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故事(热门15篇)

时间:2023-12-10 08:02:32 作者:MJ笔神

优秀作文是对自我情感和生命体验的诠释,它能够唤起读者共鸣并引发深入思考。下面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郑成功的故事精选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我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人。

侵略军立刻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敌舰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敌舰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敌舰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悄悄地对郑成功说“如果你肯退出台湾,我们给你奉上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了个主意,让郑成功切断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郑军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读郑成功的故事有感

公元1624年(也就是明思宗在煤山自缢前二十年)七月十四日,日本九州岛西部长崎县松浦郡(原名平户)河内浦的海滨----千里滨,就像平常一样,海天一色,风景明媚,和相距不远的繁华市镇比较起来,这里算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正在海边散步,她蹲下身来,捡拾沙滩上可爱的贝壳。忽然,乌云四合,下起一阵大雨,平静的海面,顿时波涛汹涌,白浪翻腾。正在这个时候,田川氏忽然感到肚子一阵阵剧痛,她知道马上就要分娩了,但一时却找不到地方避雨,只好踉跄地倚在一块巨石旁边坐下,就在这里,她平安地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块石头,因郑成功而成名,被称为“儿诞石”。现在这块石头,仍在平户千里滨的海滩,高八十公分,宽三公尺。如今这块石上刻着“郑延平郡王庆诞芳址”九个字,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据说,目前已经被海沙埋陷,满潮时没入波浪中仅得见其尖端。在千里滨的东侧,有一块碑文,全文约一千五百字,记录着郑成功母亲田川氏生郑成功之事,以及郑成功一生的功业事迹。

根据传说,在田川氏生产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郑家的屋子,红光满天,起先以为失火,大家忙着赶来救火的时候,才知道是添了一个男孩。随着郑成功的出生,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也许这些传说都是子虚乌有,却可以反映出,在人的心目中,郑成功是一代英雄。

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自幼头脑就清楚,读书写文章,绝不拘古人的陈见,他写的作文,往往都是自我的思想,有时候,他老师都会感到惊讶。此刻我们举一个他十一岁的作文,就能够的看出,他在少年时代是多么的特殊了。有一天,老师给十一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像这样的作文题目,对现年十一岁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不懂得如何去下笔,即使是叫此刻的大学生来写,恐怕也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大半天,还是写不出几句话来。但是十一岁的郑成功,他不但是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在文章中很简洁的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这样的文章,不但令他老师惊讶,即使是现代的人,看了也会感到自叹弗如。一篇文章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思想。我们能够在这篇文章中看出,郑成功从小就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即使是家居生活的洒扫应对,他都能做一番政治的联想。

郑成功的故事【精选】

郑成功自幼头脑就清楚,读书写文章,绝不拘古人的陈见,他写的作文,往往都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他老师都会感到惊讶。现在我们举一个他十一岁的作文,就可以的看出,他在少年时代是多么的特殊了。

有一天,老师给十一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像这样的作文题目,对现年十一岁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不懂得如何去下笔,即使是叫现在的大学生来写,恐怕也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大半天,还是写不出几句话来。可是十一岁的郑成功,他不但是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在文章中很简洁的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这样的文章,不但令他老师惊讶,即使是现代的人,看了也会感到自叹弗如。一篇文章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思想。

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中看出,郑成功从小就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即使是家居生活的洒扫应对,他都能做一番政治的联想。

郑成功的故事精选

郑成功,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军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此时,“隆武帝知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军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见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其中较著名者为铁关又称铁牛关、杉关、分水关、老关又称山头关)以阻清军”。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即武夷山分水关,又称大安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岭驻军兵哗;守将郑鸿逵,误谓清兵至,弃军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闻知大震,削夺郑鸿逵之封爵。同时,隆武帝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使移军前往镇守浦城仙霞岭即正北大门。

