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四年级(热门16篇)

时间:2024-01-15 09:57:47 作者:梦幻泡

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应注重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系统性和方法的灵活性。这些教案范文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变。

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摆物体的正面的形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想一想,该怎样摆?这当中强调要有各自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里讨论,待有结果以后,再尝试拼摆,通过自己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设计一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富于实践。二是亲身经历数学学习历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猜想、假设到操作验证,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种不同摆法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摆在原物体某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摆就行了。摆在后面,如果允许不对齐,就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摆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体了吗?学生回答:可以。可以添加多少个?1个、2个、3个……一直到无数个。学生的思维很发散,很有创意,真了不起,他们已经发现拼摆中的规律:只要在原某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从上面、侧面看形状不变,改变了教学的策略,先研究侧面,后研究上面。因为侧面的摆法和正面摆法有相似之处,仍然有无数种不同的摆法,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拼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多种不同的摆法。当研究从上面看时,要求学生直接通过展开丰富想象无需拼摆,直接借助电脑上拖动小正方体展示不同的摆法,同时还提问: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举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

整个探究过程,大胆放手、扎实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引导、发现法

小黑板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简单的描述路线图。

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幻灯片。

1、出示投影:

照样子,填一填。

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45的方向上。

2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

3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

4号检查点在偏的方向上。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发言,补充。

(3)老师讲评。

2、(1)小芳看小敏在东偏南30的方向上,小敏看小芳在什么方向上?

(要求学生在观察点上画出方向,再观察。)。

(2)书本p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根据上题的练习,单独完成。请学生说说结果。(同桌说说)。

3、找位置,说距离。

(1)学校在小芳家北偏东40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2)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4)学校在小芳家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a.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关的问题,先同桌说说,再请学生复述,其他补充。

b.老师小结。

4、完成81页练一练第2题。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四年级数学教案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四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计算两种动物爬行的速度,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在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单元里,前面4节课里学生系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基础上,教材创设了两种爬虫谁爬得快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某些除法中余数和商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在这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比过去降低了要求,有关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在"数学万花筒"中呈现的。

这节课都是利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引入循环小数的除法,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这一特征,原先孩子在找规律中也多次接触,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算,在算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来研究循环小数的特点就不会很困难。

活动一:比一比,谁爬得快?发现并认识循环小数。

出示课件:雨后的一天,树叶上还闪烁着水珠。一棵大树上一只蜘蛛在慢慢地往下爬行;地面上,有只蜗牛也在缓慢地爬行。

师:你们从图中还获得了什么信息?

(点击课件:蜘蛛旁边出现"3分钟爬行73米";蜗牛旁边出现"11分钟爬行9.4米")

师:你们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它们俩谁爬得快?

师:如何知道谁爬得快?你怎样解决?怎样列算式?

生:可以比较它们俩的速度。

生:蜘蛛的速度可以用73÷3来计算蜗牛的速度可以用9.4÷11来计算(老师板书出学生说出的算式)

师:先请大家动手算一算蜘蛛的速度。

学生动手算。

……

生:老师:73÷3=24.3333……除不尽怎么办?

师:什么意思?你还没有除完,怎么知道除不尽呢?

生1:永远都除不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每一次余数都是1。

生2: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师:是呀!73÷3的余数不断重复,商也不断重复,永远都除不完,它的商可以这样写:24.3333……后面加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3,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求出蜗牛的速度。然后再比一比蜘蛛和蜗牛谁的.速度快?

学生动笔算…

生: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0.85454…

师:为什么说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

生1:因为余数"5"重复出现。

生2:商也不断重复出现:5454……

师:那么现在你们能得出蜘蛛和蜗牛谁爬得快吗?

生:蜗牛快。

活动二:认一认。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0页"数学万花筒"。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试一试说说刚才这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吗?怎样用简便写法写出来。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84÷310÷92÷4

14.2÷110.4÷91÷75÷6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循环小数有了哪些认识?

