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公开课教案(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6 11:44:03 作者:LZ文人

在高二教案中,教师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组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高二教案参考资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学习方法:

1、探究学习法。

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

重点难点:

熟读文本,发掘教材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例子,通过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导学内容:

一、“你是”和“你这”,哪句表现力更强?

1、阅读剧本《屈原》,简述婵娟骂宋玉的相关情节。

2、反复诵读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看看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二、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

1、阅读理解《史记》太史公曰一段文字: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2、阅读《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三、“推”和“敲”,到底哪个好?

1、阅读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阅读课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

3、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新课标第一网? 。

公开课教案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俺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示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局部?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示哈默的尊严的?)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高二地理公开课教案

时间。

2017.12.09上午第一节。

班级。

高二(1)班。

课题。

第3节中国的地形(2课时)。

课型。

复习课。

高考考纲解读。

高考考点。

3、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查热点。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2、从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地形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图像资料考查与地形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3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形、地势区别与联系。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

描述地形有三个步骤:

1、简单描述地势(如,东高西低)。

2、描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等)。

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情况(如,沿海有小面积平原分布等)。

另:有某些参考资料,还要求描述海拔等。

应用:如何描述福建省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二、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通过表格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地形区。

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利影响。

(1)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

深入内地。

(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别是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不利影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立。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2)、山地的迎风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

秦岭。

以北:最冷月低于0°c暖温带降水小于800mm。

以南:最冷月高于0°c亚热带降水大于800mm。

(4)、许多山区降水少,干旱面积广,不利于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读中国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

三、主要地貌类型。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重点分析)。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等。

(二)四大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思考:四大高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大高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三)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思考:四大盆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大盆地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三)三大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思考:三大平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大平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四、地质灾害。

(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略。

(作业布置)区域地理第126至128页能力提升训练。

结合地图册第104、105页中国地形图进行分析。

我国地势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探究能力。

从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公开课教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同学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身的尊严。

两课时。

高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引入新课。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讲解新课。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实)。

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例4已知: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如图。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

总结、扩展。

1、小结:。

(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

(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思考题:已知:如图4△中,,平分,,,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9中9、10、11、13(2)。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3中1、2、3。

公开课教案

1、同学们,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经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 是说:回到这个完整的句子再来看这句话的意思,你可能感触更深,齐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读一遍,读出感觉,不错,这整句的话的意思是:合抱粗的大树是从毫末大的种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用土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千里长途的路要从脚下开始一步步走,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估计你听完老师的见解你肯定有什么想说的?

那把你们的坚定的信念读出来吧,再读

二、书法学习

刚才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文化精神,接下来让我继续走进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去感受书法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1、复习横和竖的笔画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还记得哪些书法知识呢?

2学习撇的写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笔画,板:撇的写法

(2)学习长撇和短撇

我将长撇和短撇放大了,你们再观察有什么想说的?拿出手来在空中描一描,师边讲解长撇和短撇的写法边描。

(3)看来光描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想不想看看老师写一写。那就请目光聚焦,师边写边讲解。

(4)为了你们更好的理解长撇和短撇的写法,我将口诀写了下来,来读一读。

(6)小组交流讨论,作品展示

(7)交流完后,你们肯定有不同的理解,相信你们会写的更好,再写5遍

3、学习写字

(2)选出两三个你喜欢的字各写出五遍。

4、作品展评

5、整理收拾

公开课教案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2、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高二公开课数学教案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___》是高中数学课本第__册(_修)的第__章“___”的第__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__》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__;特点之二是:___。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b、c。

(2)能力目标:a、b、c。

(3)德育目标:a、b。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__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反馈发展。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__,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___》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公开课教案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细腻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夏日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和自己赏荷花的美好感受。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读来使人倍感愉悦。因此,依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学习语言,陶冶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开始,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平时见过的荷花的样子,还可以用大屏幕展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以激发兴趣,调动情感。然后通读全文,从整体上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荷花美丽的姿态和作者看荷花的情景。接着进入重点段落的阅读学习,在读书想象中展开与文本、作者、编者的有效对话,实现文意兼得。

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夏日荷花的美丽姿态,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让文中生动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具体可这样进行:

1.边读边想:作者来到荷花池边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荷花姿态,为下面的想象感悟奠定基础。

