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实用12篇)

时间:2023-12-17 06:52:46 作者:BW笔侠

学习心得的撰写过程可以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时光就像乐谱里跳动的音符,飞逝而去。转眼之间,一学期的《音乐欣赏》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再回首,发现这门课带给我太多的收获和感触,在老师的认真讲解和引导下,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对我也有了更多的意义。

有人说,音乐这个东西,快乐时入耳,悲伤时入心。可见,音乐对生活有重要的调剂作用,它是一种寄托感情,表达思想的高雅艺术,通过乐谱里连缀的音符,我们能够感受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有时候穿越了几百年,还是能带给人沉甸甸的感动。音乐在给人美得享受以外,还能提高人的什么能力,时间的万物都可以是流淌在心尖上的音乐,有一种永恒的诗意的美。音乐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力量。

在一学期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和传统音乐的部分。

老师首先介绍了古琴,古琴是最能体现我国古人文化气质的乐器。而当九霄环佩琴映入我的眼帘时,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当时的感觉,就古琴音乐不说,单是制作精美的九霄环佩琴,就已经让我十分地钦佩我国古人在几千年前的制琴工艺。冠角的线条雕刻得十分精细,给粗犷的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使整个琴体在庄重浑厚中显露出伟岸高大的气势,具有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征。九霄环佩琴是唐琴中最为罕见的一种,自古以来此琴极享盛名,被誉为“鼎鼎唐品”和“仙品”,让人过目难忘。这张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极浑厚古朴,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

当然,我国古代的古琴演奏家阮籍,嵇康都是鼎鼎大名的竹林墨客,一身仙风道骨。特别是欣赏嵇康的《广陵散》的时候,那一声琴音就如同利剑,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倏忽而至,在一抹晨光中,在地平线的尽头,一人席地而坐,独自抚琴,遥望四极,凝涩沉厚,玩转幽暗的琴音越发的清冽悠远,余韵绵长。1700多年前的那个夜班,怅惘中的嵇康独自引琴而弹,乐由中出,夜静谧得初期,然而当有着非凡气度,通晓音律的魑魅悄然而至,弹奏了这曲《广陵散》,弦乐声声,安慰着那颗孤傲的心灵,如月轮穿越大海。从他的这首《广陵散》中,隐约的表现出了他对世人趋势随俗的无助和感慨,似乎能看到嵇氏胸中澎湃的激情,坚定地把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刑场之上,徽音未乱,一切皆静,《广陵散》由此而成绝响,嵇康也成一时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角。虽然生命走向了尽头,但是嵇康和他的《广陵散》穿越了千年,至今都能让人们从古琴师的手下,感受到一个仙侠道者的风骨。

除了古琴,音乐欣赏课上还介绍了我国民族乐器里面非常重要的乐器---二胡。二胡,北方的民间乐器。始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在过去它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现力。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胡演奏家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课堂上听了老师对他的介绍,我后来又查了关于他的资料。渐渐地被他身上耀眼的音乐才华和他个人的魅力所吸引。

出身草根的阿炳自小随父入道,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

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调。

除了对中国音乐感触颇多外,我还很喜欢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西方的文明发源于古希腊罗马,在爱琴海边,孕育了灿烂的民主的文明,当时古希腊的音乐以神话故事为背景,非常的灵动,古罗马的军事扩张带来了独特的军乐。后来,欧洲进入了中世纪,教会的统治下,黑暗的罗马教廷主要的音乐是教廷音乐,表现出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但是在欧洲史上,文艺复兴才是真正出彩的地方,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思潮,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反对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具有很大的变化,由于对人和现实生活的强调,音乐呈现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世俗、明朗和情感化的倾向。

却极明朗,绝不见半个“愁”字。第九小提琴奏鸣曲俗称“克莱采”,也极有名。可能比较艰深一些。不过,要是去读一遍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也许会更能理解它,反之亦然。这可再也不是春天的涓涓细流,而是如火如荼、夏日炎炎般的激情了。小提琴与钢琴的唱和与纠缠真正像是两个生死恋人。无怪乎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正是在合奏这首危险的曲子时爆发了汹涌澎湃的恋情了。

当要走到贝多芬这部巨著的尽头的时候。我们又能听到些什么呢?贝多芬越老越深刻、越老越复杂、以致于把他的同时代人远远地抛在身后。他那些同时代人也晓得他的晚期作品非常伟大,可大家都无可奈何地敬而远之,伟大的第九交响曲,那真正是人类文明的不朽丰碑和伟大象征。

时光匆匆而过,对《音乐欣赏》的感悟还有很多不能尽数,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它帮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音乐将成为另一个灯塔,指引我的路,在任何时候,我都能从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责任在胸,使命在肩,是音乐教会了我拥有博大的胸襟,并且身体力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一学期《音乐欣赏》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

可以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从未间断,断断续续我接受了近十年的音乐熏陶,古人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接受了近十年音乐熏陶的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的识谱,对音乐也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因为自身的信心的缺乏,在原本唱歌机会少之又少的音乐课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几乎为零。

进入大学之后,有幸得以选择到了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陈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音乐课堂变的轻松幽默,我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越发的浓烈。在课堂上老师更是积极与同学互动,给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我来说,上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就是一种人生的陶醉,更是一种享受。

当然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我对民族音乐鉴赏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认识,民族音乐鉴赏分为“民族音乐”和“音乐鉴赏”两大部分进行理解。

