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时间:2023-12-24 21:04:29 作者:影墨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及评价,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具:挂图、小黑板学具:卡片。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1)用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

(2)用16个小正方形拼一个大正方形。

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既可以在教室内找,也可以在挂图中找,先找正方形,再找长方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多指名说说。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折、量、比等实践活动来验证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两组对边相等的特点。

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第58—60页。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课件一套、三角尺人手一副、长方形、正方形纸人手一份。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他是谁”的游戏。

教师描述某生的外貌特征,学生猜。

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生答(略)。

小结:对呀,这就是他的特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2、揭题: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

以游戏的形式轻松自然地导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况投入到整堂课中,同时对“特征”有了客观形象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呢?

(学生举例)。

演示:如果把刚才找到的物体,沿着边画下来,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电脑出示长方形)。

(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测:

小朋友,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长方形,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可能猜测:四个角都是直角;横着的边相等,竖着的边也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思考、猜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2、验证:

操作要求:下面就请小朋友利用老师发给大家的长方形纸,同桌合作,动手验证。(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

你们找到了长方形的哪些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

量的同学用折的方法,折的同学用量的方法再次验证。

相机介绍:对边。

4、小朋友,现在你知道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小结。教师完成板书:(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5、小结:我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紧接着一起说)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地体验中感悟出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生可能猜测:四条边的长度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2、自主验证:

师:现在你们想像刚才那样,自己动手来验证一下吗?

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小组交流。

3、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小结。教师完成板书:(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和学具准备:

1、教具:正方形手帕、四边形纸、三角板、直尺、剪刀、英语卡片。

2、学具:四边形纸若干张、报告每4人一张、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what’sthis?(thisisabook.)这本书的面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你知道长方形用英语来说是怎么说的吗?(教师出示卡片:rectangle,领学生齐读)我们用手来摸一摸,发现是平平的。what’sthis?(thisisablackboard.)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rectangle)。

2、幻灯出示长方形,这是___?(引答)。

3、what’sthis?(thisisahandkerchief.)这块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正方形你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吗?(教师出示英语卡片:square,领学生齐读)what’sthis?(thisisaneraser.)这块橡皮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呢?(square)。

4、幻灯出示正方形,这是_____?(引答)。

5、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上下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二、新课教学。

(一)研究什么。

你觉得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可以来研究他们的什么呢?(指名学生说)。

大家想要研究的真是多,但是呢,今天我们暂时只先研究它们的边和角。还有的我们放到以后研究。(左右板书:边、角)。

(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了你们许多纸,你能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吗?小朋友自己找,老师也来找,你们找到了拿在手里,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老师找到了把它帖在黑板上。

2、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对了!要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可以用什么方法呢?(数、量、折、比,量了以后把结果写在你手中的长方形上)。

3、现在四人一组合作,用你需要的工具和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找书本帮忙。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汇报(幻灯出示结果):

(1)(指名说)第一个有几条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数)那小朋友帮我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拿张长方形纸演示)果然,长方形有4条边,所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2)(指名说)第二个边的特征。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这种具有相对关系的边,我们就叫它们是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大家一起说一遍: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教师板书方法:量)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果然,你量出来的数字可以说明对边相等的。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看。(教师演示量)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板书方法:折。)问:你是怎么折的呢?能折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恩,小朋友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很有趣哦!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4)(指名说)第三个有几个角。提问:长方形有4个角,你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演示数)。果然,长方形有4个角。verygood!

(5)(指名说)第四个角的特征。4个角都是直角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学生说,教师板书:比)好,我们来比一比(教师演示)。

6、我们的小朋友真是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我们一起说,语句说完整。(教师板书)。

7、那长方形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叫什么,你们能分别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长,用英语怎么说呢?(教师出示英语卡片:length领读)宽,用英语怎么说呢?(教师出示卡片:width领读)你能用手指指出你长方形的长和宽吗?把长方形纸拿出来,我们一起指一指(教师拿出长方形纸和学生一起指长宽长宽,再幻灯演示长长宽宽)。

8、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吗?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2、学生演示。你的手儿真巧,老师告诉大家,他变的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为什么说它是正方形呢?正方形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还是分小组研究,先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纸照刚才那位小朋友的方法变成正方形,再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数,量,折,比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得出结果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教师巡视指导)。