3.交流想象,品味语言。组织学生围绕“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开交流。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尽情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另一方面,又要结合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赏荷花,品语言。如“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浓密和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则写出了荷花的活泼生动和亭亭玉立的姿态。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三是交流与朗读有机结合,边交流边朗读,入情入境地感受荷花的美丽。学生交流想象中的荷花姿态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引读:荷叶挨挨挤挤,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各具姿态,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从而加深对荷花不同姿态的感受。

4.观赏荷花,再次感受荷花的美丽。在学生凭借语言对荷花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及时用大屏幕呈现一池荷花的景色,引导学生尽情观赏,并进一步激发喜爱之情:望着这一池的荷花,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呢?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并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

5.感情朗读,积累语言。这一自然段,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景美,语言也美,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看荷花的感受。作者用丰富而美好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了荷花池中。读着读着,我们仿佛也成为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深深感受到大自然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美好!因此,学习这一段,应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让心随着作者的心一起快乐,让情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具体可这样进行:

1.引导朗读,感受快乐。教师可用娓娓道来的叙述将学生引入情境:作者就这样看啊看啊,看着看着,忽然,自己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同学们,自己朗读这一自然段,用心感受作者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美好吧!

2.置身情境,展开想象,让心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做一次愉快的旅行。教师可这样启发:现在,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你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让我们尽情想象吧!

3.交流分享,陶冶情操。组织学生围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表达。如教师可以这样提示:蜻蜓飞过来,对我说:_____:小鱼游过来,对我说:_____:我想说:_____,等等。让童心在丰富美好的想象中徜徉。

4.感情朗读,领悟写法。(1)领悟写法:“望着一池的荷花,作者禁不住陶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是在看荷花。而读着作者的描写,我们也仿佛成了一朵快乐的荷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领悟:因为作者丰富的想象,使大自然景色更加美好,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2)配乐感情朗读,尽情表达心中的快乐。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进行回顾总结,交流收获:“美的景色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学了这一课,你又获得了哪些收获?把你感受最深或收获最大的地方告诉大家吧!”引导学生或针对课文内容,或针对表达方法、阅读方法等交流收获,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语文积累不断丰富。

公开课教案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烘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激励同学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观察自身喜欢的一种植物。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烘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同学说说自身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10广玉兰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观察路边的广玉兰。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激励同学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同学说说自身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四:作业。

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凋谢(凋落)纯真(洁净)洁白(纯真)。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真、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朗读背诵。

读一读自身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背诵。

三:仿写。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同学练习写。

交流。

四:作业。

观察一种自身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公开课教案

1、 认识8个生字。准确、工整书写5个生字。掌握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2、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3、 借助拼音读熟、读懂韵文,教育学生养成早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读懂韵文,培养早起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做早操的音乐、生字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活动导入

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暖暖身体好吗?师生随同《做早操》的音乐一齐做运动。

师:不但我们小学生要做早操,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也要做早操。他们是怎样做早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早操》。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 欣赏激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早晨太阳升起,万物苏醒,人们纷纷来到大树下、花丛中进行晨练。

师:快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随同音乐,老师进行范读课文。

(图画美、音乐美、文字美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情境的创设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自学

1、 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问问老师、同学。(允许下座位交流)

2、 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四、识字

1、假如这些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跳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认读,强调“早、做、操”是平舌音。

2、拿出你的生字卡片,开始我们今天的“超级小升初官”,同桌互相考考看!

3、识字游戏。开火车接儿歌、组词的游戏,看卡片,拍手。如:它是谁?它是“起”。什么“起”?“起来”的起。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协助学生扫清文字的障碍。)

五、学习交流

1、读一读,谁愿意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当灵耳朵,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2、说一说,儿歌里写的做早操是什么样子?

3、 连一连。

小露珠跳来跳去

小鸟儿跑来跑去

小蜜蜂滚来滚去

小学生飞来飞去

4、 看一看,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做早操的。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5、 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课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说好话、读好文,读读练练中,学生也在接受美的熏陶。)

六、指导背诵

多么有趣的儿歌啊!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吧!配上音乐,根据提示学生在课堂上熟读成诵。

“————,起得早,

————来————去,

在————做操。

七、拓展学习

1、 你还见过谁做早操?请你也试一试写一首小诗好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2、 小组展示,评选出“今日之星“

(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小组间探究学习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美的创新。)

八、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儿歌

1、抽学生读,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4、 认识新笔画,观察带这种笔画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模仿写。

