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开题报告(专业16篇)

时间:2023-11-23 19:46:21 作者:雅蕊 传统文化开题报告(专业16篇)

开题报告是研究项目开始之前所撰写的一份文稿,它对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接下来,我们将会分享一些优秀的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xx年8、9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总的印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60多个。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这些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前已复制了20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xx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1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1千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xx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弘。

扬国学。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各界代表1300多人参加。当年9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3天以上;还有国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政商学结合。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大爱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目标。全市已建成675所"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50万人。市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曲阜最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xx年在家乡佳县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青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为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的肥壤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太妥当。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还有极少数学堂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工程来抓。

三、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走xie路,理政全无方,调查报告。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的革故鼎新思想。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包括官德)与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二)加强分类指导。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解和担心。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小聪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

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要改变一些领导同志对弘扬国学采取的"不反对,不支持,不干预"的不成文政策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积极地领导和指导弘扬国学的工作,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底".再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习总书记"让13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要使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四)对民办国学私塾、学堂、书院、学校予以政策支持。帮助它们解决在发展中步履维艰的问题。

方有关民办国学幼儿园孩子不能上公办小学等不合理规定。

从长远看,国学教育必须深度进入现行教育体制,必须加大公办各级各类学校学国学的分量。各级教育部门要拿出具体工作方案并加大推进力度。要借鉴民办国学教育的成果和不足,审慎而积极地开放和改造现有教育体系,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如在语文教材上不能"去中国化""去古典化""去乡土化";教学方式上,如改"灌输式""填鸭式"为"启发式",改"一刀切"为因材施教,等等。

2、给民办国学学校以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国学有不同于其他各具体学科教育的特点,民办也有不同于公办的优势,对教学各科目的目标、课程设置、老师资质认定、课材编选,教与学成绩的考核,应赋予其一定自主权。

3、给场地。民办国学学校急需办学场地,建议政府把关停工厂的场地和废弃学校的场地无偿借给或低价租给它们使用。确需批准用地时也要压低征地价格,放宽限制,简化审批手续。

4、坚持实行"民办公助".给国学学校以资金补助。从公办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块资助民办国学学校建校和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对困难较大的民办校予以教师工资补贴。

5、国家出资提高民办国学学校教师待遇。除工作补贴外,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资质认定方面给予公平待遇,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予以资助。

6、从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培养国学师资人才。合格的国学师资是传承国学的中坚力量,是传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当务之急,是选拔一批内外双修、德才兼备的热爱国学的在职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使之取得资质,尽快上岗,解决国学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各省应建立国学培训基地。名牌大学、各级党校要承担培训师资任务,作出培训规划,国家要提供培训经费。

(五)新闻媒体、社会各方给弘扬国学以舆论支持。媒体要加大直接宣传国学的内容,如举办电视直播的蒙学知识、"四书"知识竞赛等,推动国学普及工作。要及时传播弘扬国学的信息,总结和宣传典型经验。

(六)加强对国学的研究。

1、通过研究,弄清国学的本义,弄清传统文化的由来、特点和内涵,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读通原著,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古圣先贤的思想。在诠释国学时,不能只抓只言片语,任意发挥。现在有些人不潜心研究,急于出名出彩,以至"戏说"四书五经,戏说传统文化,于人于己,有害无益。

2、分析好,大有益。在研究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分析,辨别、界定国学中哪些是应当继承的精华和正确思想,哪些是受历史局限,现在不再适用的思想观念,哪些是该批判、舍弃的东西,以决定取舍。不能不加分析,简单地提"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对"古"和"今",都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该"厚"则"厚"之,该"薄"则"薄"之。

3、研究如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继承和发展互相促进,适应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就要在研究传统文化、国学的同时,加强对当代文化、现实文化、时代文化趋向的研究,分清利弊,拨乱反正,找准其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结合部。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关键是要在结合、创新上下功夫。结合是为了创新,为了古为今用。要指导人们把传统文化在形成和传承发展的长河中升华而成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发扬光大,成为创建现代思想文化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参照系、重要营养素。

4、开展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有助于深入把握国学的丰富内涵。比如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列举的儒家十几个方面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和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列举的古圣先贤的思想,都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究,较快较好地拿出成果。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现逐一述说如下:

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北京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选择理由:

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

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

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并按计划实施方案;

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我们采取的活动方式为现场义诊,包括量血压,测心率,穴位贴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现场演示,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宣传册,现场咨询,现场讲座及讨论。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较慢;21%的人不了解中医;13.2%的人不相信中医;53.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68.9%的人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

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

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

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

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但还是有其更多的优点:

1、中医治本,缓解症状的同时,调整机体内部环境,功在千秋;

3、药物天然,副作用小;

4、在保健养生方面独具特色,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5、医疗费用较西医廉价,适合各类群体,减少有病不治,小病变大病,有病没钱治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药传统文化还需要大力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医,了解中医,并使中医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者,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远期目标。本次活动开展期间,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医,并亲身体验了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为许多老人测血压,心率,呼吸,为他们的健康做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以及在今后如何调理预防。在养生保健方面也给他们发放指导手册,以便他们查阅学习,大大方便实惠了众多中老年人。甚至为有些病人当场解除疾病痛苦。我们也通过此次活动的反复宣传,了解了目前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大众的认知与需求度,从而为我们今后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掌握了重要信息扫清道路。亦让我们在学习中与现实相结合,真正让中医以一种更合理的,贴心的方式,让患者去感知接受。

另外,本次活动也促进了大学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与交流,是我们更有责任心的去关注民众的健康问题,也是民众对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强力支持,并给与我们宝贵的建议。同样此次活动也促进了我们与当地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为我们医学生的成长和走向社会起举足作用。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在享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成长了许多。大家团结一致,相互协助,是完成团队使命的重要保证。在工作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关爱,是我们多了几分乐趣,更多了许多热情,使我们朝气的青春在此次活动中健康幸福的美丽绽放。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在这样一个朝气的团队,在这样一个美丽的青春,在这样灿烂阳光的大环境下,我们完美的完成我们的计划,正准备着新的挑战!

xx年9月7日。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最重要和重视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看春晚、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放鞭炮、出门拜年、挂灯笼、贴窗花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又称为农历新年,我们叫它为“过年”,它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在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办一些有趣味的活动来庆祝,以祈求自己来年可以平安健康,工作学习顺利。活动很丰富,到处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景象。春节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已经蔓延到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和我们一同欢度春节。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年除夕都会出来害人,当又一年后人们正要逃往深山避难时,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下决心要把“年”兽赶走,那晚,老人身披红袍,放鞭炮、挂灯笼,“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欣喜若狂的乡亲们知道了“年”最怕红色,于是每年都张灯结彩庆祝。这一天称为春节。中国传统节日中怕是没有比春节还热闹的了。办年货,过年出门去拜年都要送礼,大多数是送酒的,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祝福;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不好的、晦气的,都扫出家门,不然怎能说是辞旧迎新呢?大年三十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拿出刚买的春联,贴在门上,墙上等地,还要把旧的窗花撕下来,贴上新的,有的人家外面挂上2个大灯笼,夜晚红彤彤的很好看。除夕夜的年夜饭无疑最令人期待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大餐,一起看春晚,不管在外面有多忙,一定要回来过个好年,。年夜饭自然是很丰富了,有一桌子的美味佳肴,第一道菜是一种叫“全家福”的汤,希望新的一年以福为主,并贯穿全年。人们互赠吉祥话,希望新的一年能够一帆风顺,羊年大吉。接着大家伙一起看春晚,到12:00跨年时,便可听到到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美丽的烟花不断争相上飞,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真是吸引人的眼球!