3、谁来汇报你们一组的结果?(幻灯出示)提问: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你会用折纸的方法来证明吗?怎么折?学生自己折着试试。请学生演示,说出这样折说明哪两条边相等。邻边相等,对边相等,所以四条边都相等)。

4、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边叫什么?(板书:边长)。

5、刚刚我们又研究了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大家一起说。(教师板书)学生再一起读一遍。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2、我们来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指名说: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每条边都是一条什么?(线段)我们说,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指名学生回答(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4、说明: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我们通过自己动手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接下来,我们要来做一些练习,来考一考大家有没有都掌握了。openyourbooksandturntopage107。(幻灯出示)。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

你找到了吗?找出来了哪几个?你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长方形呢?

老师提醒大家,只有全部符合报告上四条特征的才是长方形。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正方形?

你找到了吗?你找到了哪些?为什么认为这些都是正方形?

老师提醒小朋友,一定要满足报告上有关正方形的所有特征才可以断定它是正方形。

3、举例: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举出了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大家是和他们交上好朋友了!)。

4、判断: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是长方形。…………()。

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为什么这句话是错的?

(4)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打开书本,翻到105、106页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

1、思考题(幻灯出示):数出图中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2、练习二十三第4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掌握四边形有关知识、计算图形周长;

2.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对计量单位有系统的认识,熟记周长公式并会应用。

难点:能利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1.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1)分一分。(出示一组图形,见教材第79页例1)。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板书: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1.教材第110页第2题。

(1)尝试求出两幅组合图形的周长。

(2)评价学生作业。

(3)反馈算理。

教材第113页第11、12、16题。

1.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作业。

3.说说思路。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学习效率较高。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2.小组合作运用不同方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张贴一张“寻亲启事”。

师:前来认亲的图形有: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五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ppt出示)大家都说“我才是王子”“我和国王长得最像”。

师:这时,士兵走了过来,对大家说:“想要见国王和王后,你们需要经过几次筛选”。

师:同学们,想一想筛选的条件是什么?

生1:要有4条边。

生2:要有4个直角。

生3:4条边相等。

二、观察异同点。

师:同学们说的真准确,士兵首先叫有四条边的图形向前迈一步。

师:有哪几个(序号)?

师:被淘汰的图形很沮丧的离开了。

师:士兵又说道:“现在进行第二次筛选,谁的身上有4个直角?”

师: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4个直角的图形有:。

师:剩下的两个图形里,谁才是正方形国王的儿子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想,到底如何,大家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三、实践验证,汇报交流。

1.验证猜想。

师:拿出剩下的两个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找找它们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

(1).学生介绍长方形的验证结果。

学生汇报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和四个直角,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折一折的办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用三角尺验证直角。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四个直角,这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板书:长方形及长方形特征)。

(2).学生介绍正方形的验证结果。

学生汇报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且有四个直角,这样的图形叫正方形。用折一折的办法验证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不能只进行横竖对折,还要进行对角对折来说明邻边相等),用三角尺验证直角。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直角。(板书:正方形及正方形特征)。

(板书课题)。

师:现在我们帮助国王找到了儿子,国王和王后可高兴了!为了庆祝小王子的归来,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舞会。

师:前来认亲的图形都进入了舞会,舞会上国王隆重的介绍了小王子。为了让大家不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弄混淆,国王把正方形小王子四条边都叫作:边,长方形长度相等的一组边分别叫作:长、宽。(指名学生来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通过测量可以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是一次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值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比起量的方法,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推理性,特别是用折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时,受长方形对边相等验证方法的负迁移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分别沿着两条边对折就可以了。学生学习出现的错误,恰恰是教师应给予指导的地方。于是,教师提问:“怎么能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沿着对角线斜着对折。其实,再斜着对折一次已经能说明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了,但教师还继续引导学生把四条边重合在一起,完成更为细致、周密的推理,使数学的本质得以体现。

四、应用特征,深入认识。

1.辨一辨。

(出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菱形、长方形)。

师:下图中,有属于正方形家族的图形吗?(说说理由)。

2.变一变。

师:老师也画了一个长方形,谁能介绍这个长方形长几厘米,宽几厘米?老师觉得这个长方形太瘦了,想把它变得胖一些,你打算怎么拉?用手势比划一下。(慢慢拉成正方形―――继续拉成长方形)。

3.画一画。

师:给舞会上的小王子和长方形画一张画像吧(给出点子图)。

先同桌之间讨论画法再画,画完以后提醒学生对照长、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检查。

4.猜一猜。

师:舞会的最后,出现了一位神秘嘉宾,大家猜一猜它是谁呢?

