是清朝政府要求英国使臣按照各国贡使觐见皇帝的一贯礼仪,行三跪九叩之礼。而马嘎尔尼认为这是一种屈辱而坚决拒绝。经协商,马戛尔尼等人按照觐见英王的礼仪单膝跪地,未曾叩头。就此引得乾隆龙颜大怒,义正言辞的否决了马嘎尔尼提出的所有谈判条件。其实乾隆很重视英使来访,专门编了名为《四海升平》的剧,既有惯例中的神怪,又有实际内容的戏文——英吉利来朝贡,路途比越南更遥远。“今当进表赐宴之期,隆典特开”。可是英使对这出戏没太看懂,认为这是一出关于大地与海洋联姻的戏。最可悲可怜可恨的是满朝文武官员还把英王国特使看成是朝贡者,看不懂马嘎尔尼带来的不是“精美贡品”而是昂贵商品;看不懂蒸汽机与烤鸭炉的区别;看不出加农炮和红夷大炮怎么就更新换代了……而马嘎尔尼却透过乾隆绣着集兽类最凶部位之大成的看似霸主的龙袍,看到了暮年老人外强中干的身躯。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归国途中看出清军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用的是刀枪弓箭,坚定了一个说法:“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马嘎尔尼使团带了一封乾隆皇帝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回英国了,向全世界证明清朝闭关锁国,但却对强要中国领土及关税自主等无理要求避而不谈。写了一部出访记,使欧洲人对中国的观点发生根本性的转折,那个强盛的文明古国几乎变成搁浅的鲸鱼。哲学家黑格尔甚至断言:“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政治的帝国……个人从道德上来说没有自己的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于是,基辛格先生说马戛尔尼访华受到清朝不平等的待遇,成为两种世界秩序发生冲突的导火索,并导致鸦片战争。这又是强盗逻辑。有学者指出18世纪的欧洲,没有所谓的”主权国家外交平等“的理念:”在马戛尔尼还没有离开伦敦去中国前,英国就有了这样一幅漫画:英国大使面向高高在坐的中国皇帝,单膝下跪。它表明,英国人早就预想到了他们的大使会见中国皇帝的场面。马戛尔尼的日记里也记载了他对于中国"磕头礼仪"的担忧。可是后来,很多英文资料大都对"磕头礼仪"进行了渲染,讲中国自高自大,不肯和英国平等相处,进行平等贸易。也就是说,侵略中国,卖鸦片给中国,是有道理的。在这个问题上,美英两国的说法和做法如出一辙。美国人的前辈不就是因为“印第安人的秩序和他们的秩序”发生冲突,于是发动战争吗?那其实是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强抢,一场屠杀,几千万印第安人只剩下几十万并被“圈养在笼子里”。还有一点基辛格先生没有说:林肯总统绞死了三十八位土著的酋长,并且这三十八位酋长并没有被指控犯了“美国罪”,就是因为他们带头“赖在家里不走”!

鸦片战争最终以签订两项屈辱条约为结果。由此中国开始认识到冷兵器时代令人丧胆的滚滚铁骑和百万雄师在大炮和毛瑟枪面前是一堆堆肉。民族英雄僧格林沁的墓就在我老家屯子边上(我去吊唁过三次,研究过有关他的史料),八里桥一战,他带领三万步骑兵英勇拼杀,浴血奋战,伤亡三千多人,却因侵略者大量使用新研制的射程在两千米的康格里夫火箭,无法近战,只毙敌十二人,伤敌百人,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侵略者根本没把中华文化放在眼里,就是要掠夺财富,榨取利益。从此以后,中国沦为殖民势力争夺的目标。

《论中国》第三章的标题是“由盛转衰”。设了1.“魏源的蓝图:以夷制夷,师夷长技2.大权旁落:内乱外患3.应对衰落4.日本的挑战5.朝鲜6.义和团运动六个子标题。

本章开篇就谈到:“鸦片战争前,外交和国际贸易对于中国来说不过是承认它上国地位的形式。自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了一个国内动荡不安的时期。与此同时,它遇到三大外来挑战,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颠覆一个王朝。……”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是哪三大外来挑战,却用三个自然段表达出来:一是西方列强。主要限于在中国沿海地区掠取经济利益,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和自由传教的权利。“欧洲人认为这根本算不上征服。列强们还不想取代现有的清朝政府,而是要迫使中国接受一个本质上与中国人的世界秩序格格不入的全新的世界秩序。”二是奉行扩张主义的俄国。“俄国根本不承认本国领土与接壤的中国领土之间的疆界。……俄国侵蚀的领土,中华帝国永远也拿不回来了。(随时不忘要分裂社会主义阵营)”三是日本。还在这里强调说:无论是西方列强还是俄国都认识到“清廷覆亡不符合它们的利益。而日本的意识就不一样了。……日本不仅图谋侵占中国的大片国土,还想取代北京成为新的东亚国际秩序的中心。”

书里写道:“外国军队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胁迫中国接受屈辱的条约。与此同时,天朝始终坚持它的中央政府地位,继续行使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管辖。中国人对入侵者的看法千百年来一成不变,视为一种讨厌的麻烦,然而,这种麻烦却打断了亘古不变的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这种说法我坚决反对!入侵者带来的还有杀人武器,还有抢掠,如果反抗就要遭到杀戮。枪口顶在脑袋上,刺刀架在脖子上,鞭子和大棒随时要打在身上,怎么能用“讨厌的麻烦”来形容呢?至于清朝政府,肯定不愿意当儿皇帝,只是被帝国主义欺负,软弱无能,靠卖国维持苟延残喘。

关于魏源,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最早的改革开放,国际文化交流,强军理论,以介绍他的言行做一个题目,我是认可的。我家很早就有一本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简装本,以前也读过,只是印象不深了,这次搬家不知压在哪儿了一时找不到,找到重读,应该会有新的领悟。《海国图志》没有引起清朝政府的重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敌国是从哪里来的?是靠什么打败自己都不知道的政府,人民还能指望它吗?《海国图志》却被当时同样被帝国主义欺负的日本人捧若至宝,并成为强国治军的启蒙性读物。我要说的是:一本客观实际的好书,有各种目的的人读,都会从中受到启示。我还要说的是:我承认基辛格先生是伟大人物,但是该质疑之处就要提出质疑,该否定之处就要给予否定,这才是有良知的读书人的态度,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