大年初一要早早起床拜年,要穿上新的衣服,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去别人家拜年,人家总是给大把大把的糖,年长的老人还会给红包,在别人家小坐一会儿,聊一下过去一年的生活,新的一年的打算。初一至初十,这一期间。都要出去走亲访友。有些人的家里,把已逝的亲人的牌位放在桌子上进行祭奠,摆着香炉,点上香,再摆上一些吃的,例如:馒头,水果,菜等,不仅我们活人要过年,也不能忘了已逝的亲人,再把神灵请回来那一刻一直到大年初二晚上,香火都不可以断,除夕拜年时,自家的亲人来给老人拜年时都要上香磕头,表达对逝者的尊敬。

春节不仅为我们带来快乐,使常年在外打工拼搏的年轻人得到休息,使邻居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善,甚至给一些堕落的人带来新的希望,使他们重振旗鼓,扬帆起航,使世界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彼此互助,构建和谐社会。

春节也是把双刃剑。也带来诸如浪费、污染、攀比、交通拥挤等问题。春节期间,每家每户请客浪费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因为中国人认为菜很少是一件很丢脸的一件事情,面子成为人们浪费的借口,所以大量的剩饭倒入垃圾桶,孰不知浪费农门伯伯多少辛勤的汗水。“辛辛苦苦攒积蓄,一餐回到解放前”我们应该响应光盘行动,以浪费为耻,以适量为荣,没有人会瞧不起你的节俭,只有你不珍惜自己的劳动,大手大脚,肆意挥霍。春节期间产生的巨额浪费,会拯救许多无家可归的人。第二个问题是春节放鞭炮严重污染了环境,家家户户放鞭炮,看似喜庆有趣增加年味,实则放烟花所产生的烟,会严重污染环境,烟花产生的刺鼻气味,不仅伤及人体,而且还会污染大气。过年过节每家每户求团圆,私家车争先恐后的闯入每个家庭,每逢春节必定人人回家过年,交通问题也接踵而来,造成道路拥挤,几乎连人也不可以穿行,不仅如此,过年春节买火车票回家过年,更是有许多人回不了家,每日的客流量高达几万人,使交通拥挤问题又提高了一个等级,不可避免的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机会,倒卖火车票,甚至进行诈骗,危害社会风气,给年增加了一个不好的插曲。新年新气象,每个人都要添一些新衣服,看似穿上新衣服是一个新开始,但这却被人们当作攀比的条件,简直败坏社会风气!

过春节既有利又有弊,我们要摒弃恶习,保持优秀的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传统文化,发掘其精髓。让我们过一个积极健康的幸福年!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4年月至月。

调查对象:普通民众。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便捷,中国和西方交流越来。

越频繁,传统文化却逐渐出现衰退甚至消失的迹象,就此迹象,我对民众做。

付样卷:

2014年1月。

尊敬的朋友,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分钟时间来填写这个调查表。对于每个问题请认真思考,在您认为的答案上打一个对号,多选题会注明,谢谢您的参与!祝您新年快乐!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a很少b了解一点c很多d模模糊糊。

3.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

a有很大的促进作用b一般般c可有可无d有消极作用e其他。

4.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d其他。

5.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只读过一部b读过两部c读过三部d都读过e都没读过。

6.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

a应该b不应该c没必要d不清楚。

7.下列那个节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a.端午节b.重阳节c.万圣节d.元宵节。

8.您一般从哪里了解传统文化的?(可多选)。

a.长辈讲述的b.朋友说的c.网络上d.电视上e.报纸f书籍g.其他。

a.不用特别注意,随它去b.应该摒弃,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文化。

c.应该大力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d.不知道。

10.对于近来外来文化侵袭,如日韩文化,你的态度是什么?

a.无所谓b.很痛心,反感崇洋媚外c.支持外来文化,很喜欢d.应该理智。

11.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和它本身的文化繁荣和影响力有没有关系?

a.有b.没有c.不清楚。

12.最后,请你选出你认为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感谢您的参与,祝您一天愉快!

现在就调查结果作出分析:一当代人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多数人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而且对于积极的传统文化还是很提倡的,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有这个传统,却已经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大部分人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过学习经历,可见,民族文化在民众中传播和延续是举步维艰的。有些学生竟然连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记不住,可见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小。

二当代人对外国文化的态度。

从结果来看,现在的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打到很高的地步,并且,很多学生更喜欢西方的文化,更愿意参加西方节日,从这点可以看得出现代人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但也从侧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

三部分人年轻人钟爱西方文化的原因。

首先,西方文化比较开放,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瘦时代欢迎,再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和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使得年轻人更喜欢西方文化,而我们传统文化因为历史悠久,再加上比较保守便不容易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才导致现在的情况。

三个问题解析:

2化。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既悠远又有沉厚的底蕴的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当然应当学习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其次,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时代,我们面临的是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文化一涌而进,所以我们更要继承传统文化,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相信大家对韩流并不陌生,想它韩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却在中国产生一股不可挡的波动,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没有好好的保护。再次,我们只有在继承之后,才能将其发扬光大,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的发展,使我们五千年的古文明继续流传。继承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成为文化大国的一种途径,我们古有孔孟对世界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不能抱着以前的荣耀来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以我们就要回顾过去面向将来,这样才能防止其他国家有目的性的文化渗透,才能遏制我们年青一代崇洋媚外的势头,保证我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渊源流传!

我国传统文化,常被视为儒家文化。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一直被继承延用下去的东西。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被世代相传、继承延用下来的主要是儒家文化。所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作儒家文化基本上是没有错的。儒家文化,有值得弘扬的东西,但糟粕太多了,特别是被历代帝王及其御用文人严重阉割装饰过以后,几乎只是一种维护独裁专制统治的忠君文化、奴婢文化了。正因为这样,人们一提到我国传统文化就反感,就有气,就要彻底否定它,就有人想用全盘西化来取代它。其实,中国的古代文化不但博大精深,而且非常优秀,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可悲的是,因为多数文化都不利于独裁专制,而中国自秦始皇建立独裁政治制度以后,独裁政治就一直沿用至今,两千多年来只有强化,没有弱化。所以,一切不利于独裁统治的古代优秀都被打压了,都不能被后人很好地实际继承延用下来,更无从发扬光大了,因而被排斥在“传统文化”之外了。