当时,即将撤离延平的郑芝龙,以清军将要大举入闽,于是遣心腹吏蔡辅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辅至仙霞岭见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语,即厉声责之曰:“敌师已迫而粮不继,空釜司饔,吾将奈何耶?速归请太师(指其父郑芝龙)急发饷济军,慎勿以封疆付一掷也。”蔡辅噤不敢言;还报于芝龙,说:“假若我提及纳款,我的头早已断了。”郑芝龙说:“痴儿不知天命,固执乃尔;吾不发饷,彼岂能枵腹以战乎?”无奈之余,郑芝龙因上疏称:“海寇狎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云:“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边,芝龙早已挂帆离延平了。当时,郑芝龙间使密约款于清,随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回安平的有郑鸿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郑彩等;隆武即位时有“守兵战兵略计二十万”,除败降逃亡之外,估计郑芝龙所撤走的应是战兵,大约十万。诸关、城邑之兵骤然减少,因此产生“空关”之感。而郑成功屡次摧粮饷均不得,军中乞食,逃散日众,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之后,闽北关防重新作了布置。当时江西基本上已经失陷,浙南尚有监国鲁王;因此,以御史郑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关,而郑成功则带着些许战兵,主要防御在光泽,甚或还兼督崇关。

七月,清兵已抵闽关;八月初一,从景宁关(在浙南闽东之间)入闽东,郡县望风降附;十三日,清贝勒罗托部已陷衢州,入仙霞关,遂克浦城、建宁(今福建建瓯市)、延平;守浦城的御史郑为虹、给事中黄大鹏、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两、三日由延平取道顺昌,准备由汀州遁江右(赣南)。此时,在光泽一带的郑成功,闻报,由光泽经顺昌而下延平,大约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见已经离延的隆武,入见隆武帝;隆武问之曰:“芝龙、鸿逵,朕将焉依?”成功跪于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测,陛下宜自为计。”与帝相持大哭。隆武帝遂欲西入赣,成功辞君赴金门,欲联络豪杰同赴赣南寻隆武。隆武于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驻汀州。随后遇害。

郑成功辞别隆武之后,下延平,与入延的清兵猝遇,郑成功“交锋不利,率师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郑成功告诉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剑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骑,公将安之?”王忠孝之后终老于台湾。

郑成功离延时,有一批闽北抗清义士追随郑成功前往闽南、台湾。自其随隆武帝出征,于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进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时离开,大约在闽北逗留了八个月有余。

后,在沉默了80余年后于1995年1月撤南平地区改南平市的同时,县级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延平”才又重登历史舞台。简言之,延平断续出现四次,存在约1045年,其中第四次即元大德六年以来长达612年之久,建制级别最高,影响也最大。——显然,因为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郑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历帝才封他为“延平”郡王;同时,因为郑成功抗清所经历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级别都不如“府”级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与建制级别有关,因而封他为“延平”郡王。由此可见:郑成功的政治生涯和伟大功绩乃至郑成功的英名,都是从延平亦即闽北开始的。

郑成功于永历十三年再次北伐,战败后退回思明,便着手收复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经过八、九个月的战争,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即1662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可惜,克台后不到半年,这位年轻的民族英雄就病故了。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于是他坚定地说;"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中国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中国台湾回归祖国。

郑成功故事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敬和敬仰的人物,郑成功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郑成功,字荣昌,号南霞,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抗外英雄。他以其顽强的意志和智慧,在两岸海峡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郑成功故事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深深被他的品质和家国情怀所感动,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心灵粮食。

首先,郑成功的政治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面对残存的明朝官员及台湾原住民的联合抵抗时,郑成功选择了以德服人的策略。他注重亲民、爱民,深受台湾原住民的信任和支持。他善于倾听人民的声音,贴近民心,尽力满足人民的合理诉求。尤其是他的德行和仁爱将他和普通人拉近,从而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郑成功的政治智慧启示我,只有真正关心人民、为人民谋福祉,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够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其次,郑成功的团结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郑成功在台湾抗击荷兰殖民者的过程中,不仅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各族群和不同阶层的人们。尽管在当时台湾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利益分歧,但郑成功通过高度的政治智慧,以大局为重,将各方势力团结在一起。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得大家在共同抗击荷兰殖民者的过程中,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郑成功的团结精神告诉我,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最终的胜利。

再次,郑成功的坚持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面对荷兰殖民者的凶猛进攻和种种压力时,郑成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尽管他在多次战斗中受到了重伤,但他总是充满信心地鼓励自己的士兵,带领他们战胜一切困难。他的坚持品质激励我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始终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和挫折,都要坚持下去,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坚持终将获得成功。

最后,郑成功的家国情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他曾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逝世,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一直都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他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放弃了舒适和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战场。他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成功的家国情怀教会我,不论身在何方,都要有一颗炎黄子孙的心,时刻保持对祖国的深深怀念与关切。