(ppt做效果灯光投射,只能看见图形的两个直角)。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现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橡皮泥、印泥等工具,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愿意到王老师家去做客吗?那今天先参观一下我的家,这是我家的儿童房。(课件演示儿童房,最后定格在第16页例题中积木搭成的物体)。

2.提问:

(1)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

教师呈现用积木搭成的实物,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3.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下面一起来重点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2.谈话: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在画图形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把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或圆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交流时,着重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时,注意选择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张贴的位置也不要有规律)。

3.谈话: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一类图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围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学生操作。在交流时,教师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提问:在这样的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试着围一围)。

2.画图形。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活动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涂色。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这里有哪些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用颜色分开来,你认为用几种颜色合适?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

四、拓展练习,创新提升。

1.用正方体画正方形。

(1)让学生在一个正方体上选几个面分别画正方形。

(2)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先在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2.用长方体画长方形。

拿出一个长方体,提问:你能用这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吗?

提问:比一比画出的这些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3.说一说:在我家书房的墙上贴有一些图案,说一说,每个图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每种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课件出示用长方形、正方形及圆拼成的图案)。

4.拼一拼:小朋友们,你们想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一些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请同学们从信封里拿出来拼一拼,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拼好后,给你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介绍作品,并请其他学生说一说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

总评。

整节课,创设了参观老师家儿童房和书房的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课堂学习更有趣味。通过在纸上画、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这些学生喜爱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面”从“体”中剥离下来的过程,并通过“分一分”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通过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和给图形分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灵活拓展,从创造中提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面积、周长的区分及计算。

检查、订正上节课的作业。

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石膏线的意思。

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房间要浦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师:求石膏线有多长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求长方形周长=长2+宽2。

师:求铺多少木地板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生:求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你自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合作交流: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共同找出它们的错误。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三方面进行区分。

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2两个问题分别求什么?第2问要引导学生,先求什么?(面积)。

自主练习4是几个形状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比较周长是否相等。先让学生猜想,再计算验证。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体会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进行扩展练习: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算算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作业:自主练习1。

板书设计:

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对面积和周长大部分同学能够区分开,并能正确计算,对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多给予辅导。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一)情境引入。

板书课题。

(二)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三)辨一辨。

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

(四)巩固拓展。

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学到习中。

2、本节课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体现了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活动中探索,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3、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

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4、本人在这节课教学中,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中,学生喜欢用4条边的和求周长,不习惯用(长+宽)×2=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听课老师也认为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我也不十分强调采用这公式,这就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长方形认识教学设计

建德航头中心小学李康其。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p94――9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2.感悟长方形的元素: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之间的辨证关系。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摆、折、量、画等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媒体准备:课件、长方形纸片、小棒、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初识(8分)。

1、小朋友们,我们刚学习了三角形和四边形,谁能说说什么是四边形呢?

(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2、如果用小棒来代表线段,那么摆一个四边形需要几根小棒?李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从信封中各取出4根小棒摆一个四边形,看谁摆得快。

3、展示2-3人。

4、下面这些图形都可以用4根小棒摆起来吗?(在格子图中展示)。

把几个图形分为一类,说明这些图形都比较特殊。为什么要把。

1、2、4、7、10这五个四边形归为一类呢?(这些四边形比较特殊,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4个直角)。

6、你知道这些图形除了四边形这个名字以外,还有什么的名字吗?(长方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

7、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四边形中的特殊的一种图形-长方形。

二、探究(18分)。

2、同桌合作,擅长摆的小朋友用小棒摆出长方形来,擅长画的小朋友在格子图中把同桌摆的长方形画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摆得多,画得好。

活动要求:

3、交流2-3人。同学们真能干,摆出了这么多不同的长方形。谁上来汇报呢?把你们摆的和画的长方形给大家展示一下。

(两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当四根小棒都一样长的时候,就可以摆出正方形。(板书:四边相等)。

5、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分别叫做长方形长和宽。(板书:长、宽)。

(课件演示:长方形变位)观察,长宽变了没有?