因此,对于中国文化,我不赞成笼统地说弘扬传统文化,因为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弘扬忠君文化,就是弘扬独裁文化,就是弘扬奴婢文化!要振兴中华,要使中华民族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应该重新认识、弘扬、发展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如何弘扬和发展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呢?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真理,愿意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故事都表现出坚持真理的重要性,如果违背了真理,那么这种文化继续传承必将对社会造成影响,也算不上优秀的文化了。坚持真理是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适应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为人民所用,才能算得上是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有继续传承并且发展下去的可能性,否则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不为人们所接受。

所以,“坚持真理,愿意为真理献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她是中国优秀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必须重新认识、弘扬和发展的古代优秀文化之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否应该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

总结。

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调查结论与建议。

1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好好继承下去,当代学生应该多去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特别是自己地区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多去接触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优良传统。

2注重历史,地理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开展类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掀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小学生的教科书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

3培养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自觉养成良好个人习惯,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抑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对于外来文化要有选择的学习,不能盲从跟风,免得误入歧途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4国家应该加强对外来不良文化的打击力度,同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的保护措施,从法制上规定每个公民有自觉维护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5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改进和美化,让其更具有时代气息,更符合时代要求,这样也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竞争力,也更具有吸引力。

结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贯穿着我们的历史,连接着一个一个朝代,成为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抛弃传统文化,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有与其一样强大的文化。一个国家仅仅经济军事上的强大,文化精神上混乱与空缺,必然会走向衰落,走向完结。所以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作为活在当下的新时代中国人,必然要继承起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传播开来,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和谐团结的美丽国度!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记零度工艺社社会实践之探访民间手工艺大师20xx年6月24日,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团委学生会零度工艺社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以藏龙卧虎寻找民间手工艺大师为主题,来到了浙江省群众艺术馆,面对面与民间手工艺大师探讨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

本次探访,实践队找到了黄杨木木雕大师黄笃纯和剪纸大师郑荣山两位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同时也领略了大师们的精湛技艺。

生活的`体验,带来艺术的生动第一位拜访的手工艺大师是木雕工作者王笃纯老师,他1932年出生于乐清翁镇南村的一个黄杨木雕世家,从小就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在雕刻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认为要将木雕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必须要熟悉生活,区分不同材质的材料所带来的不同质感,将其在作品中体现。同时,他也介绍了作品题材的选择,在保留传统精髓的条件下,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他以正在创作的作品马上第一为例子,给我们做了介绍。一张纸,一把剪刀,展现剪纸的奇妙,一张简单的红纸在剪纸大师郑荣山老师手中瞬间变成了一件艺术品,不禁让人感叹万分。郑老师说剪纸的工具材料十分简单,学习起来也是相当快的。他说:这是一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们需要好好地继承与发展。

在此次拜访中,他热情地为同学们现场展示了几幅简单作品的制作过程,还为同学们讲解了一些关于剪纸的知识和技巧。

想要学好一门艺术,首先是喜欢,其次是坚持,在这基础上学会技巧。艺术的传承创新需要发展,也需要后继有人,王老师和郑老师都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手工艺行业,将它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调查人: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也导致西方文化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日益增大,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遗忘。就此现象,我对广西大学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付样卷:

民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呢?

你能够记住中国的传统节日吗?1.全部记住2.记住一部分3.记不住。

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1.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没有太多的影响2.是生活的累赘,束缚着生活3.没感觉。

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2你喜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的文化?

3民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呢?

4儒学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是怎样看待的。

5你是怎么看待中国的“礼”的呢?

7你曾经学习过书法、国画等民族传统艺术吗?

8如果你要学习一门艺术,你会选择民族传统艺术还是外来的艺术呢?

9你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民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10你能够记住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11你更喜欢参加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活动还是民族传统节日活动?

12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13你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会逐渐被取代吗?

14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如何?

15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是遗产还是束缚?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自己的光彩。所以,在寒假期间开展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调查,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1春节的起源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xx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1.2春节的习俗

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3春节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78.2%,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2.1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

a春节b圣诞节

由图表可知,94%的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

a非常了解b了解部分c不太了解

由图表可知,86%的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a非常清楚b不太清楚c不知道

由图表可知,仅有34%的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历,而11%的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单选)

a看春晚,吃年夜饭b上网通宵(玩游戏、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烟花)等d其他

由图表可知,71%的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的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

2.5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选)

a手机短信b打电话c上网发贺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问候e不拜年

由图表可知,4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拜年,18%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拜年,15%的同学选择电话拜年,仅有24%的同学选择去家里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这些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3.1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3.2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

3.3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的调整各种传统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径。

4.2学校及各工作单位

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4.3媒体部门

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4个人

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起源》

《春节的各种习俗》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以xx大学为例。

院系:xxxx姓名:xx学号:xxxxxxxxxx。

一.调查地点--xx大学。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五.调查目的和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七.调查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60%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6%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第二题“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学看好传统文化未来前景,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的地位。而在稍后的有关传统节日,四大名著以及四书五经的问题,各有56%,46%,56%的同学给予其较高评价,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认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实际情况却更加感性,例如在问题“你会听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戏曲吗?”只有22%同学回答“很喜欢,听得很多。”另外在问题“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40%的人回答“基本没看过”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虽然大学生在理性上认同传统,但是兴趣并不高,即使知道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我们也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而文化的传承需要物质的载体,而经典书籍和传统技艺是传承文化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调查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大家平日里看韩剧看动漫看电影,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古今历史的时间已寥寥无几。因此,我认为,“接触机会不足,热爱精神不够”,这是传统文化失宠的一大原因,也是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弥补的地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首先我们问到“你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如何?”选择了解很深的只有8%,绝大多数选择有些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很多不足。随后的问题“你对下列那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同学们的选择不一,但56%的同学都选择“古典诗词赋或小说”,这肯能是由于中小学学科教材中古典诗词赋或小说占很大的比重。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四个关于具体文化知识的问题,以期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绘画的,当被问及“与其他绘画相比,你怎样看待我们的国画”,有4%的大学生回答可以较为专业的评价,22%只能感受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46%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28%完全没有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当被问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家、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6%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24%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52%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18%基本不知道。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书法的,当问及“你能区别一般的书法字体吗,比如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12%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22%可以区分,40%勉强可以,26%不能区分。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你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吗?”16%几乎所有节日都知道,38%了解大部分节日,30%只了解常见节日,16%了解的很少。

八.意见与建议。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所起的作用最大,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体系。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

(一)调查背景。

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调查目的。

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调查过程。

1、调查方式:一些网络社交软件。

2、调查数量:90份。

3、调查时间:寒假期间。

4、调查步骤:通过一些网络社交软件发送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四)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

1、有74%的人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6%的人喜欢西方节日。

6、有100%的人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四大名著。

(五)调查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的较量,并将在未来构架国家综合实力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

一、部分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袭,如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韩国拟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月,韩国在得过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过”展览,并向联合郭教科文组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证孔子、西施是韩国人,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

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西方洋节掀起热潮,快餐文化盛行、日本卡通动漫、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等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引进。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不少人也开始在接受外国生活状态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国的行为价值观,有识人士已经开始思考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中潜藏的文化危机,传承至今,中国传统文化耐寒减弱且造人捷足先登,这不能不给国民敲响了警钟。