总之,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抗外英雄,他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通过对郑成功的故事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深深被他的政治智慧、团结精神、坚持品质和家国情怀所感动。这些启示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灯,激励我不断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成功故事心得体会

郑成功,明末明清之际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主义者。他的故事令人震撼和感动,从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郑成功的故事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永不言弃的精神。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反抗荷兰的战斗中英勇牺牲,郑成功则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心要继续领导抗击侵略者的事业。他一直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和奋斗,总会取得胜利。面对荷兰的强大实力,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采取了一系列勇敢的行动,包括充实自己的军队和开展对外交流。最终,他成功地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其次,郑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胜利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奉献。郑成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为了获得胜利,他不断加强自己的军队,并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此外,他精心组织并培养精英部队,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郑成功在抗击侵略者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奉献,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他的辛勤努力和智慧。

第三,郑成功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关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英雄主义的重要警示。在抵抗荷兰殖民者的过程中,郑成功不仅吸引了许多志愿者参加他的抗击行动,而且还积极与其他抗击侵略者的民族力量合作。他明白只有团结一致,中国才能真正摆脱外来侵略者的压迫。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英雄主义在保卫国家领土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励我们在面临困难时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第四,郑成功的故事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有益参考。在与荷兰殖民者交锋的过程中,郑成功不断寻求外交解决方案,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他熟练运用外交手段,积极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郑成功的做法是一个成功的标志,它告诉我们在国际舞台上,通过外交手段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并有助于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

最后,郑成功的故事启示我们要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尽管郑成功有机会与荷兰签订和平协议,但他坚决拒绝了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提议。他将保卫国家领土和保护国家主权视为自己的使命,他舍小家为大家,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种热爱和忠诚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郑成功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他的坚定信念、巨大付出、民族团结、处理国际关系的智慧以及对祖国的忠诚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郑成功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是一面彰显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的明镜,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激励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努力奋斗,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郑成功的小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1661年郑成功带领部下经过艰苦的搏斗,严密的包围了赤嵌城,发炮进攻。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跑来援助,还偷偷地帮郑成功传递消息。荷兰想调派援军,但被郑成功打了个落花流水,有来无回。赤嵌城被郑成功将士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从此,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故事作文

清军入关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政权。有一天,父亲带领郑成功朝见隆武帝,皇帝问他:“现在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该怎么办呢?”郑成功答道:“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江山就可以保全了!”皇帝非常赞赏他,抚摸着他的背说:“可惜我没有一个女儿许配给你,希望你今后能尽忠报国。”当即赐他与国同姓,改名成功。后来人们就因此尊称他为“国姓爷”。郑成功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从此以后,更坚定了他报效国家、恢复明朝江山的决心。

正当明朝江山面临覆灭之际,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手握重兵,却暗中联络洪承畴,筹划投降清军,以求将来在新朝廷中能得到荣华富贵。郑成功对父亲的背信弃义行为极为不满,对隆武帝的处境极为同情。有一次,成功见隆武帝满面愁容,就安慰道:“陛下闷闷不乐,是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有异心?陛下不用担心,臣受陛下厚恩,一定义无反顾,愿意以死来捍卫陛下。”并且劝隆武帝努力摆脱父亲的控制,进兵中原,与清军决一死战。隆武帝见成功才华出众,忠贞大义,就任命他为讨伐大将军,派他把守仙霞军事要害。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八月,清军大举进军福建。此时,郑芝龙以海上有敌寇入侵要退军保卫安平为借口,把福建各重要关口的水陆驻防军队全部撤走。并派人给郑成功送信,慌称成功的母亲田川氏病危,命他速回。致使清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福建,隆武帝殉难。

郑成功回到安平家中,看到母亲安然无恙,才知道受父亲欺骗,便极力劝父亲尽忠报国,不要背叛明朝。可是父亲贪恋清军将领贝勒博洛许诺的“闽粤总督”职位,接受了招抚。郑成功非常愤慨,哭着劝谏父亲说:“父亲手握重兵,还有挽回的余地。闽粤之地不像北方,可以任由清军驰骋。这里地势险峻,容易设险布防;我们再选将练兵来扩充实力,顺应民心为老百姓办事来巩固我们的根本;这里又有港口可以进行贸易,足够我们做军饷的,明朝的江山还是可以恢复的。请父亲再仔细考虑考虑。”可是郑芝龙拒不听从儿子的劝谏,大骂成功是“痴儿”、“傻子”。十一月,郑芝龙携带家眷和部分兵士到福州会见清贝勒,不久就被挟持赴京,受封同安侯。就在郑芝龙赴京的同时,清军突然袭击安平,烧杀奸淫,整个安平镇被洗劫一空。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没能幸免,她因不堪忍受清军将领金固山的侮辱而自杀身亡。