“民族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乐,因而它是具有民族性的音乐。民族音乐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音乐鉴赏”和作曲家作曲,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整套表情达意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元素、旋律、节奏(有规律的音乐的长短的结合)、节拍(有规律的强弱)、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

其次我对民歌也有了一些了解。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河北民歌《放风筝》、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五哥放羊》、湖北民歌《清江放排》、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湖南民歌《叫我唱歌我就唱》、《良宵》、《夏夜》、内蒙民歌《牧歌》、东北民歌《月芽五更》、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汉族民歌《绣荷包》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好风光。

再者,我对民族唱法也有了一些了解。民族唱法是在我国民族艺术土壤中孕育成长,在继承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传统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方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民歌《康定情歌》等的学习以及演唱,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民族音乐唱法,提高了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还学会了如何结合民族情感来分析来进行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好比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由《黄河传输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的四个部分组成的协奏曲描写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同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陈老师还带领我们现代歌唱家的风采,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邓老师甜美温婉的嗓音;毛阿敏的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进了无数儿女的心田,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王宏伟的《西部放歌》、《敦煌千里》带我们领略了西部的辽阔无垠、敦煌的宏伟壮丽;李娜的《青藏高原》带我们飞越到数千尺高的云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全面化学习音乐的平台。每每看到人家唱歌时歌声嘹亮神态自信,我也很想成为他们那样,学习基础的乐理和试唱知识让我向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就试唱知识其自身而言,在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试唱调整自己的发音位置,锻炼自己的嗓音,调整自己唱歌的音准,激发我们唱歌的兴趣。作为和试唱知识同样重要的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相辅相成,同是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同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音乐素养和我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通过这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在精神上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上网民族性。当我们听到某首民族音乐时,很快就能辨别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神奇和魅力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民造就不朽的民族音乐。但在当前,民族音乐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逐渐缺失,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追求着那些所谓的好听的动感歌曲。在他们意识里,民族音乐是上一代该听的,现在已经过时了。可见,民族音乐虽然充满魅力,但却不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很多民族音乐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不为大学生所知。就我对在我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也有部分同学喜欢民族音乐,但又怕大家嘲笑,所以追随大众,盲目听一些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心理特征,我们应该积极传播民族音乐,坚决抵制庸俗不良歌曲的侵蚀,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先辈们从劳动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优美的歌曲。尤其是劳动号子,听了让人浑身精神抖擞,倍感活力。

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确实需要学习音乐。首先从情感方面来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又无法排解。在这种情况下,学学音乐,通过试唱排解心中的烦恼,愉悦自己的心情。听听民族音乐,把烦恼放在一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自己心情好一点,充满动力,这也是我的亲身感悟。更重要的是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自己烦躁的心灵静下来,让我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其次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多大学生都被自己的专业绕的头昏脑涨,提不起学习兴趣。像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成天和高数奋斗,确实没什么兴趣积极学习。可能这时候更适合学一学音乐放松一下心情,对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民族音乐课是在周二晚上,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早早的从扬子津校区赶到江阳路北校区,心里期待着这次音乐课会听谁的歌曲,又会有哪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每次的音乐课堂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回去的路上是不是还会哼着课上听到的歌曲,心情无比高兴。

音乐,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值得我们好好地去传播与发扬。作为一名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和培养对社会生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且也要学习民族艺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刘燕老师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教学,让我对此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是我关于民族赏析的几点想法与体会。

我们在赏析中,对节奏、音色、快慢、力度的体验是经美的声音与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在心里留下痕迹来形成的。富有韵味的民族音乐结合诗词、国画等多媒体融合各类元素,大大激发了我们欣赏民族音乐的热情、兴趣,品味了音乐的韵味、思想和感情。当沉浸在欣赏中时,动人的画面与民族音乐的相得益彰,会让我们不由自主产生与音乐内容搭配的情绪,以及对音乐自发的探求欲、享受欲,进而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境界。

在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里,最受同学们喜爱的是声乐作品,因为民族音乐欣赏的最初环节是从欣赏声乐作品开始的。这不光是由于声乐作品欣赏起来容易些,更关键的是可以使大家利用对有歌词的作品的赏析,感知音乐的设计、目的与欣赏的方法,更充分的体验音乐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歌风味的流行歌曲,我明白了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们变成曲子而已。”比如: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创作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扎根祖国西部,其作品也带有浓郁的西部风味,写下《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令人荡气回肠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走向国际,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它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用民族音调与协奏曲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我们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刘老师通过对这些乐曲创作根源的追溯,让我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民族音乐欣赏不光是知识的学习,而且动人的民族音乐影响着我们的听觉,提高了我们的审美素质,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陶冶,情感得到了升华。就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成年人层次,情感世界也渐渐活跃,明显感觉到活力、激情和精神需求,这些性质正是养成与加强我们审美素质的黄金阶段。刘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加深了我们对民族音乐的内涵的理解,丰富了我们的音乐内涵。比如,在欣赏协奏曲《梁祝》时,刘老师先是通过讲解协奏曲的结构,然后讲授了各种乐器在乐曲的表现中代表怎样的角色,这些配器在乐曲中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同窗、抗婚、楼台会、哭灵等一幕幕情节中的创作手法和展示模式,使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解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再比如在赏析名曲《春江花月夜》时,刘老师把乐曲分为了前奏、高潮、结束三个片断,在开始欣赏前,老师提示我们要按照音乐与画面来体验各部分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色和传达的情感,并利用多媒体使音乐的展示与感染能够充分的予以体现。当欣赏完一部分的音乐之后,老师会让大家表述心得体会、乐曲情感,讲一下自己对这部分音乐的体会与思考。如此一来,我们就明显的理清了每段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色和传达的情感。这比从前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刘老师在音乐赏析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民族音乐知识,还提高了我们对民乐赏析甚至其他学科的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赏析民歌《茉莉花》的课堂上,刘老师采用了一边讲习作品的文化内涵、性质,一边让我们观看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名我国女孩歌唱《茉莉花》的视频,这样不仅视觉效果上印象深刻,提起了对民乐《茉莉花》乃至民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我喜欢上民族音乐赏析课,因为在学习中我能收获很多,感受很多。中华民族具有独特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我们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以前我总认为西方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通过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知道了中国的民族音乐浩瀚如海,并不必西方音乐差,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正在走向世界乐坛,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使外国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拜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我想民族音乐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应该努力学好民族音乐,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多做贡献。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欢迎借鉴参考。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