……

这一节课,我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计算发现除不尽的现象,引发学生想了解怎样去表示商;这类商都有哪些特点等。帮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因此,学生学得比较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数学万花筒",帮助学生知道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我觉得这样处理比较恰当。

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发现问题到问题的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语言的表达等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是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发现,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认识循环小数,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其次,注重了活动性教学。通过"谁爬得快"认识循环小数,"认一认"运用概念去判断,进一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最后通过"练一练",深化了循环小数的认识,层次非常清晰,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教案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课件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即符号化)的过程。

一、儿歌导入。

【课件出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4只青蛙4张嘴。

…………。

师:相信大家还能说下去。但老师现在想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列数有什么特点?

生1:前面是1,后面也是1;前面是2,后面也是2,……。

生2: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一样的。

师:前面的数表示什么?(青蛙的只数)。

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有多少嘴)。

生:青蛙的只数等于嘴的数量。

师:那n只青蛙有多少张嘴?

【课件出示】n只青蛙n张嘴。

生:因为嘴的张数和青蛙的只数是相等的。

师:在这里,n可以表示很多数,可以是1,2,3,也可以是100,1000,等等。看来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很方便。这里我们很容易就看出青蛙的数量和嘴的数量是相等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二、拓展探究。

情境一:摆小棒。

师: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可以这样列式:13。

如果你想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样列式?如果这样摆3个呢?4个呢?

生: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23。

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33。

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根数为43。

【板书】三角形的个数小棒根数。

113。

223。

333…………。

师:仔细观察,再思考,若摆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呢?【板书:a】。

生1:三角形的个数3就是小棒的根数。

生2: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为a3【板书:a3】。

师:在这里,字母a可以表示那些数?

生:a可以是1,2,3,……,100……,1000,……。

师:这些数我们叫做自然数,刚才的13,23,33,……,这么多的算式,只用a3就把刚才的式子的式子表示清楚了,看来字母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变简单了,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观察,能简便的是哪种运算符号?

生:乘号。

情境二:妈妈的年龄。

(1)师:上个星期日就是母亲节,我们的朋友淘气出了一个与妈妈有关的问题给大家。

课件出示:

淘气说:妈妈比我大26岁。那么当我1岁时,妈妈几岁?2岁时,妈妈几岁?3岁时?

【板书】。

师:观察妈妈和淘气的年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生:1,2,3,淘气的年龄在变,妈妈的年龄中+26没有变。

师:为什么1,2,3会变化,而+26不变呢?

生:说明淘气在长大,年龄变化了。妈妈比淘气大26岁是不会变的。

师:x+26中还可以看出妈妈与淘气的年龄差是——生:26。

师:x+26不仅可以表示妈妈的年龄,还可以看出妈妈与淘气的年龄差是26。

淘气:你觉得x会是哪些数?

生可能会随便说一个数字,教师随机应变。

小结:取值要符合生活实际。

(2)小组合作。

师:淘气比妈妈小26岁,当妈妈27岁时,淘气的年龄?28岁时?29岁时?请你根据之前的列表方法,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淘气的年龄。

鼓励学生先思考,再参照黑板上的表格进行列表解答淘气的年龄。

师:在这里y可能是哪些数?师:字母变了,字母的式子变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变化。年龄差还是26岁。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

三、回顾总结。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也明白用字母表示数会给我们带来方便,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某一数量,还能从中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试一试用字母表示数。

【试一试】。

1、面式子能简写的用简便方法表示。

x—51bxy9+3c44。

2、1只手有5个手指;

2只手有10个手指;

n只手有个手指。

3、我们每76年才见到一次哈雷彗星,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是公元年。当s=1986时,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年。

4、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a表示边长,那么正方形周长公式可以写作:

四、再次感受字母“简”

1、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用字母表示你学过的运算律。

五、巩固练习。

师:完成作业纸(即书本练一练第1、2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年级数学教案

“空间与图形”包括:位置与方向,三角形。其中,位置与方向是复习利用方向(角度)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来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的方法。三角形,是复习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和内角和,重点是区分几种不同三角形。

2、发展空间观念,巩固概念与技术。

3、主动参与复习,增进应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信心。

一、明确任务。

1、揭题:空间与图形。

2、议: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有哪些?