郑成功苦劝父亲无效,就在父亲离家赴京的前一夜,邀集朋友陈辉、张进等90余人,乘二艘战船愤然驶往金门。当他得知母亲逝世的噩耗后,率领众义士飞奔回安平,清军仓皇逃往泉州。郑成功看到整个安平古镇已经变成一片废墟,顿时,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使他胸中怒火燃烧。安葬母亲后他就在南安的孔庙前焚烧了自己以前所穿过的儒生衣帽,从此投笔从戎。并打起了“杀父报国”的大旗,在海上誓师,开始了武装抗清的道路。

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于是清廷便对郑成功软硬兼施,或封官赐地、或重兵压境、或用其父郑芝龙的性命相威胁,但郑成功始终忠贞不渝,不为所动。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南明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郡王。这时郑成功的势力更强大了,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先后攻破了温州、镇江、瓜洲,大军直逼南京。他遥望钟山虎踞龙盘的雄伟气势,豪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显示出恢复明朝江山的必胜信心。当时南京城内清军兵力薄弱,郑成功兵临城下后,大将甘辉等曾劝谏郑成功先切断南北清军的援军路线,立刻攻下南京城。可是郑成功没有采纳,而中了清朝两江总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郑成功北伐失败后,只好率军退回思明(即厦门,公元1655年1月改为思明)。

郑成功北伐回师后,荷兰通事何廷斌来到思明投奔郑军,向郑成功述说了台湾人民深受荷兰殖民者蹂躏、压榨的惨状以及台湾人民殷切希望救援的心声,还献了一张台湾地图,恳请郑将军早日率军东征。郑成功非常高兴,决计东征台湾,拯救台湾人民于水火之中。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人,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廿三午时,乘数百艘战舰,从料罗湾浩浩荡荡出发。大军先来到澎湖,又顶风冒雨,乘风破浪,登上了鹿耳港(现台南安平港)。大军驻扎后,包围了赤嵌城。虽然荷兰赤嵌酋长描难实命令部下炮轰郑军营盘,但郑成功却切断了海路交通,仅仅四天,赤嵌城荷兰酋长描难实就因孤城援绝,缺乏粮水,而一筹莫展,只得献城投降。

郑成功又命令描难实拿着自己的令箭前往台湾城招台湾总督揆一投降。可是揆一自以为台湾城坚不可摧,相信巴达维亚(印度尼西亚)的援军很快就会到了,不肯投降。

郑成功认为台湾城孤立无援,如果强攻将士会损伤很大,就决定围城。

围困台湾城时,郑成功一面加紧围攻热兰遮城,一面加紧开发建设已经被占领的台湾其他地方。随之改赤嵌城为东都明京,热兰遮改为平安镇,设置了地方官员,颁布了屯垦条例。这期间,荷兰援军赶来援救,却惨败而逃。台湾城居民深受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搜刮蹂躏,早已义愤填膺,这时纷纷秘密出城通风报信,支援郑军。荷军将士眼看大势已去,很多也出城投降。围城历时八个多月,通向城里的水源全被切断,荷军断粮缺水,弹尽援绝。揆一走投无路,不得不举出白旗投降。

经数日谈判,签订了投降条约18条,于1662年2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年仅39岁的郑成功威风凛凛地坐在军帐中,接受殖民者俯首献上的投降书。沦陷了38年的台湾宝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饱受蹂躏的台湾人民终于重见天日。

收复台湾后,改台湾为东都。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苛捐杂税,兴办了学校。郑成功还亲自到各社走访,分配给各庄社一些耕牛、农具,还派“农师”讲授耕种技术。从此台湾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对他感恩不已。

正在郑成功满怀信心地开发、建设台湾时,由于的沙场征战而积劳成疾,郑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八)与世长辞厂,享年39岁。噩耗传来,郑军将士及台湾百姓痛哭失声,悲痛欲绝。