三、外来节日冲击盛行,民族优秀传统节日反倒被漠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上诗歌都是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然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只在民间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各种习俗,没有正规的宣传,没有正规的保护传承,在民间传得艰难而断续;倒是所谓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国内流行不衰。我并不排斥外来文明,只是不希望看到民族的东西最后被丢在社会的角落里。

二、社会乱用成语,误导群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应该吸取了清华大学校长前车之鉴的教训,可是刚一出言,就发生了低级文字错误,“七月流火”……哪怕他后面慷慨陈词也已经无济于事。在这里用一条歇后语评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很多时候,社会的语言结构是由文化人、媒体来引导的,而很文化人和媒体都在乱用成语,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这是文化人带来的悲哀,误走文化路线将会让社会文化变得混乱无序。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色而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今年暑期实践中,校团委与校友会发起“文化中国行”实践项目,并获得北京大学校友基金的支持与赞助,扶持青年学子长期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国学精粹的实践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假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厦门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艾德莱斯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禅学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泉州暑期调研团、北京大学耕读社传统文化研修夏令营等十支团队入选“文化中国行”项目。

1.山南水北,品中华传统之神韵。

五千里神州大地,塞北江南,雪山草原,不同的地域孕育出各异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的精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禅学社于今年7月底在丝路南段——青海省海北州进行“汉藏文化交流现状调研”的社会实践。该州内27个民族和谐共处,是汉藏友好之路唐蕃古道起点,王洛宾因在此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获联合国“东西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禅学社对海北州社会和谐、多民族共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考察,为当地文化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掘、整理、推广传统文化和谐因子,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出文化方面的贡献。

江南依旧那江南,料此江村应如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来到开弦弓村,看看风云激荡的百年过去,这座村落是否还是费老笔下的江村模样。江村团以史学视角和方法为主,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手段和档案整理、实地参访、口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江村的变与不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开弦弓村》实践报告,整理3万余字口述史稿,收集136份问卷调查,拍摄1400余张实地参访照片,记录近1万字社调日记和5000余字成员心得。

2.寻根探祖,访华夏文明之圣地。

齐鲁之大地,聆圣道于杏坛,忆先祖于泰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来到儒家文化发祥地——山东济宁,探寻儒家文化的源头,观摩孔孟颜曾四圣遗迹,考察儒学研究中心,调研圣地乡情民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丝路驼铃,敦煌悠悠伫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远赴陇西,在敦煌、嘉峪关、张掖、西宁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领略丝路沿线文明古迹的独特风貌,考察“一带一路”战略在甘肃等地的实施现状。这两支团队在对中华文化圣地的探访中,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了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并且利用各种平台宣传自身见闻与调研成果,号召更多的北大学子担负起调研、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邹鲁行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嘉祥县武梁祠阅读墓葬出土石刻。

锦绣金陵,六朝古都南京以时光为梭、智慧为线,织出云霞般绚烂的云锦。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期实践团来到江南古都石头城,一行6人参观云锦研究所、江宁织造府和南京博物院,深入了解云锦的历史与现状,领会中华传统工艺的精美。在调研中,团队经过仔细考察、认真思索,并精心模拟推演云锦工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南京云锦发展的思路,以供当地政府企业参考。

3.薪火相传,继神州文化之绝学。

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诗词歌赋的隽永,而且深深印刻于传统工艺的精巧。

重拾灯下千古事,再闻影中鼓乐声。辽南皮影数百年间影影绰绰,带给民间无限欢乐,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兴起后,辽南皮影陷入窘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辽宁大连,调研辽南皮影的现状,力图为辽南皮影戏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合专业实际的建议方法,共筑辽南皮影的未来。

艾德莱斯传统工艺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如今这种自然经济的古老手艺正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苦苦挣扎。为此,艾德莱斯实践团10人前往乌鲁木齐、和田及喀什三地,调研艾德莱斯手工业的现代化转型状况。艾德莱斯实践团深入腹地,看见的不只是艾德莱斯绸这一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死抉择,更多的是了解到了其背后体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艰难转型。如何在市场经济下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几乎所有民族共同面临的问题。实践团领队依力亚尔说道:“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仅因为某一民族文化‘传统、古老而具有价值’,也不仅因为其技术精湛、色彩绚丽,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象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本次“文化中国行”项目还吸引了广大留学生的加入,不仅加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给活动带来了靓丽的风采,给团队调研带来了别样的视角。泰国留学生曾增金随队走进了辽南皮影戏,惊喜地表示本次活动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收获,加深了她对中国的了解,并表示期待以后继续参加类似活动。

悠悠华夏千古,脉脉文明永续。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中华文明面向未来的土壤,是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广大青年在传统的探索与弘扬中汲取养分,坚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心。依托“文化中国行”项目,北大学子走向中华文化的源头,拥抱华夏精神的内核,在挖掘与调研中继承传统,在保护和继承中发展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作出贡献,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活力。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色而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今年暑期实践中,校团委与校友会发起“文化中国行”实践项目,并获得北京大学校友基金的支持与赞助,扶持青年学子长期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国学精粹的实践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假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厦门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艾德莱斯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禅学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泉州暑期调研团、北京大学耕读社传统文化研修夏令营等十支团队入选“文化中国行”项目。

1.山南水北,品中华传统之神韵。

五千里神州大地,塞北江南,雪山草原,不同的地域孕育出各异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的精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禅学社于今年7月底在丝路南段——青海省海北州进行“汉藏文化交流现状调研”的社会实践。该州内27个民族和谐共处,是汉藏友好之路唐蕃古道起点,王洛宾因在此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获联合国“东西文化交流特殊贡献奖”,中国首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禅学社对海北州社会和谐、多民族共荣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考察,为当地文化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发掘、整理、推广传统文化和谐因子,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出文化方面的贡献。

江南依旧那江南,料此江村应如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来到开弦弓村,看看风云激荡的百年过去,这座村落是否还是费老笔下的江村模样。江村团以史学视角和方法为主,合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手段和档案整理、实地参访、口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江村的变与不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开弦弓村》实践报告,整理3万余字口述史稿,收集136份问卷调查,拍摄1400余张实地参访照片,记录近1万字社调日记和5000余字成员心得。

2.寻根探祖,访华夏文明之圣地。

齐鲁之大地,聆圣道于杏坛,忆先祖于泰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来到儒家文化发祥地——山东济宁,探寻儒家文化的源头,观摩孔孟颜曾四圣遗迹,考察儒学研究中心,调研圣地乡情民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丝路驼铃,敦煌悠悠伫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远赴陇西,在敦煌、嘉峪关、张掖、西宁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领略丝路沿线文明古迹的独特风貌,考察“一带一路”战略在甘肃等地的实施现状。这两支团队在对中华文化圣地的探访中,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了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并且利用各种平台宣传自身见闻与调研成果,号召更多的北大学子担负起调研、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邹鲁行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嘉祥县武梁祠阅读墓葬出土石刻。