(1)折一折对边相等。

(2)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7、如果要量出长方形4边的长度,最少要量几次?为什么?正方形呢?

8、如果对边一样,拼成的四边形就一定是长方形吗?可能是这样的图形吗?那怎么变成长方形呢?(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9、我们摆长方形或画长方形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四个角都是直角)。

10、同学们真能干,老师帮你们摆的画的长方形整理了一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渐变过程。)。

观察以后,你有什么发现?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板书完成三者关系图)。

三、拓展(7分)。

1、这些四边形中,长方形有(),正方形有()。

2、在刚才摆长方形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一根小棒小朋友们一直没有用,是哪一根?为什么不用?摆不出来我们可以想像。然后画一画。

(课件演示一长一宽转动拼成长方形。)。

3、猜猜是什么图形?

数学书本盖住的是一个四边形,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四边形呢?

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长方形。

四、小结(2分)。

说说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长方形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有趣数学问题,动手拼摆长方形更能使我们的大脑变得聪明。同学们认识七巧板吗?课后利用七巧板拼摆长方形,比比谁的办法多。

长方形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的过程。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长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剪刀,长方形纸片一条绳直角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先找一找藏在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师:想一想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四个直角,有四条边。

师:长方形的图形里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发现它?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猜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猜想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1:长方形有4条边。

生2:长方形相对的边都相等。

生3: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生4:长方形有2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对长方形的了解,那么这些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想不想亲自验证一下。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我想用剪刀剪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角。

生:我想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我想用小尺量一量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在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做法,先来看合作要求。幻灯出示合作要求。

师: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们了。

(学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对边相等,哪个小组同学愿意汇报。

生1:大家看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

生2: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长方形有4条边,有4个角。

生3:我是用小尺量一量的方法得出上下两边一样长,左右两边一样长。

生4:我是用直角三角板来验证4个角都是直角。

生5:我是用直尺先量出一个角得出结论是直角,然后对折再对折,这样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生6: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师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齐读: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三、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请你指出手中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节课,谁知道数学书给他们起了什么名字?

师板书:长宽。

师:那它有几个长?几个宽?

师:请你指出教室里长方形的长和宽。

四、学中做。

(1)出示课件练习(说一说)。

(2)出示页练一练(课件出示)。

(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选图测量并记录。

(学生活动,集体订正)。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

2、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从特殊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

1、教师出示信封,里面藏着一个“四边形”,你猜可能是什么图形?

师:同意他们的观点吗?都有可能,不能确定。

2、老师提供信息“这个四边形有四个直角”,谁来猜一猜?

预设:

生1:我猜信封里的图形是长方形;

生2:我猜信封里的图形是正方形;

生3:我猜信封里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3、师追问:判断的理由。

生:如果对边相等就是长方形,如果四条边都相等就是正方形。

(师课件出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说的是有理有据。

4、教师信封中到底是什么图形?师出示,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它的名称并说出它的特征。

预设:

……。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出它们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看清起点,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猜测、感悟的过程,唤醒学生的思维,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

二、问题引领,导入课题。

课件: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预设。

生1:长方形的周长长;

生2:正方形的周长长;

生3: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你有什么办法吗?想办法把周长算出来再比一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自然将学生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2、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3、根据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4、展示交流。(结合图形,说一说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预设:

生1:6+4+6+4或4+6+4+6(运用我们学的周长的概念)。

生2:6+6+4+4(把数据分类,长、宽各一类)。

生3:6×2+4×2(他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高一级的加工,先求出两条长的长度,再求两条宽的长度,最后合起来)。

生4:(6+4)×2(谁懂他,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他不仅学会分类,还运用了长方形的特征,采用分组法。)。

5、比较优化,得出结论。

(1)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方法的算式不同,却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算式都是计算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

(2)全班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预设: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方法的要两步,其他的要3步。

6、归纳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1、出示自学提示,自主探究。

通过长方形周长的探究,你能否很快算出正方形的周长?请你自己试试看。

2、结合图形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比一比,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预设:

生1:5+5+5+5=20(厘米)。

生2:5×4=20(厘米)。

3、归纳总结: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4、说一说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四、练习巩固。