名人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东)石井乡人。本名森,字名俨,号大木。父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娶田川氏(一作翁氏)为妻。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1624),在日本平户(今长崎县松浦郡)出生;七岁时返国,在安平(今福建晋江安海镇)从师学习。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崇祯十七年(1644),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南明弘光覆亡前夕,郑成功回到福建。时南明唐王朱聿键建都福州,建元隆武。郑芝龙领郑成功晋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少年英俊,便赐姓朱,封忠孝伯,人称“国姓爷”。又令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等军事重地。

郑成功故事作文

台湾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和1626年先后遭到荷兰殖民者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642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占领全岛,实行殖民统治。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三月,率领两万五千名官兵,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到达台湾西南沿海。在赤嵌(今台湾台南)附近的禾寮港登陆。在海战中,郑军用火船击沉荷兰主要舰只赫克托号船;在陆战中;又击毙荷兰侵略军头目汤玛斯·贝德尔和一百一十余名官兵。郑成功挥师围攻赤嵌城,用断水办法逼迫荷军守将描难实可于五月四日率军出降。郑成功进而炮攻荷兰殖民者首府台湾城(今台湾安平)。荷兰殖民总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顽抗,攻城未下。郑成功遂一面指挥军队围困台湾城,一面在已收复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建设。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长官和总评议会,得知郑成功率军在台登陆消息后,派遣一支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的援军,有十二艘战船和七百二十五名士兵,于九月驶靠台湾城,与该城荷军联合进攻台湾街和附近的中国战船。在郑军坚决反击下,荷军进攻失败,考乌借口配合清军打击大陆上郑成功军队,擅自折经暹罗(今泰国)逃回巴达维亚。郑成功在围困台湾城八个多月后,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轰击台湾城东的乌特利支堡,占领该堡后,逼攻台湾城。十三日,揆一献城投降,荷兰殖民者终于签订有十八条款的投降书,不久即率残部离开台湾。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四十年的台湾岛。

郑成功到台湾后,按大陆政制,改赤嵌地方为东都,设立承天府和天兴县、万年县,分管南北路,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安抚司。他在经济上实施屯垦,鼓励“寓兵于农”。注意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并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迁台定居,以参加农业生产,推广先进农耕技术。由于军队和移民的开垦活动,不久后台湾西部出现了新建的村镇,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四个多月后,于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病逝。他在台湾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中,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名人郑成功的故事

台湾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和1626年先后遭到荷兰殖民者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642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占领全岛,实行殖民统治。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三月,率领两万五千名官兵,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到达台湾西南沿海。在赤嵌(今台湾台南)附近的禾寮港登陆。在海战中,郑军用火船击沉荷兰主要舰只赫克托号船;在陆战中;又击毙荷兰侵略军头目汤玛斯·贝德尔和一百一十余名官兵。郑成功挥师围攻赤嵌城,用断水办法逼迫荷军守将描难实可于五月四日率军出降。郑成功进而炮攻荷兰殖民者首府台湾城(今台湾安平)。荷兰殖民总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顽抗,攻城未下。郑成功遂一面指挥军队围困台湾城,一面在已收复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建设。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长官和总评议会,得知郑成功率军在台登陆消息后,派遣一支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的援军,有十二艘战船和七百二十五名士兵,于九月驶靠台湾城,与该城荷军联合进攻台湾街和附近的中国战船。在郑军坚决反击下,荷军进攻失败,考乌借口配合清军打击大陆上郑成功军队,擅自折经暹罗(今泰国)逃回巴达维亚。郑成功在围困台湾城八个多月后,于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初,用火炮轰击台湾城东的乌特利支堡,占领该堡后,逼攻台湾城。十三日,揆一献城投降,荷兰殖民者终于签订有十八条款的投降书,不久即率残部离开台湾。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盘踞近四十年的台湾岛。

郑成功到台湾后,按大陆政制,改赤嵌地方为东都,设立承天府和天兴县、万年县,分管南北路,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后又在澎湖设立安抚司。他在经济上实施屯垦,鼓励“寓兵于农”。注意发展对外贸易和民间贸易,并奖励大陆东南沿海人民迁台定居,以参加农业生产,推广先进农耕技术。由于军队和移民的开垦活动,不久后台湾西部出现了新建的村镇,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四个多月后,于康熙元年(1662)五月初八病逝。他在台湾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中,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

名人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名人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