锦绣金陵,六朝古都南京以时光为梭、智慧为线,织出云霞般绚烂的云锦。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期实践团来到江南古都石头城,一行6人参观云锦研究所、江宁织造府和南京博物院,深入了解云锦的历史与现状,领会中华传统工艺的精美。在调研中,团队经过仔细考察、认真思索,并精心模拟推演云锦工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南京云锦发展的思路,以供当地政府企业参考。

3.薪火相传,继神州文化之绝学。

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诗词歌赋的隽永,而且深深印刻于传统工艺的精巧。

重拾灯下千古事,再闻影中鼓乐声。辽南皮影数百年间影影绰绰,带给民间无限欢乐,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兴起后,辽南皮影陷入窘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辽宁大连,调研辽南皮影的现状,力图为辽南皮影戏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合专业实际的建议方法,共筑辽南皮影的未来。

艾德莱斯传统工艺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如今这种自然经济的古老手艺正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苦苦挣扎。为此,艾德莱斯实践团10人前往乌鲁木齐、和田及喀什三地,调研艾德莱斯手工业的现代化转型状况。艾德莱斯实践团深入腹地,看见的不只是艾德莱斯绸这一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死抉择,更多的是了解到了其背后体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艰难转型。如何在市场经济下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几乎所有民族共同面临的问题。实践团领队依力亚尔说道:“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仅因为某一民族文化‘传统、古老而具有价值’,也不仅因为其技术精湛、色彩绚丽,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象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

本次“文化中国行”项目还吸引了广大留学生的加入,不仅加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给活动带来了靓丽的风采,给团队调研带来了别样的视角。泰国留学生曾增金随队走进了辽南皮影戏,惊喜地表示本次活动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收获,加深了她对中国的了解,并表示期待以后继续参加类似活动。

悠悠华夏千古,脉脉文明永续。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中华文明面向未来的土壤,是实现中国梦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广大青年在传统的探索与弘扬中汲取养分,坚持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心。依托“文化中国行”项目,北大学子走向中华文化的源头,拥抱华夏精神的内核,在挖掘与调研中继承传统,在保护和继承中发展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作出贡献,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活力。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20**年8、9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总的印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60多个。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这些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前已复制了20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2000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1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1千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2010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弘扬国学。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各界代表1300多人参加。当年9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3天以上;还有国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政商学结合。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大爱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目标。全市已建成675所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50万人。市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曲阜最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2001年在家乡佳县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青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为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的肥壤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太妥当。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还有极少数学堂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工程来抓。

三、

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走邪路,理政全无方。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的革故鼎新思想。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包括官德)与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为了提高领导对国学的认识,建议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干部中开设国学课;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中增设国学内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二)加强分类指导。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解和担心。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小聪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总结。

经验,树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弘扬国学的传承体系。纵的方面,建议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做到弘扬工作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这样,才能使弘扬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再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习总书记让13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要使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传统文化活动工作报告

孔子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教师,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以他的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派更是中国思想的一面旗帜。孔子时代,私学以“六经”为主,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乐经》已佚失。现在我们除了中学语文课所学四书五经中的篇章,平时便很少接触夫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但倘若把高中学过的古文再认真读完,自己也会有一番新体验。

因此在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之际,为了能重新审视理解古人的思想,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想举办属于我们学校自己的“孔子文化节”。在校园里,通过诵读“四书”里的经典篇章,向先哲们表达自己的敬意和缅怀。

二.活动策划方案。

(一)社团内部成员动员大会。

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化精髓,汇川学社将高度重视本次“传统文化周”活动。全体社员将于10月7日开一个“活动筹备”的动员大会。一来让新成员进一步了解汇川学社,促进对传统文化理解,提高全体成员对于活动的积极性;二来商讨活动具体流程方案,部署活动安排,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将任务落实到个人!

(二)总体宣传及准备工作(10月8日起)。

本次活动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增进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与书画社,朗诵爱好者协会合作,一起完成整个活动。同时,我们将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同学们中的各位才子佳人,并加强对自己社团的宣传。

1.由理事会全体理事及经略阁策划整个活动及其流程,提出必要的活动可行方案,并且由文轩阁确定明确的宣传目标,宣传方案以及具体的宣传内容,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宣传及组织工作。

2.从10月9日起,由经略阁、文轩阁、中华阁、蓬莱阁协调组织宣传工作。争取做到全方位,多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海报宣传:首先由中华阁和文轩阁制作一定数量的海报,分批在校园内定点定时的进行粘贴宣传,实施规模效应,最高效的达到宣传的目的。

网络宣传:以海报,传单,bbs,人人网,qq,社团联网站及微博等进行宣传。同时与bbs网站合作,请他们给予最大的支持。

兄弟社团宣传:兄弟社团帮忙宣传。

学院及班级推广:在学院及班级飞信,qq群发出呼吁号召。

3.在活动期间,向相关老师,其他兄弟社团,新闻网,荟萃青年等发出邀请,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经典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4.由中华阁最终解决活动流程的相关细节,预先做好道具准备、活动参与人员、社员现场秩序维护工作的培训并解决好人员分配问题。

1.论语诵读。

活动地点:图书馆南门。

活动时间:10月15号(星期一)早上7:10。

活动安排:

1、在活动现场吸引师生参与活动,由现场工作人员组织安排组成方阵。

2、所有活动参与者统一现场免费领取《论语》材料一份。

3、参与者正衣冠,队列整齐,以示敬慕。

4、由学生代表发表简短讲话,营造诵读氛围,动员活动者的参与激情。

5、由学生代表宣读祭文。

6、学生代表领读,所有参与者诵读。

7、由学生代表带头完成条幅签名纪念活动。

2.现场对联答对。

活动地点:荟萃餐厅东侧。

活动安排:

1、在活动现场吸引师生参与活动,由现场工作人员组织安排。

2、所有活动参与者对给出的上联进行答对。

3、现场工作人员及老师对给出作品的同学作品进行评定,优异者给予领取礼物的凭证。

4、参与活动着凭证到领奖处领取小礼物及现场所送书法作品。

3.讲座。

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时间:10月20号(星期六)晚上7:00-9:00。

主讲人:待定。

活动安排:

1.由工作人员宣布讲座开始,并对老师做简要介绍。

2.讲座期间,由工作人员维持好现场秩序,并做好记录。

3.讲座结束后对互动环节中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小礼物。

4.与老师合影留恋。

1.活动成果整理与展示:

根据每次讲座的具体内容以及活动记录进行整理。浓缩精华,以图片,文章,会议记录以及学生反馈的形式,通过展板,bbs,网站,微博,人人,qq向大家展示活动的某些过程,结果,评价,以及我们汇川学社的成员在参与、组织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之后我们会将一些优秀成果投稿于《校报》,《荟萃青年》,《齐鲁晚报》等等一些校内外报刊,以进一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提高汇川学社的知名度。

2.工作总结:

活动完成后对工作进行总结,明确工作中的不足与失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

本次活动采用讲座形式。但我们不仅仅局限于老师,专家和学者。通过发现生边同学中的人才,让他们融入到这个活动中,真正在氛围上起到积极作用,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与认同度。通过这一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从中提取与自身有益的精华,同时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四.注意事项:

(一)活动现场。

1.本次活动规模比较大、人数比较多(群众性强),涉及时间长,活动参与人数难以控制,因此要做好一切未知因素的控制方案。例如人员缺席,道具缺少等。

3.在活动中,也许某仪式会对服装道具有一定的要求。那么服装、道具方面不容忽视。做到准备充足,有备无患。

4.因为本活动是内容较多,所以要注意与老师和同学的协调。防止因沟通不足而产生的一些内部矛盾。

(二)宣传准备。

1.活动支持者,赞助者,主办者的说明。

2.宣传地点,方式的选择。

3.宣传材料的准备。

4.对联的难易,长短把握,防止冷场。

五.活动经费预算。

(一)前期宣传。

展板纸:10元。

会徽制作:50元。

镭射纸:20元。

条幅制作:180元(三条)。

彩笔:20元。

宣传单、海报等:80元。

(二)活动准备及当天。

打印费用:论语材料印制:150元其余打印费用:10元。

宣纸及笔墨:80。

现场海报:150(三张)。

讲座费用:30元。

(三)奖品及小礼物。

自制书签小卡片:300。

总计:1180。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之采访记录(选取)。

(一)。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9:00。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林主任。

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黑板报。

评比等。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如果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同学都会很积极去帮忙。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体育特长生,他们的素质则差一点。学生的素质高低跟父母和这个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的东西,他们吸收后回家或者看到社会上别人不是这样子做的,就会疑惑,甚至会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大欺小等等。这些现象也是有的。

林:学校每周都会有校会和班会,校会中领导的发言也会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会则由班主任自定主题,其中一些主题也会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学校也开过专门的校会来展开捐款活动,学生都很热心积极参与。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进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去感受去学习。

林:当代学生的爱好十分广泛,这是跟以前所不同的。当然,改革开放后崇洋追星的现象是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确实不如以前。以前我们做学生的时候,都拿政治人物当偶像,对首都也有一种莫名的热爱,现在学生一般都是把明星当做偶像。呵呵,这的确会造成一种冲击,但是不致于把传统文化都扼杀掉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不会减弱的。

问:总的来说,学校的教育理念中没有轻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好的,希望以后学校会越来越好。谢谢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感谢。再见!

(二)。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10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4)班班主任魏老师。

魏:第一,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书法比赛的。第二,语文课堂也要求阅读四大名著,现在学生的书桌里一般都会存有各类名著。第三,从初一开始,班里都会分兴趣小组来学习国画等。另外,也有合唱团等传统音乐知识的学习。

问:那么,班里的学生对这类比赛的反应时怎样的呢?

魏:我觉得这是跟年龄层有关,也跟学生性格有关。比如,性格外向活跃的学生就很积极地参与,表现得很出色。而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则不是那么积极参加。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类的活动的。

问: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呢?比如书法学习。

魏:一部分是出自于兴趣的,一部分是要指引去的。他们初中这个年龄段比较需要老师的指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老师一般会指引男生先去看三国演义,女生去看红楼梦。他们还不太懂去挑书,还需要老师去指引的。

问:那么,在传统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优秀思想。

魏:学生的思想觉悟都很高,特别有爱心。上一学期我们班有位学生的父亲患有肺结核,学生知道后主动发起捐款,最终由于对方家长觉得有能力去解决就没有接受这笔捐款。但从里面看出学生的做好事的热心,还有学生的家长对乐于助人行为的支持。他们都是自愿、自发组织的。

问:那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班里会相应的举行什么活动么?

魏:传统美德是一个学校的根基,而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模糊,是最需要指导的。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是由班主任主持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活动。一般会以有关“美德”的哲理作为主题。我也会让同学在每周的周一把《三经》《道德经》中一些句子抄到黑板的一个小角落里,让学生来认识背诵。有一些比较难懂得的,我会举一些社会上的例子来解释,深入分析,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问:那这类活动会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魏: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他们都很乖,很多道理,你对他们讲,他们还是会听的。比如以前我们班的卫生情况是很差的,学生很不注意卫生,垃圾都是随手就扔掉。后来我就整天给他们上环保教育课,利用一些措施强制性的要求他们一定得把垃圾往垃圾桶里扔,慢慢的我们班卫生情况就好了很多,还拿了文明班一等奖。

问:如果要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你认为最关键是什么呢?

魏: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让他们动手,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很多事情他们没有动手是不会懂的。比如叫他们看文学名著,他们开头是好奇,可能翻了几页就不看了,毕竟文的简介吸引力不大。但是,配合相应的。

读书笔记。

要求他们自己去收集内容他们就很主动去完成。

问:那你认为学校可以怎么样的活动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呢?

魏:我觉得文艺晚会是最适合的,这类活动比较活跃,也可以放松自己。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传统文艺,还可以让老师,学生都参与进来。

问: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谢谢您。

(三)。

采访时间:xx年8月14日9点。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教学楼教师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初三(4)班语文老师。

答:我们的课文里面就设置着名著导读,像《水浒传》就有节选进入我们的教材,还有一些外国名著,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我在暑假里布置的作业就是阅读四大名著。课程的改革很成功,导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文选的兴趣。这也是教育的回归,一种对传统文学重视的恢复。现在整个社会开始盛传这种风气,也算是一种思想的回归。例如百家讲坛为什么会这么红,也是由于现在的人开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答:整体的效果不是特别好。真正出于兴趣,想去看的人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吧。他们平时都会去图事馆借书看,有的借不到就到书店去买。有些学生看不懂可能就会放弃不看,但看明白的都会继续坚持看下去的。有个学生就跟我说过“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像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他就是特别喜欢看三国,在。

作文。

里常常会引用三国里面的人物,上次写诚信就用到了曹操的典故。别的学生看名著可能是为了考试,因为去年考试里面就有一个7分的题目是有关于高尔基的《童年》,如果没看过这些名著或许就答不上了。

问:有没有什么措施加强他们的兴趣呢?

答:有。我会告诉他们那些章节有意思,哪个人物比较特别,给一个指引让他们去看,还让他们做些读书笔记来交流。

问:那么,这一类阅读活动到底有没有起作用呢?

答:其实,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接触。因为其中很多是带着古文的句法的,很多学生看起来会比较吃力。我建议过他们结合百家讲堂的节目或者看白话文版的,这样可以培养他们一种兴趣。有学生就在qq上跟我说“老师,好难啊,一点都看不懂”。呵呵,其实,要求他们看名著也只是想培养一种兴趣,了解就够了。这些要等到高中大学才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自我认识的。他们的经历比较少,很多人生哲理还是看不懂的。

问:那么,学生的思想品行情况怎么样呢?

答:我们这里是小乡镇,学生一般都比较单纯的。

问:很多人反映说“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追星远比追传统文化要强”?那老师认为呢?

答:恩。的确是这样,现在的学生的偶像都是明星。有一次我就看到学校窗口的地方写着“汪东城”的大名,我还很疑惑这是哪一号人物,后来一问才知道是现在当红的偶像组合飞轮海。学生们也很喜欢看“天天向上”之类的娱乐节目,男生则更多喜欢玩电玩。他们追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代社会不像以前那么单调,我们也会劝导他们不要盲目追星。

问:那老师您认为影响学生思想品行的因素有哪些呢?