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民族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包含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类艺术,如壮族山歌、蒙古族的牧歌、汉族的方言歌谣等等。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打开耳朵”去听音乐即可。在欣赏音乐时,便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体会歌曲和乐曲中的情感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欣赏同一首歌或者乐曲,通过联想,通过思考,从而得出这首歌曲或者乐曲所渲染的感情。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我认为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培养自己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民间音乐,顾名思义,当然是来自于民间了。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民乐在其性质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只有用心聆听才能真切地体会民间艺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了解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比如听一曲《美丽草原我的家》,我们能领略大草原的辽阔壮美和牧民的幸福生活。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我们可以认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如此不胜枚举。这样的鉴赏课,比枯燥的书籍更能启迪人。

其次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面对民族民间音乐日益式微的今天,在高校开展民乐教育,可以扩大民乐的普及面,提高其影响力,促进民乐的复兴。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有利于丰富我们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精神品位和艺术素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已然结束,在此感谢老师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如今,通过音乐常识这门课,我学习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懂得了如何去鉴赏音乐和如何去欣赏音乐,并深深的感悟到了音乐中不仅能产生赞扬、歌颂人或事物的效果,而且人的喜、怒、哀、乐;对事物的叙述;激发我们的激情;对人或事物的讽刺等,都可以在音乐中完美的展现出来,这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鉴赏、欣赏水平才能体会得到,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鉴赏、欣赏音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在音乐的音符中过得更加的多姿多彩。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的修养,并且对民族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乐由情起”,这句话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正是这情让孩子们深入地挖掘音乐的内涵,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铺路搭桥。“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意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就能够提升审美情趣。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课堂中我的评价极为开放,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情景。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拥抱形”,”圆形”的座位层次。这些做法不只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这种形式的排位方法,学生的兴致得到极大地提高。

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调。”这就说明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课堂教育活动,总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为改一改以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紧张严肃的局面,我根据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所以,和谐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是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三、运用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艺术的美。

1.音乐教学气氛渲染。

好的课堂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因此音乐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渲染教学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堂上往往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都积极开启智能的机器,共同探索着知识之迷;有的教师则不甚得法,讲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而学生则毫无反映,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2.音乐教学肢体语言。

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音乐教师的动姿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抬与头姿等。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教学语言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不错,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中的多种语言的完美结合,使本来就“美”的音乐更锦上添花。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重视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同时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这将可以极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间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思想的升华。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审美教育为主导者的教师,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兼有其他辅助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同时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教师对授课的内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最后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教师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间音乐,打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我将不懈努力实现我的目标使我的音乐课堂熠熠生辉。

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心得

我读了《民族精神代代传》这本书,明白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鼓起理想的风帆前进”这一单元中小故事《小小赖宁有理想》深深地吸引了我。

《小小赖宁有理想》讲了小赖宁他有远大的理想。赖宁在中队主题会上,说要当一名地质学家,他要把大山中的宝藏找出来献给国家。于是,赖宁就利用假日,收集矿石标本。赖宁不仅有远大的理想,还有求知若渴的学习兴趣和热心帮助同学的品质。他在上完小学后,以成绩全镇第一考入中学,他还学习地质天文地理等多门功课,并且成绩名列前茅;上学时,他热心帮助新来的外地生,给他讲解难题,为生病的同学补课。

我很佩服赖宁的这种为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我要向他学习。我要向他学习,我要有理想,有目标,朝着目标奋斗;我要向他学习,我要培养自己求知若渴的学习兴趣,以前我除了在学校读书或在家看课外书以外,其他时间都是在玩,现在我要利用其他时间学习阅读;我要向他学习,我要热心帮助同学,虽然以前我是会帮助同学,但并不是很热心,我要向同学深出热忱的手,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因为我知道,给予是快乐的。

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立足于民族之林的支柱,我们一定要好好继承还要把这些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

在校党委中心组举办的中华民族宗教政策辅导报告会上,主讲人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谢秀琦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加盟环节了什么是宗教,宗教的地位,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所采取的宗教政策,让我们对民族宗教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学问,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共谋发展的大局。

宗教在促进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上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成为维系民族统一和政治自主的旗帜和纽带,是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在中国,江泽民主席最先提出宗教具有积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