二、复习相关知识。

1、位置与方向。

1)说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2)说出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偏方向。

方位角度距离。

3)汇报p126-7。

2、三角形。

1)自己说说三角形的知识。

3)汇报p127-8。

三、练习。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上的例l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1~2题。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乘第二个因数十位时积的写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1.口算。(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23×32 24×27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后集体评议。

教师: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学生说出: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积就从那一位写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课件显示)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

二、探究例1,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张阿姨32时共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学生2: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以上两个问题)

2.初步尝试

(1)尝试口算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123×32。(课件显示算式并板书)

教师:如果要口算123×32,你觉得该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口算123×2=246,再口算123×30=3690,再把246+3690=3936。

(2)尝试笔算

教师:是不是感觉口算起来很困难?也容易出错?如果数字再大一些,我估计就有同学吃不消了。为了让计算更准确,通常我们用竖式来进行计算。你能仿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用竖立计算123×32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后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怎样写,最后又怎么办。(课件显示结果)

(3)探讨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计算123×30这一步时,由于第二个因数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与123个位上的3相乘,就得9个十,也就是90,所以9应写在十位上,个位的0省略不写,因为9写在十位上就已经能表示9个十了。也就是说123×30的积要从十位写起。

3.再次尝试

教师:现在请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一下第2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二),完成后指名上台汇报,重点说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课件显示第二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

4.总结算法

引导学生说出:一样,只是多乘一位。

教师:那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各个数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积就从那一位写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5.提炼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用到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1:每时采摘的千克数×时间=一共采摘的千克数。

学生2:每天包装的筐数×时间=一共包装的筐数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量关系都可以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课件显示)

三、练习提高,加深理解

1.数学书79页课堂活动(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可让学生边板书边汇报;也可指名4名学生板演,完成后结合竖式介绍自己的算法。)

2.数学医院(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判断后,说出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3.数学书81页练习十五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

4:00离校。口算出我们每天的在校时间。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同一日内经过时间的问题,今天我们要继

续学习有关经过时间问题的计算。(板书课题)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提问:求经过时间的问题的计算,我们可以借助于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画直线图。

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一艘轮船从南京开往南通,什么时候开出的?是什么时候到达的?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直线图上标出。

提问:这艘轮船一共行驶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艘轮船从第一天出发到第二天到达目的地,经过的时间是由两部分合起来的:从第一天22时到24时经过了2小时,又从第一天24时(也就是第二天0时)到8时经过了8小时,所以一共经过了10小时。

追问:一共行驶了多少小时?是由哪两部分时间合起来的.?

2.做练一练。

提问:从第一天18时到第二天10时,经过的时间是由几部分合起来的?是哪几部分了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1.练习十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两天间经过的时间,要先算出第一天用了多少小时,再加上第二天用了多少小时。

2.判断下面的每一种说法对不对。

(1)20时就是晚上10时。()

(2)0时就是晚上12时。()

(3)一、三、五、七、月是大月。()

(4凡是单月都是大月。()

(5)凡是双月都是小月。()

(6)8月30日的后一天是9月1日。()

3.练习十第8题。

怎样算出一共放假多少天?

请大家算一算,一共放假多少天,告诉老师。

4.练习十第9题。

向学生说明在生活里经常出现时间问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来,然后口答每次时刻。(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第二、三次取信时间各是下午的几时。

5.练习十第10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填表中的数,然后口答。

提问:这两列火车到达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在计算运行时间时,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始的时刻到24时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所用的时间。

1.练习十第6题,直接填在书上。

2.练习十第12、13题。

课后感受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会在减不够的时候倒过来计算的,尤其是在跨2天的经过时间计算上,还是有点问题。也许是我讲的并不是很清楚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习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在学习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习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习,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习: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年级数学教案

:1。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1、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3、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5、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6、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四、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中国银行20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

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

近似值.

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因此,本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接触比较少,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要进一步理解算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