答: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家长,家长毕竟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有些家长重视这方面培养的话,在学生小时候就会找家教来给他们讲解《三经》和《论语》之类的经书。第二是学校老师,第三是社会。很多时候,不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听。学生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还是会发生变化。比如最近社会就出现一种“好事不一定有好报”的现象,学生看到那些生活中的例子便会疑惑,会选择抛弃老师所讲的,因为他看到的事实并不像老师讲的那样。同样的,一些家长有时候也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应对事情,搞得老师们也很难把乐于助人的品行推行下去。所以,这三个因素一环扣着一环,是分不开的。如果真的要选一个影响最大的,我想应该是学校和老师教育。

问:如果学校老师的影响是最大的,那学校一般会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行呢?

答: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语文本来就是一种人文性的引导,作为一种思想教育的工具。语文课文里面的每一人物都有教育意义,从分析一篇文章到分析一个人物,再转移到发掘人物上的优良品德。最后,针对这种优良品德,让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该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么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很多传统的优良品质,比如讲礼貌,乐于助人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我不会特别刻意地插入思想品行这部分,而是要很巧妙地插入。要是直接问他们“从中学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则过于生硬,显得框框架架的,他们的回答也弄得像答题目似的。比如之前我上的一课《流沙河》,里面主要讲理想的,那么我会像聊天那样问他们小时候的理想是怎么样的,现在的理想又如何,再慢慢引导他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一层一层地推进。

问: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非常谢谢老师您的回答,打扰你的时间了。谢谢您。

返回目录。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xx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1、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

返回目录。

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等纷纷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冲击着人们早已习惯的文化信仰。为了解奉贤区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城乡居民传统文化意识,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要求,奉贤调查队于xx年5月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此次调查,在全区范围内共抽取了10个行政村(居)委,按照随机等距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200户城乡居民家庭作为本次专题调查的调查样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100个;样本男女性别比例为91:109;年龄段以26岁至45岁、56岁至65岁年龄段为主。

本次调查以入户开展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共24个问题,涉及市民文化活动现状、市民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及现状评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题到第十四题涉及市民传统文化意识。

1、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是市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从调查对象整体来看,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及口口相传是居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途径。200位调查对象中,有63人选择电视广播、46人选择网络媒体及44人选择口口相传,占比分别为31.5%、23%及22%;仅有48人选择书籍和报刊杂志、学校教育及其他。但由于互联网使用情况受年龄影响较明显,46岁以上被访者表示以广播电视、口口相传及书籍报刊杂志为主要途径。

2、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影响较大。

当问及“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时,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67人选择影响较大,3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比分别为33.5%及15.5%。分别还有76人、19人及7人选择一般、影响不大及没有影响。

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程度也越大。12名25岁及以下调查对象中,仅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8.3%;52名26-35岁调查对象中有8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5.4%;96名36-55岁调查对象中有13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3.5%;27名56-65岁调查对象中有5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8.5%;13名6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有4人选择影响很大,占30.8%。

3、是否选择以一定方式过节受法定假期及收入状况影响较大,洋节日则更受年轻人追捧。

春节毫无疑问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数据显示,200名调查对象中,197人表示对春节比较重视并且会用一定方式度过。

而庆祝其他传统节日则受法定假期影响较大,有151人表示会庆祝中秋节,占75.5%;有149人表示会采取一定方式度过清明节,占74.5%;但有些未设定法定假期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仅65人选择,占32.5%;腊八节,仅6人选择,占3%;七夕,仅21人选择,占10.5%。

从收入水平角度看,收入水平越高,对节日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如图1),尤其是需要一定消费的节日,如传统节日七夕、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图1:各个收入水平调查对象选择过节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更受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64名35岁及以下的调查对象中,有20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31.3%;有18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28.1%;而136名3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仅17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12.5%;仅11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8.1%。

4、对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但传统著作精读率偏低。

据调查,200名调查对象对一些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有143人及45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71.5%、22.5%;有135人及56人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8%;有135人及46人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3%。

200名调查对象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4人,专科31人,本科及以上45人。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及西方名著的精读率偏低,大部分表示只粗略读过(如图2)。从调查对象整体情况看,在问卷所列名著中,精读率最高的三本中国传统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精读率分别为16%、14%及12%;精读率最高的三本西方名著是《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傲慢与偏见》,精读率分别为10.5%、9%及7%。

从文化程度细分来看,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西方名著的精读率相对较高,但仍偏低。45名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的精读率分别为35.6%、35.6%、28.9%及24.4%。

图2:各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的精读率。

1、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技术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单是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市民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如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横幅、草坪中的警语等,让市民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社区应大力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如讲座、征文、演讲等,在这些活动中,市民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大力推进系统宣传,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同时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的东西,非文的东西怎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通过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可以通过传媒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介绍传统民俗文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深入讲解,并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普通市民。

3、强化文化教育,增强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比如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一些传统风俗保存得还很好,都是我们可以了解研究的。立足传统才能走向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规定为必修课。同时在“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而对于已经离开校园的年轻人而言,可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文化。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1、熟习调查的进程,把握学习方法,了解独占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益于进步本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夸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宏扬民族文化。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进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意味,并担当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往和未来;二、祭奠,缅怀祖宗之德,继续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节来往,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当社会职责;四、民间文娱,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躲厚重的含金矿躲。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热进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很多还相传至今。

*尾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进尾月,已适合办年货,除买腊味、糖果外,水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乞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以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算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讲,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乞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统统扫走,而本身亦要洁净,听说这样做即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会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点。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久长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以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风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乞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风俗。在先人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水果等。随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终了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相互恭贺。另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祥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可能不要打坏碗碟,假如真的不谨慎打坏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初二妇女返外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外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外家,会令外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另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预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水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看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潢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看。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看的句子,这时候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看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往。

传统文化活动工作报告

合:大家晚上好!

男:一把把黄土塑造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女:我们生长在辽阔广袤的国土,群山记载着中华民族不朽的历史,江河流淌着神州儿女心中的热血。

男: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

男: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弘扬农大精神,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深化学术之风。激起广大同学对民族文化的热情,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各民族和谐相处,增进彼此间的尊重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本次活动中学习民族文化,提升自身修养,同时做到“启益人生”。也给少数民族的同学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中华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能够尽情传扬,我们特意在此隆重集会共同庆祝第二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节。

女:在近一个月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节里,我们用心灵去细细品味中华文明的魅力,用青春去传递那穿越千古声音,共同全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神圣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及嘉宾,他们是。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及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结束语:

男:今夜,我们相约在这里,一起聆听穿越千古历史的声音。

女:今夜,我们相约在这里,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男:本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即将拉下帷幕,她将成为我校历史的一页。

女:民族艺术节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艺术的空间却是无限的,让我们将参加民族艺术节的热情转化为动力,用知识开启理想之门,用才干塑造艺术人生。在启益人生的进程中提升历练自己。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光临!