谢局长为我们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宗教历经千百年历史的淘洗却依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甚至影响有扩大趋势。首先,宗教是对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膜拜与尊敬,给予信众心灵依托并延续终身的信仰体系。在特定的时期曾发挥过安抚百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世界上现存的五大教天主教、基督教(指基督新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都有悠久的历史,谢局长重点为我们诠释了佛教,阐述了佛教的“八苦”,“三毒”和“三学”,并且播放了由他作曲的佛教歌曲《菩萨颂》,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感悟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佛教所散发的无穷魅力。除佛教外,另外几大宗教也同样历史悠久,对人类影响深远。宗教存在的根源有心理,历史,社会,自然。这就决定了在短期内宗教是不可消灭的,将长期的存在。因此宗教历经千百年历史的淘洗却依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谢局长向我们讲述的第二个问题是在世界上,宗教常常成为热点问题和矛盾的焦点。罗马帝国曾把基督教作为对内控制和对外扩张的工具,此后的宗教歧视和宗教迫害曾在欧洲造成长达十二个世纪的黑暗时代。伊斯兰教于七世纪兴起,在地中海沿岸与基督教势力发生过严重冲突。十一世纪末,罗马帝国发动了基督教对穆斯林的宗教战争,延续了四百余年。十三世纪初,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在君士坦丁堡发生武装冲突。伊斯兰教中什叶派与逊尼派对立相当尖锐。最为突出的便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对于犹太人、穆斯林和__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成为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而当今世界仍有一些极右的宗教组织视共产主义为异端邪说,在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进行挑拨,国际帝国主义与扩张主义往往以宗教为借口,插手他国事务。宗教问题始终值得我们的高度重视。

谢局长向我们讲述的第二个问题是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从马克思到胡锦涛同志都高度重视宗教工作。马克思主义赋予了宗教新的内涵,毛主席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把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写进了第一部宪法。在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下,我党与1982年下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奠定了我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理论基础。江泽民主席提出“三性”和四项基本方针,概括出了我们党处理宗教关系的原则。胡锦涛同志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宗教事业中,提出“五大关系”和“四个全面认识”。

通过学习了解到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样子哦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达到人心和美,家庭和睦,人际和顺,人间和美,世界和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宗教对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更加凸显。作为一名江西财经大学学生,这次报告会让我懂得在这个有着30甚至40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的集体中应该如何去和同学相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努力打造和谐温馨的气氛,让江西财经大学成为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体会

“乐由情起”,这句话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正是这情让孩子们深入地挖掘音乐的内涵,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铺路搭桥。“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意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就能够提升审美情趣。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课堂中我的评价极为开放,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好情景。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拥抱形”,”圆形”的座位层次。这些做法不只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这种形式的排位方法,学生的兴致得到极大地提高。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调。”这就说明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课堂教育活动,总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为改一改以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氛围紧张严肃的局面,我根据学生认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营造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所以,和谐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是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艺术的美。

1、音乐教学气氛渲染。

好的课堂气氛,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因此音乐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渲染教学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堂上往往看到这样两种不同的场面:有的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与学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都积极开启智能的机器,共同探索着知识之迷;有的教师则不甚得法,讲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而学生则毫无反映,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音乐教师的动姿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抬与头姿等。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状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教学语言在铸造人的过程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不错,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中的多种语言的完美结合,使本来就“美”的音乐更锦上添花。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时光就像乐谱里跳动的音符,飞逝而去。转眼之间,一学期的《音乐欣赏》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再回首,发现这门课带给我太多的收获和感触,在老师的认真讲解和引导下,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对我也有了更多的意义。

有人说,音乐这个东西,快乐时入耳,悲伤时入心。可见,音乐对生活有重要的调剂作用,它是一种寄托感情,表达思想的高雅艺术,通过乐谱里连缀的音符,我们能够感受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有时候穿越了几百年,还是能带给人沉甸甸的感动。音乐在给人美得享受以外,还能提高人的什么能力,时间的万物都可以是流淌在心尖上的音乐,有一种永恒的诗意的美。音乐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力量。

在一学期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和传统音乐的部分。

老师首先介绍了古琴,古琴是最能体现我国古人文化气质的乐器。而当九霄环佩琴映入我的眼帘时,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当时的感觉,就古琴音乐不说,单是制作精美的九霄环佩琴,就已经让我十分地钦佩我国古人在几千年前的制琴工艺。冠角的线条雕刻得十分精细,给粗犷的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使整个琴体在庄重浑厚中显露出伟岸高大的气势,具有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征。九霄环佩琴是唐琴中最为罕见的一种,自古以来此琴极享盛名,被誉为“鼎鼎唐品”和“仙品”,让人过目难忘。这张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极浑厚古朴,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

当然,我国古代的古琴演奏家阮籍,嵇康都是鼎鼎大名的竹林墨客,一身仙风道骨。特别是欣赏嵇康的《广陵散》的时候,那一声琴音就如同利剑,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倏忽而至,在一抹晨光中,在地平线的尽头,一人席地而坐,独自抚琴,遥望四极,凝涩沉厚,玩转幽暗的琴音越发的清冽悠远,余韵绵长。1700多年前的那个夜班,怅惘中的嵇康独自引琴而弹,乐由中出,夜静谧得初期,然而当有着非凡气度,通晓音律的魑魅悄然而至,弹奏了这曲《广陵散》,弦乐声声,安慰着那颗孤傲的心灵,如月轮穿越大海。从他的这首《广陵散》中,隐约的表现出了他对世人趋势随俗的无助和感慨,似乎能看到嵇氏胸中澎湃的激情,坚定地把持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刑场之上,徽音未乱,一切皆静,《广陵散》由此而成绝响,嵇康也成一时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角。虽然生命走向了尽头,但是嵇康和他的《广陵散》穿越了千年,至今都能让人们从古琴师的手下,感受到一个仙侠道者的风骨。