5、 学习其它生字,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巩固认字。

二、总结

公开课教案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 宝,在哪 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x| x x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

11、玩的开心吗,还想和小椅子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带上椅子出去做游戏吧(音乐)

公开课教案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首先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是地球的主人,接着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恐龙及其外形特点,然后又介绍了恐龙所吃的食物,再介绍恐龙的生殖特点,最后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人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恐龙问什么会突然灭绝?引人思考,激发读者探索的兴趣。

这篇课文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恐龙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动物的知识,而且会激发出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运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识字重点:龙、亿、翔、站、部、移、秘。

2、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图片等方法理解本课漫游、遍及、鞭长莫及、庞然大物等词语。

3、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2课时

授课时间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这组课文。那么首先和我们见面的朋友大约生活在距今两亿年以前,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万年以前,他们却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板书恐龙学习龙(龙的第四笔撇过竖弯钩)

二、读文悟段,学习字词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小黑板或词语卡片)

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读不准的词句多读两遍。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亿,注意亿右边乙写法,。通过理解漫游的含义,书写遍字,形近字有编,扁)

4、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这一段向我们介绍的恐龙的种类。

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了解了这些恐龙的特点,课文插图中有好几种恐龙,你能能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找到相应的四种恐龙吗?(同桌合作完成)

5、说出你命名的理由(学生说特点的过程中随机完成翔、站、部、移四个重点字的学习。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四种恐龙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庞然大物,联系下文理解。鱼龙,看海豚图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7、齐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恐龙的生活习性,介绍了霸王龙的样子)

8、指导读说明文。说明文的朗读,重点是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停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三、练习

完成课后表格

一、复习

1、读生字卡

2、读课后读一读中的词语

二、学习4、5

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书写蛋字

2、恐龙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什么?这段中有一个问句,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龙消失了呢?(推测有三种原因,教参94页)

3、书写:像----象袋(带、代)秘(注意右边笔顺)

三、拓展延伸

通过预习中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四、练习:区别字组词

像()部()遍()象()陪()扁()秘()必()

四、作业

1、收集其他种类恐龙的图片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特点

鱼龙

象鱼

能潜水

翼龙

长翅膀

能飞翔

雷龙

庞然大物

梁龙

体长

走路像吊桥

霸王龙

食肉

凶猛

公开课教案

(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一起名称及操作要点;初步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

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

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仪器药品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

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炭、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新课导入】设计了图声并茂的“地球与空气的对话”。适时发问:你们知道“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哪些因素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呢?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从而引出课题。

【问题讨论】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温室效应。

回忆、思考。

引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期待和注意。

复习旧知识。

指导分析方法。

为新课作铺垫。

引入新课。

确定探究的课题。

【知识再现】请大家思考,我们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求:学生自主、自由地到前面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供材料】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动画讲述以上事实),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问题】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么?

【提供材料】指导学生看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的依据、反应物易找且价廉、反应条件易控制、有利于环保。

【各抒己见】其中哪一个化学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大家先提出假设,再实验验证,最后小结结论。

指导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小结。

为了便于控制、易于收集。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回忆、思考。

归纳后汇报。

倾听。

学生主动展示、到黑板上板演化学方程式。

看材料、思考。

分析、思考。

书写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识记、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的信息。

讨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动手实验探究。

归纳、小结结论。

思考、讨论、回答。

1、反应物的状态。

2、反应条件。

3、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

公开课教案

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但课程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换而言之,就是目标统领内容。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班,女生*人,男生*人。现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高中阶段的转型期与定型期,在这个阶段中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为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的能力。

1.认知目标:了解拓展运动的知识,体验拓展运动的魅力,使拓展运动的精神深入人心。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多数学生体验几种简单的、容易进行的拓展运动项目,并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互相协调、共同努力完成目标后的身心愉悦。

重点:团队合作。

难点:队员之间如何协调。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自评互评。

教学设计。

“亲身体验——共同学习——尝试合作——评价总结”

公开课教案

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行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本节内容由“问题的”“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两部分组成,在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1、知识目标:

(1)明确发现技术方面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2、能力目标: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进行分析问题,提出有技术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善于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体验生活的乐趣,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1、重点:掌握问题的和发现问题途径和基本方法。

2、难点: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1、本节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问题的现象到掌握问题本质,使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

2、课时安排:1课时。

一、新课引入。

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问题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环节。设计必须有确定的目标,目标需要人去寻求和发现。这是设计的起点,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起点。