祝大家晚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文化活动工作报告

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精神,提高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水平,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使全县人民过上一个欢乐、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我县在春节期间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一个团结奋斗、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主要领导从全县工作大局出发,亲自安排部署,从精神上和财力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芳明同志任组长,政府副县长何奎同志任副组长,文广局、教体局、旅游局、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节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镇原县xx年春节文化活动安排意见》,确定了全县社火汇演、“狂欢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玉兔迎春”大型灯展、全民健身长跑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拔河赛、电影公演、灯谜竞猜、潜山公园游园、送春联书法联谊会、庆“三八”文艺汇演等十项重点文化活动,从活动宗旨、组织原则、活动内容、安全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详实、周密的安排,做到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为了抓好各项活动的工作落实,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4次协调会,对参与演出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协调和督促。各牵头组织单位制定上报实施方案,从人员调配、职责分工、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确保了春节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参演单位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挖掘传统社火内涵的基础上,大胆引进一些新的娱乐方式,在服装、道具上不断创新,在编排上追求突破,在表演上精益求精,改变了传统社火粗造、随意的特点,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全新艺术的享受。

今年的春节文化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参与演出人员20000多名,观看人数10多万人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基本满足了全县群众节庆文化需求,赢得了广泛好评,为构建“和谐镇原”起到了宣传思想、激励精神、鼓舞干劲、造势推动的积极作用。

(一)社火汇演:正月十五至十六在县城进行,城关、屯字、太平等8个乡镇和信用联社、镇原中学、电力局、移动公司等12个企事业单位参加,共出动各种彩车40多辆,表演人数超过5000多人,观看群众达3万多人次。高跷队、秧歌队、龙狮表演队、春官锣鼓队、舞蹈队、旱船方队、形象展示方队等形式一应俱全,全面展示了我县“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和“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将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城区亮化:由县创建办、城管局组织的城区亮化工程,在年前全部完成,共在县城主要街道和路段悬挂各种灯笼2000多个,在县城中心路段制作大型宫灯门1座,各临街单位也在大门、楼顶悬挂彩旗、彩灯、灯笼,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狂欢元宵”大型焰火晚会:元宵之夜在县城文化广场南岸组织了“狂欢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燃放礼花、高空花等花蛋40余万枚,观看群众达到10万多人。

(四)体育健身活动:由县教体局、工会具体组织实施的健身长跑活动和机关干部职工拔河比赛分别于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在县城举行,其中长跑活动报名参与人数达到500多人,拔河比赛参与代表队16个,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实现了“健康过大年”的生活理念。

(五)电影公演:由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牵头,电影公司具体实施,在县影剧院门前进行了为期5天的电影公演,共放映红色爱国主义影片5部,为部分电影观众送上了精美的视觉艺术盛宴。

(六)送春联活动:结合全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由县文联、县文化馆共同组织全县书法、绘画爱好者,腊月十九和二十五分别在县城东操场举行“送春联”书法联谊会。现场为群众赠送书法、绘画作品5000余幅,受到社会群众的普遍好评。

(七)灯谜竞猜:由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牵头,县文化馆负责于正月十六在县城文化大楼门前举办了灯谜竞猜,共自创、展出谜王、谜后等各类谜语1500条,增加了现场主持和猜谜互动环节,气氛热烈,现场猜谜人数达到3000多人次,使年年都搞的猜谜活动赋予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春节文化活动的内涵。

(八)潜山公园游园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由县旅游局牵头组织,潜山公园管理委员会实施,演出戏曲5场次,观看群众2000人次,参与祭祀活动的群众达到1万多人次,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

(九)“庆三八”文艺演出:由宣传部和妇联组织实施,演出节目18个,参与演职人员200多人,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演出活动将于3月7日在县城东操场进行,为全县xx年春节文化活动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县电视台和《镇原时讯》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抽调新闻记者对xx年春节文化活动进行了强势宣传和重点报道,充分宣传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展示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安、消防和交警等有关部门制定了详实的安全保障实施方案,为全县春节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干部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切实保障。各安保部门面对警力严重不足,文化活动时间相对集中,以及点多、片大的矛盾,主动克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由领导亲自带队,分工协作,划片包干,共出动警力600多人次,出动警车20辆次,及时疏散群众,排除各种矛盾险情10余次,没有出现踩踏、拥堵等群众性安全事件,为春节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传统文化活动工作报告

20xx年3月6日下午,五(2)班全体学生及部分学生家长在学校多功能教室举行了主题班会活动——快快乐乐过春节。这是以“传统节日”课程为切入点,把家长会和班会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创新班会。

主题班会上,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观赏学生成长足迹照片、竞赛答题,趣味游戏、才艺展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运用多媒体组合课件,让活动的程序完整合理,形式新颖,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实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极大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参与热情。

通过开展这次以“春节”为主题的班会,不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知道了怎样过春节才更快乐,更有意义,而且由于家长的参与,既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又为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孩子对家长的了解,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有利于家校合作共育的进一步深化。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学校领导决定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发活动育人课程,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教育资源活动为切入点,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实践体验为途径,把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文化,通过整合、创新、分层,以主题班会活动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大胆创新,不断深化,赋予传统节日活动以新的内容的同时,使“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教育内涵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间。

为了给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孩子成长的机会,班主任老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孩子两年来与她朝夕相处的成长照片及视频作了整理,并自制成有音乐、有画面解说的幻灯片。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老师就活动课的展示内容反复推敲,仔细琢磨。

这次活动中,家长的出席率是90%,可见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对学校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的。到校的家长们不仅能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而且反馈及时,谈感受收获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了合理化建议。

本次的节日课程虽然是以主题班会和家长会的形式展开的,但同时也是一次亲子课堂。李老师在设计时,共分成了六个版块:一是展示“成长足迹”照片;二是“家长即兴答题”;三是“孩子与家长分组竞赛”;四是谈家风;五是倡导“热情小主人,文明小客人”活动;六是“家长与孩子合作制作灯笼”。中间在见缝插针地穿插了“才艺展示”。每个活动都那么的有趣,孩子和家长配合默契,都全情投入到活动中。加油声、掌声、笑声充斥在一起,家长和孩子都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特别是最后的合作制作环节。让每个组的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劲,气氛很是热烈,也让年的味道更浓了。最后大红灯笼挂起来后,家长和孩子们都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活动已过去几天了,我还在一直回想整个活动的过程,不断地与听课的老师沟通交流,不断的认真阅读家长与孩子们的反馈信息:虽然老师们觉得这样的形式非常新颖也很实用,家长的反馈全是赞赏与支持,孩子们的收获也很丰实。但也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

1.活动前应邀请几位老师、学孩生同在一起,把“活动的内容与程序”再来一次磨合,严格把关后,活动呈现中可能更紧凑。

2.孩子们反馈表交回后,我发现孩子们写得作业五花八门,才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失误。应该在孩子们的反馈表一栏中打上格,这样的作业才能干净整洁。

3.课前我与家长、孩子们互动时,应该给家长一个温馨的提醒:因为是亲子共堂,家长不仅要在课堂上以身作则认真听讲做好榜样,还应在孩子听课时加以引导和鼓励。这样的话,老师在“掌控”活动中就会少费力。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