除了古琴,音乐欣赏课上还介绍了我国民族乐器里面非常重要的乐器---二胡。二胡,北方的民间乐器。始于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在过去它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现力。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胡演奏家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课堂上听了老师对他的介绍,我后来又查了关于他的资料。渐渐地被他身上耀眼的音乐才华和他个人的魅力所吸引。

出身草根的阿炳自小随父入道,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

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调。

除了对中国音乐感触颇多外,我还很喜欢西方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西方的文明发源于古希腊罗马,在爱琴海边,孕育了灿烂的民主的文明,当时古希腊的音乐以神话故事为背景,非常的灵动,古罗马的军事扩张带来了独特的军乐。后来,欧洲进入了中世纪,教会的统治下,黑暗的罗马教廷主要的音乐是教廷音乐,表现出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但是在欧洲史上,文艺复兴才是真正出彩的地方,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思潮,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反对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具有很大的变化,由于对人和现实生活的强调,音乐呈现出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世俗、明朗和情感化的倾向。

却极明朗,绝不见半个“愁”字。第九小提琴奏鸣曲俗称“克莱采”,也极有名。可能比较艰深一些。不过,要是去读一遍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也许会更能理解它,反之亦然。这可再也不是春天的涓涓细流,而是如火如荼、夏日炎炎般的激情了。小提琴与钢琴的唱和与纠缠真正像是两个生死恋人。无怪乎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正是在合奏这首危险的曲子时爆发了汹涌澎湃的恋情了。

当要走到贝多芬这部巨著的尽头的时候。我们又能听到些什么呢?贝多芬越老越深刻、越老越复杂、以致于把他的同时代人远远地抛在身后。他那些同时代人也晓得他的晚期作品非常伟大,可大家都无可奈何地敬而远之,伟大的第九交响曲,那真正是人类文明的不朽丰碑和伟大象征。

时光匆匆而过,对《音乐欣赏》的感悟还有很多不能尽数,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它帮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音乐将成为另一个灯塔,指引我的路,在任何时候,我都能从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责任在胸,使命在肩,是音乐教会了我拥有博大的胸襟,并且身体力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一学期《音乐欣赏》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

音乐,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值得我们好好地去传播与发扬。作为一名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和培养对社会生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且也要学习民族艺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刘燕老师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教学,让我对此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是我关于民族赏析的几点想法与体会。

我们在赏析中,对节奏、音色、快慢、力度的体验是经美的声音与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在心里留下痕迹来形成的。富有韵味的民族音乐结合诗词、国画等多媒体融合各类元素,大大激发了我们欣赏民族音乐的热情、兴趣,品味了音乐的韵味、思想和感情。当沉浸在欣赏中时,动人的画面与民族音乐的相得益彰,会让我们不由自主产生与音乐内容搭配的情绪,以及对音乐自发的探求欲、享受欲,进而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境界。

在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里,最受同学们喜爱的是声乐作品,因为民族音乐欣赏的最初环节是从欣赏声乐作品开始的。这不光是由于声乐作品欣赏起来容易些,更关键的是可以使大家利用对有歌词的作品的赏析,感知音乐的设计、目的与欣赏的方法,更充分的体验音乐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歌风味的流行歌曲,我明白了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们变成曲子而已。”比如: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创作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扎根祖国西部,其作品也带有浓郁的西部风味,写下《在那遥远的地方》等令人荡气回肠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走向国际,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它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用民族音调与协奏曲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我们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刘老师通过对这些乐曲创作根源的追溯,让我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由衷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民族音乐欣赏不光是知识的学习,而且动人的民族音乐影响着我们的听觉,提高了我们的审美素质,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了陶冶,情感得到了升华。就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了成年人层次,情感世界也渐渐活跃,明显感觉到活力、激情和精神需求,这些性质正是养成与加强我们审美素质的黄金阶段。刘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加深了我们对民族音乐的内涵的理解,丰富了我们的音乐内涵。比如,在欣赏协奏曲《梁祝》时,刘老师先是通过讲解协奏曲的结构,然后讲授了各种乐器在乐曲的表现中代表怎样的角色,这些配器在乐曲中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同窗、抗婚、楼台会、哭灵等一幕幕情节中的创作手法和展示模式,使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解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再比如在赏析名曲《春江花月夜》时,刘老师把乐曲分为了前奏、高潮、结束三个片断,在开始欣赏前,老师提示我们要按照音乐与画面来体验各部分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色和传达的情感,并利用多媒体使音乐的展示与感染能够充分的予以体现。当欣赏完一部分的音乐之后,老师会让大家表述心得体会、乐曲情感,讲一下自己对这部分音乐的体会与思考。如此一来,我们就明显的理清了每段乐曲的表现内容、速度、音质音色和传达的情感。这比从前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刘老师在音乐赏析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民族音乐知识,还提高了我们对民乐赏析甚至其他学科的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赏析民歌《茉莉花》的课堂上,刘老师采用了一边讲习作品的文化内涵、性质,一边让我们观看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名我国女孩歌唱《茉莉花》的视频,这样不仅视觉效果上印象深刻,提起了对民乐《茉莉花》乃至民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我喜欢上民族音乐赏析课,因为在学习中我能收获很多,感受很多。中华民族具有独特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我们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以前我总认为西方音乐是最优秀的,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通过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知道了中国的民族音乐浩瀚如海,并不必西方音乐差,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正在走向世界乐坛,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使外国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拜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我想民族音乐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应该努力学好民族音乐,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能够走向世界多做贡献。