(一)基础应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边长20分米的正方形桌布,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二)问题解决。

(三)思维拓展。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八边形)。

2、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3、一个长方形,相邻两条边之和是2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知识掌握不但牢固,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具有超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梳理总结,巩固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材总复习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掌握四边形有关知识、计算图形周长;

2.2.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对计量单位有系统的认识,熟记周长公式并会应用。

难点:能利用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一、整理和梳理。

1.复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1)分一分。(出示一组图形,见教材第79页例1)。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板书: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二、基本练习。

1.教材第110页第2题。

(1)尝试求出两幅组合图形的周长。

(2)评价学生作业。

(3)反馈算理。

三、综合练习。

教材第113页第11、12、16题。

1.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作业。

3.说说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知识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学习效率较高。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1、通过实际测量,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2、在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索交流,让学生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测量相关数据。

1、谈话: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还是从黑板说起。同学们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工人师傅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给黑板一周加铝合金边。

2、指一指:你知道我们教室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谁能来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这块黑板大约需要多长的铝合金边,其实就是求什么呢?

要求这块黑板面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黑板的长和宽,)。

4、测量:请个同学跟老师合作一起测量。

(测量之前先提问:你需要测量几条长几条宽?为什么呢?)。

(量得数据并板书:长大约4米,宽大约1米)。

(二)试求黑板一周铝合金边的长。

1、测量好了长和宽,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长吗?

2、交流算法:说说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学校有一片篮球场,看图:指一指什么是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

1、独立解决。

2、交流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周长是多少?

(1)学生独立尝试。

(2)交流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厘米)。

b、25×4=100(厘米)。

(3)比较: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级上册第83~86页。

2.1知识与技能:

2.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生活种的数感。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3.1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2教学难点:

3.3考点分析:

4.1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作用。

4.2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他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同时又为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做好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了知识经验。

4.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长度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因此学习这些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习难点。老师应关注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把动手操作和动态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探究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各种公式。

(1)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来学习几何知识,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情境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提升——总结。

多媒体课件。

8.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他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课件出示照片)。

生1:量出每一条边多长。

生2:两处四条边一共多长。

生3:可以用线围一圈。

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使物体,让学生感知它们的周长)。

8.2新知探究。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作这个。

长方形照片的边框,谁来指出他的.周长。怎么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

师:同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

生2:我们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了两个宽。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6×2+4×2=20.

生3:我是先算了长加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以2,即(6+4)×2=20(厘米)。

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

师:比较一下着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你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

生汇报算法:

生1:我们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5+5+5+5=20(厘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5+5)×2=20(厘米)。

生3: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5×4=20(厘米)。

师:在这几种方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8.3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8.4总结本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6+4+6+4=20(厘米)5+5+5+5=20(厘米)。

6×2+4×2=20(厘米)(5+5)×2=20(厘米)。

(6+4)×2=20(厘米)5×4=20(厘米)。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本节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试图把抽象的知识活动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具准备: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等;装有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及边角料的若干信封。

(一)复习导入。

(生很容易就找出来。)。

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及一些边角料的信封。

1.探索二者的特征。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

生2:(抢着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

生3: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

师:你能上来边说边演示吗?

生3:(大声)能!

生3: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你的方法真好。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4:笑笑在用三角尺量角,我们也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课件出示“填一填”的内容,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

(反思课堂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小组合作,又要独立思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探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做游戏。)。

3.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用一些边角料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作品合格吗?我们怎么检验一下?

生1:用三角尺量一量四个角是不是直角。

生2:我觉着不用量,折折就行了。

生3:(非常着急)不行,如果角不是直角,只折是检查不出来的。

生4: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准确。我们既要量,也要折。量一量角,折一折边。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

(反思巩固练习,立足于基础,力求变化。通过游戏、小制作,使学生在创造性的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以及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4.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信封里装着一张彩色纸,你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到底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请仔细观察。

(师把彩色纸拉出一部分。性急的同学喊道:长方形。师继续拉。)。

(师继续慢慢拉,学生的答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徘徊。师把彩纸全部拉出。)。

生:(齐声高呼)长方形。

生:不对!正方形中有长方形。

(学生争论起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

生:对边相等。

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

(学生若有所思:是这样的。)。

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恍然大悟。)。

(反思通过生动活泼又简单的小游戏,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

(三)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机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未能及时纠正与说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需不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呢?比如:本节课中,学生把对角线说成中间斜着的线。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对于学生精彩的表现,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充满鼓励的评价,只是蜻蜓点水。