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详细地介绍几个主要设计环节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发现问题这一节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的问题。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是问题:生活中为我们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话题,这就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问题有科学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等。

电话的发明的案例分析。

我们技术课讨论的主要是技术问题。

3、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结合生产生活举例说明、观看孔祥瑞同志的一段视频。

4、问题的。

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的教材上给大家指明了技术问题的`三个。

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举例说明。

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请同学们讨论举例说明。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请同学们讨论举例说明。

5、发现问题的途径和与方法。

教材上给我们介绍了发现问题的三种途径与方法:

一是观察日常生活:鲁班。

学生活动:观察一次性饭盒和塑料杯;举生活中的实例。

二是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

学生活动:1、通过高佳佳同学的调查问卷来发现问题。

2、对圆珠笔的使用情况,进行询问并发现问题。

三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案例分析:伽利略与体温计。

青霉素的发明。

三、课后总结。

问题于生活,问题处处在,时时有。只要同学们热爱生活,细心、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问题。当然发现了问题,只是初步有了一个设计的方向。但到底能不能够确定为一个设计课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明确问题。

四、板书设计。

1、什么是问题:生活中为我们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话题,这就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问题有科学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等。

3、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4、问题的:

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5、发现问题的途径和与方法。

一是观察日常生活。

二是收集和分析信息。

三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五、作业。

练习:3、4。

本节课主要讨论的是发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我是通过对“孔祥瑞同志发现问题”的一段视频的引入来引出本节课的。在引入方式上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具体的改变。

在教学内容上还是需要再进行推敲的。

公开课教案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感知图形的变化, 激发幼儿探 索的愿望。

2。根据物体特征(封闭、开放)给图形分类。

3。培养幼儿辨别图形的能力。

电脑课件、幼儿操作卡、分类盒人手一份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这些图形有各种形状,里面还有许多秘密呢,大家想不想来玩一玩这些图形呀?(幼儿操作图片,自由说说图片形状:三角形、圆形、五角星。)

1。故事激疑

(1)师:小朋友能说这么多的图形名称,真了不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图形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恬恬和小鸡》。 2)老师边讲故事边演示电脑动画。

故事:恬恬在草地上养了许多的小鸡,这些小鸡非常可爱,恬恬很喜欢它们。可是这些小鸡又很调皮,在草地上东蹦西跑的,累得恬恬满头大汗;于是恬恬想了个办法:用木棍做了一圈栅栏,把小鸡围起来。小鸡在栅栏里玩得很高兴。玩了一会儿,小鸡又跑出了栅栏。小鸡怎么会跑掉的呢?(栅栏有缺口,栅栏没围好。)

2。探索解疑

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围在这样的栅栏里,小鸡能不能跑出去,为什么?(小鸡能跑出去,这个图形有缺口。)

3。认识开放图形

(1)电脑出示 图形。 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去?(能)

(2)师:这些图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开放的图形。

4。实践操作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开放的图形。( 幼儿找到开放图形,展示给小伙伴、老师看。)

1。激疑、解疑

(1)师:刚才,我们帮恬恬找到了小鸡跑出去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开动小脑筋,帮恬恬想个办法:恬恬应该怎么做,小鸡才不会从栅栏里跑出来呢?(把栅栏围围好,不要有缺口)。

(2)师演示电脑提问:现在栅栏围好了,小鸡还会不会跑出来呢?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栅栏没有缺口。)

2。认识封闭图形

(1)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这个图形没有缺口。)

(2)电脑出示 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不能跑出来,没有缺口。)

(3)师:栅栏做成这样的形状能把小鸡围起来,这些图形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封闭的图形。

3。操作实践

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封闭的图形。( 找到的幼儿把图形展示给老师、小伙伴看。)

公开课教案

1、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幼儿对活动材料的探索兴趣很高,有些孩子不断地反复试验。在操作过程中,许多幼儿之间也都进行合作,各组幼儿在找准备的材料探索连接。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连接材料,并且体验到活动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有些知识内容孩子的理解还是不够,影响到试验的操作,还有个别孩子的试验操作习惯还有待继续加强。

公开课教案

教案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教案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教案过程:

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如果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3、让幼儿做小实验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4、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课后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出乐于参与活动,并把自己的收获能够和同伴分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孩子喜欢去动别人的实验,小组规则意识不强等现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