可以说,我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从未间断,断断续续我接受了近十年的音乐熏陶,古人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接受了近十年音乐熏陶的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的识谱,对音乐也具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因为自身的信心的缺乏,在原本唱歌机会少之又少的音乐课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几乎为零。

进入大学之后,有幸得以选择到了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陈老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让音乐课堂变的轻松幽默,我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越发的浓烈。在课堂上老师更是积极与同学互动,给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我来说,上陈老师的音乐鉴赏课就是一种人生的陶醉,更是一种享受。

当然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我对民族音乐鉴赏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认识,民族音乐鉴赏分为“民族音乐”和“音乐鉴赏”两大部分进行理解。

“民族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乐,因而它是具有民族性的音乐。民族音乐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民族音乐同时也是扎根于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音乐鉴赏”和作曲家作曲,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整套表情达意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元素、旋律、节奏(有规律的音乐的长短的结合)、节拍(有规律的强弱)、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

其次我对民歌也有了一些了解。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河北民歌《放风筝》、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山西民歌《汾河流水哗啦啦》《五哥放羊》、湖北民歌《清江放排》、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湖南民歌《叫我唱歌我就唱》、《良宵》、《夏夜》、内蒙民歌《牧歌》、东北民歌《月芽五更》、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和汉族民歌《绣荷包》带领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好风光。

再者,我对民族唱法也有了一些了解。民族唱法是在我国民族艺术土壤中孕育成长,在继承中国各民族的民族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传统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方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点的歌唱艺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民歌《康定情歌》等的学习以及演唱,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民族音乐唱法,提高了我们自身的音乐素养。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我还学会了如何结合民族情感来分析来进行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好比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由《黄河传输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的四个部分组成的协奏曲描写了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同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最后陈老师还带领我们现代歌唱家的风采,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在水一方》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邓老师甜美温婉的嗓音;毛阿敏的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唱进了无数儿女的心田,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声;王宏伟的《西部放歌》、《敦煌千里》带我们领略了西部的辽阔无垠、敦煌的宏伟壮丽;李娜的《青藏高原》带我们飞越到数千尺高的云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全面化学习音乐的平台。每每看到人家唱歌时歌声嘹亮神态自信,我也很想成为他们那样,学习基础的乐理和试唱知识让我向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另一方面就试唱知识其自身而言,在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试唱调整自己的发音位置,锻炼自己的嗓音,调整自己唱歌的音准,激发我们唱歌的兴趣。作为和试唱知识同样重要的基础乐理和试唱知识相辅相成,同是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同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音乐素养和我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通过这一学期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音乐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在精神上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上网民族性。当我们听到某首民族音乐时,很快就能辨别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神奇和魅力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民造就不朽的民族音乐。但在当前,民族音乐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逐渐缺失,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追求着那些所谓的好听的动感歌曲。在他们意识里,民族音乐是上一代该听的,现在已经过时了。可见,民族音乐虽然充满魅力,但却不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究其原因,很多民族音乐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不为大学生所知。就我对在我身边同学的观察来看,也有部分同学喜欢民族音乐,但又怕大家嘲笑,所以追随大众,盲目听一些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心理特征,我们应该积极传播民族音乐,坚决抵制庸俗不良歌曲的侵蚀,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先辈们从劳动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优美的歌曲。尤其是劳动号子,听了让人浑身精神抖擞,倍感活力。

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确实需要学习音乐。首先从情感方面来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又无法排解。在这种情况下,学学音乐,通过试唱排解心中的烦恼,愉悦自己的心情。听听民族音乐,把烦恼放在一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自己心情好一点,充满动力,这也是我的亲身感悟。更重要的是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自己烦躁的心灵静下来,让我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其次从学习方面来说,很多大学生都被自己的专业绕的头昏脑涨,提不起学习兴趣。像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成天和高数奋斗,确实没什么兴趣积极学习。可能这时候更适合学一学音乐放松一下心情,对学好自己的专业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的民族音乐课是在周二晚上,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早早的从扬子津校区赶到江阳路北校区,心里期待着这次音乐课会听谁的歌曲,又会有哪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每次的音乐课堂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回去的路上是不是还会哼着课上听到的歌曲,心情无比高兴。

大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重大考验面前,更能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要严肃问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道。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一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责任担当、本领能力和工作作风。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很多地方纷纷出台措施,启动火线提拔干部工作,把“官帽”用于激励更多党员干部在战“疫”中冲锋陷阵、拼搏奉献,让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战将、猛将得到真正的实惠。

常有这样两种人。一种平时踏实干事,有过硬本领,凡事干在前,关键时刻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不顾个人安危,不图功名利禄,是典型的“老黄牛”“实干家”;还有一种则是平时下表面功夫,遇事能躲则躲,关键时刻喜欢拖在后面,喊喊空口号、耍耍嘴皮子,眼见有利可图时便精心算计,只在“看得见”的地方做做样子,最后到处邀功领赏,是十足的“伪事者”“官油子”。面对提拔机会时,前者往往因为表现优秀而被组织发现、被群众认可,他们是“因上而提”,提拔自然水到渠成;后者则投机取巧念“歪经”,事事只唯上,时时计得失,他们便是“因提而上”,这样获得的提拔往往经不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早晚露出马脚。

