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窗前迎凉(精选13篇)

时间:2023-12-19 19:02:22 作者:书香墨

优秀作文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启发读者思考和行动。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难得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我们以前学习过陆游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示儿》。你们还记得那首诗么?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

理解题目,思考质疑。

这首诗的题目特别长,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要根据正确的断句多读几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题目中这个“晓”指的是天亮的意思。

整个题目的意思是: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疑问,并且围绕着学生的疑问展开学习。

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我们划分节奏来读一读这首诗: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教师指导朗读:“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

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作者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三万里河说的是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在这里“三万里”不是真实的数字,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除了长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三万里河东入海就需要有气势的朗读。

“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高。高到上摩天的程度。“上摩天”是说碰到天。我们还可以用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华山。此时此刻,就会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多么的壮丽。

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祖国的壮丽河山还有很多,比如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让学生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但是当我们读完后两句,会感受到诗人的悲凉、悲伤。一个“泪”字,“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

反复诵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为了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适当的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

诗句中的“遗民”是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他们是被南宋的昏君和贪官遗弃的。这些遗民中有老人、妇女、儿童等。

“胡尘”指的是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并没有绝望,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望”的是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

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

又一年”是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他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他们渴望的王师没有来。

因为南宋统治者在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

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他们却始没有绝望。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此时此刻,我们就会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我们的诗人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我们可以阅读更多的陆游的诗,更加全面的了解他的一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3)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去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0)南望:遥望南方。

(11)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前两句是写景,描写祖国北方的壮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和“五千仞”是夸张的语言,赞叹黄河的长远和华山的高耸。“东入海”写出黄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的磅礴气势;“上摩天”表现了华山巍峨高峻直刺云天的壮美雄姿。后两句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多年来,在金兵的铁蹄下,沦陷区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眼泪都流干了。“泪尽”二字,包含着无限的辛酸,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所等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一个“尽”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的深重。一个“又”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诗的前两句用壮阔的景色来衬托后两句悲凉的心情,使诗中的感情更加沉重,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

译文: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2113西南方向下坠,5261邻家的公鸡喔喔叫个4102不停。疾病几乎把报国1653壮志消磨殆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原文: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王崧舟老师说:“感悟古诗,不是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教学“遗民泪尽胡尘里”这一句时,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是借助现代媒体,通过听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将“胡尘”两个字化为鲜活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老百姓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之下,即将丰收的庄稼在金兵的马队过后一片狼藉,昔日繁华的大街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到处是破罐碎瓦……。又通过《题临安邸》让学生通过对比:一个国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却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内心深处深刻体会到“泪尽”的真正寓意。在学生对文本的丰富和建构中,逐渐走近了那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学生投身其中,怜百姓之苦,恨金兵之惨,痛诗人所痛,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一涌而出。此时引导学生朗读,正是学生情感所需,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是个性化体验的展现。

2、叶圣陶老先生说:“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呀!”古诗教学如果只守住课文中几首,就如单腿走路,学生受益不大。在精读一首诗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以同样的题材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相同的作品。因此,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时,我便拓展阅读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83年写的《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学生可以从这些具体数字和诗中感受诗人一生为恢复中原、统一中国而奋斗的感人形象以及将个人的生命和民族的前途融为一体的伟大爱国精神,并使学生受到了感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千多年前,一个微凉的秋夜。一轮残月,在云层里穿梭,斑斑驳驳的树影映照在窗棂上,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陆游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于是他轻轻地下床,披衣走出篱门。

目光穿透黎明的曙光,利剑般刺向在西湖边寻欢作乐的投降派们。诗人不甘心就这样任凭胆小怕死的大臣让皇帝收回抗金大军,他想上马拼杀,想收复失地,想解救北方的老百姓,想雪靖康之耻啊!陆游的诗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崇敬,即使再过去几千年,它也将永垂不朽!这一千多年前的秋夜啊,永远让人难忘。

秋夜窗前迎凉作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古诗的题目入手,秋夜交代了这首诗的时间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秋这个字与最后一句的“又一年”相照应,秋是一年的第三个季节,基本上秋天到了也就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北方的百姓在盼望中又度过了一年,而且秋天万木凋零又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也为全诗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调。夜这个字通常会让我们感觉孤独与思念,告别了白日的热闹与忙碌,暮色降临整个人都空闲下来思绪就开始伸展。将晓二字读来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诗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继而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作者可能在窗前站了很久,在庭院站了很久,最后走到了篱笆门前推门而出,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诗人由于愁思一夜未眠至东方将晓,房间内狭小的空间容纳不了诗人沉重的相思,诗人不由得出门徘徊。迎凉二字是指诗人从房间出来迎面而来的寒气使诗人感觉到外面很冷,一方面可能是诗人忧愁太重以至于都忘记了穿衣服,另一方面也肯能是诗人想到金人占领的地方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露宿街头,于是感同身受觉得凉。