(3)这样的课,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但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还要达到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本节课,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来完成,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探究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规律: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即正方形)面积最大。

所谓的等周问题:等周定理,又称等周不等式,是一个几何中的不等式定理,说明了欧几里得平面上的封闭图形的周长以及其面积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等周”指的是周界的长度相等。等周定理说明在周界长度相等的封闭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面积最大;另一个说法是面积相等的几何形状之中,以圆形的周界长度最小。

虽然等周定理的结论早已为人所知,但要严格的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首个严谨的数学证明直到19世纪才出现。之后,数学家们陆续给出了不同的证明,其中有不少是非常简单的。

而将图形锁定在长、正方形上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应的代数问题即所谓的.均值定理或均值不等式:算术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如果我们设长为a〉0,宽为b〉0,周长c=2(a+b),面积s=ab,我们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等价于。

数学大厦中这么有趣和著名的问题居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想到这些我不禁兴奋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怎么能轻易放过这样的数学教学素材,怎么能不让我们的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探究数学的乐趣,怎么能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来体验数学的美。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但问题是毕竟面对三年级的学生,讲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教学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

学生已掌握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提高,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探究规律的能力也有待增强。

a+b。

2≥ab(a+b2)2≥ab(a+b2)2=(c4)2。

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0xx年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即: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是双基的继承和超越,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的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性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1.探究发现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2.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渗透有序思考和数形结合思想。积累学生从事探索规律活动的经验。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引发思考—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几何解释—应用规律。

(一)故事激趣,以退为进。

导入:我们来先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要帮助爸爸放羊。羊渐渐越来越多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围这样一个羊圈,需要用多长的篱笆,(15+15+40+40=110)可爸爸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正当父亲感到为难的时候,小欧拉却向父亲说:“我能用10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比这个羊圈面积还大的羊圈。”

提问:你认为小欧拉的说法可行吗?预设1:围成正方形面积大。预设2:围成圆形面积最大。预设3:可以靠墙围面积大。

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导语:“100米”数太大了不好研究,我们先从较小的数据入手,认识清楚了研究透了,看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再来看这个问题。

出示题目:“用16米的篱笆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么围,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分析条件、提出思路、规划方案。

提问:要围成什么图形?这里的16米是什么意思?怎样围,也就是要确定长方形的什么?

小结:周长的一半是长和宽的和,因为周长一定,所以长和宽的和也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长和宽的和是一定的。看来,我们只要确定了宽的长度,长也就知道了。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利用信息媒体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信息输入和传递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这节课力求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会灵活计算与应用,解决数学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理解,为了突出重点,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课件,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提出的研究提示语,学生进行拼摆长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得出面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学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的操作,学习新知识。通过数形结合,实际操作,突破知识重难点,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面积单位拼摆或用尺子测量,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的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服务。在练习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不仅可以求助于教师,还可以求助于同学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在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随时可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学习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充分的自主与教师有效的指导相结合。

授课环境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分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学习课件。

教师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通过数面积单位个数并求面积,为新知识做好准备。新授中教师机出现的研究提示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导航。学生课件,突出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新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生机上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或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部分,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电脑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实现人机对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1、复习新知:

师引语,让学生说一说前面学习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有关知识。

(3)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准备。

2、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教师引入:有的同学想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生1:我还想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生2:我想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生3: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生4:……。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入新知识。

3、探究新知:

师:请看图形,你能很快地说出面积是多少吗?

生1:数小方格方法数出面积。

生2:计算出来的。

生3:……。

通过学生数面积单位个数认识面积的大小为新知识作铺垫。

(2)、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上机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上机操作摆图形的面积。

1给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随机摆出3个长方形计算出面积。

2用尺子动手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两种方法自选)。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件将原来抽象的内容通过数形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师研究提示语:

(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排有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这样的几排,宽就是几,也就是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数的乘积。电脑出示:长4厘米,宽2厘米,求面积长是5厘米,宽3厘米,求面积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摆的过程。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4)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反思小结,体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