识别提拔干部,既要看平时一贯的表现,也要看关键时刻的担当。疫情防控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一次“大考”,是检验干部理想信念、政治品德、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在防控一线识别重用优秀干部,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做表率的重要措施,更是培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很多党员干部舍身忘死、无私无畏地冲锋在一线,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了最坚固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他们是真的“猛将”,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源自于平日“不舍寸功”的积累,自身过得硬,关键时刻自然敢“亮剑”。反观那些平日里做“虚功”,只在领导“眼皮底下”做事情的干部,在这次阻击战中,先是急于“隐身”,当起“看客”,等看到明确有“提拔重用”的举措后,便伺机登场,在防控一线做做样子便忙于自我“装饰”,这样的“假猛将”,只在关键时刻“插一脚”“走过场”的表现是得不到群众认可的。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真的猛将,敢于直面肆掠的疫情,他们走上一线,是初心使命的指引,是职责更是本能,他们从开始就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打赢这场阻击战,在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都是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而那些投机取巧的假猛将,他们走上一线,是带着“不纯”动机的,有畏惧也有侥幸,如果褪去光鲜亮丽的外表,就只剩下唯利是图、精于算计的丑恶嘴脸,终会原形毕露、惨淡收场。

大浪淘沙,历史只会记住那些逆行者,不会眷顾那些伪事者。火线识别提拔重用干部,不妨把识别的焦距放“长远”一些,要坚决做到干部是因为“上火线”而提拔,坚决防止干部因为想提拔而“上火线”。要精准制定立一线识别干部办法,突出一线全程研判,建立纪实制度,不给“插一脚”“做样子”的人任何机会;要结合平时一贯表现,看能力也看德行,淘汰那些平时干工作敷衍塞责、习惯邀功讨赏的,关注那些平时积极干事、作风过硬的;要下沉到防控一线,既听社情民意,又看工作实绩,把那些群众真正认可的干部精准选出来、用起来。

民族团结学习心得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的蓝色星球,上面住居着一个很团结的国家中国。它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的家乡拜城县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城,在那里有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等。

全国56个民族在1949年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同唱对祖的祝福。“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当这曲宋祖英的歌再次萦绕耳畔时,我们不得不会想起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的5.12大地震,这一震,震的天颤抖;这一震,震的手牵手。全国各地的救济钱像雪花一样飞向了灾区,这让所有的民族都团结了起来,去感动灾区的人们。就连一些孩子,在那一刻,也献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心。我心中最喜欢的一个数就是“56”。因为它代表着我的中华,代表着我们中华的民族。

鲁迅说过一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正如鲁迅的话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族灵魂的一小部分。从“桃园三结义”到“两万五千里”;从“开国大典”到“2008”,听!芦笙和唢呐一齐吹响;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56朵鲜竞相开放,装典祖国万里大花园。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我们中华的民魂!

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是坚决不能做的,什么事又是我们要奋力阻止的,因为一种责任,一种爱国的情怀深深地埋在了我们心中,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学习民族条例心得体会

民族条例是我国保护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法规,其内容包含了很多关于民族团结的原则和措施。通过学习民族条例,我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对如何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加强民族交流交往、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实践、坚守民族平等原则、传承民族文化宝藏这五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学习民族条例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民族条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民族团结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保持各民族团结一心、和衷共济的状态,才能共同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其次,学习民族条例让我认识到了加强民族交流交往的重要性。在条例中,强调了各民族之间应该互学互鉴、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我深感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才能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共同进步,进一步增强我国民族团结的基础。

第三,学习民族条例让我认识到了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实践的重要性。在条例中,强调了各民族的公民应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和实践,为维护民族团结作出自己的贡献。我深感只有每个人都积极投身到民族团结的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民族团结的力量,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目标。

第四,学习民族条例让我认识到了坚守民族平等原则的重要性。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各民族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允许任何种族歧视和排斥,要坚决抵制各种分裂行为。我深感只有坚守民族平等原则,才能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真正实现民族团结的和谐和稳定。

最后,学习民族条例让我认识到了传承民族文化宝藏的重要性。在条例中,强调了各民族应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我深感只有保护和传承好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保持各民族的特色和个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

通过学习民族条例,我对民族团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明白了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保持各民族的团结一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也明白了只有通过加强民族交流交往,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实践,坚守民族平等原则,传承民族文化宝藏这些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的和谐,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加强民族团结的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年轻人似乎都会爱上摇滚这种令人疯狂的音乐,它充满激情、声嘶力竭,让人难以抗拒。《wearethechampions》和《wewillrockyou》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却不知出自谁手,包括我在内。在音乐鉴赏课上,我才开始了解queen这个曾经风靡全球的摇滚乐队,也进一步拓宽了我听的摇滚乐的范围。无数摇滚乐迷都怀念着六七十年代,那个带着炽烈与灰烬气息的疯狂年代,那个由嬉皮士运动,朋克运动等等交织的年代。就在那个年代,queen狂笑着,嘶吼着,挥舞着有力的拳头消耗他们的青春,去拨开大片迷茫的浓雾,绽放出了有别于粗糙朋克们的华美与优雅。《anightattheopera》无疑是他们的巅峰之作。这张专辑不但是所有queen迷顶礼膜拜的传世经典,也是摇滚史上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抒情小曲、金属力作、歌剧断章在整体上错落有致,张驰有度,真正呈现了一个多彩的皇后。queen是朵艳丽的花朵,永不凋零。