在诗的第一二句作者将全诗的意境写得很大,写出了一种很苍茫的感觉,同时用“入”和“上”两个字把黄河和华山描写雄伟而虎虎有生气。三万里和九千仞都是虚指,意在突出黄河的辽阔,华山的巍峨,从这两个词的选用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对于祖国的山水是非常自豪的,同时也是非常热爱的。而作者选用的黄河和华山这部分都是被当时的金人占领的,作者越是描写得雄伟壮阔,感情就越发的难受,难受祖国山水的破碎,难受南宋朝廷的不作为,这种感情在诗的后两句达到了顶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指在金人统治下生活的中原人,尽这一个字将百姓对安定生活的盼望,对祖国统一的期待描写得淋漓尽致,百姓的泪流尽了,诗人的泪也流尽了。国不国,家不家,手无寸铁的百姓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以至于泪尽于胡马铁骑扬起的飞尘里。读来使我们眼前不禁浮现出一老态妇人双手掩泪,面南而立;我们仿佛看到了年迈的诗人在晨光熹微中,面向北方久久伫立,敛声哭泣。望字可谓是诗眼,将诗人的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描写了出来。我们知道金人入侵,当时的朝廷选择偏安一隅将都城迁到了南方,史称南宋。北方沦陷区的百姓个个伸长脖子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能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满怀希望的望着,一年又一年,希望都熬成了失望,但又不相信朝廷会放弃他们,于是就这样在盼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秋季,盼望了一年又一年。这里是北方沦陷区百姓的盼望,同时也是作者的盼望,诗人盼望朝廷能有所作为,但是朝廷给诗人的也只是失望,这里也包含了诗人满腔的不满与无可奈何。这首诗写作于作者耄耋之年,回顾自己的一生,空有一颗报国心却不得重用,如今已衰老至此,更不可能为百姓做些什么,于是诗人内心对朝廷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的不作为感到无比的失望与愤懑,希望这首诗能使当朝者明白自己的责任,能尽快收复失地,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例文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这一生都艰难无比,多次被罢免官职,还被迫和自己的妻子拆散。他多次向皇帝提出收复北宋,但皇帝硬是不肯。在秋天的近日出时分突然凉风吹来,陆游心中悲凉,写下了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努力着。这也是百姓们的希望,虽失望但不绝望,他们依然坚信我军会赢得最后的胜利!陆游没机会上战场,但他同样抱着这种信念,足足等了几十年,但这一年他依然没等到收复北宋的消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意思

要想理解这首诗,必须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

陆游《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陆游《秋夜》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着。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迎凉:迎着凉风。

三万:和下面的“五千”都是虚指,分别形容河流之长、山岳之高。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岳:这里指西岳华山。

摩:接触,碰到。

遗民:指沦陷区的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

胡尘:胡人骑兵扬起的尘土,这里指金兵的残酷统治。

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南望:向南方盼望。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赏析]。

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回乡定居四年,当时68岁。这首诗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心情。开头两句用夸张语言极力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更衬托出痛失祖国大好河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转为抒情,表达了在敌人统治下百姓苦难深重、悲痛万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与不满。这首诗有写景,有抒情,洋溢着爱国热情。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又哪里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呢?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

前两句是写景,描写祖国北方的壮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和五千仞是夸张的语言,赞叹黄河的长远和华山的高耸。东入海写出黄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的磅礴气势;上摩天表现了华山巍峨高峻直刺云天的壮美雄姿。

后两句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写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失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多年来,在金兵的铁蹄下,沦陷区百姓不知遭受了多少苦难,眼泪都流干了。泪尽二字,包含着无限的辛酸,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南方,盼望朝廷军队前来收复失地,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所等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一个尽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的深重。一个又字,表现了沦陷区人民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诗的前两句用壮阔的景色来衬托后两句悲凉的心情,使诗中的感情更加沉重,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秋夜将晚出篙门迎凉有感赏析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着。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天将亮时走出篱笆门迎着凉风产生的感想。

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迎凉:迎着凉风。

三万:和下面的“五千”都是虚指,分别形容河流之长、山岳之高。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岳:这里指西岳华山。

摩:接触,碰到。

遗民:指沦陷区的百姓。

泪尽:眼泪流干。

胡尘:胡人骑兵扬起的尘土,这里指金兵的残酷统治。

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南望:向南方盼望。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回乡定居四年,当时68岁。这首诗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心情。开头两句用夸张语言极力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更衬托出痛失祖国大好河山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转为抒情,表达了在敌人统治下百姓苦难深重、悲痛万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与不满。这首诗有写景,有抒情,洋溢着爱国热情。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

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

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 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又哪里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呢?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与珍重的。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将晓:天将要亮。

3、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5、“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6、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7、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8、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9、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0、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1、南望:远眺南方。

12、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翻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y》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