一:用简单的日用品演奏音乐。

在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各种音乐中,最令我震惊的就是stomp乐队的音乐。他们使用的表演用具都是非常简单的日常用品,包括扫帚、垃圾桶盖和打火机之类的破铜烂铁,他们甚至还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他们的演出没有昂贵的乐器,没有雅致的服饰,没有辉煌的舞台环境,但扑面而来的是生命的旺盛活力和生活的质朴气息。stomp乐队彻底颠覆了我对“乐器”这一概念的理解。从stomp乐队出发,我想我们也许会对身边的声音有一个新的检视、新的反省、新的发现。真正的艺术真的随处可及!影片中的乐手藉由彼此间练习过的默契,踩着相同的旋律步伐,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感觉上每个人的音类不同却又很协调,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总而言之,他们化腐朽为神奇,重组观看者的感官经验,完美结合自然与艺术,不仅震撼了听觉体验,更震撼了视觉体验。

二:音乐与美术。

音乐很难对现实进行再现和描述,但极善于抒发感情和情绪,而美术又恰好充当了音乐从单纯的音响到情感抒发这一飞跃的纽带和桥梁。我们通过对音乐、音响的听觉、想象而获得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进而引发出相应的情感与情绪,这时候,几乎人的所有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使音乐真正成为“音乐”,而不再是仅仅由旋律、节奏等机械组合出来的音响。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配上富有表现力的动画,确实有助于我们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郭声健先生在他的《艺术教育论》一书中也谈到:“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只是各自所用的感性材料不同而已”。我想很多人在被要求描述音乐的起伏时都会自然而然地用线条的起伏来描述吧,这也再次证明了音乐与美术是互通的。

音乐不只是单纯的旋律而已,它透着作者的情绪,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寄托着作者的希望。鉴赏也不是简单机械地用耳朵听而已,我们要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悟。总之,音乐作为人身的必修课,值得我们一生去揣摩感悟。

年民族团结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和研究团队精神,使我们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团队精神就是新时期的一种集体主义的升华和集体主义内容的扩展,我们在工作的分工与合作就是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支持,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就很难有我们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团队精神就是新时期团结力和凝聚力的所在。我们珍惜集体的荣誉,珍视集体的利益,以单位为家的忘我的工作作风就是团队精神的再现,我们提出的志同道合的口号就是团队精神的具体表现,没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一切都很难实现,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团队精神,在我们工作中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指引,团队离不开统一的指挥,才能保证团队的顺利工作和工作成绩的取得,这就是团队精神的巨大作用,在我们不同的历史时期,团队精神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有一点是可以值得大家重视的就是,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总结了一下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组织的凝聚力的所在。团队精神要想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影响,离不开团队价值趋向的定义,离不开团队荣誉的拥有力和团队成员的战斗力,离不开团队精神要靠一个统一正确的领导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团队精神是一个单位产生强大凝聚力的所在。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有关,管理方面的一些的知识。我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队。我认为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

在校党委中心组举办的中国民族宗教政策辅导报告会上,主讲人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谢秀琦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加盟环节了什么是宗教,宗教的地位,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所采取的宗教政策,让我们对民族宗教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学问,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共谋发展的大局。

宗教在促进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上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成为维系民族统一和政治自主的旗帜和纽带,是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在中国,最先提出宗教具有积极作用,在xx大报告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

谢局长为我们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宗教历经千百年历史的淘洗却依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甚至影响有扩大趋势。首先,宗教是对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膜拜与尊敬,给予信众心灵依托并延续终身的信仰体系。在特定的时期曾发挥过安抚百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世界上现存的五大教天主教、基督教(指基督新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都有悠久的历史,谢局长重点为我们诠释了佛教,阐述了佛教的“八苦”,“三毒”和“三学”,并且播放了由他作曲的佛教歌曲《菩萨颂》,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感悟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佛教所散发的无穷魅力。除佛教外,另外几大宗教也同样历史悠久,对人类影响深远。宗教存在的根源有心理,历史,社会,自然。这就决定了在短期内宗教是不可消灭的,将长期的存在。因此宗教历经千百年历史的淘洗却依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谢局长向我们讲述的第二个问题是在世界上,宗教常常成为热点问题和矛盾的焦点。罗马帝国曾把基督教作为对内控制和对外扩张的工具,此后的宗教歧视和宗教迫害曾在欧洲造成长达十二个世纪的黑暗时代。伊斯兰教于七世纪兴起,在地中海沿岸与基督教势力发生过严重冲突。十一世纪末,罗马帝国发动了基督教对穆斯林的宗教战争,延续了四百余年。十三世纪初,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在君士坦丁堡发生武装冲突。伊斯兰教中什叶派与逊尼派对立相当尖锐。最为突出的便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对于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成为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而当今世界仍有一些极右的宗教组织视共产主义为异端邪说,在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进行挑拨,国际帝国主义与扩张主义往往以宗教为借口,插手他国事务。宗教问题始终值得我们的高度重视。

谢局长向我们讲述的第二个问题是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从马克思到都高度重视宗教工作。马克思主义赋予了宗教新的内涵,毛主席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把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写进了第一部宪法。在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下,我党与1982年下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奠定了我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理论基础。提出“三性”和四项基本方针,概括出了我们党处理宗教关系的原则。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宗教事业中,提出“五大关系”和“四个全面认识”。

通过学习了解到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样子哦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达到人心和美,家庭和睦,人际和顺,人间和美,世界和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宗教对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更加凸显。作为一名江西财经大学学生,这次报告会让我懂得在这个有着30甚至40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的集体中应该如何去和同学相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努力打造和谐温馨的气氛,让江西财经大学成为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